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有什么样的特色食物
印度人的主食是米饭和各种薯类食物以及玉米等,面食类是副食品,品种上也主要是以西式的布丁、蛋糕、面包以及流行于本地的抛饼或烤长包或烤饼等为主。在对面食的处理上,印度人基本上是以烤和煎为主,因为这两种方式处理的面食更适宜印度暖湿闷热的气候条件下的人们的食用和保存。
印度飞饼
印度的咖喱闻名世界,很多人都以为米饭和咖喱是印度的主要食品和调味料。但实际上,在印度只有一部分地方是以米饭为主食,而咖喱对于大部分印度人来说更是一种陌生的调味料。
其实,没有统一风格才是印度菜的最大特色。而且不仅印度各城市之间的饮食习惯有很大不同,就连每家人都有明显的饮食风格。但总的来说,鸡、鱼和羊肉是最普遍的。肉汁是印度的主要酱料,在整个印度都十分流行。当然,每个地方的肉汁都有其明显的地方特色。而在印度的厨房里,只有新鲜的青辣椒和晒干的红辣椒是辣的。所以不喜欢辣的游客不用担心不能吃到正宗的印度美食。
对于游客来说,印度最着名的传统菜色起源于印度王室。炖肉、酱料和米饭分别是三种不同烹调风格的基础。但王室食品毕竟只能在专门餐馆和大酒店吃得上,老百姓对它也并不"感冒"。在当地,很多受追捧的印度菜都是很家常的,例如用未发酵的燕麦面包,涂上以煤火煮上整整一夜而成的青芥末,如此简单的冬天小吃,无论是农夫还是城市人都把它视为至爱。而在南部城市,地道的脆薄饼和蒸米糕都很出名。至于在沿海的一些地区,除了有螃蟹、龙虾、虎虾和贝类等海鲜餐外,清香的椰子也是最常用的食材。
泥炉碳火烹调法是印度特有的烹饪方式。它对时间的掌握非常讲究。当炉温达到600摄氏度后,烹饪相差一两分钟,甚至一两秒钟,都影响着烹饪的成败。而用这种方法烹饪的肉是不用油的,吃的时候再蘸上酸奶酪。当食物还没上桌,那吱吱作响的碳火声,还有悠悠飘出的香味,都已经令你食指大动。
此外,在印度的多个地方,都喜欢用一种叫"thali"的大浅盘盛载食物。在用"thali"进餐时,应该入乡随俗地慢慢品尝,狼吞虎咽只会让当地人笑话
2. 印度的美食有什么特点
印度菜强调食材新鲜,香料更是现磨的,烹调各种辣度的咖喱,极富层次感;大量拌入椰浆和酸奶,以增加酱汁的浓度与香味,也是其特色之一。
印度人在食材的选择上比较单一,通常只是鸡肉、羊肉、海鲜和各类蔬菜;调料虽然种类繁多,但是每道菜都会有一款比较主要的调味料,比如孜然、马萨拉等;菜肴的烹饪方式也相对简单,有烧、烤、炒等几种。食客点餐时,只需选择食材、主要调料和烹饪方式,印度大厨绝对可以按照你的口味和要求制作出美味的菜肴。
印度菜口味较浓,但愈往北部则口味渐淡,一般食物的烹调法自古以来就受蒙古人的影响。其中最受人欢迎的一道菜叫做坦肚喱(Tandoori),是用香料腌过的鸡,放入一种印度特制的炉灶上用文火烤,烤到一定火候,即鸡肉的芬芳开始溢出而肉汁也未被烤干时,吃起来十分美味可口。
除了用鸡烤之外,鱼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烤,一样的美味可口。还有一道叫做“可马”的咖哩料理也很受欢迎,是把肉用凝乳泡软即可食用,味道很特别。
