1. 印巴冲突升级,印度为何选择此时点燃克什米尔“火药桶”
大家最近都知道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冲突再次升级,这次印度还没有选择点燃火药桶,但是已经蠢蠢欲动,这次印度选择这时候点燃火药桶也是有原因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每年都会因为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问题打架已经打了很多年仗了,双方也都形成了各自的实际控制区。最近爆发战争的原因。
印度选择这时候点燃火药桶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因为澳大利亚刚刚增强了自己的部队。但是澳大利亚也有可能参与在中东地区的军事行动,所以说双方也都非常的紧张,澳大利亚有可能在美国的煽动下提升自己的军力,为了就是做一些违背国际法的事情。
2. 克什米尔争端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呢
克什米尔的全称是查谟和克什米尔,面积17.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086万人,传统首府是斯利那加。该地区南部属于印度管辖,北部属于巴基斯坦管辖,两国均宣称对克什米尔全境拥有主权。其实克什米尔问题与巴以问题都是难解难缠、基本是无解的一道方程题。那么,印巴分治是如何产生的?又怎样引起的克什米尔问题?这么些年为什么至今没有解决?
尼赫鲁知道巴基斯坦不会坐视,于是在公开场合坚称:克什米尔境内的叛乱是巴基斯坦政府暗中指使的。尼赫鲁的言论让印巴关系急剧恶化,当得知印度已经出兵克什米尔并进入首都后,巴基斯坦高层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准备出兵克什米尔,与印度决一死战。
无果的斡旋
就在印巴战争一触即发之际,还未完全离开的英国当局想从中调解,化解矛盾纠纷。英国人本以为通过他们裁决可以让印巴双方都满意,于是就提出了让克什米尔搞独立公投,让民众自己决定未来。
巴基斯坦非常赞同这个意见,因为它在这一地区的穆斯林占近八成。可是印度坚决不同意,赫鲁认为,克什米尔是自愿加入印度的,辛格是这一地区的全权代表。印度反对还有一个根本原因,是他已经实际控制了这一地区,凭什么还要搞全民公投。
巴基斯坦在出兵问题上对英国非常不满,因为在印度军队刚进入克什米尔的时候,真纳就要求巴军也进入,可是,巴军统帅根据以前的惯例,先向英国在印度的最高军事长官征求意见,却遭到了反对,巴军便终止进一步行动。真纳对此十分不满,他觉得这让巴基斯坦错过了进入克什米尔和驱赶印军的最佳时机。
英国人的协调两头不讨好,让印巴对峙搞得焦头烂额,之后又寄希望于联合国出面仲裁。而联合国也采取了一种模糊而谨慎的做法,这在针对克什米尔问题的第47号决议上体现十分充分。根本就没有明确克什米尔的归属,这种做法让印巴双方摸不着头脑。而且联合国调查组还不断强调双方要克制,争取和平解决,但是究竟如何和平解决,却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案。
如此一来,让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更加复杂起来,剑拔弩张的印巴,早就想通过武力一分高下了,至此,斡旋无果兵戎相见。巴基斯坦军队与地方民兵一起进占克什米尔北部地区。印度把英国人卖给他们的新式武器,都用到了与巴军的对峙当中。打此开始克什米尔被一分为二,一直到现在。
3. 印巴为什么要争夺克什米尔,克什米尔对于印巴有多重要
克什米尔对于印巴而言无论是从战略位置和战略资源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克什米尔还涉及到两国宗教冲突,当然还有一点原因是印度本身就有着极强的野心(扩展性极强,但奈何印度过于自大,实力不足)。若要追溯到源头,克什米尔最早的冲突爆发还是要归咎于当时殖民南亚的英国在离开前对于此地利益分配不均。
