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中国丝绸进入印度之前有什么

中国丝绸进入印度之前有什么

发布时间:2023-01-04 03:29:57

❶ 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发展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这条道路,由西汉都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亚历山大,公元前30年为罗马帝国吞并),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汉时游牧于康居西北即成海、里海北部草原,东汉时属康居)。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路线。中国的丝绸除通过横贯大陆的陆上交通线大量输往中亚、西亚和非洲、欧洲国家外,也通过海上交通线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国。因此,在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横贯东西的陆上交通路线命名为丝绸之路后,有的学者又进而加以引申,称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路线为海上丝绸之路。后来,中国着名的陶瓷,也经由这条海上交通路线销往各国,西方的香药也通过这条路线输入中国,一些学者因此也称这条海上交通路线为陶瓷之路或香瓷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汉武帝之时。从中国出发,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线。与此同时,还有一条由中国向东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东海航线,它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次要的地位。

关于汉代丝绸之路的南海航线,《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武帝派遣的使者和应募的商人出海贸易的航程说:自日南(今越南中部)或徐闻(今属广东)、合浦(今属广西)乘船出海,顺中南半岛东岸南行,经五个月抵达湄公河三角洲的都元(今越南南部的迪石)。复沿中南半岛的西岸北行,经四个月航抵湄南河口的邑卢(今泰国之佛统)。自此南下沿马来半岛东岸,经二十余日驶抵湛离(今泰国之巴蜀),在此弃船登岸,横越地峡,步行十余日,抵达夫首都卢(今缅甸之丹那沙林)。再登船向西航行于印度洋,经两个多月到达黄支国(今印度东南海岸之康契普腊姆)。回国时,由黄支南下至已不程国(今斯里兰卡),然后向东直航,经八个月驶抵马六甲海峡,泊于皮宗(今新加坡西面之皮散岛),最后再航行两个多月,由皮宗驶达日南郡的象林县境(治所在今越南维川县南的茶荞)。

丝绸之路是个形象而且贴切的名字。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近年中国各地的考古发现表明,自商、周至战国时期,丝绸的生产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丝织品迄今仍是中国奉献给世界人民的最重要产品之一,它流传广远,涵盖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种种贡献。因此,多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想给这条道路起另外一个名字,如“玉之路”、“宝石之路”、“佛教之路”、“陶瓷之路”等等, 但是,都只能反映丝绸之路的某个局部,而终究不能取代“丝绸之路”这个名字。

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形成于公元前后的两汉时期。它东面的起点是西汉的首都长安(今西安)或东汉的首都洛阳,经陇西或固原西行至金城(今兰州),然后通过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门关或阳关,穿过白龙堆到罗布泊地区的楼兰。汉代西域分南道北道,南北两道的分岔点就在楼兰。北道西行,经渠犁(今库尔勒)、龟兹(今库车)、姑墨(今阿克苏)至疏勒(今喀什)。南道自鄯善(今若羌),经且末、精绝(今民丰尼雅遗址)、于阗(今和田)、皮山、莎车至疏勒。从疏勒西行,越葱岭(今帕米尔)至大宛(今费尔干纳)。由此西行可至大夏(在今阿富汗)、粟特(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安息(今伊朗),最远到达大秦(罗马帝国东部)的犁靬(又作黎轩,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另外一条道路是,从皮山西南行,越悬渡(今巴基斯坦达丽尔),经罽宾(今阿富汗喀布尔)、乌弋山离(今锡斯坦),西南行至条支(在今波斯湾头)。如果从罽宾向南行,至印度河口(今巴基斯坦的卡拉奇),转海路也可以到达波斯和罗马等地。这是自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后形成的丝绸之路的基本干道,换句话说,狭义的丝绸之路指的就是上述这条道路。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地理环境的变化和政治、宗教形势的演变,不断有一些新的道路被开通,也有一些道路的走向有所变化,甚至废弃。比如敦煌、罗布泊之间的白龙堆,是一片经常使行旅迷失方向的雅丹地形。当东汉初年打败蒙古高原的北匈奴,迫使其西迁,而中原王朝牢固地占领了伊吾(今哈密)以后,开通了由敦煌北上伊吾的“北新道”。从伊吾经高昌(今吐鲁番)、焉耆到龟兹,就和原来的丝路北道会合了。南北朝时期, 中国南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而北方的东部与西部也时分时合。在这样的形势下,南朝宋齐梁陈四朝与西域的交往,大都是沿长江向上到益州(今成都),再北上龙涸(今松潘),经青海湖畔的吐谷浑都城,西经柴达木盆地到敦煌,与丝路干道合; 或更向西越过阿尔金山口,进入西域鄯善地区,与丝路南道合,这条道被称作“吐谷浑道”或“河南道”,今天人们也叫它作“青海道”。还有从中原北方或河西走廊向北到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越伊犁河至碎叶(今托克马克附近),进入中亚地区。这条道路后来也被称作“北新道”,它在蒙古汗国和元朝时期最为兴盛。

