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人怎么评价英雄

印度人怎么评价英雄

发布时间:2022-12-19 06:33:29

A. 印度人如何评价阿克巴

印度人如何评价阿克巴?印度人一般评价阿克巴,他们仍能是比较聪明的,所以印度人也是比较善良的,所以他们才会这么评价阿克巴。

B. 印度人怎么看待1962中印战争

派驻印度的美国军事专家理乍得·安德鲁斯准将对外称:这是一场中国形势的“歼灭战的开始”。我们在韩战中多次领教过这种手法。印度通往前方的军事补给线,完全被中国军队切断。士兵们在缺乏食物的战斗状态下,开始出现大面积涣散。随即,中国军队抓住有力战机,开始发起“中国形式的”歼灭战。短短8个小时。印度号称“东亚1,2旅的”2支主力部队被尽数歼灭。此时,中国军队继续向前推进。其先遣部队,已接近印度首都新德里外围50公里处。其深入印度作战达212公里。但是,此时中国政府作出了让印度人惊讶的决定,中国军队开始快速回撤。中国在后期正式宣布:中印自卫战争结束。而且,中国方面归还了包括印军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在内3968名战俘,以及全部缴获的印度军队的武器装备。

中国军队在整个自卫反击作战中,歼灭印军3个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第112 旅、第48旅、第65旅),另歼灭印军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击毙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印军第 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中国边防部队阵亡722人(其中军官82名、士兵640名),负伤1697人(其中军官173名、士兵1524名)。

由于受战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限制,这场战争基本上是双方的步兵部队参与,在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双方的步兵装备。中国军队步兵武器是新换装不久的56式系列班用武器(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56式班用机枪),而印度士兵手中是二战英国军队制式装备李-恩菲尔德步枪和司登II、III及斯特林L2A3 冲锋枪,印军使用的轻机枪是布伦MKII、III轻机枪。其他的不谈,印军武器装备还停留在1947年的水平上,而我军轻武器比印军的要先进2代,比英美援助印军的先进1代。战场上,中国军队战士对大量缴获的还没开箱的英美自动武器根本就不屑一顾。双方士兵的战斗素质也没有在一个档次上,除了廓尔喀这支雇佣兵部队,印度人从来就不是英勇的战士。

这次战争一举粉碎了印度的“前进政策”,维持了中印边境近40年的和平局面,超过当时“1场战争管30年”的估计。最重要的是中国军队击败了来自当时世界上军事两大最强大阵营,北约以及华约联合支持的印度。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即便是在现在的先进条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C. 中印战争印度人怎么评价

1. 印度的历史教科书里面好像并没有刻意地重点关注这场战争。
2. 但是这场战争在民众之中影响奇大,简单来说相当于他们的甲午。
3. 一般印度民族主义者会把此战定性为中国对印度的“侵略”,并同时强调当时印度没有出动空军,否则可以逆转局势。
4. 普通印度人无论立场,基本上认为尼赫鲁的领导力缺失是败战的罪魁祸首。(此战过后,尼赫鲁在印度国内声誉一落千丈,并且很快病逝了。)
5. 这场战争深深影响了印度对中国的信任。战争之前宣传的“中印是兄弟”,战争过后成为了中国背叛了印度的证据。
6. 今天印度人普遍对中国抱持戒心,但并非敌意。这场战争是今天印度不信任中国的一个原因,但并不是最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和印度最大的敌人巴基斯坦的关系实在好得是一塌糊涂。