最后一点,克什米尔地区的宗教信仰与巴基斯坦类似,所以从宗教方面出发,巴基斯坦也是想要争夺克什米尔的,而印度则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想彻底掌控南亚,因而想占据克什米尔。所以综合而言,双方终究还是为了利益二字在克什米尔僵持不下。
4. 为什么印度挑动克什米尔,不怕国内经济动荡吗
印度制造克什米尔动荡应该与莫迪政府的对外强硬,体现民族主义自尊心有关,尤其是看到了美国改善了与巴基斯坦的关系,更让印度生气。印度总理莫迪在8月5日宣布向克什米尔地区增派3万多兵力,其目的就是莫迪政府已经在当天废除了印度宪法关于克什米尔地区的“370条款”。印度担心克什米尔地区出现动荡,也担心巴基斯坦方面找事。
可是想要报复巴基斯坦的印度,却发现自己的军火库中的弹药连10天的战斗都无法维持。印度紧急奔赴俄罗斯采购武器弹药,可是俄罗斯坐地起价,而且还需要长期等待,这一下让印度傻眼了,对巴基斯坦的报复行动也只能取消。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印度的经济虽然在表面上看着很好,可是印度并没有建立起来必要的军工体系。这样的结果就是印度一旦爆发战争,印度依然受制于人。
5. 印巴为何要拼死争夺没啥资源海拔高的克什米尔
事实上,从1947年印巴分治时起,克什米尔就成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长期冲突的直接导火索。几乎所有的印巴战争,都是围绕克什米尔的主权归属问题发起的。
克什米尔以山地为主,海拔高达4000米以上,仅低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低谷部分又多为荒原和沙漠。可以说地势险峻、环境恶劣,并不适合人类居住。
(印度国父尼赫鲁)
三、水源之争。
水是生命之源,可见水的重要性。由于地势原因,喜马拉雅山西部山峰上的溶雪之水,汇流入克什米尔印控区,形成印度河的源头。印度河全长3200公里,纵贯整个巴基斯坦全境,是巴方人民生活饮用、农业灌溉最重要的水源河道。
如果克什米尔被印度完全占领,那么巴基斯坦的水源供给,将会完全受制于印度。一旦印方截断印度河源头,失去水源的巴基斯坦将不战自乱。
反之,克什米尔掌控在巴基斯坦手中,那么印度河的水资源控制权,也将易主为巴基斯坦。印度不仅会失去以水制巴的先机,还会失去查漠克什米尔谷地粮食产区。
印度国父尼赫鲁曾说:“印度没有克什米尔,就不能在中亚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位置。”
巴基斯坦国父真纳也曾说:“克什米尔就像巴基斯坦头上的帽子,如果我们容忍印度摘走这顶帽子,那就会永远受印度的控制。”
正是因为克什米尔地区的战略及地理位置如此重要,印巴分治后,他们在这个地方就没有停止过争夺和战争,谁都寸步不让!
6. 克什米尔地区再一次大规模枪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021年10月11日早上,印度军方在印控克什米尔本杰地区展开搜查行动 ,与不明身份武装人员发生激战。事后印度军队付出了5人伤亡代价后,成功脱离与不明身份武装人员的接触。而此次克什米尔地区爆发的枪战,原因没有明确查明,或者不愿表露。但是根据以往新闻。可以猜测为:
1、擦枪走火,稀松平常
众所周知,印度出于扩张的野心,和自身国防安全战略考虑,在克什米尔整个地区,强势存在,并且所图更大。但是限于实力,始终不能如愿。只能在印度控制地区,徐图全局。而且在克什米尔地区三国交界的地区的情况,更是极为复杂的政治军事情况,要知道这里的可是住着许多不同利益和宗教信仰的部族,有着不同利益的政治势力的延伸。其中的甚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而且要知道,印军在克什米尔的军事存在,有时还要主动出,导致一些边民的伤亡,故此被人报复了也不是没有可能啊!
