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医学界有哪些卓有成就的人以及相关着作
一、《脉经》全书共十卷,九十七篇,为西晋·王叔和编撰。这是我国医学史上现存第一部有关脉学的专书,是公元三世纪以前我国有关脉学知识的一次总结。《脉经》开宗明义指出“脉理精微,其体难辩”,“在心易了,指下唯明”,《脉经》正是针对这些难点来进行编撰总结的。
《脉经》虽然是一部综合前代脉学成就的着作,但由于它篇幅简练、集中,便于学习,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国内外影响极大。如唐代太医署就把它做为必修课程,日本古代医学教育仿唐制,当然也不例外。
该书着成后,就陆续传到我国西藏地区,对藏医学的相关学科起着重大的影响。通过这里,中国脉学又传入印度,并辗转传入阿拉伯国家,对西欧脉学的发展也有所影响。
如:古波斯(伊朗)由拉·阿·阿尔哈姆丹(1247~1318)编写的一部波斯文的医学网络全书《伊儿汗的中国科学宝藏》(十三世纪~十四世纪初)一书中,就有王叔和的名字,其中脉学方面的内容也与《脉经》相似。
中世纪阿拉伯医圣阿维森纳(980~1037)的《医典》中有关脉学的内容,也多大同小异,可见《脉经》在国内外医学发展史上影响之深远。
二、《针灸甲乙经》
全名有时也称《黄帝甲乙经》(《隋书·经籍志》)、《黄帝三部针灸经》(《新唐书,艺文志》等),现一般通称《针灸甲乙经》。各书所载卷数不一,今本多取其自序所述的十二卷。
今本《针灸甲乙经》全书十二卷,一百二十八篇,其内容系撷取《素问》、《铖经》(即《灵枢》和《明堂孔穴灸治要》这三部书的有关部分的精华,予以整理重编。
卷一至卷六,依次叙述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五脏六腑、营卫气血、精神魂魄、精气津液及肢体五官与脏腑功能的关系等;其次是人体经脉、经筋等经络系统的循环路线、骨度肠度及肠胃所受;再次是人体俞穴,依身体部位分部叙述其位置。
主治,书中计叙述俞穴348个(其中单穴49个;双穴299个)而不是如其所说的365穴,这些穴位是按头、面、项、胸、腹、臂、股等部位排列的;很便于寻检。每一穴均有针刺的深度、灸灼的壮数,再次叙述诊法、重点介绍脉诊的内容。
尤其是三部九候;其后介绍针道,针灸禁忌,包括禁穴;最后介绍了病理及生理方面的一些问题,并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纲进行阐释。
临床部分也是六卷,依次介绍内科(包括伤寒热病、中风、杂病)、五官科、妇科、儿科等病症的针灸治疗,其中内科共43篇,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五脏病、六腑病、经脉病及五官病等,外科有三篇,主要论述痈疽,至于妇科及儿科,各有一篇各论述20种及10种该科病症。
《针灸甲乙经》的着成,对于我国针灸学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宋、公元6~8世纪,中、朝、日之教学均规定为教授学生的必修课;宋、金、元、明、清重要针灸学着作基本上都是在本书的基础上的发挥。国外早已有本书英译本,对国外针灸学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三、《肘后备急方》
本书原名《肘后救卒》,计三卷,东晋葛洪所着。今本《肘后备急方》共八卷,其内容主要是一些常见的病证的简便疗法,包括内服方剂、外用、推拿按摩、灸法、正骨等一些十分实用的内容。这部书虽号“肘后”,但却包含相当多宝贵的医学史料实用的方剂方法。
书中还提到射工、沙虱、马鼻疽等多种传染病,论者认为所谓射工是对一种血吸虫病的得病描述。而沙虱所描述的是恙虫病,山有人认为这是血吸虫病的得病过程。更可宝贵的是书中还指出这种沙虱钻入皮肉后。如果以针挑取虫子,正如疥虫,着爪上映光方见行动也。
这可证明当时已经认识疥虫,它用疥虫的大小,检得方法来比喻沙虱,十分恰当。总之,《肘后备急方》一书,对古代几种传染病作了细致的描述在世界传染病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肘后备急方》中专有一节讨论“_犬所咬毒”的处理。书中首先认识到_犬(亦即狂犬)咬人的严重性,指出其潜伏朗和病程经过。提出治疗狂犬病的方法计约二十种,其中有“仍杀咬犬,取脑傅之,便不复发”之法。
这方法的宝贵之处在于它是以该狂犬的脑组织来敷贴伤口以预防狂犬病之发作,是一种免疫治疗的思想萌芽。狂犬病毒原是亲神经组织的病毒,在狂犬的脑组织中大量繁殖。用这种组织来治疗狂犬病,如果说是在“以毒攻毒”的思想的影响下提出的,它也符合现代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
四、《华佗针灸经》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符化,一名_,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着名的医学家。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五、《本草纲目》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着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
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着《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着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被后世尊为“药圣”
B. 印度医学家创始人是谁
在印度有着一个规模和历史比中医更甚的印医。
阿育吠陀(梵语:梵语:आयुर्वेद,转写:Āyurveda,意为“长生之术”)为印度教及佛教的传统医学,也译为寿命吠陀或阿苏吠陀,是印度的传统医学。在这种治疗体系中,人体被认为是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身体与自然不调和时,人体的各项机能便会受到阻碍,进而导致生病。在阿育吠陀医疗方法中,主要有三种实施方法:药草疗法、推拿疗法及瑜珈疗法。
寿命吠陀主要包括三位古印度医学家的着作,即《遮罗迦本集》,《妙闻本集》和《语帅本集》。
印度的传统药学已历时五千多年,可能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医学系统。阿优斐达是由两个梵文组成的:ayu是指生命,而veda意即知识。买在印度的民间传说中,这项宝贵的知识是由造物者梵天(Brahma[婆罗摩])所流传下来的。它和古希腊罗马的药学理论类似,把药草分成五种要素:土、水、火、空气和大气外的上空,而药草也可以分为五味:甜、酸、咸、辛辣和苦。阿优斐达和中国药草学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强调追求身心和精神上的健康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阿优斐达的许多理念都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譬如它将饮食及生活习惯看得和药物治疗一样重要,而这项观念了廿世纪才刚开绐被医生所接受。
C. 神经递质 | “很多道理”的为什么
查理 · 芒格(Charlie Munger)在他的人类误判心理学中谈到人的重视理由倾向时提出: 如果人们毕生致力于将他们的直接和间接经验悬挂在一个解释”为什么“的理论框架之上,那么他们对知识的吸收和使用就会变得更加容易 。哈佛社会心理学家埃伦·兰格(Ellen J. Langer)也通过实验证明 在提出要求时给出哪怕毫无意义或不准确的理由,也能使之更容易被接受。 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中一种可能是,“很多道理”也没告诉你“为什么”。
一回我在某乎查找问题时发现了一本介绍脑内物质的 神经学 书籍,它有个让人难以启齿的名字—— 《为什么精英这样用脑不会累》 。由于先看到了书中的部分内容,再在结尾看到书名时,便也没妨碍我对这本书的兴趣。
此书的作者是日本神经科医生 桦泽紫苑 ,在写书之时从事脑科学研究已有15年之久。此书 从“脑内物质”的角度出发,综述人脑的构造与机能,分享顺应人脑机能的正向工作方法 。这是一本面向商务人士的畅销书,诚如作者在书中所言,这不是一本关于脑科学的学术性着作,内容通俗易懂,可能“过于简单”或“说明不够充分”。但作为“脑内物质”的入门科普,解释了很多心灵鸡汤、养生常识的“为什么”,读来也饶有趣味。
人们擅长使用“脑子有问题”、“神经病”等来表达对举止异常者的愤怒。这类骂法,应起源于神经科学。英国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及神经科学家、诺贝尔心理学奖或医学奖得主、 头衔一口气念完有点喘 的弗朗西斯 · 克里克(Francis Crick)曾在他的着作《惊人的假说(The Astonishing Hypothesis) 》中提出: 你,你的喜悦、悲伤、记忆、抱负,你的本体感觉和自由意志,实际上都只不过是一大群神经细胞及其相关分子的集体行为。正如刘易斯 · 卡罗尔(Lewis Carroll)书中的爱丽丝(Alice)所说:“你只不过是一大群神经元而已。”
人脑中有数百亿个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原生质相连,仅互相接触,其接触的部位称为突触。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 神经递质,即是上文提到的“脑内物质” ,“脑内物质”是作者在书中对神经递质的俗称,并非学术用语。为了表述方便,本文也沿用“脑内物质”这一说法。桦泽紫苑医生提出, 脑内物质可以改变情感,改变对人对事的态度,从而影响整个人生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书中着重介绍了7种脑内物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清素、褪黑素、乙酰胆碱、内啡肽。每种脑内物质产生的作用及感受,你一定体验过。
高三那会,班主任曾鼓励我们找出心仪大学的照片,将它贴在床头,并在每天早上起床时复述自己的目标。这种自我激励的方式并不少见,被誉为“欧洲巴菲特”的博多 · 舍费尔(Bodo Schaefer)在他闻名于世的理财着作《小狗钱钱》中就曾教导读者制作“ 梦想相册 ”并每天查看。关于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王健林所言成为首富先实现“ 先挣它个1个亿 ”的小目标也是广为人知的。而这一切,均与 多巴胺 有关。而多巴胺,与大脑奖赏系统有关。
作者如是介绍奖赏系统: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多巴胺在两种情况下会分泌:
1) 欲望得到满足;
2) 预感欲望即将得到满足。
其中对我们尤具意义的,是预感欲望即将得到满足也会分泌多巴胺,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需要“梦想相册”,需要切实可行的小目标。多巴胺 并不会长时间或长期连续分泌 ,我们需要不断查看“梦想相册”来补给多巴胺。多巴胺追求更多快感刺激,一旦一个小目标实现, 一事成事事成 ,它会激励我们走向下一个目标实现。
