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北斗卫星对比印度卫星哪个好
中国北斗卫星对比印度卫星?
中国的北斗卫星已经发射了22颗,在应用上已经成熟,从汶川大地震时就开始使用,是国际公认的仅次于美国GPS系统的成功导航系统。连俄罗斯的格罗纳斯系统都不如中国北斗系统。目前北斗系统是国际公认的、与美国GPS系统、格罗纳斯系统、欧盟伽利略系统并称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 统。
而印度卫星导航系统,仅仅在试验阶段,与中国北斗的综合差距应该在10年以上,能否最终成熟应用,还是未知数。因为实事求是说印度的综合科技能力和经济实力与中国差距很大。我们的国力应该相当于4个或5个印度的规模。
2. 为什么印度一箭可发几十颗卫星,是不是说明印度火箭技术比中国强
严格来说,在印度发射之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航天机构发射过如此多的卫星。印度在2016年6月成功发射了一箭20星,自此开启了它惊艳世界的征程,中国用长征六号火箭也创造过一箭20星的纪录,俄罗斯最高纪录为一箭37星。
更多人认为,印度能把104颗卫星同时发射到太空,那么它的火箭技术也应该十分先进。此次承担发射的是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C37。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C37属于四节火箭,有固态及液态燃料系统交互使用,第一节为固态推进火箭有138顿重的燃料,直径为2.8米,其首级火箭推进器是世界最大的推进器之一,它还拥有6枚助推火箭,其中4支在地面就点燃,其他2支则在空中点燃,每支固态辅助推进火箭都有9顿重。
其实,对于航天发射来讲,发射卫星的数量多少并代表核心问题。印度这次发射都是将卫星投放到同一个轨道上,航天业内的专业人士都懂得其难度不大。因此航天技术的高低不是只表现在某一个点上,它代表的是一整套复杂的科学体系。
3. 登月失败却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印度这是什么操作
2013年印度向火星成功发送了一架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不仅成本只有7300万美元,同时它也是亚洲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 但是为什么印度没有成功登录离我们更近的月球,反而成功向火星轨道发射了探测器呢?
网友们可能经常会看到印度说:“我们再不努力,上海就要赶上孟买了。”在航天上也一样,经常能看到印度人说:“中国航天快赶上印度了”。我们提到印度时总是一片欢快的气氛,但是提到印度航天,你很难解释它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你说它不强吧,它的一箭104星被网友们吹了好几年;你说它强吧,发射的104星总重量仅一吨多重,且并没任何实际意义,最重要的分配器还是购买荷兰的设备。虽然从一箭104星的发射中,我们无法得出印度的航天实力的具体结论,但是能看出它们国家“一辆摩托车能装一个营”的观念是刻进DNA里的。
印度其实有发射过月球探测器,也成功飞上了天,只是没多久就失联,然后就没然后了。在2016年还出过这样一条信息,印度说发现自家境内上空有两架我们的侦察机,然后向我们强烈抗议。我国表示我们并没有发射过什么侦察机,你要是觉得不爽就把它打下来,印度人接着抗议说太高了打不到, 最后请了天文学家和航天学家一起过来研究,发现它们所谓的侦察机其实是木星和金星。
虽然吐槽了这么多,但还是要承认印度的航天实力确实可圈可点。2013年发射的曼加里安号火星探测器,不仅是亚洲第一颗火星探测器,第二年还获得“时代”周刊最佳发明奖,甚至被称为超智能航天器。 人类向火星发射过51次探测器,只有21次成功,可见难度之大。 美苏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都是以失败告终,而印度的第一次尝试就发射成功,也能反映出印度的航天实力;而且印度火箭的商业化做得非常好,同许多国家都有过发射合作,并且在全球被称为性价比最高的航天企业。
但是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明明月球离地球最近,为什么印度登月失败,但却成为亚洲第一个成功向火星发射探测器的国家呢?
