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育性影片推荐,一部电影揭露印度黑暗
《摔跤吧!爸爸》是印度明星阿米尔•汗主演,根据印度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真实故事改编。
该片讲述了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打破印度传统的励志故事。在一定方面也揭露出印度的愚钝落后思想。曾经的摔跤冠军因国家无人支持 体育 运动,没有收入来源,,为了生计而放弃自己的热爱,当起了学校的 体育 老师。只好把自己为国争光的愿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妻子却一直在生女儿,没有儿子可以继承衣钵。
在印度,重男轻女现象严重,不仅是印度,在中国某些地方,重年轻女观念仍有,认为女孩子不会有大作为。
而辛格只好让自己的女儿学习摔跤,放弃他们做女孩子的权利,他们起初是抗拒的,可当他们在朋友的婚礼上,听到好友新娘的诉苦,新娘因家穷,被父母嫁给自己为某面的新郎,与其说是嫁,其实就是卖,他们励志要打破重年轻女现象,他们认真学习摔跤,并且热爱这个运动,他们进入了国家队,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也拿了国家冠军,该影片也揭露了印度教练的无能。
影片结尾实为感动,女儿拿到了冠军父亲对女儿说出了很想说的一句话“你是我的骄傲”。
阿米尔•汗也一直致力于唤醒印度国民,他出演过很多具有教育性的优秀电影。
⑵ 令人悄然泪下,具有极高教育意义的家庭经典影片有哪些
1、《伴你高飞》
少年维特天生拥有成为任何一个行业的伟人的潜能,父母总希望他能成为伟大的钢琴家,然而他自己却不知道未来该干什么好。在父母的压力下维特总是郁郁寡欢。幸好还有理解他的爷爷,爷爷和维特一样,充满野心,自小想当一名飞行员,可是最后却当了一名木匠。当爷爷终于驾着飞机像鸟儿一样飞翔时,他告诉维特,虽然做了一辈子木匠,但他仍然很开心,因为理想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人生在世你所要做的是顺着命运的安排勇往直前。爷爷最后幸福的逝去了。而维特,也终于领悟了爷爷的人生真谛,敲响了之前拒绝过的女钢琴家的门……
非常棒的电影。每个人都拥有梦想,但往往缺少去追求的勇气,有时你觉得平淡无味的生活在别人眼里如获至宝,只有懂得追求同时又懂得满足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理想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⑶ 印度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经典励志片
印度电影非常有名,中国观众关于的印度电影有几个关键词:歌舞片、阿米尔汗。阿米尔汗可以说是印度电影的代表人物,他对印度电影的贡献巨大,这次要推荐的电影里面有四部都有他的参演。
《三傻大闹宝莱坞》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有歌唱梦想的女孩克服困难追逐理想的故事。女孩逐梦之路的困难主要来自家庭,她父亲是一个十分暴躁并且有着大男子主义的人,他看不起女性,对妻子动辄打骂,对女儿的梦想也嗤之以鼻,他反对女儿抛头露面。整部电影除了表达女孩对父亲的反抗,还表现了母亲对丈夫的反抗,启发更多受到不平等待遇的女性去改变现状。
⑷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印度家庭片是哪部为什么
印度电影看得不多,要是推荐经典的印度家庭片,首推《厕所英雄》。
缺什么就在意什么,在印度,妇女的地位低下,所有近年来很多印度电影都在呼吁提高妇女的地位。
《厕所英雄》就是这样一部电影,生活在中国,可能会奇怪为什么厕所大的事都能拍成电影。
事实是,在印度的农村,很多妇女都得在野外上厕所,她们要忍受流氓的骚扰,但长久以来一直是这样,好像也并没有什么不妥。
《厕所英雄》中的女主家庭条件好,家庭氛围比较开放,女性意识强。在嫁给男主后竟然意外发现上厕所要去野外,这是彻头彻尾的愚昧。她下定决心要与落后的思想抗争,不建厕所就离婚。
⑸ 盘点印度讲教育的电影,【在线观看】免费百度云资源
印度讲教育的电影,在线观看免费资源
剧名:起跑线2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⑹ 印度有什么有教育意义的,搞笑的电影吗
我在印度呆了很多年, 推荐几个自己觉得不错的电影。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家喻户晓的好电影很有教育意义,另外还有阿米尔汗主演的《地球上的星星》,关于孩子教育的非常感人。还有沙鲁克汗的《我的名字叫可汗》英文名字就是my name is khan,关于宗教性问题很令人深思。还有就是沙鲁克汗主演的《爱无国界》,就是讲一对恋人一个来自印度一个来自巴基斯坦的,很感人的。还有就是印度大帅哥演的《风筝》,故事发生在美国。
⑺ 除了《摔跤吧爸爸》,还有这十部印度高分电影值得一看,你知道几部
《三傻大闹宝莱坞》首当其冲的一定是《三傻》,相信这也是大多数人的印度电影启蒙。电影讲述了法兰、拉杜与兰乔这三个学生进入了皇家工程学院后,成为了死党,在以严格着称的学院里发生的故事。主角兰乔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不死记硬背,甚至还公然顶撞校长“病毒”,质疑他的教学方法,他的行为也慢慢影响了他的两个好友和身边的人。
印度影片《偶滴神啊》选了一个怪癖而新鲜的题材,戏剧化的黑色幽默味道充斥全片,诙谐不无厘头,搞笑却严肃得让人落泪。单凭一部电影是无法撼动观众的内心信仰,但它用锋锐得让人窒息的故事点透了“信仰”形式上的扭曲与异变,与神佛交流成了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所有诚意都明码标价,这些摆在印度乃至全世界教徒眼前的事实。
⑻ 印度神片《起跑线》,为了让孩子上名校,父母倾尽所有!
