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吃大米的国家有哪些
如果大家在全世界范围内走一圈之后,大家就会发现,其实最普遍的粮食,不是小麦,不是面食,也不是薯仔,而是大米!
在欧洲,很少国家吃大米。吃大米最多的欧洲国家是西班牙,因为西班牙曾经被阿拉伯国家统治过几百年。所以说西班牙文化里面包含了很多的阿拉伯文化,其中在吃饭上也和阿拉伯菜很相似。
就是西班牙人吃很多的大米,至少比欧洲其他国家吃大米要多得多!西班牙有很好吃的海鲜炒饭,各种各样的炒饭,他们西班牙人吃大米的习惯,就是阿拉伯人当年带到西班牙来的。
其实,全世界吃大米的人口有30多亿。大米,当之无愧是世界第一大粮食。光是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的人口加起来就已经26亿多了。当然,中国不全部的人口都吃大米,在中国吃大米的人口大概有70%左右,那也就是有至少8亿人口是吃大米的!印度也不是全民都吃大米,但是绝大多数都是吃大米的,另外印度有部分人口是吃一些面食的,就是各种饼之类的!
东南亚国家基本上是全民吃大米的,比如说: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这些国家都是全民吃大米的!几乎没有谁吃面食的!
越南人、泰国人、菲律宾人、印度尼西亚人,你让他们吃面食,他们会觉得很痛苦,他们只能接受吃米饭。
我当年曾经在一家大公司工作,那个公司有很多欧洲人,其中也有很多菲律宾人,那个公司的食堂里面就是分了两种主食,一种是面食,一种是米饭。我记得,每次每到吃饭点的时候,菲律宾人打饭的时候,从来不去拿面包,他们根本就不想吃面包,他们只吃米饭!
2
地理决定论!
为什么全世界会有那么多人吃大米呢?主要还是地理决定论!这里面除了西班牙以外,因为西班牙曾经被阿拉伯人统治过几百年,所以说阿拉伯人把吃大米的习惯带到了西班牙,所以西班牙现在还保留着吃大米的习惯!除了西班牙以外,其他国家基本上都是符合地理决定论!
因为,中国、印度、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这些地方都适合种植水稻,所以当地人就吃大米!
中国以面食为主的那几个省,比如说: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这几个地方,是因为当地的地理环境更加适合种植小麦,所以是这个原因使得当地人以面食为主。
东北那个地方的土地比较肥沃,既能种植小麦,也能种植水稻,所以使得东北这个地方的人,他们就有两种主食,面食和大米。
一切都是地理决定论!如果你到青藏高原,西藏、青海这些地方,你会发现,当地人会吃一些青稞,而不是大米和面食,为什么?因为当地的土地气候只能产青稞,所以他们就吃青稞。如果你到非洲一些国家,你会发现当地人吃些薯类,就是红薯,木薯这种东西。以木薯为主食!
你如果到了蒙古,还有中亚一些国家,比如说: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这些国家。这些是游牧民族国家,他们当地人几乎就把牛羊肉当饭来吃的!
B. 为本国国民都吃不饱,印度还要大量出口大米呢
自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有一个邻居就和我们关系时好时坏,他们总是对我国的领土各种“碰瓷”,但又经常各种毫无理由的自信,因此常常自讨苦吃。这个国家就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印度。印度这个地方也和我们一样,是一片历史悠久的地方,但是比起我国数千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建立古印度的那个种族现在成为了印度中的贱姓“达利特人”,被外来者奴役,而那些外来者则成为了印度人。古印度的文明断绝、文字断绝,因此不算文明古国。
很多人一直觉得印度奇葩,印度也的确是因为改革不彻底,内部的封建残余浓厚,各种问题丛生。但是我们现在看印度的眼神,正是几十年前西方国家看我们的眼神。我们不能忽略印度是一个人口和国土体量都十分大的国家。我们要从战略上藐视他们,但是从战术上重视他们。
C. 印度存在大量饥饿人口,为何还要出口大米,成为第一大米出口国
一个国家的出口量大,往往是由于本国生产的该物品过多。不仅能够满足需求,甚至超出需求很多,才对外出口。但是有的国家却并非如此,就好比印度。在2017-2018年度,印度大米出口量达到创纪录的1270万吨,同比大增18%甚至还呈现增长趋势,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国。然而印度又却是全世界饥饿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那么为什么人民都吃不饱饭,还要这样大量出口大米呢?
