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科普丨印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简而言之,一个神奇的国家。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印度是由100多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印度斯坦族。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诞生了印度河文明(主要位于今巴基斯坦境内)。前1500年左右,中亚的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并确立种姓制度。公元前4世纪,孔雀王朝统一印度,开始推行佛教,并向外传播。约前188年,孔雀帝国灭亡后群雄割据、外族入侵,印度教、伊斯兰教兴起。1600年英国侵入莫卧儿帝国,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以后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6月,英国颁布《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领。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国,同时成为英联邦成员国。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也是金砖国家之一。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维生,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最重要出口国,还是全球最大的非专利药出口国。印度是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种姓制度问题较为尖锐。
② 印度到底是什么样的国家
1.印度地处北纬8°24′~37°36′、东经68°7′~97°25′之间,位于北半球。作为世界第七大、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总面积可达298万平方公里。印度的首都为新德里,不包括德里的旧地区。
2.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人口约有13.26亿(2016年)。三分之二的人口跟农业直接或间接关联,最近由于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世界金融、软件等服务业最为重要的出口国,同时还是世界非专利药的最大出口国。印度在社会财富分配上极度不平衡,而种姓制度的问题也较为尖锐。
3.作为世界上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之一,印度政府一直以来都在强调外交政策的基础是不结盟,从而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冷战结束以后,印度政府改变了之前一直倾向苏联的平衡政策,实施全方位的务实外交战略。当然同时,印度也是金砖国家里面的成员之一。
(2)印度多元化是什么样子扩展阅读
印度的国家发展情况
1.印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增长速度引人瞩目。若以同等购买力来衡量,印度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457兆美元,与日本并列世界排行第三,仅次于美国、中国;但是若以美元汇率评估,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有1.676兆美元,世界排行第11位,和人口只有2300万的已发展国家澳洲相差无几。
2.印度年成长率为5.8%,并于2011年至2012年间达6.1%。社会财富在印度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极度不平衡,全国10%的人口掌控全国33%的收入。由于印度人口众多,平均国民生产总值很低,2011年,印度平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为3,694美元,列世界的第129位;美元汇率则为1,389美元,为世界第140位。
③ 在后疫情时代,印度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前景是怎样的
印度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前景自然是有很大提升的,但前提是他需要发展好本国的制造业。
当初印度总统莫迪在刚刚上位初期就提出了印度制造这个计划,可是到如今也没有什么报告指出,印度的发展也有巨大的提升。但这并不表明印度的供应链在全球发展潜力不好,主要是由于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就意味着其有非常多的劳动生产力,所以印度只要有新发展制造业,那么就并不缺人手。
