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大学排名
2019-2020印度大学排名情况怎样以及印度有哪些好大学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所关心的问题,以下是QS世界大学排名机构最新公布的印度大学排名10强名单,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排名第二的是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排名第三的是印度科学学院,以下是具体榜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印度大学排名【2020QS版】
印度排名 2020QS世界排名 学校名称 国家/地区
1 152 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 印度
2 182 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 印度
3 184 印度科学学院 印度
4 271 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分校 印度
5 281 印度理工学院克勒格布尔分校 印度
6 291 印度理工学院坎普尔分校 印度
7 383 印度理工学院鲁尔基分校 印度
8 474 德里大学 印度
9 491 印度理工学院古瓦哈提分校 印度
10 651-700 贾达普大学 印度
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
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iit)是由印度政府所建设和组成的七间自治工程与技术学院之一。在学术界具有世界声誉,被称为印度“科学皇冠上的瑰宝”,是印度最顶尖的工程教育与研究机构。印度理工学院培养的IT人才遍及世界各地,美国硅谷更是这些IT人才的聚集地。印度理工学院为印度软件业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印度理工学院创建于1951年,在全国共设有7所校区,分别是:德里(Delhi)理工学院、坎普尔(Kanpur)理工学院、卡哈拉格普尔(Kharagpur)理工学院、马德拉斯(Madras)理工学院、孟买(Mum)理工学院、瓜哈提(Guwahati)理工学院和卢克里(Poorkee)理工学院。
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
德里印度理工学院位于德里南部城区,1983年7月经过印度政府人力资源发展部的批准成立。 1986年,学校经过改制,由政府管理改为自主管理。
德里印度理工学院即Netaji Subhas理工学院 (NSIT)。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高层次的工程与技术人才的需要,1983年7月经过印度政府人力资源发展部的批准,德里政府成立了一所新的工程技术学院并命名为德里理工学院。1997年1月23日适逢Netaji百年诞辰,学校更名为Netaji Subha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986年,学校经过改制,由政府管理改为自主管理。
印度科技学院
印度科技学院(IISc)是一所公立的进行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大学,它坐落在班加罗尔。1899年,在Jamsetji Tata的大力协助下创建,因此也被称为“塔塔大学”。1958年它获得了Deemed University的美誉。IISc被视为是印度的第一所科技学院,并且在计算,空间和核能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㈡ 印度最好的大学
最好的应该是印度理工学院,其他几个也相当不错
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印度理工学院创建于1961年,在全国共设有7所校区,分别是:德里(Delhi)理工学院、坎普尔(Kanpur)理工学院、卡哈拉格普尔(Kharagpur)理工学院、马德拉斯(Madras)理工学院、孟买(Mum)理工学院、瓜哈提(Guwahati)理工学院和卢克里(Poorkee)理工学院。1963年,根据国家技术院校(修正)法案,印度理工学院被列为国家重点院校,并赋予独立的学术政策、独立的招生及学位授予权。印度理工学院在全国的7所院校均为政府大学,在教学和经济管理上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印度理工学院委员会管辖。印度人力资源开发部是该委员会的主席,每个分院各设董事会负责全权管理。董事会负责各院校的学术政策的制定,教学大纲的审核及成绩考核。
德里印度理工学院是全国7所理工学院的中心院校,位于德里南部城区,与尼赫鲁大学和国家教育研究培训学院比邻。目前德里理工学院有约6000名学生。其中,本科生2000名,研究生3000名,博士生900名。学院有13个院系,9个研究中心,2个多功能中心。现有教师450名,其中教授200名,副教授100名,讲师及助教150名。主要的学科领域有应用工程、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土木工程、化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管理研究、机械工程、物理、纺织技术等。
坎普尔理工学院有九个个工程院系,并设有物理、化学、数学和人类学等基础学科系。主要的教学领域有航空工程、生物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工业与管理工程、材料与冶金工程以及机械工程。
㈢ 印度大学排名
由英国着名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于9月9日在伦敦公布了2010年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排在前200名的印度大学只有一所,那就是印度孟买理工大学。排名由09年的163下降到今年的187名。而德里理工大学则由去年的第181名降至第202名,被挤出了前200名的行列。
另外,为很多人所关注的印度着名学府-德里大学,在这份榜单中的排名是371名。在09年的排位中是291名,整整下降了80名。
在这份榜单中今年公布的亚洲前200名大学中,印度占据了12个席位,其中分别是印度孟买理工大学(IITB)排在第36名,坎普尔理工大学(IITK)第37名,德里理工大学(IITD)第39名,马德拉斯理工大学(IITM)第53名,克勒各布尔理工大学(IITKGP)第57名,古瓦哈提理工大学(IITG)第66名,德里大学排在第67名,鲁尔基理工大学(IITR)第75名,海德拉巴大学排在第81,孟买大学排在第96名,加尔各答大学排在第99名,普纳大学排在第109名。
附印度主要大学 :
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印度理工学院创建于1961年,在全国共设有7所校区,分别是:德里(Delhi)理工学院、坎普尔(Kanpur)理工学院、卡哈拉格普尔(Kharagpur)理工学院、马德拉斯(Madras)理工学院、孟买(Mum)理工学院、瓜哈提(Guwahati)理工学院和卢克里(Poorkee)理工学院。1963年,根据国家技术院校(修正)法案,印度理工学院被列为国家重点院校,并赋予独立的学术政策、独立的招生及学位授予权。印度理工学院在全国的7所院校均为政府大学,在教学和经济管理上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印度理工学院委员会管辖。印度人力资源开发部是该委员会的主席,每个分院各设董事会负责全权管理。董事会负责各院校的学术政策的制定,教学大纲的审核及成绩考核。
德里印度理工学院是全国7所理工学院的中心院校,位于德里南部城区,与尼赫鲁大学和国家教育研究培训学院比邻。目前德里理工学院有约6000名学生。其中,本科生2000名,研究生3000名,博士生900名。学院有13个院系,9个研究中心,2个多功能中心。现有教师450名,其中教授200名,副教授100名,讲师及助教150名。主要的学科领域有应用工程、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土木工程、化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管理研究、机械工程、物理、纺织技术等。
