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巴铁和印度打得怎么样了

巴铁和印度打得怎么样了

发布时间:2022-12-26 04:34:55

Ⅰ 65年印巴冲突,中国兵分三路到中印边境,毛主席:给印度三天时间

1965年8月初 第二次印巴战争正式爆发。印度军队集结6个师的兵力,越过了第一次印巴战争的停火线,向巴基斯坦控制下的克什米尔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这场战争,打了整整四个月的时间,无数战士的生命凋零在这片英国刻意留下争议的土地之上。

在战争初期,印巴双方胜负互有往来,然而伴随着美国等国家相继暂停对巴基斯坦提供支持以后,巴基斯坦的局势变得逐渐危急起来。

虽然周边小国依然愿意为巴基斯坦提供物资,但在当时有苏联帮助的印度面前,这些物资是那样的渺小,根本无法帮助巴基斯坦提供对抗印度的力量。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巴基斯坦决定向中国请求帮助, 却没想到中国竟靠着一句话,改变了整个印巴战场的形势!

当初雄赳赳气昂昂的印度大军,在中国面前成了舞台上落魄的小丑,一场针对克什米尔的军事行动,最终只落得草草收尾的结局。

而这一句话,便是由毛主席下达的: “三天之内必须拆毁所有的侵略工事!”

为什么毛主席会下达这样的通告,为什么印度不敢在中国面前叫板,中国又为什么会决定帮助巴基斯坦?

故事,要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讲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昔日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已无力控制自己在印度的殖民地。

经济的危机,外加世界以及当地居民人权意识的觉醒,让当时的英国决定放弃殖民统治,同意英属印度的独立请求。

按照当时英国的设想,如果印度能够取得独立。一来自己不用再去为印度劳神伤财,二来可以拉拢印度,使其成为一个“亲西”的亚洲国家。

一旦这个国家强大,又站在西方阵营,那么便可以对中国形成威慑。不论是当时的国民党还是共产党谁统一中国,都不得不面对来自印度的挟制。

抱着这一个目的,时任印度末代总督的蒙巴顿开始进行印度建国的提议。然而他却忽视了印度境内几乎不可调和的两大宗教: “印度教”和“伊斯兰教”。

为了取得建国后的统治地位,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对立日益激烈。激烈到什么程度呢?他们谁也不愿意服从退让,甚至不惜发动内战,来获得建国的权利!

两大宗教的斗争,让当时的英国和蒙巴顿十分为难。为了顺利解决印度的问题, 蒙巴顿和英国高层,最终提出了一个方案:“蒙巴顿方案”。

这个方案的意思,就是说你们两个宗教,谁也不要再抢了。既然谁都看对方不顺眼,那么就干脆自己过自己的! 每个区域,谁家的信徒多,这片区域就划给谁。

于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就此诞生了。只不过因为当时的伊斯兰教徒分别集中在印度的东西两方,因此巴基斯坦也就变成了“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

在蒙巴顿的调停之下,看似解决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却留下了一个难题,那便是 克什米尔。

这个地方,不仅是印度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更是巴基斯坦首都的重要屏障。不论蒙巴顿将克什米尔划分给谁,对于另一方来说都不愿意接受。

因此,蒙巴顿索性让克什米尔的统治者自行决定,不论是独立也好还是加入哪一方也好,蒙巴顿和英国都会予以支持。

只是这个地方的居民,有77%都是伊斯兰教的教徒,偏偏他们的 统治者哈里·辛格却是印度教的信徒。

因为归属犹豫不决的统治者引起了当地大部分穆斯林人的不满,于是他们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起义。

这次起义,本是想让哈利·辛格定下决心加入巴基斯坦,却没想到哈里·辛格为了镇压起义,竟决定向印度求援,因此引起了 第一次的“印巴战争”。

这场战争,让印度和巴基斯坦双方死伤惨重,战火从1947年的10月,一直打到了1949年的1月,最终在多方调停之下才暂时安歇。

整个克什米尔被双方相互瓜分,而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却依旧难以消去。

看完了印巴两国的关系,我们再来回顾中国对于印度和巴基斯坦,又有着怎样的态度。

我们前边说过,英国决定让印度独立的原因,是为了更好遏制即将成立的中国。

曾几何时,中印关系也曾亲近犹如兄弟,然而在英国的推动之下,印度的野心逐渐开始变得膨胀起来。

在第一次印巴战争结束之后,印度获得了克什米尔大量的土地 ,同时拥有了一段可以越过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国家,直接和中国接壤的西段边界。