能够成功发射登月探测器的国家,目前只有前毛熊,老美,和中国,难度之大可想而知。首先抛开火箭和探测器本身的技术问题,光是选择登陆点就成为了是否能够顺利登月的一个难点。登月的只是登陆舱,飞船本身还要在太空中飞行,选择登陆时机就是一个巨大挑战。登陆舱向月球飞过去的时候是以极快的速度冲刺,这时候使用的是深空网络,一旦和地球沟通不畅或者网络故障,导致数据传输固执,就会使发动机关机。 出现无法扫描月球表面甚至可能就出现遇到岩石,和陨石坑等情况。登月三步工作中的“绕、落、回”,每一项都能难倒了一大片国家。
接着还要选择着陆方式,也就是软着陆或硬着陆。软着陆是最常用也是最理想的着陆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让探测器以完美的状态着陆到月球表面,但是需要地面控制人员有着精准的操作能力,登陆器的设计的可靠性同样很重要。硬着陆就是登陆器在降落的过程中,不考虑建设问题,但是因为有一定冲击力,所以对登陆器本身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还只是登月的过程,返回地球还要面临更多难点。总之,一两句话完全没有办法说清楚登月的难度之大,但是日本曾经发射了一颗叫隼鸟号的小行星探测器,到距离地球将近1亿公里外的小行星进行采样,并且成功返回,然而经过十几年的尝试和研究, 仍然无法完成登月探测器工作,光这点就能证明探测器登月的难度了吧。
另外,火星有着“探测器坟场”的称号,别说登陆火星,光是能进入火星轨道就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老美上世纪就能登月,但是对它来说登陆火星的成功率仍然不足60%,其中限制登陆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是否能成功进入火星轨道。
首先,向火星发射卫星探测器每26个月才有一次窗口期,还没发射就有这么苛刻的发射条件; 而且火星距离地球有4亿公里的距离,而月球仅仅距离地球39万公里而已,这要求向火星发射的卫星探测器性能更高。 此外,还需要更大推力的火箭,不仅要摆脱地球的引力,还要摆脱太阳的引力,这是能否进入火星轨道的先决条件。同时还要进行数次变轨让火星引力能捕捉到,但是由于和地球并不在一个平面,轨道设计同样是一个巨大难题,更别提中间还要数次变轨。
由于距离实在太远,火星和地球之间的传输信号延迟长达22分钟,如何能够有效控制探测器已经不重要了,能否自主变轨才是最重要的问题,有很多探测器都是在这里失败的。此前大毛搭载着我们的 “萤火1号”探测器火箭,就是在最后变轨过程中失败的。
两项工程哪怕对于中美这种航天强国都是困难重重,对于印度来说难度更大。虽然印度已经成功向火星发射过探测器,并且放出豪言要在两年内发射登陆器登陆月球,但是以印度人好大喜功的本性,这种话听听就行了。虽然发射卫星探测器到火星轨道难度很大,但其实探测器登月的难度更大,以印度现在的技术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2019年印度发射的“月球2号”着陆器在绕月球一周准备着陆时失联。月球探测器有“绕”“落”“回”三个步骤,第一步绕完成得都不成功,更何况后面两项工作呢?