坎普尔理工学院有九个个工程院系,并设有物理、化学、数学和人类学等基础学科系。主要的教学领域有航空工程、生物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工业与管理工程、材料与冶金工程以及机械工程。
卡哈拉格普尔理工学院的优势领域有航空工程、化学工程、化学、土木工程、地球科学、计算科学与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人类与社会科学、数学、工业设计中心、冶金与材料工程和物理学。
马德拉斯理工学院主要优势领域有:航空工程、应用数学、生物技术、化学工程、化学、土木工程、计算科学与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人类与社会科学、数学、冶金与材料工程、海洋工程和物理学。
孟买理工学院主要优势领域有:航空工程、生物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化学、计算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冶金工程、机械工程。
瓜哈提理工学院的优势领域有生物技术、化学、土木、化工、计算机与工程、设计、电子与通讯、数学、机械工程、物理。
卢克里理工学院的基础学科领域有:化学、地球科学、人类学、物理和数学;工程学科领域有:建筑、生物、化工、土木、地震、电力、电子与计算机、机械与工业、冶金以及造纸;应用研究领域有水文地理学、管理和水资源。
印度理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
印度理学院是印度着名的研究和教育机构。学院成立于1909年,最初由印度着名企业集团—塔塔集团公司的创始人J.N.塔塔先生创办。1911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1956年,印度教育部大学拨款委员会(UGC)成立后,由UGC管理。多年来,印度科学学院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为印度的科技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学院现有40多个院系,涉及物理、数学、化学、生物和电子信息等领域,教学和研究人员325名,学生2000多名。印度科学学院的优势领域有航空航天、通讯、电子、电力、冶金和化工、自动控制、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固态和结构化学等。
该院现任院长梅塔(G.Mehta)教授,是有机化学家,研究领域涉及分子设计和天然产物的合成等,是印度国家科学院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德里大学(University of Delhi)
德里大学是印度最着名的大学之一。该校建于1922年,是印度当时唯一一所提供教学和住宿的寄宿大学。根据中央立法议会的法案,当时在德里的圣.史蒂芬学院、印度教学院和拉姆贾斯学院隶属德里大学,总计在校学生约750名学生。
学校一直将建立着名学院作为首要发展目标,在全国寻求有识之士,并将许多杰出人物引入德里大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德里大学已经发展为印度最大和最着名的大学之一。目前,德里大学有14个学部,86个系,79个学院,分布在整个德里市,在校学生大约22万。主要学科领域有理学、艺术、社会科学、法学、音乐与美术、工学、商业与金融、管理学、医学、教育学等。
60年代初期,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开始在印度全国建立高级研究中心。在批准的18个类似的中心中,德里大学占有6个中心。这六个中心是:物理学、化学、植物学、动物学、经济学和社会学。
1973年,德里大学在德里南部建立了南校区,该校区以艺术和社会科学着称。1983年,学校在德里又建了东、西两个校区。东校区以医学科学专业着称,西校园以工程技术专业着称。
德里大学建有完善的图书馆系统,为师生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检索途径。全校有各类图书馆30多个,其中,中央科学图书馆建筑面积22595平方英尺,藏书18万册。
尼赫鲁大学(Jawahalal Nehru University)
尼赫鲁大学是印度着名高等学府,以印度第一位总理尼赫鲁命名。该校建于1969年,校园占地1000英亩,是文理综合性大学。该校以培养研究生和进行科学研究为主,在校生3500多人,外国留学生占10%,来自28个国家。教师学生比为1:10。经费概算:4.935亿卢比。
尼赫鲁大学现有7个学院,分别是:计算机和系统科学学院、环境科学学院、国际研究学院、语言、文学和文化研究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物理科学学院和社会科学学院。国际研究学院下设美国西欧研究中心、东亚研究中心、国际政治、组织和裁军研究中心等七个研究中心;社会科学院下设经济研究和计划中心、历史研究中心、政治研究中心等九个研究中心;语言文学和文化研究学院设有阿拉伯语和非洲语研究中心、汉语和东南亚研究中心、波斯语和中亚研究中心等十一个研究中心。该大学汉语和东南亚研究中心(简称中文系),有6名汉语教师,招收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共计85名,其汉语教学水平在印度最高。
社会科学、生命科学、物理学和环境科学是该校优势学科。该校生命科学学院、物理科学学院、环境科学学院和社会科学院的历史研究中心、社会体制研究中心、政治研究中心、经济研究和计划中心、地区发展研究中心、教育研究中心被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UGC)命名为“优秀中心”。最近,尼赫鲁大学被UGC授予“优秀大学”称号。
该大学图书馆藏书500,000册,930种杂志,每年购进书10000册。该大学出版4种学术刊物:《历史研究》、《国际研究》、《语言学院院刊》、《拉丁美洲展望》。
马得拉斯大学(University of Madras)
马得拉斯大学是印度精英学府之一,也是印度3所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对印度南部的大学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目前印度南部较早建立的大学,一般都是从该校分离出去的。学校成立于1857年,有四大校区,共18个文理学院,68个系,是综合性联合大学。学校设有历史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财务与会计、管理、传播与通讯、哲学、各国文学与语言、信息科学、数学、统计与应用、地理、化学、电子科学、生物技术学、环境科学、教育学、国防学、公共事务、南亚与东南亚研究、国际关系、物理学、植物学、宗教学等丰富的课程内容。学校培养本科、硕士和博士,也设有相关研究机构,是一所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综合性公立大学。
印度国家评估与遴选委员会(NAAC)对印度各大学通过在课程设置、教学水平、科研实力、教学设施与教学资源、学校管理水平等指标的综合评比后,马得拉斯大学名列前茅。
马得拉斯大学在印度泰米尔溫納圖萬邦的高等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除了在校学生外,该校通过附属学校与研究机构以及函授学校的方式,使得更多的学生得到该校的教育。
泰米尔溫納圖萬邦的首席部长兼任马得拉斯大学的校长。
孟买大学(University of Mum)
孟买大学创建于1857年,是印度3所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学校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和研究生,设有36个系,2个研究生培训中心和354个附属学院,在校学生8万。主要的课程内容涉及哲学、社会学、艺术、商业、法律、医学、教育、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化学、化工、管理、统计学等领域。学校分为两个主校区,分别占地230英亩和13英亩,另有附属学校和研究机构分布在孟买市内。
孟买大学图书馆藏书100多万册,分别分布在几个图书馆中。其中尼赫鲁图书馆藏书规模最大,藏书85万册,期刊3万种,缩微版1200册。
