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人是怎么来的呢

印度人是怎么来的呢

发布时间:2022-12-17 02:39:50

‘壹’ 印度祖先是哪的

印度人的祖先分为三支,分别是尼格利陀人,是最早的原住民,还有原始澳大利亚人和晚于他们出现的达罗毗荼人。而现有的我们常见的那些高大俊美的印度人是印度雅利安人,他们是印度最早一批的侵略者。

与波斯雅利安人不同的是,他们属于同源而不同地域迁徙。而后期征服印度的则是阿拉伯国家,与波斯无关。

另外,就是后期迁移至印度的蒙古人种了。

‘贰’ 印度人祖先是非洲人嘛

印度-雅利安人

古代印度主要居民。雅利安一词源于古波斯语Ariya,意为“有信仰的人”。在印度古文献《梨俱吠陀》中,意为出身高贵的人。雅利安人是指使用雅利安语(属印欧语言)的人,不带有任何种族的含义。
雅利安人最初的故乡是在南俄草原,后来从这个地区向亚洲和欧洲迁移。其中的一支——印度-伊朗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游荡之后定居在中亚两河(阿姆河与锡尔河)平原。约在公元前14世纪,印度-伊朗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称印度-雅利安人(在古代印度文献中只称雅利安人);而另一支进入伊朗,称伊朗-雅利安人。
印度-雅利安人最初定居在印度河上游的七河流域(或称五河流域)。当时畜牧业占主导地位,农业只具有兼营性质。城市文明尚未出现。《梨俱吠陀》的大部分赞歌就是在这个地区编成的。编成年代上限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或更早一些。他们侵入七河流域后,征服了当地的土着居民,过着原始社会末期军事民主制时代的生活。以后他们又向东方的恒河流域发展,进而扩张到南印度的部分地区。他们进入这些地区后,原始的部落组织逐渐解体,出现部落联盟。各联盟间不断进行战争。大约在公元前第1千纪初期,伴随铁器的出现,印度-雅利安人的少数先进部落开始过渡到国家。至公元前 6世纪,在恒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南印度部分地区形成20多个小国,进入印度次大陆历史上称为的“十六国”时代,或称列国时代。在印度-雅利安人向东方和南方扩展过程中,当地居民或被征服,或被驱散,他们成为古代印度次大陆上的主要居民。当时,瓦尔纳制度刚刚出现,宗教尚处萌芽状态,为多神崇拜。
雅利安人和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原是俄罗斯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雅利安人分成若干支从这里向欧洲和亚洲迁移。其中,一支雅利安人在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平原上定居下来,这支雅利安人称为印度—伊朗人。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印度—伊朗人中的一支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称为印度—雅利安人,这就是印度古代文献中所称的雅利安人;另一支印度伊朗人则进入伊朗,称伊朗—雅利安人。最初,印度—雅利安人定居在印度河上游,生产方式以畜牧业为主,辅之以农业,没有城市。之后,他们征服了当地的土着民族,过着原始社会末期军事民主制时代的生活。后来,他们又扩张到恒河流域和南印度的部分地区。这时候,他们的社会组织形式也发生着变化,出现了部落联盟。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印度雅利安人的一些部落开始向国家过渡。公元前6世纪,印度的恒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南印度有20多个小国,这就是印度历史上的“十六国时代”,又称列国时代。在印度—雅利安人扩张过程中,当地居民或被征服,或被赶走,他们成为古代印度次大陆的主要居民。雅利安人在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颜色、品质。社会全体成员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等级不同,权利、义务也不同。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是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地位最高。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政权与军权。以上两个高级等级占有大量生产资料,靠剥削为生,构成统治阶级。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业、手工业者和商人,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第四等级是首陀罗,是指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居民,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第三、四等级构成被统治阶级。各个等级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线森严,贵贱分明,甚至不能共食、共住。久而久之,下层等级愈演愈繁,出现贱民,即所谓不可接触者,他们最受鄙视。首陀罗和贱民被压在印度社会最底层,受到统治阶级的折磨、压制和剥削。

‘叁’ 在印度神话里人是怎样出现的

印度他们说法是天上大梵天王创造这世界,所以印度有分四种性的出现: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 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 波罗门和刹帝利这两个高级种姓,占有了古代印度社会中的大部分财富,依靠剥削为生,是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吠舍是古代印度社会中的普通劳动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阶层,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 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

‘肆’ 印度尼西亚人的来源

印度尼西亚人在民族成分、人种类型、语言和宗教上的复杂情况,是在历史上受到多次移民浪潮的冲击和外来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的。由于各批移民迁入的时间和地点不同,带来的文化和生活特点不同,以及与先至居民发生混合的程度和情况不同,并经过多次分化和融合,遂逐渐形成许多不同的民族。而且,在这些民族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又不断混入和吸收了后来移民的印度人、中国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和欧洲人等的血统和文化。