所以印度的供应链自然有很大的前景,但是他们是否能够全部发展出所有潜力,还要看印度的具体措施,毕竟如今印度的制造业还不发达,还需要凭借大量的进口来完成某些行业的供应。
④ 印度到底是个怎么样的国家
印度也是一个由100多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印度斯坦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6.3%。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也是金砖国家之一,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
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维生,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最重要出口国。全球最大的非专利药出口国,侨汇世界第一。印度是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种姓制度问题较为尖锐。
(4)印度多元化是什么样子扩展阅读:
印度矿产资源丰富,铝土储量和煤产量均占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
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资源可采储量估计为:煤463.89亿吨(不含焦煤),铁矿石97.54亿吨,铝土22.53亿吨,铬铁矿1.24亿吨,锰矿石6550万吨,锌589万吨,铜352万吨,铅136万吨,石灰石684.77亿吨,磷酸盐8100万吨,黄金86吨,石油8.96亿吨,天然气6970亿立方米。
此外,还有云母、石膏、钻石及钛、钍、铀等矿藏。森林覆盖率为21.9%。
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2%。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拥有世界10%的可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据欧盟报告:印度已成为农产品净出口国。
因为印度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其中西南季风很不稳定,使印度降水量的时间分配很不稳定,水旱灾频繁,使印度的粮食生产很不稳定。
印度认为,战争是人类的社会现象,是实现国家政治目标的一种斗争形式。印度进行战争的目的是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统一,维护民族利益,实现国家战略的总目标。印度自认为其陆军实力名列全球第三,海军名列第五、空军名列第六,印度国防部负责部队的指挥、管理和协调。
⑤ 印度的经济特点
印度从经济上来说是世界第七大经济的名义GDP和第三大的购买力平价(PPP)。印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名义)排名第139 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为2,134美元和第122位,在经过1991年的经济自由化,印度每年实现6-7%的平均GDP的增长。自2014年以来,除2017年外,印度经济一直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主要经济体。
印度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服务业之一,自2001年以来年增长率超过9%,占2012 - 13年GDP的57%。印度已成为IT服务,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和软件服务的主要出口国,2017财年的收入为1540亿美元。这是印度经济增长最快的部分。 IT行业仍然是印度最大的私营部门雇主。印度是世界第二大创业中心,2018 - 19年间有超过3,100家技术初创企业。印度汽车工业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工业之一,2013 - 14年度年产量为2148万辆(主要是两轮和三轮)。 2015年,印度拥有价值6000亿美元的零售市场,也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电子商务市场之一。
⑥ 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诞生了印度河文明。
印度位于南亚,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领土东北部同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中国接壤, 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
印度也是一个由100多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印度斯坦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6.3%。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也是金砖国家之一,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
