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不承认划界协议怎么办

印度不承认划界协议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2-12-28 05:35:09

⑴ 1890年中英的印度划界对谁有利

界的现状和局势都发生了改变。现在再提印度在英国统治之下签署的1890年这个条约就没有任何意义了。那么1962年之后印方是否承认过中印边界锡金段已经划定?
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表示,今天我可以再明确地讲一遍。印度多次明确承认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的有效性。中国西藏地方和锡金的边界是由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划定的。边界条约一经签署,不论更迭、国体改变,都不影响其合法性和有效性。所以,条约的有效性和你提到的时间节点没有关系。

⑵ 对于中印对峙情况,中国何时能够反击,还是久拖不决

未来几十年是中国追赶发达国家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了实现这一既定目标,中国不会被一些小事所干扰,中印争端中,中国一直抱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态度息事宁人,一是给印度讲明利害关系;二是增加军事对峙力量进行强度威慑;三如前两步无效,就采取冷处理,先放下不理,静观印方动态。会有以下两种可能,一是印度本来就是无理取闹,在对峙得不到任何利益时就会找台阶自己撤离;另一种就是判断失误,认为中国好欺负而扩大占领中国领土,挑起更大争端,这样我国政府就不会再忍让而被迫进行反击。

⑶ 口头协议对方不承认了怎么办

法律分析:口头协议也是合同形式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除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当事人约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外,均可采用口头形式订立合同。如果对方不承认,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其自身合法权益。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原告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交能够证明其诉讼请求的证据,虽无书面形式的合同,但也可凭借其他辅助证据证明案件的事实。比如:微信聊天记录、通话录音、视频录像、收发货交接单、往来函件邮箱、证人等。凡是能够证明合同当事人各方权利义务的,都可以视为证据提交给法院。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⑷ 中印目前的实际边界线是不是中方一直不承认的麦克马洪线-

是的。1914年,英国人划定了麦克马洪线,中国历届政府都不承认。1947年印度独立,继承了英国对中国的领土占领,还更进一步,于1953年扩展到麦克马洪线。1954年,印度单方面在地图上将中印“未定界”改画为“已定界”。1959年,印度根据其改画过的地图标线正式对中国新疆阿克赛钦地区提出领土要求。1960年4月,周恩来总理前往新德里与尼赫鲁总理举行会谈,由于印方坚持无理立场,未能达成协议。随后举行的两国官员会晤也无结果。1962年10月,印度在边境向中国发动进攻,企图用武力攫取领土,中国被迫进行自卫还击。此后,两国边境地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基本保持平静。

1987年2月,印度在非法侵占“麦线”以南的中国领土上建立所谓“阿鲁纳恰尔邦”。中方多次严正声明,绝不承认非法的“麦线”和所谓的“阿邦”,并要求印度撤回所有越线设点的军事人员。

⑸ 如何解决中印边界问题

中印边界问题,指中国与印度的边界问题,主要包括东段、锡金段、中段和西段。整个中印边界全长1700余公里(因未实际勘测,此数据只是大 东线边界概数据,也有资料说近20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地区。在西段,双方争议面积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赛钦地区,除巴里加斯一处外,其余都控制在中国手中。在中段,双方争议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现控制在印度手中。在东段,双方争议面积约90000平方公里,即网上常说的藏南地区,现全部控制在印度手里。在整个中印边境争端中,东西两段是争议重点。

1962年两国因边界争端爆发了一场边界战争。几十年来,虽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寻找公平、合理解决边界争端的方式方法,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11月29日至30日,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将在北京举行第14次会晤。在会晤之前,印度军方却接连作出不利于两国友好的举动:除在中印边境有争议的“阿鲁纳恰尔邦”(即我国的藏南地区)组建一支5000人侦察兵部队外,22日,印军宣布再向中印边境新增派两个山地师,且公然宣称这两个师是为了“拱卫”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

上一次中印边界问题谈判是2009年在新德里举行的,双方同意继续推进对话的框架。中国与印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边界问题谈判;1993年和1996年分别签署了维护中印两国边境安全与稳定的相关协议;2003年,两国领导人指定边界问题特别代表,进行中印边界划定工作的谈判准备;2005年,中印两国签署了边界划定工作的政治指南。