印度还有一种“家常菜”,普通老百姓常常都吃这个,是用一种未切的面包叫Nan,用来和米饭一起配着咖喱吃,米饭的清香夹带着咖喱的美味,定能让你一饱口福。
印度人的主食是麦面饼和大米,每餐都是先吃饼,然后再吃米饭。印度的米饭用名为BASMATI的米做成,是一种世界闻名的米。这种米形状细长,味道浓香,是由印度的气候决定的———半年干燥,半年湿润。
印度北方菜的味道是微辣的,而到南方,就会觉得菜味很辣,这也是由于南北气候的差异造成的。
南方植物多,因此盛菜的器具多为芭蕉叶、香蕉叶等植物叶子,很漂亮。
3. 印度厨师厨艺有多恐怖,怎样的神操作,真是个神奇的国度
说实话我没有去过印度这个国家,也没有去到印度餐馆吃饭,并不太清楚印度菜到底该如何做,也不清楚印度菜到底好不好吃,但是最近看到的一条短视频真的是刷新了我对厨师以及食物的认知。
但其实印度也有很优秀的厨师,普沃尔2008年去到澳大利亚,2009年成为一名厨师,他的老板说至少在当地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与普沃尔媲美,2013年7月以“无人能比的厨艺技能”获得了澳大利亚永久居住权,也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4. 【知·食】——印度₂₁|我们熟知的咖喱粉缺失了香料之魂
【知·食】的目的,是将准确的、真实的、纯粹的饮食内容推给真正喜爱吃食的你。
我是裸食,愿你喜欢。
【题记】
英国离不开咖喱粉,但真正的印度厨师都用现磨的香料。商业的标准化批量生产,市售咖喱粉唾手可得,却远没有印度咖喱手作香料富有灵气的美味。
《知·食》郑重推出《印度》连载专题,以印度料理为主题,看印度的风土人情、轶闻趣事、社会变迁……
批量市售的咖喱粉在英国广泛普及,却少了一缕印度咖喱的鲜活香气……
【英式咖喱烹饪法】
在英国,每个人都强调自己咖喱菜谱的正宗性,声称是源自当地厨师的传授。比如,东方俱乐部厨师长理乍得·特里就强调,他的《印度烹调术》不仅是自己烹饪知识的积累,更是从印度厨师那里收集而来的。但作为一个真正的印度人,拉哈尔·哈尔达还是发现,英国东道主特意为他准备的咖喱,与真正的印度咖喱画风迥异。19世纪英国厨房的咖喱和肉饭,甚至比英印人的咖喱,更加的英国化。
英式咖喱的烹饪方法是,将香料、洋葱和大蒜碾碎后,用酥油拌匀,然后将这种糊状物放到肉中慢慢炖煮。在英国,大家都遵循同一种食谱,先将洋葱和肉在黄油中煎制,然后加入咖喱粉,再加入汤汁或牛奶慢慢熬炖,上桌前加少量的柠檬汁。英式咖喱大多是这个模式的变种。同样的菜谱在酱汁中,加上一大勺孟加拉酸辣酱、盐渍酸橙和芒果,就是孟加拉鸡肉咖喱;加入半只磨碎的椰子就是马来咖喱。
【现磨的辛香】