印度的航天技术看似在第二梯队, 但是实际上他们的航天设备基本上和他们整个国家大部分产品一样属于“万国造”, 单凭他们自己的技术想实现探测器成功登月就有些天方夜谭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印度的航天器实在太便宜了。 我们有句老话叫做“一分钱一分货”,“月球2号”的价格实在太低了,是全球最便宜的登陆探测器,仅仅1.42亿美元,这个价格并不足以让它克服可能会遇到的障碍 。而印度航天的性价比高,仅仅只能体现在火箭发射卫星的项目上,在探月工程中想靠低价投机取巧只有失败的结果。
另外,印度人非常好面子,探测器登月只是面子工程,是为了“莫老仙”而着急发射的。在看到以前各方面都不如它的中国,在航天工程上的成就,印度明显是着急了,也不管技术是否成熟,设备是否可靠就火急火燎地发射了。 这种行为本就是欲速则不达,脱离实际理论,冒冒失失地进行这种严谨的工作,失败是必然的。 同时好大喜功的本质,让他们很难在设计之初就预料到可能会发生的设备故障,在实际工作中必然会缺少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印度如果想要成功登月,必须要深刻反思,首先登月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是要和隔壁大国一较高下,还是要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可能登月难度仍然会加大 。虽然印度可以从各个国家获得关键性设备技术,但是万国造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而且很多设备如果没有配套,或者不兼容一定会在关键时候发生故障,所以发展自己国家的自主产品才是最正确的。
同时,航天是一项长期工程,耗资巨大,需要有长期切实的计划,不应该总是在航天上搞廉价产品,性价比并不能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投入和产出始终是成正比的,加大投入才是保证成功的基础。
航天是整个人类共同的成就,虽然经常吐槽印度的航天工程,但是仍然希望印度可以向中国一样,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我国2004年正式成立的“嫦娥工程”,距今17年的时间里在每个关键节点,我国的航天人都按时而且圆满地完成了每一步计划。
和印度不同的是,我国在航天事业中从来没有过假大空 ,中国人的务实精神在航天事业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印度应该引以为戒,彻底结束一直以来好大喜功的面子工程 。现在我们国家是全球唯一可以自主建造空间站的国家,但是我们仍然牢牢按照计划做好每一步工作,这也是印度欠缺的,更是印度应该加紧学习的。
4. 印度整体不那么发达,为什么感觉航天技术很发达
印度一直在努力成为第四个实现登月的国家,在2019年的“月船2号”失败以后,印度又在2020年1月1日宣布启动“月船3号”计划。“月球3号”计划预计将在2021年实施,以便印度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与我国之后,第四个登陆月球的国家。事实上,印度的经济还很不发达,人均GDP在2000美元左右,整体工业实力也不强,但印度的航天技术能够排在世界前5名。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印度经济不发达,但经济总量很大;第二,印度一直有一个世界强国梦想;第三,印度在建国以后,学习苏联模式,对军工业与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投入很大。
1.印度经济不发达,但经济总量很大。以2018年为例,印度人均GDP只有不到2000美元,GDP总量却有2.73万亿美元,并连续5年取得了7%以上的高速增长。航天计划动辄就是几百亿美元的投入,能够支撑得起的国家并不多。严格地讲,航天技术与科学技术水平有关,更与经济总体实力有关。尽管印度经济不发达,但总体经济实力不弱,有钱投资到航天领域。
4.印度航天领域发展现状。观察室为何认为印度航天技术发展能够排在世界前五名?主要原因在于,印度在航天领域确实却得了一系列成就。例如,印度建立了一个区域卫星导航系统IRNSS,共计有7颗卫星组成,能够在印度本土及周边1500千米范围内进行导航与定位。此外,印度达万航空中心在2017年4月实现了“一箭104星”,虽然有101颗卫星都是纳米卫星,但这种向太空撒大豆的行为也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