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维生,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最重要出口国。全球最大的非专利药出口国,侨汇世界第一。印度是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种姓制度问题较为尖锐。
(6)印度多元化是什么样子扩展阅读
宗教
印度有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印度教于公元8世纪形成,它的前身是婆罗门教。它综合了多种信仰,没有单一的信条,但所有印度教教徒都信奉多神教的主神论。印度教还是一种哲学和生活方式。它宣传因果报应和人生轮回。印度教还主张非暴力,不杀生。
印度有0.8%的居民信奉佛教。佛教于公元前6世纪发源于印度,乔达摩是该教的创始人,是印度、尼泊尔交界处一小国王子,释迦牟尼是教徒对他的尊称,意即释迦族的“圣人”。由于印度教的兴盛,佛教内部纷争以及频繁的外族入侵等原因,公元八、九世纪以后佛教开始衰微,到13世纪几乎消亡。
婚礼
印度人的婚礼是社会地位的代表,也是一生中重大的仪式。印度青年到了适婚年龄,都会由父母代替为寻找社会阶级、语言相同,以及星相可以配合的对象。婚礼当天,新郎官骑着一匹白马浩浩荡荡地来到新娘家。这时女方家里已经架起火坛,双方亲友在祭司念诵的吉祥真言中,绕行火坛祝祷。
⑦ 印度印象:好学、乐观、积极、善于抽象思维
2015年9月份在印度出差,主要工作是讲课,总共辗转三地新德里周边的Gurgaon,Noida,和班加罗尔Bangalore。
三个地方,公司都有面积很大的办公楼,很多员工,而且在乘车的路上还能够看到公司其他的办公楼。据当地同事了解,印度公司有员工两万一千多,超过总部,绝大部分是服务人员,研发大约两千多名。
Gurgaon和Noida是印度首都德里周边的卫星城,属于NationalCapital Region (India)的一部分。为了带动经济发展,印度也设置了若干经济特区SEZ( SpecialEconomic Zone),很多跨国企业就在这样的特区里。
Gurgaon是颇有历史的地区,在新德里西南32公里处,离英迪拉·甘地国际机场比较近,属于Haryana哈里亚纳邦。Gurgaon是经济发展很快的城市,有超过一半的财富五百强企业在这里有分支机构。七十年代Suzuki日本铃木公司在这里建厂,带动了经济发展。1997年GE在这里发展,带动了这里外包产业的发展。
Noida则是一座新城,全称是New Okhla Instrial DevelopmentAuthority,属于北方邦,建于上世纪70年代。该城市是为了分流首都德里的发展功能,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成为印度城市发展的典范。当局为Noida城区规划了25年的发展容量,因为发展过快,15年左右就达到规划容量,就在附近又规划了新区Great Noida.该城有诸多耳熟能详的IT企业,比如IBM, Accenture, Samsung, Dell, TCS,爱立信等。
Gurgaon的办公室就像典型的公司办公室氛围,温馨又安静。这里的同事早上来的很准时,下班也很准时,有条不紊的进行日常的工作。
Noida园区,这里办公区域的人员密度很大,有数千人。在国内景区、车站经常见到人山人海,然而在印度办公室忽然有了这种感觉,还是令人非常震撼的。
办公楼每层都是敞开的巨大空间,条形办公桌成排摆放,每个人的面积大约是学生课桌那么大。早上上班的时间,成片的区域都是空荡荡的,桌上空无一物。若干时钟悬挂在办公室的各个醒目位置,指示着各个时区的时间,包括常见的美国各个时区的时间,还有不常见的尼日尔爾利亚时间,东非时间等,也能看到很多办公区域标记了一些国家或者地区的名字,比如东非,尼日尔爾利亚等。
快要下班的时候,再望过去,早上空荡荡的办公区域坐满了密密麻麻的人员,大家都在忙碌着,人头攒动,真有一种人山人海的感觉。突然意识到这就是服务中心,面向全球的服务中心,服务于全球不同的区域。直观的感受还是非常强烈,令人印象深刻。
在课程中间,印度同事令人印象深刻。绝大部分时间,印度同事上课非常认真,很投入,基本没有人玩手机,也很少去操作电脑,只有少数有重要事情需要处理的同事会在集体讨论和游戏环节查看电脑。在Noida和Bangalore的同事,是很少有人带电脑来参加培训课程的。
态度也很好,确实能做到初学者的心态去学习,比较少去挑战和辩论课堂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也经常会联系自己的工作实践、体会和挑战来进行思考、问答和讨论。
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兴趣非常大,Noida和Bangalore是IT部门,非研发部门,所以我准备了比较多的内容和材料,超过两天的课程容量,是希望能根据他们的反馈,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裁剪和取舍。结果他们对这些内容都有兴趣,反而是要求把游戏环节去掉,有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本来是担心会很枯燥,没想到两天的课程他们都能保持很强的专注力。