D. 评价印度英雄甘地

甘地主义的核心却是其为印度民族解放斗争提出的真理与非暴力学说。而对强大的武装到牙齿的敌人,他提出的唯一斗争武器就是坚持真理与非暴力。,“真理是神”实际上是把印度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众神归一”,把宗教的神与现实中的理想揉和在一起,用人民大众熟悉、了解的语言和形式,唤起人们在真理的旗帜下不分种族、宗教、教派、种姓团结起来,勇敢无畏地追求真理。这无疑是印度资产阶级借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吸引群众参加反英斗争的有效武器。同时因为它提倡非暴力,不仅适应了英国殖民统治下人民被剥夺了武装的权利,一直受宗教成见麻痹的现实,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披着议会民主制外衣、富于统治经验的殖民者接受;不仅能发动群众,又能始终把群众运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而很适合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一战”和十月革命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无产阶级世界革命高潮来临的时代条件下,既希望利用群众的反帝斗争以实现自身的政治经济目标,又要防止工农运动的深入发展危及其自身利益的需要。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几度汹涌澎湃,虽历遭挫折,却历久不绝,并最终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大势所趋的形势下,迫使英国殖民者撤出印度,应该说,甘地主义在这一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甘地把非暴力作为宗教信仰和不可更改的原则,明显地具有种种弊病和缺陷,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如绝对的非暴力不可能实现;贬斥一切暴力,给群众运动制定清规戒律,不准越雷池一步,必然束缚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只要发生暴力就停止运动,必然挫伤士气,丧失革命时机,延长革命过程;群众性自苦和自我牺牲,总有时间和环境的局限性;在反革命暴力的镇压下,徒手的抵抗只能是无谓的牺牲;注重小处着眼,认为注重手段目的自明,往往导致轻重倒置,目标模糊;非暴力的宗教色彩迎合了群众的蒙昧落后意识,不利于群众的真正觉醒;等等。时至今日,人们一般都承认,甘地是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他对印度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功不可没。

E. 中印战争印度人怎么评价

关于1962年东北边境特区(the North East Frontier Agency简称N.E.F.A,)的“溃败”,已经有很多的论着。但是其中许多是有倾向性的,或是使人误解的,很少是客观的和准确的记述。1962年的事件,在印度军事史上是不光荣的一页。但是,应该下令作一次彻底的而无偏见的查究,以便从中吸取教训,或者说尚待吸取教训。这份报告,应该公诸于众,这一点还未曾做到。结果,在公众的头脑里,对于东北边境特区战争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掌握处理,继续存在着很多的误解。例如,普遍地认为陆军基本上没有对中国进行抵抗。而且,在谁应对作出灾难性的决定负责任这一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很多的争论,对于东北边境特区的溃败,究竟由谁承担罪责,是军方还是政府领袖?个别的作者尽力为自己辩解,这是无助于澄清令人不安的疑团的。 自从中国侵犯我们的边境领土,现在差不多已过去二十年了。在那次战争中,我在关键的达旺要地(Tawang) 指挥第四步兵师作战,我们负责保卫塔格拉前线和娘江河谷以及达旺地区。我经过二十年之久的思考,才下定决心叙述这一桩历史事件,以澄清1962年10月底导致达旺失陷的原委。我这样做,不是为我自己或者为第四步兵师的同事们进行辩解(我希望读者同意我的话),而是为了澄清对那次战争的误解。已故旅长约翰·达尔维在他多年前出版的《喜马拉雅的失策》(The Himalayan Blunder)一书中,记载了他的经历。我是达尔维的师长,可以证明他所写的是事实。然而,他的视野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他接触不到高级领导层交换意见进行争论的领域,而正是在那种领域内,最高司令部形成了在塔格拉山脊分界线地区有关防御和进攻态势的可行的作战训划,我接触到其中大量的情况,这就是我之所以认识到,我们可悲地缺乏在正常情况下作出如此重大战略决策时所应采取的内行专业程序。我知道这些情况,感到十分恼怒,因为我的部队由于这种不负责任而遭受了巨大的牺牲。 我觉得,这些方面必须客观地予以记载。尤其应该被广泛了解的是,我们的军队打仗是好的——在战争中伤亡惨重,主要是由于我们没有后勤支援才终于被打败。只有一个不光彩的例子,就是在1962年11月第二次进攻的时候,某一防区的部队放弃阵地溃退了。因此,对于那些在战争中顽强战斗并且死去的许多官兵不予记述,则是不公平的。 这是一个军人讲的故事,它不涉及有关印度政府外交目的和方法的政治争论,也不涉及处理喜马拉雅边界问题的中印谈判。我们政府对于我们在西藏的利益所作的处理,并非全都得到印度人民的赞成。那是另外的问题。的确不属于这本军事记载的范围。

F. 现在印度宝莱坞出现过最无语的事情,为什么长得像华人的印度人都是反派或是坏人,而印度人都是英雄好人

因为1962年的中印战争,印度吃了大亏,一直心存报复,又无力报复,只能采用这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

G. 印度英雄甘地曾当过律师,为何当年打官司竟会临阵怯场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是一位政治家、革命家、思想家。他出生在一个印度教家庭,19岁去英国学习法律,但是他从小就很腼腆害羞,比较内向。