孟买大学曾经培养了印度各界着名人士。圣雄甘地、印度人民党现人领导人阿德瓦尼、印度宪法作者阿迈拜德卡、印度前总理拉奥、印度着名女电影明星阿什瓦瑞以及印度的众多作家、诗人、学者、企业精英包括许多海外印度人中的精英都毕业于该校学。
柯棣华大夫也毕业该校。
加尔各答大学(University of Calcutta)
加尔各答大学创建于1857年,是印度3所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之一。
加尔各答大学的管辖范围包括印度整个北部地区,截止80年代末,该校共有16个学院(67个系)、5个大学学院和211个附属学院,注册学生达15万人。
16个学院是文学院、理学院、商学院、新闻学院、家政学院、图书馆学院、工程学院、技术学院、美术与音乐学院、社会福利与商业管理学院、医学院、牙科学院、顺势疗法与外科学院、印度草药与外科学院。
在大学文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大学医学院、大学商学院和大学法学院中,前3个学院的规模最大。大学文学院共开设20个专业,外语类专业有英语和法语;语言类专业是比较语言学、孟加拉语、阿拉伯语与波斯语、印地语、梵语、巴利语(古印度语言之一,现为佛教之宗教语言)、乌尔都语(通用于巴基斯坦和印度)、泰米尔语(南亚地区用语);其他人文和社会科学专业有历史、古印度史与文化、考古学、哲学、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图书馆学、新闻学、政治学。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开设的21个专业是农学、人类学、生物化学、植物学、动物学、地理学、地质学、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纯化学、计算机科学、应用数学、纯数学、应用物理、纯物理、生理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塑料与橡胶工艺学、无线电物理学与电子学、统计学。大学医学院共开设24个专业,它们是:眼科学、矫形学、麻醉学、药物学、生理学、生理医学、放射诊断学、放射疗法、解剖学、胸外科、儿童健康、医学、普外科、实验外科、生物化学、癌症研究、神经病学、妇产科等、心病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皮肤病学与性病学、胸腔疾病、病理学等。
加尔各答大学的其他重要学术机构是:3个系级博物馆(分属于人类学系、商业系、古印度史与文化系),两个高级研究中心(分设在无线电物理学与电子学系、古印度史与文化系),以及阿苏托什艺术博物馆。后者建于1937年,是印度的第一个大学艺术博物馆,馆内藏有8000件珍品,犹如民间艺术画廊,如雕塑、绘画、织品、陶器、金属制品、象牙制品等,反映了公元前两世纪到近代各时期东印度和孟拉加国的艺术传统。
加尔各答大学是印度重要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中心,它吸引了一批着名教授和学者到此任教,同时又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1930年,因发现分子辐射的新应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印度物理学家C·拉曼教授曾在加尔各答大学任教,积极推动大学开展科学研究。
㈣ 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走向衰落的原因是什么详细点。高一的地理题。
1.生产结构单一。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借助其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可从附近运入铁矿,依据其主要的区位条件,鲁尔区的工业自然就是以煤炭、钢铁为主,最终形成了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并高度集中了电力、机械、化工等工业生产,即鲁尔区形成了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五大传统工业部门,其中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在这样的经济结构中,如果某一工业部门生产衰落,则将引起全区生产的衰落。
2.煤炭能源地位下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勘探技术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和天然气开始广泛使用。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所占比重逐渐减少,石油、天然气的比重逐渐增多。另一方面,由于科技的进步,冶炼钢铁所消耗的煤炭量逐渐降低,这样,煤炭的能源地位开始下降,直接导致煤炭的市场需求量下降,随后则影响了钢铁工业,最终使全区的生产产生连锁反应,生产衰落。
3.世界性钢铁过剩。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钢和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相继独立后,积极发展各自的民族工业,使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市场需求量又相继下降。随后,70年代的经济危机,以及钢产品的替代产品(如铝合金、塑钢等)的广泛使用,使世界钢材消耗量急剧减少,表现为世界性钢铁过剩,导致鲁尔区钢铁工业生产萎缩。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科技革命的每一次革新,都会促进工业生产的飞跃发展,既产生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鲁尔区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中,在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繁荣之后,遭遇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使鲁尔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这也是使鲁尔区衰落的根本原因。在鲁尔区,20世纪50年代之前是其鼎盛时期,当时工业布局已达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基本呈现“饱和状态”,如再建设新的工业部门,就会出现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在新的技术革命(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出现的那些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航天工业等),则不愿意到此设置厂矿基地,它们在环境及条件适宜的地方,重新布置生产,进而形成新的工业地域,削弱老工业区的经济实力。
㈤ 印度陆军的组成
最初,印度陆军军队的主要目标是保卫国家的边界。然而,多年来,军队还承担了提供内部安全责任,特别是在武装分子袭击的克什米尔和东北部。军队的力量大约100万军队和34个部门。它的总部设在印度首都新德里 由军队参谋总长领导(COAS),现任总长为迪帕卡普尔 。 军队有6个战术司令。每个司令官由中将担任 。每个命令是直属新德里的陆军总部所发布 。这些指挥官直接领导下属士兵。还有一个训练司令部称为ARTRAC.里面的工作人员由总部任命的中将指挥 。
军 总部,印度陆军 , 新德里
中央司令部 ,总部设在勒克瑙 , 北方邦
第1军 -目前分配到西南司令部
东方司令部 ,总部设在加尔各答 , 西孟加拉邦
第三军 ,总部设在迪马普尔 ,那加兰
第23步兵师 总部设在兰契
第 57山地师的 总部设在Leimakhong
第四军 ,总部设在提斯浦尔 , 阿萨姆邦
第2山地师 总部设在迪布鲁格尔
第 5山地师 总部设在Bomdila
第21山地师的 总部设在伦吉亚
第三十三军 ,总部设在西里古里 , 西孟加拉
第 17山地师的 总部设在托克
第20 山地师的 总部设在Binnaguri
第27 山地师 总部设在噶伦堡
炮兵旅
北方司令部 ,总部设在乌坦布尔 , 查谟和克什米尔
第14军 ,总部设在列城 , 查谟和克什米尔
第3步兵师的 总部设在列城
第 8 山地师 总部设在德拉斯
