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第一次登上月球是哪个国家,谁,在什么时间
1969年7月16日,载有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3名宇航员的美国“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第一次把人类送上月球。7月21日格林尼治时间2时56分,阿姆斯特朗将左脚踏到月球上,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他说:“这对一个人来说,只不过是小小的一步,可是对人类来讲,却是巨大的一步。”
㈡ 印度飞船月球成功了吗
印度飞船月球成功了。
印度“月船2号”着陆器成功分离,开始朝月球表面飞行。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称,“月船2号”着陆器在北京时间15时45分与轨道器分离。按计划,着陆器分离后将在9月3日和4日再进行两次变轨,最终于7日在月球表面实施软着陆,而轨道器将继续在目前轨道上绕月飞行。
“月船二号”由三部分组成:月球轨道器、月球着陆器和月球巡视车。也就是说,印度希望通过这一次发射,完成绕、落和巡三个过程,理念是非常先进的。
轨道器:轨道器其实就是一颗月球卫星。印度这枚轨道器重2379公斤,其中燃料重1697公斤,因此,净重682公斤。轨道器最终运行在距离月球表面100公里的圆轨道上,携带有五件科学仪器,将对月球表面进行高分辨率观测,为着陆器选择合适的降落地点。
着陆器:着陆器就是降落月球表面,而无法自由移动的探测器。我们熟悉的“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就是这类。印度这枚着陆器重1471公斤,净重626公斤。
首先,着陆器和轨道器一起进入轨道,然后二者分离,着陆器点燃反推火箭,把轨道高度调整为远月点100公里,近月点30公里的椭圆轨道上。在该轨道上停泊一段时间,在经过对所有仪器进行检查后,将尝试着陆。
㈢ 印度登月器差2公里到月球,却失联了,发生了什么
综合媒体报道,9月7日引起多个国家关注的印度“维克拉姆”登月器在距月球表面仅2公里左右时失去联系。登月器很可能撞上了月球表面。
行星协会的编辑杰森·戴维斯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这些屏幕显示,航天器的水平速度约为48米/秒(107英里/小时),垂直速度约为60米/秒(134英里/小时)。”与洛法低频射电望远镜合作的天文学家塞斯巴萨(cees bassa)上周五在监测飞船下落时,情况似乎突然恶化,后来他在twitter上说,数据显示着陆器“坠毁”。在刹车减速阶段之后,航天器的多普勒曲线显示出一些振荡,然后,在20:20:01协调世界时,信号消失了。
如果飞船真的坠毁了,目前还不清楚它是否坠落到月球表面,火箭是否爆炸,或者是否有其他具体后果。
㈣ 中国之前有几个国家登上月球
截至2019年,9月26日,只有美国登上月球。
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火箭(40层楼房高)在百万人的关注下缓缓升空。这一天,天空晴朗,万里无云,似乎亘古沉睡的月球正静静等待着“土星5”运送地球使者的来访。当“土星5”把“阿波罗11号”飞船送入近地轨道后,后者便开始独自飞向月球。
“阿波罗”飞船上载有三名航天员,指令长是尼尔·阿姆斯特朗,登月舱驾驶员是埃德温·奥尔德林,指令舱驾驶员是迈克尔·柯林斯。从地球到月球大约有38万千米,“阿波罗11号”飞船上载着三名航天员经过75小时的长途跋涉,于19日进入月球引力圈。
20日清晨,“阿波罗”到达月球上空4900千米后,接到休斯敦飞行指挥中心命令,减速飞行,进入月球轨道,于是飞船服务舱发动机逆向喷射,进入了远月点3 13千米、近月点113千米的椭圆轨道,此时飞船绕月球一圈只需两小时。
在月球轨道上,航天员们紧张地进行登月前的准备工作,其中最主要的一项是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进入名叫“鹰”的登月舱,而柯林斯则仍留在称作“哥伦比亚”的指令舱中。
伟大的时刻终于来临了。21日2时许,登月舱的发动机被点燃,使它与指令舱分离。指令舱由柯林斯驾驶继续绕月飞行,而登月舱则载着两名航天员缓慢向月球飞行。
当阿姆斯特朗看到窗外要降落的地方有乱七八糟的卵石时,便决定继续飞行,寻找平坦的地方。最后奥尔德林手控登月舱在月面“静海”的一角平稳降落,登月获得成功。
