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林伽瑜尼,什么意思
在印度男女生产工具分别称林伽和瑜尼,林伽和瑜尼的结合就变成了瑜伽。x0dx0a瑜伽(英文:Yoga,印地语:योग)是一个汉语词汇,最早是从印度梵语"yug"或"yuj"而来,其含意为"一致"、"结合"或"和谐"。瑜伽源于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的一系,探寻"梵我合一"的道理与方法。而现代人所称的瑜伽则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养心方法。x0dx0a瑜伽是一项有着5000年历史的关于身体、心理以及精神的练习,起源于印度,其目的是改善您的身体和心性。2014年12月11日,联大宣布6月21日为国际瑜伽日,2015年举办了首届6.21国际瑜伽日。x0dx0a更多关于林伽瑜尼,什么意思,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15ed791615826861.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贰’ 瑜伽的瑜在印度语里什么意思
瑜伽为印度语,意为相应,即手结密印,口诵真言,专意观想,身口意相应,故曰瑜伽。
‘叁’ 林伽的介绍
印度教湿婆派和性力派崇拜的男性生殖器像,象征湿婆神。林伽(梵语:लliṅgaṃ) ,在梵语里是“标志”的意思,象征古印度吠陀宗教、印度教神祇湿婆,是寺庙里膜拜湿婆的标志。虽然印度教盛行拟人化的物神崇拜,反对偶像崇拜的派别亦接受代表神明的抽象之物。印度全国各地湿婆庙宇和家宅湿婆神龛主要供奉林伽,拜人形湿婆像的很少。性力派教徒胸前还佩戴林伽标志。林伽呈勃起状,以约尼为底座,约尼是女性生殖器像,象征湿婆的妻子。这种配合的含义是:阴阳二性永远不离,阴阳交合即万物的总体。信徒用鲜花、清水、青草、水果、树叶和干米供奉林伽。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记载湿婆与妻子做爱时,一次就达100年之久,中间从不间断,精液喷洒成恒河,孕育了印度文明。
‘肆’ 印度语里生殖器被称为林伽、瑜尼,跟瑜伽有什么关系吗
生活在印度的人把男生的生殖器官叫做林伽,把女生的生殖器官唤作瑜尼,因此,林伽与瑜尼的结合即男性与女性生殖器官的交合叫做瑜伽。
除了林伽和瑜尼这两种称呼之外,印度人民还把男性的生殖器官比喻为金刚杵,把女人的生殖器比喻为莲花。莲花,在印度文化里,就是指女性的生殖器,而并非是后来所指的洁净,空性,佛性,庄严神圣,就如同瑜伽根本不是指健康一样。印度的神明通常都是坐在莲花上面,也就是说端坐在女性的生殖器上面,双腿盘坐的方式则是一种性交体位。
‘伍’ 印度庙妓的历史文化渊源
印度大多的宗教中对于性爱的态度是健康的,是泰然自若的。印度教中有一派崇拜性力(shakti)密教神秘主义的宇宙论认为:人体是宇宙的缩影,宇宙生命是男性本原布鲁沙或男性活力湿婆与女性本原普拉克里蒂或女性活力沙克蒂(Shakti:性力)结合的产物,因此男女两性的交媾就隐喻着宇宙两极的合一。它创立了一些独特的方法,用祈祷和朝拜代替了原来的献祭仪式,与印度教中其他门派相比性力派是种行动体系。和印度教所有的教派一样,他们也寻求解脱,但不在来世,而在“此生”,它不禁绝尘世中的各种享乐,反而去尽力地挖掘种种声色之娱及“山神”经验,它依靠性来达到获取快乐的目的。他们认为修行的最终目的是克服两极对立达到非二元状态,获得灵魂解脱的极乐或欢喜。通过想象的或真实的男女两性的交媾(密荼那),认为性是最大的创造性能源,通过性交可以使人类灵魂和肉体中的创造性能源激扬起来,与宇宙灵魂的大能合流,达到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这种性仪式或性瑜伽被看作灵魂解脱的捷径。