印度的同事很聪明,他们对课程内容反应很快,回答问题往往能切中要害。和国内讲课反馈不同,他们对于价值观、原则、理念等抽象的部分和概念化的部分非常喜欢,也能够有很好的理解。国内课程对游戏和具体的实践往往兴趣更大。这或许和他们的教育、文化传统、宗教传统有关系,比较擅长和喜欢抽象的思考。
印度同事对公司的认同感很强,为公司工作很自豪。印度公司也体现了很多公司好的价值观,比如要求有不低于30%的女性员工比例。印度IT发展很快,各种机会也比较多,也有相当的流动比例。总的来说,印度同事的精神面貌很好,敬业、专注、积极、乐观。印度公司能得到越来越多的公司内部机会也是可以理解的。
他们对中国也有着很强的兴趣,经常会问国内的各种情况,尤其是对高铁特别有兴趣。这些关注基本上都是友好和好奇的,他们也认识到印度和中国是仅有的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非常复杂的国内情况,也很认可中国的主要发展成就和经验。他们也对自己国家的民主体制,快速发展感到自豪。但是没有一个人来过中国。相对两国的人口数目来说,中国和度两国之间的民间来往规模还是比较小的。
中国人担心印度的基础设施,公共交通、水、安全,印度人担心语言问题,还有饮食。在印度,相当多的人吃素食,并不是宗教习惯,是一种饮食习惯,在餐厅、飞机各个地方,素食者都可以很方便的吃到素食,他们担心在中国不容吃到素食,虽然我们的菜单很友好的提供了图片可以选择,但是我们的菜单一般不会详细列出食物的具体成分。
印度印象
从机场出来,看路上的情况就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很像若干年前的中国,如果不是人的相貌不同、文字的不同,大部分地方没有强烈异域风情的感觉。很多地方在修路,路上很多地方聚集着一些闲坐的人群,路边各种小店。时而经过一片规划良好的区域,有的是工业园区,有的是新兴的居住小区。有些复杂、混乱,然而又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很有国内八九十年代的感觉。
这种感觉在和印度同事聊天的时候也能感觉出来,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印度最近这些年发展也很快。人口基数很大,超过12亿人口,但是很年轻,平均年龄27岁,大量充裕的年轻劳动力,将来也是消费者。印度人对新上任的总理莫迪非常有信心,很支持,没有人说不好的,谈到莫迪在印度广受拥戴,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和支持。对莫迪的政策、远景很认同。
公司几处办公地点所在的园区,都汇集的大量的国际知名企业,从建筑物的外观来看,这些企业在当地的规模都很大。这些园区都建设的挺好,但是园区外面就像城乡结合部一样。酒店很好,外面就像乡下一样。好的,不好的参差期间,交织在一起。和国内大面积连片整体规划的观感非常不同。
高速路上车辆并不多,非常通畅。市政道路交通情况很不理想,上下班时间很拥挤,行车非常缓慢。道路上各种车辆,小汽车,大巴车,三轮车(突突),摩托车,还有时而走上马路的牛,混杂在一起,非常混乱。印度道路上主流的车型是日本铃木,目测超过1/3,铃木进入印度市场非常早,发展的很好。可能是道路状态拥挤,车间距小,路上看车的外观普遍不好,大量的车外观都有剐蹭、轻微碰撞的凹凸不平,很多车辆可能就不维修这些外观的小问题吧。
在道路上也经常见到各种印度神技,一些车辆上密密麻麻的坐满了或者站满了人,卡车车厢有上下两层,每层都站满了人。有的小皮卡,车厢边缘用钢架子围住,架子上也挂满了人。一辆突突车也能塞满了人。出行条件是很不好的,但是这也挡不住印度人民强烈的出行意愿,道路建设,车辆,运输服务,这是多么大的刚需!
印度人对环境很友好,牛经常上路,司机也不着急,喇叭都不按,不打扰牛,有人告诉我牛就好像母亲一样。天空中经常能看到很多鸟,在机场候机的时候,候机厅里时不时飞来几只小鸟。路边经常可以见到绿地、树林,新德里没有特别高大的建筑,整个城市都掩映在绿树丛荫之中,令人印象深刻。
印度人服务意识很好,酒店,餐馆,机场,商店服务员态度都很好,而且可以感受到大部分人是非常开心的,那样的笑容和关心不是训练出来的,是发自内心的开心。那些年轻的笑脸令人难忘。一个商店收银的小伙子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我买了一个木雕的工艺品,小伙子很细心的问我要不要包装一下,就拿出来泡沫纸开始仔细的包裹,一圈一圈的缠上去,这个包裹的动作,看他的神态就好像是自己在做一件工艺品一样,包好以后,很开心的递给我,就像一个小孩做好一件作品一样!
印度人的节奏不快,不着急,服务人员在等待的时候特别有耐心。
在印度,各种语言不计其数,英语和印地语基本上大家都会,还会若干种本地的语言,一般的印度人大约要懂四、五种语言。一般印度人在工作中的共同语言就是英语,他们的英语能力比较强虽然发音很独特。印度人可能是喜欢看书的,在红路灯路口,道路拥塞的地段,也会有很多印度人穿行在车辆中兜售东西,有些食品,有些本地特色的东西,然而令人吃惊的是,有大约1/3的人是端着高高的一摞子书在兜售!印度书店出售大量的英文书籍,这些书籍都是根据英国版权规则在印度出版的,在印度当地以卢比销售,折算人民币后的价格基本和国内售价差不多。英语的语言能力可以使他们融入主流的英语世界,直接吸收世界上最重要的思想和知识。坦白的说,中文出版物的质量远远不能和英美出版物相比。这也给与印度人独特的竞争优势。
