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艳后是何人她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中国的古代四大美女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而且每个朝代的皇后都是很漂亮的。其实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国家的美女,像我们的邻国印度在历史上就有一位倾国倾城的王后,着名的泰姬陵主人——阿姬曼芭奴。她不仅人长得漂亮,人生经历也是相当传奇。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位印度艳后的传奇一生吧。
但是,在结婚十八年后的一次南征中,阿姬曼芭奴不幸产后去世,年仅39岁。在这18年中,他与库拉姆相亲相爱,给库拉姆生了14位子女。阿姬曼芭奴去世后,库拉姆悲痛欲绝,下令两年之内禁止一切娱乐活动。为了悼念自己的妻子,他吩咐人建立一座陵墓。他召集了很多建筑家和工艺师等人才,使用了大量珍宝,最后建成了着名的泰姬陵。
阿姬曼芭奴的一生是短暂但又幸福的,她得到了爱人的真心相待,如果她知道库拉姆为她做的一切想必会是很感动的。
㈡ 印度曾几年垄断世界小姐冠军,印度为什么产生那么多的
印度曾几年垄断世界小姐冠军,印度为什么产生那么多的世界小姐?
印度美女赢得了1994年、1997年和1999年度的世界小姐桂冠,垄断了2000年“世界小姐”和“环球小姐”两项选美赛事,使得印度成为美女超级大国。近年来比较火的印度电影也有很多惊艳的印度美女,那么印度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美女呢?为什么产生这么多的世界小姐?
第三:印度有比较悠久的传统文化,文化熏染让美女产生一定的特殊气质。
几千年来,印度一直创造着丰富多彩的文明。印度教圣典《四大吠陀》、两大史诗《摩珂婆罗多》、《罗摩衍那》都对世界文学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近代以泰戈尔为代表的印度文学,获取了全世界的瞩目。在这样的文化传统熏陶哺育下,印度美女具有比较高贵的素质修养的美女肤色。这种优越性,恐怕只有在拉丁美洲的某些国度才可与之匹敌。
当然还有世界小姐的评选很多时候的决定权都在西方人士手里,他们欣赏印度的这种类型的美女,他们会把票投给她们喜欢的印度美女。所以西方世界目前对整个世界传媒的强大把控也是很大原因。
第四:印度有神助 印度无所不能吧 希望有帮助
㈢ 印度高种姓为什么盛产美女看看她们混过多少次血就明白了吗
虽然印度是怪异和不寻常的代名词,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印度确实有许多美女,不仅在数量上取胜,而且在质量上也没有什么可挑剔。 她们给人一种异国情调的印象,我相信大多数男人都被她们吸引,我不知道细心的朋友有没有意识到,印度大多数的美女明星都是高种姓的人,而低种姓的人几乎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高种姓女孩继承了许多种族中最优秀的基因,所以她们有一种异域的美。 事实上,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美,只是因为高种姓的女孩地位更加高贵,比低种姓女孩有更多机会可以走在公众面前,让人们惊艳。 低种姓的女人其实也非常美丽,但因为她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没有高种姓的女孩那样的优势和身份,所以哪怕她们有比天使更美的外表,她们也会因为印度的制度问题而被隐藏,归根结底,审美已被印度的制度操控,高种姓的女孩在一定数量的混血后,是一种优势,但不是绝对的。
㈣ 为何印度的高种姓盛产美女
印度的高种姓大多是雅利安人,雅利安人普遍高鼻深目,皮肤白皙,颜值很高。印度高种姓之间的通婚大部分都是平娶平嫁的,所以美貌的基因就这样子流传了下来。
一、印度高种姓的外貌特点
