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富士康在印度什么地方建厂,总预计投资多少
马哈拉施特拉邦
媒体报道,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中国台湾的富士康在2015年8月8日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政府签订协议,将在未来五年总投资50亿美元在该邦建设电子设备制造厂在印度签约,这个印度投资设厂的计划最终变为现实。
希望帮到你!
② 华为和小米在印度市场的机会有哪些能体现其公司战略性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开拓印度市场。4月23日,小米将在印度召开新闻发布会,华为投资1.7亿美元在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设立研发中心,据悉海尔最早在年内将向在印度的工厂追加约1亿元人民币投资,而擅长空调生产的美的集团也提出力争在家用和商用空调及微波炉业务领域,扩大在印度的市场份额。
据悉,印度方面也全面启动了吸引中国企业的招商战略,在印度建立面向中国企业的制造业特区计划已提上日程,尚未开拓成熟的印度市场对中资企业而言目前似乎显得格外有吸引力。
“印度制造业就像中国20年前”
来自印度,以新兴市场发展作为研究方向的哈佛商学院克里士纳•帕利普(Palepu, Krishna)教授近日在上海接受第一财经客户端专访时说:“企业现在来印度发展,可以经历像中国过去20年那样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虽然印度制造业产能低,基础设施环境差,但印度最大的优势在于国内市场需求大,所以制造业主要面向国内,不像柬埔寨、越南这些国家的制造业主要面向出口,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
印度浦那马恒大汽车制造厂,一工人正在装配汽车(资料图)
“经常停电、路况糟糕、基础设施漏洞频出,工人技术不过硬,医疗卫生差造成工人经常生病请假。”这是过去几年,那些跑去印度“尝鲜”开设工厂的外企高管口中常听到的抱怨。
“我可承受不起电力、用水或其它生产要素时不时带来的‘惊喜’。在我这个职位的人,都渴望全面、优质、可靠的基础设施。”雅培(Abbot Laboratories)全球营养品部供应链副总裁约翰金纳什科尔(John Ginascol)说,他负责保证公司营养品工厂在全球的顺利运行。
意识到了印度在制造业上存在的差距与潜力,去年9月25日,莫迪上台四个月后首次提出“必须大力发展制造业,确保国家的年轻一代从中受益”。同时,莫迪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放宽外国直接投资限制、税收改革、重新修订劳工和土地征收法规,大力发展制造业及发展铁路和智慧型城市等。莫迪提出的“印度制造”、“数字印度”和“清洁印度”等口号也成功吸引了世界关注。
“美的集团的一些高管来参加哈佛商学院高层管理教育课程时曾跟我表示,美的非常愿意去印度发展,因为他们作为家电生产商,印度可以提供非常大的市场。印度中产阶级人数众多,现在像空调、洗衣机、手机、冰箱这些生活必需品大多从国外进口,如果中国企业能够把工厂开在印度,直接面向印度国内市场,竞争优势非常明显,虽然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愿意接受这样的挑战。”帕利普对第一财经客户端说。
制造业发展潜力大、国内需求旺盛、廉价劳动力充足成为印度吸引外资的主要原因。同时,中国劳动力最低工资以两位数的增长也迫使许多公司开始寻找低成本的替代国。
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的数据,印度制造业平均每小时的人工成本为92美分。
“越南、印度尼西亚这些东南亚国家虽然制造业成本低很诱人,但它们缺乏大量的劳动力,印度是唯一一个在劳动力方面有能力接替中国的国家,无论越南还是印度尼西亚都不足以填补中国留下的空间,这就为印度创造了黄金机遇。” 汇丰银行的高级经济学家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分析称。