一、出身平凡,老实腼腆

甘地出生在一个印度教家庭,他的家庭非常循规蹈矩,他们虔诚的信奉着印度教,从来不会杀害生物,每天只吃素食,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非常的老实。甘地从小就很内向,不怎么喜欢说话,喜欢害羞,非常听从父母的话,13岁就结了婚,和一个同龄的女孩,但女孩是一个文盲,由此可见,性格原因是他那次怯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甘地是印度人尽皆知的大英雄,他的事迹被后人所铭记,当初的怯场也是他的一个小往事,性格有很大的决定因素,文化差异也是,不过英雄是需要磨练的,他不断的进步,一直追求自己心中的那片净土,所谓的怯场也展现了他的律师行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H. 如何用社会历史批评评《英雄》

2006-12-29 14:06:52

大中小
形式主义害死你,张艺谋

在批评张艺谋之前,我先想,他一定会反驳的,如果要反驳,我认为他最好能引用美国前总统里根的一句话。他说:这就像一座山,山在那儿,有人要爬它,山就是这种感觉,为什么有人要登山,山的感觉就是这样。的确,现今的张艺谋就像电影界的一座山,让人仰止。像我这样无名的嚣小当然也就很想爬上这座高山,来证明一下自己。反正我今天就是要批评张艺谋了。在时下媒体都被红包收买的年代,有许多真实的声音都被掩盖了,于是媒体上都是让人恶心的表扬,没人敢对大师进行批评。

批评张艺谋先从《英雄》说起,《英雄》就是一部对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经典电影《罗生门》的拙劣模仿。张艺谋的想法可以看出是好的,想模仿三角度叙事,但是他只学了皮毛,只是借了《罗生门》的形式,而没有学到《罗生门》的神韵,《罗生门》最终讲的是人性都是自私的,三个人三种不同的解释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自己好,别人不好。张艺谋没有学到这点,因此《英雄》里的故事情节七零八落,最后也没讲明白自己要说什么。这主要和张艺谋的出身有关,张艺谋是学摄影的,因此对文本的把握能力很差。在电视圈里有一个潜规则,(借用一下潜规则这个词,现在潜规则都快变成色情交易的代名词了,悲哀)就是当记者的,当编导的可以转行当摄像,很容易,但是当摄像的想当记者、编导,就很难,很难。因为摄像看到的大多是表面上的东西,写作永远是摄像的一道坎。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张艺谋对讲故事无能为力的情况了。张艺谋拍摄的武侠电影永远都是场面宏大,故事孱弱、苍白。

包括他第二部武侠电影《十面埋伏》,原本以为接受了《英雄》的批评之后,张应该痛下决心,努力写好剧本,没想到《十面埋伏》出来以后,整个是一个古装版的《无间道》,做为大师一点原创都没有,四处抄袭,抄袭完日本人,又抄袭香港同胞,我真替他悲哀。但是抄袭你就好好抄袭,他还不,非得把故事讲得乱七八糟,一点逻辑和道理也没有,官府好像只有两名官差,就是刘德华和金城武,也没有上司,也没有同事,飞刀门倒是一大堆人,我气得自己都说乱了。这两个都是老片子了,少说两句。

接下来说说《黄金甲》,我看了《黄金甲》之后,最大的感觉就是漏洞百出。

张艺谋一直被人诟病的就是剧本,于是这回他干脆就直接喊出来,我就是要翻拍《雷雨》,《雷雨》剧本经典,这回你们大家没话说了吧。岂不知照猫画虎地学,还是把一个的《雷雨》拍得乌烟瘴气。整个电影我就记得两团白肉在我眼前晃来晃去。

首先,整个皇宫就一家五口人,周润发和巩俐就像两公婆,根本不像皇帝和皇后。叫一个没上过小学的人都知道,古代的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后宫里,除了了皇后还应该有其他妃子,我查了一下,什么贵妃啊、嫔妃啊、才人啊、御女啊,皇帝的家里好多人。但是到了《黄金甲》里,这些都没有了,是典型的一夫一妻制,老外要是看到了,一定会以为中国很早就尊重女权,民主进程一下子就推进了1000多年。过重阳节是全家人聚会,后宫里的妃子也是皇帝的家人,当然有权也应该和皇帝一起过。但是电影里看不见妃子,为什么?因为《雷雨》里面没有,张艺谋也就不知道应该加几个妃子进去。

