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看看美国硅谷多少印度裔高管

看看美国硅谷多少印度裔高管

发布时间:2022-12-09 08:11:43

⑴ 为什么“印度帮”在硅谷的高管很多,华人却越来越少

很多人不知道“印度帮”在美国跨国大公司中的存在,直到脸书华人员工疑被印度上司霸凌后跳楼,“印度帮”才进入大家的视野。“印度帮”就是印度人或印度裔美国人,在职场(主要是跨国大公司)中形成的一个利益小团体。


1、不团结,习惯于各自作战,不像印度人喜欢集体行动

2、喜欢埋头工作,当老黄牛,印度人则喜欢表现,抢功劳意识强烈,容易在职场冒出来;

3、中国学生不喜欢团队配合的体育项目,印度学生则喜欢打板球(印度的国球),团队运动需要队员密切配合才能取胜,这等于锻炼了印度人的团队协作意识;

4、印度人在做好工程技术的同时,有点想法的都会去读MBA,而MBA的目标就是培养管理者,硅谷的科技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创始人会退居幕后,转而雇佣受过MBA教育的人担任CEO,印度人既会工程技术,又手握MBA的敲门砖,自然容易爬上CEO这个实权位置。



⑵ 45岁“硅谷第一单身汉”辞任CEO:精英鲜肉为啥变中年“糙汉”

范主说:精英变糙汉


前几天,推特创始人杰克·多西 (Jack Dorsey) ,正式卸任了CEO一职,继任者是这家公司的印度裔首席技术官Parag Agrawal



话说,这几年硅谷互联网大佬纷纷往后退,大部分boss都选择把企业交给印度裔高管掌舵,貌似只有扎克伯格还坚挺着。


掌管IBM、Google、Microsoft、Adobe的印度裔大佬


这次离任的杰克·多西,和小扎也是同一批起来的创业者,除了是“微博祖师爷”,他还是移动支付公司Square (将改名为Block) 的创始人。


目前身价115亿美元,至今未婚,堪称“硅谷第一钻石王老五”。宣称希望在有生之年把所有的钱都捐出去,还说过一段特别有“哲理”的话: “我觉得万物息息相关,如果有人生活在痛苦中,最终我也会痛苦”……



这个人其实还蛮有意思的,之前因为不务正业被评为最差CEO,还被合伙人扫地出门过,现在又一门心思炒币。对了,川普的推特账号就是他封的



而且和那些玩命把自己整年轻的大佬不一样,杰克·多西这几年画风越来越糙,还蓄起了大胡子,和曾经的硅谷精英判若两人。



推特上还有一个叫“Jack Dorsey's Beard”的账号,专门记录他的胡子长短变化,也是real 搞笑 了...



今天,范主就给大家全方位扒一扒,这位画风成谜,让人有些看不懂的硅谷大佬吧~


外形篇

从白净少年到大胡子硬汉,不爱精英爱朋克


提到杰克·多西,范主的印象一直是酱婶的:浓眉大眼,辨识度高,五官比妹子还要精致



他有一张层次分明的电影脸,眼神里也很有故事,怼脸拍堪比电影剧照~



单看五官,杰克·多西的确是浓颜系帅哥。小时候颜值就很高,看上去软萌可爱,把聪明写在脸上——自高中起开始编程。



气质也很突出。年轻时留下了很多乖乖Boy的照片,一副人畜无害的亚子~



不过,如果你认为他像007里Ben Whishaw饰演的Q那样,是个每天守着电脑的高颜值geek…



那就大错特错了!年轻时的杰克·多西,曾一度叛逆到让人不敢相认,格外喜欢折腾自己的形象。比如早早就成了“鼻环少年”~



手臂上的文身,也毫不遮遮掩掩~



不过最让人惊掉下巴的,还是这套朋克发型。当年他经常去听朋克摇滚音乐会,把自己捯饬得叛逆无比~



头发也染成了蓝绿色儿的,面带痞气,看起来有点不好惹…



到了2006年,杰克·多西和创业伙伴创立了推特。从朋克少年到硅谷大佬,他摇身一变,全新的精英形象横空出世~



他的长相和身材原本就是精英中的佼佼者,所以西装革履的斯文形象,再配上一副恰到好处的眼镜点缀,更是把“精英”二字写在脸上。



后来精英形象玩腻了,杰克·多西就开始蓄胡子,头发也跟着变得凌乱,仿佛一夜之间找到了自己的最佳造型。



范主一度把他认成了Brad Pitt,说句“硅谷最个性大佬”应该没有人反对吧?



杰克·多西在蓄胡子这件事上怕是有什么执念,像是冲着打破“世界最长胡子”的吉尼斯纪录去的,把胡子越留越长…


长到影响了颜值,鼻环也重新戴上了,画风愈发让人看不懂~



活脱一个现实版的“荒岛余生”~



其实对于杰克·多西留胡子这件事,大家原本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以前的脸太白净,作为CEO气势弱了那么几分。帅则帅矣,不够“阳刚”~



