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重新认识印度:神秘的地方——印度东北(含锡金)
印度有一块地方挨着缅甸——印度东北,位置如下。
印度东北周边有多个国家——缅甸、中国、不丹、孟加拉国、尼泊尔,有阿萨姆平原,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印度东北受到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气候暖热,没有严寒。冬季西伯利亚寒流被青藏高原挡住,到不了南亚。地形、气候原因,让这里成了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方。 阿萨姆邦面积7.8万平方公里,稍大于宁夏,人口比黑龙江多。
印度东北有7个邦—— 阿萨姆邦、那加兰邦、曼尼普尔邦、米佐拉姆邦、特里普拉邦、梅加拉亚邦、锡金邦 。其中阿萨姆邦人口最多,3500万人;印度东北最大城市是 瓜哈提(Guwahati) ,也译作 古瓦哈提 ,在阿萨姆邦,人口110万。
位于 梅加拉亚邦 的乞拉朋齐(外文:Cherrapunji)保持最大降雨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是地球上最湿的地方,被称为“世界雨极”。1860年8月到1861年7月,乞拉朋齐降雨量26471毫米;1861年7月,降雨量9300毫米。
单月降雨量9300毫米是什么概念?广州 市区 年降雨量 约为1720毫米! 乞拉朋齐降雨量大的原因:位于印度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气流遇到高山被迫抬升,遇冷凝结降雨。
阿萨姆茶园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多,适合种植茶叶。
阿萨姆红茶(外文:Assam Black Tea)
这座宫殿叫 Ujjayanta Palace,建于1901年。特里普拉以前有王国,作为印度的一个土邦存在。
Ujjayanta Palace 距离孟加拉国很近,位置如下
很难想象这是印度人,只是服饰像印度。
印度东北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另外交通比较闭塞,而且山区多。
印度东北有布拉马普特拉河,本来是可以发展内河航运的,但是涉及到跨境问题。
布拉马普特拉河入海口在孟加拉国;印度东北的货物一般是先经过一段 狭窄的西里古里走廊 发到加尔各答港,再装船出口。要是没有西里古里走廊,印度东北就成了印度的飞地了。
很多人认为雅鲁藏布江流到印度后污染了,其实雅鲁藏布江在印度的河段水质比较干净,河上有一些游船。
锡金邦人均GDP 7000美元,首府叫 甘托克(外文:Gangtok)
甘托克是一座 旅游 城市,比较富裕,居民购买力和新德里、成都差不多(甘托克物价比较低,牛肉15元1斤)。
锡金(Sikkim)距离西里古里走廊近,位置如下。
位于锡金、尼泊尔之间的 干城章嘉峰(外文: Kangchenjunga ) 海拔8586米,是 世界第三高峰 ,吸引了不少外国登上爱好者。
曼尼普尔邦首府——英帕尔(Imphal),人口60万。
英帕尔的教堂
英帕尔乡村
1944年 英帕尔战役 是二战期间一场有名的战役——日军占领缅甸后入侵英属印度,打了四个月,吃了败仗,伤亡5万多人,只好灰溜溜地撤回缅甸。从印度东北翻越喜马拉雅山空运美国物资到中国的补给线( 驼峰航线) ,没有被日军切断。
英帕尔距离云南不远,位置如下
如今的英帕尔机场
孟加拉国人均GDP超过印度,还是沿海地区,人口怎么会流入内陆呢?