东线争端及麦克马洪线的由来

中印边境东段争端,是传统习惯线与麦克马洪线之争。传统习惯线在喜马拉雅山南麓,以此线作为边界,约9万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区属于中国;而麦克马洪线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将藏南土地划归印度。

1914年,在中英藏三方参加的解决西藏问题的“(印度)西姆拉会议”上,英方代表亨利•麦克马洪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炮制了一条新的印藏边界线,将中国藏南约 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英属印度。麦克马洪又利诱西藏噶夏的代表,背着中国北洋政府代表,搞了一份划界换文。当时对西藏拥有主权的中国政府并不知道此事,达赖喇嘛和噶夏政权也未给其参加西姆拉会议的代表有划界的授权,后来了解了情况的噶夏政权对麦克马洪画的线不予承认。历届中国中央政府对麦克马洪线也未予承认。所以,这是一条非法的边境线。

西线争端及约翰逊线的由来

西线边境争端主要是新疆阿克赛钦地区归属之争。阿克赛钦是一块被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及阿里高原环绕的盆地,自古以来就是从新疆到达西藏的重要通道,一直属于中国,直到五十年代印度人抗议中国通过阿克赛钦修建新藏公路以前,中国政府并不知道印度对这里有领土要求。

印度的依据是所谓约翰逊线。19世纪60年代,英国测绘军官约翰逊曾到新疆作探险旅行,此人把阿克赛钦视为无主地,因此将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进英印的属地,将中印分界线画在了昆仑山一侧。对于这条约翰逊线,英国政府并未知会清朝政府,历代中国政府包括新中国并不知道此事,更谈不上承认了 。

⑹ 关于解决中印边境领土问题,中国在1988年提出了个协议,被印度拒绝了。中国提出的协议内容是什么

到1988年,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访华,按照当今的说法,算是“破冰之旅”了。过去印度总把边界问题和两国关系捆绑在一起,边界问题没有解决,两国关系也发展不了。拉吉夫.甘地提出了一个新思路,他说,中国不是说要互利互让嘛,那我们也要互相调整,应把边界问题和两国关系分开,两条腿走路,并行不悖。这个思路就和中方吻合了。于是,成立了联合工作小组,也是副外长级别的,继续边界问题谈判,一共进行了15轮谈判。
在边界问题上,也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在此过程中,双方领导人多次互访,两国关系得到长足发展。1993年,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1996年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控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这两个协定后来执行得很好。即便在1998年印度核试验后,中印关系陷入低谷,边境也没有发生大事。

⑺ 口头协议对方不承认了怎么办

口头协议对方不承认的可以通过收集合同订立过程中和履行过程中的文书、资料、来往函件等证据材料证明双方合同关系的存在、合同的约定以及履行情况等,依法起诉至法院进行维权。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原告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交能够证明其诉讼请求的证据,虽无书面形式的合同,但也可凭借其他辅助证据证明案件的事实。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逗滚态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第四百七十条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标的;
(三备李)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⑻ 印度拒绝加入全面区域经济关系协定,是不是在走单边主义路线

印度拒绝加入的全面区域经济关系协定叫RCEP,现在已有15个国家已同意加入并签署了这个协定。这15个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10国,可以说,区域内重要的经济体基本上都参加进来,唯独印度拒绝加入。

为了能让印度加入RCEP,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都一再进行劝说,没想到,印度还来劲了。印度表示,要加入这个组织也可以,但必须答应其提出的条件。不过,当印度提出条件后,和其关系不错的日本、澳大利亚等都认为印度太过份了,想让印度加入RCEP的热情大减,他们都不再坚持挽留印度了。

