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62年的中印战争,中国为什么打到新德里,印度即将破国的时候就撤军了
1962年的中印战争,中国政府出于政策与道义的考虑,决定从印度撤军。
2. 中印战争是不是打到了印度首都德里
当时何家产少将指挥新疆军区的部队,一直打到印控克什米尔的楚舒勒,离印度首都新德里就300多公里,吓得印度在新德里的公园里挖起了工事、靶场,并开始总动员大量市民逃离市区,各国驻外机构纷纷撤离。 中国主动宣布停火并从实际控制线后退20公里,印军随后也宣布停火,战争结束。中国主动交还俘虏和缴获武器。
3. 中印战争打到哪里,有多远
19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据解释,是解放军“先头部队电台出现故障,一直没接到停止进攻的命令”,结果到德里城下浪了一圈……
正常来说部队作战是有提前部署的,都会说清楚各个部队的战术目标,如果提前完成任务,在没有新任务之前,前线部队会有一定程度的自由。
能打到德里,有两种可能:
1、没想到印度军队这么脆,主力还没上来,光先头部队就给打爆了……
2、本来就是这么计划的,为了爽一下后面找的托词(但是不像啊,先头部队就那么点兵力,上来就计划打人家首都是不符合常理的);
3、发现印度军队脆如纸之后,干脆出一口被欺负的恶气,后面找个托词。
4. 求1962年中印战争全过程
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国和印度的藏南边境的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编辑本段]【背景】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习惯上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长约650公里,从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界处至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之处的底宛格里;中段,长约400公里,从西藏普兰县的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至札达县的6795高地;西段长约650公里,从札达县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口。整个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但根据双方历史行政管辖所及,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东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中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是沿喀喇昆仑山脉。中印边境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背景。 一、英国种下中印边界纠纷的祸根 西藏、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与印度在历史上有着长期的交往和传统友谊,过去中印两国的地图均按照传统习惯线标画边界,两国人民亦遵守这条传统习惯线。只是在英国统治了印度以后,英属印度当局以印度为基地,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中国的西南和西北边疆地区,这才逐步使中印边界发生了分歧。英印政府利用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的状况,对中国西藏和新疆进行侵略扩张活动,从而埋下了争执的种子。 这次反击作战,是在号称“世界屋嵴”的喀剌昆仑山上和喜马拉雅山之脉南侧地区进行的。该地区地势险峻,气候恶劣,人烟稀少,交通不便。