(4)印度什么时候到月球上去扩展阅读
中国目前还没有把人送上月球,根据中国已经确定的计划,中国目前首先要完成的是探月工程。整个探月工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期工程为“绕”,二期工程为“落”, 2017年进行的三期工程为“回”,之后再进行载人登月计划。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左右,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成功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嫦娥一号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工作寿命1年,计划绕月飞行一年。执行任务后将不再返回地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登月
㈤ 印度有可能比中国更早登上月球吗
倾全国之力“载人登月”
印度早有打算载人登月。6年前,印度空间研究机构前主席卡斯图里朗安就提出过“载人登月”计划。但由于耗资巨大,批评者众多,最后不了了之。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卫星发射技术成熟,印度再度提出载人登月的宏伟目标。
印度空间研究机构主席奈尔是计划的坚定支持者。“印度计划于2014年发射载人航天器,在2020年实现宇航员登月。”奈尔接受《印度斯坦时报》时说,“这两项计划将完全由印度自主完成,印度将倾全国之力,调集国内最好的实验室和研发机构参与这些计划。”
不过,奈尔也强调,计划需要政府的批准。据印度空间研究机构发言人介绍,印度一批顶尖科学家将在11月7日云集印度科学院,研讨“载人登月”计划的可行性。“我们将根据研讨结果,在年底前向政府递交正式报告。”这名发言人说,“计划的开销预计超过1000亿卢比(约合22亿美元),耗时7至10年。”
根据计划,印度会在2007年开始试验发射并回收相关航天器,2008年将进行第二次试射。印度载人航天器将重达3吨,可载2名宇航员。载人航天器在升空16分钟后与火箭分离,进入距地球400公里的环地轨道,初次飞行时间可能是1天,之后将延长到1周,而登月之旅则需要15天或1个月。
急于要赶超中国
印度多数媒体都高调支持“载人登月”计划。有的媒体称,是中国的飞速发展刺激印度“重新拾起耗资巨大的登月计划”;也有媒体将登月上升到民族主义高度,称“只有这样才能抗衡中国在亚洲日益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
其实,近两年来,印度媒体一直在拿登月计划说事。中国2003年实现载人航天后,“印度登月一定要领先中国”的言论经常见诸印度报端。印媒体认为,“印度要是能在2020年实现载人登月,将比中国早4年,可以夺回主动权”。
印媒体的急迫心情,在学界也颇有共鸣者。“没有空间技术的印度注定永远落后”是大多印度学者的共识。印度研究学院教授苏布拉马亚说,“印度在制造业领域已远远落后于中国,如果不抓住登月机会,将其作为刺激印度整体科研能力腾飞的一大举措,印度与中国在空间领域的差距将会更大”。
“太空将是美国、俄罗斯、中国等主要国家未来竞争的战场。我们不参加到太空开发中去,是非常不明智的。”印度空间研究机构主席奈尔说,“邻国中国已经公开了登月计划,印度不能落在后面,我们必须冲在一线。”
给宇航员起个印度名字
印度空间研究机构前主席卡斯图里朗安曾说,科学家的设想再完美,如果领导人不感兴趣,那也没什么用处。“航天是一项需要政府巨大投入的事业,必须说服政府领导人。”他的接班人奈尔也非常重视对政府高层的公关。印度媒体报道说,上个月,奈尔抓住拜见总理辛格的机会,向辛格演示了精心制作的幻灯片,详细介绍了“载人登月”计划。据说,辛格对计划表现出“浓厚兴趣”。
不过,印度的“载人登月”计划能否成行,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印度百姓的态度。据统计,目前印度11亿人口中,有1/4生活在贫困线下,许多人每天生活费不到1美元。因此,许多人要求政府与其花数十亿美元进行“可能没有结果的登月计划”,不如将这钱用在提高教育、改善人民生活上。日前,印度空间研究机构已决定在全国发起一场大辩论,公开讨论是否应进行“载人登月”计划。
英语中对美国、俄罗斯、中国宇航员的称呼各不相同,一般尊重各国的习惯叫法。为表明对登月和进入太空的决心,近日,印度空间研究机构还特地邀请了多位梵文学者共同讨论,打算制造一个“有印度语言特色的英文词”来专指印度宇航员