那么,RCEP离开印度是不是不行呢?为何多国原来都劝说印度加入进来呢?其实,RCEP就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成立这个组织后,成员国在资金、技术、关税等方面相互扶持、减免,这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是大有好处的。不可否认,印度是区域内一个重要的国家,具有人口和发展潜力大等方面的优势,如果印度能加入RCEP,该组织会更具有广泛性,这对各方都是有利的。不过,印度却推三阻四,并提出了加入RCEP比较苛刻的条件,这实际上就是不愿意加入。既然如此,各国见印度毫无诚意,也就不再劝说和挽留了。

印度拒绝加入RCEP,将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很不利的影响。印度的产业链本来就不完整,而且还很落后。如果印度能加入RCEP,就能大大弥补这些不足,让印度制造业逐步增强竞争力。可印度却选择单打独斗,搞单边主义,这无疑错失了一个加快发展的大好机会,将使印度和区域内主要经济体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其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了8年才最终签署。在此之前,参与谈判的国家也有的和印度一样,持怀疑和观望的态度。不过,全球发生新冠疫情后,中国处理危机的能力和在疫情下创造出经济继续发展的奇迹,都让这些国家感到折服,他们充分认识到尽快签署协定并加入RCEP的重要性,这才是RCEP经过8年长跑能在今年得以签署的主要原因。

可印度对此却有种酸酸的感觉。印度不仅是世界上疫情第二严重的国家,GDP缩水幅度也很厉害,特别是印度制造业产值,第二季度下降幅度竟然高达近40%。印度国内状况如此糟糕,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怨天尤人,对其他国家善意的帮助也视做洪水猛兽,这真是让人没办法。

印度一直谋求成为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印度拒绝加入RCEP,可能也与印度不是这个协定的倡导国、认为自己不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有关。其实,印度真是考虑的太多了,RCEP就是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坚持平等、互利、共赢,没有哪一个国家会在其中起主导作用。何况,东盟才是RCEP真正的发起者,并不是印度认为的那样某个国家会在其中居于领导地位。

综合来看,印度拒绝加入RCEP,很大程度是在赌气。可RCEP已经签署,这证明RCEP离开印度是没问题的。可以预见,RCEP将大大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使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不断迈向新的台阶。单打独斗的印度总有后悔的那一天,当然了,RCEP的大门是对印度敞开的,如果印度想进来还是可以的。只是,错过了机遇最好的头班车,毕竟会受到很大损失;何况,先倨后恭、后悔了再加入怎么说也是有失脸面的事,不知印度到时候该如何去处理?

很多人认为印度没有加入RECP一定是肠子都悔青了,可能大家想多了,印度不加入是对的。回想当初中国即将加入WTO的时候,国内舆论也是患得患失的,非常担心农产品市场、 汽车 市场等等会被欧美日全面攻陷,因为大家都知道无论生产水平、产品质量,中国的同类产品根本毫无竞争力,然而中国还是狠下心来加入了大潮中,结果今天成为世界上玩得最溜的弄潮儿。然而印度能像中国那样玩得溜吗?这个问题的答案中国人不一定很清楚,但莫迪政府就一定很清楚,显然并不能。当初中国迎接世界性竞争,是有很多优势的,也有部份劣势,可能是一半一半的样子,或者优6劣4的样子,但印度不同,印度的产品不要说跟世界去比,就跟RECP成员国比都是全面劣势,尤其是它的国情跟东方大国相似,而且是全方位相似,但落后二十年的样子,十分类似当年大国入世之前的样子,然而印度并不像大国当年的优劣各半的形势,如果加入RECP,不说日韩东盟那些,就说面对大国的产业竞争,就很明显是一边倒的形势,或者说可能是全面崩溃的现象,详情参见印度手机市场,如果全面零关税,恐怕印度全国上下每个角落充斥着哪国产品,不言自明。这种形势明摆着一边倒的局面,关税互免很可能并不会为两国带来双赢,更可能是仅为某国带来赢两次的结果,毕竟印度人民需要的是某国生产的所有东西,而某国可能只需要印度的咖喱,而且要的不多。

这就是印度不加入的答案,不是耍性子,不是娇情,是实力不允许,形势不互补,暂时不加入是明智的,它的经济发展还需要保护。至于将来何去何从,估计莫迪也不清楚。

从自身纯经济角度来看问题,印度不加入才是正确选择。

RCEP国家的产业体系分为四类

澳大利亚新西兰属于农牧业矿业出口国,说是发达国家,其实就是小号的俄罗斯。

日本韩国属于产业链较高端的工业国。

东盟国家属于分散性的中国式组合,也就是中国之前的产业体系,啥都能来点,但工业门类不完整,剔除新加坡之外人力成本不高,所以有一定竞争力。

特殊的是中国,全世界唯一全工业门类,中低端全产业链拥有者,并不断试图产业升级转型的庞然大物。

印度进来有多大益处?

