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主要人种
印度主要有以下人种:
1、尼格利陀人
其基本特征是身材矮小。
2、原始澳大利亚人
由于身体特征和澳大利亚的土着人非常相似由此而得名。他们大都长头型,身材矮小,南印度也有分布。比如比尔人,杰纠人,蒙达人,奥朗人,堆德人,孔德人等等。印度之外,斯里兰卡的维达人为典型代表,所以又称维达类型人。有学者认为,这种人早于达罗毗荼人,所以也称他们为"前达罗毗荼人"。
3、达罗毗荼人
又叫地中海欧罗巴人种,这一人种从西班牙和摩洛哥到印度都有分布。据有关人类学家研究,它分几支,早于雅利安人,从不同时期进入印度。这种人的特征是:长脸型,中等身材,卷发呈浅褐色,唇薄,皮肤为浅褐色。操达罗毗荼系语言,使用象形文字,是这一人种创造了印度河流域文明。
4、雅利安-旁遮普人
雅利安人一译亚利安人,历史上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之一。后纳粹歪曲了雅利安人的概念,将北欧五国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等地区的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定义为了雅利安人的典型性状,实际上两者毫无关系,相距甚远。
5、东亚人种
印度半岛次大陆的北部和东北部与亚洲内陆相连,因地理和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东亚的东亚人种在不同时期,从印度半岛次大陆的北部和东北部进入印度半岛次大陆的南亚次大陆,东亚人种其肤色多呈红润色、白色、淡黄色。长颅型的分布在阿萨姆和边疆地区的土着民中,圆颅型分布在杰德岗等地。
(1)印度人是怎么分布地区的扩展阅读:
印度各个民族:
1、印度斯坦族(HINDUSTANI)
该族占印度总人口的46.3%,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邦、中央邦、哈利亚纳邦、比哈尔邦和拉贾斯坦邦等地。多数人信奉印度教,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和耆那教等。大部分操印地语,少数人说乌尔都语。主要以务农为业。
2、泰卢固族(TELUGU)
该族占印度总人口的8.6%,又称安得拉族。主要分布在安得拉邦。大多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安得拉人嗜吃辣椒,喜欢喝茶。
3、孟加拉族(BENGALI)
该族占印度总人口的7.7%,主要分布在西孟加拉邦、比哈尔邦和奥里萨邦等,操孟加拉语,大多数人信印度教。主要从事农业。
4、马拉地族(MARATI)
该族占印度总人口的7.6%,主要分布在马哈拉施特拉邦。主要信奉印度教和佛教。马拉地人喜欢摔跤,还善于打板球、曲棍球和羽毛球。
5、古吉拉特族 (GUJARATHI)
该族占印度总人口的4.6%,主要分布在古吉拉特邦。操古吉拉特语,多数人信仰印度教,少数人信伊斯兰教和耆那教。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较发达。
6、加拿达族 (KANNADA)
占印人口3.87%, 说加拿达语,分布在卡纳塔卡邦。
7、马拉亚拉姆族 (MALAYALAM)
占印人口3.59%,说马拉亚拉姆语,分布在喀拉拉邦。
8、旁遮普族 (PUNJABI)
该族占印度总人口的2.3%,主要分布在印度旁遮普邦,大部分人操旁遮普语,少数操印地语和乌尔都语。信奉锡克教和印度教。多数人从事农业,少数人从事畜牧业和手工业。旁遮普人能歌善舞。
② 印度的人种主要是什么人种
第一种,尼格利陀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可以说是印度土着,不过却是印度最悲惨的人种。主要原因就是其他人种入侵,对尼格利陀人进行了不断的杀戮。尼格利陀人最初来自非洲,外貌有很多非洲黑人的特征,肤色暗黑,头发纤细卷曲,身材矮小,鼻子扁平,嘴唇宽厚等等。现在主要生活在曼尼普尔邦和库奇山区的安加米那加、南印度森林等地区。
