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把侵略战打成了保卫战是怎么一回事
印度把侵略战打成了保卫战细节如下所示:
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间发生在藏南边境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印度则称之为瓦弄之战。
在整个自卫反击作战中,歼灭印军3个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歼灭印军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毙伤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
注意事项:
2021年10月8日,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文化和旅游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进一步加强网络游戏市场执法监管。据悉,文化和旅游部要求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会同行业管理部门。
重点针对时段时长限制、实名注册和登录等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管理措施落实情况,加大辖区内网络游戏企业的执法检查频次和力度;加强网络巡查,严查擅自上网出版的网络游戏;加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游艺娱乐场所等相关文化市场领域执法监管,防止未成年人违规进入营业场所。
‘贰’ 首都保卫战的情形是怎样的
由于政府突然迁移,引起了普遍的惊慌失措。在这种形势下共产党没有丧失自己的革命意志。党中央向首都居民发出号召:“一切为了保卫马德里!”在城市的街道上建起了街垒。登记了志愿兵。新编部队被派往前线。另一极其重要的因素是首批国际纵队来到了马德里。这批纵队有:由克雷贝尔指挥的第11纵队,由鲁卡奇指挥的第12纵队,以及由克里沃舍因指挥的坦克分队。在这些日子里,马德里保卫者喊出了闻名于世界的口号“他们行不通!”。
1936年11月,保卫马德里的战斗进入了新阶段。11月7日叛军开始猛攻该城。进攻在全线展开,由其左翼经过坎波公园实施主要突击。共和国军队对叛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敌人以巨大伤亡代价占领了公园的大部分,并推进到曼萨纳雷斯河岸。但是叛军强渡河流和突入市内的企图未能得逞。11月上半月敌人继续进行毫无成效的冲击。共和国军的行动特点是,把顽强的防御与对敌集团翼侧的短促的反突击巧妙地结合起来。为此目的,中央战线马德里地段指挥部动用了7个旅,其中包括2个国际纵队和1个坦克群。共和国军以顽强的马德里保卫战为建立人民军队、巩固后方、动员国家后备兵员和物资赢得了时间。
正面攻城失败之后,叛军指挥部制定了合围马德里的计划,企图以此将其与全国其他地区隔绝开来,然后实施决定性突击。这一任务将主要由意大利远征军来完成,该军是1936年底至1937年初由墨索里尼法西斯政府派到西班牙来的。战役总的企图是从南面沿哈拉马河东岸和由锡甘萨出发从东北方向,对马德里同时实施突击。
共和国军队指挥部也准备于2月12日发动进攻战役,其目的是粉碎敌马德里军。叛军在共和国军发起突击之前,于2月6日就开始了向哈拉马河的进攻。经过3个星期的艰苦战斗,他们才夺取了河东岸一条狭窄地带,并且把马德里—巴伦西亚公路的一个地段置于自己炮火的射程之内。共和国军进行哈拉马河战役的结果,使法西斯分子合围马德里的企图遭到破产。叛军在哈拉马河的战斗中已把自己全部预备队消耗殆尽,因此未能及时从东北方向对马德里展开进攻。直到1937年3月8日,才以向瓜达拉哈拉的突击开始这一进攻。意大利远征军承担了进攻的主要任务。武装干涉者成功地突破了共和国军队的正面,因而马德里东北方向上出现了紧张局势。但共和国军指挥部迅速地往瓜达拉哈拉方向派去了几个旅,其中包括1个坦克旅,从而在瓜达拉哈拉附近挡住了敌人,然后击溃了他们。1937年7月初,共和国军对马德里西北方向的敌人实施了猛烈的突击,由于这一突击,叛军被迫从其他方向抽出相当多的兵力加强马德里城郊部队,并且不得不放弃了原计划在南线的进攻