性力派特别重视性能量和性信仰仪式,他们也同样信仰仪式图、神秘符号和公式,为此他们直接把性交本身作为一种宗教仪式,通过性交可以使男女变成一对男女神,这种仪式称为“轮宝供养”。它是在三更半夜由已婚或未婚的数对男女出席举行“五种享乐”。前四种是鱼、肉、酒、谷物和饮食,最后一种是性交。在性交之前需冥想和其他准备仪式,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情,然后以多种形式进行性交,男女在极乐中溶为一体,体验个人灵魂与宇宙灵魂合一的情景,性交并非取乐,而是借助性来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其最着名的方法就是口呤噢母吗呢帕德米呋母--意思是“宝就在忘忧树中”,并且名正言顺地公开披露男女性器官的接触。他们认为性是最自然,最美好的事情。
掌管生殖与毁灭的湿婆更是以勃起的阴茎“林伽”(lingam)作为其另一个化身的象征,在湿婆派的神庙里供奉的林伽是一根约有半米长、黑色、秃顶的石柱,有的林伽上还雕有四面湿婆头像,放在状如磨盘、石雕的“瑜尼”上,象征着阴阳交合而产生的生殖力量。传说中“林伽”(lingam)的来由是这样的:有一天湿婆(Shiva)的妻子Kamakshi和他闹着玩儿,用手蒙住了Shiva的双眼,没想到这使世界陷入了黑暗!Shiva为了惩戒kamakshi,让她用泥土为他做这个Lingam。当她做完以后,发现她无法搬动。这时,洪水来了,冲毁了Kanchipuram整座城市和神庙,唯独Lingam还留在原地。Kamakshi因为死死的抱住了Lingam才没有被冲走。而因为抱得过紧,她在Lingam上留下了她乳房和手镯的形状。“林伽”(lingam)在很多地方都被供奉,每个去朝奉的印度妇女都会在它面前献上一把花瓣,合一下掌,然后再在它的圆顶上摸一摸。而在印度宗教中,如印度教,耆那教这些都是信奉湿婆神的,所以他的“林伽”(lingam)几乎随处可见,这代表的就是创造和重生。 大多的宗教尽管互不相干,却也在长期的历史沿革中不断的吸收和相互的影响着。如佛教中的密宗,其中就有一个欢喜佛。在笈多王朝(320年-600年)以后,佛教在印度本土日益衰微,几乎没有立足之地,印度教日趋强盛,几乎控制了印度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在南印度,基本都是印度教的势力范围。尽管在古印度帕拉王朝(750-1150年)的庇护统治下,佛教又保存了一段较长的时期,但是为了发展和延续,不得不吸收了大量印度教的内容,衍变为密宗。密教也称坦多罗教,坦多罗tantra(密咒)的词根tan的原义就是生殖、繁衍。在密宗中,彼岸的超验智慧“般若”代表女性的创造活力,另一种修炼方式“方便”代表男性的创造活力,分别以女阴的变形莲花和男根的变形金刚杵为象征,通过想象的阴阳交媾和真实的男女交欢的瑜伽方式,亲证“般若”与“方便”融为一体的极乐涅槃境界。这就是“欢喜佛”的宗教寓意。佛教密宗里男女双修就是印度教性力派影响下的产物。
在欢喜佛图像中凶神恶煞的明王和明王妃合抱交媾,明妃搂抱其头,一足围绕其腰,就是“大乐”形式。与明王合为一体的妩媚多姿的明妃,是明王修行时必不可少的伙伴。在佛经上叫做“先以欲勾之,后令入佛智”,她以爱欲供奉那些残暴的神魔,使之受到感化,然后再把他们引到佛的境界中来。这就是供奉欢喜佛所谓修炼的“调心工具”和培植佛性的“机缘”。对着欢喜佛“观形鉴视”,时日久了则习以为常,欲念之心顿消,利用“空乐双运”产生了悟空性,达到“以欲制欲”之目的。
