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王玄策灭印度是哪个

王玄策灭印度是哪个

发布时间:2022-12-27 19:24:11

⑴ 一人灭一国:王玄策灭印度的神话是怎么来的

唐朝贞观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命王玄策出使印度,意在宣扬我大唐国威。但是没想到印度不知好歹,竟然意图杀害王玄策。后来王玄策紧急跑到了吐蕃,借助吐蕃的势力好好的教训了印度一番,也正是因为这个历史上的小事情,被后来人们逐渐演化,从而形成了王玄策一人灭印度的荒唐传说。

就这样王玄策带着吐蕃人马,再次踏上了印度的领土,这一次他直接进攻阿罗那顺,面对吐蕃骁勇的军队,阿罗那顺节节败退,最后不得不向王玄策低头认错。就这样王玄策的故事在后来被演化成一人灭一国的神话了。

⑵ “一人灭一国”之王玄策

在中国的古代史上有这么一位传奇的外交人员,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他的名字,他就是王玄策。传说中一人灭一国的人物,在传说中,他一个人覆灭了整个印度,具体的故事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在《新唐书》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二十二年,右卫率府长史王玄策使西域,为中天竺所钞,弄赞发精兵从玄策讨破之,来献俘。”

解释一下就是:在贞观二十一年,也就是647年,时任右率府长史的王玄策受唐太宗之命,前往印度访问。但是王玄策好不容易来到印度后,却发现西拉迪提亚王已死,王位被印度大臣阿尔裘那所篡夺。同时,不光是玛卡达国,当时全印度几乎均陷入战乱之中。王玄策等大唐使者一行人还受到阿尔裘那派兵袭击,身陷牢狱之中。但是王玄策自己一人脱困,然后逃离了玛卡达。

王玄策没有就这样逃回大唐,而是自印度大陆北上,到了吐蕃,然后汇聚了泥婆罗、吐蕃和羌族一共8000的雇佣军,然后对篡位者阿罗那顺”统治的都城进行了反击。没想到结果竟然是大胜。具体的战果如何呢?

在《旧唐书》中有一段记载“五月庚子,右卫率长史王玄策击帝那伏帝国,大破之,获其王阿罗那顺及王妃、子等,虏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二万余以诣阙”。注意这里的“诣阙”。这意思是王玄策送到长安以诣阙的俘虏有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二万余。既然已经诣阙了,有长安那么多人见证,这应该就不是史书的夸大了,而确实是不小的胜利。但是王玄策为什么没有被立传呢?就像中国有几个人知道朝鲜有个叫李舜臣的?但是此人在朝鲜的名声很大,在朝鲜被誉为大英雄的人物,而且当时在中国的将领带兵援助下,朝鲜抗击日本最后取得了胜利,这件事在中国史书中基本就是寥寥几笔带过。但日本和朝鲜可是对那段历史大书特书的,也是因为当时国家关心的重点不一样。唐朝时,国家的关注的重心在于西域,突厥和高句丽。所以不太重视王玄策的功劳,留下的记载也不多,后世写书也就没有给王玄策立传。

关于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故事。中印度和吐蕃方面并没有发掘出史料证明和反驳这一点。很多的传说说的是王玄策一人覆灭了整个印度,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王玄策消灭的并不是当时整个印度,而是印度的北部的一些城邦。但是即使如此,一个外交人员干出这么牛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估计也就此人了。

⑶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历史故事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历史故事:

王玄策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外交家,去过三次印度,创造出了“一人灭一国”的神话,并着了一本书《中天竺行记》。

贞观十七年三月,王玄策奉命作为副使,跟随朝散大夫、卫尉寺丞、上护军李义表护送婆罗门国使节回国。同年十二月,到达摩伽陀国。

但是,王玄策并没有直接跑回国,而是来到了尼泊尔王国。王玄策和尼泊尔的阿姆修瓦尔曼王谈判,很是成功地“说服”了对方,借给他了7000骑兵。于是,王玄策带着这些骑兵杀回了印度,打败了有着3万兵力的阿尔裘那。

最终,因为王玄策的这场战争,不仅让印度恢复了往日的和平,还让王玄策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人灭一国”的“神话”。

⑷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事迹是真实的吗

在电影《功夫瑜伽》中提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号称“一人灭一国”的王玄策。

王玄策是唐代外交官,他奉李世民之命出使天竺诸国,但个别国家对唐朝并不友好,王玄策便借兵灭了这些国家。

那么,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事迹是真实的吗?