多巴胺也 喜欢变化和挑战 。 一成不变 的东西或 安于现状 的念头,都会影响多巴胺的分泌。混吃等死般安逸的生活,诚如叔本华所言,往往导致无聊。同样,面对机械重复的工作或生活,我们要学会从中寻找创新和挑战。
我自小就十分爱拖延,不见 Deadline 不行动。
Deadline 前的心情,体会过一次就绝不想再体会第二次。但人生中倒掉的 Flag,不拖到 Deadline 占八成也不为多。对抗 Deadline 期间,也如上图所示,往往效率倍增,这与焦虑不安的心情,都要部分归功于 去甲肾上腺素 。
去甲肾上腺素也叫战斗或逃跑激素,在人直面精神压力、必须在战斗和逃跑之间抉择时分泌,使人注意力高度集中,帮助人做出判断。 “ 工作记忆 ”负责临时储存信息,查看短信验证码,在填写验证码之前脑中记住验证码,依靠的就是工作记忆。 注意、意识到某件事,脑中一直有个念头,都是记忆工作处于运转状态的表现 ,都会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好处是我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提高效率。但如果长期处于这种高压状态,便会导致去甲肾上腺素不足,影响工作记忆运转。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 只用功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 ”。工作记忆无法正常运转,更是抑郁症的一种表现。我们需要休息,我们在休息的时候要忘掉工作、尽情放松。
Discovery频道纪录片《透视人体极限》第2集《精力体能》里讲述了一个例子,辛基 · 埃伯利在攀登新墨西哥州的桑迪亚山时,手扶的岩石松动脱落,几乎压在他身上,带他沿斜坡向悬崖滑去。这块巨石重达 544千克 ,依靠手臂、肩膀、胸的力量,他非但没有被压死,竟还将石头从身上推开了!这是 世界卧推记录的1.5倍 。
无独有偶,弗吉尼亚州的劳伦 · 柯纳基和亚利桑那州的汤姆 · 博伊尔都曾通过 抬起汽车 挽救别人的生命。虽然爆发出这么大的潜能的人并不多,但日常生活中偶然“超常发挥”的例子却不少见。常被人津津乐道的是“ 火灾蛮力 ”,老太太在火灾逃生中,也能搬得动一个冰箱。就我自己而言,我的某位朋友曾对我搬了一个极重的行李箱上楼而感到惊讶。这种潜能的挥发,一个关键因素就是 肾上腺素飙升 。
有人喜欢蹦极、速降、跳伞等高难度、高挑战的极限运动,追求惊险与刺激。这类人通常被称为“ 肾上腺素瘾君子 ”。 肾上腺素是一种战斗激素,也称压力激素,当人面临战斗或身处战斗之中时分泌。 这听起来和去甲肾上腺素很像,与去甲肾上腺激素不同的是,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脑和神经系统,而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脑以外的身体内脏器官,尤其是心脏和肌肉 。
肾上腺素飙升时,心跳速度加快、血压上升,将血液输送到肌肉中,调动更多肌纤维,短时间内 提高身体机能和肌肉力量 。同时血糖升高、瞳孔放大,头脑清醒, 专注力和判断力也得到提高 。但如果压力过大,肾上腺素 分泌过剩 ,便会使心跳急剧加速,陷入极度紧张的状态, 丧失理智 ,做出自己都无法理解的事情来。身体上的表现则为, 肌肉僵硬 ,无法正常运动。
我们对工作 压力大 、 熬夜 会 影响身体健康 、产生 过劳肥 的事实非常熟悉。这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无法对付过大的压力、分泌 皮质醇 有关。按照身体机能的规律,肾上腺素和皮质醇都是白天分泌量大,夜晚分泌量小。如压力仍要求身体在夜晚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皮质醇有“ 免疫抑制作用 ”,大量皮质醇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皮质醇还会 抑制淋巴细胞 的机能, 增高患癌风险 。同时 抑制胰岛素 的作用,引发 肥胖、糖尿病 等。别太压力,别熬夜,注意休息,这些耳熟能详的告诫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早晨起来/拥抱太阳/让身体充满/灿烂的阳光/满满的正能量……”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样,在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挺直了腰板……不知你是否还和我一样,曾在早晨听到闹钟后死赖在床上,嘟囔着“不想起床、不想上班”……关系到起床状态的,是 血清素 ——早晨它分泌充足时,人便充满朝气,头脑清醒,身体满满正能量;分泌不足时,便意兴阑珊,不想起床不想上班。
血清素也被称为“治愈物质”,在它分泌旺盛且活性较强时,可以让内心稳定和平静,可以控制激动和冲动。在它分泌不足或活性低下时,人就会陷入心烦意乱、坐立不安,易怒、易抓狂的状态。
深呼吸 可以用来平复紧张、愤怒等负面情绪,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促进了血清素的分泌。书中作者介绍了 接受日照 、 有节奏的运动 、 咀嚼 等提高血清素活力的方法,深呼吸、大声朗读、散步、慢跑等,均属于有节奏的运动。 光是想象早晨起来到户外去拥抱太阳,打拍子并口诵满满正能量,我的精神就不禁为之一振!
睡眠有多重要呢?我们在一切预防身体、精神疾病,保持健康,塑形美体,养颜美容等正向分享中,都会看到人们如何强调 睡眠的重要性 。书中指出,一个人连续5天每日睡眠不足5小时,认知能力就会下降到和连续48小时不睡觉的人达到同等水平;过劳死(主要是心肌梗死、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与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并无直接关系,而与睡眠时间长短存在明显联系。
我们前面讲到的几种脑内物质,也与睡眠息息相关。但直接被称为“睡眠物质”,与睡眠重度相关也最为人所知的,是 褪黑素 。书中如是描述褪黑素对睡眠的作用:
褪黑素不仅可使心跳减慢,体温、血压下降, 促进自然入睡 ,还具有 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其抗氧化作用是维生素E的2倍。抗氧化可 降低动脉硬化的概率 ,预防心肌梗死、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比起抗动脉硬化,抗氧化对 抗衰老 的意义更为人所知。除此之外,褪黑素还有 抗癌作用 ,可抑制癌细胞增殖、抑制血管新生、修复DNA等。健康觉、美容觉并不是虚妄的口号,睡眠对人的短期影响很显着,但有许多诱惑促使我们将其忽视;睡眠对人的长期影响并不显着,但我们应将它牢记,时常劝诫自己。
李敖曾言他的博闻强识得益于看书时把每本书大卸八块,将书中内容分门别类的读书方法,李笑来在《把时间当做朋友》中援引了这个例子论述灵感的来源,并言“ 灵感的出现,只不过是‘量变到质变’的那一瞬间突然绽放的铁树之花 。”季羡林在《治学漫谈》中则说:“ 灵感这东西不能说没有,但是,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勤奋出灵感 。”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 · 韦伯 · 扬在《创意的生成》一书中提到创意生成的两大原则:“ 创意是旧元素的新组合;洞悉事物间的相关性是生成新组合的基础。 ”基于这两个原则,他提出创意产生的步骤:大脑尽量收集原始素材并将其拼贴、咀嚼,充分娱乐和放松,刺激想象力和感知力,等待创意光临,将其加以应用,并逐步修正和完善。 乙酰胆碱 可以解释这些方法为什么奏效。
乙酰胆碱可以促进海马发出θ波,使神经突触更容易连接。 更易连接意味着: 关联性较弱的信息更易碰撞出火花;记忆更易被固定。 前者意味着 灵感和创意 ,后者则意味着 记忆力 。灵感闪现的本质是 脑中信息的相互连接 ,这就要求这些 信息必须是先存储在大脑中****的 ,越大量的信息,越有迸发灵感的可能。所以,大师们在谈灵感之前,总是先强调勤奋;所以,“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人在睡眠时乙酰胆碱分泌旺盛,接触、尝试新鲜事物、放松休息,也有助于促进乙酰胆碱的分泌。记忆力和创造力要求我们再一次强调睡眠和休息的重要性。
伸直你的右臂向上举过头顶,你能坚持多久呢?
印度有一位名为阿马尔 · 可杰的苦行僧,自1973年开始将自己的右臂举在空中,距2011年被报道时,他已高举手臂38年未曾放下。苦行僧通过 极端痛苦的肉体折磨 和 冥想 修行,来拉近与神明的距离。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直接的修行方式—— 吸食大麻 ,迷幻中他们更能和神明沟通。
如果了解了 内啡肽 ,苦行僧们的修行方式也就更好理解了。
在承受极端痛苦的肉体折磨或冥想时,脑内会分泌内啡肽。 内啡肽又被称为“脑内毒品”,是一种内成性的类吗啡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它能与吗啡受体结合,产生跟吗啡一样的镇痛效果(内啡肽的镇痛效果是吗啡的6.5倍)和欣快感,太过强烈时甚至会产生恍惚感。
很多人“ 无辣不欢 ”,这被认为与内啡肽有关。辣并不是一种味觉,而是一种痛觉。为了应付舌头上的灼痛感,内啡肽会被分泌,在镇痛的同时给人带来快乐。这种快乐被认为与 Runner's high (跑步者的喜悦)类似,跑步者在 Runner's high 之前,会感到疲惫和痛苦,当运动量超过某一阶段之后,分泌内啡肽(但不仅仅是内啡肽),迎来 Runner's high,便感觉痛苦减少,身体轻盈,神清气爽。
早睡早起、注意休息、运动、读书、冥想,在许多成功人士的自传、铺天盖地的网络分享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对这些生活方式倡导。从脑内物质的角度解释,它们确实是有益的。需要注意的是,脑内物质最为重要的原则就是 平衡 ,不可通过营养剂、药品等外部方式进行干预,应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调节自身的分泌。
后记:
此书并没有介绍通过科学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而是从广大读者更为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介绍脑内物质的作用和调节方法,并不能使人完全信服。“在手中只有锤子的人看来,每个问题都像是钉子”,人体是复杂的,加上作者在书中的部分描述略显牵强附会,我们也有理由怀疑作者是否过分强调了脑内物质对人的作用。写作过程中我曾几度犹豫是否要中断,但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 共感 以及我从这些 生活方式中得到的益处 还是推着我写完了。且不论书中的说法是否存在偏颇,笔者个人的记录、解读也可能存在偏颇,因此本文 仅与你做信息分享,不做知识传播 。若能发现并指出错误,很高兴我们就离真理更近了一步。
D. 印度超级数学天才拉马努金是不是一个可以超越爱因斯坦的神人
印度超级数学天才拉马努金是不是一个可以超越爱因斯坦的神人?
