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919都由哪些国家帮忙建造
2009年12月21日,中航工业商用飞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与法国CFM国际有限公司在北京签订谅解备忘录,计划在国内合资建立用于装配C919的LEAP-X1C型飞机发动机总装和试车的生产线。
C919的引擎供应商还包括:霍尼韦尔国际公司、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TX汉胜公司、派克·汉尼汾公司(协助开发国产C919大型客机的主飞控作动,参与线控系统包括水平尾翼配平作动器与电机控制;副翼、方向舵、扰流器与升降舵助力器;远程电子组等)。
PS:根本不存在哪个国家好心帮助中国制造大飞机,大家只不过是国际合作,利益均沾而已。
2. 印度三十年磨出来的光辉战机,欲8500万美元单价出口,能卖出去吗
LCA战斗机(译文:“光辉”),是阿三斯坦航空公司(HAL)为满足空军需要研制的单座单发全天候超音速第三代战斗机。其研制之初雄心勃勃,励志要能争夺制空权还能近距支援,空三哥明确提出其作战能力必须优于美国的F-20战斗机。啥~
F20是个什么鬼?
至于8500万美元的价格嘛,只要机机好,钱都不是事儿。就连贫穷的埃及虽然付不起钱但还是坚持要阵风,当然,法国人给他断货那是另外一回事。总而言之,一款连自己家空军都拒绝装备的战机,一款不适应时代需求的战机终究是很难获得订单的。以上是个人拙见,为的是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3. 印度引以为傲的LCA光辉战斗机的实力究竟怎么样
其实光辉战机并不算四代机,只能算三代半战机,在性能上与其它国家的战机相比没有什么优势,并且现在很多国家的主力战机都是四代机,光辉战机很难在空战中占据优势。总的来说,光辉战机实力并不怎么样。
4. 印度光辉战机有多强,发动机点火就喷叶片,就这水
印度作为南亚大陆最强大的国家,一直以来都是雄心勃勃要当世界大国,但它的能力却远远跟不上野心。上世纪80年代印度的宿敌巴基斯坦开始装备先进的美制F-16战机,作为三代机中的佼佼者,F-16性能远超印度当时大量装备的米格21。为了抗衡巴基斯坦的F-16,1983年印度决定自行研制比F-16更先进的战机,以替换大量服役的米格21,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光辉战机。
▲印度亮瞎狗眼的五代机计划
5. 印度国产光辉战斗机应该算几代机
按照官方的说法是三代半。但是这款战斗机比较奇葩,有些功能超过了三代半战机,但有些功能还达不到三代半战机的标准。
6. 为何印度武器总是不行
印度国产武器不行早已成为了除印度军迷之外全世界军事爱好者的一大共识。关于“为什么印度国产武器不行”的讨论多年来时常充斥坊间,有人说是印度整体工业实力太差,有人说是印度军工管理水平太次,种种分析基本都在往大的层次上靠,鲜有针对细节出来走两步的。可在印度人自己看来,印度军工之所以不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全世界人都未必猜测得到,那就是重要军事工程师、设计师还有研究学者等参与人员的离奇暴死。他们的莫名死亡直接导致了印度很多关键国产武器项目的研制工作的滞缓甚至是终止,由于这类蹊跷事件发生的次数太多而且频率过高,所以已经在印度军迷群体中引发了强烈关注。喵君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近年来印度知名军事工程师和研究学者离奇暴死的3大悬案。
1、“歼敌者”核潜艇首席工程师铁轨抛尸案
2013年10月,在位于维沙卡帕特南的印度东海岸铁路公司的铁轨上,两名印度军工科研人员的尸体被偶然发现。他们均是印度首艘国产核潜艇项目“歼敌者”号的重要参与者,其中一位是34岁的KK乔希,他是印度东部海军司令部直属造船中心的首席机轮舱技术工。另一位名为阿施施施里瓦姆的老兄来头更大,他直接就是歼敌者号核潜艇的首席工程师。这两位要员当时被发现暴死在铁轨上时,身上并没有发现明显伤痕,因此被火车撞倒的可能性很小。死者家属怀疑二人是在别处遭到了袭击,然后尸体被带上火车,最终抛弃在铁轨上的。