7. 印巴为什么要争夺克什米尔,克什米尔对于印巴有多重要
产生问题的原因
首先之所以会出现克什米尔问题就在于当年英国人退出印度的时候埋下了坑,而这也就导致了长达几十年问题的根本原因。如果说只是从人口和经济规模上来说很显然根本不值得一提,对于印度来说现在他的经济规模已经进入了世界前十名,然而克什米尔在经济上对于印度来说也是可有可无,然而战略价值确实相当重要。
对我国而言也重要
而前苏联为了能够获得印度洋的出海口也发动了对阿富汗的战争,其目的就在于打通到达南亚的出海口。但是由于巴基斯坦在综合国力上明显弱于印度,所以很多时候印度这个问题上就变得比较强硬。其次对于中国来说如果让印度完全掌握了克什米尔地区,那么对于中国而言建设卡拉奇港口也将面临失败,所以无论如何对于中国以及巴基斯坦而言克什米尔地区都是极其重要的。
8. 印巴为什么要争夺克什米尔,克什米尔对于印巴有多重要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矛盾已经有好久了,而且看这个架势,感觉这两个国家好像没有消停的态度,大有一种不死不休的感觉,印度和巴基斯坦一直以来都在争夺克什米尔,这主要是因为克什米尔这个国家对他们两国来说都很重要,可以给他们各自的国家带来很大的利益,并且还可以满足他们自己的好胜心。
克什米尔这个国家是中亚、中东等一些国家的交通枢纽,是其他国家进入南亚的必经之路,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克什米尔这个国家的战略地位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印度和巴基斯坦才会这么死命的争夺克什米尔。
9. 印度为啥一定要拿下克什米尔这个地方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矛盾,已经维持了半个多世纪,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印巴两国爆发了多次战争,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这导致两国关系非常紧张。就算到了2020年,印巴两国也经常会在边境线发生摩擦,进行交火。而在2019年的时候,印巴还爆发了一次非常严重的冲突,展开了空战对决,因为这件事情,还差点爆发了第四次印巴战争。
简单总结一下,印巴之间的矛盾,主要就是围绕着克什米尔地区展开的,他们都想拥有这块战略要地,特别是印度方面,就最为迫切。因为近几百年来,印度的外敌都是通过克什米尔地区灭掉了印度本土王朝,不管是莫卧儿帝国,还是英属印度,都利用了克什米尔的地理优势。所以印度决不允许克什米尔独立,不允许这里被其他国家掌控。
10. 65年印巴冲突,中国兵分三路到中印边境,毛主席:给印度三天时间
1965年8月初 , 第二次印巴战争正式爆发。印度军队集结6个师的兵力,越过了第一次印巴战争的停火线,向巴基斯坦控制下的克什米尔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这场战争,打了整整四个月的时间,无数战士的生命凋零在这片英国刻意留下争议的土地之上。
在战争初期,印巴双方胜负互有往来,然而伴随着美国等国家相继暂停对巴基斯坦提供支持以后,巴基斯坦的局势变得逐渐危急起来。
虽然周边小国依然愿意为巴基斯坦提供物资,但在当时有苏联帮助的印度面前,这些物资是那样的渺小,根本无法帮助巴基斯坦提供对抗印度的力量。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巴基斯坦决定向中国请求帮助, 却没想到中国竟靠着一句话,改变了整个印巴战场的形势!
当初雄赳赳气昂昂的印度大军,在中国面前成了舞台上落魄的小丑,一场针对克什米尔的军事行动,最终只落得草草收尾的结局。
而这一句话,便是由毛主席下达的: “三天之内必须拆毁所有的侵略工事!”
为什么毛主席会下达这样的通告,为什么印度不敢在中国面前叫板,中国又为什么会决定帮助巴基斯坦?
故事,要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讲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昔日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已无力控制自己在印度的殖民地。
经济的危机,外加世界以及当地居民人权意识的觉醒,让当时的英国决定放弃殖民统治,同意英属印度的独立请求。
按照当时英国的设想,如果印度能够取得独立。一来自己不用再去为印度劳神伤财,二来可以拉拢印度,使其成为一个“亲西”的亚洲国家。
一旦这个国家强大,又站在西方阵营,那么便可以对中国形成威慑。不论是当时的国民党还是共产党谁统一中国,都不得不面对来自印度的挟制。
抱着这一个目的,时任印度末代总督的蒙巴顿开始进行印度建国的提议。然而他却忽视了印度境内几乎不可调和的两大宗教: “印度教”和“伊斯兰教”。
为了取得建国后的统治地位,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对立日益激烈。激烈到什么程度呢?他们谁也不愿意服从退让,甚至不惜发动内战,来获得建国的权利!
