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道不会的地理题目
你都想到了青藏高原是西南风了,应该能看到青藏高原的西南就是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又称印度洋暖湿气流,孟加拉湾暖湿气流,是中国的两个主要降水水源之一(另外一支是太平洋暖湿气流,或许你理解的是这一支)。当然,因为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并不能全部进入青藏高原形成降水,但并不代表没有缺口。从缺口形成的水汽通道进入的虽然只是少部分,也足够冰川的补充了。
总体来讲印度洋暖湿气流越不过青藏高原原因是喜马拉雅山脉阻隔。海洋暖湿气流北上途中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形成下雨或降雪消耗掉了。这就形成了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南翼为湿润气候区而北翼为干旱气候区的总体气候分区。
那么问题来了青藏高原是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我们也经常听到青藏高原大雪阻隔交通甚至造成危及人畜安全饿死野生动物的灾害事件。既然来自海洋的水汽越不过高原那水从哪来呢?
其实除冰川积雪融化为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大河提供水源外,青藏高原上有若干条水汽通道,自海洋的水汽由这些通道为高原补充降水。
①南部水汽通道:来自热带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沿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区域带来水汽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形成世界第一大降水带,造就了印度乞拉朋齐夺得世界“雨极”的称号。这条水汽通道在青藏高原发育了巨大的海洋性冰川并为墨脱带来了丰沛的降水。此外位于西藏南部的亚东沟樟木沟陈塘沟吉隆沟等几大名沟也是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进入青藏高原的水汽通道。当然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输送水汽的能力相比要弱得多。
②西部水汽通道:强劲的北大西洋暖流沿兴都库什山脉北部谷地经乌孜别里等山口万里迢迢为青藏高原带来水汽。这股暖温气流虽然已是强弩之末作用有限但也算是青藏高原的一条补水通道。
水分的蒸发,并不是哪里蒸发了就在哪里降水。中国西北地区,尤其是新疆,属于西风带,加上三山夹两盆的地貌,风力资源都赶上四个半的三峡电站了。蒸发的水汽很快就会被西边吹来的干燥空气(水汽被拦在了伊犁河谷)所替代,很难就地给河流补充水分的。况且就算蒸发加速导致降水增加,河流补给的水分就是自己蒸发的水分,那水量也最多持平(实际更有可能被周边干旱地区留住),不应该增加啊
❷ 我国西南地区的水气主要来自于什么海洋
西南地区:在我国自然区划概念中,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秦巴山地及云贵高原大部。
对应的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的大部以及陕西省南部。
四川盆地地区、重庆市、贵州省、陕西南部主要是受东南季风影响,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
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四川西南部和贵州局部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水汽来自印度洋。
当然
❸ 青藏高原对来自印度洋的水汽有何作用
青藏高原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印度洋,其水汽输送路径可分为东西两条,东线为印度洋暖湿气流自孟加拉湾沿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或横断山三江河谷)伸入高原北部边缘地带,为念青唐古拉山冰川发育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支西线来自印度洋阿拉伯海,其输送路线因季节不同而有差异,云团或自印度半岛腾空跨入高原,或自印巴次大陆经帕米尔高原沿南疆盆地南縁进入西藏阿里,为西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丰厚的冰川积累起着重要作用。
❹ 藏南谷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藏南谷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水汽。
❺ 由天气恶劣引发的悲剧
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长江中下游到南岭之间出现长时间、大面积、大强度的降雪和冻雨等灾害天气,造成输电线路结冰和输电高压铁塔倒塌大范围断电事故,公路交通、铁路交通和民航严重受阻,城市生活基本设施(水、电、路)受到严重影响,民房和农田蔬菜大棚被积雪压垮。由于此时恰逢每年一度的春节民众迁徙大潮,上述南方特大雪灾的危害更加突出。
那么,2008年1月的南方特大雪灾究竟是如何成因的呢?为什么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我国南方会大范围持续低温多雪呢?气象学家的回答依然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大气环流改变”。问题是,为什么大气环流发生这种改变呢?笔者给出的解释如下:
一 、北冰洋冰山大量融化,低温海水从白令海峡南下,并沉入海平面之下,抵达低纬度海域(西南太平洋)后才上升到海平面,造成西南太平洋海面温度下降,形成拉尼娜现象,导致我国东海、南海的暖湿水汽北上强度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东海、南海的暖湿气流便长时间僵持在长江中下游至南岭一带,酿成大面积、大强度的降雪和冻雨等灾害天气。
二 、由于地理因素,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受到北冰洋低温海水的影响很小。但是,由于青藏高原积雪持续减少、气温偏高(从拉萨的气温可知),对印度洋水汽拉动力也随之减弱,再加上我国近年在横断山脉的澜沧江和金沙江峡谷修建了一系列大型水库,这些水库大坝对印度洋水汽北上也造成了新的阻力。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一部分印度洋暖湿气流便转向东北方向,穿越云贵高原峡谷抵达贵州、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带,与北下冷空气交汇,更加重了贵州、重庆南部、两湖、两广等地区的雪灾程度。