㈥ 世界各国的重返月球计划是怎样的
“阿波罗”工程结束了,但人们并没有忘记月球。正如一位科学家所言,月球上有许多新资源,是未开发的新领域,也是人类通向其他星球的跳板。由于月面上的重力特别小,采矿特别方便,现在已知月岩中至少含有89种矿物,其中铝、钛等含量尤为丰富,约是地岩的6倍。此外还有6种是地球上没有的资源,尤其是它那里蕴藏着丰富的氦-3——这是一种可以用于核反应却没有污染的高效燃料。科学家指出:“只要有25吨氦-3,就可以满足美国一年的能量所需。”
月球上没有大气层,也就不会有大气干扰。同样的仪器,分辨本领至少可以比在地球上提高10倍以上,而且小重力能制造出更大的天文望远镜。
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包括美国、俄罗斯、乌克兰、欧共体、日本等10个国家与地区都在跃跃欲试,争取在重返月球时夺得先机。
2004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正式宣布了“三部曲”:先是于2007年前后发射一颗“人造月球卫星”,在它绕月运转期间,向月球发射几枚特别的导弹“地堡克星”,这种导弹能穿透月球表面地层数米,其高能量又能使所带的仪器在地下开始工作,最后寻找到几个可以建立适合人类居住与工作的基地;第二步是在2008年开发一种“乘员探索飞行器(CEV)”,以替代现在所用的航天飞机,2014年正式投入使用;第三步是正式登月,先于2008年前后发射无人驾驶的月球探测器登陆,做好一系列的先行工作,然后在2018年让美国宇航员重返月球,在月面上建立永久性的“月球基地”。
在美国总统布什提出建立月球基地的计划后,美国“拯救文明联盟”组织提出“月球方舟”计划,要在月球上储存地球物种的DNA样本和人类文明知识,以防万一地球遭遇全球性的毁灭性灾难,那么储存在月球的生物DNA样本仍然可以用来重新把人类和万物复原。
提出“月球方舟”计划的“拯救文明联盟”组织成员并不是科学狂热主义者,他们都是非常严肃的科学家。
美国这一次的登月计划中将采用新一代宇宙飞船系统。整个系统包括载人型和载货型两种“乘员探索飞行器”,以及“月球着陆器”和“地球出发站”,他们分别相当于当年登月的“阿波罗”飞船的指令舱、登月舱和服务舱。
载人型“乘员探索飞行器”有5.5米长,可多次重复使用;载货型“乘员探索飞行器”长度几乎是载人型的2倍,载货量至少是航天飞机的5倍。
“乘员探索飞行器”系统抛弃了航天飞机的设计理念,与航天飞机相比,有更高的安全系数。
美国这次重返月球计划与当年的“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有很大的不同,如载人型“乘员探索飞行器”比“阿波罗”飞船大2倍,体重也增加了一半以上,达25吨,所以除能搭载4~6名航天员外,还能运送大批物资到月球,为将来的连续登月作准备。他所运送的物资数量可以帮助航天员在月球上生活6个月的时间。而“阿波罗”飞船只能运送3人,让2人在月球表面登陆。
按照计划,美国在2018年打开重新登月的大门后,将以每年至少两次的频率继续登月,每组航天员可以在月球停留半年,像“国际空间站”的操作模式一样,负责那里的日常运作并完成相关使命。
最终,美国将在月球南极建立一个航天员常驻月球基地。在该地区建立基地是因为那里有大量氢,可能还拥有水冰。这对人类最终实现载人登火星极为重要,因为若能实现从月球向火星发射载人航天器,不仅可以大大节约发射成本,而且还可以利用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也可以为未来火星登陆计划积累经验和进行相关的技术准备。
另一个航天强国俄罗斯也不甘落后,尽管它在20世纪的登月竞赛中遭到了惨败。其实当年的苏联也制定过周详的登月计划,还培养了两名登月宇航员——格列奇科和马可罗夫,可是设计制造H-2运载火箭的权威人士科罗廖夫在痔疮病发作开刀时,却让一个喝醉了的外科大夫糊里糊涂地弄死了。科罗廖夫的枉死,让苏联的航天事业一度处于“技术真空”状态。1969~1972年的4次火箭试验全部以失败告终,因而当时他们至多只能让无人飞船“月球号”去取一些月岩标本。
2005年7月,俄罗斯航天局宣称,政府业已批准了2006~2015年预算达3000亿卢布的航天计划:在2008年前制造并发射26颗新卫星;往后的10年内将发射70颗新一代卫星;2010年建造在月球上的“月球基地”;2015年向火星发射载人飞船。
欧洲已经不声不响地于2003年9月28日把一枚“SMART-1”月球探测器送上征程。经过13个月的奔波,它已胜利抵达环绕月球的轨道,并开始向地球发送有关资料。欧洲空间局还表示,他们已经决定在2008年之前再发射一枚月球探测器,随后在2009~2010年实现软着陆,最后将于2020年实现宇航员登上月球,并完成基地的建设工作。
