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的精英在哪里

印度的精英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12-11 16:45:27

① MBA关注:印度人为什么能在世界顶级职场完败中国

近10年中,越来越多的印度人进入全球顶尖企业担任高管;世界500强中,外籍CEO有75位,印度裔就占10个席位。

“印度效应”为什么而产生?印度裔CEO的管理能力为何如此超群?这甚至已经成为美国一些商学院研究的课题之一。

登顶世界级企业

2017年9月,世界制药巨头诺华公司宣布:诺华全球首席执行官江慕忠于2018年退休,Vas Narasimhan继任成为新一任首席执行官。

这位新履职的CEO年仅42岁,是个印度人。他有着十分光鲜的履历:早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后进入哈佛医学院以及哈佛肯尼迪政治学院,分别获得医学博士和公共政策硕士学位。Vas Narasimhan的第一份工作在麦肯锡,2005年加入诺华公司。升任CEO前,他担任诺华全球药品开发负责人兼首席医学官。

后来,他亲自主导的必应搜索引擎,以及基于云计算推出的Office 365,均战绩显赫。尤其云计算业务,更是成为微软增长最快的产品,给集团贡献了巨大利润。

2014年2月,鲍尔默退位,纳德拉顺利接棒,成为微软第三任CEO。

彼时,纳德拉面临的是“救火”:微软原本打算靠收购来的诺基亚移动业务,扩充自己的设备部门,却在苹果、谷歌面前败下阵来;而一直以来,鲍尔默树立的销售导向作风已将微软带偏了轨道。

纳德拉上任后,表以极大决心:我将不遗余力地清除创新障碍,让公司重新回到先前的轨道上。重要的是,微软“必须回归硅谷创业公司的工程师文化,以开发者为导向,主力推动利润丰厚的云计算业务”。

上任4年来,他对微软的战略思路进行了大幅调整:过去按件计费销售的软件变成基于云的免费服务;让Azure、企业产品和服务成为公司新的“现金牛”;同时开发和收购一些较好的移动应用,如Outlook、Office 365、Sunrise等。此外,他还开放了很多产品和技术,如.NET开源、Xamarin开源、Visual Studio,以支持iOS和Android开发。

近日微软Build 2018的开幕演讲上,纳德拉表示:“智能云与智能边缘计算近在咫尺,这是巨大机遇,同时也倍感使命的艰巨。”而大会前夕,他还公布了一项颠覆微软历史的决定:Windows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事业部存在。

一代IT巨头终于甩掉了“历史包袱”,纳德拉成了“刷新”微软历史的人。

“印度管理”效应

纳德拉在极力用自己的方式让微软转变,但在其所着新书《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中,他称自己只是在帮助微软“进化”。

这个进化,就是重塑企业文化。

纳德拉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高级管理团队每个人之间都要深入了解。甚至让每个管理团队成员分享自己的爱好与人生哲学。“只有当个人都将自己的热情与组织目标结合在一起时,企业才能进入最佳状态。”

“纳德拉身上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能将大家团结起来,激励人们去做他们从未想象过的事情。”同事对他的这个评价,一方面反映了他的个人领导魅力,另一方面也佐证了印度人比较团结的特点。

纳德拉的变革在微软形成了与盖茨、鲍尔默时代完全不同的文化:曾经竞争至上的文化,一度使微软在业界频遭诟病;而纳德拉式的温和领导,正让这家公司变得“柔性”。

自幼出身多劫但性情温和的纳德拉,懂得一个对付“暴君”(老板)的办法:“他们对你大吼大叫,说你是疯子,指责你试图毁掉整个公司。但你不要被这种戏剧性场面吓倒,只要一次次拿着数据去找他们,证明你的观点。”

这是印度人与生俱来的思维习惯——用思辨的方式解决问题。

资料显示:很多印度人自小就长于辩论,比如百事可乐女CEO因德拉·努伊,在学生时代就是辩论高手,这使他们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不会成为争执的靶子。

在信仰众多、文化冲突较大的印度,这是一种绝好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

北京大学国发院BiMBA联席院长杨壮研究发现,印度人的思辨能力,使得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和西方有同样的脉络。“他们在真正做事的过程中,反映出自己不仅仅是问题的解决者,更重要的是能够发挥自己的长项。”