‘伍’ 印度人的起源,组成。

南亚印度民族集团之一。又译“兴都斯坦人”。约10亿人,主要分布在印度的北方邦、中央邦、德里、拉贾斯坦邦、 哈里亚纳邦、 比哈尔邦,以及全国各大城市,在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也有分布。 中国史籍中称其居住地为 “身毒”、“贤豆”、“天竺”、“印度”等。
对印度种族的划分,历来聚讼纷纭。目前,受到学术界普遍公认的划分方法,是由B.s.古哈于1935年提出来的。他将印度的种族戈U分为六个主要类型:尼格罗人(·the Negroids)、原始澳大利亚人(the Proto—Austroloids)、蒙古人(the Mongoloids)、地中海人(the Mediterraneans)、迪纳拉人(the Alpoinarics)以及北欧人(the Nordics)。

尼格罗人是最早来到印度的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种族实体。“尼格罗”的含义是“黑人”。因此,所谓尼格罗人即黑人。按照人类学家的描述,尼格罗地理人种亦称非洲地理人种,原住于非洲南撒哈拉地区。非洲的刚果人种和开普人种就是典型的尼格罗人种。这一人种的特征是:皮肤呈中等乃至深度黑色,头发纤细卷曲,身材短小,前额小而凸出,鼻子扁平,嘴唇宽厚。今天,在印度喀拉拉邦的卡达尔人和普拉衍人身上,在曼尼普尔邦和库奇山区的安加米那加人身上,在南印度森林居民乌拉里人和安达曼群岛的原住民身上,都还可以看到这些特征。显然,他们与非洲黑人存在血缘关系。一些人类学家根据印度尼格罗人目前的居住地点提出一种假说:尼格罗人曾遭到前达罗毗荼人和达罗毗荼人的驱逐。与尼格罗人相比,这些新移民既强壮又聪颖。尼格罗人或被他们同化,或被他们驱赶到人迹罕至的丛林以及孟加拉湾中的岛屿。对榕属树木的崇拜,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都曾与繁育和灵魂相联系,在印度也很流行。这可能与尼格罗人的原始信仰有传承关系。在印度流行的某些对鱼类、动物和植物的图腾崇拜观念,也同样可能源于尼格罗人。部分印度尼格罗人使用弓箭打猎。因此,有些人类学家认为,应当将这一起到延伸人类臂膀作用的原始工具的发明归功于他们。印度尼格罗人的存在,也为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然后四散开来的流行学说提供了佐证。

在尼格罗人之后,原始澳大利亚人大规模迁入印度。他们亦被称为前达罗毗荼人。至于原始澳大利亚人从何而来,学术界众说纷纭,迄无定论。一种学说认为,他们很可能是在冰河时期沿着陆桥来到印度的,就像印第安人在冰河时期穿越白令海峡从亚洲迁徙到美洲那样。还有一种学说认为,原始澳大利亚人未必来自大洋洲,但是他们在血统上与一些属于大洋洲的南太平洋群岛上的土着人种关系极为密切。另外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他们似乎来自巴勒斯坦。这一种族的特点是,头发卷曲,肤色发黑,鼻子扁平,嘴唇宽厚。显然,他们在体貌特征上与尼格罗人有相I司之处。现今居住在印度西部、中部和东部广阔地带的蒙达人、高尔人、桑塔尔人和比尔人普遍认为就是原始澳大利亚人的后裔。他们至今保留着自己独特的体貌特征、生活方式以及语言和信仰。生活在南印度的琴楚人、库龙巴人和耶拉瓦人也是原始澳大利亚人的后裔。原始澳大利亚人信奉泛灵论。见于上述印度部落民中那些带有泛灵色彩的仪式,即为原始澳大利亚人的遗风。泛灵论可能是一些原始宗教的前身,至今依然为印度东北部梅加拉雅邦等地的若干部落民所笃信。他们轻易不对树木等施以斧斤,因而该邦还拥有很高的森林覆盖率。也有的学者,如英国着名人类学家阿瑟.基思爵士(Arthur Keith),对于印度人种外来说持怀疑态度,认为印度次大陆原先不可能是一片人种的真空。

以蒙古人为主体的亚洲大陆先民移居印度,形成了外来

‘陆’ 印度人不是猴子变来的,那是怎么来的印度

据《印度时报》网站报道,当地时间7月1日,印度人力资源部副部长萨蒂亚帕尔辛格再次爆出惊人之语,他重申达尔文的进化论“在科学上是错误的”,并表示自己作为一名理工科学生,他相信他的“祖先不是猿”。

自封为神族的“婆罗门”

以雅利安人为首的种群,统治了印度上千年,在多年的征战中打下了众多的土地,所以他们拥有着无尚的尊贵与权力,在后期的统治中,将人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是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地位最高。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政权与军权。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业、手工业者和商人,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第四等级是首陀罗,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