于是,觉得自己已经变得强大的印度,开始插手中国对于西藏的和平解放。但是并没有因此而取得成功。

时间到了1951年,这一年的新中国前有抗美援朝的朝鲜战场后有虎视眈眈的台湾蒋介石,和平解放的西藏处于 “有边无防” 的境地。

在抗美援朝的这段时间,印度曾经一度抢占了中国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开始对新疆打起了算盘。

但是印度人并没有想到,他们的这一手算盘,结果竟是如此狼狈。

1960年初,中苏关系恶化外加台湾问题让中国90%的军队部署在中苏边境以及东南沿海 。印度总理尼赫鲁看准了这一点,加快了自己的侵略步伐。

在1961年12月,印度从葡萄牙的手中,凭借自己的实力夺回了海港城市果阿之后,尼赫鲁的自信心空前膨胀。

他自认自己可以同时顶住来自中国以及巴基斯坦的进攻,于是展开了一场尼赫鲁口中“清扫中国入侵军队”的侵略战争。

这场战争,尼赫鲁从三个和中国领土接壤的战线同时出兵,气势汹汹目中无人。面对印度这样明目张胆的举动,中国再也无法退让,当即决定出兵反击。

不可一世的尼赫鲁以及他的印度军队做梦也没有想到,前一秒还沉浸在战胜葡萄牙的喜悦之中,后一秒就被中国的部队打了个体无完肤。

前面有多么的嚣张,现在就有多么的狼狈。要知道中国的解放军,可是从长征一路走来。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抗战经历,同美国日本同台竞技,而印度呢?

在中国抗战的时候,印度还只是英国手下的一块小小殖民地。他们的尊严和实力,他们军队所谓的强大和无敌,在中国军队面前一碰就碎。

只是一个交锋, 印度军队便被解放军打得狼狈不堪。

他们口中号称痛击过隆美尔沙漠军团的王牌军队第四师第七旅,仅仅15分钟就被炮火打得溃不成军。

其中115团二营更是在炮火之下急行军,以极少的伤亡代价,在三个小时内便取得了包围和围剿的胜利。

各线战斗全面开花,所谓的王牌军队更是落荒而逃,就连被尼赫鲁寄予厚望的第七旅旅长,也在迷路外加饥饿的情况下被我军俘虏。

时任西藏军区司令员的张国华中将,在收到频频传来的捷报之中,更是没忍住感慨起来。 什么印度的王牌,还不如国民的一支普通军队!

这一战,直接把印度打得老实了几十年的时间。这才有了第二次印巴冲突中,中国的一句话,便让战争形势发生改变的经典一幕。

现在我们知道了中国和印度的关系不和,那么在反过来看看巴基斯坦,便可以知道巴基斯坦为什么对于中国这么上心和尊敬。

作为中国唯一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国家,巴基斯坦对于中国的感恩,足以让无数国家为之羞愧。

那么为什么当时的中国要帮助巴基斯坦呢?这还要说到巴基斯坦对于美国态度的转变。可以说, 巴基斯坦对西方国家彻底“伤透了心”。

在巴基斯坦建国的初期,其实巴基斯坦是站在美国的一方。不仅加入过美国的两个军事同盟条约,更是曾经公开反对过中国加入联合国。

这样的做法目的只是为了得到以美国为首的国家更多的扶持。但是巴基斯坦的所作所为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回报。

1965年印巴冲突,巴基斯坦凭借从美国引进的大量先进武器,曾一度压制来势汹汹的印度军队。

谁曾想美国竟然在最关键的时期,掐断了巴基斯坦的战略补给和物资支持,直接对巴基斯坦来了一个“上屋抽屉”。

这个做法有多么致命?要知道,当时的巴基斯坦,所有的军事武装,近乎都是从美国引进。

反观印度,作为美苏争霸的棋子。在同时得到美国和苏联两个势力扶持的同时,还有着英国对自己“英联邦”的提携。

在失去美国的援助之后,周边其他小国提供的支持,根本就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曾经和中国有过对立的巴基斯坦,终于向中国请求了帮助。

那么中国是怎么帮助的呢?中国并没有如同支援朝鲜一样派兵进入巴基斯坦境内作战,而是向印度驻华大使馆递交了一份极为严肃的文件。

文件上面写的正是毛主席做出的决定。 那就是印度必须在三日之内拆除中国边界的一切侵略设施!并且必须要保证将来不能再蓄意策动入侵。

若有违犯,可能产生的所有后果,印度就必须做好掂量, 好好想想究竟有没有那个本事,来面对一个想要守卫国家主权的中国了!