英国咖喱与印度咖喱最大的区别是对香料的运用。英国离不开咖喱粉,但真正的印度厨师都用现磨的香料。每个印度厨房都拥有一块沉甸甸的扁磨石,才算得上装备齐全。富裕家庭会专门雇佣一个助手,负责香料的研磨。每天早晨,用一块擀面杖似的石头在磨石上,费力的研碎当天所需的香料,据说这样现磨的香料才最为浓郁辛香。磨石也用来碾磨烹调用的糊和酸辣酱食材,比如洋葱、大蒜、辣椒和芫荽之类的新鲜香料。
最初为英国主人做饭时,印度厨师坚持使用新磨好的香料。英印人最初收集的印度菜谱,也遵循了这一原则。因此,初期英国食谱中的咖喱,并没有提及咖喱粉。1747年,汉纳·格拉斯就曾详细的指导香料的研磨方法,先把芫荽籽炒成褐色,再捣成粉末。18世纪回国的奈鲍们,从当地药剂师那里,购买新鲜的芫荽籽、小茴香籽、小豆蔻荚和桂皮。1832年《印度烹调术》中就具体讲解了,每种菜谱烹调过程中添加特殊香料的最佳时间。
【咖喱粉】
随着英印人逐渐认为咖喱是同一个菜谱的变种,于是就出现了调配好的咖喱粉。最初,他们在自己的厨房,让厨师预先做好咖喱粉。随着商业的发展,1784年位于皮卡迪莱的索里耶香料店就有配好的咖喱粉出售。
与英国本地的咖喱粉或腌渍酱料相比,英国人更喜欢印度出产的调味品。1860年,位于雷根特与莫蒂默街的佩恩东宣称,店中所有的咖喱粉、咖喱糊、酸辣酱、腌芒果、罗望子酸鱼酱、辣椒和姜都是印度加尔各答的产品。19世纪末,即使是杂货店也会有黄色咖喱粉、褐色咖喱粉和辣的红色咖喱粉出售,商家甚至为乡间农庄提供送货上门服务。由此,制作咖喱的基本调味品唾手可得,但商业的标准化批量生产, 却让印度料理那种细致入微的差异消失了。
咖喱粉配方 ( 裸食注:出自伊莉莎·阿克顿的《当代烹调术》 )
这种依赖咖喱粉制作的英式咖喱,只能说是英国菜肴中的一个样品,而并非真正的印度咖喱。
姜黄8盎司、胡荽籽4盎司、小茴香籽2盎司、葫芦巴籽2盎司、辣椒1/2盎司。
【香料的印度烹饪法】
在印度次大陆地区,印度人只会在烹饪的最后阶段,才偶尔加入事先准备好的香料混合物(Masalas)。克什米尔地区的主妇会制作Ver;把芥末油、大蒜、辣椒和香料混合物碾磨成糊状,做成油炸圈饼状的圆片,阴干后穿在线上,悬挂于厨房的天花板上。菜肴上桌前撒上一点Ver,食物就会有热辣辣的活力。古吉拉特邦的旅行者,也会携带用油黏在一起的捣碎的大蒜、红辣椒和盐做成的丸状物,在营火上做好的饭菜撒上一点,就能增加香味。
印度人之所以很少用现成的调味料,是由于香料释放味道需要不同的时间,如果同时在热油中烹饪,有的可能会糊,有的可能有点生。孟买和勃生的基督徒,制作出瓶装的Masala解决了这个问题,每种香料根据各自需要的时间烘焙后碾碎,再混合装瓶。
【市售咖喱粉的香气缺失】
与印度用碎杏仁、椰子奶油或洋葱糊来增加食物粘稠的质感不同的是,英国厨师用给炖肉和砂锅菜增稠的方法,将咖喱粉和面粉混合而成的油面糊为咖喱增稠。与印度在圆底锅中,将香料在油中煎一下,充分释放香味不同的是,英国人习惯将咖喱粉加入汤汁或水中炖煮。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着不同的味道。例如,烘烤后碾碎的小茴香有种坚果味,但在热油中煎制的小茴香会有温和的甘草味,加入湿酱汁的香料与煎制的香料相比,会使菜肴具有不同的味道。