此外,日本与印度也极想挤进“返月俱乐部”。日本曾于1991年成功发射了“飞天号”月球探测器,按计划它于1993年撞向月球,实现了硬着陆。1996年日本提出了一个行动计划,准备花30年时间和260亿美元,建造一个包括居住区、生产氧与能源的工厂及天文台的永久性月球基地。印度于2003年公布的探月计划则是先于2007~2008年发射无人飞船,2015年让印度的宇航员踏上月球大地。
㈦ 嫦五探测器将软着陆月球,印度突然公开航天计划,最快年底登月
11月30日据国家航天局消息,今日凌晨4时40分,成功发射的嫦娥五号在科研人员的调试下,顺利将探测器组合体分离。探测器被报告称通信等系统良好,地面测控正常,接下来分离的着陆器会被择机实施月面软着陆,以及后续的自动开采月球土壤等工作任务。
对于航天科学界而言,人类已经有40年没有开采月球的土壤了。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曾报告称,月球有很多的奥秘和资源等着人类发现,月球两级正在“生锈”,月球表现有富含铁的岩石,但不知道是否存在氧气和水,若能成功开采定能为人类带来福音。
就在嫦娥五号发射的第7天,印度ISRO公开了一份航天计划,印度航天最快有望年底实现探测器登月。此前,印度联邦部长对外透露:继“月船2号”后,“月船3号”或在2021年初发射,该计划当中不含轨道器,整个项目的费用高达61亿卢比 。
ISRO主席也表示,该航天登月计划最快有望年底实行。但受到疫情影响,印度ISRO也可能会选择推迟到明年3月份进行。值得一提的,上一次“月船2号”维克拉姆号着陆器软着陆过程中出现了技术故障,印度地面的测控中心失去了对探测器的控制和信号,最终美国NASA确定印度“维克拉姆号”撞击了月球表面,ISRO的探月计划受阻。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调查和分析,印度发现了“月船2号”的系统存在问题,目前新德里政府已经批准“月船3号”航天登月计划,由于“月船2号”的轨道器完好无损,于是最新的登月计划中,火箭发射“月船3号”中不包含轨道器,只有着陆器和月球车。
有印度网友认为,印度政府已经负债累累,在航天上的研发完全是在浪费时间、金钱和资源,毕竟美国已经有40多年没有二次登陆月球,若能开发美国早就成立项目了,印度很多民众呼吁请ISRO停止所有的太空任务,并把研发的资金放在防控疫情上。
但印度航天的专家告诉外界:失败乃成功之母。在航天的发展 历史 上,没有哪个国家是一帆风顺的,美国和前苏联包括欧洲航天局都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教训,所以印度也会继续努力。
㈧ 有哪些国家登上过月球,请写出时间、地点、人物
编号 飞行日期 宇航员 飞行时间 (H:M) 飞行距离(万公里) 登月地点 备注
阿波罗-11号 1969.07.16-24 阿姆斯特朗-奥尔德邻-朗科林斯 195:19 153.2 静海西南角 月面活动阿姆斯特朗2小时14分;奥尔德邻1小时33分。
阿波罗-12号 1969.11.14-24 康拉德-戈登-比恩 244:36 --- 风暴洋 月面活动进行两次,第一次康拉德活动4小时4分,比恩3小时30分;第二次康拉德3小时49分,比恩3小时20分。飞行期间向地球发送十次电视,共约11小时40分。
阿波罗-13号 1970.04.11-17 洛弗尔-海斯-斯威加特 142:54 --- 登月失败 起飞后56小时,液氧箱爆炸,终止登月,绕月后返回。
阿波罗-14号 1971.01.31-2.09 谢泼德-罗塞-米切尔 216:42 --- 弗拉·摩洛地区 两次月面活动,谢泼德第一次4小时31分,第二次4小时23分。米切尔第一次4小时23分,第二次4小时09分。
阿波罗-15号 1971.7.26-08.07 斯科特-沃登-欧文 235:12 --- 亚平宁山哈德利峡谷 进行三次月面活动,第一次使用月球车,共行驶28公里,在月球轨道上发射一个重约35.6公斤的卫星。沃登在返回地球时进行宇宙步行20分钟。
阿波罗-16号 1972.04.16-24 约翰·杨-马丁利-杜克 265:50 222.6 笛卡儿高地 再月面地质考察三次,返回时曾发射月球卫星及进行宇宙步行1小时。
阿波罗-17号 1972.12.06-19 塞尔南-伊文思-斯密特(地质学家) 301:52 236.8 陶拉斯·利特罗山脉 第一次月面活动7小时18分,第二次7小时37分,第三次7小时10分,共计22小时5分。
(二)