炮兵旅
第15军 ,总部设在斯利那加 , 查谟和克什米尔
第 19步兵师 总部设在巴拉马拉
第28 , 步兵师 总部设在古列兹
炮兵旅
第十六军 ,总部设在讷格罗达 , 查谟和克什米尔
第 10步兵师 总部设在阿可挪尔
第 25步兵师 总部设在拉贾乌里
第 39 步兵师 总部设在Yol的
炮兵旅
装甲旅
南方司令部 ,总部设在浦那 , 马哈拉施特拉邦
第12军 ,总部设在焦特布尔 , 拉贾斯坦邦
第 4装甲旅
第 340机械化旅
第 11步兵师 总部设在艾哈迈达巴德
第 12 步兵师 总部设在焦特布尔 第二十一军 ,总部设在博帕尔 ,中央邦
第31装甲师 总部设在占西
第 36 萨加尔机动部队
第 54 步兵师 总部设在海德拉巴 / 塞康德拉巴德
炮兵旅
防空旅
第 475工程旅
西南司令部 ,总部设在斋浦尔 , 拉贾斯坦邦
第1军 ,总部设在马图拉 , 北方邦
第 4步兵师 总部设在阿拉哈巴德
第 6 山地师的 总部设在巴瑞利
第33装甲师 总部设在希萨尔
工程旅
第10军 ,总部设在丁达 , 旁遮普
第 16步兵师 总部设在斯里兰卡根加讷格尔
第 18 哥打机动部队
第24 比卡内尔部队
第6独立装甲旅
第615独立防空旅
第471工程旅
西方司令部 ,总部设在Chandimandir
第2军 ,总部设在安巴拉 , 哈里亚纳邦
第1装甲师 总部设在帕蒂亚拉
第14德拉敦机动部队
第22步兵师 总部设在密拉特
第474工程旅
第612机动独立防空旅
第九军 ,总部设在Yol的 , 喜马偕尔邦
第26步兵师 总部设在查谟
第29步兵师 总部设在伯坦果德
第2独立装甲旅
第3独立装甲旅
第16独立装甲旅
第十一军 ,总部设在贾兰达尔 , 旁遮普
第7步兵师 总部设在菲罗
第9步兵师 总部设在密拉特
第15步兵师 总部设在阿姆利则
第23装甲旅
第55机械化旅
训练司令部 ,总部设在西姆拉 , 喜马偕尔邦 印度军队还有个和上面相异的团组织。军下面提到是职能部门负责具体泛军队的任务。
武器单位
1、印度步军
2、装甲部队 装甲团的学校和中心的阿迈德那格尔 。
3、炮兵部队 炮兵学校是代奥拉利靠近纳西克 。
4、军信号
5、工程兵 -在军事工程学院是Dapodi, 浦那 。该中心位于如下: 马德拉斯工程师小组在班加罗尔 , 孟加拉工程师组鲁尔基和孟买工程师组克德基, 浦那 。
6、陆军兵团防空中心在戈巴尔布尔在奥里萨邦 。
7、机动步兵-应变中心阿迈德那格尔 。
8、陆军航空部队(印度) 1、师:陆军师是一个介于一个军和一个旅之间。它是军队最大的打击力量。每个师由少将级的[师长](GOC)指挥 。它通常由15,000作战部队和8000名支援人员。目前,印度陆军有34个师,其中包括4个机动师 18个步兵师,10个山地师,3装甲师和2个炮兵师。每个师由好几个旅所组成。
2、旅:一个旅通常有大约3000名作战部队构成。一个步兵旅通常有3个步兵营以及各种支援武器与单位。它是由一名准将 来指挥。除了在各师的旅,印度陆军也有5个独立装甲旅,15个独立炮兵旅,7个独立步兵旅,1个独立空降旅,3个独立防空旅,2个独立防空旅和4个独立工程师旅。这些独立旅直属军级单位的领导。
3、营:一个营的指挥官是上校 ,是步兵的主要作战单位。它由900多名战斗人员。
4、连:由一位少校领导大约120名士兵。
5、排:一种连和班之间的单位,一排由一名中尉或根据情况的准尉(一名初级军官)。它大约有32人。
6、班:最小军事单位大约10人。指挥由士官领导 。
㈥ 请问下印度计算机软件方面最好的大学是哪所
IIT = 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
http://en.wikipedia.org/wiki/Indian_Institutes_of_Technology
印度理工学院 (印地语: भारतीय प्रौद्योगिकी संस्थान) 或简称为IIT, 是由印度政府所建设和组成的七间自治工程与技术学院。现今照着他们的估计, 大学生人数有大约一万七千名, 研究生有一万三千名, 包括研究学者在内。
孟买印度理工学院的主要大厦
孟买印度理工学院的主要大厦
这七间是经过一段长期时期建立出来, 而最早的印度理工学院1951年创立在西孟加拉邦. 创建这些学院的主要原因, 是印度政府刚从大英帝国得到独立, 认为必需要培养及训练科学家和工程师。
印度理工学院包括七所学院横跨印度 —— 克勒格布尔印度理工学院, 孟买印度理工学院, 马都拉斯印度理工学院, 坎普尔印度理工学院, 德里印度技术学, 古瓦哈蒂印度技术学以及鲁尔基印度理工学院。他们的地点是故意地分散在不同的地方, 因此可避免与防止地方不平衡状态的可能性。
* 孟买印度理工学院
* 德里印度理工学院
* 古瓦哈蒂印度理工学院
* 坎普尔印度理工学院
* 克勒格布尔印度理工学院
* 马都拉斯印度理工学院
* 鲁尔基印度理工学院
㈦ 2010年日本大学排行榜前30位
日本文部省从来不搞所谓的大学排名。
给您提供一个QS亚洲大学排名2010作参考。这个还是很权威的。QS(Quacquarelli Symonds)公司从2004年起与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共同推出年度全球最佳200所大学排行榜,2009年年是首次推出专门针对亚洲地区的大学排行榜。
2010年排名 2009年排名 学校名称 国家或地区 2010年得分 2009年得分
1 1 香港大学 香港 100 100
2 4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 99 97.5
3 10= 新加坡国立大学 新加坡 98.6 92.2
4 2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 98.4 99.2
5 3 东京大学 日本 97.8 98
6 8 汉城国立大学 韩国 97 94.5
7 6 大阪大学 日本 96.4 95.5
8 5 京都大学 日本 96.1 96
9 13 东北大学 日本 94.7 90.8
10 12 名古屋大学 日本 94.2 91.3
11 9 东京工业大学 日本 93.6 92.6
12 10= 北京大学 中国 93.4 92.2
13 7 韩国科学技术院 韩国 93.2 94.9
14 17 浦项科技大学 韩国 92.2 86.2
15 18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 90.9 85.3
16 15= 清华大学 中国 89.4 86.3
17 15= 九州大学 日本 88 86.3
18 14 南洋理工大学 新加坡 87.7 87
19 25 延世大学 韩国 87.2 82.8
20 19 筑波大学 日本 86.8 85.1
21 22 国立台湾大学 台湾 86.7 84.2
22 20= 北海道大学 日本 86 84.8
23 20= 庆应义塾大学 日本 85.1 84.8
24 26 复旦大学 中国 84.6 82.6
25 24 中国科技大学 中国 83.8 83
26 23 神户大学 日本 81.6 83.7
27 27 南京大学 中国 81 81.7
28 30= 玛希隆大学 泰国 80.2 76.3
29 33 高丽大学 韩国 79.9 74.8
30 38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 79.2 72
31 43 国立成功大学 台湾 79.1 69.6
32 32 浙江大学 中国 78.5 75.8
33 41 千叶大学 日本 77.3 70.5
34= 29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 76.8 77.1
34= 40 国立清华大学 台湾 76.8 70.7
36 30= 印度孟买理工学院 印度 76.7 76.3
37 34 印度坎普尔理工学院 印度 76.2 74.7
38 28 广岛大学 日本 75.6 77.8
39= 37 早稻田大学 日本 75.4 72.2
39= 36 印度德里理工学院 印度 75.4 74.4
41 47 国立阳明大学 台湾 74.7 66.9
42 39 马来亚大学 马来西亚 73.8 71.8
43 44 成均馆大学 韩国 73.5 69.3
44 35 朱拉隆功大学 泰国 73.3 74.6
45 73 香港浸会大学 香港 70.8 56.9
46 63= 大阪市立大学 日本 70.7 60.5
47 45 长崎大学 日本 70.3 67.5
48 42 梨花女子大学 韩国 69.7 70.1
49 46 汉阳大学 韩国 69.5 67
50 50 印度尼西亚大学 印度尼西亚 68.6 65.5
51 62 金泽大学 日本 68.2 60.9
52 61 西江大学 韩国 67.5 61.4
53 49 印度马德拉斯理工学院 印度 67.4 66
54 56 冈山大学 日本 67.3 63
55 53 熊本大学 日本 66.8 64