留了胡子之后,大佬气质一下就出来了,连带着眼神也能震慑人了。



画风有点类似练了肌肉的贝佐斯。这大佬气质,连小李子见了都要礼让三分…



并且,杰克·多西怎么说都有颜值撑着,胡子再长也不会显得太丑,不像扎克伯格……



只不过,把自己捯饬成流浪汉和苦行僧的样子,就ck不必了。



穿衣打扮

高衣品完胜99%的硅谷大佬,最爱Rick Owens


衣品可圈可点,黑色=高级


硅谷大佬当中,杰克·多西的衣品算是不错的。


成名初期,穿搭虽然比较中规中矩——用衬衫、牛仔裤、圆领衫“混搭”,但整体已经远超99%的大佬。



他尤其爱穿短夹克,内搭一个简单的圆领衫或帽衫,颜色以黑白灰为主,就给人一种利落自在的感觉。



适时寻求一点“与众不同”,比如用短靴来搭配牛仔裤,一点点西部风元素,就让他看上去年轻很多。



到了正式一点的场合,西装Look也没有掉链子。采用窄身、收腰、提升肩线的剪裁,加上不浮夸的颜色,看起来够顺眼。



后来随着蓄起胡子,杰克·多西的衣品又提升了一个档次。西装剪裁一流,内搭的中高领羊绒衫也看起来质感很好~



硅谷精英最爱的高品质T恤,金融大佬离不开的羊绒帽衫,都被他收进了衣橱~



风格也跟着变成了“一黑到底”,平时的休闲装,都是从头到脚的黑色Look。



系爱马仕腰带,也爱穿潮牌


虽然不是 时尚 圈中人,但杰克·多西可以说是“最爱混 时尚 圈的硅谷精英”了。


某年时装周,他接连出现在Dior、Celine、Rick Owens等三场大秀的前排,还去了后台和Rick Owens聊天…作为 科技 大佬,他差不多算是头一人。



成名初期,他毫不吝啬对于大牌的喜爱。比如系过爱马仕的腰带~



Dior Homme的立领衬衫,也伴随着他从鲜肉变大叔。



不过Rick Owens才是他的“一生挚爱”。2012年就在推特上说过:“Rick Owens的设计直接、黑暗、酷,惊人的独特,让我印象深刻。”


他经常在各种场合穿Rick Owens的衣服和鞋子。某年太阳谷峰会,他就穿了一件Rick Owens的机车夹克去了~



一身基本款Look,因为一双Rick Owens运动鞋而出彩不少~



这双只有 时尚 圈潮人才敢get的Rick Owens凉鞋,他也穿得得心应手。



某次推特员工大会上,他还用黑色帽衫搭配Rick Owens的Tecuatl Bauhaus镜面长裤,以及半透明的Mega Bozo Tractor胶底鞋,售价超过3000美元~



事业发展

缀学创业,不务正业,曾被踢出局


再来说说杰克·多西的奋斗之路,他和很多 科技 大佬一样,都走的是“辍学创业成富豪”的路线~


他高中就开始编程,曾就读于密苏里 科技 大学和纽约大学,2006年和Evan Williams、Biz Stone,还有Noah Glass共同创立了推特。


推特四兄弟


世界上第一条推特信息,就是杰克·多西用@jack的账号发布的



不过和Facebook等公司一样,Twitter早期也经历了宫斗。


杰克·多西联合Evan Williams,把另一个创始人Noah Glass排挤出了公司,而Twitter这个名字正是他想的。不过当时正经历离婚的Noah每天都非常暴躁,已经影响了公司发展。杰克就对Evan下通牒说有我没他,最后Noah被劝退,杰克还装作不知道去安慰了他一番。



虽然杰克顺利接任CEO,但和那些醉心工作的硅谷geek男相比,他又是个爱好过于广泛的另类。他喜欢插画、设计过铅笔裙、拥有按摩理疗师执照,还在接受采访时,表露自己想当纽约市长。



据《孵化Twitter》一书爆料,作为CEO的他经常不务正业,在下午6点准时下班,去参加绘画课、瑜伽课、服装设计课,把兴趣班安排得满满当当...


Evan Williams不得不警告他要对工作上心,然而并没有什么改观。最终在董事会的要求下,杰克在2008年被合伙人Evan踢出局,第一次卸任CEO。



离开推特的第二年,他又创立了移动支付公司Square,简直就是十项全能多面手。据说扎克伯格想要雇佣他,但被他拒绝了。



直到2010年,杰克·多西借管理层重组的机会回到推特,负责产品部门 (并同时管理他的Square) ,5年后才重任CEO。


然而,因为想法太多,又不够专注,杰克多西的领导力备受外界质疑,回到boss宝座后的日子也不太顺畅,经常被批评“将个人生活和爱好至于公司之上”,还被评为美国最差的CEO之一...



除了一心多用以外,杰克·多西的管理风格、管理能力也一直受人质疑。比如之前就被人在Tumblr吐槽,没有能力,是个复刻乔布斯的“学人精”,还被人扒出模仿教主佩戴圆形无框眼镜的照片。



接受采访时,他用“就像被打在肚子上一样”形容自己被推特解雇,也是引用乔布斯在1987年被苹果公司解雇后,告诉《花花公子》杂志的原话。


开大会的椅子和坐姿也复刻乔布斯


而且疫情期间,他还有过不和人事部门商量,半夜发邮件通知大家“可以永远都不用来公司”的骚操作,甚至宣称要把推特搬去非洲。



据说这次离开推特,也和同时管理两家公司造成的问题相关~之前有一位推特前员工曾这样评价他的老板:“杰克·多西开发过的最好的产品就是他自己”。


生活 情感

生活怪癖多,爱买豪宅,喜欢找模特女友


最后,范主再和大家扒一扒杰克·多西生活 情感 上的画风。


生活方面,杰克·多西也很“不走寻常路”。之前据报道,他因为同时管理两家公司,每天要工作18个小时,还说自己一天能开10个小时会。他声称自己严格按照时间表生活,一周五个工作日,每天都有一个主题。



此外,据说他每天早上就会做红外线桑拿,紧接着又冰浴。每天只吃一顿饭,时间还必须在晚间6点30分到9点之间,菜单包括“鱼肉、鸡肉、牛排、芝麻叶、波菜、芦笋、甘蓝”,爱喝“混有喜马拉雅海盐和柠檬的盐水”,周末断食,喜欢禅修冥想。


他这一套生活方式,在国外还有不少追随者,不过有专家表示不可轻易模仿,容易营养不良。





毕竟他最喜欢的是走路上下班。据说在旧金山时,他每周至少有3天会走路去上班,步行8公里,每次耗时1小时15分钟。



不过毕竟是钻石王老五,买起豪宅也是不手软的。比如之前就为了和女友筑爱巢,在穆赫兰道旁入手过一栋价值450万美元的五居室四卫大house (分手后又卖掉了) 。





交友方面也和别的 科技 大佬不一样,平时喜欢和rapper玩,经常拍到和Jay-z一起度假、远足什么的。



今年还在社交媒体上,给侃爷新专《DONDA》的发布支招...