两大宗教的斗争,让当时的英国和蒙巴顿十分为难。为了顺利解决印度的问题, 蒙巴顿和英国高层,最终提出了一个方案:“蒙巴顿方案”。
这个方案的意思,就是说你们两个宗教,谁也不要再抢了。既然谁都看对方不顺眼,那么就干脆自己过自己的! 每个区域,谁家的信徒多,这片区域就划给谁。
于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就此诞生了。只不过因为当时的伊斯兰教徒分别集中在印度的东西两方,因此巴基斯坦也就变成了“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
在蒙巴顿的调停之下,看似解决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却留下了一个难题,那便是 克什米尔。
这个地方,不仅是印度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更是巴基斯坦首都的重要屏障。不论蒙巴顿将克什米尔划分给谁,对于另一方来说都不愿意接受。
因此,蒙巴顿索性让克什米尔的统治者自行决定,不论是独立也好还是加入哪一方也好,蒙巴顿和英国都会予以支持。
只是这个地方的居民,有77%都是伊斯兰教的教徒,偏偏他们的 统治者哈里·辛格却是印度教的信徒。
因为归属犹豫不决的统治者引起了当地大部分穆斯林人的不满,于是他们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起义。
这次起义,本是想让哈利·辛格定下决心加入巴基斯坦,却没想到哈里·辛格为了镇压起义,竟决定向印度求援,因此引起了 第一次的“印巴战争”。
这场战争,让印度和巴基斯坦双方死伤惨重,战火从1947年的10月,一直打到了1949年的1月,最终在多方调停之下才暂时安歇。
整个克什米尔被双方相互瓜分,而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却依旧难以消去。
看完了印巴两国的关系,我们再来回顾中国对于印度和巴基斯坦,又有着怎样的态度。
我们前边说过,英国决定让印度独立的原因,是为了更好遏制即将成立的中国。
曾几何时,中印关系也曾亲近犹如兄弟,然而在英国的推动之下,印度的野心逐渐开始变得膨胀起来。
在第一次印巴战争结束之后,印度获得了克什米尔大量的土地 ,同时拥有了一段可以越过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国家,直接和中国接壤的西段边界。
于是,觉得自己已经变得强大的印度,开始插手中国对于西藏的和平解放。但是并没有因此而取得成功。
时间到了1951年,这一年的新中国前有抗美援朝的朝鲜战场后有虎视眈眈的台湾蒋介石,和平解放的西藏处于 “有边无防” 的境地。
在抗美援朝的这段时间,印度曾经一度抢占了中国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开始对新疆打起了算盘。
但是印度人并没有想到,他们的这一手算盘,结果竟是如此狼狈。
1960年初,中苏关系恶化外加台湾问题让中国90%的军队部署在中苏边境以及东南沿海 。印度总理尼赫鲁看准了这一点,加快了自己的侵略步伐。
在1961年12月,印度从葡萄牙的手中,凭借自己的实力夺回了海港城市果阿之后,尼赫鲁的自信心空前膨胀。
他自认自己可以同时顶住来自中国以及巴基斯坦的进攻,于是展开了一场尼赫鲁口中“清扫中国入侵军队”的侵略战争。
这场战争,尼赫鲁从三个和中国领土接壤的战线同时出兵,气势汹汹目中无人。面对印度这样明目张胆的举动,中国再也无法退让,当即决定出兵反击。
不可一世的尼赫鲁以及他的印度军队做梦也没有想到,前一秒还沉浸在战胜葡萄牙的喜悦之中,后一秒就被中国的部队打了个体无完肤。
前面有多么的嚣张,现在就有多么的狼狈。要知道中国的解放军,可是从长征一路走来。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抗战经历,同美国日本同台竞技,而印度呢?
在中国抗战的时候,印度还只是英国手下的一块小小殖民地。他们的尊严和实力,他们军队所谓的强大和无敌,在中国军队面前一碰就碎。
只是一个交锋, 印度军队便被解放军打得狼狈不堪。
他们口中号称痛击过隆美尔沙漠军团的王牌军队第四师第七旅,仅仅15分钟就被炮火打得溃不成军。
其中115团二营更是在炮火之下急行军,以极少的伤亡代价,在三个小时内便取得了包围和围剿的胜利。
各线战斗全面开花,所谓的王牌军队更是落荒而逃,就连被尼赫鲁寄予厚望的第七旅旅长,也在迷路外加饥饿的情况下被我军俘虏。
时任西藏军区司令员的张国华中将,在收到频频传来的捷报之中,更是没忍住感慨起来。 什么印度的王牌,还不如国民的一支普通军队!