印度曾经遭受过14个国家的侵略,每一个国家在统治印度的时候,都把人民大致划分为两个阶层,一种是高种姓,另一种就是低种姓。在印度受到其他国家侵略的时候,都会产生一些混血的后代,在混血了很多代之后,高种姓美女们的特征基本定型。在外貌上,她们普遍是皮肤白皙,大眼睛,高鼻梁,小巧的嘴巴,身高也偏高,长相上既有欧洲人的特点,也有亚洲人的白皙。
㈤ 奇葩:印度本来男多女少,为什么寡妇这么多
1。男多女少是事实。
印度统计普查总署公布2011年人口普查的初步结果显示,印度拥有自独立以来的最低儿童性别比例,即男女比例为1000:914。至2016年终,印度人口已经达到13.26亿,
性别比例失调造成社会恶果。印度平均每3分钟发生一起针对女性的暴力犯罪,每22分钟就 发生一起强奸案。首都德里甚至被冠以“强奸之都”的恶名。
2。重男轻女、女方倒贴也是事实。
这个是印度的文化传统,攀高枝(高种姓)比阔气之风盛行。这仅是表面现象,实质是势利眼在作怪,女儿的嫁妆越丰厚,女儿及女方家庭在丈夫家的地位就越高。
男女比例失衡,尤其在重男轻女的贫困地区情况更糟,男女比例甚至达到10:6。 贫困地区的新娘也拿不出太多嫁妆,新郎脸上难掩失望神情。嫁妆是女性在夫家的经济基础,没有经济基础就不会受尊重。
另外,印度女性嫁到男方家后,一般都不再出去工作,都甴男方工作养家,所以嫁妆的丰厚与否往往决定了新娘往后在夫家的命运。
正因为如此,印度嫁女儿要准备很多的嫁妆,如果家里有几个女儿的话,有些家庭还要为了嫁妆倾家荡产。
3。女性被视为丈夫的一半,家中的奴仆。
在印度,妻子在世间唯一的神就是她们的丈夫,她们唯一的工作就是顺服丈夫,讨丈夫欢心,主要作用就是辅佐丈夫一生平安,长命百岁。不论他有任何缺陷。
印度94%的人口信奉印度教与回教,而这两种宗教都歧视女性。在印度教与回教这两种宗教的影响下,印度女性无异家中的奴仆,很少机会受教育,也难以独立谋生。终其一生,她都是某个男子的女儿,妻子,母亲或祖母,没有自己的身份。在传统的印度家庭,丈夫对妻子的称谓通常是:“儿子的娘。”
4。丈夫一死,妻子也等于死了一半,失去丈夫的妇女往往不能再婚,导致老老少少寡妇人数与日俱增。
印度《觉醒日报》 最近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印度全国寡妇总数目前已达4000万人,由于印度的童婚习俗,有些5岁~15岁的孩子就成了寡妇。这意味着平均每4户人家就有1个寡妇。与此同时,由于传统观念对印度人的影响根深蒂固,歧视寡妇的现象仍然相当普遍,因而造成印度寡妇的再婚率极低,以至寡居的妇女人数与日俱增。
印度教规定,人一出生,从高到低被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等级越高,离神越近。此外还有开除出种姓的贱民,称为“不可接触者”。寡妇就属于贱民阶层。
丈夫如果不幸离世,妻子也就丧失了教义赋予她的地位认同,甚至被认为是造成丈夫早死的元兇,同时她们本人,甚至她们的影子都会给人们招来厄运。
不少年轻寡妇被凌令禁止再婚,虽然不同过去会被活火化,但因为被视作不吉祥物会被赶出家门,甚而年过半百的老妪也难逃噩运,但老者大多是因为受到子女的驱逐。
5.。据分析,印度寡妇再婚率低的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传统偏见的影响。印度教徒认为妇女是其丈夫的私有财产,这一性质并不因丈夫死亡而发生改变。
其二,宿命思想的影响。印度人相信命运,往往把女子成为寡妇归因于其“与生俱来”的噩运,即“女人是祸水”。
其三,种姓制度的影响。在印度仍被种姓制度控制的一些地区,寡妇若要再嫁,将被逐出所属种姓;孩子也会因此而受族人歧视。
6。寡妇成为社会的另类,被迫穿起寡妇装。
作为寡妇的象征,她们会被迫削发,象征女性身份的手镯会被砸碎,额头上表明已婚的朱砂印记会被抹掉,余生只能穿白色的纱丽,因为鲜艳的颜色会引起其他男人的注意,不能使用香料,因为那样会“激起她们内心的欲望”,总之要用各种手段说明,“这个女人失去了丈夫”。
7。寡妇的女性,其命运比普通女性更加悲惨。
被家人赶走,被社区拒绝,被社会歧视…印度的寡妇有家却不能回,没有生存技能和社会环境,唯一的选择,在“寡妇院”里自我囚禁赎罪。
女人在丈夫离世后,只有三种命运:为亡夫殉葬;嫁给亡夫的弟弟;在“寡妇院”里自我囚禁赎罪。
人性就是这样无情。既然不能够选其二,就只有最后一项选择。印度妇女如果失去丈夫,还要失去这个家,甚至整个村庄人都排斥驱逐她,哪怕做奶奶,外婆照样要赶出去。 在这样的环境中,寡妇门不论年轻还是年老都被迫远离人群。