情感 方面,杰克·多西就和其他富豪差不多了,爱找明星超模。他先和“娃娃脸”超模Lily Cole在一起过,2013年两人被拍到一起度假。





最近一段恋情是2018 年,被报道与《 体育 画报》模特Raven Lyn Corneil约会,不过这段感情也只持续了一年。



好了,推特前CEO的就给大家扒到这里,你对这位硅谷大佬有什么看法呢,评论一起聊聊吧

⑶ 印度裔高管,为何在硅谷如此出色

近日,推特 CEO换人,新任 CEO是印度裔的 Parag Agrawal, 至此美国硅谷高 科技 公司高管是印度裔的有微软Microsoft、字母表Alphabet、IBM、奥多比Adobe、派拓网络Palo Alto Networks、威睿VMWare、维密欧Vimeo。

印度裔只占美国人口的1%,而且即使是在硅谷的劳动力市场当中,印度裔也只占6%,但是在这些高 科技 公司中任高管的印度裔比例却很高。所以,BBC专门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报道,他们的结论来源主要是一些印度裔的商人学者,他们认为主要的原因是:

从出身来讲,在印度能轻易获得比较好的大学教育的人群,一般都是印度的高种姓人群,而也只有这些群体可以支付的起他们的孩子在美国读书的费用。

从教育以及个人成长来讲,印度的教育竞争特别激烈、 社会 情况复杂、各种资源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会特别培养这些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更善于处理复杂状况,而这也是企业领导人最需要的特质。印度的教育也更偏向于科学技术方面的培养。

从美国方面来讲,其签证制度对于科学、技术、数学和工程方面的人才具有偏向性。同时,这些印度裔的CEO一般都是从公司底层一步步走上来的,这就导致他们有一种谦逊的态度,而往往美国高 科技 公司的创始人都比较傲慢自大,所以相比于这些创始人,印度裔的高管们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强的管理能力。还有,印度裔的管理者具有印度人特有的“温和”,这非常有助于其与美国政府之间的沟通处理。

以上这些观点,基本上都是他们局内人的看法,作为一个局外人,以我和印度人接触的感受,以及一些同事与印度人工作的经验,相比于咱们,印度人还有一些比较“不好”的特质:

不踏实,能吹。对于没有太多把握的东西,他们也敢吹,至于能不能实现,这是后面才需要考虑的,但是,在商业世界中,这种特质真的是必备的。

不择手段。比如,在同一个实验室里面,真的得比较防备印度学生,他们可能会进行一些小破坏,但是他们会说他们真的是无意的。但是,同样的,在商业世界,这种特质更是必不可少的。

抱团。这一点已经有很多人讲过了,就不赘述了。

总之,在商业世界中,不管从局内人,还是从局外人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印度人确确实实更擅长于高 科技 企业的管理和发展。

⑷ 为什么美国IT公司里高管有许多印度人,却罕见华人

首先致敬在加勒万河谷战斗中受重伤、牺牲的英雄们,祁发宝、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在硅谷三巨头中,除了苹果,谷歌和微软的CEO都是印度裔。不仅在硅谷,全美500强企业里,有超过10个印度裔的CEO,有印度裔高管的企业超过30%。

但是在互联网产业高度发达的硅谷里,一位华裔CEO都没有,高管也基本为零,大多是程序员和工程师。

在我们的印象里,印度人自私自利、懒惰好色、不讲卫生,可在美国,他们为何普遍比我们踏实肯干的中国人混得好?

同样是“外来务工”,留在美国的印度人,基本是印度的精英人群,这群人无论是家庭背景、人脉资源资源还是受教育程度都站在印度 社会 金字塔顶端。

而中国人去美国又分为两个人群,一种是中国的最底层群体,一种是受教育程度最高人群。但是受教育程度高的这部分群体,并不代表他们的背景就强,也有许多中国中产阶层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这两个人群,前者追求的是“养家糊口”,后者选择的是“小富即安”。

这样的背景下,印度人的企图心是极大的,并且是无路可退的。

为什么说他们无路可退,这是由国情决定的。

2.国情

印度,一个被我们戏谑为“神一样的国度”。在那里,没有能与硅谷待遇比肩的本土公司,没有能与美国比肩的创业环境,没有能与美国一线城市比肩的居住环境。

但中国有。

金字塔顶端的印度人到了美国,只能拼尽全力往上爬,他们一旦走出印度,就不会再想回到孟买、新德里生活,他们有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而有着广阔退路的中国人,尤其是受教育程度高的中国人,多数会选择回国去往北上广深发展。

中国人没有留在美国跟印度人一较高下,并不是因为编程技术、职场能力等方面怂了。

网络的李彦宏、高瓴的张磊、红杉的沈南鹏、赛富的阎焱、IDG的熊晓鸽、搜狐的张朝阳、美团的王兴、携程的梁建章、宜信的唐宁等等,如果留在美国,一样能打拼出一番成绩。

3.美国的戒备心

中国是东方巨龙。

美国人对可能会威胁到他们国家霸权的中国,是有很强烈的戒备心的,并且始终想把“美国文化”凌驾于“中国文化”之上,防范中国人基本就是美国企业的共识。

而这种情况不会在印度人身上出现,美国人对印度人是全方位信任的。

至于原因,那就是中国人比印度人更优秀。

2020年世界500强里,印度只有7家,而中国却高达133家!