而且唐朝以降,都设有三省六部,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但是电影里一个宰相、大臣也看不到,48小时里,也没看见皇帝亲临朝政。作乱谋反这么大的事情,怎么能不和大臣商量。最起码也应该了解一下大臣们的立场。

还有整个后宫无论皇上、皇后、皇子都住在一栋楼里,感觉这个皇帝太寒酸。怎么着也得一人一个大别墅啊,最起码皇后住慈宁宫,然后去什么乾清宫(我瞎说的)找太子,要穿门过院,结果巩俐一人在楼道跑来跑去,好像从503串到505一样。难道唐朝皇帝也提倡节约型社会,开始住塔楼了。

还有很多,都懒得说了,总之张艺谋缺乏对文本的把握,不知道什么是逻辑,什么是真实,只知道用大色块、大场面来拼凑,完全是形式主义。而且电影里大量的无意义的大场面镜头也打破了故事的叙事。他把《雷雨》的故事生硬地搬到了古代,完全没有改动,一点看不出他对《雷雨》、对电影的诚意。

所以,让张艺谋做奥运会开幕式的导演倒很适合,因为那个需要大场面,但是当导演,他就缺点东西,缺什么,思想。

这么大的投资,这么大牌的演员,找谁导演都能卖到这样的票房,因此票房说明不了问题。大导演要有原创精神,有自己的思想。李安能成为国际着名的导演,不是因为他拍的东西场面大,票房高,而是他的电影里一直融入了他自己对文化的思考,对于两种不同文化的冲突的思考。

而张艺谋恰恰缺的就是这一点,这些不是他抄袭一个经典剧本就能改变的。

前几天偶然在电视上看了一部英、德合拍的电影《我爱贝克汉姆》,原以为只是一部追贝克汉姆的烂片子,结果看完才发现,原来这是一部以英国女子足球发展为背景,反映在英国生活的印度人生活状态和追求的电影,片子的主题是这些印度人在英国生活多年,一直不能融入英国的主流社会,但是他们不甘逆来顺受,自强不息,最终靠自己的天分赢得了属于自己的荣誉。这样一部小制作的电影我都能看到导演背后的诚意,但是在《黄金甲》,我什么都看不到,只能看到一群无知少女,袒胸露背,在我眼前晃来晃去。