维沙卡帕特南铁路警察局在事发后深度参与了后续调查,两名军工科研人员早在当时就已经接受了尸检,但案件的有关情况直到今天依然不为人知。
2、阿琼MK2主战坦克总设计师离奇车祸暴死案
2012年6月,一辆行驶在拉贾斯坦邦焦特布尔市郊外的德胡地区的小轿车突然遭到了卡车撞击,小轿车上的乘客当场死亡。此事在印度国内曾引起巨大舆论轰动,因为离奇车祸暴死的不是别人,而是印度阿琼MK1和MK2两型主战坦克的总设计师GK库拉马尔。
库拉马尔生前供职于印度阿瓦迪战斗车辆研发机构,他是阿琼坦克两大改进型号的项目总负责人。这位老兄的莫名惨死给阿琼MK2项目的研制进度造成了重大打击,时至今日阿琼MK2基本已如同行尸走肉,基本再无翻身可能。
参与调查的印度警方宣称,当事故发生时,库拉马尔正在前往博克兰参加阿琼MK2的技术研讨会的路上。和歼敌者号核潜艇总工程师的铁轨抛尸案一样,阿琼MK2总设计师的离奇车祸暴死案至今也未能水落石出。
3、 LCA“光辉”轻型战机首席试飞员神秘上吊自杀案
巴尔德夫辛格,曾经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英文简称HAL)班加罗尔中心的首席试飞员、前任HAL飞行任务执行总裁,2011年10月死于卡纳塔克邦的南迪山度假中心。辛格的尸体被发现时正悬吊在南迪山上的一棵树上,因此当时参与调查的警方普遍认为辛格系自杀身亡。
不过随着案情的深入调查,印度人很快发现事情的来龙去脉没有那么简单。辛格在之前8月份才荣升了HAL的企业策划和市场营销部门的负责人,10月份跑来景区度假,结果在上山散步时就上吊自杀了。这个说法不管听起来有多么贴合事实,但这背后的逻辑都无法让人信服。
辛格是LCA“光辉”轻型战机研发项目的重要参与者,他在1990年就加入了LCA研发计划。为了促进LCA的良性发展,他多次向印度航空发展署提出申诉。辛格还是LCA战机的飞控程序的开发者和首席试飞员。辛格一生曾经参与过印度5款飞机的原型机试飞工作,很多后来在印度空军里恶名昭彰的机型当初都没能把他撂倒,没想到升迁成HAL高管之后,辛格反而神秘吊死在了风景区内一棵不知名的树下。
7. 世界十大战机都包括啥排名第一的是啥
战斗机也就是大家如今说的歼击机,第二次世界大战阶段曾普遍称之为驱逐机,歼击机的关键每日任务是与敌军歼击机开展空中格斗,夺得上空优点(制海权),是空军上空战斗的关键机型,也可用以实行对地进攻任务。那么世界上什么知名的的战机呢?
第十名光辉战机基本上每个强国的优秀战机研发工作中全是以抵抗F-22进行的,这一问世于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战机服现役迄今依然以其称雄群英的整体实力技术领先全部型号规格的战机,将来也将在战斗机行业维持领先水平较长一段时间,的确是实至名归的第一。
8. 中国枭龙Block II战机与印度光辉战机哪个先进最好能说说具体的技术参数及飞机设备的来源国。(
LAC光辉 机长:13.20米
机高:4.40米
翼展:8.20米
展弦比:1.8
翼面积:37.5平方米
主轮距:2.20米
前后轮距:4.34米
空重:6500千克
最大外挂量:>4000千克
推力:4.7吨(加力8.05吨)X1
起飞重量(无外挂)8.5吨
翼载荷(无外挂)221.4千克/平方米
推力载荷(无外挂)106kg/kN
最大平飞速度(高空)M1.6
实用升限:15240米
限制过载:+9/-3.5g
武器装备:23毫米双管机炮(220 发炮弹);七个外挂发射点,可发射空空、空地、空舰导弹、无制导火箭、反坦克炸弹、常规炸弹等,还可外挂电子战吊舱和侦察吊舱、副油箱。
枭龙
翼展8.98米
机长14.30米
机高4.90米
主轮距2.54米
前主轮距4.94米
正常起飞重量91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12700千克
外挂能力3800千克
机内燃油2300升
最大马赫数 M1.6
实用升限 16500米