自1937年年中起双方主要兵力从马德里地区转向西班牙北部。1937年底至1938年初,由于共和国在特鲁埃耳战役中获得胜利,使得叛军中断了对马德里又一次进攻的准备。但总的局势对共和国很不利。德国和意大利对共和国进行了公开的武装干涉;英国、法国和美国以奉行“不干涉”政策为由,拒不卖给西班牙共和国武器,这实质上是帮助了叛乱者。站在西班牙共和国一边的只有苏联,它给予了共和国各种无私的援助。但是,由于佛朗哥军队和德意侵略者对西班牙沿岸实行的海上封锁,以及法国政府的阻挠,使苏联向战斗的西班牙提供武器变得相当困难。共和国军在其他战线的失败没有动摇马德里保卫者的坚强决心。为了粉碎西班牙共和国人民的抵抗,1939年2月底英国和法国正式承认了佛朗哥,而3月5~6日在马德里爆发了反革命叛乱。以中央战线司令卡萨多为首的阴谋家们,给叛军让出了通向首都的道路,并且出卖了马德里的保卫者,使他们遭到了法西斯分子的迫害。
英勇的马德里保卫战证明了西班牙共产党的政策是正确的。他们的政策旨在建立正规的人民军队,并不顾共和国政府首脑卡巴列罗的反对而贯彻这种主张。马德里的保卫者在保卫共和国反对法西斯的斗争中,显示出了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
‘叁’ 为什么中国打到‘越南和印度“首都,又要撤军
因为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以睦邻友好合作为核心思想,而之所以会与越南;印度发生战争是因为这两个国家不顾亚洲局势安危,为己之私利,不断地蝉食我国固有领土,所以我国为了捍卫主权,故发动了边境保卫战,而这场保卫战的最终目的是要将侵略者赶出我国国土并狠狠地教训一下他们,扬我国威。所以自然也就没有必要长期占据他国领土,在达成军事目的之后(即:收复失地,让试图侵略我国的国家见识我国的军事实力已达到军事威慑使敌不敢来犯)便即刻撤回祖国。
‘肆’ 德里和新德里是不是一座城市
是的。德里是一个都市圈。类似于我国的武汉市格局,分为汉阳、汉口、武昌三个部分而已。
印度首都德里分为旧德里和新德里两部分,根据联合国2014年发布的《世界城市化前景报告》,德里人口达到2500万,位居世界第二,超过人口2100万的孟买成为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
德里大都会包括3个直辖市,即德里、新德里和德里坎登门。德里是印度的首都所在地,城区又可分历史悠久的旧城区及新规划的新城区。旧城区目前仍保有许多重要古迹,新城区部分则是印度现代化的象征。新德里位于德里南部,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始建于1911年2月。
‘伍’ 新德里保卫战外国人怎么评价
美国远东情报军事中心原派驻官员霍华德本杰明是这样评述那场战争的:那是一场印度最为愚蠢的战争。
‘陆’ 印度民族起义的过程是怎样的
1857年5月10日,北印军队的3个西帕依团在德里东北60公里的密拉特城起义。这次暴动成为孟加拉军队抗英起义的信号。起义的各团开到德里,在那里同警备部队的起义部分会合。他们得到了首都居民和郊区农民的支持,起义很快遍及了旁遮普到孟加拉的广大地区,发展成为全民族的解放战争。德里、坎普尔和勒克瑙成为起义的重要中心,都建立了领导起义的政府。
起义者宣布恢复大莫卧儿王朝政权,杀死英国的军政官吏、军官和民族叛徒,夺取武器、弹药和装备仓库,攻占各个要塞、设防区和居民点。英国人逃往比较安定的南方。殖民者在遭受第一次突然打击后,惊魂稍定,便开始了镇压。1857年6月初,殖民者主力从旁遮普向德里发动了第一次进攻。在巴赫特汗领导下,首都的英勇保卫战持续了4个多月。西帕依炮手表现出了出色的本领,其射击技术胜过英国人,起义军采取的战术是实施突然的翼侧突袭,围歼小股敌人,进行夜间出击和设置埋伏等。但是,英国人终于占领了这座城市。
在围攻德里的同时,讨伐者从加尔各答沿恒河河谷开始了第2次进攻。他们进抵勒克瑙,但未能攻克,因为奥德省起义领袖艾哈迈德沙赫指挥的5万多西帕依和义勇军守卫该城。讨伐军被迫撤退。1858年3月初,英军4.5万人再度进逼勒克瑙,3月14日开始围攻,19日占领。随着英军胜利而来的是骇人听闻的兽行,对起义军及其家属的大批枪杀。尽管如此,起义军仍然继续战斗。
殖民者又分两路讨伐:一路从马德拉斯向班达,一路从孟买向瓜寥尔。占西成为起义的中心,印度民族英雄拉克希米·拜依王后在那里领导起义。尽管守军英勇奋战,该城仍于1858年4月被英军攻占。退到热带丛林的起义军在莫拉维·艾哈迈德和丹地耶·多比的领导下展开了游击战争,一直坚持到1859年5月。
‘柒’ 印度民族起义是怎么引发的