印度是非常多元化的国家,各种语言、宗教和文化并存,在课堂里也能看到包着大头巾的锡克人。假期也很多,各种主要宗教都有全国性的节日。在各个邦,也有自己独特的节假日。印度的假期安排是个矩阵,每个邦都不一样,安排会议、各种活动的行程需要考虑的周到一些。
多元化的环境往往能够使人的思想包容性更强,富有创造力。宗教对精神世界的探讨精细入微,也使人具备很好的抽象思考能力。在印度,也经常能感受到英国人统治留下来的文化传统遗产。这些特点,或许塑造了印度精英,使他们在印度和美国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印度人口众多,贫富差距很大,很多人口比较贫困。也会有些人有些小动作、各种滑头来谋些不正当经济利益。总的来说,文化相对比较温和,没有太多暴力因素。
令人吃惊的是,印度也有超过2亿穆斯林人口,超过了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
印度的安检非常严格,出了坐飞机要检查行李做人身检查。每次进酒店都要查包做人身检查。酒店的大门是关闭的,不对外开放。就是酒店自己的车进去,也经常要登记、检查后备箱。公司所在的三个园区,车辆进出也要检查,出示员工牌。出园区的时候,很多车辆也要查后备箱!机场和一些景点,都有很多持枪警戒的安全人员。印度人口众多,也能看到众多保安,经常是一群一群的。国内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看到印度现在这样用保安和各种服务人员,而且都是特别年轻的面孔,也是让人非常感慨的。
2016-01-18 广州
⑧ 真实印度,突破你的想象
你对印度是什么印象?是飞饼加羊肉咖喱,还是载歌载舞的歌舞片?是《摔跤吧!爸爸》里的尘土飞扬,还是《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的荒诞不经?
印度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歌善舞?女生去印度 旅游 是不是不安全?印度人是用手来擦屁股吗?印度人是用手吃饭吗?我们对印度的好奇,随着中印民间交往的热络而增加,已经不再满足于抖音里的视频和影院里的宝莱坞大片。
每当提起印度,很多女性朋友都对这个神秘又富有风情的国度充满了向往。“有机会能去玩一趟就太好了!”这是很多女性友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后面往往会再补一句话:“印度到底安不安全啊?”这个问题的潜台词就是,作为一个女性去印度,到底会不会像媒体上宣传的那样,随时有被性侵的风险。
毫无疑问,是的。2015年3月8日上映的纪录片《印度的女儿》一度震惊世界。这个以2012年12月16日发生在印度德里的公交轮奸案为原型的纪录片,把女性在印度 社会 的潜在危险,真实而残忍地刻画了出来。
在印度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每20分钟就发生一起强奸案;在2018年的《对女性最危险的10个国家》调查报告里,印度更是“荣登”榜首。媒体上关于印度男性在性暴力问题上的斑斑劣迹的报道,已经不胜枚举。
最初,笔者作为一个外派到印度工作的外国人,也曾隐晦地请教过身边的一些印度男同事。显然对于这个有伤民族自尊和性别自尊的问题,几乎所有的男同事都显得讳莫如深,这种“国丑不可外扬”的心态也能被理解。不过在转问到一些印度女同事时,大家就显得非常义愤填膺了。
在笔者外派的印度本地办公室,一直有一个规定:女性员工下班时间不得超过晚上九点。这项规定,纯粹是为了她们的安全。
一个名叫Aditi的女同事,为了上下班的方便和安全,每天开车上下班。这个小姑娘有一天下班回去稍晚了一些,路上又遇到了交通拥堵,自己的车卡在了车流中一动不动。这时,路过的男人们纷纷朝她投来了异样的目光,有些人开始冲她吹口哨,更有甚者有人开始拍打她的车窗和车前盖,大声对她怒吼着,好像是在咒骂她。躲在驾驶座上的Aditi后来回忆说,自己当时吓得直哆嗦。
Aditi当时面临的境遇,其实与德里公交轮奸案的女主Joyti相差无几。在很多印度男性看来,晚上八九点了还在外游荡的女人就是放荡、淫秽、不守妇道的,这种女人必须“教训”一下。
这种普遍的男性心态,也正折射出印度女性面临的困境:性别歧视、司法机构怠惰、色情观念流行等等,都是印度强奸案不断的直接原因,而根源还在于印度 社会 中女性权利的缺失——财产权、劳动权得不到保障,女性就难以改变弱势和依赖的地位。
在患有“重男轻女症晚期”的印度,骂人最狠的话不是问候祖宗十八代,而是“你肯定会生个女儿”。很多印度男人听到这句话一定会怒不可遏,非得跟人拼个你死我活不可。
很多女性成年后嫁人时,都必须由娘家出一大笔嫁妆,否则不会有男人愿意娶这个女人回家,毕竟这是“亏本的买卖”;对于有钱人家的女孩子来说,陪嫁个豪车别墅啥的都是小事一桩,但是对于广大普通家庭甚至是贫困家庭的女孩子,结婚有时候意味着噩梦。
由于印度女性长期无法得到足够的尊重和保障,这种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便会变得毫不遮掩、明目张胆。而这种对女性的歧视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演变成极端的不尊重:性暴力。
若论印度最成功的对外输出,一定是宝莱坞的歌舞片。一提起印度电影,第一时间映入脑海的一定是一群身着纱丽的印度美女跳着整齐划一的舞步,用热情奔放的舞姿去演绎电影的情节。一言不合就尬舞,已经成了印度传统歌舞电影的标配。为什么印度电影那么爱载歌载舞?难道印度人日常生活中就是这样的调性吗?
