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战略信号怎么来的

印度战略信号怎么来的

发布时间:2022-12-09 20:16:04

A. 印度的核主张!急!

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在会议开幕式上发言时称,尽管印度面临着国际上要求其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强大压力,但印度坚持要求国际社会承认其为有核国家,同时将继续执行自愿暂停新的核试验政策。

辛格在讲话中对最近美俄两国关于削减战略核武库的谈判表示欢迎,但他强调,制止核扩散的努力必须是“世界性的、全面的和非歧视性的”。辛格认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实际上危害了印度的安全,同时该条约也未能制止核扩散。在谈到最近印度国内有人主张重新进行核试验时,辛格表示,印度政府并没有制定这样的计划,印度将继续执行自愿暂停核试验的政策,不会寻求进行任何新的核试验。但他坚持要求国际社会承认印度为有核国家,即印度必须以有核国家的身份加入一切反核扩散条约。辛格还称,印度坚决支持和平利用核能的努力,并将在这一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据报道,在新德里召开的和平利用原子能国际会议是在印度核能机构长期努力下得以召开的,尽管包括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在内的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但这次会议在本质上属于一次学术性研讨会,会议不会签署任何有约束力的文件或发表政治声明等。但辛格关于印度核政策的正式表态仍然引起舆论关注。

跻身核大国行列可以说是印度由来已久的一个战略目标。印度于1974年5月首次爆炸了一个核装置,并因此受到了西方国家的核贸易禁运。长达30多年的核禁运对印度核工业的发展确实起到了延缓作用,但却未能阻止印度最终研制出自己的核武器。1998年5月,印度一连进行了5次核试验,并随即宣布自己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这一系列核试验严重破坏了国际核不扩散的努力,印度因此遭到了国际社会的严厉批评和制裁。

然而,国际政治在进入21世纪后出现了有利于印度的转机。美国从某种战略角度出发,在2005年向印度打开了核供应的后门。当年美印两国开始了民用核能合作的谈判,2006年3月两国签署了民用核协议,美国同意向印度提供核技术和核燃料,但前提是印度的军用和民用核设施必须分离,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2008年9月,国际核供应国集团解除了对印度的核禁运。而同年印度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的民用核安全保障协议,使印度最终达到了绕过《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从国际社会获得所需核燃料和核技术的目的。

舆论认为,从印美民用核协议到民用核安全保障协议,印度事实上获得了有核国家的地位,印度实现了其长久以来的梦想,既可以从国际上获得先进的核技术和急需的核材料,同时也没有失去在必要时进行核试验的权利。尽管印度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其部分核设施,但印度从中获得的利益更多。

分析人士认为,印度在美国支持下获得的特殊待遇,对于国际社会防止核扩散的努力无疑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一方面,美国为了阻止伊朗和朝鲜这样的国家获得核武器,甚至不惜考虑可能使用军事打击的手段;而另一方面,美国对印度获得有核国家地位却采取了默许甚至纵容的态度。美国在核不扩散领域所持的双重标准使得国际核不扩散努力遭遇了重大挑战。

(引用)关于核问题,只要有国家有核武器他就不希望另外的国家有,因为那是个威胁,就算关系在好也不希望有,有的表面不说但是实际上是不支持的.

就跟朝鲜有和武器,我们中国开展了6方会谈,为什么?因为朝鲜是中国的邻国,朝鲜有核武器也是很危险的对中国来说.虽然中国表面上不反对朝鲜,但是还是积极的推动6方会谈的.因为我们中国也不希望朝鲜有核武器.

印度也一样!