56 72 国立台湾科技大学 台湾 66.5 57.9
57 141 印度克勒格布尔理工学院 印度 66.1 37.1
58= 77 国立中央大学 台湾 65.4 56.1
58= 84 马尼拉雅典耀大学 菲律宾 65.4 54.2
58= 51 马来西亚国民大学 马来西亚 65.4 65.4
61 54 横滨国立大学 日本 65.2 63.9
62= 57 庆熙大学 韩国 65.1 62.7
62= 71 国立中山大学 台湾 65.1 58.1
64 48 东京都立大学 日本 65 66.8
65 55 横滨市立大学 日本 64.9 63.2
66 171= 印度哈蒂理工学院 印度 64.8 30.9
67 60 德里大学 印度 64.4 61.9
68
东京医科齿科大学 日本 64.3
69 69 马来西亚科技大学 马来西亚 64.2 58.4
70 70 天津大学 中国 64 58.2
71= 58 釜山国立大学 韩国 63.9 62.2
71= 74 国立交通大学 台湾 63.9 56.7
73 59 岐阜大学 日本 63.4 62
74 68 群马大学 日本 62.6 58.7
75= 63= 印度鲁尔基理工学院 印度 61.8 60.5
75= 94 同济大学 中国 61.8 51.7
77 90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马来西亚 61.6 53
78 63= 菲律宾大学 菲律宾 61.4 60.5
79 81 清迈大学 泰国 61.2 54.7
80 75 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 61.1 56.4
81
海得拉巴大学 印度 60.5
82 82= 马来西亚工艺大学 马来西亚 59.8 54.5
83 92 仁荷大学 韩国 59.6 51.9
84 82= 庆北国立大学 韩国 59.4 54.5
85 63= 哲学与加札马达大学 印度尼西亚 58.5 60.5
86 86 东海大学 日本 58.4 53.6
87 95 东南大学 中国 57.8 51.2
88 78 新泻大学 日本 57.6 56
89= 91 长庚大学 台湾 57.4 52.9
89= 110=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 57.4 45.8
91 85 法政大学 泰国 57.2 53.8
92 97 全北国立大学 韩国 56.9 50.4
93 79 御茶水女子大学 日本 56.4 55.2
94 87 三重大学 日本 56.3 53.5
95 101= 韩国天主教大学 韩国 55.8 48.9
96 130= 孟买大学 印度 55.4 39.3
97= 98 亚洲大学 韩国 54.7 49.9
97=
大阪府立大学 日本 54.7
99= 110= 加尔各答大学 印度 54.5 45.8
99= 88 全南国立大学 韩国 54.5 53.4
101= 93 东京农业和科技大学 日本 54.4 51.8
101= 109 宋卡王子大学 泰国 54.4 46.3
101= 144= 圣托马斯大学 菲律宾 54.4 36.6
104 105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台湾 53.9 47.8
105 130= 山口大学 日本 53.5 39.3
106 76 德拉萨大学 菲律宾 53.3 56.3
107 101= 山东大学 中国 53 48.9
108 104 蔚山大学 韩国 52.8 48.3
109= 116 吉林大学 中国 52.5 44.4
109= 130= 艾尔朗加大学 印度尼西亚 52.5 39.3
109= 114= 国立中兴大学 台湾 52.5 45.2
109= 100 浦那大学 印度 52.5 49
113= 127 辅仁大学 台湾 52.2 40.2
113= 80 万隆技术学院 印度尼西亚 52.2 54.8
113= 89 鹿儿岛大学 日本 52.2 53.3
116 112 立命馆大学 日本 52.1 45.4
117 99 忠南国立大学 韩国 51.7 49.6
118 103 翰林大学 韩国 50.9 48.4
119 119 茂物农业大学 印度尼西亚 49.9 43.9
120 125= 中山大学 中国 49.4 41.2
121 106 崎玉大学 日本 49.2 47.2
122 113 孔敬大学 泰国 49 45.3
123= 125= 青山学院大学 日本 48.4 41.2
123= 124 同志社大学 日本 48.4 41.4
125 117 国立政治大学 台湾 47.7 44.3
126 108 Kasetsart大学 泰国 47.5 46.5
127 191= 上智大学 日本 46.7 26.9
128 121 南开大学 中国 46.5 43.1
129 114= 中央大学 韩国 46.2 45.2
130 136 山形大学 日本 45.4 38.4
131 201= 宫崎大学 日本 44.6 21.7
132 146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 44.1 36.3
133 151= 佐贺大学 日本 43.8 35.3
134 120 信州大学 日本 43.4 43.8
135= 128 近畿大学 日本 43.2 39.8
135= 161= 九州工业大学 日本 43.2 33
137= 107 韩国外语外贸大学 韩国 42.9 47.1
137= 129 建国大学 韩国 42.9 39.5
139= 133 庆国立大学 韩国 42.7 39
139= 201= 上海大学 中国 42.7 23.1
139= 161=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 42.7 31.6
142 137 静冈大学 日本 42.6 38.3
143 150= 汉城大学 韩国 42.4 35.4
144 122 北里大学 日本 42.1 42.9
145 201= 武汉大学 中国 42 22.9
146 201= 忠北国立大学 韩国 41.4 21.1
147 140 华东理工大学 中国 41.3 37.7
148 139 檀国大学 韩国 41.2 37.9
149 161=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 41 32
150= 134 东国大学 韩国 40.9 38.7
150= 123 江陵国立大学 韩国 40.9 41.5
151= 201= 奈良女子大学 日本
17.5
151= 20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
21.6
151= 201= 逢甲大学 台湾
18.3
151= 181= 国际基督教大学 日本
28.4
151= 135 一所大学 韩国
38.6
151= 201= 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 马来西亚
21.9
151= 201= 淑明女子大学 韩国
23.3
151= 201=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
24.2
151= 181= 中南大学 中国
28.5
161= 18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
29
161= 201= 仁济大学 韩国
24.1
161= 201= Padjadjaran大学 印度尼西亚 19.6
161= 161= 东华大学 中国
33.1
161= 144= 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
36.6
161= 171= 蒂博尼哥罗大学 印度尼西亚 30.5
161= 201= 岭南大学 韩国
21.4
161= 151=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
33.4
161= 191= 国立中正大学 台湾
27.1
161=
日本丰田工业大学 日本
161= 201= 北京工业大学 中国
24.7
161= 191= 学习院大学 日本
27.4
171=
关西学院大学 日本
171=
日本大学 日本
171= 118 弘前大学 日本
44.1
171= 138 东亚大学 韩国
38
171= 150= 兰州大学 中国
35.4
171= 201= 江原国立大学 韩国
14.4
171= 151= 济州国立大学 韩国
33.9
171= 201= 大阪教育大学 日本
22.2
171=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
181= 181= 四川大学 中国
28.7
