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佛怎么看待印度教

佛怎么看待印度教

发布时间:2022-12-25 00:24:23

1. 浅述印度教和佛教的关系

佛教和印度教,同属于古老的东方宗教,同源于印度,而佛教在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者都缘起印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派:
1、印度教是信仰多神,至少有三个主神,印度教有种姓制度,它对应封建统一的思想,它由婆罗门教、佛教、很多宗教教义而形成的,
2、佛教是崇尚“众生平等”而传下来的。

印度教,乃印度的婆罗门教。佛陀在未出家以前,曾是婆罗门教的遵行者,有深入的学习和领会。然而佛陀并非毫无选择的全盘接受,而是以批评的态度,透过个人的修证体验,对于婆罗门教的主张,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

例如:印度教说有“我”,佛教则说“无我”;印度教说“梵”为宇宙之体,佛教则说诸法因缘生灭的本体是空;印度教严格区分阶级制度,佛教则提倡一切众生平等;后期印度教的派别中出现以苦行或乐行的修持,佛教则主张“中道”为修行原则等。

尽管在学说上彼此各成体系,但两千五百多年来,佛教与印度教在印度本土相互消融,也丰富了印度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当古印度中的四姓阶级转信佛教,悟道正果,乃至在印度中期,印度教藉佛教壮大自宗,都显而易见佛教的出现为印度教的过去提供了深刻的反省,也为印度教的未来指出了宽阔的走向。

2. 佛教起源于印度,为何没有最终成为印度人的宗教

佛教,作为世上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印度,曾是印度数个王朝的国教。佛教在古印度曾经无比辉煌,是古印度的文化输出象征。但是自公元十二世纪之后,佛教突然在印度历史中消失,再也没有出现过。那么,佛教为什么会在印度绝种呢?佛教理念与印度种姓制度不符。

1.佛教理念与印度种姓制度不符:

从古印度开始,统治者都要保持自己的主义制度,为了保持自己的利益。将阶级划分的很明确,种姓制度提倡身份自出生起就被赋予,所以社会流动的情况不可能在印度发生。佛教所提倡的众生皆平等,某程度上是挑战了种姓制度的不公。在现代社会看来,平等当然是世界潮流,但是在印度看来,种姓制度更加符合自己的国家。

佛教在印度的绝迹固然是因为遭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双重打击。但归根究底,是其发展慢慢远离了群众以及佛陀的原教旨思想,变得过于超脱和变质,最终在印度近乎绝迹。印度现在青主要以自己国家的印度教为主,这也是自己国家和信仰上面本质上的区别吧。

3. 佛教起源于印度,为何印度人不但不信仰佛教,反而视其为死敌

因为佛教虽然起源于印度,但是印度人大多数还是信奉印度教的,所以他们很不待见佛教,他们认为佛教违背了印度的种姓制度。

印度人几乎都不怎么信封佛教的,其实多数因为佛教要求的东西跟印度人的生活方式有冲突,所以显得印度教还有佛教一直在互相拉着信徒,信奉各自教派,但其实吧还是印度教有实力,知道后来的时候,在印度几乎没有人在信奉佛教了,都是信奉印度教,各位想想印度教在印度的实力。


所以印度人还是信奉印度教,觉得佛教改变了自己,因而特别不待见佛教,进而视他们为敌。

4. 印度教和佛教的区别

1、起源不同

印度教:印度教在2世纪左右产生于古印度,是由婆罗门教信仰产生的。

佛教:佛教的起源晚于印度教,在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产生于古印度。

2、思想不同

印度教:印度教以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为三大纲领,夹带着浓厚的神权色彩。

佛教:佛教却否认印度教原有的万能之说,主张四姓平等,人人皆有佛性,以现实人生的考察,着重实际的修持与体证。

3、宗教节日不同

印度教:印度教主要的宗教节日是好利节和排灯节等。

佛教:佛教主要的宗教节日是盂兰盆节和佛诞节等。

5. 佛教在印度为何会衰落 婆罗门教徒怎样看待释迦牟尼

婆罗门教徒认为佛陀是梵天所化。

印度教是学习了大量佛教理论后加以庸俗化的一个宗教,他是很媚俗的。佛教理论在龙树大师后就变得无比艰深,不是有钱有闲是很难研究明白的,但以印度人民的生活条件,是不适合研究纯粹的无偶像寄托的佛教理论(中观,唯识等)的。所以,佛教迁移到中国。中国相对富庶,人民乐善好施,崇尚道德,很适合佛教发展。迁移到中国后,掌握高深佛教理论的法师在印度减少,印度教和佛教的辩论多以佛教徒失败告终,印度的传统,失败的要么被杀掉要么作对方的弟子,所以,佛教在印度最终衰败了。