印度民族起义指印度人民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武装斗争。起义原因是英国当局急剧增加赋税,加强对印度人民的殖民压迫和剥削。到19世纪中叶,英殖民者在几乎控制了整个印度之后,更加残酷地剥削印度人民。英国当局大幅度地提高印度农村公社占有土地的农民赋税,开始限制印度有产阶级、在此之前享有某些特权的西帕依以及新生的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利益,并取消了对婆罗门的税务优待。起义前不久,根据殖民当局的规定,西帕依的许多特权被剥夺,薪饷被削减了,职务只能晋升到中士。英国兵有自己的餐厅,住舒适的房屋,而印度兵及其家属只能住棚屋。
西帕依的强烈不满情绪曾多次以起义的形式表现出来。1857年2月和3月,在巴腊克普尔发生过起义。
印度民族起义的主要动力是人民群众,首先是农村公社的农民;起义的突击力量是西帕依团队。但是,起义领导权为封建主所夺取。
1857年5月10日,北印军队的3个西帕依团在德里东北60公里的密拉特城起义。这次暴动成为孟加拉军队抗英起义的信号。起义的各团开到德里,在那里同警备部队的起义部分会合。他们得到了首都居民和郊区农民的支持,起义很快遍及了旁遮普到孟加拉的广大地区,发展成为全民族的解放战争。德里、坎普尔和勒克瑙成为起义的重要中心,都建立了领导起义的政府。起义者宣布恢复大莫卧儿王朝政权,杀死英国的军政官吏、军官和民族叛徒,夺取武器、弹药和装备仓库,攻占各个要塞、设防区和居民点。英国人逃往比较安定的南方。殖民者在遭受第一次突然打击后,惊魂稍定,便开始了镇压。1857年6月初,殖民者主力从旁遮普向德里发动了第一次进攻。在巴赫特汗领导下,首都的英勇保卫战持续了4个多月。西帕依炮手表现出了出色的本领,其射击技术胜过英国人,起义军采取的战术是实施突然的翼侧突袭,围歼小股敌人,进行夜间出击和设置埋伏等。
但是,英国人终于占领了这座城市。在围攻德里的同时,讨伐者从加尔各答沿恒河河谷开始了第2次进攻。他们进抵勒克瑙,但未能攻克,因为奥德省起义领袖艾哈迈德沙赫指挥的5万多西帕依和义勇军守卫该城。讨伐军被迫撤退。1858年3月初,英军4.5万人再度进逼勒克瑙,3月14日开始围攻,19日占领。随着英军胜利而来的是骇人听闻的兽行,对起义军及其家属的大批枪杀。尽管如此,起义军仍然继续战斗。殖民者又分两路讨伐:一路从马德拉斯向班达,一路从孟买向瓜寥尔。占西成为起义的中心,印度民族英雄拉克希米·拜依王后在那里领导起义。尽管守军英勇奋战,该城仍于1858年4月被英军攻占。退到热带丛林的起义军在莫拉维·艾哈迈德和丹地耶·多比的领导下展开了游击战争,一直坚持到1859年5月。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起义军内部缺乏统一领导。这次起义发生在封建关系占统治地位,资产阶级社会的阶级尚未形成的国家里。封建主把保持自己的特权看得高于国家从外国压迫下解放出来。英国殖民者在兵力上较起义军占优势。起义军没有统一的领导,组织性不强,各起义中心之间互不联系。起义军在军事组织上的不足之处是由装备低劣、未经训练的人组成的非正规部队数量过多。
事实证明,封建主没有能力领导民族解放战争。参加起义的印度大封建主和大地主都背叛了人民的利益,在英国人的许诺和让步下,站到了殖民者一边。封建主领导者采用的防御战术使殖民者有时间动用各种手段,掌握主动权。尽管印度民族起义失败了,但从根本上动摇了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加速了东印度公司的灭亡。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起义暴露了英殖民统治的虚弱。这次起义是印度人民驱逐殖民统治者以摆脱悲惨境遇的第一次尝试。此外,印度北部起义的规模与声势如此之大,使英国资产阶级为镇压起义不得不动员不列颠帝国的相当大的兵力。如马克思所说,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起义同中国太平天国起义和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一样,是亚洲人民对资本主义大国,首先是对英国奴役他们的回答。马克思指出,这次起义“与亚洲各大国对英国统治的普遍不满同时发生”。
‘捌’ 1857-1859印度起义事件
19世纪中期印度封建主领导的、以印度雇佣兵为骨干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又称印度雇佣军兵变,土兵起义。
一、起义的原因