181= 148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
35.7
181= 201= 国立台湾海洋大学 台湾
24.7
181= 149 世宗大学 韩国
35.5
181= 201= 上海师范大学 中国
20
181= 201= 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
16.3
181= 151= 厦门大学 中国
34.8
181= 161= 金五国立理工学院 韩国
32.6
181= 201=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
21.5
191= 201= 北京化工大学 中国
22.1
191= 151= 韩南大学 韩国
34.8
191= 201= 汉东全球大学 韩国
21.6
191= 201= 岭南大学(香港) 香港
25.8
191= 151= 朝鲜大学 韩国
35
191= 147 高知大学 日本
36
191= 142 京都工艺纤维大学 日本
36.9
191= 171= 弘益大学 韩国
31.4
191= 201= 国立暨南国际大学 台湾
25.5
191= 201= 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
24.4
㈧ 全球排名550左右的大学怎么样
2020年6月,英国高等教育资讯和分析数据提供商QS发布了2020-2021世界大学排名1000强榜单,我们为大家整理了排名靠前的500强榜单,其中排名第一的是麻省理工学院,排名第二的是斯坦福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哈佛大学,以下是具体榜单,供大家参考:
2020-2021世界大学排名500强
排名 学校名称 国家/地区
1 麻省理工学院 美国
2 斯坦福大学 美国
3 哈佛大学 美国
4 加州理工学院 美国
5 牛津大学 英国
6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瑞士
7 剑桥大学 英国
8 帝国理工学院 英国
9 芝加哥大学 美国
10 伦敦大学学院 英国
11 新加坡国立大学 新加坡
12 普林斯顿大学 美国
13 南洋理工大学 新加坡
14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瑞士
15 清华大学 中国
16 宾夕法尼亚大学 美国
17 耶鲁大学 美国
18 康奈尔大学 美国
19 哥伦比亚大学 美国
20 爱丁堡大学 英国
21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美国
22 香港大学 中国香港
23 北京大学 中国
24 东京大学 日本
25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美国
25 多伦多大学 加拿大
27 香港科技大学 中国香港
27 曼彻斯特大学 英国
29 西北大学 美国
30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美国
31 澳洲国立大学 澳大利亚
31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英国
31 麦吉尔大学 加拿大
34 复旦大学 中国
35 纽约大学 美国
36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美国
37 首尔国立大学 南韩
38 京都大学 日本
39 韩国高等科技学院 南韩
40 悉尼大学 澳大利亚
41 墨尔本大学 澳大利亚
42 杜克大学 美国
43 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香港
44 新南威尔士大学 澳大利亚
45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加拿大
46 昆士兰大学 澳大利亚
47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
48 香港城市大学 中国香港
49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英国
50 慕尼黑工业大学 德国
51 卡耐基梅隆大学 美国
52 巴黎第九大学 法国
53 浙江大学 中国
54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美国
55 莫纳什大学 澳大利亚
56 东京工业大学 日本
57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荷兰
58 布里斯托大学 英国
59 马来亚大学 马来西亚
60 布朗大学 美国
61 巴黎高等理工学院 法国
61 阿姆斯特丹大学 荷兰
62 华威大学 英国
63 慕尼黑大学 德国
64 海德堡大学 德国
65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美国
66 国立台湾大学 中国台湾
66 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 阿根廷
69 高丽大学 南韩
69 苏黎世大学 瑞士
71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美国
72 大阪大学 日本
72 华盛顿大学 美国
74 莫斯科国立大学 俄罗斯
75 香港理工大学 中国香港
76 哥本哈根大学 丹麦
77 浦项科技大学 南韩
77 格拉斯哥大学 英国
79 东北大学(日本) 日本
80 佐治亚理工学院 美国
81 奥克兰大学 新西兰
82 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 美国
83 索邦大学 法国
84 鲁汶大学(荷语) 比利时
85 延世大学 南韩
86 杜伦大学 英国
87 伯明翰大学 英国
88 成均馆大学 南韩
89 莱斯大学 美国
90 南安普敦大学 英国
91 利兹大学 英国
92 西澳大学 澳大利亚
93 谢菲尔德大学 英国
9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
95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美国
96 圣安德鲁斯大学 英国
97 隆德大学 瑞典
98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瑞典
99 诺丁汉大学 英国
100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 墨西哥
101 宾州州立大学公园分校 美国
101 都柏林三一学院 爱尔兰
103 丹麦理工大学 丹麦
104 赫尔辛基大学 芬兰
105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美国
106 阿德雷德大学 澳大利亚
106 日内瓦大学 瑞士
108 俄亥俄州立大学 美国
109 普渡大学西拉法叶分校 美国
110 波士顿大学 美国
110 名古屋大学 日本
112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美国
113 奥斯陆大学 挪威
114 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 英国
114 伯尔尼大学 瑞士
115 圣保罗大学 巴西
115 万格宁根大学 荷兰
117 柏林洪堡大学 德国
118 蒙特利尔大学 加拿大
119 阿尔伯塔大学 加拿大
120 埃因霍温理工大学 荷兰
121 智利天主大学 智利
121 南加州大学 美国
121 乌得勒支大学 荷兰
124 九州大学 日本
124 南京大学 中国
124 乌普萨拉大学 瑞典
127 阿尔托大学 芬兰
128 莱顿大学 荷兰
128 格罗宁根大学 荷兰
130 柏林自由大学 德国
131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德国
132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马来西亚
133 悉尼科技大学 澳大利亚
135 兰卡斯特大学 英国
135 根特大学 比利时
137 米兰理工大学 意大利
138 法国中央理工学院 法国
139 查尔姆斯工业大学 瑞典
139 北海道大学 日本
141 马来西亚国民大学 马来西亚
142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 马来西亚