密宗认为他们对女性的崇拜是一种无私的行为,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爱:无爱,也就是《爱经》所诠释的性爱的最高境界。因此,密宗仪式中的性事并不表现为激情,而是一种非个性化的行为,一种无状态的心灵状态和浑然一体的自我,沉浸于其中的是彻底的自我和自我的解脱。正是在这种解脱的意义上,禁欲与纵性、苦行与性力奇特地化为一体,成为同归的殊途。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许多的寺庙中你都可以看见精美绝伦的性爱雕像的缘由,在今天,当我们漫步在印度诸多神庙中,你感受到的不是性的羞涩隐晦而是一种自然的原生态的美,那种源于生命本质的,是最持久的,也是永恒的。
在一部坦多罗教支派考拉·卡帕利卡派经典中,就宣称借助醇酒妇人可以获得解脱。距克久拉霍约80公里的金德拉时代修筑的城堡卡林贾尔曾是坦多罗教传播的中心。
11世纪金德拉国王维迪亚达拉的孙子基尔蒂瓦尔曼,梵语戏剧家克里希纳米斯拉(Krishnamisra)在梵语讽喻剧《觉月升起》中,提到丹伽、甘达、维迪亚达拉等金德拉诸王的大臣们,曾举行坦多罗教支派考拉·卡帕利卡的狂欢仪式。在这种性仪式中男性修行者设想他本人就是男神,而他的女性配偶则被设想成女神。
‘陆’ 印度湿婆信物是什么
林伽,意为符号。印度人相信林伽是湿婆神在人间的化身,因此十分崇拜林伽。
‘柒’ 尼泊尔游记(二十一)多变的湿婆神
加德满都杜巴广场的五十多座寺庙中,湿婆神庙算得上是最有名的寺庙之一。这座神庙是一座三层屋顶、九层基座的建筑物,建于1690年马拉王朝时期,供奉湿婆神(Shiva)及其配偶雪山女神帕尔瓦蒂(Parvati),因此这座神庙的全称为“湿婆-帕尔瓦蒂神庙(Shiva-Parvati Temple)”。神庙门口有两个巨大的石狮子,门口正上方的纽瓦丽风格窗口有湿婆和帕尔瓦蒂的雕像,夫妻俩亲密地紧挨在一起,神情淡然地俯视着杜巴广场来来往往的芸芸众生。湿婆神夫妻的这座雕塑一反湿婆神的其他化身形象,很有生活意味,成为了加德满都杜巴广场具有代表性的景观之一。来到杜巴广场游览的游客都会尽力去找到这座雕像。
作为印度教实际上最强的主神,湿婆拥有超越印度教三亿三千三万百万神,俯瞰遍天诸生的无与伦比的高贵地位。湿婆那种奇异的矛盾魅力,没有邪恶的邪恶、离经叛道的哲学、高傲孤僻的个性、背弃一切的疯狂,使他成为众多文艺作品中的重要角色。他象征神秘和狂暴的自然之力,他单纯任性同时深不可测的性格,令无数信徒迷醉。印度教的湿婆派信徒将他奉为宇宙最高神,是在印度底层民众中得到最广泛信仰崇拜的神。由于湿婆神的这些看起来相互矛盾的特征和性格,在印度教中赋予了它众多的化身,这些反差极大的化身形象让很多国外游客感到惊奇和不解。
这就是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上着名的湿婆神庙,在2015年的大地震中只受到轻微损毁,所以今天人们仍然可以幸运地看到湿婆神夫妇的雕像出现在纽瓦丽风格的小窗子中。这里几乎成为震后加德满都杜巴广场的标志性建筑了,门口经常会有许多人坐在台阶上聊天,虽然周围尘土飞扬,但这里还是一个很热闹的所在。神庙里供奉着印度教主神湿婆神和他的妻子帕尔巴蒂的木制雕像,是印度教徒心中的圣地,人气很旺。只允许印度教徒进入,游客就只能在外面看看窗口上湿婆神夫妇的雕像。
湿婆·帕尔瓦蒂神庙最顶层正中间有一扇打开的纽瓦丽风格的窗户,窗口中是湿婆和帕尔瓦蒂夫妇的彩塑雕像,湿婆和他妻子从窗口探头而出,神情淡然地俯视着杜巴广场来来往往的芸芸众生。这是杜巴广场的代表性景观之一,很多游客都会专门来寻找观看。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湿婆左手搂着他妻子的部位有点少儿不宜哦,湿婆的左手正在抚摩着妻子帕尔瓦蒂的左侧乳房。好在这是他的妻子,若是其他女人,这种手会被称为“咸猪手”的。不过,将神的形象以这样的姿态示人,确实让外国游客不可思议。也许,这就是文化和习俗的差异。