真希望印度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回顾一下自己本国的经济,而不是盲目地向国外出口便宜的农作物来获取更好的物资,我们相信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断变化,才能改变国家的状况,使国家逐渐繁荣富强。
D. 印度有4成属于饥饿人口,他们为何还坚持要将大米出口
印度是世界第一大大米出口国,虽然印度有四成饥饿人口,但是国家不可能一直帮助那些饥饿的人口,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且印度需要发展经济出口大米是一大支撑产业。印度的气候类型导致印度的粮食产量很不稳定。
印度现在还不能放弃粮食的出口来赚钱,尽管有些国民会被饿死,但是印度依然不能放弃,这是为了印度的长远发展考虑的。而且当印度的粮食产量过高的时候人民根本吃不完,所以只能用来出口。
E. 印度2亿人吃不上饭,六成儿童营养不良,为何还是大米第一出口国
这主要是因为印度的农民需要通过出口粮食来换得经济收入。因为对于农民来说,种粮只是谋生手段。还有就是印度的土地主要集中在少数的高种姓地主手里。而广大的贫困百姓却没有任何的土地。地主为了创造更高的收入,所以才会选择将大米出口来赚取外汇。所以印度是大米第一出口国也是很正常的。
当然在这里我们不能不说印度的地理条件印度,他处在热带地区,而且水资源充足。他的大米一年可以三次成熟。而且印度的平原居多,他的平原面积比中国的多。这也就造成了印度的耕种极其便利。而且印度的整个产业结构都是偏向于农业的。或者这么说吧,印度的农业生产所产生的GDP在印度经济里面占了很大的一部分。
F. 在印度国内还有大量人口在挨饿,为何他们还要当世界第一大水稻出口国
大量人口在挨饿,还要当世界第一大水稻出口国。这就是因为印度主要是把钱用在了军事设备上。认为这样国家才会强大。
我想在人们的印象里,一个国家肯定是会在确保了自己国内粮食库存充裕的情况下,才会对剩余的粮食进行出口。不过,意外真是无处不在。作为世界第一大水稻出口国的印度就并非如此。印度是一个人口超级多的国家,印度有13亿的人口。这个国家竟然在全球饥饿指数榜单中排在第100位,也就是说,印度国民的吃饭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大量的印度人连饭都吃不饱,连根本生活都没有得到保障!
本来为了多多地攒钱,买几架战斗机,提高自己的军事实力,是件好事。但是连老百姓吃饱肚子这么基本的问题,印度政府都不去解决。这种做法还真是挺令人难以理解。
G. 看印度人吃米饭,那个米又长又大,他们是如何种植的
他们的水稻基本上都是单季稻。
中国的水稻不仅在产量上,而且在品种上都远远超过印度。每种米的产量都高于印度米,但与印度米不同的是,中国米软糯香甜,而印度米粘度低,所以煮成米饭后,颗粒分明,特别适合炒饭。所以从口感上来说,印度米的口感比中国米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H. 印度人的饮食习惯
印度人做菜喜欢用调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姜、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还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黄和茴香等20多种香料调制而成的一种香辣调料,呈黄色粉末状。
印度人对咖喱粉可谓情有独钟,几乎每道菜都用,咖喱鸡、咖喱鱼、咖喱薯仔、咖喱菜花、咖喱饭、咖喱汤……每个餐馆都飘着咖喱味。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饭和一种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饼,还有一种油炸的薄饼。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圆白菜、西红柿、黄瓜、豆角、薯仔、洋葱、冬瓜等,全部都是制作印度咖喱的好食材。
由于印度有很多人是素食主义者,为了补充蛋白质,豆类就成了他们每餐必吃的东西,并永远作为他们的一道主菜呈现给你。 印度的豆子种类繁多,有大如蚕豆的红豆,还有黄豆、豌豆等,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盐,用来做汤。