富于思辨力,使得印度人在职场上更注重积极沟通。

一个有趣的说法是:中国的CEO要求开会,一到办公室就绷着脸讲话;而印度籍CEO一到会议室,开场白则是“嗨,我来了……”

纳德拉说,在开会的时候,不只是让自己听,还要尽可能地让其他人表达自己的看法。倾听之后,作为领导者,他才能更好地“理解”。

开会的细节反映出:中国的领导者趋向严谨,而印度的领导者更注重沟通的效果。

反观被传统教育灌输的国人,尽管聪明、勤奋、服从、执行力一直代表着东方文化的优秀品格,但是这些,在形成领导者的素养上却差强人意。

不论是差异还是差距,在全球国家实力的角逐中,印度一直把中国作为竞争对象,试图实现超越。

30年前,中印两国经济规模不相上下,而30年后,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印度的追赶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但是与“印度管理”的差距,却应令中国人细思极恐,奋起直追!

② 看印度裔精英为什么比华裔在美国更成功

因为印度裔的精英相比较而言,他是接受英国的教育方式,并且印度通用语是英语。这就导致了印度人在交流方面会比华裔更成功。同时因为印度一直接受的是西方的教育方式而华裔更多的是接受中华传统教育。两相较比之下,美国也属于西方的教育方式,更能接受西方教育方式教育出来的人才。所以印度裔精英会比华裔在美国更成功,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虽然印度人的口音比较重,并且带着浓浓的咖喱味,但是印度人他从来不会为此而害羞。所以也就不会出现在课堂上面,不愿意发言,不愿意辩论。这样的话就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展示印度一所拥有的知识。但是华裔比较谦虚比较害羞,所以在很多口语陈述上面就会显得有些怯懦。中国人的沉默谨慎,唯恐“祸从口出”的习惯,也意味着容易导致错失良机。

③ 印度在世界有那么多精英,为什么科技技术发展没有想象中的出色

1、印度其实没有那么多精英,这是媒体宣传轰炸的结果。比如说很多印度人在欧美当CEO这件事情,就是一个典型的夸大宣传。按照印度在美国的侨会的统计,全世界主要企业中的印度裔高管只有50多人。科学家方面,曾经有一个评选,全世界最顶尖的4000名科学家,其中中国人有接近500人,而那么爱出风头的印度人有多少呢?10个人。还有谣传NASA有30%甚至50%的专家是印度裔,但实际上只有大约3%。所谓牛得不行的印度理工,事实上在世界上也属于无名小卒,无论怎么排名也排不进前三百。
2、印度的科学水平在世界上确实还算不错,但和我们比差得就有点多。实际上目前全世界的科技水平来说,大体上可以分为美国、中国、其它国家,中美都属于可以单挑“其它国家”的。印度在“其他国家”里面算是不错的。比如他们的高质量论文(被引前10%)数量也是排进世界前10的(比日本还多一些),虽然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左右。自然指数排到第13,虽然还不到中国的十分之一,但是差不多也是俄罗斯的两倍。

④ 为什么现在硅谷企业更爱使用印度人做高管

1. 印度人聪明, 而且勤奋: 和很多早期来到美国的中国人一样,前往美国留学深造的印度人都是其国内的精英分子。在看看现在留学美国的中国人,可以说是质量一代不如一代,基本上都是花钱去那里买个学历而已,再看看人家印度人还是一如既往的抱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心态。
2. 印度人英语好,熟悉美国商业文化: 不可否认,有着深深殖民烙印的印度,他们的英语的确是一个优势,虽然是听着费力,但在语法,逻辑上都比较贴近英语,这让他们在与老美的交流上可谓是如鱼得水。
3.印度人有野心,更爱表现:中国人自古就讲究个中庸之道,谦虚待人,不太善于在他人面前显山漏水,表现自己。而印度人则不同,由于语言,文化方面的原因,他们深谙办公室政治,玩弄人际关系。当年皮查伊要去Twitter,谷歌为了挽留他立马开了张5000万刀的支票。
4.很多中国精英选择回国创业: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很多中国精英在美国完成学业或者进修后选择回国创业。而印度国内可以说一团糟,经济停滞不前,基础设施缺乏,这也是很多印度精英人群逃离祖国的原因。
当然,并不是说海外华人处处都比不上印度裔,只是在很多方面,他们做得确实更加出色。