♥ 印度的数学家拉马努金与爱因斯坦不是一个级别的人,他仅仅只是印度人自己的自吹自擂一种意淫,是印度人心目中的神。而爱因斯坦是世界上公认的物理学巨匠,世纪伟人,现代物理学奠基人。【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国,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犹太裔物理学家】。自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之后,推翻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量子力学则改变了人类对物质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人类认识到微观世界不再呈现宏观世界的准确性,而是变成了测不准原理。现如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已经诞生了一个多世纪,物理学却再也没有出现过“颠覆性”的理论。
● 1000年来印度人认为的最伟大的数学家,拉马努金(1887年12月22日-1920年4月26日)是印度 历史 上最着名的数学家。
印度的拉马努金,少年时期的拉马努金让人敬而远之;拉马努金的中学同学在回忆他时说:我们包括老师在内完全不能了解他。确实,当时拉马努金的表现太不寻常了,他可以将圆周率π和自然指数e的小数点后上百位都背下来,考试只需一半的时间就交卷,校长在颁奖礼上介绍了拉马努金时说,满分根本不足以评判他的成绩,对拉马努金而言,数学符合是他最美的语音 ;为了证明5000个方程,在大学里除了数学以外,所有科目都不及格。人人都认定拉马努金是天才,但是在冷酷制度下,这个天才却无法在任何一所南印度大学里拿到学位。不仅拿不到奖学金,而且还被学校开除。
虽然未受过严格的数学训练,他却独立发现了近3900个数学公式和命题;它他所遇见的数学命题,在后来有许多得到了证实;其直觉跳跃甚至令今天的数学家感到迷惑。一个未经过训练的天才,成为了他的时代中最伟大数学天才之一;拉马努金的数学成就,在后来的计算机科学、电气工程、数学和物理等许多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意义和影响。为了纪念拉马努金对数学的贡献,印度总理辛格宣布,其诞辰为“印度数学日”,印度人把他和圣雄甘地、诗人泰戈尔等等人称作印度之子。
两个人都是神,但不是同一个类型的,最好不要硬比。
拉马努金是印度数学家。在圆周率和一些计算数学(算数)领域有很大贡献。但是其牛逼程度还比不上高斯、欧拉、希尔伯特、牛顿、伯努利家族等这些人。他在数学上有一席之地。
爱因斯坦则是物理学上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可以与之媲美的只有阿基米德和牛顿二人。这三人是开创性大神。
拉马努金和爱因斯坦是不同领域的两位仙。要论二人在各自领域的地位谁高,显然是爱因斯坦高的多。如果用道教中的神来比拟,爱因斯坦相当于四方之神,几乎是最高神了。而拉马努金大约相当于某个地区的神仙,比方说类似于托塔李天王,守护着三江口,很厉害,但还有更厉害的诸多大神。这只是比喻,任何一位数学家都很厉害。
当然,爱因斯坦尽管地位很高,但他的数学似乎不太好,相对论需要一门数学分支叫“微分几何学”,他大学时没学好,这差点影响他获得最后的相对论方程。爱因斯坦的牛在于“思想能力”,他几乎用纯粹思辨的方式,看透了物质、时空、运动的深邃真理。可以说,他透支了人类科学的几百年发展成果。自他以后,人类几乎再没有取得什么像样的科学理论成果。除了杨振宁的“宇称破缺理论”,大约可以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理论成果。近百年取得的科学成果基本都仅仅是“技术成果”。
不是!
一)《天才数学家拉马努金》
2016.7.30
施里尼瓦萨·拉马努金出生于印度南部一个偏僻小镇(1887年12月22日-1920年4月26日 ,终年32岁死于肺结核病.)
2016年4月.俄罗斯着名投资人尤里·米尔纳在自己家中举行了一场小规模的晚宴,到场嘉宾包括Google CEO皮查伊,Google创始人布林,Facebook创始人兼CEO扎克伯格及其他数十位硅谷领袖.在晚宴上,米尔纳放映了一部导演马修·布朗最新拍摄的传记体电影——《知无涯者》.影片讲述了印度传奇数学家拉马努金的一生.
这位非凡的天才数学家施里尼瓦萨.拉马努金(1887.12.22~1920.4.26)生命灵魂己经重回人间投胎成了极优秀的数学家陶哲轩(1975年7月17日出生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数学系)
所以他是为了上一世未曾完成的心愿而努力今生.前世的他缺少学院式的专业训练,却完成了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多项数学定理.而今世的他受过最严格的学院式正规训练又一次成了着名数学家(还是地球人类专业数学家里大脑iq最高的人)再来挑战新的数学高峰.
只是他尚未获得大脑神经系统的超级进化,这从他现今的大脑神经系统运算最高速度只有1200次/秒即可知.故他将面临着多项数学难题的挑战而难以过关.这也算是他今世人生的进化攻关课题了.
如果什么事都容易的话,讲进化生命也就是不存在的事了.
人生正是以挑战看起来的不可能而达目标才是生命实现进化的真正证据.
人间古往今来,所有的卓越成就者都证明了此项规律.
所以不论是你还是我,或是陶哲轩都得在现实中真的做到这项法则,才是自已今世的生命进化得以实现.不然都最多只是自我安慰而已.
"做到原先看起来不可能做到的事"也是每位希望进化自已生命者此生的攻关难题.但是人间的正常人都一生进化几乎看不出有什么长进的原因却是---尽干一看就知道是容易做得到的事.例,就为了娶妻生儿女,买房买车再升个职加点工资什么的.这类没难度更没 科技 的事对灵魂智慧与光球智慧的成长都是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却是大量的人当成了自已一生奋斗的目标!所以与生命进化实在扯不上毛关系.难怪正常人的大脑显意识智商从长大成人到退休时从未实现过1%的增长,事实上许多人到退体年龄时的大脑智商却是全都倒退了.生命活成了---倒退模式.
还有那些富二代,富三代中的一些缺脑子的人,不知利用已有的优势资源为自己生命进化提供帮助,却尽干努力耗光自已财富的事,让生命尽快终结了事,更愚痴的就投身到吸毒专业户中奋斗终身去了.那位在33岁就被暴毙的大帅哥迪拜王子就是这种人的代表人物.
更不用说太多的人还没到退休年龄其全身己被疾病纠上不离又不弃了.然后还自作聪明地将责任推卸给工作太累或家庭负担太重才使身体患病这种连鬼都不信的理由.
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才是希望不做正常人的最应当拥有的人格特征.若缺少这种人格特征,那么讲进化自已只能是水中抓月了.至少我是从没见过水中可以抓到月的,抓鱼却是容易的事!
宇宙中还有一项法则:一切容易的事都是留给生命要退化的人!
否则世上哪来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流传千古不衰?
更令人难以至信的却是拉马努金的灵魂曾经在前世投胎就是非常了不起的天才数学家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 ,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德国着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
二)《天才数学家高斯的轮回》
2019.3.25
有人问数学家高斯的成就与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成就相比谁更大?
我是认为他们的成就完全相当,而且这是高斯与爱因斯坦各自在数学与物理领域最了不起的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均已载入史册.
当然重点更是出人意料之外了-----高斯在1855年2月23日逝世之后其拥有的二位生命灵魂之一却被导演精心安排而在1878年5月投胎成了爱因斯坦,然后他就于1879年3月14日在德国成功无误地出生了!
高斯另一生命灵魂就被安排到印度投胎成了施里尼瓦萨·拉马努金(出生于印度南部一个偏僻小镇1887年12月22日-1920年4月26日)
即:
高斯的二位生命灵魂=爱因斯坦+拉马努金
这个等式在宇宙十维空间里的宇宙信息中心(宇宙数据库)中就有十分详细完整的记载了高斯生命灵魂在地球人间的轮回历程.毕竟他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学家耶.
不过另一更容易让人不愿相信的事实却是:爱因斯坦的生命灵魂又被导演安排重返人间做人了,只不过这次他是成功地做成了中国人!现今他就在北京的某高中做为十分优秀不凡的高中学生而已.