确实如此。生长在南亚次大陆季风气候下的印度人,本身就是一个热情满溢且无比奔放的族群。他们喜欢去表达自己内心丰富的 情感 ,而歌舞本身就是一种最有表现力的形式。不论你信仰印度教、锡克教、佛教、伊斯兰教,还是基督教,多元化信仰的印度人都热衷于用载歌载舞的形式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伤。
曾经有个穆斯林女同事跟笔者说,即便是在家里做饭,也一定要开着音乐,伴着欢快的节奏,一边欢快地扭动自己的腰肢,一边用平底锅抛着飞饼,想想这画面都觉得无比的高难度。
还有一年冬天,部门组织团队的中印同事一起去德里的郊区团建。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几位目测体重已经超过140斤的女同事在小巴士座椅之间的过道上,愣是伴着司机的功放音乐热烈起舞。只见这辆小巴士在印度坑坑洼洼的公路上不断地“弹跳”着,我们的“印度女团”在巴士上伴着起伏的节奏,毫无违和感地舞动着;在震天响的印度民族风音乐中,我的耳边仿佛又想起于和伟老师的那句经典台词:接着奏乐,接着舞!
既然说到了印度的歌舞,就不得不提到印度的“国民爱好”,或者叫印度的ABCD:Astrology(星相学),Bollywood(宝莱坞电影),Cricket(板球),Devotion(宗教敬拜)。某种程度上,爱尬舞和爱看歌舞片,本身也是印度国民ABCD的一种延续。这种ABCD糅合了印度多元化的宗教、神话传说、民族自有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元素。
首先是Astrology(星相学)。老一辈中国人喜欢讲属相和生辰八字,而印度人一直对 星座 及星象相关的理论非常笃信。
类似于中国的算命先生,印度也有占星师;不同的是,中国的算命先生早就在唯物主义价值观下失去了市场,而占星师依然带着他们的星盘和塔罗牌在印度备受尊崇。曾有机构估算,占星在印度的市场规模大约有100亿美元,加上周边的灵修、疗愈和法事,可以达到每年300亿美元。
根据公开报道,印度目前至少有200万占星师和1万家占星培训学校。另外,占星也有“科班”路径:在前科学部长Murali Manohar Joshi的推动下,有30多所大学开设了占星学本科和硕士学位。想想这些数字,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然后是Bollywood(宝莱坞电影)。这个成熟、优质且巨大的产业,在对外传播和投射上已经可以扮演印度的对外名片了。像印度电影圈的“三大汗”正在中国变得耳熟能详。
老实讲,在度过了最初那种对歌舞片这种表现形式的不适应后,笔者觉得印度电影无论制作的技术手段,还是演员的舞台张力,都具备比肩美国好莱坞电影的水平。而宝莱坞电影中的歌舞片,更是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力量与美的和谐感,把这个民族的热情、奔放、富有生命力的特性彰显得淋漓尽致。
再有就是Cricket(板球)。如果从影响力角度讲,印度的板球应该是在ABCD中排名第一。这个由英国殖民者带来的 体育 游戏 ,在南亚次大陆生根发芽,并蓬勃生长,如今已经成为和足球、F1、高尔夫并列的最挣钱的经济运动了。
一年一度的印度板球超级联赛(IPL),光是冠名权就已经奔着几十亿元人民币的价位绝尘而去了。这个南亚次大陆的第一运动,造就了一长串比肩宝莱坞明星和印度政客的板球巨星,同时演变成次大陆国家之间事关民族颜面的角力场。每每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有板球比赛,小到热身赛,大到世界杯,印度都会出现万人空巷的壮观景象。打赢了,载歌载舞,普天同庆;打输了,如丧考妣,举国震怒。
最后一个是Devotion(宗教敬拜)。从印度这个国家的形成 历史 来看,这里杂糅了太多的肤色、语言、宗教、传说和文化习惯。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可以在印度找到信徒,这让印度被称为“宗教博物馆”。