起飞滑跑距离 450米
着陆滑跑距离 700米
航程 2500千米
限制过载 8G
仅数据来说是差不多的,但光辉的设备是万国牌的,美制发动机,欧洲的航电,枭龙发动机是中国的,航电也是国产的,当然也可以用欧洲的
9. 印度光辉战斗机和歼十的对比
不论整体性能或是局部性能都是中国的歼-10更强,LCA连印度空军自己都看不上,海军更是直接拒绝。
1、动力系统对比
歼-10的首批生产型采用久经考验的俄制AL-31FN涡扇发动机。后续生产的歼-10则将装备WS-10A涡轮风扇发动机。更换WS-10后歼-10最大推力132kN,加力推力155kN。LCA战机采用通用电气F404-GE-IN20加力涡扇发动机最大推力53.9kN,加力推力89.8kN。
在动力系统方面歼-10可以说是完胜LCA战机。
2、武器系统对比
歼-10的机身下设计了11个挂架:六个在机翼下、一个在机腹下中轴线上、其余四个为机腹下方两侧半共开工的串联挂架,标准配置下载弹7000KG。
歼-10的原型和预生产型机大多挂载两枚PL-8近程红外制导导弹。歼-10的武器系统还将包括R-73近程和R-77中程主动制导导弹,以及中国的PL-12中程雷达制导空空导弹。
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歼-10也可以携带国产和俄制的空地导弹和激光制导炸弹(包括鹰击-8K反舰导弹和新型鹰击-9反辐射导弹),以及非制导炸弹和航空火箭弹。
除了外挂武器,歼-10还安装了一门半埋入式双管23毫米机炮(俄制Gsh-23型机炮的中国版),位置在进气口下方前起落架左侧。此外还可以挂载红光-I型 红外线搜索吊舱、BM/KG300G 防卫干扰吊舱、KZ900 电子侦察吊舱、蓝天导航攻击吊舱、FILAT 前视红外线轰炸导引吊舱等。
LCA战机有七个外挂点,可发射空对空、空地、空舰导弹、无制导火箭、反坦克炸弹、常规炸弹等,还可外挂电子战吊舱和侦察吊舱、副油箱。内置23毫米双管机炮,备弹220发 。标准配置下载弹3500KG.
在武器系统方面歼-10完胜。
3、航电系统对比
在雷达方面,歼-10采用国产JL-10脉冲多普勒雷达,搜索距离100千米~130千米,攻击距离80千米~90千米,可同时跟踪6个目标,并选定4个加以锁定摧毁;远期将采用国产相控阵雷达或俄罗斯“甲虫”、“珍珠”雷达。
歼-10 的脉冲多普勒雷达搜索距离在 100 至 130 千米之间,攻击距离在 80 到 90 千米左右,应能同时对付两个目标。
最初中国获得的幼狮数字式四余度飞行控制软件,只是整个软件的其中一部分。加上设计要求一直在改动,成飞为此在软件设计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国对数字线传飞行控制的研究有一定的基础,包括歼-6的变稳机、歼-8IIACT等,都是线传控制的重要试飞机种。
611所仅用了3年时间就摸透了以色列的线传技术,研制成功了使用ADA写成了数字式四余度线传飞行控制系统软件,为外界所称道。即便是俄罗斯的相应系统,在同一时期也还只是在研究之中。
LCA战斗机搭载的电子系统采用了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LCA战斗机的也搭载了大量的美制电子对抗设备,比如雷达告警接收机,激光警告系统,自卫干扰发射机,导弹接近警告系统,箔条和曳光弹投放器等,用于进行自卫。
在航电系统方面歼-10仍然是完胜。
10. 谁有歼—10的全部资料
歼-10的项目验证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当时由成都飞机公司和第811飞机设计所基于流产的歼-9型战斗机进行设计。原歼-9项目是为设计一种速度达到2.5马赫带鸭翼的三角翼空防型战斗机,其作战目标是原苏联的米格-29和苏-27。最初的计划要求,后来发生了重大变化,于是1988年重新将这款新型战斗机的设计定位在一种采用新技术的中型多用途战斗机上,以替换中国空军庞大的歼-6、歼-7和强-5机队,并有效应对当时同类型的西方战斗机。