但马里兰大学斯密斯商学院的古普塔(Anil K Gupta)教授认为,在道路、海运以及电力系统方面,印度的发展水平还远远无法与中国匹敌,“基础设施的差距会从根本上抵消印度在人力成本上的优势”。
帕利普对本报记者表示,印度要想在制造业达到与中国相同的水平,印度政府必须在提升劳动力产能上采取有效措施,包括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对于劳动力的技术培训、改善公共医疗体系等。
“可能印度正在经历中国20年前经历的类似问题,现在中国产能提升很快,但总体环境也不一样了,中企去了印度以后可能会发现差距很大。但是反过来讲,印度的潜力也很大。企业到了印度以后,可以享受在中国过去20年这样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帕利普如此认为。
印度政府改革促经济发展
4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15年将成为中国与印度两国经济增长的转折点,印度的增速可能从此超过中国。
2014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上任后,提出以“Make in India(印度制造)”为口号的产业振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制造业。中国作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2014年中印贸易额增长7.9%至705.9亿美 元,但这一增幅主要来自中国对印度出口的增加,印度同中国的贸易赤字仍高达378亿美元,吸引中国企业到当地投资成为印度政府的当务之急。
自莫迪新政府上台后,一系列改革措施让印度经济重新焕发活力。印度政府对于经济增长的预期比IMF更加乐观。3月3日,印度政府公布最新预测称,2015年印度GDP增长率将超过8%,并在随后几年突破10%。得出这一结果要归因于今年1月30日,印度有关部门实施了新的核算方法后,GDP被大幅上调,但也因此引起很多业内人士的质疑。
总部位于伦敦的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 经济分析师希兰•沙阿(Shilan Shah)认为,印度政府大幅上调的GDP数据与该国其他并不强劲的经济数据相比,很难自圆其说。
面对这些质疑,帕利普认为,不管GDP计算方法有没有调整,印度经济增速在加快是事实。
“莫迪新政府上任后,对经济大刀阔斧的改革决心,让印度人民对经济前景充满信心。可以看到,消费者、商业人士,都体现出了一种乐观的精神,这种乐观主义也刺激了人们去消费、投资。”但同时帕利普也强调,现在讨论很多的“印度经济增速超过中国”,他认为有一定的“欺骗性”,“因为本身印度的基数就比较低,比中国要低很多,所以最终来说,印度跟中国仍然有较大差距。”
③ 逾500家中资企业在印“渡劫”,印度连续“打压”中企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保护印度本土的企业,印度也对很多中资企业提出了各种限制。
当我们的中资企业在国外发展的时候,有些企业本身在印度市场的发展情况非常好,甚至有些企业已经达到了垄断相关产业的程度。正是因为这种问题的存在,印度市场的本土企业的发展情况相对比较缓慢,如果想要保护印度本土企业的话,印度市场就会做出各种打击中资企业的行为,这也意味着中资企业在印度市场发展的难度会越来越高。
最后,我觉得中资企业不仅需要在印度发展,如果印度市场的发展情况不好的话,中资企业完全可以选择进一步拓宽海外市场,没有必要非得在印度市场勉强坚持。
④ 印度正审查约50项涉中企的投资提案,又要出损招吗
是的,但是印度没有戏,因为印度没有完全变成现代化的国家,变成现代化国家的标志是劳动力被高效利用,印度封杀中国app,还禁止中国基建,政府封杀商业产品,这种操作,全球也就印度吧,非洲国家都未必做得出来,印度动不动就下架应用,在克什米尔地区还动不动搞断网行动。这不就是典型的上层建筑太落后了制约了经济基础的发展吗?反面典型的例子。美国曾利用行政力量拆分AT&T,但是美国拆分企业是有法律依据的。