人口迁移,首要原因一般是经济。 孟加拉国居民购买力不如阿萨姆邦。以达卡(孟加拉国首都)、瓜哈提(阿萨姆城市)为例。
达卡人口2000万,是一座超大城市,对孟加拉人的吸引力大。
但是这座城市工资水平低于瓜哈提,物价水平整体上更高。 达卡居民购买力只相当于瓜哈提的60%。 达卡平均工资1900元,瓜哈提2200元。1张电影票,达卡37元,瓜哈提17元。
瓜哈提是布拉马普特拉河畔的一座城市。
从雅鲁藏布江顺流而下,可以到瓜哈提。瓜哈提河水比较清澈,有跨河大桥。
这座大桥叫——Saraighat Bridge ,1958年开建,1962年开放通车。
瓜哈提的卡马基雅寺(Kamakhya Temple),是很多印度人朝圣的地方。
虽然经济不发达,印度东北有厉害的学校。瓜哈提有1所 世界400强大学——印度理工学院古瓦哈提分校(外文简称 IITG) ,排名相当于山东大学,接近北理工。
IITG(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wahati)大学校门
印度理工学院是印度名牌大学;瓜哈提的这所印度理工虽然位置偏僻,但地位依然高,类似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在中国的地位,是很难进的学校,也是印度东北最高学府。IITG 在校生4000人,招的学生不多,院系也不多,主要是计算机、数理化等少量学科。
IITG 校园风光
B. 印度主要邻国北部临什么东北与什么接壤西北与什么毗邻东南西北
印度北邻中国,尼泊尔,不丹,东北与缅甸孟加拉国接壤;西北与巴基斯坦为邻,东南和西南分别与孟加拉湾,阿拉伯海隔海相望
C. 印度洋的自然环境特征是什么
印度洋为地球上第三大洋,被亚洲、非洲和、南极洲和大洋洲的大陆所包围。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分界线是东南部从塔斯马尼亚岛的东南角向南,沿东经146°1′线至南极大陆。由此,位于塔斯马尼亚岛与澳大利亚大陆之间的巴斯海峡是两大洋的分界处。然而,巴斯海峡究竟是划归为太平洋还是印度洋,学者的意见不一。
此外,印度洋东北部的分界线也较难划定。有一些学者认为,它经过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之间的托雷斯海峡,再由阿迪岛经小巽他群岛(努沙登加拉群岛)和爪哇岛的南部,越巽他海峡至苏门答腊岛;但有的学者认为,阿拉弗拉海和帝汶海应属太平洋,不应划入印度洋。苏门答腊岛与马来半岛之间,有的主张以新加坡为界,有的主张以佩德罗角向东北延伸划界,将马六甲海峡划入太平洋。由此可见,印度洋要东北部的分界线较难划定,而且还较为复杂。
印度洋最深的地方位于阿米兰特群岛西侧的阿米兰特海沟,深为9074m。印度洋东、西、南三面海岸陡峭而平直,没有突出的边缘海和内海。与亚洲相濒临的印度洋北部,因受亚洲西部和南部岛屿、半岛的分隔,形成许多边缘海、内海、海湾和海峡。安达曼海、阿拉伯海是印度洋中的主要边缘海;孟加拉湾、阿曼湾、亚丁湾是印度洋中主要的海湾;其中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等是印度洋上主要海峡。
印度洋在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全部水域都在东半球上,是世界上第三大洋。由于印度洋位于印度半岛南面,所以称为印度洋。
在古时候,印度洋称为“厄立特里亚海”。这个名称最早在古希腊地理学家希罗多德(前484~前425年)所着《历史》一书及其编绘的世界地图中。“厄里特里亚”在希腊文中的意原意就是红色,全名意为红海。
“印度洋”这个名称出现的相当晚一些。公元1世纪后期,罗马有一位地理学家叫彭波尼乌斯·梅拉的人,他最早使用印度洋这个名称。公元10世纪,阿拉伯人伊本·豪卡勒编绘的世界地图上也使用了这个名字。近代正式使用印度洋一名则是在1515年左右,当时中欧地图学家舍纳尔编绘的地图上,把这片大洋标注为“东方的印度洋”。在这里,“东方”一词是与大西洋相对而言的。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东航寻找印度,便将沿途所经过的洋面统称为印度洋。1570年奥尔太利乌斯编绘的世界地图集中,把“东方的印度洋”一名去掉“东方的”,简化为“印度洋”。因此,这个名字就逐渐被人们接受了,而且还成为通用的称呼。
印度洋的地理环境包括地理特征、海底貌。
印度洋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下:
第一,印度洋呈水平轮廓,北部封闭,南部开敞。印度洋北部的海岸线较为曲折,而且东、西、南三面海岸陡峭平直。
第二,在印度洋底,展布着较为突出的“入”字型大洋中脊,而且有着特殊的东经90°海岭,巨大的水下冲积锥等,构成印度洋复杂的海底地貌景色。
第三,印度洋主要位于赤道带、热带和亚热带范围内,因而称被为热带海洋。
第四,印度洋与亚洲大陆之间交互作用,就形成世界上特有的季风洋流。
在印度洋上,属海较少。主要内海有红海和波斯湾;边缘海有西北部的阿拉伯海,东北部的安达曼海,东部的帝汶海和阿拉弗拉海;大海湾有西北部的亚丁湾和阿曼湾,东北部的孟加拉湾,澳大利亚北面的卡奔塔利亚湾、南面的大澳大利亚湾。此外,南极洲海域也有一部分属海。
印度洋上的海岸线除了北部比较曲折之外,其他大部分都是平直,少岛屿的。大岛有马达加斯加岛、索科特拉岛、斯里兰卡岛,还有塞席尔群岛;火山岛有科摩罗群岛、马斯克林群岛和凯尔盖朗群岛;珊瑚岛有马尔地夫群岛。大陆边缘地带包括大陆棚和大陆坡。大陆棚一般比较狭窄,大陆棚较宽的海域有阿拉伯海、安达曼海、孟加拉湾和大澳大利亚湾,最宽处在澳大利亚至新几内亚岛之间约965公里。大陆坡陡峻的地方其坡度大约在10°~30°间,一般坡度都较小。在印度河、恒河的入海口处,有面积宽广的水下冲积扇,被水下峡谷所切割。