只是凭借一番话语,便给予了印度极为巨大的压力。 更不要提1965年9月15日,中国就已经派出三路大军,前往印度与中国的国界交界线。

曾经,印度以为自己可以同时抵挡来自巴基斯坦和中国双方的同时进攻,然而现实告诉他们,只需要中国自己,便可以轻松将印度打得落花流水。

现在的印度正和巴基斯坦僵持在一起,若是被中国抓住机会出兵袭击,那么便是腹背受敌,形势岌岌可危。

而这一做法,不仅仅是让印度不敢有任何的举动,就连美国也不得不出面调停。 毕竟一旦中国参战,整个亚洲大陆的局势或许便会迎来天翻地覆的改变。

于是,印度原本指望的美国能在中方介入之后帮助印度的幻梦瞬间破裂。 面对中国的态度,美国甚至表示,如果中方介入,那么美国不会保护印度。

除此之外,中国还巧妙劝说阿富汗,对第二次印巴战争保持绝对的中立,掐断了印度可能得到的军事援助。

至此,印巴战争在中国的干涉下不了了之。 9月20日,深知这场战争已经不会有结果的两个国家,终于愿意停下手来,在联合国内接受调停。

而这第二次印巴战争,也因此宣告暂时告一段落。

自这以后,巴基斯坦认清了谁才是真正能在困境中帮助自己的真正伙伴。和喜欢画饼以及小动作的美国不同,中国对于巴基斯坦,是实打实的当成了兄弟。

在战争结束之后,中国为了和巴基斯坦加深友谊以及更好地交流往来,还修建了喀喇昆仑公路。

并在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一直源源不断地为巴基斯坦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

因此,现在巴基斯坦对于中国人的态度极为友善。而我们也习惯性地在提到巴基斯坦的时候,就会调侃性地称呼他们为“巴铁”。

正所谓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只有危难中的患难见真情,才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气魄和度量!

Ⅱ 印度国力并不弱,为什么却打不过巴基斯坦

虽然印巴两方目前已经停止了战争状态,但是边境地区的小规模冲突还是时有发生,并且各有损伤,而这一切还得从英国驻印度的最后一位总督蒙巴顿说起,其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的立场让印巴陷入了无止境的战争,目前在克里米亚问题上双方也只是签订了停火协议。

二战结束后,印度成为了印度洋上的霸主,陆军更是号称历史悠久,参加过一战、二战,并且战史辉煌,为此印度一直将自己看作是南亚的带头大哥。

但是这位“南亚大哥”在与巴基斯坦的历次交锋中却并没有讨到多大的便宜,甚至说打来打去,还是原来的模样,那么为什么印度一直打不败巴基斯坦呢?

其实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原因是巴基斯坦的背后站着一位老大哥,那就是中国,因为有了中国在经济、军事上的援助,所以巴基斯坦才能顶住印度的疯狂进攻。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巴基斯坦目前也变成了拥核大国,对于这一点目前印度还是非常谨慎的,毕竟谁也不愿意将一个拥核大国逼得太急,真要发生核大战,那可就真回到古代社会了。

Ⅲ 65年巴铁被印度袭击,我军出手,毛主席下最后通牒:给印度72小时

1965年9月6日,印度向巴基斯塔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但由于巴基斯坦方对于印度出兵人数估计不足仓皇应战,巴军连连败退,在危机关头巴方只好转身向国际寻求帮助。面对巴基斯坦的求援,当时美苏两个大国并没有作出明确指示,巴方只好向中国求援。

毛主席在接受求援后,思量再三,调出大量兵力,派遣我军向中印边境东、中、西三个方向进发。面对中方的军队,印度的态度有所转变,开始主动与中方和巴方商讨妥协。此时,毛主席下达最后通牒:消除印度在中国边境的侵略防线, 给印度72小时。