这一战,直接把印度打得老实了几十年的时间。这才有了第二次印巴冲突中,中国的一句话,便让战争形势发生改变的经典一幕。
现在我们知道了中国和印度的关系不和,那么在反过来看看巴基斯坦,便可以知道巴基斯坦为什么对于中国这么上心和尊敬。
作为中国唯一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国家,巴基斯坦对于中国的感恩,足以让无数国家为之羞愧。
那么为什么当时的中国要帮助巴基斯坦呢?这还要说到巴基斯坦对于美国态度的转变。可以说, 巴基斯坦对西方国家彻底“伤透了心”。
在巴基斯坦建国的初期,其实巴基斯坦是站在美国的一方。不仅加入过美国的两个军事同盟条约,更是曾经公开反对过中国加入联合国。
这样的做法目的只是为了得到以美国为首的国家更多的扶持。但是巴基斯坦的所作所为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回报。
1965年印巴冲突,巴基斯坦凭借从美国引进的大量先进武器,曾一度压制来势汹汹的印度军队。
谁曾想美国竟然在最关键的时期,掐断了巴基斯坦的战略补给和物资支持,直接对巴基斯坦来了一个“上屋抽屉”。
这个做法有多么致命?要知道,当时的巴基斯坦,所有的军事武装,近乎都是从美国引进。
反观印度,作为美苏争霸的棋子。在同时得到美国和苏联两个势力扶持的同时,还有着英国对自己“英联邦”的提携。
在失去美国的援助之后,周边其他小国提供的支持,根本就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曾经和中国有过对立的巴基斯坦,终于向中国请求了帮助。
那么中国是怎么帮助的呢?中国并没有如同支援朝鲜一样派兵进入巴基斯坦境内作战,而是向印度驻华大使馆递交了一份极为严肃的文件。
文件上面写的正是毛主席做出的决定。 那就是印度必须在三日之内拆除中国边界的一切侵略设施!并且必须要保证将来不能再蓄意策动入侵。
若有违犯,可能产生的所有后果,印度就必须做好掂量, 好好想想究竟有没有那个本事,来面对一个想要守卫国家主权的中国了!
只是凭借一番话语,便给予了印度极为巨大的压力。 更不要提1965年9月15日,中国就已经派出三路大军,前往印度与中国的国界交界线。
曾经,印度以为自己可以同时抵挡来自巴基斯坦和中国双方的同时进攻,然而现实告诉他们,只需要中国自己,便可以轻松将印度打得落花流水。
现在的印度正和巴基斯坦僵持在一起,若是被中国抓住机会出兵袭击,那么便是腹背受敌,形势岌岌可危。
而这一做法,不仅仅是让印度不敢有任何的举动,就连美国也不得不出面调停。 毕竟一旦中国参战,整个亚洲大陆的局势或许便会迎来天翻地覆的改变。
于是,印度原本指望的美国能在中方介入之后帮助印度的幻梦瞬间破裂。 面对中国的态度,美国甚至表示,如果中方介入,那么美国不会保护印度。
除此之外,中国还巧妙劝说阿富汗,对第二次印巴战争保持绝对的中立,掐断了印度可能得到的军事援助。
至此,印巴战争在中国的干涉下不了了之。 9月20日,深知这场战争已经不会有结果的两个国家,终于愿意停下手来,在联合国内接受调停。
而这第二次印巴战争,也因此宣告暂时告一段落。
自这以后,巴基斯坦认清了谁才是真正能在困境中帮助自己的真正伙伴。和喜欢画饼以及小动作的美国不同,中国对于巴基斯坦,是实打实的当成了兄弟。
在战争结束之后,中国为了和巴基斯坦加深友谊以及更好地交流往来,还修建了喀喇昆仑公路。
并在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一直源源不断地为巴基斯坦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
因此,现在巴基斯坦对于中国人的态度极为友善。而我们也习惯性地在提到巴基斯坦的时候,就会调侃性地称呼他们为“巴铁”。
正所谓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只有危难中的患难见真情,才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气魄和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