⑤ 在印度,高种姓到底有哪些特权

首先是身份上,高种姓的印度人生来就是贵族。在印度,婆罗门是最高级别的姓氏,他们大多数掌握神权。

而且低种姓的女人人如果嫁给高种姓的男人,是需要支付大量钱财做为嫁妆的。

⑥ 印度作为贫困国家,但为何在高端人才上碾压中国

印度理工
碾压北大清华
我国大学非专业学习占了总学分的绝大多数(不说也罢),导致培育的人才很少真正在专业上合格,研究生专业知识不到位。

⑦ 印度的教育那么烂,为什么印度裔ceo可以统治硅谷

印度人正在悄悄地占领硅谷。印度精英正在涌入硅谷的管理、技术、计算机和其他领域。在美国500强公司中,许多跨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都变成了印度人。例如,进入谷歌的盛大披萨。掌管微软的萨特雅·南德拉;领导百事可乐的因陀罗·克里希纳莫斯;安卓系统的负责人桑德鲁。一方面脏乱不堪,另一方面又充满了精英。印度教育发生了什么?印度糟糕的教育状况差距是一个非常极端的国家。他们不像世界上其他国家那样按财富排名,而是按姓氏排名。印度人分为四个种姓,贱民没有姓。

激烈的竞争真让人头疼。这次考试与高考相当,程度更高。印度有句谚语:一等学生去印度理工学院,二等学生去麻省理工学院。基础教育造就了一大批尊重学生个性、注重素质的印度精英和注重能力的应试教育。他们的精英教育模式的确有其优点。也正是因为如此,印度出来的人才几乎是世界顶尖的,所以他们会去往世界科技的顶端硅谷。

⑧ 印度的哪一所着名大学,考上了就是世界精英

印度现有人口近13亿,是仅次于我国的世界人口大国。由于其人口体量太大,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其高考竞争异常惨烈。因此,印度的高考被称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高考难度甚至超过了中国。

据统计,印度25岁的年轻人数量占了整个人口的三分之一,每年高中毕业的学生近千万,但最后能顺利进入大学学习的考生还不足三分之一。

(微软行业的印度精英)

据统计,像印度理工学院的毕业生,他们的年薪通常是是普通院校毕业生的20多倍。而且大都就业于大型信息技术公司,比如微软、英特尔等。许多印度理工学院的毕业生,成为了公司里技术上的领头人。

因此,印度学生为了能考上一流大学,也会拼命地参加各种补习班,上各种形形色色的补习学校。他们不得不每天早上3点就起床,在参加完各种补习班后匆忙赶到学校,应付一天的学习生活。

由于补习市场需求旺盛,因此,印度学生的补习费用并不便宜。在一些大城市里,理科一年的补习费用高达4000美元,这笔昂贵的开销,就连印度的中产阶层都不堪重负,更不用说家境贫寒的家庭了。

阅读全文

与印度的精英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男足对伊朗哪个台 浏览:45
中国古代印尼叫什么 浏览:737
伊朗新年是什么时间 浏览:466
丹顶鹤在中国哪里越冬 浏览:217
伊朗石油怎么运输到中国 浏览:431
二战意大利美国哪个更强 浏览:17
建行在越南取钱手续费多少 浏览:446
抄底伊朗什么意思 浏览:50
中国移动语音如何设置 浏览:13
英国什么时候实行炮舰政策 浏览:941
ems寄到印尼多少钱 浏览:591
为什么要去印尼盾国家打工 浏览:98
中国电信怎么看电视 浏览:862
印尼的果冻果是什么 浏览:681
1885年英国什么报纸停刊了 浏览:563
在北京申请英国t4签证要多久 浏览:6
劳森为什么来中国了 浏览:665
伊朗为什么不把油卖给中国 浏览:511
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赤脚医生 浏览:92
印度舞腰链怎么用的时间长 浏览: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