目前主流的宗教包括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琐罗亚斯德教等宗教。结合复杂缤纷的占星,凡事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印度人,已经把这种对神明的信仰贯彻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记得曾跟几个印度男同事去酒吧喝酒,其中一个那天刚好赶上了自己所信宗教的斋戒日,好家伙一整晚除了喝水,愣是啥都没有碰。这个平时嗜酒成性的印度男人在自己的宗教节日里表现出的虔诚,着实让人印象深刻。
直到现在,笔者依然对驻印工作期间的一个细节记忆尤深。有一天,团队里一个印度同事过生日,大家买了一个蛋糕共同庆祝。印度人的生日派对蛋糕都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糊人脸玩闹的。当时一个印度女同事开玩笑般想往一个中方男同事脸上抹蛋糕,说时迟那时快,这位男同事一个闪身躲开了女同事的“袭击”,然后逃也似的离开了开派对的会议室。事后,这位男同事说:“想想她那左手可是抠过屎的。”
左手拿来擦屁股,右手用来吃饭,印度人的这个族群标签可以说“声名远扬”。关于这个问题,笔者曾经试探性地请教过印度同事。当时大家正值酒酣饭饱,情绪高涨,听到这个问题时,几个印度同事不以为意,甚至颇有一些自豪地说,左手伴水擦屁股本身就是一种讲卫生的表现。
在印度人看来,用厕纸来擦屁股,本身纸张的硬度会对肛门造成损害,而纸张上面附着的细菌,也会对肛门造成病菌侵害。虽然这种说法有点矫情,但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数据,印度是全球痔疮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不得不说,这跟印度人用左手伴水而非厕纸来清洁肛门是有密切关系的。
顺着这个话题,当时在场的一位学究式的同事很认真地对笔者讲,在印度的一些宗教的古老传说里,左和右天生就有正邪之别,睡觉朝右属佛,平躺属阿修罗,朝左属魔;在这种左右之别的标准下,左右手本身就有了污秽和圣洁的区别。污秽的左手用来处理一些污秽的事情,比如擦屁股,比如杀生;而圣洁的右手要用来处理一些圣洁的事情,比如宗教仪式时触碰法器,比如吃饭和与人握手。
当然,如果你翻一下印度社交媒体上的一些观点,你可能会找到更滑稽的理由。在着名问答网站Quora上,对于左手擦屁股的问题,很多印度人给出了各种“无比正当”的理由:“用手不用纸,可以节约纸张,减少树木采伐,多环保啊”,“我们又不缺水,干吗不用水”,凡此种种。虽然这些理由听起来没毛病,但怎么看都像是事后诸葛亮,强行为一个行为的合理化寻找理由。
鉴于此,以后跟印度人握手时,一定要看清楚他伸出的是左手还是右手。
近些年来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关于美籍华裔和美籍印裔在硅谷、华尔街等世界主流舞台的竞争和对比,一直是个热门话题。我们经常听到和看到的是,印度人到了美国,明显比同去的中国人混得更好,佐证的案例也是非常具有说服力:谷歌CEO皮查伊,微软CEO纳德拉;美国世界500强的企业里,外籍CEO 75位,其中10位是印度裔。
关于印度人为什么在美国混得比华人更好,很多人也“马后炮”地给出了一些原因:天然的英语语言优势;印度人都爱读MBA,擅长向上管理;印度人更团结,喜欢相互提携;印度人嘴皮子功夫了得。
而相对应地,说起去美国的中国人或者是当地华人,永远都是“听话的好学生”“做题家”“好内斗”“英语水平差”等等,一说就是《都挺好》里的苏明哲,这种标签正在变得根深蒂固。
但这个问题,如果换个方向来看,可能会有新的认知:为什么如此优秀的印度人都留在了美国,而没选择回到祖国呢?印度人才外流如此严重,难道不该是从印度国家和 社会 的维度去反思的一个问题吗?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也曾请教过几位家境不错的印度同事。其中一位女同事,她的哥哥大学毕业后留在了美国,现在已经拿到了美国的绿卡;而她对美国也是心向往之,每年的度假都要去美国哥哥家溜一圈。在这个上流 社会 家庭出身的印度姑娘看来,去美国意味着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好的发展前景,更优秀的医疗、卫生和教育环境,以及更为平等和自由的婚恋关系。