http://v.ku6.com/show/sOW0IHERxpBzZ7rh.html看看这个视频

��最近朝核贴太多了,但发贴的人大多人云亦云,不外乎是在鹦鹉学舌某些媒体上的评论员观点,其实有自己的看法的人不多.
忽然想起前些年的印度核问题,感慨为何没人关注这问题,毕竟这问题对中国的威胁比朝核问题大多了.
同样是亚洲国家,同样在发展核武时遭到国际社会反对,但待遇明显不同,印度和巴基斯坦发展核武问题已经不了了之.朝鲜却遭国际社会一致反对,并以战争相要挟朝鲜弃核,虽然本人不太支持朝鲜拥核,但国际社会那种不公平的做法实在任人难以信服
我知道接下来有人会拿啥印度民 主,朝鲜独 裁之类的来说事.但要知道,民主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公平,当今国际上许多事件扯不清楚就在于双重标准.
恐怕还有人中国利益来说事,要说威胁,印核问题比朝 核 问题对中国大多了.首先,中印有仇,1962年的边界战争到今天还让印度耿耿于怀.中朝似乎没有,也只有南棒子还时不时对所谓高丽故土YY一番.
再说,印度也有实力威胁中国,朝鲜没有,印度离开中国没啥事,现阶段朝鲜要离开中国朝中国丢核弹无异于自杀,关键是朝鲜核武目前还是有弹无枪的地步.朝鲜的大莆洞,劳动导弹目前还不能搭载核弹头,靠那几艘老旧的远程轰炸机能穿透现代防空网么?印度已经解决这一问题.印度导弹可以搭载核弹头,在实际射程上可以覆盖全中国,朝鲜导弹只在理论上可以覆盖到美国阿拉斯加和全中国.
最后说句大家其实都知道但又不愿正视的话,印度发展核武指名道姓是要威胁中国,朝鲜发展核武指名道姓威胁的是美日韩.总有人在假设金正日会用核武威胁中国,但你这还是假设而已,印度高官可是时不时蹦出来叫嚣威胁中国.要不是中国扶持了巴基斯坦,中印还会仅限于打嘴仗么?当年的中印战争总是印度挑起来的吧,别跟我说民主国家就爱好和平之类的幼稚话,谁敢担保未来印度不会因边界纠纷对中国丢核武?当然,同理,要不是有金正日存在,只怕南棒也不会对所谓间岛问题,高丽故土问题只是YY而已.

B. 印度的大国战略是什么

印度作为南亚老大,不论是国土面积、人口还是科技发展水平上,都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素来有掌控南亚、辐射周边和跻身一流的大国志气,其“东进”战略更是倾注了其几代国家领导人的心血和努力。究近年印度大国战略的操作路径来看,唯我独尊的老大作派和挟洋自重的功利心态暴露无遗。
一是在南亚奉行“周边第一”,推行印度版“门罗主义”。莫迪政府上台以来,提出了“周边第一”的外交政策,寻求进一步将南亚邻国与印度“捆绑”。印度素来担心外部大国染指南亚,特别是周边国与域外大国发展全方位合作关系,抱定排斥而非合作的心态,总是先入为主假设域外大国的一切做法都是与印度为敌,其实是对自身实力和影响的不自信。经济上控制、政治上打压和军事上威慑,便成为印度对南亚邻国的家常便饭,经常忽视邻国有对外发展的正当需求和独立自主的正当诉求。

C. 中国是如何在战略上对印度不战而胜的

中国和印度自1962年以及后来的几次边境战争都是以印度的惨败收场,这是印度长期挥之不去的恶梦。印度处处都要跟中国比,就怕中国超过了,这也有点惊弓之鸟的味道,因为被中国打怕了。通过修改其GDP的计算方法,最近两年他的GDP增长率终于超过了中国。印度的小数精英(印度是一个等级制度极其严格的国度,大体上印度社会分成4个等级)就好比打了鸡血一样叫嚷着印度再过多少年就可以超越中国了。但现实却是70%的民众没有厕所,绝对贫困人口数量超过了非洲总人口12亿,绝大部分财富集中在大约10万人的手中。印度从来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国内民族矛盾激烈,各邦要求独立此起彼伏,跟巴基斯坦也是世仇。为此,中国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达到对印度不战而胜的目的。

1、适当吹捧,让印度把政的小数精英飘飘然,让印度人觉得我不做南亚老大,甚至是亚洲老大,谁来做的心理。

2、印度本国的军工和工业制造极其糟糕,以前能引以为傲的软件实力也是日落西山,自家生产的光辉战斗机的软件都是请法国编写。而其糟糕的军人素质(40年来导致1000多架战斗机坠毁,潜艇在港内爆炸)更是雪上加霜。

3、继续加大西藏,云南等中印边境的基础建设印度就不得不驻扎大量的部队在这些高原地区(因为他基础建设不到位,战争的时候无法像中国这样快速补充兵力和物质),人员的吃喝等开支,你懂的