⑸ 为什么外国的企业很多高管都是印度人

我们都知道美国一些企业他们的员工组成都是非常复杂的,企业的员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的人才,同时他们对于企业的分工也各有不同,而我们会发现在美国的一些排名非常靠前的企业中,经常能够看到很多印度脸孔,那么为什么这些外国的企业中会有这么多印度人呢?

其实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刚进入这个国家想要接受这个国家的习惯和氛围,都是需要花上一定时间的,如果没有这段时间的沉淀往往是比较难了解到这个国家独特的文化,不管是外国的朋友来到我们中国还是印度的朋友,去完美国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在未来想必国内也会有不少这样的人才,可以与国内的技术人员非常友好的进行交流和往来。

⑹ 南亚基因深入硅谷,孟加拉裔科学家担任Intel董事长

1月22日,自2012年5月至今担任Intel董事长的——安迪.布莱恩特(Andy Bryant)将卸任,完成其7年征战。Intel的新任董事长出生于孟加拉国的Intel独董——奥马尔.伊什拉克(Omar Ishrak)担任:

早在上一轮全球金融风暴时期(2008年前后),美国硅谷约有30%以上的工程师来自印度。硅谷的印度人占据了7%的CEO席位,而印度人在工业、 科技 领域的初创公司数量超过英国人、日本人、华人在这一数目的总和。

而今,硅谷最大的三家公司:Apple、Google、MicroSoft中,除Apple(苹果)外,后两家企业的CEO都是来自印度:

除了谷歌与微软,摩托罗拉、诺基亚、软银、Adobe、SanDisk(闪迪)、百事可乐、联合利华、万事达卡、标准普尔等等这些顶级跨国企业的CEO席位,都已落在印度裔手中。

IBM前副总裁谭志明(Wes Hom)表示:

感谢阅读本文,关注淘数码,获得IT、数码行业最新情报

⑺ 印度条件“很一般”,为什么多出世界高管呢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已经过去了,在这几十年里,我们国家的建设迅速崛起。以勤劳不畏艰苦的体质,日以夜继地发展经济,同时,教育水平也得到提升。另外我国读书是出了名的努力用功,大多数人都是经过20年的寒窗苦读,才开始步入工作阶段。

但这么勤奋的国人来到各大国际组织上、或者知名金融公司等等,能取得管理岗位的人凤毛麟角。反观在我们眼里奇葩思想一大堆的印度小伙伴,却占据了世界高管的半壁江山。我们一起来看看,印度条件“很一般”,为什么多出世界高管?网友:有外挂真可怕!

现状

之前看新闻报道,美国500强企业中,一共有75位外籍CEO,其中印度裔高达10位,力排众多发达国家的金融巨子,占据外籍CEO近七分之一,而我国能担任CEO级别的高管,没有一个。

原因三教育形式

另一个印度曾经大面积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因此英国思维方式彻底地贯穿印度的教育层面,西方人也就更加亲近这种开放式的工作模式,以至他们非常受到美国人的提拔与重视。外加印度人严重的抱团行为,举贤不避亲,较为团结的生存理念,因此大面积形成了印度高管圈。

也就是教育和现状让他们的才能得到磨砺,也出现很多网友的感慨:外挂民族的外挂真可怕,出现这么多高管,我们都是为他们打工的啊!另外对此,你怎么看?

⑻ 美国硅谷被印度裔“占领”文盲率过亿,印度如何制造高级人才

最近发现个奇怪的事儿,美国拥有着一众像微软,谷歌,IBM这样在很多领域排名前列的 科技 垄断企业,但这些美国巨头中的大部分,实际上都被印度裔掌控着:

微软CEO纳德拉是印度裔;

谷歌CEO桑达尔-皮猜是印度裔;

现在IBM的CEO也由一位印度裔的阿尔克温·克里希纳接手了。

三家可能是偶然,但百事可乐,诺基亚,摩托罗拉,哈曼国际的CEO都是印度裔,这就离谱了。

还有更离谱的。

作为世界 科技 中心的美国硅谷,如今也正在被印度人一步步占领着!

据统计,在美国硅谷,印度裔高级技术人才占了硅谷人才总数的三分之一,且还在逐年上升。

可视线一转,如今的印度的文盲人口也占了全球的三分之一,达到了近3亿,是 世界上唯一一个文盲过亿的国家。

那问题就来了,印度是怎么做到在文盲人数这么多的情况下,同时还拥有这么多的高级人才的?

仔细一查,好像也不矛盾,因为印度除了是文盲最多的国家之外,它同时也是 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

巧合的是,全球12亿的贫困人口中,印度又占了三分之一,其中还有7000多万人属于极度贫困。

也就是日均生活费不到9块。

配上印度人均的六口之家,生存都成问题的情况下,接受教育更是无稽之谈了。

反观印度富人们呢,文盲率为0,起底也是个大学本科学历,而夹在中间经济稍微好一点的印度家庭,普遍也是会接受高等教育的。

可能有朋友要说了,印度再不济,人家也是有八年初等义务教育的,但实际上,印度喊了50多年的义务教育直到今天也没有真正普及,究其原因也很简单:

印度与生俱来的自信

我国从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到真正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用了多长时间呢?

15年

印度更虎,直接把普及义务教育这个宏大目标写进了宪法。

那印度计划多长时间完成呢?

尼赫鲁一拍脑门:我说一个数!10年!

