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吞并锡金国后,锡金百姓生活怎么样
一提到锡金这个国家,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其实,这个坐落在喜马拉雅南山坡的弹丸小国,和我国早在清朝时期就已经建立联系,可以说是我们的老邻居了。而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也成为南亚各国的争夺之地,最终被吞并入印度。
而印度也瞅准了时机,扶持锡金国内党派,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最后,更是直接接管了锡金的政府,废黜了其国王,并通过投票,决定将锡金变成印度的一个邦。当地快速发展经济,却忽视了社会建设,导致年轻人大量失业、自杀。最严重的是,锡金人几乎已经没有祖国了。印度一直对锡金人进行思想上的洗脑,并且大量印度人移民到了锡金。在锡金街头,随处可见的是甘地像,年轻一代几乎不知道,曾经还有个叫做锡金的国家,而完全被印度同化了。
Ⅱ 早已被印度吞并的锡金,如今境遇怎么样了
锡金现在已经成为了印度的一部分,他的发展也就一般。当年,锡金为了防止被印度吞并一心想加入我国。但是碍于国情,我国并没有接受它,后来它被印度吞并后成了印度的一个邦。
Ⅲ 印度吞并锡金国后,锡金百姓生活怎么样
谈到锡金,其实这个国家和我们也有着极深的渊源,也因此,它在被印度吞并前,曾悬挂我国国旗。甚至,当时的锡金还向全世界主要国家的外交机构声明,一切外交事务交由中国负责。
不过,非常可惜,在锡金宣布该消息三个小时后便被印度吞并。最终,锡金成为了印度第22个邦,时至今日,印度已经吞并了锡金45年。
那么,锡金和我国的渊源来自哪儿?
当印度环顾四周,周边的小国之中,锡金是最弱的,因此,印度决定拿锡金练练手。于是,自印度独立的当年便开始向锡金派遣专员,在锡金内部扶持亲印的政党。
1949年,当印度扶持的政党和锡金原有的王族发生矛盾时,印度终于找到了契机,以“防止流血和动乱”为由,派遣了大量军队进驻。随后,印度控制了锡金的国防、外交、经济,锡金也在此时成为了印度保护国。
随后的事情简单了,印度不断地对锡金进行渗透,直到1975年,印度军队直接发动了政变,将锡金国王的宫廷卫队全部解散,将其国王软禁。同年4月10号,印度和其控制的锡金议会通过决议加入印度。但在4月14号,锡金才在印度的指示下举行了全民投票。
当时,锡金的民众并不知道此次投票意味着什么,因为他们选择的内容并非是加入印度,或者保持独立。而是是否支持废除君主制。
答案显而易见,锡金人民大部分选择的是废除君主制。接下来,印度便对外宣称锡金自愿加入印度。(按这种做法,我觉得给萨达姆几天的时间,科威特人民也可以自愿加入伊拉克)
由此,锡金的结局成为了印度向外侵略扩张的缩影。
那么,45年后的今天,锡金的百姓生活如何呢?