一、救援巴方,中印大战

1965年9月6日,印度不宣而战对巴基斯坦发动大规模进攻,面对巴方的求援,毛主席思量再三,答应求援。

“印度可以同时抵挡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的联合进攻。”1962年10月12日, 尼赫鲁公开宣称,他已经向印度武装部队发出命令,要将“中国入侵部队”从印度的领土上全部清除掉 。与此同时1962年,印军在中印边境的东段、西段和中段同时开火,对我军展开了猛烈炮击。

对于尼赫鲁的进攻毛主席说: “往而不来非礼也。” 于是,毛泽东决定对印度展开大规模反击战,并在西线和东线同时进行。西线由丁盛指挥,东线由张国华指挥。

10月20日7点30分,清晨时刻,我军在东线的大规模反击开始了。数十门火炮同时轰鸣,将雨点般的炮弹砸在印度的敌人身上。在敌人惊魂未定之时,我军嘹亮的冲锋号声响起,数名官兵纷纷从掩体里杀出,打得敌人落花流水。随后,我军使用了我们所惯用的穿插、包围等战术,四处堵击敌军让他们落荒而逃,印军第七旅瞬间覆灭, 我军获得了全胜。

除了军事援助之外,中方对于巴方的援助还有外交方面的支持。我国在提供军事方面援助前先是通过媒体,对印度的行为表示谴责,紧接着我国又向印度驻华大使送交了一份语气特别强硬的文件:

限印度在三天之内拆除在中锡边界设立的所有工事,并且即刻停止印度在中印边界以及中锡边界进行的一切挑衅活动。若一意孤行,由此造成的一切严重后果,印度政府必须全部承担。

与此同时我国还为巴基斯坦提供武器的支援,在我国援助巴基斯坦的所有武器装备里,最能体现我国诚意的就是“59式”坦克,这是我国当时最先进的坦克,而且并未大规模服役,可即便如此,为了解决巴基斯坦的燃眉之急,我国不仅把所有新坦克送到了巴基斯坦战场,而且还从我军中抽调了不少正在服役的坦克援助给了巴基斯坦。

军事、外交、武器三方面的倾力相助,中国帮助巴基斯坦顺利渡过了难关。

而这一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印方为什么突然向巴方发起进攻, 中印双方大战为何一触即发? 接下来让我们重回1956年,探求真相。

这一切还要从印度向巴基斯坦进攻开始说起。印巴双方大战的原因是因为克什米尔的分治问题。早在1965年2月,印巴双方已经在印度河入海口的卡奇地区爆发冲突,在巴军坦克的猛烈攻击下印军仓皇败退,而为了不引起全面战争,巴方也放弃追击印军,双方各退一步在当时英国首相的面前签署了停火协议。

然而事情并没有因一纸协议画上句号,在签署当天,印度内政部长发表谈话,宣称克什米尔是印度的一部分。如此挑衅的话语更是触碰到了巴基斯坦的底线,面对印度方面的出尔反尔巴基斯坦果断派军出击,在克什米尔地区将印军哨所、补给仓库、车队一一进行袭击。在巴军激烈的对抗下,印军也是丝毫没有退让,直至1965年8月下旬在第一次印巴战争停火线一带集结了6个师的兵力。然后,印军越过停火线向巴控克什米尔发起了进攻,战火燃到了巴基斯坦。

由此,印巴双方正式开始了第二次两方大战。

面对印军的进攻,巴方很快就采取了相应的对抗战略——“大满贯行动”,由于当时巴方有坦克加持再加上当时战略策划的成功,在8月5日7点30分成功击退了印军,巴军夺取了印控克什米尔约500平方公里的土地。而在地面作战过后仅仅不到一个月,印巴双方又开启了空战。在9月6日凌晨,印军不宣而战,突然向巴基斯塔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猝不及防的巴基斯塔一线守军节节败退,很快就退到了亚克尔运河旁边。

在此危机情况下,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更是紧急向全世界呼吁: “我们在进行一场反侵略战争,希望世界各国根据法律和道义义务来支援巴基斯坦!”