第二种,原始澳大利亚人。也是一支较早来到印度的人种,和尼格利陀人的体貌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一般为中等身材,头发卷曲或呈波浪形,肤色深棕至黑色,鼻子较宽,嘴唇较厚。因长相酷似澳大利亚土着人,所以称为原始澳大利亚人,学界普遍认为,他们根本就是原始澳大利亚人的后裔,在体貌特征,生活方式,甚至语言方面,都和澳大利亚土着有着很多相似之处。现在这类人种主要分布在印度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
第三种,达罗毗荼人。祖先来自地中海一带,在原始澳大利亚人之后来到印度。他们进入印度后,和原始澳大利亚人不断的杀伐融合,形成了达罗毗荼人,所以有澳大利亚土着和地中海人种的特征,他们肤色呈浅黑或黄褐色,长脸型,中等身材,卷发呈浅褐色,唇薄。正是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印度河流域文明,现在分布比较广泛。
第四种,雅利安旁遮普人。他们身材高大,头型窄长,眼眶深陷,鼻梁高而窄,毛发浓密,肤色较浅。祖先来自俄罗斯南部与南乌克兰草原地区,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经开伯尔山口一带进入印度,然后毁灭了印度河文明,创造了吠陀文化和种姓制度,经过和达罗毗荼人的融合,形成了雅利安旁遮普人,现在分布比较广泛。
第五种,东亚人种,祖先来自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他们肤色多呈白色、淡黄色,鼻梁中等,头发呈黑色,主要分布在现在印度的东北地区。实际上这些东亚人种,也是当地的土着,原本并不属于印度,历史上也从未与印度本土统一,直到英国殖民时期才被并入印度,所以印度东北部的东亚人种聚居区,对印度的认同感很低。
以上就是印度五大人种,及其体貌差异,其实体貌的差异,原本无关地位高低,但自从雅利安旁遮普人来到印度之后,创造了种姓制度,把所有印度人分成了四个种姓,分别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种姓,肤色越浅,地位越高,其中婆罗门地位最高,主要就是雅利安旁遮普人,所以雅利安旁遮普人的外貌,眼眶深陷,鼻梁高窄,肤色较浅,便成为了印度地位最高的长相。
③ 印度是什么人种
印度人种分为五大类。
1、尼格利陀人
尼格利陀人与非洲的俾格米人在外观上相似,有着矮小身材和深色皮肤;但是,遗传检验研究的结果显示尼格利陀人与非洲人关系疏远,并在早期便从亚洲人分支出来。
学者对这个结果有两种假说:一是尼格利陀人是早期“出非洲说”的残留后代,或他们是其中一支最早现代人类的后代。一般相信,尼格利陀人外表与非洲人相似是由于对相似环境的适应,而不是血缘上的关系。
2、原始澳大利亚人
由于身体特征和澳大利亚的土着人非常相似由此而得名。他们大都长头型,身材矮小,南印度也有分布。比如比尔人,杰纠人,蒙达人,奥朗人,堆德人,孔德人等等。
印度之外,斯里兰卡的维达人为典型代表,所以又称维达类型人。有学者认为,这种人早于达罗毗荼人,所以也称他们为"前达罗毗荼人"。
3、达罗毗荼人
又叫地中海欧罗巴人种,这一人种从西班牙和摩洛哥到印度都有分布。据有关人类学家研究,它分几支,早于雅利安人,从不同时期进入印度。
这种人的特征是:长脸型,中等身材,卷发呈浅褐色,唇薄,皮肤为浅褐色。操达罗毗荼系语言,使用象形文字,是这一人种创造了印度河流域文明。
4、雅利安-旁遮普人
雅利安人一译亚利安人,历史上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之一。
后纳粹歪曲了雅利安人的概念,将北欧五国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等地区的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定义为了雅利安人的典型性状,实际上两者毫无关系,相距甚远。
5、东亚人种
印度半岛次大陆的北部和东北部与亚洲内陆相连,因地理和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东亚的东亚人种在不同时期,从印度半岛次大陆的北部和东北部进入印度半岛次大陆的南亚次大陆。
该人种的特征是面部较高较狭,同时面部比较平;额头较高(高颅);眉眼间距中等或偏高,眉弓较弱;鼻型较高(从鼻根到鼻子下端,也就是鼻子较长),鼻翼较狭,鼻梁中等。