4、中国时不时在边境地区搞点军事演习,曝光一点先进武器装备,以印度的做法又不得不进口他认为能抗衡中国的先进装备

5、继续扶持巴基斯坦的武器研发,让巴基斯坦能自力更生,在西线继续分散印度的军力。

6、中国加大的印度洋的军事存在,时不时在印度洋来一次军事演习,以印度疑神疑鬼的性格,他又要陷入恐慌,又要大量进口军火了。

从以上的几点,中国只要在军事上对印度保持优势就能迫使印度不得不耗费大量的资金,因此印度最终会由于自身的经济综合实力错失战略机遇,导致在西藏问题的全面溃败。

D. 1971年的印巴战争,为什么印度获胜达到了战略目的

二战结束后,欧洲英法等国家无法阻止各处殖民地的独立运动,纷纷败退,但临走也不忘给这些国家挖一个大坑。1947年英国人分割印度,巴基斯坦从印度独立出来,克什米尔争端等问题成为三次印巴战争的导火索。

当时的巴基斯坦比今天要大,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就是今天的孟加拉国。1947年10月,印巴两国因克什米尔问题开打,第一次印巴战争爆发。克什米尔原本也是英国殖民期间搞出来的“独立”地区,印巴两国自然要争抢该地区的主权。

第三次印巴战争地图

我们分析一下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为什么能顺利获胜,分裂巴基斯坦,达到战略目的。这并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虽然东巴地区人民对西巴不满,印军力量又强于巴国,但这只是前提条件。还有两个背后原因。

第一,前苏联在背后支持印度

七十年代前苏联的军事力量非常强大,不弱于美国。1958年中苏闹崩后,苏联转头支持印度,牵制中国,同时抗衡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力量。当时印度的许多武器装备以及兵员训练都得到了前苏联的援助。这是印度获胜的一个原因。

第二,美国、中国均未出面干涉

中国不出面好理解,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只要不牵涉到国家安全等核心问题,中国从来不干涉他国。

对美国来说,虽然不愿意看到当时最强大的对手前苏联支持印度,攻城掠地,但东巴问题同样不是美国的重大利益所在。何况美国自身当时还深陷越战泥潭,国内反战情绪高涨。美国也没有必要在这种局面下强出头与苏俄、印度对着干。

综上所述,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获胜,不是简单的大国击败了小国。

E. 印度军事战略经过那几个阶段

印度是南亚地区大国,也是欧亚大陆一支重要的地缘战略力量。长期以来,印度把“立足南亚、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一等强国”视为国家的战略目标,并以此作为制定和调整军事战略的基本依据。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及地区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实力的增强,印度实施了全方位的军事战略调整。更新军事战略理论突出强调积极主动

冷战结束后,国际体系发生重大变化,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成为各国角力的主要方式。

随着实力不断增强,印度在确保南亚次大陆战略优势的同时,积极向亚太地区拓展势力,试图从南亚大国逐步走向亚太大国,努力成为欧亚大陆新的政治棋盘上“主要的和积极的地缘战略棋手”。

进入21世纪,特别是“9·11”事件后,印度将过去被动防御的“拒止威慑”战略调整为“惩戒威慑”战略,提出对敌实施“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强调打赢核威慑条件下的有限战争,明确将作战范围由周边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与以往相比,这一战略更强调军事行动的进攻性、主动性和先发性。为配合新战略的实施,印军提出所谓“冷启动”作战理论,即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军队的动员、集结和部署,并在第一时间率先对敌发动攻击。2007年印军制定颁布了第一部联合作战理论,并据此拟制新的陆海空军作战条令,突出强调区域外行动,强化军队以信息优势和精确打击为核心的联合作战能力。

近年来,基于对安全环境和威胁的新判断,印度军事战略的关注重点已由陆地为主向陆海并重转变——在印巴边境继续部署优势兵力,保持对巴基斯坦的强大威慑;积极向中亚、西亚地区渗透军事力量,力争在大国角逐中抢得一席之地;提出“东方海洋战略”,致力于建设一支既能控制印度洋又能远征太平洋的“蓝水海军”;打破“本土防卫”传统,扩大前沿军事存在,加强军事打击恐怖主义、维护海外利益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力度。国际评论认为,这些变化表明印度正努力向世界更远的地方伸出军事触角。强化战略威慑能力加快发展空间技术