没错,印度计划花10年时间消除国内占比80%以上,总计2.4亿多的文盲,于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里,印度把教育经费的56%都拨给了初等教育。

可在初等教育的具体实施上呢,印度延续了 “口号就是我唯一的行动” 这个优良传统。

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上长期采取放任政策,彻底当起了撒手掌柜,要各邦自主推行普及义务教育,各邦情况各有不同,推行情况必定也是跟着感觉走。

截止2007年,印度初等教育阶段辍学率为0的邦只有8个,辍学率超过50%的邦有11个,阿萨姆邦和比哈尔邦的辍学率甚至飚到了70%,要是按照我国普九验收最高允许每年3%辍学率的特例标准,印度脱盲估计还得再来十年。

可能当初尼赫鲁说的是物理消灭吧。

脚踏实地向来不是印度的风格,尼赫鲁并不相信当时西方提出的“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的顺序发展理念,反而认为这是西方拖慢我“大印帝国”崛起的阴谋,所以在发展初等教育的同时,印度也把剩下的教育经费一股脑地都发给了高等教育。

我命油我不油天,两头下注,直接单车变火车。

而这双管齐下的后果就是发展初等教育的口号也就喊了开头两年,到后期这钱都流向了高等教育。

从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初等教育的经费占比就降到了33%,1966年到1969年甚至俯冲到24%,而同期的高等教育经费比例则一路涨到了49%。

为啥印度最后一股脑地把宝全押在这上面了?

因为初等教育虽说是解决文盲的直接办法,可搞来搞去印度发现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无底洞啊,钱哗哗地往里砸,培养出来之后还得继续搞中等教育,那我为啥不直接上马高等教育?

我“大印帝国”可是在2000年就立下要在2020年成为发达国家的flag的,哪有时间陪你们这群小豆子茁壮成长了?

印度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本质”,轰轰烈烈投身高等教育改革了。

那这改革的成果如何呢?

俩字:稀碎。

在印度教委的不懈努力下,印度高校体系一跃成为了 世界上断层最大的高等教育体

印度如今有接近两万所高等院校,以印度理工学院为代表的18所重点学院每年拿着教育支出的绝对大头吃香的喝辣的,而剩下的绝大多数普本基本上每天都在倒闭的边缘反复徘徊。

要究其源头,也和它的“日不落父亲(英国)”息息相关。

印度近代意义上的大学出现在19世纪的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当时的英国在奴役大半辈子印度之后发现,都工业时代了,这印度人的智商和情商还是那么低?

领导夹菜你转桌,领导打牌你自摸。

这不行,新时代我需要的是高级打工仔,得搞点教育了!

于是英国议会在1813年授权了东印度公司管理殖民地的教育事务,马考利伯爵起草了着名的《马考利备忘录》,重点指出:

“鉴于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在印度本土实施大众式教育,殖民政府应该建立只能面向少数精英阶层的高等教育机构。”

所以印度殖民政府在没多少钱的情况下搞起了精英教育。

可坏就坏在了精英教育。

印度精英阶层在接受教育之后,终于意识到原来自己是个印度人的事实,开始在甘地的领导下进行“平静如水”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并且要求英国把教育大权分一点出来。

那会儿的英国刚刚结束一战,虽然打赢了但还是有损元气,就更没啥闲工夫操心印度了。

于是殖民政府在教育管理体制上做出让步,实行“分权制”,中央保留部分权利,其余下放到各个邦,由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发现没,后来印度在初等教育上的甩手掌柜就是搁这儿学的。

刚开始的几年,地方的办学积极性确实高,但是别忘了,这可是散装印度,各个邦之间压根就没啥共识,发展教育那更是随心所欲,截至1931年,印度的识字率也只有8.6%。。。

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了,这个新生的散装国家更是没钱,但再苦不能苦孩子,尼赫鲁最先想到的就是普及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这对儿卧龙凤雏,卧龙的“成就”咱刚刚已经说了,凤雏也得支棱啊!

于是在20世纪的50年代和60年代,印度高校数量从1950年的606所急速扩张到1965年的2370所,再伴随着80年代的私立大学放开,印度大学的数量那是一飞冲天,迄今为止已经有8410所,更别说印度的学院采取的是纳附制,也就是俗称的抱大腿,纳附的学院如今已经超过三万所大关,奔着四万去了。

但贫穷如风,常伴吾身,建再多大学,中央的高等教育经费即使涨了就还是那么点。

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印度高等教育占总教育支出的比重从1/4上升到了1/3,更别说在70年代初期,印度经济衰退,印度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和高教体系的发展更是进入原地踏步。

那在有限的经费下,印度当然要把钱用在他们认为的刀刃上

没错,就是和GDP直接挂钩的 工程技术,商业,科学 这些专业,国家也根据这些热门专业教育水平划分出了两套系统:

国家重点学院系统和普通高等教育系统。

重点学院好吃好喝,普通高校生死由天。

而在这18所学校组成的重点学院系统里,有一所学校的经费就达到了重点拨款的15%,它就是——印度理工,印度眼里的唯一指定神校,而开头所说的占硅谷三分之一人才中的绝大多数,就都来自这所学校。

在印度一直有个把印度理工吹的神乎其神的段子:

有一天麻省理工的教授问自己班上的印度学生,你们印度不是有印度理工吗,怎么来这儿了?这个学生是这么回的:我就是因为考不上印度理工才来麻省理工的!

气的那教授差点当场犯了心脏病。

印度理工真像印度人嘴里说的世界第一吗?

摆事实讲道理,印度理工的世界排名并不高,2019到2020年期间,它最好的孟买分校也仅仅排在第162位,即使是放在亚洲,也只排到了第33名,那印度人的自信从何而来呢?

其实它还真霸占了个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难考。

印度理工学院1951年建校,1956年,印度国会通过了《理工学院法案》,避免了官僚系统干预理工学院,课程和招生也变成了学校自主决定,就这样,乘上了改革春风的印度理工一路高歌猛进,成了全国理工学院的扛把子。

同样的,在课程难度上,印度理工也自然是水涨船高,尤其是数学方面。

在印度,无论你出身多么卑微,只要你考上这所学校,就不会再有人关注你的出身了,在别人眼里你就是最棒的。

但一个印度学生要是想考这所学校,不是能不能的事儿,而是配不配。

请大家试着跟随我的脑洞:

假设我们非常不幸的出生在了一个印度家庭,但不幸中的万幸是咱家还有点余粮支持你念念书,那从十年级开始(相当于咱们的高一),我们就得决定未来的方向了。

你问我为啥要现在就定?