印度洋的岛弧带,是从缅甸直到澳大利亚延伸达5150公里。印度洋的岛弧带可分为两列平行的岛链:内弧属火山岛,有大、小巽他群岛(包括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帝汶岛等);外弧为非火山岛,有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明打威群岛等。在印度洋的岛弧外缘,其中爪哇海沟是印度洋最深的水域,最深点为7450公尺。
印度洋上一系列的海盆有:北部和西北部有阿拉伯海盆、索马利海盆;中部自西而东,有马达加斯加海盆、中印度洋海盆、科科斯海盆和北澳大利亚海盆;南部最重要的是克罗泽海盆。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印度洋是在中生代(距今6500万~22500万年前)南半球贡德瓦纳古陆解体的。正在此时,印度、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发生了漂移现象,进而形成了现在的第三大洋——印度洋。
D. 印度西北邻什么国家北临哪三国东北临什么和什么东南和西南分别与什么和什么隔海相望
印度位于南亚,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西北邻(巴基斯坦),北邻(尼泊尔、不丹)和(中国)。东北邻(孟加拉国)和(缅甸),东南和西南分别与(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隔海相望。
E. 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和印度半岛东西俩侧沿海地区,这和地形气候有什么关系
印度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来自低纬印度洋带来丰沛水汽遇印度半岛西南部西高止山阻挡,沿海地区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有利于发展水稻种植业,印度半岛东部沿海及恒河平原地区受偏南风带来印度洋水汽影响,降水丰富也有利于发展水稻种植业。
印度全境炎热,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而印度西部的塔尔沙漠则是热带沙漠气候。夏天时有较明显的季风,冬天则较无明显的季风。印度气候分为雨季(6~10月)与旱季(3~5月)以及凉季(11~次年2月),冬天时受喜马拉雅山脉屏障影响,较无寒流或冷高压南下影响印度。
(5)印度东北为什么离海口近扩展阅读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是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授粉受严重影响。
相对湿度50~90%为宜。穗分化至灌浆盛期是结实关键期;营养状况平衡和高光效的群体,对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意义重大。抽穗结实期需大量水分和矿质营养;同时需增强根系活力和延长茎叶功能期。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千克。
F. 印度东北七邦面积人口是多少
印度东北七邦面积人口是26万平方公里。
印度东北7个邦总面积:26万平方公里,人口:3885万,面积比广西大一点点,人口却少于广西。和印度其他地方不同,印度东北人,多数是蒙古人种,外表看起来像中国人和东南亚人。
印度的东北地区,被缅甸、中国、孟加拉团团围住。其中,米佐拉姆邦,离印度洋只有50公里,但却要绕道2千公里,才有入海口。从“赛哈”到最近的印度沿海城市“加格迪布”,路程1892公里,走高速居然还要53小时,平均时速只有不到40km/h。
七个邦及特里普拉邦的信息:
印度东北一共分为锡金和七个邦:伪阿鲁纳恰尔邦(中国领土)特里普拉邦、曼尼普尔邦、梅加拉亚邦、米佐拉姆邦、那加兰邦、阿萨姆邦、锡金邦。
特里普拉邦总面积约为1.04万平方千米,人口数量约为400万左右,多信奉印度教性力派,邦首府为阿加尔塔拉。
特里普拉邦的人口主要是来自西边孟加拉国的孟加拉人,属于蒙古人种,这些人之所以迁移至此,主要是由于战争原因,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孟加拉国争取独立期间,大量信奉印度教的孟加拉人为了避免宗教迫害而迁移至特里普拉邦。
G. 印度将版图的东北地区划分成为了七个邦,曼尼普尔邦为什么要独立
1947年印度独立之后,印度将版图的东北地区划分成为了七个邦,不过这个七个邦对与印度来说是没有什么归属感的,尤其是曼尼普尔邦,甚至还产生了独立的想法。在印巴分治之后,印度与北方的七个帮派之间就只剩下各条狭长的西里古里走廊了,这使得印度的这七个邦犹如飞地游离在了因对的主体之外,于是便产生了独立之心。而曼尼普尔邦距离印度首都达到1700公里,而且人种也与印度的不同,这使得他们更想独立了。1947年,曼尼普尔宣布独立,建立曼尼普尔王国,1949年,曼尼普尔国王巴格亚昌德拉逼迫签署协定将曼尼普尔并入印度联邦。
时至今日,曼尼普尔邦的独立运动依旧继续进行着,印度军队经常在曼尼普尔邦遭受着来自统一阵线武装力量的袭击,曼尼普尔邦也成了印度最动荡不安的地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