湿婆(外文名:Shiva)是印度教的毁灭之神,兼具创造与破坏双重性格,全知全能,性别不固定,而是根据相的不同随时变化,因此他有多种化身,但他的基本形象就是这张照片上的样子(帕斯帕提纳神庙正门上方的雕塑):一面三眼四臂,与衣着华贵的其他印度教诸神相比,湿婆的打扮显得格格不入。其面貌威严英俊,留着苦行者纷乱的蓝黑色长发,头顶装饰着恒河与弯月,脖颈上挂一串骷髅项链;上身半裸,下身围一条虎皮,颈绕一条眼镜蛇,手中分执三股叉、神螺、水罐、鼓等;游荡在鬼灵坟墓之间。当他露出恐怖之相时,宇宙诸生无不为之战栗。故被称为“鬼灵之主”。他的故事散见于各种文献中。他的教派信徒奉其为最高的神,有地、水、火、风、空、日、月、祭祀八种化身,除毁灭外还可创造。
很多游客在尼泊尔或者印度都经常可以看到寺庙中供奉着这样的石雕,中间那个凸起的石杵状器物称为“林伽”,它竟然也是湿婆一种比较常见的形象,让人难以理解。印度教认为“毁灭”有“再生”的含义,故表示生殖能力的男性生殖器---林伽是湿婆神创造力的象征,广受印度教性力派和湿婆派教徒的崇拜。相传湿婆当初没有把与梵天一起创造世界的事放在心上,独自去海底修炼,结果出海时发现世上的一切都安排妥当。气恼之下遂割掉自己的生殖器仍向人间,从此就有了印度教对林伽的崇拜。
林伽在印度教的寺庙中通常是以这样的方式出现,中间凸起的石杵是湿婆的生殖器,而下面的圆盘或方盘则代表湿婆妻子的生殖器,两者的结合象征着再生和强大的生育能力。因此,很多印度教徒都会在这样的石雕前虔诚地供奉祈求,以求湿婆夫妻保佑多子多福。
在加德满都杜巴广场还有一处人气很旺的热门打卡景点,每天都有很多信徒来到这座巨大的石像前膜拜供奉,这就是黑拜拉瓦(Kala Bhairab)雕像。黑拜拉瓦(Kala Bhairab)雕像是湿婆神最恐怖的一个化身,是毁灭世界和制造杀戮之神。
这尊以一整块巨石雕刻而成的黑拜拉瓦神像4米多高,最初是在加德满都城北的荒郊野岭被发现的,后来Pratap Malla国王命人把它迁到了杜巴广场的这个地方。
黑拜拉瓦神像愤怒无比的脸以及持有宝剑、敌人头颅和法器的六只手臂非常引人注目。印度教教众认为,在黑拜拉瓦面前撒谎会很快死去,所以人们常在这座神像前起誓,是广场内香火最盛的一个地方。以前还有过将疑犯带到黑拜拉瓦神像前来审讯,以期他们在神像前如实交代所犯罪行。据说,这个国家民风好也与黑拜拉瓦神在民众中的震慑力有关。
这也是湿婆神被经常供奉的形象。据说,湿婆居住在凯拉萨山(Mount Kalashi,即中国西藏阿里境内的冈仁波钦神山) ,他的乘骑是公牛南迪(Nandi),他的妻子是雪山神女帕尔瓦蒂。湿婆与帕尔瓦蒂的儿子坚尼萨是可爱的象头神,另一个儿子塞犍陀(Skanda)则是勇敢正义的战神。塞犍陀在中国佛教中就是护法天尊韦驮菩萨。
我现在已经比较熟悉湿婆神的形象了,即使是只看到这样的背影,我也能确定这就是湿婆神,因为三叉戟是他的标志性武器。
‘捌’ 瑜和伽源于什么
瑜伽起源于印度,距今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被人们称为“世界的瑰宝”。瑜伽发源印度北部的喜马拉雅山麓地带,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炼身心时,无意中发现各种动物与植物天生具有治疗、放松、睡眠、或保持清醒的方法,患病时能不经任何治疗而自然痊愈。于是古印度瑜伽修行者根据动物的姿势观察、模仿并亲自体验,创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锻炼系统,也就是体位法。这些姿势历经了五千多年的锤炼,瑜伽教给人们的治愈法,让世世代代的人从中获益。