因为与此同时,和你一样得做决定的还有1000多万人,选择呢也不多,占据绝对主流的就是理工,医学,商科,文科这四个。

其实你大概率会是个理科生,因为在国家的一顿洗脑之下,普通印度家长的观念向来是学文不如学商,学商不如学医,学医救不了印度,所以不如学理工。

而理工就只有一所能上的,就是印度理工,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理工类普本上完之后,就可以和摩的司机试比高了,一个印度普本毕业生的工资和印度摩的司机的工资水平相当,大约一个月1500人民币的样子,而印度理工毕业生的平均工资是这个的20倍,你会怎么选择?

我,莫得选择。

而在你被迫选择印度理工之后,恭喜你,你再也没有所谓的个人空间了,因为在写下印度理工那几个字的时候,你面对的就不只高考那一场考试了,还要挑战印度理工学院设立的联合入学考试(JEE)。

而这场JEE是需要入场券的,你得至少能考到这1000万考生中的前20%才配考JEE,2017年,最终获得JEE考试资格的人数是118.6万,印度理工要多少人呢?

4000

绝望不,不,绝望还没真正开始,这场JEE考试的初试是一场三个小时的笔试,由90道客观题组成,涵盖物理,化学,数学三科,平均四分钟就得解出一道题。

而每一道题,都超纲。

从第一题开始,你面对的就是不亚于中国高考最后三道单选题的难度,但这仅仅也是初试!

在初试过后,由于客观题必定有正确答案,所以这一百万的考生会按成绩进行排名,前20%再参加下一轮的终极复试,而JEE复试的难度,就显然不是我这种学废能想象的了。

所以在这种难度的考试下,在学校学的反而只能在考试中起个辅助作用,那怎么办呢?

补课。

在印度,超过95%的学生都要提前两三年学习课外辅导,超纲学习物理化学数学的内容,2017年印度家长就为课外辅导贡献了225亿美元。

印度北部有个城市叫科塔,是全国最有名的“补习之都”,20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生地塞进了100多家补习机构,在这里,十几岁的考生被送到密密麻麻塞满一两百人的教室,每天接受15个小时以上的高强度学习,在这里,唯一的生存法则就是成绩。

而迄今为止已经有77个不同地方的学生因为顶不住压力选择了自杀。

但与此同时,问题也就来了,在印度这两个字的加持下,如今能上补习班竟然也成了一种奢侈。

因为像科塔这样的补习机构每年收费标准是3000刀,可印度人均可支配收入才刚刚过了2000刀,所以能去科塔补习的,大都是印度的中产家庭。

那印度穷人家的孩子咋办?

那就只能督促你老爸平时多健身了,因为在高考当天,印度富人和中产阶级的钞能力真的很难用我朴素的语言来描绘。

比哈尔邦是印度最落后的地区之一,可就在这个印度最落后的地区,爆出了同一年文理科状元双双落网的消息,在12年级的毕业考试中,17岁的鲁比-拉伊一举夺魁,成了比哈尔邦的文科状元,乡里乡亲的一听,那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兴高采烈地就去接受采访了,然后就把政治学这词给拼错了,还表示这是一门有关烹饪的学科,这回答是真下饭啊。。。

当地考试委员会当场就给她安排了复试,她也不负众望地答了个零分,紧接着就被逮捕。

这个消息自然是引起了民愤,考试委员会也在想,要不这理科状元也查查?

几天后,理科状元也应声落网,因为他在采访中表示水的化学式不是H2O。

而这俩人也坦白了,这状元,买来的!

那占绝大多数的穷人呢?就只有体力了。。。

早在2015年,这张比哈尔邦教室外的照片就震惊了世界,教室内,学生们在紧张地和中考题搏斗,教室墙外,印度父母们也在紧张地和中考题搏斗,,穷人们买不起高级作弊设备,只能用这种最朴实的方式帮自己孩子实现梦想。

也许你正在笑,可我们正在笑的这些画面,却是印度穷人们近乎绝望的人生。

在这么个高考形势下,考上印度理工对于印度人来说,代表的可不仅仅是高薪和面子,那是实实在在的 “知识改变命运”。

然而现在看来,他们从印度理工毕业之后,向往的地方却往往不是印度,而是欧美,印度的人才流失率高达80%,尤其是印度优势的计算机及相关专业。

印度教育部长也很烦,多次感叹: 我要的是人才增长而不是人才流失!

现在好像还有一部分人会对印度的IT产业心向往之,但殊不知数十年来,在工资待遇,生活环境以及研究条件的影响下:

印度近60万的优秀毕业生都到海外深造不归;

4000名知名度高的专家早已移民欧美。

以至于印度IT教育如今都被称为“人才奶牛”,吃印度的草,乳房却在国外。

在美国,一个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平均年薪为7.5万美元;而在印度,做同样工作的设计师每年只有1.25万美元,薪水仅相当于美国的1/6。

印度宪法中早就明文赋予了“公民可自由迁徙和定居”的权利。对于印度政府来说,既然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无法挽留住人才,还不如顺水推舟,对人才外流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

当年,有“计算机总理”美誉的印度前总理拉·甘地就曾说过,“即使一个印度科学家、工程师或者医生在50岁或60岁回国,我们也并没有失去他们。我们把这种人才外流看成正在积攒利息、等待印度提取的‘智慧银行。”

去年,在议会回答议员的公开质询时,印度人力资源部部长乔希博士认为,政府不认可联合国人才发展报告所指出的“印度每年因人才流失损失20亿美元”的观点,因为在印度政府看来,当印度人才从欧美归来时,他们不仅带回了资金,也为印度提高了知名度,更带回了创新精神!