天才数学家施里尼瓦萨.拉马努金(1887.12.22~1920.4.26)生命灵魂也己经被安排重返人间投胎成了极优秀的数学家陶哲轩(1975年7月17日出生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数学系)
各种古今天文学家;
多样中外地理高人;
拉马努金名世知少;
没法超过爱因斯坦。
具有超自然洞察力的印度天才数学家——拉马努金
大师风采 huijiaorz 5个月前 (10-20) 412℃ 0评论
拉马努金性格敏感、固执,生病的期间喜怒无常、爱发脾气。而且对人际关系也是全然的无知,总能给人以天真、诚恳。拉马努金的这些性格会在后续的故事中得到一一体现。
德国数学家克莱因曾经说过:推进数学的,主要是那些有卓越直觉的人,而不是以严格的证明方法见长的人。而拉马努金就是凭借超自然的洞察力,取得了大量深刻的数学成果。要知道,这在数学史上是非常之罕见的。甚至不过分的说,拉马努金是空前的一位。
作为理性主义者的哈代评价说:拉马努金知识的局限性和它的深奥性同样令人吃惊。哈代甚至觉得天才的拉马努金可以比肩欧拉和雅可比。但即使天才,也说明“直觉”不是万无一失的,拉马努金笔记本中的公式有小部分是错误的。单就对于数学发现,没人知道未受系统数学教育的拉马努金是如何做数学研究的,或者说是如何发现那么深刻的公式的?对!没人能清楚这些。
成绩离谱的少年
1887年12月22日,拉马努金出生于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埃罗德,种姓虽是婆罗门,但家境并不算富裕。年幼时的拉马努金就开始沉迷于安静思考,常常会提出一些问题。一直到中学毕业,成绩都是好到离谱。前面又说到他敏感,比如9岁时,贡伯戈纳姆市政厅组织了小学考试,算术部分满分45分,他得了42分。而另一个同学得了43分,这让他伤心气氛,拒绝与该同学沟通。
11岁的拉马努金阅读了龙尼着作的《龙氏三角形》,该书是当时南印度各学院及英文预备学校里最流行的一本英国教科书,内容相当深,13岁的拉马努金能够掌握全书。拉马努金与其他孩子的不同之处:就是成绩好、有上进心,心中充满强烈的求知欲,毫不松弛的专注;对玄奥的异像很有兴趣,喜爱神秘,常常沉迷于哲学和神学之中。正可谓前途无量、未来可期,是个名副其实的别人家的孩子!14岁的拉马努金被同班同学视为外星人,不合群、无法交流,不懂他说什么的人。
1903年,拉马努金在离开市立中学前得到一本卡尔的名为《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基本结果汇编》,书中收录了5000多个方程,还有定理、公式、几何图形等其他的数学知识,内容囊括了代数、三角、微积分、解析几何、微分方程等几乎19世纪的大部分数学知识。但是书中很少定理的证明,有些甚至连注释都没有。这本书无疑是拉马努金的乐园,自此对数学狂热专一,没人清楚他在这本书里收获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样的灵感和训练。
无法毕业的天才
1904年,拉马努金从市立中学毕业,进入贡伯戈纳姆的政府学院。由于成绩优异而获得奖学金。入学后的拉马努金不会听数学课以外的课,也不会做其他课程的功课。这与他曾经各科都很优异的成绩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而被取消奖学金。由于校规规定有奖学金,才能免学费。由于失去了奖学金,学费加大了父亲的压力,而这又加大了拉马努金的压力,他并不想为了奖学金而花费时间在其他科目上,于是拉马努金离家出走了。
离家出走的拉马努金到马德拉斯的帕协阿帕学院入学,在这里虽然得到了资深数学教授辛加拉维鲁.马达利尔的赏识,但同样因为其他科目的不及格,而无法获得学位,这意味着毕业后的拉马努金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成为退学的失业人员或者无业游民。拉马努金的世界里只有数学,心无旁骛,不想在其他的事情上花费过多的时间。
无业游民找工作
为了维持生活,拉马努金尝试了为学生补习数学的工作,只是他的补习并不按照教材、书本来讲,对学生成绩的提高也无明显效果。至此,拉马努金无学位、无工作,数学上也没有与其他数学家的沟通,在这种情形下,拉马努金整整独立研究数学5年,因为没钱买草纸,拉马努金用粉笔在石板上演算,以至于胳膊肘被磨出老茧。幸运的是,他的家人对他非常宽厚,并不逼迫其工作。正所谓“嗜欲浅着天机深,嗜欲深者天机浅”,拉马努金有了不少的成果,堆满了自己的笔记本。
拉马努金的妈妈为了改变他,让他负起家庭的责任,给他安排了婚姻。于是婚后的拉马努金,于1910年再次来到马德拉斯,向推销员一样的推销自己,以期望找到一份工作。这期间,拉马努金带着自己的笔记本,作为学位证书使用。
经过多次的辗转,接触上了有影响力的数学家拉马钱德拉,并在“四顾茅庐”后,最终拉马努金在椭圆积分和超几何数方面的才气,打动了拉马钱德拉。而拉马努金只要求工作能维持生活就好,要有足够的闲暇。更幸运的是,拉马努金真的是遇到了伯乐,拉马钱德拉明白这个“闲暇”是为数学争取的。在短暂的内洛尔市税务师工作后,拉马钱德拉为了不让这平庸的工作窒息拉马努金的才气,赞助他留在马德拉斯,而在1911年拉马努金在《印度数学会杂志》上发表他的第一篇论文,自此登上印度数学及世界数学的舞台。在拉马钱德拉资助的一年多时间里,拉马努金比较高产,但仍然没有职业,于是拉马钱德拉引荐其进入马德拉斯的港务信托处工作,起初只是财务科的一名三等四级职员,后来拉马钱德拉继续帮助拉马努金获得了只拿薪水几乎不干活的闲差,这让他有时间去思考数学,即使是上班时间。对这种情况,马德拉斯港口的总工程师斯普林爵士和港务信托处总会计长纳拉亚纳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同样是拉马努金的伯乐。
拉马努金经常收集码头上的包装纸用于演算,而且竟然把这些稿纸夹带在工作文件中递交给了斯普林爵士,这让斯普林爵士非常恼怒,斯普林将纳拉亚纳叫到办公室质问,在纳拉亚纳告知是拉马努金的笔迹后,斯普林爵士一笑置之,并无脾气。而作为拉马努金顶头上司、同事的纳拉亚纳是数学会的一名成员,有着不错的数学功底,因此成为拉马努金的顾问、良友,整天一起搞数学,只是纳拉亚纳会要求速度放慢,推算的步骤不能太跳跃,必须放到纳拉亚纳能理解的节奏上。而因为斯普林爵士的赏识,使得拉马努金进入“英国印度”的 社会 。
千里马遇伯乐
虽然拉马努金的数学才气已经是小有名气,同时也不缺乏质疑:拉马努金到底是不是一个天才?伦敦大学学院的数学教授希尔给出了中肯的评价和建议,希尔的回信使得拉马努金决定与欧洲的数学家进行交流。没错!拉马努金需要一个有“分量”的伯乐,于是他先后给声誉极高的英国数学家贝克、霍布森、哈代写信,只有哈代帮助了他。拉马努金在给哈代的信中提到素数定理,该定理最早由勒让德给出,又由高斯改进,而拉马努金给出一个更好的结果,这成果吸引了哈代。信中还附上了一个9页的论文,哈代读信的当天没有搞懂拉马努金的公式,也无法透过论文判断写信的印度小伙是不是天才,于是找到好友李特伍尔德,寻求帮助。在两人半夜三更、3个小时的审查之后,他们意识到拉马努金确确实实是一个天才。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哈代在剑桥向人展示了拉马努金的小论文,并在自己生日的第二天给这位印度小职员回信,信中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急切、兴奋,并鼓励和要求拉马努金提供严格精确的证明,这中要求一直保持在之后的交流中。
下面的这个公式就是信中小论文第3页底部:\int_0^\infty\frac{1+(\frac{x}{b+1})^2}{1+(\frac{x}{a})^2}\cdot\frac{1+(\frac{x}{b+2})^2}{1+(\frac{x}{a+1})^2}\cdots dx=\frac{1}{2}\pi^{\frac{1}{2}}\frac{\Gamma(a+\frac{1}{2})\Gamma(b+1)\Gamma(b-a+\frac{1}{2})}{\Gamma(a)\Gamma(b+\frac{1}{2})\Gamma(b-a+1)}∫0∞1+(ax)21+(b+1x)2⋅1+(a+1x)21+(b+2x)2⋯dx=21π21Γ(a)Γ(b+21)Γ(b−a+1)Γ(a+21)Γ(b+1)Γ(b−a+21)
再来一个
\int_{0}^{\infty} e^{-x^{2}} d x=\frac{\sqrt{\pi}}{2}-\frac{e^{-a^{2}}}{2 a+\frac{1}{a+\frac{2}{2 a+\frac{3}{a+\frac{4}{2 a+\cdots}}}}}∫0∞e−x2dx=2π−2a+a+2a+a+2a+⋯4321e−a2
无从知道数学大师哈代看到这些公式的感触。请体会一下是什么感觉,你会想到这公式是如何得到的吗?要知道这样的工作成果,在拉马努金的笔记本里有太多了。
哈代的评价和回信,使得拉马努金的命运有了转机,沃克、斯普林和马德拉斯数学界的其他人因哈代的信而增强了信心,当然包括拉马努金本人。在收到哈代回信的6个礼拜后,关于拉马努金的安置最终使得拉马努金获得奖学金,他可以自由的做数学,到大学听课,使用图书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拉马努金专注于自己的数学研究,而与哈代的多次通信中,依然没有向哈代提供证明,这甚至让李特伍尔德和哈代误会了拉马努金,文化与地理鸿沟确实不大方便且易于产生误会。
哈代在一开始就有意要拉马努金到剑桥发展,可能会碍于宗教、政治等原因,拉马努金没有去英国的意向。但是通信的效率确实有点太低了。于是哈代委托内维尔说服拉马努金到剑桥,在内维尔与拉马努金的接触中,也仅仅是三日第三次见面就已经被拉马努金的真诚打动,让内维尔意外的是拉马努金没有再否定自己去剑桥的意愿,其中缘由也并不确定。在接下来,拉马努金的资金问题得到解决,安置好家人后,启程去了英国。
要知道印度是有种姓制度的,很难想象如果不是“婆罗门”种姓出身的拉马努金在推销自己的路上还要徘徊多久,可能在与一些人接触时就会吃闭门羹。对于拉马努金来说,能遇到纳拉亚纳、斯普林爵士、哈代等等这些人,他太幸运了。
拉马努金短暂的春天
来到剑桥后,拉马努金与哈代几乎天天见面,工作就从拉马努金的笔记本开始入手。拉马努金得到了哈代的悉心指导,开始学习严格和证明。笔记本中的部分内容在经过哈代的筛选和编辑后,完成了一些论文的发表。在应该的4年间,共发表20篇论文。或许是由于饮食、作息的不规律和高强度的数学专注工作,使得拉马努金病倒了,然而得病的真正原因和所得病患并不确定。又由于一战的爆发,海路封锁,物资匮乏;作为严格素食主义者的拉马努金,吃不到自己喜欢的印度菜,得不到母亲或妻子的照料;三一学院的研究院申请被拒绝;由于家庭纠纷,与印度中断了书信;在得病期间,数学的工作又处于停滞;在这种情况下和那个时代背景下,敏感的拉马努金身心疲惫。一个印度人置身海外、举目无亲,虽然和哈代交流频繁,但除数学外是没有交流的。敏感加病重的拉马努金不知道是压力大,还是心灵受到创伤,最终选择在火车站跳轨自杀,幸好火车没有撞到他。
为缓解拉马努金的状态,哈代为拉马努金提名了皇家学会会员,并获得通过,正式的成为皇家学会会员,这一荣誉的分量远比三一学院研究员要重的多。得到这一喜讯后,拉马努金的状态确实有所好转。之后李特伍尔德又帮助拉马努金成为三一学院研究员。
天才的陨落
一战结束,海路没有了潜艇的威胁,功成名就的拉马努金将回国提上了日程。1919年3月27日,拉马努金回到了印度,尽管拉马努金有了充足的经费,能够确保富裕的生活开支,但家庭纠纷更是让本就阴郁沉闷的拉马努金,雪上加上,多多少少未能得到精心的照顾。在这最后的短暂时光里,拉马努金完成了临终前的最后一个问题“仿θ函数”,之后不久便在贡伯戈讷姆去世。
拉马努金是个迷,他的手稿里很多莫名的方程式,所获得已知的数学成就也非常高,但是那些方程式他自己都没有合理的解释,他的解释他通灵了,得到了神的启示。就算那些方程式是正确的有意义的,我们可以认为他有个很牛逼的后台作弊了,得到一个很牛逼的答卷!但是他作弊了,成就是他的吗?