英国烹调术的权威作者伊莉莎·阿克顿认为,英国市售咖喱粉制作的菜肴,远没有印度厨师烹饪的东方咖喱的美味。这种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磨好的市售品不及新鲜的香料成分;另一方面是相对英国咖喱粉浓重的姜黄和辣胡椒味道,印度厨师对各种香料的精妙运用,以致产生最顶级的辣味和香气。
【英式化的优质咖喱】
为了弥补市售咖喱粉的不足,英国人想出了不少改良办法。阿克顿就推荐了许多提升英式咖喱口味的方法。比如,把轻碾碎的可可果加入咖喱肉汤后,就能再造出印度南部可可奶的味道。用进口的带壳罗望子,就比用柠檬汁或酸醋栗做出的咖喱更加正宗地道。用苹果、黄瓜或葫芦,代替芒果、苦葫芦就会有孟加拉风味;使用无核小葡萄会有莫格莱肉饭的味道。这些具有异国情调的食材,最终成为英国优质咖喱的基本成分。
咖喱小牛肉(英式咖喱粉版食谱):
吃剩的烤小牛肉,4头洋葱,2只苹果(切片),2汤匙“女王”咖喱粉,1汤匙餐后甜点面粉,1/2品脱肉汤或水,1汤匙柠檬汁。
洋葱和苹果切片后,在小块黄油中煎制;肉切成整齐的肉片,煎至淡黄;加入咖喱粉、面粉,放入洋葱、苹果,加入一点汤或水,文火慢炖至烂;最后加入柠檬汁,配煮熟的米饭上桌。可用泡菜、辣椒和小黄瓜装饰。 (裸食注:其实这就是今天的日式咖喱块和咖喱包的手作版本)
咖喱融入到英国的维多利亚饮食文化中后,百里香和墨角兰之类的欧洲香草也加入到印度菜谱中。英印人的咖喱肉汤和葱豆饭进一步英国化。东方俱乐部的理乍得·特里在自己的咖喱肉汤中,不仅加入了苹果,还加入了月桂叶、火腿和芜菁。比顿夫人在她的咖喱肉汤中加入了咸肉。伊莉莎·阿克顿加入了腌芒果、碎椰子,也加入了小牛头肉和下水,以及一大杯奶油。克黑茶里也有所变化,英印人在米饭和豆荚中加入了煎洋葱、鱼和水煮蛋。作为乡间别墅周末贵族早餐的葱豆饭,不再用兵豆,而加入了熏黑斑鳕。
【英式咖喱的传播】
这种经过改良的英式咖喱,不仅在英国被广泛接受,也由英印人带到了殖民地。退休的英印人在气候宜人的澳大利亚定居时,把具有英国特色的印度饮食习惯带到了大洋洲。1846年澳大利亚出版的食谱中记载了,按英印人标准制作马德拉斯、孟加拉和孟买咖喱的配方。不仅讲述了用苹果代替芒果的英国窍门;还记载了用咖喱和面粉混合,以及增加酱汁粘稠度的英国技巧。澳大利人巧妙的在英国咖喱中,加入了富有当地特色的食蜜雀和袋鼠尾巴作为肉食食材。
5. 印度贫民窟穷人如何做饭
哈哈哈,关于这个问题嘛~
如果你刻意去问,是什么也不会发现,是什么也问不出来的,但是如果你耐心观察,可以发现很多蛛丝马迹。
食物是我们一天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因此我们会对它格外地重视。说到重视食物,恐怕世界上没有人能跟印度人比了,我们之所以对食物重视,是我们必要靠它活下去。印度人对于食物重视是因为什么呢?因为宗教信仰,食物是他们用来和神明交流的媒介。那么,既然印度人这么重视食物,他们平时是如何做饭的呢?