虽然中国和以色列官方都否认双方在新型战斗机的研发上进行了合作,但普遍的猜测认为,在美国于1987年向以色列施压,促其放弃了国产“幼狮”战斗机项目后,以色列将该项目的先进研究成果转让给了中国。并且,非官方的中国媒体也声称歼-10/“幼狮”确实从一开始就是中以两国的共同研究项目。但是,考虑到两国不同的政治背景和歼-10与“幼狮”不同的作战需求,似乎又不能肯定双方存在过合作。因为,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空军追求的是空防型战斗机,而“幼狮”的设计重点是对地攻击,空战能力只是其次要考虑。同时,中国新型战斗机的设计尺寸要大于并重于“幼狮”,以充分利用其推力为12.5吨的发动机。“幼狮”采用的发动机是推力为9.4吨的普惠1120型发动机。除了以色列的“贡献”,装备了F-16A的巴基斯坦空军也有可能向中国提供了部分先进技术信息。
歼-10的首架原型机可能于1996年中期就首飞了,而中国官方报道的首飞日期是1998年3月23日。但实际上,在后一个日子上天的是经过重大改进的3号原型机。为向项目发展提供样机,共生产了五架供飞行测试的原型机(机号1003-1007)和两架地面测试平台(机号1008-1009).两架预生产型歼-10中的首架于2002年6月28日首飞成功。
从2003年2月开始,至少七架(机号1010-1016),也可能是10架预生产型歼-10(可能没有装备雷达)陆续提供给了中国空军。其中的几架目前正由中国空军的作战部队进行作战测试和评估,而其余的几架则留在位于陕西阎良的中国空军试飞训练中心用于最后的项目发展阶段。
据报道,歼-10的飞行测试于2003年12月全面完成,并获得了生产许可证。首批50架歼-10A可能已经开始生产。首个装备歼-10的战斗机团(可能归驻中国西南、印度当面的第44航空师)将于2005年底形成初始作战能力。估计中国将生产至少300架歼-10,但这一数量仍只能是其空军装备的数千架歼-6、歼-7和强-5中的一小部分。据称,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的歼-10月产量为两架。
作为单座歼-10A基本型的补充,一种双座的改型(歼-10B)也于2003年12月进行了首飞。改进机加长了机身,以容纳后座舱和增大机内油箱的载油能力。改型机的外观特征表明该机并不是教练机,而是意在发展一种新的打击型战斗机,或者是歼-10的电子战和防空压制型号。
和印度的“光辉”一样,中国也计划发展新型战斗机的海军型(歼-10C),。据称,中国海军更希望装备一种双发动机舰载战斗机。因此,歼-10有可能重新设计,并使用两台俄罗斯克里莫夫公司的RD-93型发动机。考虑到海军型战斗机的采购量有限,因此该方案无疑效费比欠佳。中国海军为此更倾向于使用俄罗斯的苏-33。
除了满足中国空军自身的需求,歼-10(外销型)极有可能在国际军火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但从目前来看,中国没有将歼-10推向国际市场的明显迹象,该机也没有在国际航展上露过面。
总体布局
歼-10沿袭了“幼狮”式战斗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设计时的气动布局,但为了满足中国空军的要求而进行了修改,采用了中国新型战斗机最初设计时的大尺寸和大重量。
在对“幼狮”战斗机的近耦合鸭式布局进行改进之后,歼-10放弃了“幼狮”的水平尾翼,而采用大三角翼加鸭翼布局(翼展比后者长一米多,翼面积增加15~18%)。但同时,歼-10保留了“幼狮”(还有瑞典的“鹰狮”)采用的活动翼面技术:外翼前缘为机动襟翼,固定内翼在全动鸭翼的配合下产生绝佳的气动性能。常规飞机的水平尾翼位置被三角翼后缘的四块活动副翼所占据。翼尖部分没有设置用于轻型空空导弹的挂架,这一点与“幼狮”和“鹰狮”不同。
歼-10布局最为称道之处是它的翼身融合。通过精心设计主翼与机身中部结合处的曲面,既增加了机内容积(用于载油、装备,以及为尔后发展预留空间),也有效利用了它带来的空气动力增升效果。主翼后部机身两侧没有安排其他结构,这再次体现了翼身融合的设计理念,只是在尾喷管前端机腹下加装了两片外斜腹鳍。这两片腹鳍用于战机大迎角飞行时,配合高大的垂直尾翼保持飞机的稳定性。与“幼狮”相同的是,歼-10也设计了四片减速板,其中两片位于机身上部主翼后方,其余两片仅位于机尾下部腹鳍之间。