那印度的人才回来了吗?印度首富现在都跑了!

反而是近十年来中国留学回国人员以年均13%的速度递增

要问原因啊?

你看这次疫情浪潮下,究竟是谁没穿底裤屁股蛋子还锃亮反光呢?

⑼ 为什么硅谷大佬大部分都是印度人

为什么硅谷大佬大部分都是印度人,却鲜有中国人身影?现在,印度人已经打开了从中层通向顶层的晋升通道,谷歌和微软两大帝国的印度裔CEO,已经再清楚不过地向整个科技世界显示:印度裔。

自从谷歌起,硅谷大公司的一项默认传统就是免费开放公司自助食堂。随着硅谷移民越趋多元化,这些大公司的食堂也开始向雇员提供全世界各国菜式。但近几年,硅谷食堂里的咖喱味一阵重过一阵。硅谷员工经常开玩笑称,甚至可以根据每家公司食堂里的咖喱味,来判断这家公司的印度人比例。

照此推理,现在硅谷咖喱味最重的食堂大概就是谷歌了。随着咖喱味一路飘香的,还有印度人在硅谷权力之路上越走越远。现在,印度人已经打开了从中层通向顶层的晋升通道,谷歌和微软两大帝国的印度裔CEO,已经再清楚不过地向整个科技世界显示:印度裔工程师在硅谷没有上限。谷歌新任印度裔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

数不清的硅谷印度裔高官
硅谷的印度高管已经有点数不过来了。其中就有红透半边天的谷歌新任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以及微软历史上第三任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仅仅这两家公司,印度裔高管就已经掌管了8000亿美元的市值。不同于一些族裔高管都是移民二代,这一波登上硅谷权力顶端的印度裔高管,都是土生土长的印度人,大多数都是在印度完成了大学本科教育后来美的。

比如,皮查伊出生于印度第四大城市钦奈的一个普通家庭,住在一个两房公寓里,他的父母连个电视机都买不起。纳德拉则在1967年出生于印度的海得拉巴,在印度的班加罗尔大学获得了电子和通信的工程学士学位,随后前往美国留学,在威斯康辛大学攻读计算器硕士。

当皮查伊在1993年,也就是互联网革命的前夜来到硅谷时,他父母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才帮他垫付了去美国的路费。皮查伊回忆说,当他第一次到史丹福,发现这里连一个双肩包都要卖60美元时彻底震惊了。但皮查伊也发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接触到了几乎是没有穷尽的互联网世界。

今年 43岁的皮查伊,在谷歌公司内部升迁极快。正是他发明了google chrome,在担任新CEO前,掌管安卓业务已经有两年了。皮查伊从当年那间印度破公寓里动身,用了20年,到现在执掌硅谷最重要的谷歌帝国命脉,这样的跳跃哪怕是发生在“美国梦”的语境下,都令人动容。

硅谷流传的一个说法是,皮查伊曾经一度想跳槽去推特(Twitter),但谷歌为了留住他开出了一张5000万美元的奖金,并最终给他让出了那个独一无二的位置。除了皮查伊和纳德拉外,硅谷的传奇式印度高管比比皆是。

最早可溯源到1980年就来到美国的沙比尔·巴蒂亚(Sabeer Bhatia)。巴蒂亚是hotmail的发明者,1968年出生于印度昌迪加尔,后来在加州理工念书。

还有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软件公司之一Adobe的首席执行官山塔努·纳拉延(Shantanu Narayen),在印度奥斯马尼亚大学念完本科,来美国博林格林州立大学读了计算器硕士。

演示文档共享平台“Slide Share”联合创始人兼CEO 拉什米·萨哈(Rashmi Sinha),出生于印度阿拉哈巴德,后在伯克利大学深造。太阳微系统公司,就是那个发明了Java语言的公司,其联合创始人维诺德·科斯拉(Vinod Khosla)也是在印度出生,于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受教育。

思科首席技术官帕德马锡·沃里奥(Padmasree Warrior),此前还担任过摩托罗拉的首席技术官,同样来自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后在康奈尔大学学习。

谷歌除了皮查伊,还有一位印度裔高管:企业业务总裁艾米特·辛格(Amit Singh),是他在2001年重塑了谷歌搜索引擎的核心算法。辛格在印度北方邦出生长大,也是在印度理工学院的罗克分校读书,后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德卢斯大学念计算器科学研究生。

鲜有中国工程师高管
印度高管的成长路径,其实与中国工程师一模一样的。活跃在硅谷的大量中国工程师,同样也是在中国清华、北大等顶级学府念完本科,然后申请来美国攻读工程类的博士,最后前往硅谷求职。

同属亚裔的印度和中国工程师,在美国其它族裔眼中的印象都高度一致:成绩优秀、技术拔尖,但不擅长体育,总体比较内向,喜欢和自己人扎堆。

但中国工程师能在硅谷真正出头的少之又少,像网络最近高薪挖角的吴恩达可能是一例。1976年出身的吴恩达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国际上最权威的学者之一,名震硅谷。即使是吴恩达,也是出生在伦敦、于香港和新加坡接受教育的华裔,并非像很多印度高管那样成年后才移民来美。除吴恩达之外,就很难数得出几个中国工程师高管的名字。

硅谷一个传统族裔权力结构是:大量担任技术研发任务的中国工程师,往上是一群印度中层,再往上则是美国本地白人高管。

现在,印度人已经用实际行动打破了“天花板瓶颈”。但中国工程师依然停留在“勤奋、靠谱、技术能力强”的研发人员层面,鲜有向管理层的突破。

中国工程师私下对印度同事最大的抱怨,就是认为印度人“互相偏袒”。最被诟病的几大罪状,就是在公司入职时,印度面试官赤裸裸地偏袒印度候选人,甚至不惜放水;在工作中,印度同事又拉帮结派,喜欢口头上表功和讨好上司,个个都爱钻研晋升之道。