有人会认为,这是印度自己要做自己的软件,但是软件玩的是生态,软件的问题通通不是技术问题,按照投资的基本规律,一个抖音成功了,背后有一百个失败的抖音类产品,像微软成功的时候,美国有无数操作系统的公司,多如牛毛,windows长期基于dos系统开发,后来长期保留了dos的内核,这个dos就是无数操作系统公司中的一个,其他的都被微软通过商业竞争淘汰了,一百家公司做同一类产品,他们会相互借鉴竞争,本质上,就是人的思想上的相互碰撞。最后可能催生出个别成功的产品。印度的这种行为,违背了基本经济规律,是死路一条。
⑤ 中企承建“尼泊尔三峡”开始出口电力,缺电的印度陷入纠结
【文/观察者网 吕栋 编辑/周远方】
缺电曾是一件让尼泊尔人民十分头疼的事情,10年前当地每天停电达14小时。随着“基建狂魔”中国企业的到来,有“尼泊尔三峡”之称的上塔马克西水电站被成功建成。不仅成功解决当地缺电问题,更让尼泊尔暂时成为一个电力“过剩”的国家。
2021年11月,尼泊尔一举改变长期依赖印度进口电力的 历史 ,开始向印度兜售水电。但莫迪政府为了限制中国企业在尼泊尔的投资,要求尼泊尔只能出口两个印度投资的水电站的电力,凡是中国和巴基斯坦投资的水电项目一律不能向印度出售。
印度目前面临电力短缺。这个南亚国家超过70%的电力依赖火电,随着全球煤炭价格暴涨,印度煤炭进口量跌至两年来的最低点,全国135座燃煤火力发电厂,超过一半运行陷于挣扎。
鉴于莫迪政府只是限制从中国投资的发电项目买电,并未限制从中国企业承建的水电站项目买电,尼泊尔已经提议向印度出售总量超过620兆瓦的水电,来源就包括中企承建的上塔玛柯西水电站。
印度还在犹豫是否接受这一提议,但留给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尼泊尔学者指出,尼泊尔周边地区水电资源开发程度低,能源匮乏,该国正被不断扩大的能源市场所包围,除印度之外,潜在买家还有中国西藏地区和孟加拉国。
BBC报道截图
中企建成尼泊尔最大水电工程
2021年11月初,印度中央电力局宣布允许尼泊尔向印度出口电力。这对尼泊尔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这是这个喜马拉雅山区国家首次向外出口水电。按照计划,尼泊尔将通过印度能源交易所(IEX)向印度出口39兆瓦电力。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北面与中国青藏高原接壤,东南西三面被印度环绕,是南亚次大陆最北端的山区内陆国。尼泊尔背靠雪山,境内河流较多,水位落差大,水电资源丰富,据统计蕴藏量达83吉瓦,其中43吉瓦可用于水力发电。
尼泊尔地理位置示意
虽然尼泊尔水力资源丰富,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薄弱,导致该国水电资源开发量较小。过去数十年,尼泊尔均以缺电形象示人。
2013年,世界经济论坛曾将尼泊尔电力供应质量排在144个国家中的第143位,相当于倒数第二。斯里兰卡能源论坛也曾在比较南亚国家电力供应时指出,尼泊尔电力容量和负荷削减问题最为严重。
2014年,在印度总理莫迪访问尼泊尔期间,两国正式签署跨境电力贸易协议,尼泊尔也成为首个利用IEX跨境平台进行贸易的印度邻国。但由于缺电,长期以来都是尼泊尔从印度买电。在2019年需求高峰期间,尼泊尔一半以上的电力需要从印度进口。
因此,这次尼泊尔向印度出口电力,对尼泊尔能源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转折,标志着尼泊尔通过出口水电来促进国家繁荣的长期梦想得以实现。
尼泊尔能实现这个梦想,“基建狂魔”可以说是功不可没。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企业就开始依托援助工程进入尼泊尔市场,80年代开始涉足承包工程市场,至今已经成为尼泊尔承包工程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为尼泊尔经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商务部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2020版)
尤其是在工程量大、难度高的水电建设领域。2010年8月,中国电建前身中国水电集团与尼泊尔电力局签定上塔马克西水电站(Upper Tamakoshi Hydropower Project)土建标施工合同。该水电站位于海拔2000余米的中尼边界,是尼泊尔迄今为止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被称为尼泊尔的“三峡工程”。