在印度看来,强大的实力和坚定的信心是成为地区性大国的现实基础,而提升战略核威慑能力和发展尖端空间技术不仅是增强实力和信心的重要步骤,更是一条捷径。因此,核战略和太空战略成为印度大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8年,印度成为世界上第6个公开的有核国家。此后,印度实行“最低限度的核战略”,不断加强核力量建设。2003年,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批准建立核战略司令部,标志着印度“有核大国”地位完全确立。为实现在21世纪初期形成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威慑系统的目标,印度除耗费巨资租借购买核动力潜艇、航空母舰等先进武器外,还一直加紧导弹研制工作,先后成功试射射程700-3500千米、可携带核弹头的“烈火”系列中程导弹,以及“布拉莫斯”地地超音速巡航导弹。2007年4月,印度成功发射“一箭十星”,表明其基本掌握导弹分导技术。目前,印军装备的导弹射程已能够覆盖东南亚、中东地区,其战略核力量已具备一定威慑力。

为提高防核袭击和生存能力,印度全力支持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并从以色列、俄罗斯购进反导系统,构建多层反导拦截体系。据称,印度还准备在新德里及其附近地区修建两座核防护地堡,以确保国家核力量指挥机构的安全。同时,印度还着手构筑导弹预警卫星网,以便全天候监视印巴边境的兵力部署以及导弹发射情况。印度主管导弹研发项目的科学家公开宣称,印军将在2010-2011年间同时拥有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和导弹防御系统三种能力。

在空间技术领域,印度也不甘人后。为尽快成为太空强国,印度在第11个五年计划期间提出70项太空发展项目,较上一个五年计划增加44项。2008年10月,首颗探月卫星“月船1号”发射成功,标志着印度成为继俄、美、日、中之后世界上第5个掌握探月技术的国家。印度还计划于2014年进行载人太空探测,2020年实现载人月球探测。印度媒体评价说,印度已经“自信地成为主要太空强国”。

印度国内有舆论认为,印度政府大力发展航天技术有促进军事工业发展之意。原印度海军准将乌代·巴斯卡更直言不讳:“像探月火箭这样,任何可承担巨大有效负载、精确并长距离发射的能力,都可以应用在洲际导弹技术中。”提高整体作战水平重点加强海空力量

为适应世界军事发展的新趋势,印度逐步把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作为军队建设的主攻方向。早在2000年,印度就制定出陆海空三军20年远景规划,计划投入数百亿美元提高军队现代化水平。目前,印度军事实力已有很大提高,被一些评估机构称为世界第四大军事力量。

通过引进、研制和仿制等多种方式,提高军队高技术装备比例。印度近年来不断加大国防领域的投入,国防开支逐年攀升,其中军备采购费上涨尤为显着。1997-2004年间,印度一直占据世界武器进口第一大国的位置,约占同期全球武器采购支出的10%。据美国《防务新闻》报道,印度2007-2008财年的国防预算约为218亿美元,占当年国家财政预算总额的14.1%,比上一财年增长7%。2008年2月印度国际防务展期间,为填补武器库存在的“软肋”,印度陆海空三军展开数额惊人的采购招标。目前拥有19艘潜艇的印度海军,在已订购法国6艘蝎子级潜艇的基础上,又增购6艘新型潜艇,计划建立印度洋上最强大的“水下猎杀军团”;空军则提出采购126架多功能轻型战机的招标计划,总计约100亿美元;而陆军则考虑与他国合作生产下一代坦克,并为实现“4000辆坦克军团”的建设目标而努力。与此同时,印度自行研发生产武器的能力也不断提高,目前已初步建成研究水平较高的国防科研和加工制造体系。