颌骨比较平,唇厚度适中面部较高是指面部高度比较大,面部高度是指从鼻根到上唇的高度,面部较高也就是脸比较长,面部较狭是相对于北亚人种的阔面,不一定是真正的狭面,眉眼间距一般可以从眼内角到眉毛的垂直距离来判断,实际上是判断眶型的高低。
④ 印度人大部分是什么人种
白色人种
从身体外表特征看,印度人肤色表现黝黑。从这一表象看,很多人认为印度人是黑种人。然而划分人种的外表特征除肤色、头发形状、面部等特征外,还有其他许多主要依据,如骨骼。骨骼不同,人种不同。以头颅骨为例,头颅骨周边近椭圆形的是白种人;头颅骨周边呈三角形的是黄种人;头颅骨周边近似方形的为黑种人。而印度人的头颅骨周边近似椭圆形。从这一主要区分依据看,印度人肤色虽然表现黝黑,但不是黑种人,而是白种人。
其次,从印度人原居地看,印度人原是居住在黑海和里海附近的雅利安人,大约在距今4000多年前迁往今日的印度半岛。印度半岛大部分在北纬10°-30°之间,地处热带,热带强烈的太阳辐射,使今天的印度人皮肤变得黝黑。可见印度白种人的皮肤黝黑,是通过人类迁移后,在新的环境影响下表现出来的。
白种人不一定是金发碧眼的,像阿拉伯人,印度人都是白种人。由于他们的国家地处低纬度,所以皮肤中的黑色较多,故看起来较黑。还有欧洲南部意大利等国家的黑发黑眼的人也是白种人。金发碧眼的白种人,多分布在北美洲,北欧。美国,英国,法国较为典型。欧洲南部,东欧,西亚,北非,大洋洲,南美洲也有部分金发碧眼的人种,但是由于通婚,文化同化等关系,血统成分有所变化。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19730509.html?fr=qrl3
⑤ 印度人主要是什么人种
印度的种族主要分为五个类型,以进入印度的时间先后排序,分别为尼格利陀人(属于尼罗格人种)、原始澳大利亚人(即澳大利亚人种维达类型),蒙古利亚人(即黄种人,亦称亚美人种)、达罗毗荼人(欧罗巴人种与尼格罗 -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印度雅利安人(欧罗巴人种)。其中达罗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构成了现今印度人口的绝大部分,一般意义上的印度人通常是特指他们。
⑥ 印度人是什么人种马来人呢马来群岛分布在哪里
印度是白种人,马来人是黄种人
⑦ 印度人是什么人种
印度人是多种族人。
印度位于南亚地区,印度主要的人种是白色人种,印度的南部还分布有黑色人种,也有不同人种间通婚形成的混血人种。
印度的种族主要分为五个类型,以进入印度的时间先后排序,分别为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亚人(即澳大利亚人种维达类型),蒙古利亚人(即黄种人,亦称亚美人种)、达罗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其中达罗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构成了现今印度人口的绝大部分,一般意义上的印度人通常是特指他们。
语言
印度-雅利安语支及达罗毗荼语系分别为印度主要语支,分别占总人口的74%及24%,其他语言则属藏缅语族、南亚语系,印度未订定国语。印度的官方语言是印地语,约30%人口使用,为印度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英语已经在1965年终止了它唯一官方语言(或与印地语相同的)的地位,但依旧保留了它“第二附加官方语言”的地位,亦是全国性的通用语言,主要在政治和商业交往场合使用,英语在教育方面也相当重要,尤其是中等及高等教育。
另外还有其他21种地方性的预定官方语言,包括了马拉雅拉姆语、泰米尔语、泰卢固语、卡纳达语、孔卡尼语、马拉地语、乌尔都语、古吉拉特语、奥里亚语、旁遮普语、阿萨姆语、喀什米尔语、信德语、尼泊尔语、梵语、曼尼普尔语等,另外登记的还有超过1600种语言。
⑧ 印度是什么人种
肤色:从浅褐至黑色都有,其中上层较白,下层较黑。
人种:对印度种族的划分,历来聚讼纷纭。目前,受到学术界普遍公认的划分方法,是由B.s.古哈于1935年提出来的。他将印度的种族戈U分为六个主要类型:尼格罗人(·the Negroids)、原始澳大利亚人(the Proto—Austroloids)、蒙古人(the Mongoloids)、地中海人(the Mediterraneans)、迪纳拉人(the Alpoinarics)以及北欧人(the Nordics)。