19世纪上半期,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极力把印度变成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用各种形式的土地税残酷地剥削农民,用英国工业品摧毁印度手工业,激起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极大仇恨。英国在印度实行兼并封建主领地的政策,引起许多王公的不满。1849年英国吞并旁遮普以后,取消20万印度雇佣兵的特权,使印度雇佣兵十分气愤。印度雇佣兵是穿上军服的手工业者、农民和被剥夺土地与特权的小地主,他们同印度社会广大阶层反抗殖民统治的要求息息相通。1856年英国把一部分军队从印度调往伊朗,在印度兵力空虚。
二、经过
1、起义的酝酿和开始(1857年初至5月中旬)
早在1856年,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就在广大城乡进行各种形式的反英宣传。马德拉斯的小封建主莫尔维□阿赫马德□沙从南到北,在各地号召举行反英起义,后因建立武装组织被捕。1857年初,马尔瓦和西北各省农村中,传递着神秘的烤薄饼。2月这种被看作起义的信号传到了德里城下。在雇佣兵中传递着同样象征的荷花,而且产生了秘密组织五人会——潘查雅特。英国殖民当局发给士兵涂有牛油和猪油的子弹,大大侮辱了他们的宗教感情,从2月到4月,军队哗变事件不断发生。5月10日,在密拉特发生士兵、农民和手工业者的联合起义。5月11日,起义者进入德里,拥立莫卧儿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为印度皇帝,成立了领导机构——由10人组成的行政院。
2、高潮阶段(1857年5月中旬至9月中旬)
起义者占领古都德里,激发了各地起义的迅速发展。5月,被释放出狱的莫尔维·阿赫马德·沙领导了奥德人民的起义。6月,那那□萨希伯和坦提亚□多比领导了坎普尔人民起义。年轻的詹西女王拉克希米·巴伊于6月领导人民起义。普拉塔普·辛格和别尼·马德霍领导拉杰普特人的抗英起义。起义波及北印度和中印度广大地区,中心是德里、坎普尔、勒克瑙。从6月上旬到9月中旬,起义者进行英勇的德里保卫战(见彩图印度民族大起义~德里保卫战(1857))。7月初,巴雷利起义领袖巴克德·□到达德里,被任命为德里起义军总司令。但巴哈杜尔·沙二世周围的封建贵族反对巴克德·□,致使起义军失去统一指挥。9月中旬,在血战6天之后,德里才陷落。巴克德·□率军出走法鲁哈巴德。巴哈杜尔·沙二世屈膝投降,审判后被囚在仰光。
3、相持阶段(1857年9月中旬至1858年6月)
德里陷落后,奥德首府勒克瑙成为起义军的中心。起义军从各地集中于勒克瑙,1857年秋,起义军达5万人以上。1858年初,集中在勒克瑙的起义军接近20万人,其中3.5万以上是孟加拉军团的印度雇佣兵。然而,他们大部分人的武器是马刀。奥德封建贵族集团反对莫尔维·阿赫马德·沙对军队的领导,并把他投入监狱。在起义军士兵要求下,封建贵族集团释放了他。但为时已晚,英国9万名武装精良的军队已包围勒克瑙。从2月19日至3月19日,起义军在勒克瑙进行艰苦的保卫战,最后被迫撤出城市。3月22日至4月3日,在拉克希米·巴伊领导下,起义军进行詹西保卫战。6月,这位女王在瓜廖尔壮烈牺牲。(见彩图印度民族大起义(1858~1859年))
英国殖民者把起义者缚在炮口上处以死刑
4、游击战争阶段(1858年 6月至1859年年底)
游击队活跃在罗希尔坎德、戈腊克普尔、班德尔坎德、杰格迪斯布尔和中印度西部许多地方,他们的人数在15万左右。除原有的着名领袖之外,还涌现出善于进行游击战争的库马尔·辛格和阿马尔·辛格。起义者曾多次使英军首尾不顾、疲于奔命。但这些优势并未充分发挥。由于内部争执,无法协同作战;英国殖民者实行收买政策,许多封建主叛变。1859年1月,巴克德·□、那那·萨希伯退走尼泊尔。4月18日,坦提亚·多比遇难。年底,零星的游击战最后停止。
三、意义
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1858年8月,英国议会通过法案,撤销东印度公司。英国政府改编英印军队,进行行政司法改革,加强同封建王公的联系,使其成为英王的直接附庸。1877年,正式宣布维多利亚女王兼任印度女皇。民族大起义是印度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封建主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的结束,在亚洲近代史上占着重要的地位。
‘玖’ 当时中国解放军是怎么打到印度首都新德里的