2021年7月5日,经过长期艰难施工后,总装机456兆瓦、总投资840亿尼泊尔卢比(约合人民币44.86亿元)的上塔马克西水电站开始并入尼泊尔国家电网发电;8月初,中国电建所属水电十一局将这个尼泊尔最大的水电工程正式移交;8月17日,上塔马克西水电站6个机组中的4个开始满负荷发电,发电量为304兆瓦。
上塔马克西水电站 图源:中国电建
作为尼泊尔史上政府投资最大的水电站,上塔马克西水电站被誉为“国之荣耀”。2018年4月,时任尼泊尔国家总理的奥利在视察水电站时表示:“上塔马克西水电站早一天发电,尼泊尔人民就能早一天受惠,我们等待着中国电建给我们带来的光明,我们盼望着更好的日子。”
中企承建的上塔马克西水电站正式投运,不仅将为尼泊尔GDP贡献约1%的产值,更标志着尼泊尔正式进入“电力过剩”时代。在此之前,尼泊尔电力局可以供电440兆瓦,其下属的国营电力公司可以供电457兆瓦,私营电力公司可以供电508兆瓦,无法满足尼泊尔高峰时段1500兆瓦的需求。
现在上塔马克西水电站并网发电后,尼泊尔总的水力发电量已经接近1900兆瓦(雨季时期),大幅超出高峰时段的需求量。更重要的是,尼泊尔还有多个水电站正在建设中,总装机容量高达4642兆瓦。怎么把多余的电力转化成价值,已经成为尼泊尔政府“幸福的烦恼”。
时任尼泊尔国家总理的奥利在视察上塔马克西水电站 图源:中国电建
严重缺电的印度陷入纠结
在中国企业帮助下,尼泊尔顺利完成从贫电国家到富电国家的转型,它的邻国印度却陷入电力危机。
一方面,印度70%的发电量均来自于煤炭火力发电,随着全球煤炭价格上涨,印度煤炭火力发电厂出现严重的煤炭紧缺;另一方面,印度承诺到2070年实现碳中和,如果不找到替代能源,这一目标就无法实现。
从尼泊尔购买便宜的水电资源,对印度来说无疑是相当具有性价比的选择。印度也确实在这么做。在环保人士看来,这对尼泊尔和印度来说都是积极的一步,因为这不仅有助于印度缓解电力短缺、减少碳排放,还可以帮助尼泊尔实现出口水电以促进经济增长的梦想,缓解对印度严重的贸易逆差。
但印度的想法有点复杂。尼泊尔媒体报道,印度虽然同意购买尼泊尔两个水电站39兆瓦的电力,但这两个水电站都是新德里投资的。而中国和巴基斯坦投资的水电站发出的电,印度将不会购买,理由是这两个国家与印度接壤且没有与印度签署电力贸易协定。
《外交学人》援引尼泊尔专家的分析指出,印度这种做法是荒谬且适得其反的,因为尼泊尔任何一家公司生产的电力都是先并入国家电网,然后再进行分配和输送的。
印度这项限制政策出台于2021年初。在印度2021年2月公布的《关于特定实体批准和促进电力进出口(跨境)的规范》中,莫迪政府设置一项条款:若尼泊尔出售的电力来自“与印度陆路接壤邻国投资的发电项目”,向印度出口就会受到某种限制。在尼泊尔官员看来,鉴于中印两个地缘政治对手之间的紧张关系,该政策意在限制中国对尼泊尔电力部门的投资。
《加德满都邮报》报道截图
尼泊尔媒体分析称,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莫迪不仅在境内限制中国投资,还强势运用国内法规,企图在其他南亚国家限制中资;另一方面,莫迪政府此举将为其他第三方国家开启非黑即白、选边站队的恶劣先例。若印度此类政策继续推广,势必会对第三方国家保持对华正常经贸往来、共建“一带一路”的进度造成阻力。
但莫迪政府的企图未必能得逞。目前,印度国内严重的电力短缺问题正愈演愈烈。在经历致命的第二波新冠疫情后,随着印度经济复苏,该国对电力的需求急剧上升,而全球煤炭价格暴涨严重打击了印度企业进口煤炭的积极性。在印度专家们看来,印度进口更多的煤炭以弥补其国内的电力短缺不是解决问题的选项。
两个月前,印度电力部长库马尔辛格曾表示,印度应该为未来5到6个月的电力短缺做好准备。负责印度80%煤炭供应的国企印度煤炭有限公司(Coal India Limited)前总裁佐赫拉·查特吉则警告称,如果缺电情况持续下去,印度这个亚洲第三大经济体将难以重回正轨,减少对煤炭的过度依赖和更积极地推行可再生能源战略十分紧要。
在此背景下,印度肯定希望从尼泊尔进口更多水电。莫迪政府限制从中国投资的发电项目买电,但未限制从中国企业建设的水电站项目买电的态度十分暧昧。目前,尼泊尔已经提议向印度出售总量超过620兆瓦的水电,来源就包括装机容量为456兆瓦的上塔玛柯西水电站,印度正在考虑这一提议。