依据现代战争特点和军事任务需要,加快军队结构调整与转型。近年来印军重点突出海空军建设,同时强化快反部队,扩建和组建特种部队,试验数字化部队。从2005年起,印度海军的新型潜艇、隐形军舰和远程侦察机陆续服役,以“核武加航母”为特征的战略“双箭头”初显雏形。按照“海军战略构想”,到2015年前后,印度海军将形成一支以3艘航母为核心,145艘远洋舰艇相配套,核常兼备、水面与水下能力兼具,胜任印度洋及以外海域作战任务的力量。印度空军则以提高战略预警、远程战略攻防和投送能力、逐步向航空航天部队转型为发展目标。目前,印度已与多国签署购进空中加油机、教练机、空中预警系统、防空导弹和“幻影”新型战机等先进武器装备的协议。印军未来的发展重点是将作战部队按同型兵器集中编组,使之具备多种作战能力;大力发展远程作战飞机,使空军成为强大高效的战略力量;发展激光武器和反卫星武器系统,提升太空作战能力。印度陆军也逐渐向战略打击部队转型,根据克什米尔地区作战和国内维稳的任务需要,印军专门制定了组建新型特种部队、打造新型快反部队和数字化部队的计划,重点发展立体进攻、远程打击和快速反应能力。扩大军事交流合作拓宽战略回旋空间

进入21世纪,开展积极务实的军事外交成为印度军事战略调整的重点。特别是“9·11”事件后,印度抓住全球力量格局和军事斗争形势的转变之机,积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军事交流与合作,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编织战略制衡关系网,营造有利的安全环境。苏联解体后,印度原来所依赖的战略基础不复存在。为此,印度一边继续巩固同“传统盟友”俄罗斯的军事关系,一边以“天然盟友”的身份加强同美国的联系。印度还积极响应日本“共同平衡亚洲力量格局”的战略意图,2008年签署《印日安保共同宣言》,从制度和法律层面为两国军事合作关系的持续深化提供了保障。此外,印度还主动缓和与巴基斯坦的紧张关系,并通过技术合作、安全对话、联合军演等方式加强同欧盟、中国以及东盟国家的交流,建立安全合作新机制。

加强军事技术交流合作,促进本国军事力量建设。近年来,印度利用美、俄、法等国的军售竞争,全方位地开展了对外军贸和技术转让合作,加速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和来源多元化。目前,印度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关系已远远超越军品买卖的范畴,在信息、航天、核能、航空等高端军事技术领域的合作都取得明显进展。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正联手俄罗斯,加紧研制“月船2号”月球探测器。近日,美国宣布首次向印度出售总价值超过1.7亿美元的24枚“鱼叉Ⅱ”反舰导弹,标志着印美军事外交也取得新突破。此外,法国、以色列等先进武器出口国都与印度保持着密切的军贸关系。

积极参与国际军事行动,树立地区大国形象。参与国际联合军演是各国开展军事外交、提升国际影响的重要平台,目前印度与美、法、新加坡等国的联合军演已经机制化,与俄罗斯的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也已恢复。同时,印度还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联合反恐行动,尤其重视加强同美国、以色列及东盟国家的反恐协作。经过努力,印度逐渐摆脱了因核武器风波而造成的国际孤立和外交被动局面,国际影响逐渐提升,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战略回旋空间。

F. 印度为何在多个领域向中国传递强硬信号

印度的此次做法有可能是为了转移国内的视线,因为印度在这次疫情中受到的伤害非常的大,印度人民一直有怨言存在。

1、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中国在外交方面总以一个宽容的姿态去拥抱世界,这个时候就有人给脸不要脸,总想找一些理由去找中国的麻烦,但是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是绝对不会答应的。中国对外交往的政策主要是以和平为主,促进两地共同繁荣发展,对于一些主权上的事情中国绝对不可能去妥协,现在的中国已不是百年前的中国,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时代了。

综上所述,印度这样做的真实目的主要是为了转移印度国民的注意力,同时也因为特朗普将新冠肺炎的锅全部甩给了中国,因此印度才想顺水推舟将所有的罪责全部归咎于中国身上。

G. 印度现行军事战略是什么

1、战略目标:统治南亚,控制中国,统治印度洋,努力成为世界军事强国。俄罗斯的军事收缩严重,美国也在减少其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从而在南亚造成相对的权力差距。在这方面,印度正在利用与美国,俄罗斯,日本和其他国家的战略伙伴关系来加速核军备和军事现代化。加快建设和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军事力量和“一流”力量的步伐。

2、战略方针:

(1)在确定战争威胁时,强调在核威慑条件下高科技局部战争(低强度战争)的威胁,并为从全面战争到多次局部边界战争的战争做准备。

(2)以“有限战争”为主要战争手段。即,通过对对手施加必要的惩罚,实现了相对有限的战争目标。

(3)巴勒斯坦和中国是主要敌人。它有能力对巴基斯坦发动全面战争,并迫使其撤出被占领土。将中国视为潜在威胁,不要放弃其在中国的“既得利益”,而是促进新的扩张和共同进食。

(4)通过外交,军事和经济手段,特别是核威慑力,寻求和维持对南亚国家的威慑和控制。

(5)管理从阿拉伯海到南中国海的水域,并遵守不允许外国干涉南亚和印度洋问题的政策,特别是中国与印度邻国之间军事关系的发展。去做。

(六)加快建立与东盟的经济战略联盟和“军事合作”关系。


3、作战意识形态:印度军队现在认为战争的基本目的是消灭敌人的军队,在进攻和防御过程中以及在核威慑条件下倡导进攻意识。基于高科技的局部战争。基本内容如下。

(1)着眼于进攻性行动,先发制人行动和必要的跨界行动,努力将战争的火焰引向敌人领土。

(2)实施全面的三维防攻作战。

(3)专注于移动作战,并努力掌握战场计划。

(4)强调各种服务和武器的协作,强调空军的作用,强调军队和空军的协调协作。

(5)强调主力方向的绝对优势,以达到快速战斗,快速决策的效果。

(6)强调电子战的作用,执行电子欺骗,抑制电子干扰,隐藏战斗意图,并结合电子杀手和火力。

(7)强调执行有效的作战指挥。

H. 印度在独立之初确立了什么样的国家战略的目标

称霸南亚,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一流强国”是印度国家战略长期追求的总目标。

长期以来,印度始终坚定不移地执行“控制印度洋”的战略目标。90年代后,其海军也确立了相应的“沿海防御—区域控制—远洋进攻”的发展思路,提出发展一支大型远洋舰队,逐步实现从“区域性威慑和控制”向“远洋进攻”的战略转移。

(8)印度战略信号怎么来的扩展阅读

为实现“直接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一流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印度高度重视军事力量的现代化建设,制定了到2015年成为世界军事大国的战略规划,大力推进海、陆、空三军转型。

陆军:向战略打击军种转变;海军:向远洋作战型军种转变;空军:向航空航天型军种转变。以此建立一支适应未来战争需要、与国家战略目标相适应的“未来军队”。

为适应军队的现代化转型,军费支出结构也作了极大调整,被称为“首要花费项目”的武器采购费用达到了3340亿卢比,比上一财年1690亿卢比的实际采购费增加了近1倍。

印度海军拥有1艘航母、8艘导弹驱逐舰、约40艘护卫舰、16艘潜艇以及大量辅助战舰。据悉,印度政府已批准2015年之前再建造2艘核潜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印度

I. 印太战略最先来源于

*2007年,印度战略家格普利特·库拉纳(Gurpreet S. Khurana)最先提出作为地缘政治概念的“印太”。库拉纳在《海上交通线的安全:印日合作前景》一文中提到,“印太”包括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海域,其沿海是亚洲国家(包括西亚/中东)和东非国家。

阅读全文

与印度战略信号怎么来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科学怎么样 浏览:87
中国的老年人为什么爱跳广场舞 浏览:491
英国中国海运什么线路 浏览:490
为什么美国斩首伊朗将军 浏览:65
去意大利劳工怎么申请 浏览:589
印度血檀木哪里产的 浏览:817
中国中部38师在哪里 浏览:983
中国男足对伊朗哪个台 浏览:48
中国古代印尼叫什么 浏览:739
伊朗新年是什么时间 浏览:468
丹顶鹤在中国哪里越冬 浏览:220
伊朗石油怎么运输到中国 浏览:435
二战意大利美国哪个更强 浏览:20
建行在越南取钱手续费多少 浏览:448
抄底伊朗什么意思 浏览:54
中国移动语音如何设置 浏览:17
英国什么时候实行炮舰政策 浏览:945
ems寄到印尼多少钱 浏览:595
为什么要去印尼盾国家打工 浏览:102
中国电信怎么看电视 浏览: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