第一时间跑去影院看种草已久的《起跑线》,其中反映的教育和择校问题简直和国内如出一辙。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对父母来说简直再熟悉不过,而电影中直指教育的一幕幕也带给我内心深深的触动。
整部剧用喜剧的手法讲述了一对中产阶级父母择校的故事,他们拼尽全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为他们不想让孩子跟他们上一样的学校,他们希望通过选择名校,让孩子能上升到上层社会!
1、名校教育就是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吗?
《起跑线》英文电影海报写道:
The parents who will do anything to get their children into the right school.父母,就是那些会不遗余力,倾其所有让他们的孩子进入正确学校的人。
国内的现状也是一样,父母殚精竭虑都是为了一件事——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于是从选择幼儿园开始,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择校战争持续打响,真的是孩子的比赛,父母的赛场。
“读不了好的小学,就考不进好的初中,读不了好的初中,怎么去重点高中?重点高中的重本率可是95%以上,那上985、211还用愁吗?”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你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的,而且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的孩子或者农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
但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上了名校, 享受精英教育就是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吗?
中文电影海报上有这样一句话:
即使变成自己讨厌的人,也要让孩子获得最好的教育。
片中折射出择校的困局,影片最终落脚在到底是要“起跑线”,还是要守住做人的“底线”。
电影的最后,父亲拉吉的一段演讲非常煽情:“你们想尽办法让他们进入这所学校,不是你们帮他们,而是他们帮你们。这个时代人们只重视孩子的能力,而不是人品。”虽然有人诟病说太过鸡汤,强行煽泪,但我依然觉得精彩无比。
我们常说要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孩子的能力非常重要,想象力、创造力、阅读力、社会适应力、情商、逆商、财商等等。但我们却不能忘记了美德教育,更不要忘记了,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孩子眼里,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这些人不缺能力,缺的是做人的底线。 作为父母,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这件事情上,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3、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就能赢得人生吗?
曾看过这样一个报道:一对大学教授父母,儿子4岁半上小学,19岁拿到博士学位。毕业后,儿子却终日在家吃爆米花和零食,什么事都不想干,终日闷闷不乐。父母现在整天发愁怎样才能让孩子振作并快乐起来。
他们的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却没有赢得人生。童年缺失了爆米花和零食,埋头学习,而今学位拿到了,父母给的任务完成了,人生却再也没有了方向和动力,爆米花就成了唯一的乐趣。
当然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所有的神童长大都会出现问题,孩子的成长之路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没有那么多的必然。
但我却想借此告诉父母,每个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
卢梭说:“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即应把成人当作成人,把孩子当作孩子。”
不要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像孩子一样生活。 我们应该允许他们用自己的节奏生长,积累实力,蓄势待发,方能赢得人生的长跑。
4、起跑线折射出我们到底爱的是什么?
《起跑线》带给父母很多启迪,更给予一场心灵的洗礼。 我们到底爱的是孩子的未来,还是望子成龙的虚荣心。
回忆我的童年,在我小升初的时候,妈妈想提前把我的户口转入舅舅家,这样就可以就近上学,直接升入重点初中。当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特别不开心,我问妈妈,为什么要去那个学校。
妈妈说,那个学校教学质量好,校风好,你以后上重点高中的机会多啊!这样你就有机会上重点大学,毕业有个好工作。
可我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我不想入校后被人指指点点,说我是走后门来的。于是最终我不让妈妈转户口,毅然决然地去了家门口的普通初中。
学校里同学们会嘲笑老师,上课不守纪律,下课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但在这里,我却一直很清楚地知道我应该做什么,因为我心里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通过我的努力,考上那所重点高中。
对于重点高中的无限向往激发了我学习的斗志,于是我成了这个初中里为数不多的佼佼者,老师对我青睐有加,常给开小灶,最终我参加重点高中的提前招生考试,如愿以偿地考入了那所重点高中。
现在想来,父母给我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他们尊重我的选择,但我回想起来不由得为我的父母捏把汗。如果是果果要做出这样的选择,我的内心是否能强大到允许他去一个如此校风的学校,我可能会无比担心他学会抽烟喝酒打架。
而父母对我的无比信任让我顺利地在那所学校成长,我没有沾染任何不良习气,遇到任何的事情,他们都会告诉我,有他们在,一切都不怕。现在想想,好感恩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我也要向他们学习,把这份信任给到我的孩子。
5、父母的格局和视野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那到底什么才是起跑线呢?在我看来,父母的格局和视野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明年果果也会面临择校,到底是在家门口上一个普通的公立小学,还是买学区房进入一所重点小学,亦或者耗费巨资选择一所国际学校。
当选择摆在我面前的时候,几年前的我也会无比焦虑,我生怕因为自己的错误选择导致孩子一生的不幸,那时候我无限地放大了学校教育的影响力。
在几年的自我成长之后,我现在全然放下了,或许我会选择公立小学,让果果去参加国内的高考,或许我们不会选择学区房,而会顺其自然。
因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这个三角当中, 我不能改变社会教育,但我可以在我能力范围之内选择合适的学校教育,我会尽我所能做好家庭教育,那孩子的未来之路该怎么走就交给他自己。
作为母亲,我会努力地生活,用我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他。至于阶层,其实我从来没有考虑过,因为我并不认为这是阻碍人发展的障碍,正如影片中的孩子们所唱:
“生命只有一次,可我有百种渴望,没有什么能阻止我前行!”
是的,我坚信: 我们的命运就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作为一直在家庭教育领域奋战的创业者,我无力去改变社会的大环境,但我可以借由书籍,把人生智慧传递给父母。
我相信,无论我们的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学校, 家庭教育都是最重要的。 成为智慧的父母,懂孩子的父母,是为人父母一生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