143 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 沙特
144 麦克马斯特大学 加拿大
145 亚琛工业大学 德国
146 汉阳大学 南韩
147 奥胡斯大学 丹麦
148 柏林工业大学 德国
149 巴塞尔大学 瑞士
150 维也纳大学 奥地利
150 约克大学(英国) 英国
152 纽卡斯尔大学(英国) 英国
152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美国
152 马里兰大学学院公园分校 美国
155 蒙特雷理工学院 墨西哥
156 匹兹堡大学 美国
157 密歇根州立大学 美国
158 艾茉莉大学 美国
159 卡迪夫大学 英国
160 博洛尼亚大学 意大利
161 里昂高等师范学院 法国
162 凯斯西储大学 美国
162 佛罗里达大学 美国
164 埃克塞特大学 英国
165 国立哈萨克大学 哈萨克斯坦
166 罗切斯特大学 美国
166 滑铁卢大学 加拿大
168 国立清华大学 中国台湾
169 德州农工大学 美国
169 洛桑大学 瑞士
171 罗马第一大学 意大利
172 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 印度
173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德国
173 巴斯大学 英国
175 蒂宾根大学 德国
175 弗莱堡大学 德国
177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 以色列
177 都柏林大学学院 爱尔兰
177 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 美国
180 智利大学 智利
181 斯德哥尔摩大学 瑞典
181 利物浦大学 英国
183 巴塞罗那大学 西班牙
184 奥塔戈大学 新西兰
185 印度科学学院 印度
186 法赫德国王石油与矿产大学 沙特
187 马来西亚理工大学 马来西亚
187 范德堡大学 美国
189 鲁汶大学(法语) 比利时
189 早稻田大学 日本
191 庆应义塾大学 日本
191 维也纳工业大学 奥地利
193 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 印度
194 卑尔根大学 挪威
195 哥廷根大学 德国
196 卧龙岗大学 澳大利亚
197 伊拉斯姆斯大学 荷兰
197 纽卡斯尔大学(澳洲) 澳大利亚
197 特文特大学 荷兰
200 马德里自治大学 西班牙
200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荷语) 比利时
202 哥德堡大学 瑞典
203 达特茅斯学院 美国
203 西安大略大学 加拿大
205 雷丁大学 英国
206 马德里康普斯顿大学 西班牙
207 阿伯丁大学 英国
208 朱拉隆功大学 泰国
209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 英国
210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 美国
211 哈里发科技大学 阿联酋
211 圣母大学 美国
213 巴塞罗那自治大学 西班牙
214 麦考瑞大学 澳大利亚
214 奈梅亨大学 荷兰
216 帕多瓦大学 意大利
217 科廷大学 澳大利亚
217 昆士兰科技大学 澳大利亚
217 弗吉尼亚大学 美国
220 贝鲁特美国大学 黎巴嫩
220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美国
220 开普敦大学 南非
223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 澳大利亚
223 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 新西兰
225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 俄罗斯
226 拉夫堡大学 英国
227 洛斯安第斯大学 哥伦比亚
228 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 俄罗斯
228 汉堡大学 德国
230 乔治敦大学 美国
230 特拉维夫大学 以色列
230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 美国
233 坎皮纳斯大学 巴西
234 马斯特里赫特大学 荷兰
234 国立成功大学 中国台湾
236 庆熙大学 南韩
236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 荷兰
238 爱尔兰国立大学(高威) 爱尔兰
238 安特卫普大学 比利时
240 国立交通大学 中国台湾
240 波恩大学 德国
242 巴黎高等路桥学院 法国
242 巴黎政治学院 法国
242 莱斯特大学 英国
245 卡塔尔大学 卡塔尔
246 皇后大学 加拿大
246 卡尔加里大学 加拿大
246 萨塞克斯大学 英国
246 武汉大学 中国
250 托木斯克国立大学 俄罗斯
250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法语) 比利时
252 玛希隆大学 泰国
252 纳瓦拉大学 西班牙
254 加札马达大学 印度尼西亚
254 文莱达鲁萨兰大学 文莱
256 同济大学 中国
256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 美国
258 罗格斯大学 美国
259 哥伦比亚国立大学 哥伦比亚
260 布拉格查尔斯大学 捷克
26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
260 塔夫斯大学 美国
263 中山大学 中国
264 香港浸会大学 中国香港
265 因斯布鲁克大学 奥地利
265 筑波大学 日本
267 国立台湾科技大学 中国台湾
267 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 德国
267 萨里大学 英国
270 坎特伯雷大学(新西兰) 新西兰
270 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 美国
272 梅西大学 新西兰
273 提契诺大学 瑞士
273 亚利桑那大学 美国
275 迪肯大学 澳大利亚
275 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分校 印度
275 格拉茨工业大学 奥地利
275 巴黎大学 法国
279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
279 渥太华大学 加拿大
281 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 俄罗斯
282 鲍曼大学 俄罗斯
282 科隆大学 德国
284 阿联酋大学 阿联酋
285 塔尔图大学 爱沙尼亚
286 科克大学学院 爱尔兰
287 沙特国王大学 沙特
287 庞培法布拉大学 西班牙
287 巴黎第一大学 法国
287 图库大学 芬兰
291 戴尔豪斯大学 加拿大
291 萨克雷高等师范学院 法国
291 以色列理工学院 以色列
291 迈阿密大学 美国
295 光州科技学院 南韩
295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美国
295 南澳大学 澳大利亚
298 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 俄罗斯
298 国立阳明大学 中国台湾
300 斯凯莱德大学 英国
301 赫瑞瓦特大学 英国
301 米兰大学 意大利
303 格里菲斯大学 澳大利亚
303 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
305 奥尔堡大学 丹麦
305 印度尼西亚大学 印度尼西亚
305 巴黎萨克雷大学 法国
307 曼海姆大学 德国
308 都灵理工大学 意大利
308 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 英国
308 塔斯马尼亚大学 澳大利亚
311 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学 西班牙
311 法兰克福大学 德国
313 万隆理工学院 印度尼西亚
314 印度理工学院克勒格布尔分校 印度