面对巴方的求援,毛主席思量再三,派出了大量军队前去救援。但这不禁让人疑惑,因为 在 历史 上,中国与巴基斯坦并不是十分交好。

而真正原因来源于美国,巴基斯坦曾与美国交好,自印巴分治以来,巴基斯坦无论在经济、国力上都与印度有着很大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印度横亘其中,面对如此国情,巴基斯坦乔德里坦言: “巴基斯坦是个小国,它需要外力的帮助。”

因此巴基斯坦顺势而为找到它的老大哥美国,一连加入了美国主导的两个军事同盟条约。自此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并不交好,事关中国利益的问题巴基斯坦从来都倒向美国一边,从1953年到1940年,巴基斯坦连续八年跟随美国反对中国进入联合国。

而反向印度一边,中国也曾与印度有着“热络”的关系,同时被殖民的国家,同是人口大国,同身处于第三世界,相同的 历史 使得中印两国关系十分紧密。 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选择帮助曾经倒戈美国的敌人,而不顾曾为朋友的印度呢?

其中原因还要看看那几年印度的发展。要说印度,曾经也是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殖民国家,按理来说印度有了前车之鉴,也不会希望他人重蹈覆辙,但事实却恰恰与之相反,在被殖民过程中英国的殖民思想也在不知不觉中入侵了他们的国家,在当时有关印度的几场战争都以印度为胜结束后, 印度的野心就随之急速膨胀 ,他们发誓要继承英帝国主义对南亚大陆的“统治”,因此印度就将目标放到了身边的弱小国家身上。

其中有一个就是巴基斯坦。但印度的野心不止于此,在当时那个动荡的年代,它甚至将算盘打到了中国头上,想不择手段地干涉中国和平解决西藏,为西藏私下里提供武器,阻挠解放军入藏,让西藏军阀保持游离在中国中央政府的“半独立状态”。

于是在此背景下,我国为守护边疆安全火速出兵解放了西藏,看西藏攻略不成,印度立即改变侵略政策,重拾英国的“战略边界计划”,企图以“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和“约翰逊线”作为中印新边界。

而当时的新中国因为经济建设和抗美援朝消耗掉了大量心力,根本没有想到在此时印军会大举入侵,中国边境那是也“有边无防”,随即印军抓住这个时机于1951年侵占西藏的达旺地区。紧接着在1953年印度侵占了“麦克马洪线”以南9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于此同时,印度还抢占了中国巨哇、曲惹地区、布什奇山口以西等地区的2000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在西段,印度又蛮横地向中国新疆的阿克赛钦地区提出领土要求。印度的一步步肆意横行,以至于在当时印度侵占中国的领土面积差不多是一个福建省的面积。

中国念在旧情和坚持和平的方针对印方的行为步步忍让,但印度对于中方的忍让并不领情,相反更加放肆,因此为了捍卫中国自身的利益, 在1965年,中国对于印度展开了反击。

除去印方的步步紧逼以外,中国之所以愿意出兵援助,还有一个原因来源于巴基斯坦自身的外交政策。

随着中印交恶后,美国认为在牵制中国方面,相对强大的印度有着更高的价值,对印度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经济援助,这一行为对本就国力薄弱的巴基斯坦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从1961年开始,巴基斯坦就密集地发布文章,谴责美国“重印轻巴”,但面对巴基斯坦的谴责美国当面一套背地里又一套,表面上美国还是维持着与巴基斯坦交好的关系, 答应巴基斯坦一定会给它一定的援助,但事实上这些所谓的“援助”都没有落实。

在第二次印巴战争期间,面对巴基斯坦的求救,美国充耳不闻。在局势紧急的情况下,巴基斯坦外交部部长布拖坐上了前往美国的飞机,当时的他想着凭借着十几年美国与巴基斯坦签订的数个“友好”协议,再加上以往美国也声称巴基斯坦是“美国在亚洲最亲近的朋友”的这种友好关系,美国肯定会给予援手。

但当飞机抵达美国后,这位曾经信心满满的外交部部长却陷入了绝望,面对布拖来访,美国对他的态度十分冷淡,并且很快就拒绝了他的援助请求,理由竟然是所谓的: “美国援助巴基斯坦能够获得的利益非常有限,美国不想把士兵的性命浪费在一场毫无利益的战争中。” 如此话语使得巴基斯坦终于看透了美国十几年以来的虚伪伪装。

除了拒绝援助以外,美国还扣押了巴基斯坦购买的所有武器装备,这一行为无声地证明了当时美方的态度,在印巴战争中,美方佯装中立但事实上还是倾向于印度。

在这种不利的局势下,巴基斯坦随时都有可能被印度彻底占领,巴基斯坦没有了大国的帮助,开始寻求身边小国的帮助,但小国们也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孤立无援,举目无亲的状态下,有一位巴基斯坦的官员就叹息道: “我被世界抛弃了。” 在如此绝境之下,巴基斯坦将最后的希望放在了中国身上,它希望这头崛起的雄鸡能够在绝境下给予它帮助。