玩中低端工业,别说被中国碾压,东南亚的竞争力估计都能横扫印度制造。

高端产业?

恒河不出产啊。

有的就是牛粪灯,牛粪芯片?

就是粮食出口,也玩不过越南这些啊。

那么,印度进来做什么?

全方位找虐吗?

因为印度13亿人超过东盟2倍,东盟青睐印度庞大的消费市场,感到与印度有互通有无、把生意做大的机会。

印度市场虽然大但属于低端消费。印度的经济基础薄弱,产品缺少核心竞争力。

印度拒绝加入RCEP,是担心印度制造、印度市场被外国取代和占领。

印度的农牧产品竞争不过澳大利亚、新西兰,谷物等粮食产品与东南亚国家竞争也不占优势。

印度中低端制造缺乏国际标准且原始落后,远远不是中国、越南的对手,印度高端制造对比中日韩也没有优势。

印度大宗出口产品矿石产品,也无法与澳大利亚竞争。

印度若开放市场,印度产品外销前景暗淡,而外国产品将会覆盖印度市场。在印度已签定的自贸双边协定中,每签定一个,印度对其的贸易逆差就会加大。

莫迪即使有开放市场、让印度经济在竞争中走向世界的胆识,但他最终屈服于来自地方保护主义的压力。

近年,莫得执政的人民党在印度政坛受到国大党冲击,莫迪不敢得罪广大选民。莫迪在宣布印度退出RCEP后,对国民发表长篇抒情式演讲,大谈为了保护“农民、商人、专家、产业、工人和消费者”,“良心不让我加入RCEP”。

在RCEP谈判中,各方没有满足印度提出的保护特殊利益要求,也是促成印度不愿意签署该协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RCEP协议15国仍然给印度开了一个口子,欢迎印度想通了再申请加入。

这反而会使印度更加谨慎!因为印度首先会想到;这不是15国对它的真诚,而RCEP就是印度的陷阱。

每个国家都有根据自己的国情决定是否参加某个区域合作组织的权利,没必要老是用一种鄙视的态度去看人家国家的决定。

我们又不是印度人和印度的领导层,难道会人家的对自家的国情没有我们了解的清楚吗?是否参加区域经济关系协定,印度的领导层肯定有自己国家利益的全面考量,权衡利弊后才做的决定。虽然印度不参与RCEP,会让RCEP不够完美,但总不能因为别人决定不参与就一个劲鄙视人家,说人家单边主义吧,这样的态度并不是一个对待未来潜在合作伙伴应有的态度。

再说,每一个国家本来就是自家国家利益至上,目前加入RCEP对印度来说其实也是有利有弊,说不定短时间内的弊还要大于利。要知道印度国内的工业类型和中国有很多重合的产业,可以视为一个低配版的中国,如果印度全面取消关税,开放国内市场,其国内的工业产业必然会受到中国工业产品的冲击。而且参加RCEP,日本方面还要求印度开放和公开其国内数字资讯领域,针对印度目前高度管控的资讯领域来说,届时必然是脱光了跳舞,其资讯行业在中日韩三国的强势进场后,其国内品牌短时间根本没有招架之力。

当然从长远来看,加入RCEP对印度肯定是利大于弊,只是毕竟印度是多党执政,执政党必然很担心加入RCEP后,其短期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会影响其执政的地位。