今天我们就讲讲王玄策的故事。

王玄策本是唐代一个基层干部,任黄水县令,后调入唐政府外交部担任外交官。公元647年,唐太宗李世民派遣王玄策出使印度玛卡达国。

古印度又称“天竺”,当时天竺由很多小国组成,玛卡达国国王西拉迪提亚与唐朝关系很好。但是,当王玄策到达玛卡达国的时候却发现西拉迪提亚国王已经死了,一个叫阿尔裘那的大臣篡夺了王位,此人是个“唐黑”,不依附唐朝,将王玄策率领的使团抓捕扣押。

王玄策越狱逃走,开始了一段传奇之战!

王玄策逃走以后,立刻前往尼泊尔,借骑兵七千,然后回师进攻阿尔裘那,一战之下败敌三万,杀三千,落后溺毙万余,俘虏万余,并生擒阿尔裘那,使得玛卡达国归于和平。

王玄策回到唐朝后,获得了李世民的褒奖,并于次年再次奉命出使天竺。

这一次,王玄策达到天竺后,发现北印度最有实力的君主戒日王病故,北印度陷入了动乱,一个叫阿祖那的君主作乱,不仅迫害当地百姓,还袭击王玄策的使团并将王玄策囚禁。

王玄策再次逃出监狱,并再次去尼泊尔和吐蕃请求救兵。这一次王玄策得到八千多兵马,他率领部队回到北印度,与阿祖那作战。

这一次,王玄策灭敌数万,斩首数千,大破七万战象部队,生擒阿祖那。

王玄策率领部队一路所向披靡,杀得天竺诸国大败,所谓“一人灭一国”固然有些夸张,但王玄策孤身出使异国,能有这样的战绩可可以算是一段传奇了。

王玄策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唐朝的国力所致。

王玄策去尼泊尔搬救兵,之所以能顺利获得七千精锐骑兵,是因为尼泊尔当时是吐蕃的属国,而吐蕃之主松赞干布当时与唐朝关系很好,王玄策是以“王中王”的身份前往尼泊尔“命令”其出兵的。

所以说,王玄策作为外交官“一人灭一国”与其说是他个人能力超群,不如说是唐朝中国强盛,因此才会有这么多的人愿意帮助王玄策。

⑸ 王玄策是怎么做到一人灭掉整个印度的

王玄策确实灭掉了一个国家,但是并不是灭掉了整个印度。当时的印度已经分裂了,他灭掉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国罢了。不过也毕竟是一个人在异国借兵灭国,也是一件非常厉害的事了。

此时的王玄策在众人的帮助下,成功逃了出来。逃走的王玄策并没有着急回到大唐,而是选择一路北上,单枪匹马到了尼泊尔。与尼泊尔国王进行谈判借兵,凭借大唐的国威和王玄策的个人魅力,尼泊尔国王借给他7000尼泊尔骑兵。最终,王玄策带领这7000骑兵将三万阿尔裘那军队打的落花流水,并且生擒阿尔裘那将他带回大唐长安处置。
这就是王玄策一人灭一国之事,并不是整个印度,只是其中的一个国家,