于是,在印度的边境政策以及巴基斯坦外交方面的努力之下,中国对巴基斯坦伸出了援助之手。也正是因为中方的援助,使得一直消极对待的美方对印巴战争重视了起来,积极介入印巴双方的调停当中,面对美国的调停, 印度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不得不放弃了侵略战争,接受了联合国的决议。

在进一步了解到当年的情况以后,相信大家也对当时的 历史 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如今我们处于和平年代,仿佛战争已经渐渐远离我们,但尽管如此,我们也需要在和平年代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曾经有一位中国的教授有一句很出名的话:“真理只在大炮射程范围之内。”此话一出,不禁引起热议。但事实的确如这位教授所说,巴基斯坦一向国力薄弱,面对印度的疯狂进攻只能求助于别的国家,但对于巴方求助,以往的那些大国却充耳不闻,他们不管印巴双方孰对孰错,也不将就什么维护真理,在他们眼中只有利益永恒。因此,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就没有一个公正的真理,如果想要祖国被公平对待,那么首先要做的便是使祖国强大起来, 强大的军事力量才是祖国安全的保障。

在面对曾经的敌人——巴基斯坦的求助时,中国并没有因为曾经的矛盾而视而不见。反而以大度的心态全心全意帮助巴基斯坦,为它提供武器、外交、军事方面的帮助。也正是因为中国的宽容令巴基斯坦感动不已,如今中巴两国十分交好,现在许多年轻人也会亲切地将巴基斯坦称为“巴铁”。

而对于巴基斯坦来说,面对曾经有恩于他们的中国,他们十分感激,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在巴基斯坦, 面对中国人的顾客,许多商贩不收钱,只为报答在绝境中帮助过他们国家的恩人。 因此在平常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中也要保持一颗包容的心,用包容的心态去对待身边的事物,如此以来我们会获得更好的对待。

在此次印巴战争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国力薄弱的无力,这种事件不仅仅发生在巴基斯坦身上,曾经的中国也曾遭受过相同的待遇,四处求援,无人帮助。因此只有自身的强大才能换来真正的尊重,如今中国国力强盛,人们也过上了好的生活,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中国人在世界上也越来越受尊重。 历史 是不会骗人的,我们要 以史为鉴,不忘 历史 ,谨记当初遭受侵略的苦,才能奋发努力换来今日的甜。

1956年的印巴大战已经成为 历史 ,在如今,世界也重新恢复了和平,但我们也不应该作茧自缚,应当谨记曾经的 历史 ,吸取他国的惨痛教训,不忘自身本色,为了新中国的美好未来共同努力奋斗,从而建设我们的美好祖国。

Ⅳ 此国打了三次仗,丢失一半领土,后来怎样了

巴基斯坦和印度曾经同属于大英帝国麾下,名为英属印度,是英国最大的殖民地。二战之后,巴基斯坦和印度人民为了自由发起了无数运动,脱离英国的殖民。而英国为了能将日不落帝国的余晖继续撒向南亚的这片土地,推行“分而治之”,于是有了三次印巴战争,而中国多了一个兄弟“巴铁”。



如今巴基斯坦在中国大哥的带领下,日益兴旺,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是世界第25大经济体。当然,有“巴铁”在印度洋,对于我们的发展也是有极大的帮助的,所以互利共生,让中巴的友谊越走越远。

Ⅳ 巴铁总是打不过印度,印度究竟有哪些优势

巴铁总是打不过印度,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印度比巴基斯坦的人数多太多了,还有印度人在外交的方面很有一套,他和美国还有苏联等国家的关系都很好。

从这些方面看来,巴基斯坦是不好抵挡印度的进攻的,不管是在人数上还是在外交方面,他们都比不过印度。不过巴基斯坦方面在空军上很有优势,他们的飞行员很有技术,印度的就经常的坠机。

Ⅵ 印度军事实力远强于巴基斯坦,巴基斯坦还那么强硬,为什么有谁撑腰吗

综合来说,巴基斯坦对印度硬气,一是仇恨深,二是朋友多,三是有核武。

Ⅶ 印度比巴基斯坦厉害那么多,为何却一直奈何不了巴基斯坦

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一些事情,很多人估计也都发现了,那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其实一直都是有恩怨的,但是其实我们也看到了那就是印度其实比巴基斯坦要厉害多了,但是这个印度就是拿不下巴基斯坦,不能拿巴基斯坦怎么样,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分析看看。