有尼泊尔专家认为,向印度出口的电力价格过于便宜。他在《外交学人》杂志撰文指出,尼泊尔目前向印度出售电力的平均价格是每千瓦时4.33尼泊尔卢比(约合人民币0.23元),而尼泊尔电力局在雨季(河流水位高时)以4.80卢比的价格从生产者那里购买同样的电力,在冬季(水位下降时)更以8.40卢比购买。从长远来看,向印度低价出售将限制尼泊尔工业的竞争力,并引发国内不满。
《外交学人》杂志报道截图
而在南亚地区,存在电力进口需求的也不只印度一国。上述学者指出,尼泊尔周边地区水电资源开发程度低,能源匮乏,该国正被不断扩大的能源市场所包围,印度之外还有中国西藏和孟加拉国。尼泊尔政治分析家也担心,如果单纯依靠印度市场的话,尼泊尔有可能被卡脖子,电力或将成为印度控制尼泊尔的新工具。
与此同时,考虑到向印度出口电力存在不确定性,尼泊尔也在鼓励国内对电力的消耗:一方面下调国内家电的进口关税,另一方面降低家庭用电价格。还有分析人士指出,即便印度对中国投资的水电项目有限制,但尼泊尔可以把中国投资的电力用于国内销售,而把尼泊尔和其他国家投资的电力出售给印度。
不过,即便尼泊尔未来可以向印度大规模出口电力,该国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最重要的就是电力供应的稳定性。2021年7月,尼泊尔多地爆发洪水,多个水电站为保证安全被迫关闭。这导致该国电力短缺,只能从印度进口电力。除此之外,尼泊尔雨季期间许多输电线路的地基也受到很大挑战,同时该国向境外输送电力的国际输电线路也有待完善。
⑥ 印度在华有什么投资吗
前段时间因边境问题,印度发起了抵制我国应用软件和对印投资的热潮。虽然我们也想针对性的对印度在华投资进行反制,但经过细算发现,印度在我国民众印象当中好像没有太多的投资。
2019年中国和印度的贸易总值是639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其中中国对印度出口5156.3亿元,增长2.1%,自印度进口1238.9亿元,下降0.2%,贸易顺差是3917.4亿元。
从贸易额来看,印度逆差很大,而具体到投资方面,对比中国企业在印度仅2019年就投资了270亿人民币,印度企业在华投资很低。
⑦ 刚把中企赶出去,如今又想“请”回来,印度意欲何为
作者:七十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印度遭遇的打击就一波连着一波,从未停歇。新冠疫情对印度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企业倒闭、工人失业、 社会 生产生活秩序被严重破坏,很多民众连最基本的温饱都难以维系。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面对此类困境的莫迪政府非但没有想办法重振经济,反而把矛头指向了中国。从删除中国APP到抵制中国制造,再到限制中国投资,印度政府一点点把中印关系推向了谷底。
在莫迪政府的打压下,中国投资者在印度的生存环境被进一步压缩,越来越多的中企选择退出印度市场。随着中企的减少,莫迪倡导的“自力更生”运动却不见起色,甚至因为失去了大批中资,印度经济的下滑趋势愈发明显。尝到苦头后,莫迪政府开始后悔,据三名知情印度政府官员向媒体表示,印度准备在未来几周内批准一些来自中国的投资计划。
惯于打压中企、中资的莫迪竟然开始转变了,这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开始怀疑此举背后是否别有用心。事实上,无论莫迪做出改变的出发点是什么,他似乎都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投资是双方的事情,印度愿意打开“大门”只是一方面,关键还得问问中国投资者愿不愿意去。
早在2020年第一季度,莫迪政府就以“防止疫情期间外资投机收购印度公司”为由,更新了外国直接投资政策。该政策更新主要针对那些与印度有陆地接壤的国家,也就是印度周边的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缅甸等邻国。虽然印度没有直接点名中国,但敏锐一点的人已经察觉到,此次政策更新主要针对的就是中国。