除了机翼,歼-10与“幼狮”的另外一处重大不同在于进气道。“幼狮”的进气道与F-16类似,为固定几何形状。而歼-10采用的是带中心激波锥的二维可调式进气道,这种带调节板的进气道布局与F-4“鬼怪”Ⅱ有些类似。只是歼-10将“鬼怪”的进气道平移至机腹下,由调节板(位置在边界层分离板的后方)构成进气道的前部,这为发动机提供了不同飞行状态所需的气流,更加适合高性能空空作战。此外,可调节进气道所增加的高效整流压缩能力(在1.5马赫时为5%,在1.8马赫增加至15%,在2马赫时为25~30%)极大地提高了飞机超音速飞行时的发动机推力,从而使飞机获得更好的爬升和高速性能。这种进气道布局的不足主要包括隐身效果欠佳(这也是所有机腹进气道布局飞机的通病)、重量偏大且结构复杂(F-16为此增重80~100公斤)和生产费用增加,同时调节板的动力和调节系统还加大了飞机的维护负担。
适合超音速飞行的气动布局、强劲的发动机和可调节式进气道使歼-10最大速度能够达到2.2马赫,大于“幼狮”宣称的1.8马赫。歼-10的高超性能集中于空空作战,因此无论是执行空防还是截击任务都将是一把利器。
考虑到中国明显地将美国战斗机视为其主要空中威胁,加之美国的战斗机设计一直强调夺取空中优势的能力,因此不难理解中国要将空空作战能力(包括进攻和防御)视为其战斗机发展的主要需求。同理,歼-10在结构设计上强调机动过载要达到9G(所有最新型战斗机都追求的目标),这无疑体现出中国空军要求这款新型多功能战斗机要在制空作战中技压群芳,至少要达到F-16最新型号的性能。
歼-10为放宽静稳度设计,并采用四余度线传飞行控制系统。这是中国战斗机首次采用这种当前最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中国空军使用一架经过特殊改制的歼-8Ⅱ技术验证机测试经过重新设计的线传飞控系统,这显示出歼-10的线传飞控系统应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产物。
推进系统
至少歼-10的首批生产型将采用久经考验的俄制AL-31FN涡扇发动机。苏-27家族也采用了AL-31系列发动机,不过FN型增加了一个经完全重新设计的检修舱。这一检修舱的设置是标准的俄式风格,在最初的AL-31型号中位于发动机上方,还包括部分压气机上部机壳的外侧位置,但FN型的检修舱则调整到与西方战斗机发动机检修舱同样的位置,位于发动机和压气机下部机壳外侧的位置。
除了歼-10原型机和预生产型使用的发动机外,据称俄罗斯于2001年一次性向中国提供了54台AL-31FN(另有渠道报道说是100台)。这些发动机用于首批生产型歼-10。但俄罗斯拒绝向中国提供该型发动机的生产许可证。基于这个原因,中国正在研制可以替代AL-31FN的国产发动机。不过,即使所有的歼-10都将使用AL-31FN,中国也将寻求一种更加先进的改型,其最重要的技术要求当是配备轴向360度矢量喷管,以提升飞机的机动性能和发动机与机身有效配合带来的推进效能。这种发动机曾经在1998年的珠海航展上首次露面,俄罗斯明显是领会到了中国对发动机的潜在兴趣。实际上,被西方奇怪地忽视了的发动机矢量控制技术却在亚洲得到了广泛欢迎,它首先被印度空军装备的战斗机采用,接着是马来西亚,而现在可能是中国。
把目光投向未来,中国可能最终采用“土星”公司的AL-41型发动机。目前,该型发动机正在为俄罗斯下一代的战斗机进行研制。AL-41的体积可能与AL-31相同,但推力要增大30~40%。因此,AL-41可能成为未来歼-10型号的潜在选择,并使其具备与同在概念验证阶段的F-16Block60相同的作战能力。
目前,强劲且省油的AL-31FN为歼-10在空战中发挥高超性能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其无论是在高速、大爬升率飞行,还是在大过载机动时都勿须担心发动机停车。该型发动机由于油效比极高,因此使战机在执行远程渗透任务时同样表现不凡。加之歼-10具有容积达5000升的内置油箱,这虽然比加两个保形油箱的F-16要少700升,但战机仍能够在携带较大载荷的情况上达到一个理想的作战半径。歼-10还能携带三个副油箱,虽然目前尚不具备空中受油能力,但据悉中国已有开发歼-10空中受油能力的远期计划。