而爱因斯坦,无需赘述,我个人认为他的成就在物理学界绝对的无敌存在,整个构建了一个全新体系!是超过牛顿的,因为牛顿的很多原理我们老百姓都可以理解,甚至中国古人在没引进牛顿理论之前已经在很多方面成功运用!不是说牛顿不够伟大,只能说爱因斯坦更加伟大!
他是数学中专攻数论这类的人才
无可奉告,这俩人我都不认识,隔离了吗?
E. 印度的吠陀医学
吠陀 医学 拥有着五千年的 历史 ,而常见的 瑜伽 也是属于吠陀医学的一个分支。对于吠陀医学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我分享的印度的吠陀医学,一起来看看吧。
印度的吠陀医学
瑜伽风行全球,让阿育吠陀这一拥有5000年历史的传统医学受到关注。
瑜伽只是阿育吠陀医学的一个分支,根据阿育吠陀的理论,我们每个人天生就是由独一无二的三大生命能量构成的,瓦塔、皮塔和卡法这三种能量 决定 了我们的身体以及精神结构,它们同样决定了我们在防治 疾病 时需要哪种饮食、锻炼以及 治疗方法 。
在美国,阿育吠陀的崛起是一种新现象。一系列由 针灸 、 按摩 、瑜珈、捏脊、冥想和草药构成的新时代治疗方法正在主流医学中获得立足之地。
随着瑜伽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瑜伽背后的一个整体的 健康 生活方式体系——阿育吠陀(Ayurveda),浮出水面。
阿育吠陀,历经5000多年历史考验,是世上最古老的医疗传统之一。瑜伽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如今,阿育吠陀医学正引起新一轮健康风潮。
5000年来沿用至今
5000多年来,阿育吠陀一直在无数印度传统家庭中使用着。有证据表明阿育吠陀医学曾丰富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医学体系。
上次 感冒 的时候,你也许并不会把体内产生的痰液看作是一种神秘力量的驱使。同样你也不会仔细考虑你的胆汁是否具有某种精神意义。但是一种5000年前起源于印度的古老医疗方法——阿育吠陀医学认为,在你的身体系统中,这些体液的平衡对于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阿育吠陀(Ayurveda),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医学体系,中文一般译为“阿育吠陀”或“生命吠陀医学”,“Ayus”指的是生命,“Veda”指的则是知识或者智慧,两者结合在一起,在梵文中的意思是指“生命的科学”,或是指生命或长寿的知识。
5000多年来,阿育吠陀一直在无数印度传统家庭中使用着。其影响波及南北半球几乎所有的医学系统,因此印度阿育吠陀被誉为“医疗之母”。
由早期的文献可看出,阿育吠陀的医生对于 植物 的强力医疗特性具有先知灼见,可说是现代药理学的开山鼻祖。他们也对体内系统的运作极为了解,甚至有证据指出阿育吠陀医师为患者动过人体手术。此外,此系统从古到今都同样强调饮食与灵性的重要性。 中医 以及“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医疗方法,都可见到阿育吠陀的影子。
有证据表明阿育吠陀医学曾丰富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医学体系。通过与印度的海上贸易,埃及人了解了阿育吠陀医学。亚历山大大帝的入侵,使希腊人和罗马人接触到阿育吠陀。传统的尤那尼(Unani)医学就是在这种交流中形成的。在第一个千年的早期,随着佛教东传,阿育吠陀医学也传播到东方,并对藏医学和传统的中医草药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大能量构成基础
通过饮食、练习、草药、按摩以及冥想来保持人体内三大生命能量的平衡是阿育吠陀医学的基础。
阿育吠陀医学基于一种理论:宇宙的一切,包括人体,都是由最基本的五种要素组成的,那就是:土、风、火、水和空间。这几种元素在人体中以不同的比例呈现,构成人体内三大生命能量(称为“doshas”),分别为瓦塔(Vata)、皮塔(Pitta)和卡法(Kapha)。通过饮食、练习、草药、按摩以及冥想来保持三大生命能量的平衡是阿育吠陀医学的基础。
根据阿育吠陀的理论,我们每个人天生就是由独一无二的三大生命能量构成的,瓦塔、皮塔和卡法这三种能量决定了我们的身体以及精神结构,比方说我们是肥胖还是消瘦,我们是容易相处还是容易暴躁。它们同样决定了我们在防治疾病时需要哪种饮食、锻炼以及治疗方法。
那些瓦塔占主导地位的人,往往身材比较单薄,思维敏捷,而且容易不断地变化。当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瓦塔者是活泼、有创意的人。但是,当他们处于不平衡状态的时候,就变得很容易出现焦虑、失眠和 消化 不良等状况。
那些体内多半是皮塔的人往往是肌肉型的,他们是极端的,同样是雄心勃勃的。在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他们很友好、聪明,同时具有很强的领导能力。但是,在失去平衡的时候,他们通常又是批判性的,急躁同时具有侵略性。
卡法者往往有很强的承受力,同时拥有平静的特质。当处于平衡状态下,他们是和蔼、忠诚的,同时拥有宁静的外表。但是失去平衡的时候,他们很容易体重增加,充血,同时拒绝改变。
其实,很少有人是100%的瓦塔、皮塔和卡法体质,你极有可能是几种体质的混合体,因为这三种能量存在于每个生命体中,并且会不断地相互作用,但终究会有一种是主导。
几百年来,在印度,通过这种能量棱镜来观察身体已经成为 文化 的一部分,就如同在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尼泊尔和中国等国家一样。在美国,阿育吠陀的崛起是一种新现象。一系列由针灸、按摩、瑜珈、捏脊、冥想和草药构成的新时代治疗方法正在主流医学中获得立足之地。
美国的吠陀教学
在印度,阿育吠陀医学是官方医疗系统的一部分;而在美国,也开设了一些阿育吠陀培训机构。
在印度,有超过150所学院教授阿育吠陀(Ayurveda),在那里,学生们研习《遮罗迦集(Caraka Samhita)》和《妙闻集(Susruta-samhita)》等古代经典着作。通过五年的学习,他们获得阿育吠陀医学学士学位,之后他们同样可以继续学业以获得博士学位。
这些机构的流行无疑是考虑到了,印度有80%的人口正在使用阿育吠陀治疗法——要么是完全使用,要么是和西方的治疗方法相结合。虽然,在百年的英国殖民统治期间,阿育吠陀医学的实践被大量压制,但是在20世纪早期印度赢得独立后,这种古老医学又重新抬头。
1970年,印度议会通过了一项 法律 规范认可要求。一年之后,阿育吠陀医学成了官方医疗系统的一部分,而这种医疗系统先前都是由西方医学来统治的。
在美国,第一代的阿育吠陀从业者是在印度接受训练的。其中的先驱者之一是斯科特·格尔森(Scott Gerson),他在1982年创建了国家阿育吠陀医学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yurvedic Medicine)。
作为唯一一个同时获得传统医学学位和阿育吠陀博士学位的美国人,格尔森在曼哈顿北部70英里(约合112.65公里)的纽约州创建了布鲁斯学院,在那里他运行了一个为期三年的阿育吠陀培训计划。该研究所占地7英亩(约合2.83公顷),在用作研究和 教育 设施的同时还充当戒毒静修中心。他拥有最大规模的阿育吠陀文献 收藏 以及一个花园来 种植 草药以治疗病患。
1984年,印度普纳(Pune)的前医疗主任、阿育吠陀专家瓦桑特·拉德(Vasant Lad),在美国新墨西哥州中部城市创建了阿尔布开克阿育吠陀研究所(Ayurvedic Institute in Albuquerque)。该研究所有一个戒毒中心,同时提供为期两年的培训计划,复制了印度的阿育吠陀学院的课程。
在美国,其他的培训机构包括由大卫·弗劳利(David Frawley)在1988年创办的美国吠陀学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 Vedic Studies)和1999年成立的美利坚阿育吠陀学院(Ayurveda Institute of America)。
但是,不像在印度,阿育吠陀在美国不是一个官方认可的医药形式,并不受政府监管。2000年,全国阿育吠陀医学会(National Ayurvedic Medical Association)成立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克鲁斯,以建立行业标准。但现在,阿育吠陀医生仍然是一个没有执照的职业,对这些从业者的培训或认证没有国家标准,所以你如果选择这种方式的话,自己就要小心。
诊断从何而来
一旦医生确定了你的三大生命能量,检查了你的症状,他会针对饮食、运动、冥想等调整三大生命能量的方式,提出自己的建议。
当你去看一个阿育吠陀医生时,他或她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确定你的三大生命能量,这通过问你关于你的饮食、习惯和最近疾病的问题,还会检查你的牙齿、舌头、皮肤、眼睛和身体结构。这些医生也许还会检查你的尿液、粪便、说话方式、声音以及脉冲。
一旦医生确定了你的三大生命能量,检查了你的症状,他会针对饮食、运动、冥想等调整三大生命能量的方式,提出自己的建议。
根据阿育吠陀的传统,某些食物对于特定的生命能量有促进内部和谐的作用,而另外一些则会引起失衡。在阿育吠陀医学的观点中,人体的发育与衰老以及人体各要素的循环和我们所吃的食物有关。相似的,每一种生命能量都有它特定的推荐练习 养生 法。
比方讲,那些活泼的瓦塔者会被建议做一些较安静的运动,比如走路或者慢跑,而那些行动迟缓的卡法者则可能被告知练习 网球 或者壁球。你的医生同样可能从阿育吠陀医学600多种草药配方中,开出一种处方给你。
吓人的 排毒 疗法?