这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对作战行动有严重的影响,作战的艰苦性是罕见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从1962年10月20日开始,至11月21日基本结束,作战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作战(10月20日至28日) 自卫反击作战在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地区进行。印军部署的兵力有1个军部、1个师部、4个旅部、21个步兵营,总计约22000人。印度陆军原是英国殖民地军队,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北非、南欧、东南亚诸战场作过战,自吹嘘为“打遍欧、亚的劲旅”。与我作战的印度第四师号称“王牌部队”,是“印军编制、装备、训练的试点部队”。第一一四旅长期驻防克什米尔、受过山地战训练。这些部队在印度陆军中具有代表性。其作战部署是:东段,第七旅4个营部署在克节朗地区;炮兵第四旅两个步兵营配置在棒山口、达旺地区;第四师战术司令部及1个营位于吉米塘、下地地区;第五旅8个营分布在“苏班西里边区”、“西安边区”和“鲁希特”;第四军军部和第四师师部位于提斯普尔。西段,印军第一一四旅以5个营分散配置在边境全线,其中1300余人分布在入侵战境的43个据点;旅部及1个营位于列城。印度的企图是:在东段,依据正侵占所谓“麦线”以南和以北的克节朗地区,继续向西藏内地扩大侵占范围;在西段,依托其入侵的43个据点,继续向我境内蚕食,逐步侵占新疆阿克赛钦地区。 中国边防部队的主要部署是:以西藏4个多团的兵力,首先粉碎克节朗地区印军的进攻,然后歼灭克节朗地区和可能由达旺地区来援之敌;以新疆1个多团的兵力,首先粉碎印军进攻,然后歼灭侵入加勒万河谷和红山头之敌,并视情况扩张战果;同时,以西藏昌都、林芝、山南分区部队,向当面之敌反击,配合主要方向的作战。 克节朗地区反击作战。克节朗,位于中印边界东段西藏以南地区,该地山峰比高1500米以上,海拔4000米左右,森林密布,气候恶劣,人烟稀少。该地区印军第七旅、炮兵第四旅2个步兵营,共6个多营6000余人,部署在克节朗、棒山口、达旺一线,企图巩固已侵占之地,并继续侵占我克节朗河以北地区,实现其“以塔格拉(即拉则山)山嵴为界”的梦想。中国西藏边防部队集结了10300余人的兵力,对印军第七旅实施反击。根据印军前重后轻、翼侧暴露、正面宽、纵深浅的布势特点,贯彻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以3至4倍于敌的绝对优势的火力,采取从两翼开刀、迂回侧后、包围分割、各个歼灭的战法,于20日拂晓开始反击。实施主要突击的右翼部队在枪等、卡龙之间强渡冰冷刺骨的克节朗河,向枪等、卡龙、扯冬、绒不丢的入侵印军进行反击。指战员们冒着枪林弹雨,互相掩护,交错前进,与印军展开的激战。负责摧毁塞维拉河岸卡龙据点的我二连六班班长阳廷安一往无前,前仆后继,勇猛反击,共攻克27个印军地堡,收复了卡龙据点,为驱逐入侵卡龙的印军第七旅创造了条件。战后,六班被国防部授予“阳廷安班”英雄称号。负责清除克节朗河南岸扯冬据点的我三连二排,敢打敢拚,连续摧毁14个地堡,收复了扯冬据点。战后,二排荣立集体一等功。当天即清除了枪等、卡龙、扯冬、绒不丢等据点的入侵印军。
5. 1962年中印战争打到印度哪里
1962年中国军队打到了距离新德里也就几百公里的地方,先遣部队更是到了外围五十公里的地方,只是最终我方主动退到实际控制线20公里。
1962年爆发的这场战争,中方那时候的实力还并不强大,而印度还有美国和苏联的支持,差距不是一般大。有这两大强国在背后兜底,印度的自信心一下就膨胀起来,在边境地区不断挑事,我国忍无可忍发起了反击,这场战争结束得很快,我国再有优势的情况下主动宣布停战。这场战役我方边防部队阵亡722人,受伤697人,歼灭了印军3个旅,毙伤准将以下就有3968人。
中印战争的爆发并不是偶然性,在英国殖民时期就埋下了隐患。双方各有各的理,印度在大国的怂恿下想要用武力解决也能理解。只是印度军队的纪律散漫,他们采用的战术不合理,我军认真分析了对手,采用穿插战术,分小队对印军实施包围,就连他们的王牌部队都无一幸免。可能大家会很疑惑,苏联和美国不是支持印度么?它怎么会还是这么不经打?