不过,这种一锅煮的食物在我们看来实在是没有什么卖相,看起来倒像是喂给某种着名懒惰生物的。
对于印度人的做饭方式,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哦,也给小编来个点赞加关注吧,谢谢你们啦。
6. 为什么印度人做菜一定是要把所有的菜做成糊糊状的
首先就是他们所处的环境,印度的环境是那种常年温度比较高的,尤其是到了夏天以后,温度特别的高,这种环境下新鲜的食物是很难保存的,但是如果把他们做成糊状的话,在里面加入了各种香料和调味料,就不容易坏的,可以保存的时间长一点,而且也特别方便。除了香料,印度人还喜欢吃薄饼,用薄饼蘸糊糊,吃起来非常方便。能包含各种香料,还能用薄饼蘸着吃,当然糊糊会受到欢迎了。虽然都是糊糊,但是印度人早就在漫长的烹饪中熟练使用各种复杂的调料,因此造就了印度菜神秘而丰富的味道。这样来看的话,在味道方面,中国菜未必能打得过印度菜。
在印度的饭锅里不管是什么菜都是被剁碎的,薯仔剁碎,葱头剁碎,鸡鸭鱼肉通通剁碎,印度人对于糊状的食物情有独钟,这样的习惯是跟它的国家文化传统息息相关的 。
7. 印度人为什么总是喜欢把菜做成糊状
印度人喜欢将菜做成糊状,这是来自于多种因素得出来的结果。第一,印度首先是一个宗教大国,因为他们的宗教导致他们的肉类摄取很有限度,因为肉类对于他们来说可使用的只有那几种,也就极大程度的限制了他们的烹饪方式。
发展到现在,各种各样的汤汁已经成为了印度食物中的一种灵魂所在。再加上印度人一般习惯用手或者是勺子吃饭,这就使得他们的汤汁不会太清,浓稠的汤汁配上干硬的米粒会让手抓饭更香噢。
而且在印度,因为贫穷等多方面的因素,印度人家庭的厨房。就是小小两个炉子,搭配上一个小桌子,这样子的厨房很难让人做出什么美味佳肴了来,所以说多品种糊状的食物对于他们来说也更加的方便快捷。这样子做出来的饭菜也更加容易保存,不那么容易滋生细菌。
8. 为什么印度人吃饭,做菜全是手抓
虽然目前在许多正式场合,印度人已经开始用刀叉吃饭,但在私底下,他们仍然习惯用手抓饭吃。“手抓饭”是印度人长久以来的就餐习俗,吃饭前他们会先洗净手,然后准备就餐。如果去印度人家里做客,一定要尝试“手抓饭”的乐趣。也正因为这一习惯,使得印度大部分菜都被做成糊状,这样才便于用手抓饼卷着吃,或是抓米饭拌着吃。
印度人的主食除了面饼,还有米饭。吃米饭时,先用那三根手指将米饭和各种菜汤均匀搅拌,就像搅拌机搅拌水泥一样,然后撮起一小堆,送入口中。有的人手指不是很麻利,于是便五根手指一齐上阵。米饭吃完之后,将沾满油腻的指头逐个放入口中吮吸,彻底舔乾净之后才算罢手。
9. 印度为什么用手吃饭而不用筷子
“印度人用手吃饭而不用筷子的原因有:1、和印度人的信仰有关。2、因为印度本身的种姓制度。3、印度的气候原因。印度人吃饭在较正式的场合还是会使用餐具叉和勺”。
1、和印度人的信仰有关。印度是一个宗教大国,尤其是信仰佛教,在他们认为所有的食物都是神赐予的,而且印度人有一个很奇怪的认知,他们认为左手是肮脏的,但是右手却是纯洁神圣的,所以用纯洁神圣的右手抚摸神赐予人类的食物,是一种尊重神的做法。因此印度人普遍用手抓食物,就算现在这个全球化时代,他们即便知道有了筷子和刀叉的存在,也依然不会改变他们长期以往的这个习惯。
2、因为印度本身的种姓制度。印度是一个种姓制度的国家,等级非常森严,这是历史遗留的原因。而印度高种姓的人们普遍认为低种姓人碰过的东西是肮脏的,所以他们宁愿用手抓饭也不愿意跟低种姓的人共用盘子和刀叉。因此在印度会看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他们宁愿用芭蕉叶做饭用手抓饭,也不愿意用其他的容器盛饭和吃饭。
3、印度的气候原因。全年平均气温是二十二度以上,就连冬天的最低气温也只有十六度。中国和欧美国家会用筷子和刀叉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冬天天气会非常寒冷。所以在冬天这些时间吃的食物是比较烫的。对比我们国家的饮食文化就能看出来,有用油炸的,有火锅等等,所以如果用手来抓取食物,会直接烫到手,因此聪明的祖先就发明了筷子这种东西,方便我们吃饭。对于印度人而言他们不需要筷子和刀叉,因为他们的食物基本上都是常温的。
10. 印度尼西亚居民做饭都用什么来做液化气还是天然气还是其他谢谢!
我现在就在印尼,这边的人通常是用液化气做饭。和国内没什么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