一种共分五部分的排毒疗法可清除身体的毒素,但其中包括催吐、轻泻、灌肠、灌鼻、放血等步骤。
虽然一些清洁技术能够被安全地自己执行,但是一套完整的帕奇卡玛排毒疗法只能在一个训练有素的医生指导下执行,而他能够确保程序被正确地实施,同时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缩短它。
除了对你的饮食、生活方式和习惯做出建议,你的医生可能同样建议你接受一种共分五部分的排毒疗法来清除你身体的毒素,这种疗法被称为帕奇卡玛排毒疗法(panchakarma)。
为了使你的身体做好准备,你需要每天做一个精油按摩——被称为油疗法(Snehan),来将体内的毒素通过热疗法(Svedana)或者通过待在加有药的蒸汽室内发汗来引导到胃肠道。
经过三至七天,你能够开始做帕奇卡玛排毒疗法的治疗,其中包括以下一种或者多种步骤:
Vamana:在此过程中,病人喝一种草药用来催吐,以消除肺部的黏液,这些黏液往往会导致反复支 气管炎 、 咳嗽 、感冒或者 哮喘 。
Virechana:在此过程中,患者服用一种轻泻剂来清洁肝和胆的毒素,以减轻肠易激综合征、腹部 肿瘤 及黄疸。轻泻剂是一种类如番泻叶、西梅干、麸皮、亚麻籽壳或蒲公英根的典型草药。
Basti:在此过程中,患者被给予 中药 灌肠来 清理 较低处的肠子,以减轻 便秘 、肾 结石 、腰酸和多动症。
Nasya:在此过程中,草药油被灌入到病人的鼻子,来清洁鼻腔,以治疗 偏头痛 、 鼻窦炎 、面瘫和精神障碍。
Rakta Mokshana:在此过程中,病人接受放血来清洁 血液 中的毒素,以预防反复发作的 湿疹 、 痤疮 、 疥疮 、慢性 瘙痒 和 荨麻疹 。
但在所有的灌肠剂和放血把你吓跑之前,有一种治疗方法你保证会非常享受——阿育吠陀按摩(Ayurvedic massage)。
因人而异的按摩疗法
像所有的传统治疗方法一样,按摩的方式随着人体构成中占主导地位的三大生命能量的配比不同而不同。
在阿育吠陀医学中,按摩是一个恢复体内能量平衡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做法可以软化组织、滋养皮肤、刺激内脏。
像所有的传统治疗方法一样,按摩的方式随着人体构成中占主导地位的三大生命能量的配比不同而不同。对于一个消瘦的瓦塔者,他的皮肤一般是干燥的,同样容易得感冒,医生就会用一种滋润、温暖的油,同时使用舒缓、轻柔的轻抚方式。
对于一个通常拥有油性皮肤,温暖的体温的皮塔者,医生将会用一种较轻的向日葵或椰子油,并会用一种更深、更慢的按摩方式。这能够平息皮塔者火热的情感倾向。
对于一个体重比较重、总体比较平静的卡法者来说,芥菜或麻油可以帮助激发他们迟缓的新陈代谢,同时伴随有力的按捏来促使他们的流通。
阿育吠陀其他的按摩方式还包括:
Abhyanga:这是一种全身精油按摩,通常在一个温水浴后使用,据说这种按摩方式能够滋养五脏六腑,抚慰心灵以及舒缓肌肉。
Pichil:在一个全身按摩的过程中,药油将会被倾倒到身体上。
Sirodhara:油会被浇在额头上以治疗抑郁和焦虑。
Nhavaraki:成捆的药用粥包裹在身体上以刺激出汗。
猜你感 兴趣 :
1. 古印度有哪些文化遗产
2. 印度瑜伽的发展历史
3. 古印度神话的渊源历史
4. 为什么印度教不吃牛肉
5. SPA按摩手法有哪些
F. 世界上十个最伟大的医学家 世界上十个最伟大的医学家有哪些
1、威廉·奥斯勒爵士:加拿大医生,现代临床实践之父。
2、希波克拉底:致力于了解机体的运行机理,了解器官的内部联系理论,诊断和预后的相关性。
3、伊格纳兹·塞梅尔魏斯:匈牙利医生,其最大的贡献在于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建立手术和医疗的卫生条件。
4、约瑟夫·李斯特:英国医生,无菌手术之父。
5、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之父,形成了自己的精神分析理论。
6、安德雷亚斯·维萨里:比利时医生,现代解剖学之父。
7、伊本·西那:波斯医生,预防医学的创始人。
8、爱德华·詹纳:英国医生,医学免疫学的创始人之一。
9、吉恩·马丁夏科:法国病理学家,现代神经学的创始人之一、医学影像资料应用的先驱。
10、路易·巴斯德:法国科学家,一直致力于通过研究、教学和公共卫生措施帮助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G. 古印度的医学
在医学方面,《阿闼婆吠陀》中已记载了77种病症之名,并开出了对症的药方,当然,这些记载也夹杂着巫术谜信。最着名的医学着作是《舍罗迦本集》和《妙闻本集》。相传舍罗迦是迦腻色迦的御医,2世纪人,他的书被誉为医学网络全书,探讨了诊断、疾病预后和疾病分类问题,并把营养、睡眠与节食视为维护人体健康的三大要素。书中提到的药物有500种。妙闻稍晚于舍罗迦,他的书内容比较广泛,除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外,还研究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病症达1120种。尤其是在外科手术上有相当高的水平,书中记有120种外科器具,并有拨除白内瘴、除疝气、治疗膀胱结石、剖腹产等手术方法,所记药物多达760种。这两本书今天仍有实用价值。
H. 印度的阿轮吠陀(Ayurvdeic )和阿输吠陀(Ayurvdea)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印度传统医学、生命之学阿输吠陀(Ayurveda)已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是全世界有记载的最古老的医学系统,其最早的医学文献出现在公元前4500年。印度人至今仍沿用这一医疗系统。阿输吠陀是梵文,由两个字合成的:Ayur意指“生命”, Veda意为“知识”,其影响波及南北半球几乎所有的医学系统,因此印度阿输吠陀被誉为“医疗之母”。由早期的文献可看出,阿输吠陀的医生对于植物的强力医疗特性具有先知灼见,可说是现代药理学的开山鼻祖。他们也对体内的运作极为了解,甚至有证据指出阿输吠陀医师动过人体手术。此外,此系统从古到今都同样强调饮食与灵性的重要性。中国的中医以及“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医疗方法,都可见到阿输吠陀的影子。
作为一种“生命之学”,通常总会涉及到“维系与促进健康”和“解释与治疗疾病”两大方面。就“维系与促进健康”而言,阿输吠陀包含有相当于今人所言“养生保健”方面的种种知识;从解释与治疗疾病”的角度看,阿输吠陀自然要对“疾病”—这种生命体的固有现象,有所认识,做出解释,并提供解决的办法。因此人们大多习惯于从实用的角度、按照当代的学科概念,将阿输吠陀解释与理解成一种技艺体系或医学体系——“古代印度医学”或“印度传统医学。然而实际上,在人类文明的早期,许多医学的知识体系都具有较后世所言“医学”更为宽泛的内涵与外延。例如在中国最早的书志中,将医学的“经典”、“药方”与求长生不老的“神仙方术”、研究性学的“房中术”着作归为一类,通称“方技”。以为其共性在于:此“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又如在希腊语中,“治疗”(Therapeia)一词的原意是“侍奉”。以食物对人进行“侍奉”既包括以植物治疗疾病的知识,也包括营养学方面的知识。同样,阿输吠陀认为:所谓健康,并非仅仅是远离疾病困苦,还应该进一步达到肉体、精神、灵魂的幸福与充实状态。中国传统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在于强调人体阴阳的平衡,而阿输吠陀则更加广泛地关注人类与自然、家族、友人、职业、文明、理念、习惯、真理、神灵等待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协调。总之,所谓印度的传统医学,在思考“健康的维系与促进”、“疾病的解释与治疗”时,实际上是将肉体、精神与灵魂三者为一体加以考虑的。其中包含了许多在今人看来应属社会、人伦、宗教的问题,但在阿输吠陀的理论体系中,这些都是与“健康”直接相关的问题。
阿输吠陀诞生于古代印度,自然会与存在于当时社会的各种哲学流派、宗教学说具有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尽管其中存在着不少涉及社会、人伦、灵魂的内容,但她毕竟不是一种哲学或宗教,而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问。其关键在于归根结底阿输吠陀是以人类的肉体存在、健康为基本立足点,由此延伸到生存的环境——自然界与社会,在此基础上,构建起“生命之学”的大厦。由此观之,应该说阿输吠陀的本质是一种自然科学,只不过这种诞生于古代的自然科学,带有更多学问尚未分化时代的历史特征。也正因如此,一些学者将阿输吠陀视为印度的“元科学”或“母科学”。
印度的医学体系包括阿育吠陀(Ayurveda,又称生命吠陀)医学和悉达(Siddha)医学。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医学体系。五千多年来,它在无数印度传统家庭中使用着。
阿育吠陀传统医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的吠陀时代。它以世界上最古老的有记载的综合医学体系而着称。
根据印度神话记载,阿育吠陀的起源颇具传奇色彩。它是由印度教三大神之一的创世者梵天(Brahma)在创造人类之前为保护人类而创建的。梵天先把阿育吠陀传授给医学之神孪生的双马童(Aswins),他们又传授给专司雷雨的天神因陀罗(Indra)。因陀罗传授给在人间修行的贤达之士,他们再传授给他们的后代和弟子。