⑹ 揭秘:唐朝名将王玄策是如何灭了全印度

王玄策曾经在印度打了场打胜仗,那么有人会问了,王玄策灭了全印度吗?没有的,这是夸张了。王玄策曾经“一人灭一国”,然而当时的印度有着许多王国,因此王玄策并没有灭了全印度。王玄策的事迹也主要记载在王玄策自己写的《中天竺国行记》中,讲的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些事,但也因年代久远遗失了大多数。
王玄策第一次出使印度的时候只是一名普通的副使,当时出使的主要官员是朝散大夫、上护军李义表,出使的是摩伽陀国。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印度的时候已经是主要官员了,当时的职位是右率府长史,也就是在第二次出使的过程中,王玄策完成了“一人灭一国”这般不可思议的壮举。
当王玄策到达印度玛卡达国的时候,发现本来与唐朝交好的西拉迪提亚国王已经去世了,取而代之的则是篡位的大臣阿尔裘那。阿尔裘那把这些唐朝来的使者全部关了起来,谁知道被王玄策逃了出来,一路逃到尼泊尔,更是向尼泊尔王国的国王借了七千起兵,一下子将高自己四倍兵力的阿尔裘那阵营打得落花流水,维护了玛卡达国的和平,之后便带着俘虏阿尔裘那回国了。因此,王玄策并没有灭了全印度,而是灭了一个国家。

⑺ 王玄策灭的到底是哪个国家最好是详细一点。

印度
王玄策可说是个相当特异的人物,他所驱策的战场并非中国本土,而是在遥远的印度。公元647年,王玄策受唐太宗之命,第二次前往印度访问与唐有友好关系之印度玛卡达国的国王西拉迪提亚。在好不容易到了印度之后,却发现西拉迪提亚王已死,王位被一个叫做阿尔裘那的人所篡夺。同时,不光是玛卡达国,当时全印度几乎均陷入战乱之中。王玄策等大唐使者一行人还受到阿尔裘那派兵袭击,身陷牢狱之中。幸好后来王玄策安然脱困,逃离了玛卡达。
王玄策这样就逃回了大唐吗?没有,他策马自印度大陆北上,渡过了甘地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目标,一路来到了尼泊尔王国。在这儿,他与尼泊尔的阿姆修瓦尔曼王谈判,王玄策就以迎娶太宗养女文成公主而与唐具友好关系的吐蕃(即今之西藏)的王中之王的名义,向尼泊尔的阿姆修瓦尔曼王借兵。借用了七千尼泊尔骑兵,再度带兵回到玛卡达国向篡夺者阿尔裘那挑战。
在激战之后,王玄策终于获得了胜利。于甘地斯河畔的决战中,包含象部队在内的阿尔裘那军战死三千,而被追落至水中溺毙的则有一万之数,被俘虏者至少一万一千人,大大地惨败。据推断,其总兵力至少有三万,王玄策以少数之兵获得大胜,而且还是在异国、并以异国之兵得胜,实在是不容易。这个难度比常惠(经营了至少十年而且军力占优)用异国军队攻匈奴还难。
王玄策在俘虏了阿尔裘那、恢复玛卡达国的和平之后,就率领尼泊尔军回到其母国。当然,这时也救出了其他留在牢狱中的部下,在俘虏提拉布阵提王阿尔裘那后,于六四八年将之献予太宗,回到了大唐。如果王玄策是十八、九世纪大英帝国的将军的话,他大可以就身陷牢狱一事要求赔偿,加上其恢复和平的大功,要将玛卡达国当成殖民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再怎么说,王玄策的功绩都是可和世界史上着名的罗伯特·克莱武匹敌,而他更是对领土及权利的欲望无缘,到底这是个人的资质呢?还是两人所属文明的价值观不同?[2]
他乃是在印度这样的异国中,率领着尼泊尔异国的军队,与象之大军作战而获得胜利的人。让这个人以英雄之姿受到更多人的欢迎。这个人其实曾经三度前往印度,最初并不是以正使的身份,而是副使。第二次前往时则升为正使,被卷入提的王位篡夺事件,而率领了尼泊尔的骑兵大为活跃。其后他还曾经再一次前往,去做什么呢?其实他是去寺庙中参拜。是个立下了大功之后,挥挥双手就回去的人。中华的智慧与谦让表现的淋漓尽致,太让人佩服了!