自锡金被印度吞并后,锡金的第12代国王帕尔登·顿杜普·纳姆加尔被迫流亡于美国,他的白人老婆也被迫改嫁了,后来因为癌症在美国去世。他去世后,其子继承王位,宣布印度非法入侵,但由于各种利益关系,世界各国对印度的野蛮入侵根本不加理会,锡金复国也成为了不可能的事情。
相比于王室的凄惨,锡金的百姓相对要好上一点点,仅是一点点。
锡金成为印度的锡金邦后,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每年印度都会给锡金播发一定的扶贫资金,这些资金占据了锡金邦每年支出的30%以上。也正是靠着印度的倒贴,现如今,锡金的人均GDP仅次于印度的新德里,位居印度各邦第三,在2018年时超过4000美元。
公平地说,锡金在印度的统治下,经济获得了比较好的发展。不过,锡金的发展和当地的原住民关系不大,因为这里的发展实际上是牺牲了原住民利益。
现如今,锡金街头到处是甘地的塑像,以及搬迁来的印度人,锡金的文化、传统正在逐步消失。而且原本锡金当地人掌控的资源都变成了印度人的,锡金当地人的失业率也成为了印度各邦之首。
总体来说,锡金在印度治下,经济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锡金原住民也正在被印度强制同化。另外多说一句,印度的锡金邦是限制外国人进入的,所有人都有审核,而且对于中国人、巴基斯坦人,锡金几乎是印度规定的禁地。
2003年,我国正式承认了锡金已经成为印度一个邦的事实,到了2005年,所有教材,以及出版的地图,锡金国也被标注成了印度的锡金邦。
Ⅳ 印度吞并锡金国后,锡金百姓生活怎么样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为得到快速发展,开始四处发动战争,侵略他国,掠夺资源。锡金作为一个小国,加上人口稀少,军事力量薄弱,自然也没有逃过英国殖民炮火无情的轰击,在一阵硝烟炮火过后,于1890年被英国殖民主义者轰开国门,沦陷成为英国的保护国。
1947年,英国结束了对锡金的殖民统治,本想经过多年的殖民压迫,锡金终于要恢复自由身,却万万没想到,就在英国殖民者前脚刚走,印度又来了。
尤其是巴基斯坦人和中国人被严禁进入锡金。这个地区整个成为禁地,被严密的看管起来。很难跟外国有任何的接触,感觉就像被集体判了无期徒刑。
虽然锡金已经被印度吞并达45年之久,但锡金邦从未发生过民众为独立而爆发的运动,很显然大部分民众从心里已经认同印度了。
实质上,锡金的土着居民现在已经不多了,都被尼泊尔移民和印度人所替代,也有一些人选择离开锡金,年轻一代早已不知锡金的历史与王室。说不定过不了多久,曾经的锡金王国也会渐渐被人们所遗忘。
Ⅳ 印度吞并锡金后还会吞并不丹吗不丹是怎么自保的
1975年,印度吞并锡金。极大地震撼了周边国家,尤其是不丹政府。不丹和锡金很相似,国小力微,严重依赖印度,不丹政府也试图摆脱对印度的依赖。
不丹简史
不丹和锡金一样,属于藏文化圈,现在不丹的主体民族不丹族就是藏族和当地土着的混血,不丹的梵语意思就是西藏边陲。
633年,**干布建立吐蕃王朝,统一后的吐蕃扩张到了现在的尼泊尔和不丹,势力向南到达恒河流域。吐蕃王朝灭亡后,当地藏族分裂成不同的部落。
1616年,西藏僧人夏仲·阿旺南杰因教派斗争失败,离开西藏,南下不丹传教。进入不丹后,夏仲·阿旺南杰击败各方力量,于1637年统一了不丹。统一后的不丹仍向西藏进贡。
不丹人拥有藏族能征善战的精神,在18世纪时先后占领了莫卧儿王朝的库奇比哈尔和阿萨姆邦,扩张势头正盛的不丹人很快被英军击败,不丹被迫把库奇比哈尔和阿萨姆邦割让给英国。
1865年,英国人胁迫不丹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包括开放海关和免除关税等。并把2000平方公里的杜阿尔斯平原割让给英国,英国每年支付五万卢比津贴。
不丹逐渐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不丹失去了扩张能力,现代版图基本形成。
不丹成为英国殖民地之后,英国引进大量尼泊尔人到不丹种地,目前尼泊尔人成为不丹第二大民族。
1947年,英属印度殖民地土崩瓦解,印度继承了英属印度的主要遗产。
1949年,印度同不丹签署《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规定不丹对外关系受印度指导,没有印度的同意不能修改该条约。