表面上的宏大、奢华掩盖不了电影本身的苍白,虚假的形式主义也挽救不了张艺谋的电影事业。

说了很多,说得比较凌乱,也不成逻辑,慢慢看吧。

最后总结一下,形式主义害死人,不,形式主义害死你,张艺谋。

I. 玄奘:古印度人怎样评价唐太宗

王曰: “尝闻………有秦王天子,少而灵鉴,长而神武。昔先代丧乱率土分崩,兵戈竞起,群生荼毒,而秦王天子早怀远略,兴大慈悲,拯济含识,平定海内,风教遐被,德泽远洽,殊方异域,慕化称臣,氓庶荷其亭育,咸歌《秦王破阵乐》。闻其雅颂,于兹久矣。盛德之誉,诚有之乎?大唐国者,岂此是耶?”
对曰“然。………大唐者,我君之国称。昔未袭位,谓之秦王,今已承统,称曰天子………”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五》
唐僧陈玄奘在印度取经,游学十余年,引起了北印度一位国王的注意,这位国王是北印度戒日王朝的开创者,亦称戒日王。戒日王于公元642年在其国都曲女城为唐僧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宾主双方还进行了积极的互动和会谈,情况如何,且看唐三藏在《大唐西域记》里的记载。
据唐僧记载,戒日王朝国力雄厚,其他的不表,光骑着大象的象兵就有六万,马军有十万,幅员遍及整个北印度,而且三十年没有战争。在这次会见中,戒日王问唐僧:“你来自哪里,来这里有什么要求?”唐僧答:“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前来取经。”——这说法,在《西游记》里面已经是唐僧的口头禅了。
对唐朝音乐有所闻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史上有名的贞观年间,虽然隔着重重雪山和大漠,但那时候的信息还是有流通的,戒日王说起了自己所了解到的唐朝的信息:“听说你们的天子叫秦王,少年时就见识非凡,长大后英明神武。先前天下大乱,国家分崩离析,战争频仍,生灵涂炭。你们的秦王早就有了远谋大略,兴慈悲之心,救苍生,平海内。其风俗教化和大德恩泽遍布海内外,四方仰慕称臣。老百姓十分感激,于是演奏歌唱《秦王破阵乐》。我们这边听到关于他的赞颂,已经很久了,关于他的盛德声誉,请问都属实吗?你所说的大唐国,就是指秦王的国家吗?”
这番话透露出当时东亚南亚信息沟通的一些真实面目,戒日王对隋唐时期的政治军事形式还是有所了解的,起码他知道隋末天下大乱,也知道秦王李世民是大唐王朝的开创者之一,而且是年少时就起事,在隋末纷争中,以自己的英明神武平定群雄,在创立大唐国的过程中居功至伟。更有趣的是,他还知道贞观年间流行音乐排行榜上有一首叫《秦王破阵乐》的歌曲。当然,毕竟通讯手段有局限,戒日王对于李世民身份的认识,还停留在秦王这个封号上。
其实,戒日王也是一代雄主,和李世民也有相似之处。当他还是一位王子的时候,其兄长就被邻国国王所杀,戒日王励精图治,用六年时间征战天下,不仅报了兄长之仇,而且还统一了整个北印度,臣服了其他的国家,就这点而言,他的经历和李世民很相似。更有意思的是,戒日王也是一位文艺青年,李世民爱玩音乐,戒日王爱写剧本,他写有三部剧本:《钟情记》、《璎珞记》和《龙喜记》,其中还有爱情剧。
所谓英雄惜英雄,戒日王谈起李世民的时候,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其实,李世民和戒日王还经常派使者互动。
听了戒日王的话,唐僧回答说:“情况是这样的。我们的国家叫大唐国,而我们的皇帝在继位之前称为秦王,现在已经登基继位,就称为天子。”纠正了信息中的一些误区。
这次会见后,戒日王请唐僧骑着大象巡游印度半岛,留下一段佳话~

J. 甘地为什么被印度人敬仰

甘地在印度被给予“国家的父亲”之荣誉。

甘地的主要信念是“satyagraha”,意为“精神的力量”、“真理之路”、“追求真理”等。这鼓舞了其他国家的民主运动人士,如马丁·路德·金,曼德拉等人。

他经常说他的价值观(是从传统的印度教信仰演化来的)很简单,那就是:真理(satya)、非暴力(ahimsa)。他的生日,10月2日,被定为甘地纪念日(Jayanti),是印度的国家法定假日,也是国际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纪念日。

通过“非暴力”的公民不合作,甘地使印度摆脱了英国的统治。这也激发了其他殖民地的人们起来为他们的独立而奋斗。最终大英帝国分崩离析了,取而代之的是英联邦,或者更准确一点是联邦(因为“英”这个前缀于1946年没有了,变成了Commonwealth of Nations)。

“Mahatma”(一般汉译为“圣雄”)来源于梵语的敬语mahatman,原意“Great Souled”,伟大的灵魂。这是在他授予印度诗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Gurudev”(意即“伟大的导师”)的称号后,1915年泰戈尔赠予他的尊称,意为合圣人与英雄于一身。

这个头衔的使用也在印度以外国家和地区被广泛地接受,部分的反映出在他的时代印度和英国的复杂关系。无论如何,这个头衔的广泛使用,是同世界上对甘地这样一个对于非暴力和自己的宗教信仰的极其执着的人的广泛接受相一致的。

阅读全文

与印度人怎么评价英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是怎么对应美国金融制裁的 浏览:203
外贸出口到印尼需要注意什么 浏览:946
越南战争纪录片哪里有看 浏览:688
印度人如何榨椰子油 浏览:915
大厂英国宫到地铁6号线怎么坐车 浏览:45
美国为什么要轰炸伊朗军事基地 浏览:302
gua是什么意思印尼语 浏览:152
哪里可以看印尼电影 浏览:801
伊朗的石油有多少钱 浏览:105
印尼ice是在哪里 浏览:442
印度最贵的鱼叫忘什么鱼 浏览:327
意大利有什么文化建筑 浏览:749
如何英语介绍中国传统节日 浏览:693
彩叶印度榕怎么养 浏览:32
如何注册中国外交部邮件 浏览:58
非典为什么会发生在印度 浏览:581
英国的上院与下院分别管什么 浏览:185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浏览:862
伊朗和美国为什么有仇 浏览:172
为什么印尼人喜欢喷香水 浏览: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