瑜伽”(英文:Yoga,印地语)这个词,是从印度梵语“yug”或“yuj”而来,其含意为“一致”、“结合”或“和谐”。瑜伽源于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的一系,探寻“梵我合一”的道理与方法。而现代人所称的瑜伽则是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养心方法。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印度的大圣哲瑜伽之祖帕坦伽利(英文:Patanjali,印地语)创作了《瑜伽经》,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才真正成形,瑜伽行法被正式订为完整的八支体系。瑜伽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包括调身的体位法、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冥想法等,以达至身心的合一。
关于瑜伽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吠陀经》的印度经文中,大约在公元前300年时,瑜伽之祖帕坦伽利在《瑜伽经》中阐明了使身体健康、精神充实的修炼课程,这门课程被其系统化和规范化,构成当代瑜伽修炼的基础。帕坦伽利提出的哲学原理被公认为是通往瑜伽精神境界的里程碑。
‘玖’ 林伽在梵语里是“标志”的意思,印度人为何崇拜林伽
林伽是梵文 लिङ्गं (liṅgaṁ) 的音译,其含义为“标志”,“记号”。也有男性生殖器的含义,但是通常特指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湿婆 शिव (Śiva) 的生殖器。通常而言,林伽就代表了湿婆,特别是代表精力与不熄之火。
印度全国各地湿婆庙宇和家宅湿婆神龛主要供奉林伽,拜人形湿婆像的很少。性力派教徒胸前还佩戴林伽标志。林伽呈勃起状,以约尼为底座,约尼是女性生殖器像,象征湿婆的妻子。这种配合的含义是:阴阳二性永远不离,阴阳交合即万物的总体。
信徒用鲜花、清水、青草、水果、树叶和干米供奉林伽。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记载湿婆与妻子同床,一次就达100年之久,孕育了印度文明。
‘拾’ 林伽的语源
“湿婆”意为“吉祥”,而“林伽”意为“标志”。因此,湿婆的林伽代表“吉祥的宇宙大神的标志”。林伽也意味着,宇宙崩解之时所有的创造之物在此消亡殆尽。因此,根据印度教的思想,宇宙的创造、维持以及毁灭都出自同一位神,那就是象征性代表湿婆神的林伽。
林伽一词是标志的意思,在不同情境下却有特定的意义。发曼·诗夫兰·姆阿普特(Vaman Shivram Apte)编纂的《实用梵英辞典》(The Practical Sanskrit-English Dictionary)更对林伽一词下了另外十七种定义,包含以下这些: 虚假的或不真实的标志;伪装 疾病的征候或标志 污点 明证 性别的标志 性爱的标志 传宗接代的男性性器官 语法上的性 神的形象;偶像 微妙的形体,宇宙万物或可见色身的不灭之源(吠檀多学派) 光束 林伽是造物主的初始力量。人们相信在创造终止时,即大洪水发生时,湿婆的不同面貌在林伽里展露无遗;众多的林伽组成Jyotirling,是湿婆的庙宇,在此湿婆以“光照林伽”的形象受人膜拜。
人们相信湿婆最初在参宿四当空的夜晚以Jyotirlinga的面貌自我明证。众多的Jyotirling组成Swayambhu,意为“自我证明”,也是膜拜湿婆的庙宇。
Jyotirling的神性与光辉是无边无尽的,是湿婆自身的明证;修行者借由Jyotirling即可获得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