反正,印度选择暂时不加入RCEP,有其考虑的因素,我们不应该强求别人现在就加入,应该持尊重的态度去看待。而且如今RCEP留了一条绿色通道给印度,让其可以随时加入,这也说明印度其实很有意愿加入这个协议的,只是目前介于各种原因无法参加,以后加入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印度拒绝加入全面区域经济关系协定,我不认为是在走单边主义路线,而是走保护国内经济路线。

事实情况是,印度虽然是个人口大国,却不是工业大国,农业强国。印度如果贸然加入RCEP,结果就是脆弱的民族工业受到各国绞杀,而脆弱的农业经济也会被各国镇压。在工业方面,印度目前工业体系主体还没有完全实现标准化自动化与智能化,手工业性质的家庭作坊虽然占有工业体系的一部分,当他国流水线上流水般质量稳定的工业商品,因为零关税大量涌进印度时,印度手工业体系将因此破产,几百万人因此失业,衣食无着。同时,在农业方面,东盟,日本,澳大利亚农业基本实行机械化生产,而印度还处于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这在成本方面就竞争不过机械化农业。大量因关税为零的农副产品涌进印度后,印度也无法招架。

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国家,如果无所事事,大量失业,那种引发严重的 社会 问题,街头暴动, 社会 冲突将层出不穷,现在落后生产力经济形态还能让人有口饭吃有喘气的机会,而一旦工业市场农业市场被打开国门,被外国占领,那就后患无穷。

有人会说,中国不是打开国门,参加RCEP吗?须知,中国打开国门有几种缓冲方式:

首先搞的是中外合资,以技术换市场,努力培养中国自己的民族企业。

其次,中国在开放前家庭手工业作坊式企业几乎很少,中国原先的国营集体企业都具有一定规模。

第三,中国开放市场是渐进性,走一步看一步,小步快走,而不是象现在RCEP一下子大开国门。中国开放市场之路已经走了三十多年,基本成熟。中国成为全球化的工业大国,完全能经受住RCEP的冲击。同时,由于中国是工业大国,利用RCEP有利于中国工业产品向协定国推销。

第四,中国的农业也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现在向智能化,科学化,企业化经营进军,所以,中国农业有一定抗冲击能力。

而印度达到中国这样工农业水平,还很遥远。就象大坝,中国筑就三峡大坝,无惧上游涌水冲击,而印度是土坝,一旦上游涌水来临,那必造成人亡坝毁的惨案。

所以,印度并不是只想搞单边主义,如果只想搞单边主义,印度就不会参加谈判七年之久了。但是,考虑到自身实力问题及巨大风险,印度还是打退堂鼓,关上大门,至少保证国家能够苟且偷生。

印度拒绝加入RCEP区域经济关系协定,与走单边主义路线应该没有关系。

印度野心虽说很大,但是,自己有几斤几两的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走单边主义路线是一条永远也不会成功的绝路,他必须拥有挑战全世界的足够实力。且这种实力应该是全方位的,就算具备了这种实力,也不可能成功。

当今世界的美国就是如此,大搞单边主义,美国优先。如果再给特朗普四年时间连任总统,美国就会变成孤家寡人,他引以为傲的众多盟友,都会先后离他远去,或者与他保持距离。这就是国际关系的现实。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需要维护,印度也不例外。

印度政府之所以拒绝加入,RCEP区域经济合作协议,有许多因素存在。

〈一〉中国在RCEP区域经济合作协议中,是最大的经济体,有足够的实力和话语权。印度政府担心,被中国边缘化。

中国在世界上,拥有最发达的工业品生产能力,最完整的工业生产门类。没有哪个国家是其竞争对手,印度人担心,一旦加入RCEP协议,中国价廉物美各类工业品,会铺天盖地,不受控制进入印度市场。印度企业生产的产品,亳无招架之力,会有被中国产品淹没的危险。对印度制造业会造成毁灭性打击。不加入该协议,好像对印度有利。

〈二〉印度人凡事都爱与中国比较,总想赢过中国一筹,却总是事与愿违,有一颗伤不起的玻璃心在作怪,大有不想与中国人为舞,还企图在世界上孤立我国。因此意气用事,耍小孩子脾气,原本以为日本和澳大利亚,会与自己站在一起共进退的,没想到被人卖了,日本和澳大利亚都已签约,成为RCEP协议的正式一员,现在的印度后悔也来不及了。