除了陆上丝绸之路外,从汉代开始,中国人就开通了从广东到印度去的航道。宋代以后, 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人们把这些海上贸易往来的各条航线,通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从长安(今西安)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信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在明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元末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信道的南方丝绸之路等等。

丝绸之路(德语:die Seidenstrasse)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77年出版的《中国》,有时也简称为丝路。

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最为有名的要算班超再次通西域和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他们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❷ 中国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起源,主要运送哪些货

丝绸之路的起源是张骞出使西域。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铁器、打井技术等传到西域,西域的土特产、乐器,印度的佛教等也传入中国。中国以盛产丝织品而闻名世界,被称为“丝国”。

通过丝绸之路,大量丝帛锦绣不断西运,同时,西域的“珍奇异物”也被输入中国。中国着名的陶瓷,也经由这条交通路线销往各国,西方的香药也通过这条路线输入中国。

贸易的范围十分广泛:

中国商人用丝绸,茶叶、糖、蚕丝、瓷器、纸张、珍珠母、樟脑、肉桂、铜、明矾、金银、丝制品、漆器、植物油、竹器、大黄等商品,换回欧洲人,阿拉伯人带来的棉花、羊毛及制品、阿拉伯马,铁、铅锌、钻石、雕像、珊瑚、琥珀、鱼翅、珍珠、米等商品.。

中国商人的货物主要是漆器、瓷器、铁器、茶叶等等;而由此路东传的物品有西方的玻璃、宝石、葡萄、石榴、胡桃、芝麻、胡瓜(黄瓜)、大蒜、胡萝卜等,以及大宛马、无花果等。

(2)中国丝绸进入印度之前有什么扩展阅读: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着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古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和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

❸ 印度有丝绸吗

印度肯定是有丝绸的。
1、印度是继中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蚕丝生产国 ,又是世界最大的生丝进口国。在中印贸易中 ,生丝是排在从华进口额达 1 0亿卢比以上的“大宗从华进口商品”的第一位。单从这条数据就可以知道印度肯定是有丝绸的。
2、丝绸起源于中国。关于起源的时间其说不一。根据历史文献,比较普遍的有两种说法:一为自伏羲开始化蚕桑为帛;一为黄帝时始有养蚕。据推算,伏羲是旧石器时代的人,而黄帝则是新石器时代的部落联盟领袖。因此,前者可能是指野蚕茧开始被利用,后者可能是指蚕开始被驯化家养。
3、印度的丝绸是从中国丝绸之路开始传入印度的,在两千多年前,在中国,有一条从内地长安经河西走廊和西域到印度、中亚、欧洲的通商贸易道路。中国的许多商品,尤其是丝绸都通过这条路运往国外,所以人们把它称为“丝绸之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条路不仅对沟通亚欧大陆的经济贸易起过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也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4、传说远在黄帝时期,元妃始祖就开始驯养野蚕为家蚕,取蚕丝织成做衣服的锦帛。在古老的耕织图上,已详尽地记录了古代蚕农育蚕、养蚕、绕丝、织绸的整个过程。中国是蚕桑的原产地,是世界丝绸大国,素有“东方丝国”的美称。
5、丝绸已经成为了印度老百姓生活和文化的一部分。虽然印度生产各类丝绸产品,例如。服装面料,领带/女用披肩,成衣等等,还有唯一在印度生产的纱丽服。纱丽几乎是和丝绸这个词同义的。它是从古以来印度妇女的传统服装。有无数的印度文献资料提到了这种打褶形的衣服和它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人群的各种着装式样。印度的纱丽服是个例子生动的展现了织布工的杰出技术。