6. 印度教与佛教有什么区别

印度教 与佛教都是同源于印度的古老宗教,但是这两个宗教却有着不同的思想以及信仰等。佛教在世界各地都有着虔诚的信徒,而印度教主要却流行在印度。那你了解印度教与佛教有什么区别吗?那么,下面随我一起从印度教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吧!

佛教和印度教,同属于古老的东方宗教,同源于印度,而佛教在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度教,乃印度的婆罗门教。佛陀在未出家以前,曾是婆罗门教的遵行者,有深入的学习和领会。然而佛陀并非毫无选择的全盘接受,而是以批评的态度,透过个人的修证体验,对于婆罗门教的主张,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例如:印度教说有“我”,佛教则说“无我”;印度教说“梵”为宇宙之体,佛教则说诸法因缘生灭的本体是空;印度教严格区分阶级制度,佛教则提倡一切众生平等;后期印度教的派别中出现以苦行或乐行的修持,佛教则主张“中道”为修行原则等。

尽管在学说上彼此各成体系,但两千五百多年来,佛教与印度教在印度本土相互消融,也丰富了印度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当古印度中的四姓阶级转信佛教,悟道证果,乃至在印度中期,印度教藉佛教壮大自宗,都显而易见佛教的出现为印度教的过去提供了深刻的反省,也为印度教的未来指出了宽阔的走向。

印度教的简介
西元前十六世纪,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开始了印度本土的古老文明。就像其他原始部落对自然山川的敬畏与崇拜,雅利安人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也必须膜拜、礼赞、歌颂一切自然神只,且将赞歌编为圣典,相互传颂。到了后期,与人们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神只,受到最多的崇拜,雅利安人便由“多神信仰”逐渐转向“主神信仰”的模式。

为了与神沟通,祭祀便成为一件大事,司祭者拥有无上权威,能为自己祭祀、为他人祭祀及教授圣典。于是,在阶级制度严格划分的社会里,司祭者被尊为最高阶级的婆罗门,他们依着“祭祀万能”的神圣职权,开启了神权色彩浓厚的婆罗门思想。

7. 佛教怎么看待婆罗门教

佛教看待一切宗教都是平等的。所谓的婆罗门教跟现在的印度教差不多,这是个多神论的宗教,虽然它本身并不圆满,但也可导人向善,并非一无是处。比起那些害人害已的邪教不知道强多少倍。

佛教是包容的宗教,它可以海纳百川,使不圆满的趋向圆满。很多宗教里的诸神都号称自己天下无双,其实只是坐井观天罢了。在佛教中这些只是天道众生而已,相对于凡人有很大的福德和神通力,但他们都没有脱离轮回从而彻底觉悟。

正因如此,佛教没有反对其它宗教,佛陀在世的时候也只是说明了这些宗教的误区从而指正。当然也不存在取长补短的说法。因为佛教是圆满的宗教,小则可以使人大受人天福乐,大则可以解脱成佛。

阿弥陀佛。

阅读全文

与佛怎么看待印度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浏览:854
伊朗和美国为什么有仇 浏览:166
为什么印尼人喜欢喷香水 浏览:146
印度歼10怎么样 浏览:678
越南马皮凉在越南哪个位置 浏览:833
伊朗女人戴什么手表 浏览:994
买越南媳妇多少人民币 浏览:414
去伊朗旅游带多少钱 浏览:24
想陪你很久很久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791
英国人怎么评价约翰 浏览:914
印度订不到酒店怎么办 浏览:932
传说对决印尼服怎么进 浏览:673
关于英国论文怎么写 浏览:406
意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车 浏览:582
伊朗对西班牙怎么样 浏览:897
1元换多少越南盾合适 浏览:173
越南610是什么金 浏览:278
印尼什么时发生地震 浏览:36
印尼红龙鱼15公分怎么看 浏览:567
中国公元前900年什么时期 浏览: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