〈三〉拒绝加入RCEP,应该与印度政府的执政能力和贪心有关。

作为印度总理的莫迪,没有成熟政治领导人的远见卓识,不能给印度在世界上一个准确的定位,总认为RCEP区域经济合作协议,没有了印度,就玩不转,协议签不成似的,因此,要求该协议为印度修改条款,以牺牲他国利益,为本国获取利益。这种无理要求,显然不会被其他国家接受。将自己拒之RCEP协议门槛之外。看似聪明,实则愚蠢至极,总想贪便宜,终将吃大亏。

我国的改革开放能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借加入世贸组织发展起来的。当初的欧美国家对我国设置层层阻碍,加入许多不平等条款,看似占尽便宜,不然也不会让我国加入。

结果怎样呢?明面上,我们确实吃亏不少,但是,我国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的刻苦学习,发展成长,赶超先进的西方国家,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东方巨人。这就验证了一句老话,吃亏是福。

全面区域经济关系协定已经签署了!目前的印度估计有很大程度的失落感,有一种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感觉。 当然是把自己拒之门外,在走单边主义路线。

全面区域经济关系协定,简称RCEP,是一个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如果加入到这个组织,就可以在资金,技术,关税等方面相互扶持,减免,可以促进经济互补,对各成员国都有好处。

目前的RCEP共有15个国家组成,就是以东盟十国为基础,外加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五个国家。也是东南亚周边的经济体。

在这些经济体当中,唯有印度没有加入进来。 是大家伙排斥印度吗?并不是,而是印度不想加入。

印度为什么不想加入呢?它当然有自己的考虑。在印度人看来,所以不加入RCEP,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印度认为它不是该组织的倡导国,不会拥有较大的发言权,更不能起更大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认为如果加入了该组织,就会对本国的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将其视为洪水猛兽。

其实印度想多了。这就是一个单纯的区域性经济组织,谁加入这个组织谁受益,但是印度恰恰不这么想。在这个组织成立之初,许多国家都在全印度,希望他们能够进来,大家说了很多好话,印度反而变得更牛了。最后的结果就是,既然印度不听劝,那就算了吧!

如今,RCEP已经正式成立了,印度却站在门口外面,心里有一种酸酸的感觉,估计肠子都悔青了!这个世界离开谁,地球都是照样转。印度太把自己当成人物了。

有15个国家参加的“区域经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己经签订,却唯独少了印度,这很可惜。

如果印度加入,RCEP将涵盖35亿人口,GDP总量可达23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1/3,所覆盖的区域也会成为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此前,印度一直是RCEP的积极参与者、支持者,但在今年11月份这个相关协议即将获得签署通过的关节点上,印度却与耍起了脾气,退出了RCEP。难怪,印度曾表示,凡是中国主导的有关协议,印度都将不会选择参与,这是其一,而真正的原因在于,印度认为,这样一份区域合作协议,它没有令人满意地解决印度的问题和关切,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印度自身的产业发展,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印度一意孤行,想走单边主义路线是行不通的,放弃自由贸易的后果也是严重的,也根本承受不起。因为印度有13亿多人口,虽然人口多,市场大,但国内需求很难推动印度经济的持续增长,外国需求永远大于国内需求。

如今,一场世界流行大疫,扰乱了全球贸易秩序,全球正在加紧研究“后疫情时代”如何畅通自由贸易,尤其是怎样 探索 新的供应链,建立新的稳固联系,建设可以互利共赢的数十年的贸易基础设施。这样难得的时机,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失去了,都将后悔莫及,印度错过了吸引基础设施的机会,那将会丧失未来几年的增长机会。

“后疫情时代”,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促进经济共同发展,将会是世界各国的主旋律。

⑼ 双方签署的口头协议对方不承认怎么办

口头协议对方不承认的解决方式:可以通过电话联系录音等方式进行取证,如果第三人见证的话,可以让其出具证人证言。在寻找口头协议证据的同时,可以收集一些间接证据,双方履行口头合同时,往来的传真、电子邮件、票据、电话录音、聊天记录等。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⑽ 中国与印度边界问题是怎么回事