是对印自卫反击战,不是中国主动出击的。
印度根据麦克马洪线企图蚕食藏南领土,偷袭中国。
中国当时驻藏的部队并非主力精锐、依靠两个偏师打的印度败退,甚至直逼新德里。
后美苏施压、中国又因运输补给困难,国家基础建设还没有实现,经济积累不够,无法支持继续打下去,所以不得不撤兵。
近代中国被列强凌辱,主要是因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做起了“天朝上国”这种不切实际的梦。但我想说,中国人的政治智慧和战斗素养,应该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因为这两样东西中国人已经玩儿了太久太久。抗战的困难,主要是因为国家积贫积弱、国力悬殊、硬件上差太多。一个部队里并不是每一个兵都能摸到枪。蒋又犯了战略错误,出兵总是一点一点出,面对强大的日军自然总是节节败退。
中日当时这么大的差距、中国仍旧能够把日本拖到拼消耗的阶段。
硬件上中国如果不比自己的对手差、那中国的军人就自然而然的能够体现出其出色的战斗素养了。
中印当时半斤八两,所以打印度,自然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很多人说朝鲜战争中美实际打了一个平手,我们没什么可骄傲的。
我们确实没什么可骄傲的,骄兵必败。
但我们是从过了鸭绿江开始打、一直打到三八线的。且当时我们没有像样的空军,即使是平手。虽然没什么可骄傲的,但也不至于自卑。
‘拾’ 为什么会发生中印保卫战
在中国叫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也称中印战争。
那个年代中国很穷很弱,和苏联美帝关系都不好,阿三国一直想要收复麦线,觉得趁机蚕食领土,贫弱的中国没人支援,山高路远也打不赢阿三,于是阿三不断在中国边境挑事,中国忍无可忍,反击,取胜。有人支援的阿三还是没打得过没人支援的中国。
具体情况可以网络一下 中印战争
需要说明的是:【提起来我就来气】,为表和平诚意,中国在战争结束后就返还了枪支、阿三官兵尸体和俘虏,从未虐待俘虏【对外都这么说,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后期还有解密文件,有可能】,而2个解放军被俘人直到2003年7月才被释放回中国,是否还有其他解放军战俘,没有文件解密和新闻报道,不敢妄言。
以下是网络资料:1962年中印战争结束后,中国人非常人道地于1963年将印军被俘人员3213人全部释放回国,期间因为中国人的厚道,对这些人好吃好喝地养着,有人在获释时竟会唱《东方红》,有的竟说“愿意在中国当一辈子俘虏”,更有甚者,有印军军官在回国前提出先在中国旅游一圈再回印度的要求也被答应了。
以下是中国的解密文件报告的内容:
----印军士兵车隆被俘时,被上司丢在原始森林里,靠吃树皮苦撑了3天3夜。中国连长李荣汉发现了昏死的车隆,把他背出原始森林,在山脚下拦住一辆中国军队的吉普车。从车上下来的是54军副军长韦统泰。车隆吃力地睁开眼睛,看到中国将军肩上的金星,吓了一跳。韦统泰下令马上把他送到后方医院,全力抢救。车隆终于被救活,不久返回印度。记者问他在中国的感受如何,他激动地说:“我乐意一辈子当中国的俘虏。以前我恨他们,那是以前。”
根据解密档案《我允许印度战俘庆祝印国庆》的记载,关押在西藏察隅收容所的印军官兵曾向中方提出,希望在1月26日印度国庆节时在战俘营中举行庆祝活动。总政治部接到战俘收容所发来的请示后,提出“拟同意其庆祝,我干部届时可去祝贺,但不参加其宗教等活动”。为慎重起见,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再次批示:“印俘有提出要求的都可以同意其庆祝,未提出要求的,不主动提倡。问问外交部,国际管理是怎样的,然后再定。”12月19日,总政治部打电话向外交部咨询。档案记载,“条约司董司长意见:同意罗总长批示。国际上无定例做法。从争取印度人民和印军俘虏出发,可以同意他们的要求。”
在对待印度俘虏的问题上,中国军队严格执行《维也纳国际公约》,战俘营内没有出现过任何体罚事件。在国内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中国战士首先满足被俘印军的伙食保障,特意调运蛋黄粉保证他们的营养。中国士兵还在林子里平整出一块运动场地,安置篮球架,用伪装网的绳子织成排球网,让战俘开展体育活动。战俘在押期间可以看电影,与家人通信也很方便。
想问问回来的那两个人,你们在阿三国过的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