而且只有在印度的允许下才能从印度或通过印度购买武器。该条约让不丹丧失了外交和国防的自主权,等于把国门完全向印度打开,不丹成为印度的私家花园。
直到2007年,随着印度对不丹的全面把控,印度才删掉不丹对外关系需要受印度指导的条约。
虽然更改了条约,但不丹对外关系依然受印度的影响,加上不丹的独立主义外交思想,目前不丹是我国邻国中唯一没有建交的国家。
1958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问不丹时宣布任何国家进攻不丹就是进攻印度。
印度需要不丹
中国和不丹边界地势险要,加上冲突的 历史 ,印度想依靠不丹掌握地理优势。
不丹位于印度东北部,印度本土和东北部只有一个狭窄的西里古里走廊相连,印度东北部一直存在分裂武装力量,这些武装力量失败后大量逃往不丹,印度想利用不丹优越的地理位置夹击他们。
印度经济发展迅速,电力严重不足。而不丹河流密集,落差大,适合建立水电站,印度帮助不丹建立大量水电站,大部分电力出口到印度。很长一段时间,不丹出口到印度最多的产品就是电力。
不丹依赖印度
从1961年不丹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一直依赖于印度的资金支持。印度几乎参与了不丹所有的大型建设活动,没有印度,不丹很难开展经济建设。经济落后加上内陆国的封闭,使得不丹严重依赖印度。
印度是不丹最大的贸易伙伴,作为内陆国,不丹经印度出口第三国的产品享有免税政策。
除了经济,印度为不丹留学生提供大量奖金,印度成为不丹留学生的主要目的国。
不丹的反抗
在不丹独立之初,不丹就意识到和印度走太近的弊端。1956年不丹首相就提出,不丹把自己视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并且希望一直保持独立。不丹历届政府都试图摆脱印度的影响。
不丹在独立后和印度最大的分歧就是允许印度东北分裂分子进入本国,因为这些印度分裂分子驻扎在不丹边境,平时在印度打游击战,印度围剿时又退回不丹。
给印度造成较大的破坏。不丹考虑自身独立问题,一直不让印度军队进入本国围剿武装力量。最后在印度的施压下,不丹才把武装分子赶出不丹。
尼泊尔人问题,尼泊尔人在不丹被称为洛昌族,意思是南方人。是不丹的第二大民族,不丹人不善于耕种。在殖民期间,英国人把尼泊尔人引入不丹南部平原。
在20世纪60年代,因不丹缺乏劳动力,而且边境管理松散,大量尼泊尔人移民不丹,尼泊尔人一举成为不丹的第二大民族。
在1975年印度吞并锡金后,不丹也有被吞并的可能。锡金就是因为尼泊尔人过多导致主体民族被更换,公投时大部分锡金人同意加入印度导致。
不丹开始决定清除境内的尼泊尔人,驱逐1958年后到达不丹的尼泊尔人。尽可能减少尼泊尔人对不丹的影响。
印度可能吞并不丹吗
吞并不丹的阻力很大,不丹和锡金的情况完全不同。锡金1975能被吞并是因为锡金政府已经完全被印度控制,有印度驻军。
在1949年时,印度政府还安插一个印度人到锡金做首相,锡金政府完全被印度控制。且尼泊尔人占锡金总人口的75%,土着居民藏族反而占少数。举行公投时,绝大部分尼泊尔人同意加入印度。
不丹的情况就不一样,不丹人现在还是土着居民占主导地位,尼泊尔人仅占35%,影响力较小。
因有前车之鉴,不丹政府不允许印军进入国境。
国际的反对,虽然印度能控制不丹,但不丹人对印度没有向心力,想要吞并不丹必须依靠武力,这必然遭到国际 社会 的反对。现在印度已经能牢牢把握不丹的经济和外交,武力吞并得不偿失。
印度东北存在大量反政府武装,如果吞并不丹,不丹人将可能和其他分裂武装汇合到一起,造成更多地区的分裂。这是印度政府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结语
作为一个只有两个邻国的贫困内陆小国,不丹很难决定自己的命运。严重依赖印度却又想保持独立,但这又谈何容易,印度每一份馈赠都是标好价格的。但印度想吞并不丹也很难,控制不丹可能比吞并收益更多,印度也乐于保留一个为他站台的小弟。
Ⅵ 印度很穷,吞并锡金国44年后,如今锡金的人民生活过得怎么样
自古天下大势分分合合,大势力吞并小势力,形成大王朝,最终又分裂成各个诸侯国。这样的战争史,不仅中华大地时常发生,就连其他各国的历史也不例外。诸如古代的印度就喜欢到处东征西讨,最终还把锡金国给打败合并了,那么后来的锡金百姓生活过得怎么样了呢?