由于俄罗斯拒绝提供AL-31FN的生产许可证,而且考虑到中国一直在努力实现装备采购的国产化率,因此歼-10极有可能将在未来采用一种国产发动机,如黎明发动机公司生产的WS-10A。但目前知道的信息仅包括WS-10A的推力水平(与AL-31相近)和布局(双轴小涵道比并带加力燃烧室的涡扇发动机),并且黎明公司已计划在该发动机上加装矢量喷管。
座舱和航电设备
歼-10的单座座舱为飞行员提供了良好的全向视野,这比以往继承前苏联设计风格的中国战机进步了不少。飞机的航电设备采用了符合西方机工程原理的设计组合:大屏幕抬头显示仪、三台液晶多功能平显,油门和推杆控制系统、数据存储系统、先进的自动航行和气象数据计算机和头盔瞄准具。虽然这些产品的提供商目前还不能确定,但头盔瞄准具已经基本能够确定将采用国产型号,由洛阳航空设计所设计生产。
歼-10采用一种多模“边扫描边跟踪”雷达。为获得订单,以色列埃尔塔公司推出了其EL/M-2035型雷达,而俄罗斯公司则为中国空军提供了一系列选择,其中包括他们正在使用的部分雷达(如同相加速器公司的“珍珠”,这种雷达是装备歼-8ⅡC的甲虫-M型雷达的改进型)。中国国产JL-10A型雷达也是一种选择,但目前不知道它的研制进度是否能跟上歼-10的服役时间。由于歼-10的生产已陆续展开,因此它的雷达应当已经选择完毕,但目前仍没有与雷达具体型号相关的报道。
中国的歼-11(苏-27和苏-30)装备了一种高性能的红外搜索跟踪和激光测距一体化系统,这为战机提供了完全被动搜索和跟踪能力。歼-10自然也有可能装备一种同样或者类似的系统。但在歼-10的原型机和预生产型机上看不到用于容纳红外搜索跟踪系统的球状结构,似乎也没有其他的机身窗口显示有内置的该类系统。
武器装备
歼-10装备了一门半埋入式双管23毫米机炮(俄制Gsh-23型机炮的中国版),位置在进气口下方前起落架左侧。歼-10的机身下设计了11个挂架:六个在机翼下、一个在机腹下中轴线上、其余四个为机腹下方两侧半共开工的串联挂架(与幻影-2000、“阵风”和F-15E的机腹挂架配置类似)。中国官方尚未公布歼-10的外挂载荷能力,但估计为5500公斤。
根据照片可以看出,歼-10的原型和预生产型机大多挂载两枚PL-8(以制“怪蛇”Ⅲ)近程红外制导导弹。歼-10的武器系统还将包括已经在歼-11上使用的俄制空空导弹(R-73近程和R-77中程主动制导导弹),以及中国的PL-12中程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歼-10也可以携带国产和俄制的空地导弹和激光制导炸弹(包括鹰击-8K反舰导弹和新型鹰击-9反辐射导弹),以及非制导炸弹和航空火箭弹。
据报道,用于歼-10的导航和目标指示吊舱正在研发之中,这些设备可能与机炮对称安置在进气道的右侧。
技术和作战考虑
当获得有关歼-10的首批情报时,虽然西方国家知道它先进的气动布局和技术直接来自以色列“幼狮”战斗机,但还是认为它是一种轻型战斗机。实际上直到最近,大部分西方媒体在提供歼-10的评估数据时仍是基于“幼狮”战斗机的重量、尺寸和技术性能。
但在获得了准确的数据后,显露在人们面前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歼-10实际上是一种中型战斗机,在作战性能上类似于F-16C Block 50和幻影2000-5,或者更准确点说,就像单发的欧洲战斗机或“阵风”。因此,说歼-10与最新的F-16型号具有相当的作战能力一点也不为过,只是它的机身更大,并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歼-10最初的设计选择中,与当前西方战斗机设计思路不谋而合的地方得到了加强,特别是采用可调节式进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