❹ 丝绸的起源时间是什么时候,是丝绸早还是布早,在这之前人们穿什么

【丝绸发展简史】

全新世大暖期(大西洋期)为中国带来了温暖的气候,令桑树和蚕的养殖可以在黄河流域广泛的进行。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取丝”,但现实中丝绸究竟是何时被发明尚具争议。中国考古学家在1998年河南荥阳青台遗址的一次考古中,发现了距今约5500年的丝绸碎片。另一种说法是在河姆渡遗址中人们已发现了纺织工具,借此可以推断丝绸的使用至少不迟于良渚文化(卫斯,《中国丝织技术起始时代初探》)。不过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说法,是中国科学家在1958年考古发现的,距今公元前3700~前310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丝绸织品。

丝绸织品技术曾被中国垄断数百年,由于其编制技术在当时是一种复杂的工艺,又因其特有的手感和光泽备受人们的关注。因而丝织品成为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主要的国际贸易物资。最早丝绸织品只有帝王才能使用,但丝绸业的快速发展令丝绸文化不断的从地理上、社会上渗透进入中华文化。并成为中国商人对外贸易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高级物品。

起初中国严密控制着丝绸织造业和养蚕业的技术流传,并禁止其流向外国。但韩国则在中国移民的协助下,与公元前200年成功实现养蚕技术的突破。此外,西域和田河流域(前500年——前300年)与印度(300年之前)成功实现养蚕。不过罗马帝国则是在550年左右才得到蚕种并发展养蚕技术的:传说几位为东罗马帝国皇帝工作的僧侣将蚕种放在中空的手杖中,私自从中国带出,并辗转到达君士坦丁堡。虽然这个传说的可信度并不高,但随后的拜占庭人确实发展了丝绸编制技术,在皇宫庭院内设立蚕室和缫丝机,为皇帝服务。当时拜占庭所有的土产丝绸大多被皇室成员享用,剩余的材料也能以一个高昂的价格卖到市场上。

专家们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推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便开始了养蚕、取丝、织绸了。到了商代,丝绸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有了复杂的织机和织造手艺。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缫丝织绸的国家,中华民族的祖先不但发明了丝绸,而且昌明丝绸、利用丝绸,使其在服饰上、经济上、艺术上及文化上均散发出灿烂光艺,进而使丝绸衣披天下。被称为三大名锦的古代四川蜀锦、苏州宋锦、南京云锦是丝织品中的优秀代表,至今在世界上仍享有很高声誉。因此,丝绸在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

随着战国、秦、汉时代经济大发展,丝绸生产达到了一个高峰。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能生产丝绸,丝绸的花色品种也丰富起来,主要分为绢、绮、锦三大类。锦的出现是中国丝绸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把蚕丝优秀性能和美术结合起来,丝绸不仅是高贵的衣料,而且是艺术品,大大提高了丝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影响是很深远的。到了秦汉时期,丝织业不但得到了大发展,而且随着汉代中国对外的大规模扩展影响,丝绸的贸易和输出达到空前繁荣的地步。贸易的推动使得中原和边疆、中国和东西邻邦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着名的"丝绸之路"。这条路从古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一直西去,经过中亚、西亚,最终抵达欧洲。公元前126年,在汉武帝的西进政策下,大量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向西运输。经过魏晋北朝发展到唐代,中国丝绸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一方面条贯、折衷传统遗产,另一方面又兼容了外来技术、纹样的优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长期战乱,造成对黄河流域经济的严重破坏,到了隋代,中国蚕桑丝绸业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唐朝是丝绸生产的鼎盛时期,无论产量、质量和品种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丝绸的生产组织分为宫廷手工业、农村副业和独立手工业三种,规模较前代大大扩充了。同时,丝绸的对外贸易也得到巨大的发展,不但"丝绸之路"的通道增加到了三条,而且贸易的频繁程度也空前高涨。丝绸的生产和贸易为唐代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宋元时期,随着蚕桑技术的进步,中国丝绸有过短暂的辉煌。不但丝绸的花色品种有明显的增加,特别是出现了宋锦、丝和饰金织物三种有特色的新品种,而且对蚕桑生产技术的总结和推广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明清两代,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丝绸的生产与贸易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丝绸生产的商品化趋势日渐明显,丝绸的海外贸易发展迅速。但是,封建制度对生产力的阻碍也十分突出,中国丝绸业在苛捐杂税和洋稠倾销的双重打击下,陷入了十分可悲的境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丝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1980年到1990年的十年间,中国生丝产量从3.6万吨上升到5.7万吨,增长了1.58倍;丝织物的产量增长了2倍多;丝织品消费量也从4亿米增长到了12.2亿米,增长了约3倍;出口的生丝占世界生丝贸易量的80%以上,绸缎也要占50%上下。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又争得了在世界丝绸市场上的主导地位,丝绸业成为国家的创汇支柱产业。我国丝绸更得到了迅速发展,建成较完整的丝绸业体系,丝绸产品已行销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古老的丝绸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正焕发出新的青春,走向灿烂的未来。