生活在“寡妇院”的寡妇,不仅被剥夺了所有财产,还要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不能出席任何社会活动,只能靠每天不停地诵经,换取仅能充饥的一小碗米饭,有的还被迫以神的名义卖淫给高等级种姓的权贵们享乐。她们悲惨地生活,绝望地等死。
8。冠冕堂皇的传统掩盖丑恶,欲性高于人性。
所谓宗教的理义,不过是贵族们为自己的私心所设定的堂而皇之的借口,而其中全不顾会有多少牺牲和苦痛。印度的陋习把寡妇逼着殉葬(没有完全绝迹)、把寡妇赶出家,表面是宗教的理由,其实只是为了遗产的瓜分、、省下一个人的衣食,全是出于对物质利益的考虑。
这就是一个宗教国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非宗教国的人们难于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陈规陋习面临挑战,印度电影《月亮河》台词中所说:“之前我以为神就是真理,现在我才明白,其实真理才是神。”
㈥ 印度最能生育皇后,18年生下14胎,她是哪个印度皇后
印度的泰姬陵是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不少人因为想要探寻印度的宗教信仰而来到此地,泰姬陵全部都是由纯白色大理石建成,在通往泰姬陵的路上,两边种着果树和柏树,象征着生命和死亡。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背后还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恋爱。
由于库拉姆偏爱大理石和珠宝,因此这座陵园用大理石建造而成,上面还雕刻了无数的宝石,这些宝石非常珍贵,都是从世界各地运过来的。
花了22年的时间,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终于将陵园修建而成,也就是如今的泰姬陵。这座陵园代表的不只是艺术奇迹,更是库拉姆和阿姬曼的爱情的象征,他们的故事将会永传于世。
㈦ 印度绝美皇后:18年生13个孩子,38岁病亡,坟墓如今成景点
旅客前往印度 旅游 时,泰姬陵是必不可少的打卡景点之一,它整体采用纯白色的大理石建造而成,上面还镶嵌有精美的玛瑙和玻璃,享有“印度明珠”的美誉。
这座绝美的建筑是沙·贾汗为了纪念穆塔兹·马哈尔修建而成, 它承载了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爱情故事,这段故事至今依旧能深深地打动众人。
公元1592年,沙·贾汗出生于莫卧儿帝国,他是这个国度的第五代国王,在他的统治时期整个国家实力空前强大。
在沙·贾汗还是一位王子的时候,他就遇到了出生于贵族家庭的阿姬曼·芭奴,后者拥有绝世容颜,肌肤如凝脂一般柔滑而且十分白皙。
王子一下子就倾心于这位美人,再加上门当户对很快就促成了这段婚姻, 二人双双步入婚姻的殿堂。
结婚之后,阿姬曼·芭奴和沙·贾汗同甘共苦,和丈夫一起征战沙场。二人彼此陪伴了许多年,感情甜甜蜜蜜,他们的感情故事让许多人羡慕不已。然而这段胜似神话的爱情,也在接受着重重的考验。
沙·贾汗毕竟还是莫卧儿帝国的王子,他出类拔萃的能力已经完全能够胜任国王之位,但是他的父亲好像是越活越年轻,根本不会让出国王的位置, 于是沙·贾汗开始起兵造反准备推翻父亲的统治。
沙·贾汗并不是他的冷血父亲,并不能毫无芥蒂地杀人夺位,在他的心底还留存着温情,这样的人迎来的结局注定只有失败。
最终,沙·贾汗被老国王流放到荒野,周围的亲戚都离他而去,这段时间里只有阿姬曼·芭奴坚持待在他的身边。为了帮助沙·贾汗度过这段艰难的日子,阿姬曼·芭奴还联系自己的父亲,暗中资助王子。
1628年,沙·贾汗熬过了苦难的日子,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他在岳父的帮助之下凭借着超强的能力勇夺国王的宝座。
沙·贾汗上位之后立即册封阿姬曼·芭奴为泰姬·玛哈尔,意思是“宫廷之翘楚”,这个荣誉至高无上,确定了阿姬曼·芭奴的地位没有人能够替代。
看似美好的爱情却没有圆满的结局,他们之间的感情线在此时戛然而止,当时妻子已经为沙·贾汗诞下十三个孩子,但是在生第十四个孩子的时候不幸难产,最终因为难产而死。 连年的奔波已经让阿姬曼·芭奴疲惫不已,最终只能油尽灯枯,不幸在38岁时逝世。