由于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饮食习惯也不同。印度教徒绝对不吃牛肉,因为他们把牛奉为神牛。穆斯林不吃猪肉,但大啖牛肉。因此,杀牛和吃牛肉常成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冲突的导火索。 虔诚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义者,不沾荤腥。
耆那教徒更是严格食素,连鸡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黄油。印度的素食者大约占人口的一半。印度的牛奶价格便宜,质量也很好,男妇老幼,都喝牛奶。奶制品如冰淇淋、奶酪、酸奶、蛋糕等,质量也属上乘。一公斤一盒的冰淇淋只要几十个卢比。
印度人进餐时一般是一只盘子、一杯凉水,把米饭或饼放在盘内,菜和汤浇在上面。多数印度人进食时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饼内,或用手把米饭和菜混在一起,抓起起来送进嘴里。留洋的知识分子或中产阶级家庭则使用刀、叉和勺子。
(8)印度有多少人吃大米扩展阅读
印度人包括印度各族人民。总人口约13亿,有100多个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约占总人口的30%,海外主要分布在美国。其他较大的民族包括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尔族、泰固族、泰米尔族等。 72%为印度-雅利安人,25%为达罗毗荼人。
印度的种族主要分为五个类型,以进入印度的时间先后排序,分别为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亚人(即澳大利亚人种维达类型),蒙古利亚人(即黄种人,亦称亚美人种)、达罗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其中达罗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构成了现今印度人口的绝大部分,一般意义上的印度人通常是特指他们。
尼格利陀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也是目前印度人口最稀少的种族。他们属于尼罗格人种尼格利陀类型,最初来自非洲。这一人种的特征是:肤色暗黑,头发纤细卷曲,身材矮小,鼻子扁平,嘴唇宽厚。
今天,在印度喀拉拉邦的卡达尔人和普拉衍人、曼尼普尔邦和库奇山区的安加米那加、南印度森林居民乌拉里人和安达曼群岛的原住民身上,都还可以看到这些特征。
尼格利陀人长期停留在石器时代,过着最为原始的狩猎、采集生活。在新移民到来以后,尼格利陀人多被他们屠杀、同化,或驱赶到人迹罕至的丛林以及孟加拉湾中的岛屿
在尼格利陀人之后,原始澳大利亚人大规模迁入印度。他们亦被称为前达罗毗荼人,属于澳大利亚人种维达类型。原始澳大利亚人一般为中等身材,头发卷曲或呈波浪形,肤色深棕至黑色,鼻子较宽,嘴唇较厚。
现今居住在印度西部、中部和东部广阔地带的蒙达人、高尔人、桑塔尔人和比尔人普遍被认为就是原始澳大利亚人的后裔。
他们至今保留着自己独特的体貌特征、生活方式以及语言和信仰。生活在南印度的琴楚人、库龙巴人和耶拉瓦人也是原始澳大利亚人的后裔。
原始澳大利亚人信奉泛灵论。泛灵论可能是一些原始宗教的前身,至今依然为印度东北部梅加拉雅邦等地的若干部落民所笃信。他们轻易不对树木等施以斧斤,因而该邦还拥有很高的森林覆盖率。
I. 印度人吃的米饭,又长又大,产量究竟如何
印度人吃的米饭又长又大,跟我们中国的大米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印度大米又被称之为印度香米,从口感和外形与中国大米有很大的区别。虽然印度香米的口感比中国大米要好一些,但它的产量与是无法与中国大米相比的,虽然印度大米的出口量排名世界第一,但是它的产量在在各类品种的大米中排名是非常低的。
印度大米的品种比较少,主要以印度香米为主。而中国的大米不仅从产量还是从品种,都远远大于印度的大米。中国大米的品种主要有东北稻花香大米、东北长粒米、云南元阳哈尼梯田红米等等。每种大米的产量都比印度大米高,但是与印度大米不同的是,中国大米比较软糯香甜,而印度大米粘性比较低,所以煮成米饭之后,粒粒分明,特别适合用来炒饭。所以从口感这方面来说,印度大米的口感是比中国大米要好一些。在大米产量这方面来看,我国自从袁隆平先生研究出杂交水稻之后,大米的产量在世界上都遥遥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