5. 从一箭104星到一箭36星,印度航天究竟掺杂了多少“水分”
我个人认为印度航天并没有掺杂水分,因为这次发射的36颗卫星,每颗的重量都比之前发射的104颗卫星重。
总的来说,印度的航天技术没有掺杂任何“水分”,印度的航天技术的确是不错的,不要以为印度真的一无是处。
6. 印度最强火箭发射成功:一箭36星,印度制造卫星的水平如何
印度的卫星制造水平非常糟糕,并且还严重依赖国外技术支持,除此之外,印度的卫星质量根本不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在看到印度一次性发射了36颗卫星的新闻后,很多人都觉得印度的卫星制造水平已经迎来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在我看来,印度的卫星水准根本没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虽然印度在航天领域迎来了路小的进步,但是在一些细节处的打磨上,印度却存在着非常糟糕的情况,要知道卫星制造水平关乎一个国家的航天事业发展进度,如果卫星制造水平非常落后的话,那么必然会给航天事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正是由于印度的卫星制造水平非常糟糕,所以印度的航天事业发展才没有太大的进步。
7. 印度航空水平差,为什么能够一箭多星甚至发射探测器到火星呢
2014年9月24日,印度火星轨道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轨道。老厉害了,是全球首个第一次尝试便成功入轨的国家。
我国之前有过一次火星 探索 计划,但是搭乘的是俄罗斯的火箭,后来变轨失败没过去。
如果这是“看谁飞得远谁就赢的比赛”,那么很显然印度赢了。
印度还有一箭104星的成就,如果这是“看谁带的包裹多谁就赢的比赛”,那么也是印度赢了。
但是如果比较“谁家火箭运载能力大谁就赢的比赛”,那么很抱歉,印度最厉害的火箭相当于我们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水平,运载能力和我国长征二号捆相当,后者于1990年7月首次成功发射,于1995年退役。印度目前最大运载能力是近地轨道10吨;我们的长征五号是近地轨道25吨;美国刚发射的猎鹰重型是60吨;美国的土星五号是近地轨道120吨。
哦对了,补充一下,虽然人家运载能力低,但是人家起飞重量大,基本上全球顶尖了。也就是说,大块头,小力气。
这么比,我们的确落后美国几十年,印度嘛,呵呵。
哎?运载能力是啥,不是飞得越远越厉害吗?你要这么比,那么美国的大力神运载火箭把旅行者一号早就飞过冥王星了,几百年以内估计美国都是完胜的状态。
而送旅行者一号飞那么远的大力神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大概只有13吨。换个说法,我们要想把印度发射的那堆跟砖头块一样大小的卫星呼啦啦送到火星,也做得到。但是没啥意义,既浪费钱也打乱了计划。
而且印度至今没有自己的载人航天,没自己的空间站,也没有自己的登月。原因就是没钱,钱都去哪了?当然花在“看谁飞得远,看谁带的包裹多谁就赢的比赛”啦。
不过话说回来,印度的确有很大的优势,他的技术来源很广泛,基本可以吸收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所以只要印度经济跟上来,有钱了,那么是非常有能力超过我们的。这不是么,最近人家说要玩航天飞机了。
印度航天 科技 水平并不算差,前两年创下了一枚火箭发射104颗卫星的记录,打破了俄罗斯之前保持的37星的记录,在未来也可能成为他们的一个特色。
说起印度一般人印象可能不怎么好,实际上很多牛人也确实觉得印度不怎么好,他们至今没有统一度量衡,工业化基础薄弱,很多装备主要靠进口,国内环境还比较混乱。但印度与西方国家关系还可以,很多设备造不出来却可以买回来。航天 科技 的发展,与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是分不开的,印度虽然完成了一些成就,但以后航天 科技 的发展个人不大看好。