314 莫斯科核子研究大学 俄罗斯
314 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 西班牙
317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 白俄罗斯
317 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 德国
319 邓迪大学 英国
320 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 美国
321 广岛大学 日本
321 华沙大学 波兰
323 西门菲莎大学 加拿大
323 南方科技大学 中国
323 耶拿大学 德国
326 雅盖隆大学 波兰
326 阿根廷天主教大学 阿根廷
326 俄罗斯友谊大学 俄罗斯
326 瓦伦西亚理工大学 西班牙
327 得恩普萨大学 西班牙
326 弗吉尼亚理工学院 美国
331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中国台湾
331 乌拉尔联邦大学 俄罗斯
333 梨花女子大学 南韩
333 于默奥大学 瑞典
333 斯图加特大学 德国
333 东安格利亚大学 英国
333 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 美国
333 于韦斯屈莱大学 芬兰
333 犹他大学 美国
341 叶史瓦大学 美国
342 格勒诺布尔大学 法国
342 布拉格化工大学 捷克
344 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 英国
344 乌尔姆大学 德国
346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英国
346 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 美国
348 沙迦美国大学 阿联酋
348 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 俄罗斯
350 伦敦城市大学 英国
350 印度理工学院坎普尔分校 印度
350 文莱工业大学 文莱
353 乔治华盛顿大学 美国
353 南丹麦大学 丹麦
355 伊斯兰堡国立科技大学 巴基斯坦
356 明斯特大学 德国
357 国立欧亚大学 哈萨克斯坦
357 里斯本大学 葡萄牙
357 波尔图大学 葡萄牙
360 圣彼得堡国立信息技术大学 俄罗斯
360 挪威科技大学 挪威
362 林茨大学 奥地利
362 林雪平大学 瑞典
362 东北大学 美国
362 东京医科齿科大学 日本
367 澳门大学 中国澳门
368 布鲁内尔大学 英国
368 蒂尔堡大学 荷兰
370 喀山联邦大学 俄罗斯
370 维多利亚大学(加拿大) 加拿大
372 斯威本科技大学 澳大利亚
373 巴基斯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巴基斯坦
373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美国
375 苏丹卡布斯大学 阿曼
375 怀卡托大学 新西兰
377 南开大学 中国
377 巴勒莫大学 阿根廷
379 泰勒大学 马来西亚
380 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 巴西
380 肯特大学 英国
380 维克森林大学 美国
383 印度理工学院鲁尔基分校 印度
383 牛津布鲁克斯大学 英国
383 比萨大学 意大利
383 堪萨斯大学 美国
387 林肯大学 新西兰
387 上海大学 中国
387 台北医学大学 中国台湾
387 天津大学 中国
391 思特雅大学 马来西亚
392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
392 韩国外国语大学 南韩
392 那不勒斯腓特烈二世大学 意大利
392 圣拉斐尔大学 意大利
396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
396 菲律宾大学 菲律宾
398 拉筹伯大学 澳大利亚
398 斯特拉斯堡大学 法国
398 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 美国
401 圣彼得堡理工大学 俄罗斯
401 托木斯克理工大学 俄罗斯
403 韩国中央大学 南韩
403 美因茨大学 德国
403 神户大学 日本
403 特伦托大学 意大利
403 金山大学 南非
408 奥卢大学 芬兰
409 沙里夫理工大学 伊朗
409 坦佩雷理工大学 芬兰
411 开罗美国大学 埃及
411 埃塞克斯大学 英国
411 华盛顿州立大学 美国
414 邦德大学 澳大利亚
414 杜兰大学 美国
416 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 英国
416 国立中山大学 中国台湾
416 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 美国
416 特罗姆瑟大学 挪威
420 拉瓦尔大学 加拿大
420 圣保罗联邦大学 巴西
420 爱荷华大学 美国
423 佛林德斯大学 澳大利亚
423 维尔纽斯大学 立陶宛
425 波尔多大学 法国
426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 美国
426 哈韦里安纳主教大学 哥伦比亚
428 俄罗斯国立科技大学 俄罗斯
428 新葡京大学 葡萄牙
428 圣加仑大学 瑞士
431 科英布拉大学 葡萄牙
432 布拉格工业大学 捷克
432 秘鲁天主大学 秘鲁
432 佛罗伦萨大学 意大利
432 田纳西大学 美国
432 厦门大学 中国
437 奥克兰理工大学 新西兰
437 维尔茨堡大学 德国
439 都柏林城市大学 爱尔兰
439 波鸿大学 德国
439 马来西亚石油大学 马来西亚
439 约翰内斯堡大学 南非
443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美国
443 阿根廷奥斯特拉尔大学 阿根廷
443 康斯坦茨大学 德国
446 本古里安大学 以色列
446 布兰迪斯大学 美国
446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
44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
449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美国
451 马德里理工大学 西班牙
451 萨尔大学 德国
451 列日大学 比利时
454 波士顿学院 美国
454 奎德阿萨姆大学 巴基斯坦
456 东国大学 南韩
456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美国
456 哈瑟尔特大学 比利时
456 斯泰伦博斯大学 南非
456 韩国天主大学 南韩
456 堪培拉大学 澳大利亚
462 詹姆斯库克大学 澳大利亚
462 华南理工大学 中国
462 乌拉圭奥特大学 乌拉圭
465 科奇大学 土耳其
465 国立中央大学 中国台湾
465 贝尔格拉诺大学 阿根廷
465 萨斯喀彻温大学 加拿大
465 横滨市立大学 日本
470 印度理工学院古瓦哈提分校 印度
470 拉彭兰塔理工大学 芬兰
470 哈勒-维滕贝格大学 德国
470 伦斯勒理工学院 美国
474 斯旺西大学 英国
474 麦加大学 沙特
474 西悉尼大学 澳大利亚
477 阿米喀布尔理工大学 伊朗
477 康考迪亚大学 加拿大
477 雅典国立科技大学 希腊
477 塞浦路斯大学 塞浦路斯
477 哈尔科夫国立大学 乌克兰
477 韦恩州立大学 美国
483 莱比锡大学 德国
483 密苏里大学 美国
485 阿伯斯威大学 英国
485 山东大学 中国
485 斯特林大学 英国
488 千叶大学 日本
488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 中国台湾
490 南哈萨克斯坦州立大学 哈萨克斯坦
490 西江大学 南韩
492 蒙得维的亚大学 乌拉圭
493 长庚大学 中国台湾
493 远东联邦大学 俄罗斯
493 吉林大学 中国
493 东南大学 中国
493 圣保罗州立大学 巴西
498 哈瓦那大学 古巴
499 俄勒冈州立大学 美国
499 阿尔卡拉大学 西班牙
499 东芬兰大学 芬兰
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