⑻ 唐朝名将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辉煌事迹

王玄策是唐朝太宗年间着名的官员,也是一名着名的外交官,他有着“一人灭一国”的彪悍战绩,但是史书中对于王玄策这个人的前半生记述并不多,而因为其淡泊名利,属于立下天大功劳之后挥挥手便离开的人,在和平年代没有什么作为,因此他的事迹除了出使印度之外便没有其他记载了。

王玄策灭了全印度吗

王玄策曾经在印度打了场打胜仗,那么有人会问了,王玄策灭了全印度吗?没有的,这是夸张了。王玄策曾经“一人灭一国”,然而当时的印度有着许多王国,因此王玄策并没有灭了全印度。王玄策的事迹也主要记载在王玄策自己写的《中天竺国行记》中,讲的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些事,但也因年代久远遗失了大多数。

王玄策的画像

王玄策第一次出使印度的时候只是一名普通的副使,当时出使的主要官员是朝散大夫、上护军李义表,出使的是摩伽陀国。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印度的时候已经是主要官员了,当时的职位是右率府长史,也就是在第二次出使的过程中,王玄策完成了“一人灭一国”这般不可思议的壮举。

当王玄策到达印度玛卡达国的时候,发现本来与唐朝交好的西拉迪提亚国王已经去世了,取而代之的则是篡位的大臣阿尔裘那。阿尔裘那把这些唐朝来的使者全部关了起来,谁知道被王玄策逃了出来,一路逃到尼泊尔,更是向尼泊尔王国的国王借了七千起兵,一下子将高自己四倍兵力的阿尔裘那阵营打得落花流水,维护了玛卡达国的和平,之后便带着俘虏阿尔裘那回国了。因此,王玄策并没有灭了全印度,而是灭了一个国家。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

王玄策灭的这个国家是在印度。那是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派了王玄策去印度的玛卡达国进行友好访问,等到王玄策经历千难万险好不容易到达了印度玛卡达国,却发现本来与唐朝友好的国王西拉迪提亚已经去世了,取而代之的是当朝篡位的权臣阿尔裘那。当时的印度除了玛卡达国之外,还有许多国家也都陷入了战乱之中,王玄策等人还收到了阿尔裘那的袭击,之后更是被关押进了牢狱之中。

王玄策的画像

后来众人帮助王玄策逃脱了逃狱,逃离了玛卡达,但是王玄策却没有回唐朝。他在这个地方受了辱,便要把这耻辱留在这里,绝不带回国家去。王玄策单枪匹马去往了尼泊尔王国,并且成功说服了尼泊尔王借兵给自己。于是王玄策便凭借着尼泊尔国王借给自己的七千尼泊尔骑兵,将有着大象部队的三万阿尔裘那军打得落花流水,生擒了阿尔裘那。

王玄策的这场战斗发生在异国他乡,甚至连军队都是别的国家的,而且还是以少于敌方四倍的兵力以少胜多,“用兵如神”一词完全可以用在王玄策的身上。

⑼ 玄奘从天竺取经刚回来,哪一牛人就把印度给灭了

有些事,就是这么巧合;历史上唐僧曾于公元627年向上提出过申请,希望能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这唐僧也是胆大包天,第二年的时候,竟然独自一人偷渡过关,经由西域到中亚后再向南迂回到了天竺,总行程达13800余里。



现实与小说就是这么奇怪,在小说中,天竺是大唐所向往的地方,唐太宗还认唐僧为御弟;结果在现实中,唐僧却是偷渡去了天竺,回国后却屡屡遭到唐太宗威逼还俗当官;而天竺佛国也在数年后也被一个唐朝的外交官给灭国了,可惜的是这个外交官的壮举,在历史上名气反不如唐僧西天取经……