在历史上,阿育吠陀的记载首次出现在公元前6000年印度古老的诗歌总集梨俱吠陀(Rig Veda)中。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四部吠陀经典之一的《阿闼婆》(Atharva)问世,其中阿育吠陀作为吠陀圣典的补充——副吠陀,附属于阿闼婆吠陀。尽管阿育吠陀医学早已经应用于实践,但直到此时它才由口头相传编撰成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以下为阿育吠陀医学的八大分支:
1. Kayachikitsa(内科学)
2. Shalakya Tantra(头颈外科学及治疗、眼科学和耳鼻喉科学)
3. Shalya Tantra(外科学)
4. Agada Tantra(毒物学)
5. Bhuta Vidya(精神病学)
6. Kaumarabhritya(儿科学)
7. Rasayana(延缓身体老化的老年学)
8. Vajikarana(生育学)
上述八大分支最早的论述出现在《阿提耶集》(Atreya Samhita)中,它至今仍然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阿育吠陀医学分化为两个学派:阿提耶——内科学派和昙梵陀利(Dhanvantari)——外科学派,从而使其成为一门更加系统化的科学。这两大学派编写了阿育吠陀医学的两本主要着作—《遮罗迦集》(Caraka Samhita)与《妙闻集》(Susruta Samhita)。这两本医学经典均着于公元前1世纪上半叶。《遮罗迦集》由伟大的印度医祖遮罗迦所着,并经阿提耶补充修改,它至今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阿育吠陀内科医学着作。妙闻继承了印度医学始祖昙梵陀利学派的理论,他编写的《妙闻集》收集了修复外科的各种知识,包括换肢手术、整形外科手术、剖腹手术甚至脑外科手术。同时,他还以发明了鼻整形术而闻名于世。大约在公元500年,第三部重要的阿育吠陀医学着作《八支心要集》(Astanga Hridaya)问世。它综合了阿育吠陀医学两大学派的观点。从公元500年至公元1900年,16部重要的药物专着Nighantus作为对阿育吠陀医学经典的补充逐一问世,收集记载了各种新药物,并在用法上进行了扩展,同时摒弃了陈旧的药物和物质辨别方法。
有证据表明阿育吠陀医学曾丰富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医学体系。通过与印度的海上贸易,埃及人了解了阿育吠陀医学。亚历山大大帝的入侵,使希腊人和罗马人接触到阿育吠陀。传统的尤那尼(UNANI)医学就是在这种交流中形成的。在第一个千年的早期,随着佛教东传,阿育吠陀医学也传播到东方,并对藏医学和传统的中医草药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阿育吠陀医学的概念及原理
阿育吠陀医学不仅是一门医学体系,而且代表着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阿育吠陀(Ayurveda)由两个字组成:Ayur指生命,Veda为知识、科学之意,因此阿育吠陀一词的意思为生命的科学。根据阿育吠陀的观点,人类应该和自然界和谐共存,而疾病的产生是由于这种和谐被打破了。通过利用自然界及其产物恢复这种基本平衡是阿育吠陀医学的主要目的。这种观念不仅贯穿于治疗病痛的过程,而且还贯穿于疾病预防的过程。
阿育吠陀医学的诊治更倾向于人的特性而非疾病的特性。在做出诊断之前,病人的年龄、居住环境、社会及文化背景及其体质都是要考虑的层面。诊断的主要手段包括触摸、检查和交谈,并利用草药去盈补亏。它们的基本作用是激发专门器官的功能。因此阿育吠陀医学的目标是通过调节饮食而化解健康问题,同时不会产生副作用。
在阿育吠陀医学的观点中,生命由身体、感觉、精神和灵魂构成。人有三种体液(气、胆汁、粘液),七种基本组织(血液、原生质、肌肉、脂肪、骨、骨髓和精液)以及身体产生的废弃物。人体的发育与衰老以及人体各要素的循环和我们所吃的食物有关。
根据阿育吠陀医学的观点,宇宙中包括人体在内的万物都是由土、水、火、气和空间(大气)五种基本元素组成。人体的生长和发展取决于它所获的营养,例如食物。食物也由上述五种基本元素组成,经过“生物火”(Agni)的作用而补充身体中的对应元素。人体作为有机生物体,其组织都是由这五种基本元素组合和转变而成的。
身体健康还是得病取决于整个身体系统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包括体内各部分是否相互平衡。内在的和外来的因素都可能破坏自然的平衡,进而导致疾病。失衡可以由偏食、不良习惯和无视健康的生活规律而引起。同时,季节反常、不正确的运动、感觉器官的不当应用以及身心的不良作用也会打乱现有的正常平衡状态。治疗方法通常包括通过调节饮食而使身心系统恢复平衡,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药物治疗以及采取预防性疗法。
基本的治疗方法可以归结为“独处是保持健康的正确方法,并且独处是使人远离疾病的最好的医生。”这也概括出了阿育吠陀医学的基本目的,即保持和促进健康以及预防和治疗疾病。
对疾病的治疗主要通过旨在恢复和加强身体机制功能的排毒疗法、药物、合理饮食、运动和养生法等,消除引起身体系统及各组成部分失衡的因素,恢复平衡、强壮体质,预防或减少将来疾病的发生。
在阿育吠陀医学中,调节饮食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方法。这是因为人体被认为是食物的产物。个体的精神状况及其性情受其所吃食物的影响。食物在人体中先是转化为乳麋,然后再转化为血液、肌肉、脂肪、骨骼、骨髓、生殖要素和精气。因此,食物是一切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基础。食物缺乏营养或者没被有效转化,都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
通常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特殊食物疗法以及根据医嘱适当运动。这三项措施通过两种方式实行:一种是针对疾病的发病因素及各种症状采取这三项措施对抗疾病本身;另外一种是采取这三项措施消除与发病过程中的病因和症状相似的影响。
阿育吠陀医学已经对疾病的发病因素到最终症状的各个阶段和状态有着十分详细的分析和描述。这使该医学体系在潜伏症状显现出来之前推知疾病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同时也加强了它在疾病预防方面的作用,从而可以提前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或在疾病初始阶段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治愈疾病。
治疗疾病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a. Shodhana疗法(净化治疗)旨在祛除身体和精神疾病的诱发因素。治疗过程包括内部净化和外部净化。
b. Shamana疗法(缓解治疗)指对人体内的有害体液进行抑制。
c. Pathya Vyavastha(饮食和运动处方)包括对饮食、运动、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指导并指明禁忌情况。这样做旨在增强治疗措施的效果并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d. Nidan Parivarjan(消除致病因素治疗) 旨在消除病人在饮食和生活方式方面存在的致病因素。还包括消除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的因素。
e. Satvavajaya(心理疗法)主要涉及心理疾病领域,包括如何戒除不健康的心理欲望和如何培养勇气、增强记忆力和集中精神。
f. Rasayana疗法(利用免疫和强身健体药物的治疗)用来增强机体的力量和活力。通过这种治疗可以产生许多积极效果,包括全面强身健体,加强记忆力和智力,提高对疾病的免疫力,保持年轻,改善肤色以及保持身心的最佳状态。同时该疗法还具有预防身体组织不成熟的病变和促进人体综合健康的作用。
风靡欧美的艾薇乌达瑜珈 17日10:28 作者: 出自[千龙网]
艾薇乌达Ayurveda这个源于5000年前古老印度的神奇之术正在欧美掀起一个新的健康风潮—— 历经5000多年历史考验的艾薇乌达,是世上最古老的医疗传统之一。瑜伽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而随着瑜伽的世界风行,瑜伽背后的一整个健康生活方式体系——艾薇乌达,浮出水面,在欧美引起新一轮健康风潮。在梵语中,Ayur 的意思是广义的“生命”,包含了身体、心智、意识与灵魂;而 Veda 的意义则是“知识和智能”,因此 Ayurveda 则可解释为“生命的智能”。
揭开艾薇乌达的神秘面纱
根据艾薇乌达的哲学,人的能量可分为以下三大类型:Vata(梵文:意指风为主), Pitta(意指火为主)与Kapha(意指水和土为主)。 所有的生命形态都具备这些元素, 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 人们的身心灵会向上提升, 否则就会生病。但因每个人Vata、Pitta与Kapha的组成比重不同, 治疗的方法也会因人而异, 所以艾薇乌达也就成为一个非常个人化的医学。
简单测试你倾向于哪一种体质?