印度目前有能力自行发射卫星、月球探测器、火星探测器,航天实力是不错的。一箭104星很厉害,不过实际上只是发射了一枚700多公斤的主卫星,其他103枚卫星加起来也就600多公斤,是很小的卫星。这对以后印度商业航天发射有一定的帮助,毕竟不是所有公司都需要功能多样体积庞大的卫星,一箭多星发射“纳米卫星”技术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工业基础的薄弱很大的限制了印度航天的发展,印度最大的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0吨,我国长征五号目前是25吨,是现役世界第二(或第三记不大清楚了),但是印度运载火箭的起飞质量却快赶上我国长征五号了,也就是说印度的火箭很笨重,块头大力气小。这就是整体技术水平和工业化基础不足的体现。
印度之所以有时叫开挂民族,似乎一直对这个称呼情有独钟。开挂民族有时候真的会做出许多让世界惊掉下巴的事。
所谓一箭多星,是指航天火箭发射时一起携带多颗卫星。一箭多星的发射运用,打破了传统一箭一星的传统,是一种高效的,大大节省经济的发射方式。 。一箭多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运载火箭能力的提高,标志着分导核弹头、发射技术和火箭与卫星分离技术上的新突破。目前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并不多,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几个国家。
2017年2月15日,印度一箭多星打破俄罗斯创下的37颗卫星世界记录,打破中国2015年一箭20颗卫星亚洲记录,为104颗,目前世界最多记录。
其实,印度能一箭发射104颗,并不能说明印度在航天领域就超越了我们老牌大国。
说出来大家可能会笑,印度一箭104颗卫星, 虽然卫星数量非常多,但实际上那么多卫星加起来总重仅有1.38吨,要知道我们的天宫一号就重达8吨,这些卫星中只有三颗是自主研发,其它都是来自国外。
其中最大的一颗是印度自主研发的遥感卫星,重量700多千克,其它的卫星都属于几十千克甚至几千克大小的微小型商用卫星。有网友戏称,印度的卫星就像些玩具。
所以印度目前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重型运载火箭,但不可否认的是,开挂民族在多弹头分导上还是比较牛的。
要是把我们的天宫一号质量全部换算成这些小型卫星。那么我们可以发射它最起码六倍数量的卫星。数量多并不代表就领先世界。水分含量太多。
科学疑惑篇@ 印度航空发展情况怎么样?
从1963年印度建立发射场,到1967年印度发射第一颗卫星,再到1968年印度建立空间研究组织!印度这个被誉为开挂的民族,在上世纪对航空的发展就非常的迅速与强劲!虽然早前多数卫星的发射都是由美国,欧洲国家等代为发射,但是印度也确实在一些领域默默赶超着各国!比如2013年印度成功火星探测卫星,以及2017年成功发射了一枚"一箭104星"火箭,也是震惊了不少国家哈!
在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一箭104星"火箭?简单地说就是发射一枚运载了104颗卫星的火箭!此前的记录还只是由俄罗斯保持的"一箭37星"!印度直接运载104颗!还有印度居然可以发射火星探测器?要知道绝大数国家都还没敢尝试!
那么可不可以说印度的航空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了呢?
科学解疑篇@ 印度航空 科技 水平整体怎么样?为何能够发射火星探测器和一箭多星?
先说说印度的"一箭104星"情况!当年印度发射的一箭多星,携带的是一颗印度自己的重达700多公斤的卫星和103颗共计664公斤的纳米卫星,印度本身只有3颗,美国多达96颗,其它是别国卫星!国际空间专家表示发射一箭多星能够节约一大半的运载费用等等!而且这种技术也被一些国家认为是没必要的做法!
因为一箭多星技术相对而言是比较低的,而且运载能力也低,火箭推力也低!我国专家曾经表示过这种技术运载的推力只有1.5吨而已,涉及多星分离,只要不发生碰撞就可以了!而且印度利用这种技术给外太空制造了很多的"太空垃圾"!换句话说就是,印度发射的很多卫星似乎不都是有用的!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竞争而为之的做法!我个人认为不是很提倡!
如果以低廉节俭的角度去看印度航空,那么确实能够做到以低于其它国家60%左右的价格运载卫星!但其实这也是印度国内劳动力太过于廉价而导致的!其实我们国家也具备这样的技术,只是没必要运用而已!毕竟我国外太空空间站已经有相当规模,没必要运用这种小规模,低运载的方式去应对火箭的发射!
而且印度有很多航天领域的技术是依靠美国,欧洲等国家的(以及上面提及的火星探测器也是),并非自家技术,所以和中国的独立自主相比弱太多了,只是印度啊三喜欢炫耀而已!我国比较低调,默默发展!