而另一个爸爸是工程承包商的男同事也认为,印度国内本身的环境过于糟糕,好的工作机会过多地集中在国企和政府体制内,私营领域的营商环境非常恶劣。
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混口饭吃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从德里大学、印度理工学院毕业的优秀高材生们来说,这样的 社会 环境根本没办法让他们施展全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几乎所有的印度中产以上的家庭,都倾向于让自家的孩子去欧美留学,如果能留在欧美定居就更好了。
从这个视角来看,懂技术、会管理、有野心、情商在线的印度人才,非常符合欧美国家对精英的定义,而糟糕的国内环境让很多印度人本能地选择“忘本”。相较之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愈发强大和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的持续提升,回到国内和留在美国的中国人,本质上已经不是同一个水平层次的人了。
当然,印度一直在不断变得强大。曾有人说,当下的印度就是10到20年前的中国,当下的中国就是10到20年后的印度。有着同样幅员辽阔的国土、同等量级的人口,再加上莫迪这个野心勃勃的政客,印度似乎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全力奔跑。但,印度本身复杂的国情和政治体制、沉重的 历史 文化包袱,以及今非昔比的国际环境,这些本身对印度能否复制中国的模式和道路都提出了疑问。疫情对于印度的打击和破坏更是显而易见,在当前莫迪政府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的背景下,印度的发展前景不可避免地要被蒙上一层阴影。
作者 | 关照 资深媒体人
编辑 | 谢奕秋
排版 | GINNY
⑨ 印度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
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
以购买力平价(PPP)计算(2007年),印度经济是亚洲第三大经济体系。若以美元为货币单位的GDP计
算(2007年估计为1.09万亿美元),印度是世界第12大经济体。在主要经济体中,印度的经济增长名列第二,2006/07财政年度的GDP增长达
9.4%。不过,印度人口庞大,其人均收入(2007年估计数字)仅为$4,182(以PPP计算)或$964(名义人均收入)。 世界银行也将印度界定为低收入经济体。
虽然印度三分二人口仍然直接或简接依靠农业维生,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日益重要。印度凭借信息技术及大量受过教育并懂得英语的青年,发展成为全球企业将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等“后勤工序”外判的中心。印度成为软件及金融技术人员的“输出国”,其他行业如制造业、制药、生物科技、电讯、造船、航空和旅游的发展潜力也十分庞大。
从英国独立后,印度奉行社会主义的经济路线,严格限制私营公司、对外贸易和外来投资。不过,自1990年代起,印度逐步开放市场,实施经济改革,减少政府对贸易和投资的控制。纵然面对政治争议,印度政府逐步将公营机构私营化,以及开放部分行业予以私营和外资参与。
印度面对的经济问题来自庞大并持续增长的人口,以及严重的贫富悬殊。贫穷仍是印度急需解决的问题,官方估计,2004至2005年印度有27%人口属于贫困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