从下面这些条件中,找到最符合你的那一类,那便是你的主导体质类型了—— 其实,很少有人是100%的Vata、Pitta或Kapha体质,你极有可能是几种体质的混合体,因为这3种能量存在于每个生命体中,并且会不断地相互作用,但终究会有一种是主导。
比如一个Vata体质的人, 若住在十分寒冷的地区或经常摄取又冷又干的食物, 就会产生Vata失调, 造成肌肤干燥粗糙的情况。
而一个Pitta体质的人,肌肤本来天生偏油。 但若过度暴晒于又冷又干的天气, 也会产生体内Vata失调, 皮肤状况可能发生改变,也可能出现干燥粗糙的现象。
艾薇乌达有着完整的日常保养守则, 包括饮食、冥想、运动、按摩以及各种回春疗法, 这些准则绝不只是可有可无的陪衬, 而是疗愈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的理论甚至一直为当今西医所沿用。
艾薇乌达的美丽指引
在美丽这个议题上, 艾薇乌达和化妆品界有着显着的分歧, 它强调外在与内在的美丽密切关联, 愈滋润养护内在, 外在就愈闪耀明亮, 而且体形胖瘦完全不会影响这股自然流露的光芒。
艾薇乌达将美丽分为三部分:外在、内在与隐形——外在美丽:除了指一般对美的标准外,艾薇乌达认为真正的美丽更在于健康的身体。
内在美丽:一个人的内在素质, 包括情绪状态与心智活动。就像形体可借由饮食和生活形态来调整,一个人的心智也可以借由训练变得更积极正面, 这就是自我发现及珍爱自己的过程。隐形的美丽:则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 它包含一个人的能量、灵感与洞悉力, 这是由内转化为外, 真正圆满丰润、深刻永恒的成熟美。
与众不同的按摩方式
专业艾薇乌达会根据每个人的脾性或者性格(生活方式、言谈举止等),确定每个人的特点和气质,从而采取不同的按摩方式。
Abhyanga是艾薇乌达基础按摩,通过从头到脚按摩全身,它提供了一个呵护自己、放松身心的绝好机会。按摩师的双手缓慢地、平静地在身体上移动,精确地在穴位上用力。这种按摩适合那些气质焦躁、生活压力繁重、而且毛手毛脚的人群。按摩的时候使用的是温热的芝麻油。
Vishesh则能有效帮助恢复精力,按摩的时候同样采用芝麻油。它适合那些容易精神倦怠的人群。如果两位按摩师同时按摩,效果更出色。
Shirodhara是用芝麻油按摩头部的方法,对于精神极度紧张、压力过大的人群大有裨益,它好比是对大脑的镇静剂,并从大脑作用到全身。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按摩不适用于那些患有鼻窦炎的人群。
Garshan是指不借助按摩油按摩皮肤的方式。按摩师一般要佩戴生丝手套,通过在身体上上下下的轻柔摩擦,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能使人立即精神百倍。它跟Abhyanga的操作方法大同小异,都是从头到脚。对于那些油性皮肤、橘皮组织或者身体肥胖的人群具有无可比拟的好处。
独特的按摩油——芝麻油
芝麻油是艾薇乌达的基础按摩油,一般要加热以后使用。这是因为芝麻油对于调理女性的生理循环极为有利。此外,尽管芝麻油是艾薇乌达按摩中使用最广泛的植物油,但大量的其他植物油也可以使用,包括玫瑰油、天竺葵、薰衣草、香柠檬、茉莉花精油等等。专业人士强调说,鉴于这些植物精油会渗透进人体肌肤,所以必须注意确保它的品质。
艾薇乌达的饮食观点
个人体质与自然如果不和谐运作, 就不能期待被真正的治疗。任何食物无论多营养, 若不能适当地 消化吸收, 就形同毒素废物。明智地选择、技巧地处理, 加上专心的饮食可强化消化吸收能力。艾薇乌达饮食不是以卡路里或营养成分为依据,而是以食物的颜色、味道、温度、质地是否“吸引”个人体质为本, 而这些食物通常也具有平衡矫正体质的特性。比方说, Vata体质天生干而冷, 就应多食用湿润且质温的食物。
来自古印度的瘦身美草 12/7/2003
已有2千多年历史的印度古医学系统Ayurveda,它的草本自然疗法近来常被欧美时髦的Spa中心所采用,现在甚至连某些纤体中心与瘦身产品也声称取法Ayurveda的精神,使用印度的木苦没药树抽取物Gugulipid作为瘦身成分。拥护者表示,这个成分可以刺激甲状腺、加速脂肪分解,并促进蛋白质合成,理论上即可促使纤瘦肌群的增长。印度方面的研究指出,它可降低人体的胆固醇含量,但尚未获得欧美学界的广泛接受。食品药物学家指出,Gugulipid成分是否有瘦身功效,目前尚未证实,所以必须注意使用上的安全性。而且宾州运动营养学家Clark博士也强调,甲状腺是人体很敏感的部位,必须小心维持其均衡值;要减肥的话,还是均衡的饮食习惯,加上定时定量的运动最为可靠。
Ayurveda古疗法新时髦 印度古医疗法阿育吠陀 张曦娜(班加罗尔) (2004-04-01) 《联合早报》
所谓“Ayurveda”为梵文,中文一般译为“阿育吠陀”或“生命吠陀医学”,总公司在印度班加罗尔的天然草本保健品公司喜马拉雅药品公司(The Himalaya Drug Company)研究及技术部执行董事密特拉医生(Dr. S K Mitra )说,“Ayus”指的是生命,“Veda”指的则是知识或者智慧,两者结合在一起,其意思是指“生命的科学”,或是指生命或长寿的知识。
治疗也保健
密特拉医生说:“阿育吠陀医学有两大功能,它不单是一门治病的知识,同时还是一种教导人们如何生活,如何保持健康的学问。人们身体状况正常,健康没出现问题时,阿育吠陀医学可作为保健养生的知识,生病了则可用以治疗疾病。”
由于印度政府对于阿育吠陀医学相当重视,因此在印度的卫生保健事业上,阿育吠陀医学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的印度,要成为一名具有执业资格的阿育吠陀医学的医生都需要经过多年的专业培训。
酒店提供阿育吠陀服务
密特拉医生说,近年来阿育吠陀传到欧美,影响力不小,尤其是在美国颇为盛行,一些名人如麦当娜、好莱坞影星狄美摩亚(Demi Moore)等都将阿育吠陀视为养生保健的方式。
阿育吠陀目前已逐渐演变成一种治疗方法,称为Ayurvedic medicine,被欧美人士视为现代医学的一种“另类”(alternative)疗法,一些患上慢性病的人在治疗长期病痛时,并不选择看西医,而选择像阿育吠陀这样的“另类”医疗方式来调养身体。
在目前的印度,还有不少高级度假酒店提供西方人全套的阿育吠陀疗程。若上网搜寻“Ayurveda”,可看到各种营利或非营利的相关机构的网址。
发展成时髦生活方式
目前也有一些着名的护肤品品牌推出Ayurveda产品系列 ,号称以阿育吠陀医学的原理开创护肤品。同时,Ayurveda在欧美并已悄悄发展成一种“生活方式”,在一些时髦城市悄然兴起。
此外,阿育吠陀医学的草本自然疗法近来常被一些号称回归自然的Spa中心采用,发展出以草药按摩的阿育吠陀按摩(Ayurvedic Massage),甚至连一些纤体中心与瘦身产品也声称取法阿育吠陀医学的治疗原理。
阿育吠陀医疗概念:从平衡中获得健康
密特拉医生说,阿育吠陀讲求的是整体医疗,它的医疗宗旨是全方位的。阿育吠陀疗法将身、心、灵视为一个整体,它教导人们与自然界和谐共存,从而达到肉体、心灵和情绪上的健康。
阿育吠陀的功能也即改变人们对生活与生命的态度,以改正身体不平衡的状态。
阿育吠陀的原理是:造成人们生病的原因是由于体内三大生命能量(称为“doshas”)失去平衡造成的。人体中的三大能量分别是瓦塔(Vata)、皮塔(Pitta)和卡法(Kapha)。
阿育吠陀医学认为,自然界和人体由乙醚、空气、火、水、土五种元素构成。人体内的三大能量也是由这五种元素构成:乙醚和空气结合形成瓦塔(Vata),火和水结合形成皮塔(Pitta),水和土结合形成卡法(Kapha);一旦这三大生命能量太多或是不足够都会使到人们生病。
阿育吠陀认为,身体的不平衡是由于不适当的饮食习惯和不正确的生活方式,以及外伤、病毒等因素引起的。在这些因素中,有些因素是自己无法控制的,但是,生活方式和饮食却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阿育吠陀医生在诊疗时,会以询问的方式,先了解病患的饮食习惯、对压力的感受、睡眠模式等;再从观察中来做出结论,包括观察舌头、眼睛、皮肤和行为举止,听患者的声音,一旦被医生诊断出体内不平衡,那么他们会建议病人改变生活模式和饮食习惯,以及使用草药或按摩。
阿育吠陀与中国药草学 异曲同工
天然草药是自古以来人类用来医疗各种疾病的主要材料,在中国,很早以前就有由战国及秦汉医药学家搜集整理成书的《神农本草》,而作为古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印度,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药草植物的国家之一,阿育吠陀和中国药草学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但都强调追求身心和精神上的健康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同时也都广泛的应用草本植物。
去年初,当沙斯在新加坡肆虐之际,市井中辗转相传,一些印度传统草药和香料如郁金香根(Turmeric,又称姜黄)、罗勒(Sweet Basil,又称九层塔)、印度楝树(Neem Tree)具有杀菌、治疗发烧和咳嗽的功能,小印度一些香料店的传统草药也因而在那段时间销量增加。
阿育吠陀医学认为,当身体的平衡受到扰乱时,将食物和草药正确地配合起来使用,可使身体达到适当的平衡。
事实上,为了改善体质,延长寿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服用由天然草药制成的保健品已成为许多现代人的新时尚。
在谈到草本的药物时,密特拉医生说,印度医学界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参考、研究古印度阿育吠陀的草本知识,并以现代科学的方法研制出安全、有效的天然草本保健品,这些产品具有治疗及保健功用,不仅在印度本土广为使用,有一些也已渐渐在各地风行。
I. 世界最伟大的医学家有哪些,世界上最着名的医学家
1.威廉·奥斯勒爵士:加拿大医生,现代临床实践之父。
2.希波克拉底:致力于了解机体的运行机理,了解器官的内部联系理论,诊断和预后的相关性。
3.伊格纳兹·塞梅尔魏斯:匈牙利医生,其最大的贡献在于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建立手术和医疗的卫生条件。
4.约瑟夫·李斯特:英国医生,无菌手术之父。
5.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之父,形成了自己的精神分析理论。
6.安德雷亚斯·维萨里:比利时医生,现代解剖学之父。
7.伊本·西那:波斯医生,预防医学的创始人。
8.爱德华·詹纳:英国医生,医学免疫学的创始人之一。
9.吉恩·马丁夏科:法国病理学家,现代神经学的创始人之一、医学影像资料应用的先驱。
10.路易·巴斯德:法国科学家,一直致力于通过研究、教学和公共卫生措施帮助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J.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着名的医生
1.白求恩
全名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3日—1939年11月12日),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着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他在中国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抗日革命呕心沥血,毛泽东称其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
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然后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 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
3.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公元1822-1895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他研究了微生物的类型、习性、营养、繁殖、作用等,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循此前进,在战胜狂犬病、鸡霍乱、炭疽病、蚕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从而创立了经典免疫学。
4.J.利斯特(Lister,Joseph,1827~1912)英国外科医生。他认为伤口中的腐烂和分解过程是由微生物所引起。1865年他用石炭酸消毒法进行复杂骨折手术获得成功,他还用石炭酸消毒手术室、手术台、手术部位和伤口。并用复杂的包扎法包扎伤口。防腐法大大地减少了创伤化脓和手术后的死亡率。但还是没有完全解决伤口的感染问题。1886年E.贝格曼(1836~1907)采用热压消毒器进行消毒,外科才真正进入了无菌手术的时代。
5.弗洛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1820年5月12日-1910年8月13日),她创立护士学校,传播其护理学思想,提高护理地位,使护理学成为一门科学。她因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率护士进行战地救护而闻名,被誉为“提灯女神”。1908年3月16日,她在88岁高龄时被授予伦敦城自由奖。她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女护士,开创了护理事业。“5.12"国际护士节是全世界护士的共同节日,就是为了纪念这位近代护理的创始人而设立的,这一天就是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的生日。
(10)印度神经医学家有哪些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是指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叶桂、孙思邈、钱乙、宋慈、李时珍、葛洪,所属领域是中医和中药。着有作品《扁鹊内经》、《外经》、《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