古老的印度学徒传统
这些“声讨”当然有中国工程师受压抑的情绪化,但在管理学中,这种“印度式管理”倒也确有出处。瑞士圣加仑大学在2004年搞了一项对印度式管理风格的研究,结论称印度高管倾向于参与式管理,喜欢和下属建立非常深远的关系。“这种管理艺术可能来自于印度的学徒传统,在上下级之间会建立情感纽带”,这篇研究称。

新罕不什尔南方大学一项研究也比较了跨国企业中,印度经理和美国经理的差别,称“印度高管的风格是,上级会非常真诚地替下属考虑,两者之间往往会建立极强的忠诚感,甚至超越了薪水回报”。

这种发源于印度手工艺行业的古老传统,在推动印度裔工程师融入硅谷时显得马力十足。早在沙比尔·巴蒂亚时代,印度工程师和企业家就开始在硅谷拓宽势力范围,靠一代代的积累建立印度企业家在美国的超强人际网络。

三十多年前,第一代成功的硅谷印度创业家,就已经意识到外来移民在美国发展的难处和障碍,开始毫无保留地帮助前来追随的印度老乡。经过几代印度企业家们的努力,他们实际上已经在硅谷创造出了一个良性发展的印度圈生态,包括引荐人脉、设立天使投资,专门帮助初来乍到的印度创业者。“这是靠第一代印度移民非常有意识的努力才争取得来的地位”,《印度经济时报》上的一篇文章中说道。

前几代印度移民另一个突破性成就是,打破了美国人对印度人的刻板印象,认为印度人只能成为优秀的工程师,而不是杰出的管理者。上述文章指出,“当第一代硅谷的印度移民成功打碎职业上的玻璃天花板后,他们还决定要从此互相扶持着前进。他们意识到后来者将面临同样的困境,要想突围,只有抱团。由前人来为后来者打破更多障碍,提供更多经验,开启机遇之门”。

所以,中国工程师最看不惯的“给自己人放水、互相抱团”,虽然可能有意气之嫌,但确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印度高管的做事风格。就是通过这种赤裸裸的互相提携的传统,上一代印度人为今天的皮查伊和纳德拉开辟了道路,向美国人证明了印度人可以担当大任。

对于中国工程师,除了缺乏这种强力抱团的传统外,最望尘莫及的还有印度人英语的母语优势。在吐槽完印度同事“爱拍马屁”后,许多中国工程师也都会哀怨地再自叹一句:“中国工程师就算想拍句马屁也都说不太溜。”
录取率不到2%的印度理工学院

仅仅靠提携,可能能进入大公司混碗饭吃,但要成为“技术至上”的科技公司高管,还是要靠超强实力。皮查伊能当上谷歌CEO,首先还是因为他发明了chrome。

事实上,许多杰出的印度工程师确实是仅凭个人实力,就能让整个互联网世界心服口服。根据2014年的数据,目前硅谷大概有15%的创业公司都是由印度裔创办。

在美国,印度人实际上已经成为由移民创办的科技创业公司中的最大族裔,超过了英国、中国和日本三个族裔加起来的人数。

从 1999~2012年,虽然印度雇员只占硅谷整体雇员人数的6%,但印度人在硅谷创建的公司占全硅谷的比例从7%飙升到了15.5%。创业公司是最能代表创新精神和技术实力的一个指标之一,这些优秀的印度裔工程师,其中大概有一半都来自于同一所印度的大学:印度理工学院。

这是皮查伊和许多其它印度高管的母校,被誉为全世界最难进的大学,录取率不到2%,比哈佛大学录取率还低的多。或许把美国的哈佛、麻省理工、普利斯顿大学加在一起,大概就是印度理工学院在印度的地位。

据调查显示,在美国高科技企业的集中地硅谷,约2000个新生企业中,约有四成是由印度人开办的,而其中一半是印度理工学院培育出来的人才。

从上个世纪70年代科技产业腾飞的黄金时期起,每年印度理工学院70%的毕业生会选择出国,且大部分都落脚美国。过去50年,印度理工学院总共诞生了17万毕业生,留在美国的就超过3.5万人。

⑽ 在美国,为什么印度留学生比中国留学生更受名企欢迎

首先,英语是印度官方语言之一,所以虽然口音奇怪,但他们比中国人的英语更好。
第二,印度原来是英国殖民地,受的是西方文化影响,文化上能够更好的融入。
第三,印度人虽然长得黑,还经常被我们说阿三,但从血缘来说,他们属于白人而不是黄种人,所以同一个人种还是会更倾向于同一人种(跟种族歧视无关)。
第四,印度的科技企业确实发展很好,在美国的企业也比较多。

阅读全文

与看看美国硅谷多少印度裔高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式的电视剧叫什么名字 浏览:363
印尼选票为什么要人工数 浏览:538
越南什么时候盛行东风 浏览:482
意大利哪里买gucci 浏览:14
固安英国宫一期怎么走 浏览:534
英国爱它美奶粉价格是多少 浏览:119
印度用海南话怎么说 浏览:936
中国六十年代支援越南多少物资 浏览:927
为什么伊朗不能付款 浏览:108
意大利和韩国哪个更适合居住 浏览:663
出口伊朗需要什么 浏览:553
中国有多少低收入人 浏览:827
中国李宁的鞋子一般可以穿多久 浏览:122
印尼每月出口镍矿石多少吨 浏览:923
剃刀党杀了哪个意大利人 浏览:212
中国贫民如何翻身 浏览:120
意大利艺术服装哪里好 浏览:393
中国如何更新外国的游戏 浏览:231
伊朗币怎么转到迪拜 浏览:623
印尼实木家具怎么样 浏览: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