三 、青藏高原积雪减少,除了自然环境因素之外,也与人造地形有关。根据人造地形气候学,大型人造地形,特别是峡谷水汽通道上的大型水库大坝,对气候和降水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例如,三峡大坝减少了东海水汽和南海水汽进入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水汽量,澜沧江水库大坝和金沙江水库大坝,减少了印度洋水汽和南海水汽进入青藏高原的水汽量。当进入青藏高原的水汽量减少之后,青藏高原积雪也随着减少;青藏高原积雪减少,对印度洋水汽和南海水汽、东海水汽的拉动力也随之减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参阅笔者《人造地形气候学》电子版一书。
有鉴于此,笔者呼吁开展北冰洋冰山融化与我国气候变化相关性的专题研究,以及人造地形气候学的定量研究。与此同时,也要开展冻雨等灾害天气的减灾防灾专题研究。例如,我国南方近日遭遇冬雨天气,许多输电线被结冰压断,导致大面积停电。从媒体报道看,输电部门采取的是最原始的人工敲冰,有关部门也没有介绍更好的技术手段。笔者20世纪70年代曾当过电工,当时就知道国外遭遇输电线结冰时,采取的是人工短路输电线,靠电热自动加热输电线,使输电线结冰自行融化。具体办法是,根据输电线的电压(可以分段进行),在输电线进入变电器之前短路(或者加一个负载),调节出适当的加热电流,这样既不影响变电等其它设施,也不影响正常送电,当然会多消耗一些电能(可查阅有关技术文献)。笔者原以为电力部门会有人知道这个办法,但是连昨天中央电视台直播的“迎战暴风雪”专题节目里,仍然没有见到有人介绍这种技术手段,笔者昨天只好写一短文《解决高压输电线结冰的最简单办法是短路加热输电线自行融冰》发表在互联网上。
重构(王红旗)电话010-51843850 信箱[email protected]
北京山海文化企划苑•重构文集080127B145-1600
本文收入《人造地形气候学》电子版一书,
欲下载该书,可电子信联络,或者登录博客打开“下载服务”标签,
博客地址(帝禹山河图个人主页):http://blog.scol.com.cn/dysht
参考资料:(转自)http://bbs.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1&id=84615767
❻ 地理题 西南干旱的问题
西南干旱的原因不是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没有南下,恰恰相反,蒙古西伯利亚的高压南下,会造成干旱,因为它是从内陆吹响海洋的季风。特点就是没有雨水。
而孟加拉湾高压,就是我们所说的印度洋高压没有北上,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南面是青藏高原,这一地形极大的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水汽的进入。造成了干旱,应该说,这两个高压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因为,这个跟季节转换有关。
❼ 四川盆地四季风向特点
四川盆地每当夏季,源源不断的夏季风携带水汽进入四川盆地,形成丰富的降水。此外,四川盆地的湿润还体现在多云雾,阴雨天较多,太阳光照较少,因而也就有了“蜀犬吠日”的说法。
四川盆地往东距离海洋大约1500千米左右,我国东部地区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为显着的地区,每当夏季时就会盛行东南季风,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就会源源不断的水汽往我国内陆地区输送,一直可以到达四川盆地西部的横断山脉地区。
除了东南季风之外,由于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也会得到部,四川盆地以东地区的地势十分有利于水汽的深入,东南季风难以到达分的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水汽。
(7)印度洋水汽怎么进入四川扩展阅读
1、四川盆地由连结的山脉环绕而成,位于中国大西部东缘中段,长江上游,囊括四川省中东部和重庆大部,是川渝的主体区域,人口稠密,城镇密布。
2、四川盆地的面积26万余平方公里,占四川行政面积的33%。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北近秦岭,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东南边缘相望于武陵山。这里的岩石,主要由紫红色砂岩和页岩组成。
❽ 我国从海洋到内陆大气输入的途径有哪些
我国从海洋到内陆大气输入水汽的途径有:
(1)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输送水汽;(2)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输送水汽;(3)登陆的台风输送水汽。(4)少量来自大西洋的西风输送水汽到我国西北地区。
祝你学习进步!
❾ 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水汽,西南季风是怎么来的
西南季风来自地球大气三圈环流中的第一环,在赤道附近受热上升,在北回归线附近下沉。这样本来是南风,但气流一开始运动就受到地球自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的影响,偏转成西南风。
❿ 造成2008年这次雪灾的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是什么
一、北冰洋冰山大量融化,低温海水从白令海峡南下,并沉入海平面之下,抵达低纬度海域,,西南太平洋,,后才上升到海平面,造成西南太平洋海面温度下降,形成拉尼娜现象,导致我国东海、南海的暖湿水汽北上强度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东海、南海的暖湿气流便长时间僵持在长江中下游至南岭一带,酿成大面积、大强度的降雪和冻雨等灾害天气。 二、由于地理因素,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受到北冰洋低温海水的影响很小。但是,由于青藏高原积雪持续减少、气温偏高,,从拉萨的气温可知,,,对印度洋水汽拉动力也随之减弱,再加上我国近年在横断山脉的澜沧江和金沙江峡谷修建了一系列大型水库,这些水库大坝对印度洋水汽北上也造成了新的阻力。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一部分印度洋暖湿气流便转向东北方向,穿越云贵高原峡谷抵达贵州、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带,与北下冷空气交汇,更加重了贵州、重庆南部、两湖、两广等地区的雪灾程度。 三、青藏高原积雪减少,除了自然环境因素之外,也与人造地形有关。根据人造地形气候学,大型人造地形,特别是峡谷水汽通道上的大型水库大坝,对气候和降水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例如,三峡大坝减少了东海水汽和南海水汽进入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水汽量,澜沧江水库大坝和金沙江水库大坝,减少了印度洋水汽和南海水汽进入青藏高原的水汽量。当进入青藏高原的水汽量减少之后,青藏高原积雪也随着减少;青藏高原积雪减少,对印度洋水汽和南海水汽、东海水汽的拉动力也随之减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