所以综上,印度没有全球定位,没有大推力火箭,更没有载人航天等等!所以最多只能算是国际第二阶梯的航天领域国家,比起第一阶梯的中国,美国,俄罗斯!
科学科普篇@ 关于航空的知识:
1丶航空与航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航空是指人类在地球大气层内的飞行活动,主要运载工具为飞机。航天指人类在地球大气层以外太空中的飞行活动,主要运载工是为火箭、航天飞机等。
2丶一次性使用的火箭(包括导弹)制造,比反复多次重复使用的飞机制造要相对容易些。
3丶印度在航天领域为二流国家,在航空领域属不入流的国家。
科学家早就说了,我们的航天 科技 水平,和世界顶级水平还差20年。换句话说,国足水平也差不多。我们音乐排行榜上排名靠前的歌曲,落后标榜20年,我们的电影和好莱坞电影还差20年。我们的顶级大学和世界顶级名校还差多少年?
说明一箭多星并不是什么多牛逼的技术,基本上能发射卫星的都会,至于发射探测器到火星,难点在于远程测控,这个问题美国帮他解决了,其他工作,就和发射一个普通卫星差不多,并没有很大的难度
这个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虽然能一箭多星,那也要看成功率,你发个几十次,难道不能成功一两次吗?只吹那成功的一两次,那些失败的呢?
再说发射探测器去火星,我觉得,外表意义多过实在意义,没什么用,只能骗骗国内民众,浪费钱财!
人家的水平哪里差?差在哪里?你从新闻上看到的吗?
8. 屡说航天实力被低估的印度,它的真实卫星技术到底有多强
我认为整体来说的话印度的卫星技术还是很不错的,毕竟印度最终还是成为了第四个登月的国家,接下来请看我的具体分析!
当然了,以上内容均是我自己的看法罢了,如果大家有其他不同的意见也可以多多补充哦!如果喜欢我的观点的话也可以给我点个赞哦!
9. 航天硬实力!印度1箭104星与“长八”1箭22星哪个更厉害
北京时间2022年2月27日11:06,执行1箭22星“拼车”发射任务的“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201发射塔发射升空,拉开文昌发射场商业发射大幕。
此次发射打破了由“长六”遥一在2015年9月20日创造的我国1箭20星的纪录,这让很多人想起了印度,其PSLV-C37火箭在2017年2月15日创造了1箭104星的世界纪录,直到2021年1月24才被执行Transporter-1任务的“猎鹰九号”以1箭143星打破。
那么,PSLV的1箭104星与“长八”1箭22星哪个技术难度更大?哪个更有含金量?为此,可以从多个方面加以比较,得到更接近真实的答案。
在PSLV-C37执行的1箭104星任务中,104颗卫星的总质量为1378千克[1],单颗卫星的平均质量只有13.25千克。而“长八”遥二执行的1箭22星任务则有很大不同,22颗卫星的总质量达到1758.5千克[2],单颗卫星的平均质量为79.93千克,是前者的6倍,如果将前者比作“薯仔”,那么后者则更像是“西瓜”,平均体量差距十分悬殊!