“神是一切主宰,凡人才是猴子变得”,大概这句话就是那位副部长想说但没说出口的话,可惜《进化论》并不支持这个说法。所以说,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这件事,只是个人的突发奇想,这背后隐藏着13亿人之间不可告人的内部斗争。印度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柒’ 印度是什么人种

印度人属于白色人种。在长期的自然环境影响下,4000年前本为白色人种的印度居民逐渐演化出了漆黑的肤色,从而形成了印度人是黑色人种的假象。印度人的祖先是格利陀人,其次是原始澳大利亚人,也有一部分人是达罗毗荼人。

与中华民族相比,印度的色系来源较为复杂,并且其祖先有各种各样的人种。不同血统混在一起,才诞生了印度这个国家和印度人。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世界上的居民可分为黑色人种、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

‘捌’ 印度是怎么来的

《印度之人,随地称国》文言文翻译:
印度人民,随着居住地方的不同而自名其国名,对自己所喜欢的地方,称之为印度。至于印度的界域,我们可以谈一谈。五印度这块地方,方圆九万多里。三面濒临大诲,北面背靠雪山。北面广阔,南面狭窄,形状好像半个月亮。全国划分地区,有七十多个国家。当时天气特别炎热,地方又多潮湿。北方耸立着很多高山,丘陵地带多是盐碱地,东部河流平原肥沃滋润,南方草木繁茂,西方土地十分贫瘠。这是大体状况,大致简要叙述一下。
原文:
印度之人,随地称国,语其所美,谓之印度。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五印度之境,周九万余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画野区分,七十余国。时特暑热,地多泉湿。北乃山阜隐轸,丘陵舄卤;东则川野沃润畴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西方土地硗确……。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印度之人,随地称国》节选自《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又称《西域记》,是由唐代玄奘口述、辩机编撰的地理史籍,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
《大唐西域记》记载的是玄奘从长安(今西安)出发西行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其中包括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城邦,还有许多不同的民族。书中对西域各国,各民族生活方式、建筑、婚姻、丧葬、宗教信仰、沐浴与治疗疾病和音乐舞蹈方面的记载,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反映了西域的风土民俗。
《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地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为各国学者所重视。

‘玖’ 印度人是什么人种

印度人是多种族人。在印度辽阔的国土上,曾发现大约50万年以前的人类遗迹,数千年来,又有不同人种不断进入印度,而且不断彼此融合。所以在印度的居民中可以看到有不同人种的特征,故印度有“人种博物馆”之称。

印度人包括印度各族人民。总人口13亿,有100多个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约占总人口的30%,海外主要分布在美国。其他较大的民族包括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尔族、泰固族、泰米尔族等。72%人说印度-雅利安语,25%说达罗毗荼语。

(9)印度人是怎么来的呢扩展阅读

根据印度2001年人口普查统计数据计算,印度斯坦族人口约为3亿,约占印度人口总数的30%,系印度人数最多的民族。该民族主要分布于恒河中上游的印地语地区和印度斯坦语地区,主要操印地语,大体可以分为雅利安人和达罗毗荼人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阿里尔人、查特人、洛蒂人、马利人、卡狄贡比人、拉其普特人、查米达尔人等。后者有邦多人、科尔巴人、白伽人、莫特拉人、恰布阿人、沙哈利埃人和高尔人等。

高尔人又有不少支派,如帕特人、牟利亚人、高亚人、波尔伽人、波罗坦人、波尔海亚人、拉吉衮德人、拉吉牟利亚人等。可见,印度斯坦族是一个总的称谓。上述各色人等的存在,保留了远古部落生活的信息,说明印度斯坦民族的融合还没有达到高度统一的程度。

阅读全文

与印度人是怎么来的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外贸出口到印尼需要注意什么 浏览:946
越南战争纪录片哪里有看 浏览:688
印度人如何榨椰子油 浏览:915
大厂英国宫到地铁6号线怎么坐车 浏览:45
美国为什么要轰炸伊朗军事基地 浏览:302
gua是什么意思印尼语 浏览:152
哪里可以看印尼电影 浏览:801
伊朗的石油有多少钱 浏览:105
印尼ice是在哪里 浏览:442
印度最贵的鱼叫忘什么鱼 浏览:327
意大利有什么文化建筑 浏览:749
如何英语介绍中国传统节日 浏览:693
彩叶印度榕怎么养 浏览:32
如何注册中国外交部邮件 浏览:58
非典为什么会发生在印度 浏览:581
英国的上院与下院分别管什么 浏览:185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浏览:862
伊朗和美国为什么有仇 浏览:172
为什么印尼人喜欢喷香水 浏览:152
印度歼10怎么样 浏览: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