编号 飞行日期 登月地点 月面停留时间(小时:分) 月面活动时间(小时:分) 携回岩石标本(公斤) 活动最远距离(千米) 备注
阿波罗-11号 1969.07.16-24 静海西南角 21:18 2:21 23 90米 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在月面上设置自动月震仪、激光反射镜和太阳风测试仪。
阿波罗-12号 1969.11.14-24 风暴洋 31
7:53 59 900米 降落在“勘探者-3号”附近,再月面上装置第一座核动力科学实验站,除与“阿波罗-11号”相同的实验外,还测量月球的磁场、大气密度和电离层环等。
阿波罗-13号 1970.04.11-17 登月失败 --- --- --- --- 赴月途中服务舱氧气箱爆炸,被迫依靠登月舱的动力、水、空气绕过月球返回地球。
阿波罗-14号 1971.01.31-2.09 弗拉·摩洛地区 33:30 8:54 50 3.6 装置核动力科学实验站,包括测量月球离子流量和强度的离子探测器和冷阴极表、激光反射器以及计算太阳质子和电子的装置。使用手推车,车上装有能测量月球磁场变化的一起。
阿波罗-15号 1971.7.26-08.07 亚平宁山哈德利峡谷 66:55 18:37 77 12 装置核动力科学实验站,首次使用月球车,发现当地月面电钻钻不进3米深,曾捡到月球最初形成时代的结晶岩。
阿波罗-16号 1972.04.16-24 笛卡儿高地 71:03 20:16 111 17.3 除装置核动力科学实验站外,还架设紫外线摄影光谱仪、宇宙线探测仪。使用月球车-2号,曾携回年龄达46亿年的岩石。
阿波罗-17号 1972.12.06-19 陶拉斯·利特罗山脉 74:59 22:05 152 19.9 在月面装置五座核动力科学实验站,进行热流实验、月震测定、月球大气成分、电性能、中子探索等十项新实验。其中七项在月面进行,三项在月球轨道进行。使用月球车-3号曾找到桔黄色和深红色的土壤,为“阿波罗”计划的重大发现。
㈨ 印度曾成功登陆过火星那为何登月失败
印度无法独立完成探月任务,寻求多方盟友,但是盟友不靠谱,导致其探月工程一拖再拖,最终失败。
“月球2号”项目总耗资约1.4亿美元,由于俄罗斯未能按照承诺交付着陆器,促使印度推后了这个计划的实施时间。这个项目包含了包括轨道器、着陆器和月球车3个模块,携带了10多个各类研究装置,最引人注目的是月球车,仅有公文包大小,重量为25公斤,它将携带两个分光计用于探测月球表面的元素组成——包括等离子体层以及像氦-3这样的同位素的数据,后者是未来核聚变能量反应堆的潜在燃料。
“月球2号”的携带的轨道飞行器所携带的水测绘仪同样让人期待,因为太阳风中的质子会产生羟基离子,这些离子会漂向月球的两极,在那里它们会被陨石坑中的水冰俘获,而水测绘仪将会对这些水冰展开探测。如果成功,这将是印度航天史上的里程碑,印度也可借此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与中国之后第四个实现月球探测器软着陆的国家,并如期开展探测工作。
着陆的前15分钟Vikram正以3200公里/小时的速度下降,当海拔大概减至30公里时,它开始发动4座引擎紧急减速,只不过在距离陆地仅剩2.1公里时,意外发生了:Vikram偏离了预定轨道,就此“失联”,任务失败了。
巴基斯坦联邦科学和技术部长法瓦德·乔杜里在社交媒体上第一时间嘲笑印度拙劣的落月技术,讽刺印度“月船2号”的着陆器是在印度孟买买的“玩具”。
两天后,9月8日,在月球轨道上的“月船2号”传回了Vikram在月球上的影像,但印度航天团队最终未能与它建立讯号。
㈩ 印度月船2号已找到并正常工作,印度这次登月是否算成功了
发展至今,人们的发展逐渐伸向太空,成功登月,也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于是印度在精心准备之后,在萨蒂什·达万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了“月船2号”( Chandrayaan-2)无人探测器。可在最后关头,探测器与地面失去联系,就在印度人民万分悲痛之时,忽然传来喜讯,在月球表面发现了探测器,那么这次的登月活动准确的来说因该是不完全成功。
包括印度总理莫迪也在安慰科研人员之后,奇迹发生了。印度失联的月船2号探测器又被找到了,而且印度对外称已经拍摄到了坠毁月船2号的照片,当然如果月球车被唤醒,而且可以正常工作的话,那么印度此此登陆月球就可视为是一次成功的登陆。至于后续的发展呢,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