单星平均质量体现的不仅是运力问题,质量更大的卫星其发射难度更大、入轨要求更高。同时,质量更大的卫星意味着拥有更大的平台,可以搭载更强大更先进的载荷,总体技术含量更高,这也是“长八”1箭22星比起PSLV的1箭104星更优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PSLV-C37执行的1箭104星任务是1次搭载任务,其中印度Cartosat-2D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是此次发射的主载荷,质量714千克[1],占到载荷总质量的52%,其余103颗卫星为搭载星,质量之和约664千克[1],搭载星平均质量只有6.45千克。这些搭载星均属于微纳卫星,除了来自印度的2颗卫星质量稍大,分别为8.4千克和9.7千克,其它来自美国、以色列、哈萨克斯坦、瑞士、阿联酋和荷兰等国家的101颗卫星,最大质量不超过4.7千克。这些搭载星大部分采用立方星的标准制造,遵循标准的尺寸规格和机械、电气接口,对释放精度和释放姿态也没有特殊的要求,技术要求相对简单。
形象一点表达,这种主星加搭载星的模式属于“顺风车”业务,一切以主星的需求为准,目标轨道、发射窗口等基本上都是依据主星的要求来确定的,搭载星只能确认是否可以在这样的轨道上工作,并且不能影响到主星的安全,才能确定能否搭载。在搭载任务中,搭载星只是被顺路捎带,需要满足较多的约束条件才能“上车”。
在“顺风车”模式下,运载火箭对于主星之外的搭载星采取相对粗放的部署方式,PSLV的1箭104星任务中,其中101颗纳米卫星的释放过程不到10分钟,足见这就是按顺序“撒薯仔”,“薯仔们”除了能够大致入轨也就不能有更高的要求了。
不同的是,“长八”遥二作为“共享火箭”,其1箭22星任务属于“拼车”业务,每一颗卫星都是主星。在此次任务中,虽然22颗卫星的质量有着明显差别,最大的一颗为北京微纳星空的“泰景四号”01星,质量为350千克,但是其中17颗卫星质量都在40千克以上,低于20千克的只有长沙天仪研究院的“创星雷神号”,质量为14千克,没有PSLV-C37任务中的101颗不超过4.7千克的“薯仔”卫星。
在“拼车”模式下,每一颗卫星的释放姿态、速度、时间都有严格要求,遥二1箭22星先后分12批次完成释放,实现卫星精准入轨,自火箭发射到卫星完成部署历时长达40分钟。相对PSLV火箭1箭104星粗放“撒薯仔”,“长八”1箭22星就像是集约播种,在指定位置精准投放。
印度PSLV(极轨卫星运载火箭)采用4级半构型,4个芯级火箭串联,并在芯一级周身捆绑6枚固体火箭助推器,其6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SSO)运力为1.75吨[3]。由于PSLV使用的是不具备2次启动能力的常温上面级,在执行1箭104星发射任务时,只能将卫星部署在同一轨道,即执行同轨多星的部署,上面级在关机并完成主星部署后无法进行大幅机动,只能在微小的时间、速度、角度差异下完成部署工作。说到底,还是火箭能力限制了任务执行的空间。
“长八”遥二采用2级构型,其配备了具备2次启动能力的氢氧上面级,700千米SSO运力达到了3吨。虽然都是执行同轨多星的发射任务,但是遥二拥有2次启动能力的上面级提供了大范围机动的能力,能为22颗卫星的部署提供更合适的时间、速度、角度,最终实现精准入轨。
总体而言,印度PSLV-C37的1箭104星任务是充分利用主星之外剩余运力的“顺风车”业务,在同一轨道“撒薯仔”并没有太大的技术难度,比起印度更早的1箭20星纪录也不存在技术上的突破,只是在一枚火箭里装了更多的“薯仔”。而“长八”遥二执行的则是个个都是主角的“拼车”业务,没有能力强大的上面级、没有严密的部署设计是完不成的,并且部署的大都是质量相对较大的、有较高要求的卫星,总体技术难度明显高于PSLV-C37的1箭104星。
不过,PSLV-C37的1箭104星也有过人之处,任务之中有101颗搭载卫星来自印度之外的国家,是一次成功的国际商业航天发射实践,而“长八”遥二1箭22星均来自国内,这一方面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未来,期待“长八”在国际商业航天发射市场能够有所斩获!
作者:大白高国
参考资料
[1]数据引自新华网发布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7-02/16/c_129481524.htm
[2]数据引自北京微纳星空发布https://mp.weixin.qq.com/s/O7dHLPbyOPHSSxLE_M1lPQ
[3]数据引自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官网https://www.isro.gov.in/launchers/psl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