尼格罗人是最早来到印度的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种族实体。“尼格罗”的含义是“黑人”。
在尼格罗人之后,原始澳大利亚人大规模迁入印度。他们亦被称为前达罗毗荼人。
以蒙古人为主体的亚洲大陆先民移居印度,形成了外来种族迁入印度的第三波。
可以说,目前印度为数不少的部落民,基本上是尼格罗人、原始澳大利亚人与蒙古人的后裔,而印度人口的主体却是地中海人、阿尔卑斯迪纳拉人与北欧人的后裔。
印度最主要的种族是地中海人。然而,地中海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族群。他们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即肤色浅黑的古地中海人、肤色黄褐的所谓正宗地中海人以及东地中海人或称闪米特地中海人。
对印度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外来种族还有阿尔卑斯迪纳拉人。
最初居住在俄罗斯南部与南乌克兰草原地区的一支具有北欧日耳曼民族体貌特征的原住民,有一点确凿无疑,即他们是源于欧洲的种族,是白种人。
经过通婚与往来,不同的种族血统多有混合。尼格罗人走向边缘,近乎灭绝。
原始澳大利亚人散布在印度南部、西部和中部的部落之中。
蒙古人与其他人种融合最少,分布在印度东北部、西孟加拉邦和喜马拉雅山山麓。
地中海人是辉煌的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创造者。在这一文明衰亡之后,他们向东迁徙并分散在恒河流域。来自阿尔卑斯山的种族渗透到恒河流域之时,不同的种族血统的融合开始大量出现。
地中海人主要生活在恒河上游,阿尔卑斯山人主要生活在恒河下游。
在印度南方,则以达罗毗荼人和前达罗毗荼人为主。
⑨ 印度人主要是什么人种
印度人主要是白人人种。大多数印度人是亚利安人,约占印度总人口数量的70%
亚利安人,在地中海沿岸,经由阿拉伯半岛,再到西亚广泛分布,起源于高加索人种。
据说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当时雅利安人来到了今天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驱赶当地土着居民,并处于支配地位,开始到达了印度许多地区。
雅利安人的鼻子较高,皮肤白亮,感觉像欧洲人。
今天,印度雅利安人的后裔,根据和其他部族的融合程度,肤色从白色到棕褐色不等,通常主要生活在印度北部。
⑩ 印度的语言,人种,以什么资源为主,人口分布。
印度的语言:印地语、英语
印度的人种:尼格罗人、原始澳大利亚人、地中海人、迪纳拉人、以及印度土着人。
矿产资源: 铝土储量和煤产量均占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铁矿、锰矿、铬铁矿、铜矿的储量也很丰富。
主要民族:
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46.3%,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邦、中央邦、哈利亚纳邦、比哈尔邦和拉贾斯坦邦等地。多数人信奉印度教,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和耆那教等。大部分操印地语,少数人说乌尔都语。主要以务农为业。
泰卢固族,占印度总人口的8.6%,又称安得拉族。主要分布在安得拉邦。大多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安得拉人嗜吃辣椒,喜欢喝茶。
孟加拉族,占印度总人口的7.7%,主要分布在西孟加拉邦、比哈尔邦和奥里萨邦等,操孟加拉语,大多数人信印度教。主要从事农业。
马拉地族,占印度总人口的7.6%,主要分布在马哈拉施特拉邦。主要信奉印度教和佛教。马拉地人喜欢摔跤,还善于打板球、曲棍球和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