中印边界问题,指中国与印度的边界争端问题。

中印有争议的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由于锡金段不存在争议,故不含锡金段) 。西段长600公里,中段长450公里,东段长650公里。1962年10月,尼赫鲁向印度军队下达了“将中国军队赶出去”的命令,中印边界战争全面爆发。

几十年来,虽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寻找公平、合理解决边界争端的方式方法,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是为推动中印边界问题解决而专门成立的高级别会谈机制,自2003年成立以来已先后举行过十七轮。

正是在这一会谈机制的作用下,中印双方于2005年达成了“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迈出了解决边界问题的第一步。2018年11月,应中印边界问题中方代表、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邀请,印方特别代表、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将于来华举行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二十一次会晤。



(10)印度不承认划界协议怎么办扩展阅读:

中印边界问题的由来:

中印自古相邻,习惯边界是喜马拉雅山南麓,基本没有争议。但自从英国占领印度后,英印政府试图将西藏从中国领土中分裂出去,为后来的中印争端留下隐患。

1914年,由英国政府代表亨利·麦克马洪与西藏地方代表在印度新德里以秘密换文的方式制定了“线”,即着名的“麦克马洪线”。1947年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独立后,尼赫鲁便开始实施他的“大印度联邦”狂想,并在西藏问题上做了不少手脚。

1947年3月,当时的印度临时政府曾怂恿尼赫鲁在会场上悬挂的巨幅亚洲地图竟将西藏置于中国的版图之外,后经国民政府代表郑彦的强烈抗议,尼赫鲁才给予更正。1947年5月,印度临时政府还向西藏葛厦提出“继承并保持英国在西藏的特权和利益”备忘录。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施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外交战略,于是,在“团结一切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的口号中暂时搁置问题。但印度总理尼赫鲁却对中国的这一外交策略不买帐,沉醉于“大印度联邦”的战略构想。

1951年2月2日,印度军队乘中国在朝鲜激战无暇西顾,派兵占领了西藏地方政府管辖的达旺地区。此后,中国政府经过多方交涉表明态度,印方明目张胆的军事活动才有所收敛。然而印度政府不仅不肯退出占领的中国土地,反而加紧了蚕食的进程。

1954年10月,尼赫鲁访华回归,一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竟立即出现在印度官方地图上,以此迫使中国接受这一事实。印度政府还支持西藏反动农奴主叛乱,公开否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尼赫鲁甚至指责中国“没有遵守西藏同中国关于自治区的协议和对印度提出的保证。”

西藏叛乱的失败,使尼赫鲁划西藏为印度战略缓冲区的妄想成为泡影,但“大印度联邦”构想仍然使他不能平静。他公然向中国政府提出,把有争议的12.5万平方公里土地全部划归印度,中印关系随即恶化。尼赫鲁完全阻绝了中国政府防止边界冲突的各项建议,继续侵占中国领土。

1962年10月,尼赫鲁向印度军队下达了“将中国军队赶出去”的命令,中印边界战争全面爆发。

阅读全文

与印度不承认划界协议怎么办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浏览:854
伊朗和美国为什么有仇 浏览:165
为什么印尼人喜欢喷香水 浏览:146
印度歼10怎么样 浏览:677
越南马皮凉在越南哪个位置 浏览:833
伊朗女人戴什么手表 浏览:994
买越南媳妇多少人民币 浏览:413
去伊朗旅游带多少钱 浏览:24
想陪你很久很久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790
英国人怎么评价约翰 浏览:913
印度订不到酒店怎么办 浏览:932
传说对决印尼服怎么进 浏览:673
关于英国论文怎么写 浏览:406
意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车 浏览:582
伊朗对西班牙怎么样 浏览:897
1元换多少越南盾合适 浏览:173
越南610是什么金 浏览:278
印尼什么时发生地震 浏览:36
印尼红龙鱼15公分怎么看 浏览:567
中国公元前900年什么时期 浏览: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