锡金虽然受到印度的各种制裁跟限制,但整体经济水平属于中高级别,他们的人均GDP在印度各城邦榜单的前三名。其主要的收入是矿资源挖掘,当地的褐煤、铜矿石含量丰富,气候土壤十分适合耕种,还有丰富的大森林资源等着开采。
整个城邦处在青山绿水之间,空气新鲜,美景多,长年吸引各地旅客来旅游,从中还快速发展了旅游业获得了不少利润。印度政府每一年还给锡金居民拨放一笔可观的扶植资金,使得当地人的生活更加小康。
Ⅶ 印度吞并锡金国后,锡金百姓生活怎么样
锡金国的百姓可能和中国西藏地区的人民生活的差不多,毕竟就算现在锡金是属于印度,但是印度并不会压榨该地区的人民,不然可能会引发人民的暴动,而且在人们的生活变好之后就不会在有反抗的念头了。
既然印度已经把锡金吞并了,那么印度绝对不会对锡金的百姓放任不管,所以锡金的百姓生活条件应该挺好的,至少是吃喝不愁的。国际上除了流亡在外的国王时常发表言论外,已经看不到锡金人民的反抗举动了
Ⅷ 印度吞并了锡金,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会不会把尼泊尔也吞并
印度曾经吞并了一个国家叫做锡金,那么他会不会像吞并锡金一样把尼泊尔吞并了,实际上印度可以吞并锡金,但是绝对不可能吞并尼泊尔。
如果对旧世界的版图有印象的,有一些人可能会记得,在南亚的不丹和尼泊尔中间有一个小国家叫锡金。但是从2003年之后,这个国家却从地图上消失了,其实早在1975年,国家就已经被印度吞并,而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后一个承认锡金已经被印度吞并的国家。
那么历史是什么样子呢?关于这个国家大家都不太了解,这不奇怪,因为这个国家实在是太小了,面积只有7000平方公里,60万人,以人口和面积论,这个国家在中国只是一个县,实在没什么存在感。由于国家太小,所以他在历史上也是实实在在的战五渣,甚至连不丹人都欺负过他们,基本上处于一个谁见谁打的状态,英国入侵印度之后,一路平推到了喜马拉雅山南侧,他们野蛮入侵了锡金,宣布锡金成为英国的保护国,并且派了官员,实际上就是吞并了这个地方。
在1947年英国撤出了南亚,印巴分治,而分家之后的印度,一心想要继承英国在南亚的遗产,其中也包括锡金,于是在1947年,印度强迫锡金签订了维持现状协定,从英国的保护国变成了印度的保护国,换了个爹自己还是儿子。而在1949年,印度派兵开进锡金,接管了大部分政权,并且委任了一个印度人作为他们的首相。
终于在1973年印度彻底撕破了面具,用军队接管了一切权力,规定印度对锡金的内政外交国防完全负责,并且两年之后废黜的国王举行了一次全民投票,把锡金变成了印度的一个邦。
那么印度能吞并尼泊尔吗?这个事实际上不可能的,因为尼泊尔虽然是个穷光蛋,实际上他们的实力还是比较强的,锡金面积只有7000平方公里,而尼泊尔面积有14万平方公里,锡金人口60万,尼泊尔人口3000万,它们的面积是锡金的20倍,人口是50倍,锡金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县,尼泊尔差不多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了,锡金之所以被吞并,就是因为他国家太小实力太弱,完全没有反抗能力,而应尼泊尔却不是,人家可是连英国人都怕了。
当年英国人想要入侵尼泊尔,结果被尼泊尔的人带着他们的弯刀结结实实的教训了一顿,付出了重大的伤亡却打不赢对手。最终尼泊尔也保持着自己的国家,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另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冷血。他们在几次镇压印度起义中身先士卒。我在1918年的阿姆利则惨案中,他们的雇佣兵用着机枪对印度人的示威人群进行疯狂扫射,造成上千人的伤亡。