美国和苏联确实援助了印度武器,还派遣了军事顾问帮助印军,他们都希望印度可以赢,可是印度失败后这两国并未出手。一是很不划算,他们支持也只是幕后,要是摆在明面上就是地区性战役,没有真的和中国打这个打算。况且中国赢了之后主动停战,选择和谈还归还了俘虏和缴获的武器,这种行为在国际上赢得好感,美苏再发难也不合适。二是美苏两国还在忙着较劲,也没有多余的功夫再去招惹一个大国,所以印度说到底还是在孤军奋战。
6. 中印战争中国最远打到哪儿了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都是在边界作战,最远就打到达旺。
克节朗地区反击作战部队攻克了印军在克节朗地区的重要据点,迅速瓦解了印军部署,印军溃不成军,中国边防部队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向“麦克马洪线”以南发展进攻,23日进占达旺。此战,歼灭了印军第7旅,收复了“麦克马洪线”以南达旺河以北部分中国领土。
东段瓦弄方向,西藏边防部队某部于16日对印军第11旅发起反击,于21日进至金古底,逼近了传统习惯线;在东段西山口-邦迪拉方向,西藏边防部队针对印军成线式配置、前重后轻的特点,18日,对印军进行多路攻击。19日,攻占了邦迪拉,随即展开搜剿、追击作战,于21日全部清除了西山口-邦迪拉地区的印军据点。在西段,新疆边防部队自18日至20日,清除了班公洛地区的印军侵略据点。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历时1个月,在东段,中国边防部队进到“麦克马洪线”以南靠近传统习惯线地区;在西段,清除了印军设在中国境内的所有据点。共毙、俘印军87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和物资。
(6)中印站争打到印度哪里扩展阅读:
历史影响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是中国边防部队在特殊高原地区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反侵略作战。战区自然环境恶劣,部队机动、指挥、协同不便;交通线长,运输补给困难。中央军委灵活运用军事、政治、外交手段,不仅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也取得了政治外交斗争的主动。
反击作战部队克服高原、严寒、山高、谷深的困难,大胆运用穿插迂回,分割包围战术手段,发扬吃苦耐劳、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胜利地完成了作战任务,保卫了国家领土主权。
7. 中印自卫反击战打到印度哪儿了 印度为何难忘中印战争
距离新德里已经不远,如果再一个俯冲就可以开进新德里了,当时印度已经全国动员,准备在新德里集中兵力与中国决一死战,想不到中国突然撤兵。这对当时蒸蒸日上的印度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耻辱。战争之前,印度是第三世界的领袖,战争之后,政治地位一落千丈,所以,刻骨铭心,现在一边防备中国,一边想着报仇雪恨。(望采纳)
8. 中印战争中,中国打到印度哪里 中印战争造成了什么影响
谈到中国和印度,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这两个国家的人口。因为这两个国家的人口数量都曾经位于世界前几名的位置。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知道现在看起来经济相差这么多的两个国家,原来曾经打过仗,谈到打仗就难免会问到,这几个问题了,这场战争打到哪了?印度损失了多少?
9. 对印自卫反击战到底打到新德里了吗
对印自卫反击战没有打到新德里。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只是在中印边境附近与印军作战。
1962年10月~11月,中国边防部队对印度政府发动的大规模武装入侵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中印之间存在着一条近2000km未正式界定的边境,但在历史上按照双方的行政管辖范围形成的传统习惯边界线,一直受到两国人民的尊重。
印度尼赫鲁政府对中国推行扩张主义政策,在中印边界东段不断向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推进,占领了该线以南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9)中印站争打到印度哪里扩展阅读:
对印自卫反击战的相关介绍:
自1961年起,印度军队先后在中印边界西段和东段越过双方实际控制线,蚕食中国领土,建立侵占据点,不断挑起边境军事冲突。中国政府一直克制忍让,多次提出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的建议,但均遭印方拒绝。
1962年10月,印度政府错误估计形势,在苏联支持下向中国边境内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中国边防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进行自卫反击。10月20日,中国军队在中印边界东段歼灭了侵入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北克郎地区的印军第七旅和其他印军一部;在西段清除了印度在中国领土上非法设立的37个侵占据点。
10月24日,中国政府提出停止冲突、重开谈判建议,遭到印度政府拒绝。印方继续向边界增集重兵,再次在边界的东、西两段发起猛攻。11月16日,中国边防部队再次被迫还击,击退进犯印军,拔除印军侵占据点16个,一直追击到传统控制线附近。
21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从次日起中国边防部队于全线主动停火,停止对印军的追击。自12月1日起,中国边防部队从1959年11月7日双方实际控制线后撤20km,并主动将缴获的武器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全部交还印方,释放了全部印军被俘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