在印度诸多的邻国中,最有能力且在印投资最多的也就只有中国了。在过去的几年之中,中国企业和中国投资为印度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中企为印度提供就业机会、大额中资涌入加快了印度的现代化建设……如果说以上这些都过于虚无缥缈,那么在印度现有的20家独角兽中,超过一半都有中国投资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可能也这个是看到了中企和中资在印度的根深蒂固,莫迪开始在印度国内散播“威胁论”,打着害怕中企在疫情期间“抄底”印度企业的旗帜,莫迪开始对在印中企围追堵截。不仅对中企在印度的投资施加障碍,还让中国150项、超过20亿美元的对印投资议案卡在了“政府审批路径”上。
为了实现“自力更生”的美梦,打击中企和中资的同时,莫迪不遗余力地扶持本土企业,但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赶走中国投资者后,印度经济大幅度下滑23.9%,这是印度公布该数据以来最严重的经济收缩。会出现这种下滑,其中固然受到了新冠疫情扩散的负面影响,但更多的却是因为莫迪政府的错误决策。
在莫迪的错误引导下,印度经济遭遇重创,为了更快地恢复经济,莫迪终于想起中国的好了。与其说莫迪是想起了中国的好,不如说莫迪瞄准了中国投资者的“钱袋子”。
事实上,早在2月初,印度方面就暂时取消了针对中国钢产品的反倾销税。随后的不久,印度商业和工业部国务部长帕卡什还曾公开表示:“包括中国在内所有世贸组织(WTO)成员方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将继续会得到允许,这一措施与(印度)对WTO的承诺一致。”
至此,印度将重新审议中国投资的信号被释放出来,有了此前的多番试探,印度官员近日向媒体表示会准批中国投资也就不足为奇了。但在请回中企和中资之前,无论是莫迪还是印度政府都应该明白,值得投资的地方有很多,中企也不是非印度不可,如果莫迪政府不能规范印度的投资环境,保障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那么印度恐怕还是留不住那些外资。
此前印度就曾被世界银行评估为世界上最难做生意的国家之一,印度国内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繁琐而杂乱的规章制度已经让很多投资者望而生怯。也正因为如此,比起打压外来投资,印度政府还是应该把精力放在优化本国投资环境上。
⑧ 逾500家中资企业在印“渡劫”,这些企业的现状如何
第一家公司的现状:小米公司面临双重压力,一是人员变动,二是频繁查看税务。
第二家公司的现状:vivo公司积极配合当地有关部门的调查,难免会出现销量下降。
总的来说,频繁且严格的税收查看,而且还冻结国外企业的公司资产。这难免会导致外国投资企业需要重新调整投资计划,避免投资计划告吹,始终无法获得稳定收入。同时,多家中国企业被频繁查看税收,这已并非个例。不仅多家公司的生产发展收件,还会影响公司企业的产品销量。
⑨ 世界500强有多少在印度投资
50%。世界500强指的是指世界上500个最大的企业,根据查询世界500强官网得知:世界500强主要有埃克森美孚等公司,而且有50%的公司在印度投资建设分公司。在2022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有1456家企业上榜。
⑩ 逾500家中资企业在印“渡劫”,此次的普查,给中企带来了哪些影响
印度执法局最近发布了声明表示,在对vivo以及其他关联公司一共48处经营地点进行突击检查后发现,vivo有一半的营业额都汇往了中国,因此印度执法局认为这种行为涉嫌洗钱,随即封锁了vivo119个银行账户,并且冻结了将近4亿人民币。除了vivo之外至少还有500家中资企业都在印度遭到了税务和合规检查,这次普查严重扰乱了中国企业的正常经营,甚至对企业商誉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企业国家在印度投资经营的信心也产生了重大阻碍。
对于另外一些中企而言,前期成本投入较大,如果轻易撤退可能会面临更严重的损失,所以不得不硬着头皮在印度继续经营下去,再加上印度市场广阔,或许未来将会开发出不错的经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