⑽ “一人灭一国”的大唐奇人王玄策是怎样灭掉古印度的

我国古代有一段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故事,这段传奇的创造者叫王玄策。王玄策:一个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外交官,一个在历史书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 姓名:王玄策 籍贯:河南洛阳人 业绩:一人灭一国 职业:三任大唐驻印度大使,后因业绩突出授散朝大夫 大唐周边葱岭南有国名叫天竺,现在改叫印度,其国民我们亲切的称之为阿三,时分东西南北中五大块。姑且分别叫东、西、南、北、中印度吧。唐初,印度半岛最强大的中印度统一了印度半岛建立了摩揭陀帝国,并很快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 公元647年,唐太宗命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30人出使西域。我想目的有三:一是出使印度。二是拜会吐蕃王松赞干布,睦邻友好。三是看看文成公主。但此时印度发生了政变,别忘了,那时候没卫星,也没手机,没通讯手段,李世民再牛也算不到啊!于是照常上路。路线我觉得是从西安-》新疆-》中亚-》印度-》吐蕃。纂位的新王阿罗顺那听说大唐使节入境,竟派了2000人马半路伏击,除王玄策、蒋师仁外从骑皆遇难,王玄策被擒扣押。后来,王玄策、蒋师仁寻机逃脱,发誓要灭绝印度,以雪使者被杀之耻!两人于是策马北上,渡过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目标,一路来到了尼泊尔。在尼泊尔,王玄策与尼泊尔王谈判,以吐蕃王松赞干布的名义,向尼泊尔借得7000骑兵,同时还檄召临近处各大唐藩属国,外加吐蕃松赞干布派来了1200名精锐骑兵,人马总数接近一万。自命为总管、命蒋师仁为先锋,直扑印度。 当时吐蕃王松赞干布分别迎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和大唐帝国的文成公主为皇后。 在北印度茶博和罗城外,王玄策用“火牛阵”一仗击溃印度数万象军。阿罗顺那大惊,守城不出,玄策一心报仇,拿出唐军攻城的各种手段——云梯、抛石车、火攻,狠攻月余。公元648年,茶博和罗城兵溃城破,玄策一路追来,斩杀印度兵将三千,印度兵将落水溺毙者超一万,被俘一万一千,阿罗顺那逃回中印度。 王玄策乘势攻入中印度,并发誓要尽灭印度。而印度兵将与唐军(算是外籍军团)一接触便溃不成军,阿罗顺那弃国投奔东印度,求得东印度王尸鸠摩援兵,接着再招集散兵残将准备反攻唐军。玄策、师仁设分兵用计引阿罗顺那上钩,一举全歼阿罗顺那残部,活捉了阿罗顺那,余众尽坑杀。最后,阿罗顺那妻子拥兵数万据守的朝乾托卫城也被蒋师仁攻破,远近城邑望风而降,中印度灭亡! 由于东印度援助阿罗顺那,王玄策准备顺势再亡东印度。尸鸠摩吓得魂飞魄散,忙送牛马万头,弓刀缨络财宝若干,向唐师谢罪,表示臣服大唐帝国,王玄策方才罢兵回朝述职,同时将阿罗顺那披枷带锁押回长安。太宗皇帝大喜,下诏封赏玄策,授散朝大夫。 杀印度兵数万,俘虏数万,凭借借来的几千杂牌军就平定了印度,这个英雄就是王玄策,一个非军事专业出身的使节,一个在国外毫无根基的外交官,居然能够完成这样的壮举。实在是世界军事历史上不二的奇迹。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就这样被一个中国外交官在战场上轻松搞定,真是愧对“文明古国”的称号啊。只可惜当时的中国对印度知之甚少,在中国人眼里那只不过是一个化外蛮邦而已,而近代因为“中印友好”的缘故,对这段历史教科书上也避之不提,所以王大英雄的名字没人知道也就不奇怪了。

阅读全文

与王玄策灭印度是哪个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浏览:854
伊朗和美国为什么有仇 浏览:166
为什么印尼人喜欢喷香水 浏览:146
印度歼10怎么样 浏览:677
越南马皮凉在越南哪个位置 浏览:833
伊朗女人戴什么手表 浏览:994
买越南媳妇多少人民币 浏览:413
去伊朗旅游带多少钱 浏览:24
想陪你很久很久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791
英国人怎么评价约翰 浏览:914
印度订不到酒店怎么办 浏览:932
传说对决印尼服怎么进 浏览:673
关于英国论文怎么写 浏览:406
意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车 浏览:582
伊朗对西班牙怎么样 浏览:897
1元换多少越南盾合适 浏览:173
越南610是什么金 浏览:278
印尼什么时发生地震 浏览:36
印尼红龙鱼15公分怎么看 浏览:567
中国公元前900年什么时期 浏览: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