阿姬曼·芭奴的离世一下子就打击到了沙·贾汗,他难以接受这件事,经常是独自待在王后的寝宫里默默地承受着痛苦。妻子逝世的一个月里他几乎不过问政事,头发都愁成了白发,后来要求全国两年内禁止所有的 娱乐 活动,以祭奠阿姬曼·芭奴。
沙·贾汗挣扎了许久之后才从悲痛中走了出来,并决定为妻子修建一所最华丽的陵寝,倾尽了这个国度所有的人力和物力。
1633年,泰姬陵亚穆纳河附近开始动工修建,这里是一处开阔地,沙·贾汗能够从阿格拉城堡上远远地看见泰姬陵。泰姬陵整体上采用大理石建造,并镶嵌有无数的珍宝作为装饰,建造它的工人都是国王精挑细选出来的能工巧匠,总计两万多人。
泰姬陵的豪华程度空前绝世,是当时最富丽堂皇的陵墓,是穆斯林艺术巅峰时期的杰作。沙·贾汗死后也葬在这里,他的棺材放在阿姬曼·芭奴棺材的旁边。
合葬在妻子身边是沙·贾汗最后的愿望,虽然生前略有缺憾,但是在死后他们能够彼此陪伴永远。
这段爱情故事流传了几百年,泰姬陵无疑是一个伟大爱情的纪念碑,它在那里向大家讲述着沙·贾汗与阿姬曼·芭奴之间的爱情故事。这段故事还会继续流传,子子孙孙都会记得有这么一位痴情的君主,他一生的挚爱仅有阿姬曼·芭奴一人。
㈧ 印度是一夫多妻的国家吗
印度婚姻不是全国统一的。
按宗教信仰来的
印度有很多宗教,主要包括印度教、伊斯兰教、耆那教、佛教等。
1.印度教实行一夫一妻制。
根据1956年的《印度教婚姻法》规定,禁止一夫多妻,重婚者以犯罪论处且其婚姻无效;准许离婚;缔结婚姻的行为由法律特别规定,但形式要件由风俗习惯和礼仪决定。在离婚方面,该法保留了最为保守的夫妻一方在犯罪情况下另一方才可以解除婚姻关系的理论。
印度教是印度最大的宗教,信徒人数接近9亿,占人口的80.5%。
2. 伊斯兰教徒是允许的一夫多妻的。
平民可以娶4位,他们自己解释是,在特殊的情况下才可以多妻(比如女子无法生育、女子无法满足男性的需求、通过协商后妻子答应等等),而且必须保证公平对待每个老婆。现实中大部分都是一夫一妻。
贵族可以娶6位,高级贵族8位,伊斯兰教徒若当上国王的话就可以随便娶拉...
伊斯兰教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13.4%的印度人信仰,伊斯兰教约有1 .2亿左右
3. 基督教徒都是实行一夫一妻制。
有2.4千万信徒,占了印度总人口的2.3%
4. 耆那教最初的活动中心是恒河流域,公元前3世纪,由于摩揭陀地区12年连续发生灾荒,于是耆那教开始由北南移,转移到南印度德干高原和西印度地区。公元1世纪左右,它分裂为天衣派和白衣派,后来两派又继续分裂。白衣派主张男女一样能获得拯救,各种姓一律平等,否认裸体的必要性,主张僧侣穿白袍。允许出家人占有一定的生活必需品,允许男女结婚生育等。这一派主要活动区域是印度的拉贾斯坦邦、古吉拉特邦等地。天衣派较为保守,注重苦行,歧视妇女,禁止妇女进入寺院和庙宇,对白衣派的主张均持反对态度,要求僧侣基本上裸体,只有最伟大的圣人才能全裸。这一派主要活动在南印度的卡纳塔克邦以及北方邦。
5. 印度佛教徒在印度已经占很小的比例,不到1%。
《佛说善生经》一作《善生子经》,是佛教集中论述家庭伦理关系的一部重要经典。佛教实行出家制度,但并不完全否定世俗的家庭和社会伦理关系。
出家人不结婚,俗家弟子可以结婚,但严格要求夫妻相互尊重、不离不弃,所以就不会容许一夫多妻了。
㈨ 印度最美皇后18年生14胎,一生独宠,为何38岁却油尽灯枯死在军队里
王妃或者皇后在大部分人眼中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成天锦衣玉食穿金戴银,每天不是忙着参加这个舞会就是参加那个庆典,没事搞搞慈善或者跟其他大臣夫人喝喝茶聊聊天?或许大部分是这样的,但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例外。
由于阿姬曼最喜欢大理石跟宝石,于是整座泰姬陵都由大理石砌成,上面镶满了无数的宝石,这些宝石都是沙贾汗亲自挑选的,包括中国的玉石跟绿宝石,巴格达跟也门的玛瑙,斯里兰卡的红宝石,以及一些名贵的珍珠跟珊瑚,可谓是珠光宝气。
如今,泰姬陵依旧在亚穆纳河畔静立着,代表着沙贾汗对阿姬曼永恒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