而尼泊尔和中国的关系一直都非常好,他们对中国的热情明显比印度热情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哪怕是印度有实力入侵,国际社会也不同意,当时他入侵锡金的时候是因为当时正在冷战,双方都想拉拢印度,但现在已经21世纪。国际社会不允许的。
Ⅸ 当年印度为何吞并锡金,吞并锡金时,国际社会为何不出面干涉
锡金,原名哲孟雄,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藩属国,后来被英国人占领,成为英属印度殖民地属地, 国土面积大概为7000多平方公里,自建国起,有300多年的独立王国 历史 。
然而, 1975年,常以南亚大国自诩的印度对锡金悍然出兵, 罢黜锡金国王,最后成功吞并锡金,并将其纳入自己属下,名为锡金邦,就这样,一个主权国家从世界地图上彻底消失。
印度号称有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拥有10多亿人,而锡金不过是个拥有60万人且国土面积狭小的国家, 留着锡金还可以当做自己的战略缓冲地带, 然而印度拿下锡金就意味着已经将自己的战略前沿要地暴露在他人面前,况且这样做,还可能引火自焚,引起国际 社会 的不满。
那么印度为何要冒着违背人道主义且可能被国际制裁的风险,作出吞并一个主权国家这般冒天下大不违的事情呢?
1888年,英国通过隆吐山战役,逼迫腐朽无能的清政府于1890年与其签订了不平等的 《中印藏条约》 ,通过此条约,英国彻底控制锡金。
随后英国东印度公司委任约翰·怀特进驻锡金并为锡金政务官,刚上任的怀特对锡金的地理地貌和土地开发情况进行了一个全面的勘探, 紧接着便引来大量尼泊尔人移民进入锡金, 目的就是让这些尼泊尔人开垦荒地,为自己种植粮食。
这些殖民者只顾自己的利益,从来不管别人的死活, 英国往锡金引进大量的尼泊尔人唯一的好处就是促使锡金的农业确实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每年的粮食产量也增加了不少,但 社会 问题也非常严峻。
尼泊尔人的大量涌入,严重挤压了原先生活在这里的雷布查族人和菩提亚族人的生存空间,他们才是正统的锡金人,对锡金有着高度的国家认同。
但随后几年时间, 尼泊尔族人迅速成为锡金的主要民族, 而雷布查族和菩提亚族却成为了少数民族,所以导致后来的锡金人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另一方面,这些从国外来的移民自然没有建立起对锡金的深厚 情感 , 只要谁能提供给自己更好的生活就选择向谁靠拢, 后来也就给了印度吞并锡金可乘之机,这点我们后面会具体讲到。
1918年,英国人将内务政权还给锡金国王 塔希·纳姆加, 但外交及其他方面还是由英国人代为管理,但至少国王可以对自己的臣民行使一定的权利,所以纳姆加对锡金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经济得到一定改善。
这里提及一下印度,印度早在18世纪就成了英属殖民地,二战期间,印度圣雄甘地带领着印度人解放了思想,开始萌发独立意识, 二战结束后,英国元气大伤,对殖民地的控制能力也就减弱了, 1946年印度各地都爆发了反英运动,英国人为了迅速摆脱危机,最终便同意了印度人实行独立自治。
按道理,同样遭受过殖民者掠夺的印度应该对自己的邻国锡金表示同情,然而 刚从昔日强国英国手下独立的印度人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了霸王之气, 所以也以老大的身份傲视整个南亚,不仅不同情锡金,反而对锡金有了非分之想。
问题就出在, 当时英国将锡金列为英属殖民地的属地, 这让很多印度人认为,既然你曾经是我的属地,那么现在也应该成为我的一部分,曾经都是在一个大锅里吃饭长大的,那么现在也应当不可分离, 印度人将自己的思想凌驾在锡金之上。