其实印度的人太多了,但是又非常的贫穷,也没有太多的钱去和巴基斯坦纠缠打仗,越打越穷,所以印度捉襟见肘啊。

Ⅷ 中印冲突巴基斯坦在干什么

中印战争时巴基斯坦并没有给予军事援助,但当时的巴基斯坦坚定了和中国合作的决心。

1961年,巴政府在改善中巴关系上迈出了一步,在联大会议表决恢复我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时投票赞成。1962年,两国通过友好谈判就中巴边界位置和走向达成原则协议。1963年3月,两国签订关于中国新疆和由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协定。

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应邀访巴。同年12月,巴总统阿尤布·汗访华。1966年3月,刘少奇主席访巴。1965至1971年,巴在历届联大都作为提案国,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8)巴铁和印度打得怎么样了扩展阅读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不同于国内进行的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也不同于抗美援朝战争。

这场战争是由印度企图以武力解决边界争端引起的,是政治军事仗。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平等协商,互谅互让,和平谈判解决边界争端,而印度尼赫鲁政府则坚持扩张主义立场,执意以武力实现其领土要求。这就决定了这场战争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军事,政治,外交斗争融为一体,交织进行。军事斗争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政治,外交斗争。这个特点,不仅制约着这场战争的形式,进程和结局,而且影响着双方的战略指导。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谈判解决边界争端,反对诉诸武力。

即使在印军蓄意挑衅,打死打伤中国边防部队官兵的严重事态下,仍克制忍耐,这就在政治,外交斗争和道义上处于主动地位。只是在印军完全拒绝和平解决边界争端,发起大规模进攻的情况下,中国边防部队才后发制人,实施反击。而在首战告捷后,中国政府却发表声明,申明大义,仍坚持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

印度政府蛮横拒绝和平谈判,再度发起进攻,中国边防部队再次被迫反击并取得反击作战的决定性胜利,为进一步开展政治,外交斗争赢得了主动,得到了世界人民广泛的同情和支持。这场边境局部战争,决定了军事斗争必须服从政治,外交斗争,三者要紧密结合。

政治,外交斗争的需要,决定军事行动的打,停,进,撤;军事上的胜利,又为政治,外交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进而争取以打促谈,以打促和及相对的和平稳定。

Ⅸ 巴基斯坦军事能力强吗如果生死决战,能否打赢印度

无论用不用核武器,巴基斯坦都不是印度的对手,两国之间实力差距明显,无论从哪方面相比,巴基斯坦都处于弱势。小打小闹还能够勉强持平,一旦陷入生死对决,在中国不插手的情况下,巴铁兄弟失败的可能性高得多。

印度的航天事业发展,可能跟中国、日本差不多一个层面,而且其用于航天事业的投入甚至比中国更大。论综合成就他们肯定不如中方,但是有些方面确实领先,比如2014年印度就探测火星成功了,成为了亚洲第一个探测火星的国家。巴基斯坦肯定要逊色得多。

由此可见,巴基斯坦在经济、军事、科技三方面都不如印度。在现代化战争中,这将是决定一场战争的最主要因素,如果生死对决,巴基斯坦肯定不是印度的对手。

阅读全文

与巴铁和印度打得怎么样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浏览:854
伊朗和美国为什么有仇 浏览:166
为什么印尼人喜欢喷香水 浏览:146
印度歼10怎么样 浏览:678
越南马皮凉在越南哪个位置 浏览:833
伊朗女人戴什么手表 浏览:994
买越南媳妇多少人民币 浏览:414
去伊朗旅游带多少钱 浏览:24
想陪你很久很久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791
英国人怎么评价约翰 浏览:914
印度订不到酒店怎么办 浏览:932
传说对决印尼服怎么进 浏览:673
关于英国论文怎么写 浏览:406
意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车 浏览:582
伊朗对西班牙怎么样 浏览:897
1元换多少越南盾合适 浏览:173
越南610是什么金 浏览:278
印尼什么时发生地震 浏览:36
印尼红龙鱼15公分怎么看 浏览:567
中国公元前900年什么时期 浏览: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