印度独立后,锡金也向英国人求情,希望够能当家作主,但英国人不准,锡金仍旧是英国的一个自治领, 后来英国将托管锡金的权利交给了印度, 但阿三认为自己才刚刚独立,这个时候动手吞并锡金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便和锡金国王签订了《维持现状条约》。
按国土面积和人数来看,印度也算是南亚的一个大国,所以锡金人觉得傍上印度这个大腿,自己终于可以迎来稳定建设自己国家的时刻,然而印度并不这么想,印度高层一致认为, 为使自己将来在吞并锡金的时候让其反抗不那么激烈,所以现在就应该将势力渗透入锡金,并让锡金对自己产生依赖。
英国人走后,印度便开始用自己“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照耀整个锡金, 锡金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后受到印度影响,越来越多的锡金人开始萌发主人意识,便要求锡金国王进行改革,迫于压力,锡金模仿印度也成立了国大党。
这下锡金便有了两大敌对势力: 一个是主张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大党,一个是权力欲超强的锡金王室。
印度先是扶持国大党势力,让其有与王室斡旋的资本,随后选择隔岸观火,怂恿这两大势力进行斗争, 坐等谁弱帮谁,1949年6月,印度的计划如愿得逞,锡金国内爆发内乱,处于弱势一方的锡金国王被迫向印度求援, 尼赫鲁趁这个机会派兵进驻锡金并委任拉尔成为锡金首相, 虽然首相只是辅助国王执政,但名义上,国王的大部分权利都落入到了首相手中。
印度派兵进驻锡金,并对锡金高级行政长官进行委任,不管怎么讲,锡金也是一个主权国家,按照现行国际法则,印度的行为是不合理的。
印度为促成行为合理化, 于1950年12月逼迫锡金王室与自己签订了《印度锡金和平条约》, 目的就是让锡金主动承认印度在锡金的行为是合法的,这样也就不会让自己落下一个侵犯他国主权的骂名,锡金就这样成为了印度的保护国,实际上印度吞并锡金之心已昭然若揭。
1968年,新上任的锡金国王为维护王室利益私自罢黜印度委任的首席行政长官并要求印度废除此前签订的和平条约 ,此行为引起锡金国大党和印度的不满,于是反印和反王室这两股势力在锡金首府甘托克展开了正面对决, 印度军队又入境镇压导致大规模流血事件。
在此次暴乱中, 印度共击毙锡金民众大概6万多人,还逮捕了3000多名要求摆脱印度控制, 实现独立的激进分子。
经此一役,锡金国内的激进独立团体几乎全军覆没,这也为印度接下来吞并锡金打足了基础,后来印度觉得锡金王室的存在对自己的进一步行动确实是种障碍,于是 1973年,印度故伎重施,派军队攻进锡金国王府邸,囚禁了锡金国王,强行对锡金进行军事管制。
但印度的欲望还没有得到满足,于是在 1974年9月,印度通过宪法修正案,将锡金列为自己的一个联系邦, 并决定在印度两院为锡金增加一个议会席位。
印度这种未经事先协商,便私自将锡金纳入印度邦属的行为遭到锡金国王和民族党的强烈反对,于是印度在 1975年又军队开进锡金, 这次不是囚禁锡金国王,而是将其直接罢黜,锡金国王见大势已去,索性卷资逃往了美国。
同样为确保自己的行为合情合理, 印度还在锡金搞了一场所谓的公投, 其实不管公投结果如何,印度对锡金的控制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在此次公投中,属外来移民的尼泊尔人“立了大功”。
国大党的大部分成员都是尼泊尔人,其中有很多人都投了赞成票, 而原先世代生活在锡金,是锡金真正主人的雷布查族和菩提亚族却沦为少数民族,在此次公投中影响力微不足道。
但由于雷布查族和菩提亚族人对锡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并不愿意接受国家成为印度邦属的事实,于是一部分首鼠两端的锡金人便开始在自己的办公之处立起我国的国旗, 希望加入我国,目的就是让我国出兵帮助锡金赶走印军。
然而,当时真正执掌锡金政权的是锡金国大党,所以,以这些 少数民族组成的民族党的行为根本就不能代表国家行为, 我国自然不能同意。
其次,这是锡金人在自己处于极度危险的情况下才提出的决定, 关于其忠诚度还有待考量, 如果我国贸然接受这些人的请求出兵援助锡金,那么事情肯定会变得更加复杂化,与此同时, 我国也会面临战争扩大的风险, 因此不能同意。
但事后,我国也一直不承认印度对锡金拥有主权,直到2003年才有所松动,作为邻国这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首先,印度对锡金的统治和占领其实是循序渐进的,并不是突然出手, 比如最先印度就逼迫锡金签订和平条约,让锡金承认印度在锡金的行为是合法行为, 虽然这是一种被迫行为,但在当时整个国际上看来这却是锡金自愿行为。
而且后来印度在彻底吞并锡金之前还举行了一次公投, 按照公投的结果显示有大部分人愿意(实际由印度在其中干预)加入印度,就像后来英国脱欧一样,其他国家想干预此事也就没有了口实。
其次,纵观当时的国际背景, 美苏冷战还尚未结束, 当时整个国际也被分为 社会 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而且谁也不含糊谁,印度又实行的是骑墙外交策略,即两边都讨好。而美苏为了控制印度,都在作出最大的努力。
在印度吞并锡金这件事上,美苏两国不可能站出来支持,因为这是违背道义的,但这两个国家 谁也不愿意站出来指责,因为不管是谁充当出头鸟,都可能将印度推向自己的敌对面, 况且当时的联合国几乎都由美国控制,所以很多国家针对此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最主要的是,美苏两国刚在越南战场进行了一次角逐, 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美苏两国刚从越战泥潭中走了出来, 不可能马上卷入到处理印度的事情当中,而当时我国自己的事情也没有处理完,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理这件事情。
第三可能就是关于锡金的自身原因,锡金虽然是一个主权国家,但由于其国土面积实在过于狭小, 人微言轻,锡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实在不足为道, 没有人愿意站出来为锡金主持公道,这也很正常。
毕竟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 所谓的人道主义和国际规则秩序,也几乎是为弱国制定的, 就像我们现实生活当中,规则的制定者从来就不是穷人,锡金的灭亡也刚好体现了这一个道理。
“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想保证自己不被欺负,就得先确保自己拥有发达的肌肉, 地位和脸面都是靠实力争取而来的, 而不是主动示弱,祈求他人怜悯得来的,这就是我国为何要突破某些国家重重阻拦,不遗余力的发展自己的实力的根源所在。
锡金人的生活现状并不乐观,虽然印度每年的财政支出都会向锡金邦倾斜,但锡金人仍旧很难建起对印度的认同感, 一方面是因为抵抗情绪,另一方面则是大部分锡金人信奉的是藏传佛教, 和印度人信奉的主流宗教即印度教在教义或习俗语言方面都有很大的出入,宗教信仰不同,怎么可能会打成一片?
国家如果没有力量,人民的生活怎么可能得到保障? 锡金因为自身能力太弱,被印度吞并,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就不得不听从印度人的安排,虽然很可悲,但也很无奈,真理,永远都在大炮射程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