❺ 丝绸之路得完整介绍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着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5)中国丝绸进入印度之前有什么扩展阅读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古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和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其中“丝绸之路”是中国首次进行跨国联合申遗。

❻ 丝绸历史上有哪些几个重要发展时期,分别有怎样的发展

商周时期-遍地宜桑无隙地, 男稼女织机杼忙

商代农业有了很大发展,蚕桑业亦形成了一定规模。商代丝织品尽管数量有限,但已出现了提花丝织物,这说明当时的织造技术已达到相当水平。西周时期,统治者对手工业生产已有了严格的组织与管理,丝绸生产技术比商代有所进步。

明·机户

明代实行海禁,丝绸产品以朝廷赐赏的形式流入周边国家和地区。明中期以后,海禁渐开,中国生丝与丝绸大量销往日本和经由澳门地区销往欧洲。

明、清时期杭州丝绸丝织手工业及家庭小绸坊遍布大街小巷, 当时有“日出万绸, 衣被天下”之誉。清代康熙皇帝在《桑赋序》中写道:“朕巡浙西, 桑树被野, 天下丝绸之供, 皆在东南, 而蚕桑之盛, 唯此一区。”杭州丝绸在国内外有着很大的市场, 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说:“虽秦、晋、燕、周大贾, 不远数千里, 而求罗绮者, 必走浙之东也”。

清朝时期-丝忆飘零处

清初丝绸业在地域上进一步向环太湖地区和珠江三角洲集中,特别是江南地区在规模和水平上成为全国丝绸业的中心。

清代官营织造总体规模比明代有所缩减,重要的有江宁织造局、苏州织造局和杭州织造局,合称“江南三织造”。民间丝织业生产规模有所扩大,专业性分工和地区性分工更加明显,涌现出一批繁荣的丝绸专业城镇。在对外贸易方面,清厉行海禁,加强了对外贸易的限制,实行一口通商。尽管如此,中国对日本的生丝出口和对欧洲各国的生丝与丝织品出口仍然达到了相当规模。

晚清时中国丝绸业在苛捐杂税和洋绸的双重打击下,陷入了十分可悲的境地。

❼ 丝绸之路开通之前建立了什么

西域都护府

❽ 开丝绸之先河的人是谁

开丝绸之先河的人是-------张骞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促成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丝绸之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再分为南北两道,南道是出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西行,经鄯善(今罗布淖尔附近),沿昆仑山的北麓,经过于阗(今和田)、莎东、蒲犁(今塔什库尔干),逾葱岭,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地中海的大秦(今罗马共和国),或由大月氏向南入身毒(印度);北道是自玉门关(今敦煌西北)西行,经车师前国(今吐鲁番附近),沿天山南麓西行,经焉耆、疏勒,逾葱岭,至大宛。再往南北方向到康居、奄蔡;向西南方向到大月氏、安息。这条横贯欧亚的大路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因此被称为“丝路”或“丝绸之路”。

公元前后的几个世纪,在亚洲、北非、欧洲曾先后存在过汉代中国、安息、贵霜、萨珊朝波斯、笈多朝印度和罗马等强大国家。当时有一条横贯中亚、联系欧亚两洲的交通大道。它对这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由此道西运,所以这条交通大道在19世纪被欧洲学者称为“丝绸之路”。后来,这一名称被普遍接受。丝绸之路所经之地,有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有一望无垠的大漠荒碛和盐碱沼泽。在生产力和交通工具尚不发达的条件下,古代各国劳动人民、商旅、使者和僧侣等冒流沙、风暴冰雪袭击的危险,披荆斩棘开通商路,对于加强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了重大贡献。

丝绸之路与中西交通 公元前4世纪,希腊人克特西阿斯就称中国为“塞勒斯”(Seres),意即丝国。这说明我国的丝织品早就是重要的出口商品,也说明丝绸之路早有开端。但有史记载的大规模的交往却始于汉代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月氏,中遭匈奴扣留,至公元前126年方归。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西去联络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同时分派副使赴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间)、大月氏(阿姆河中上游)、大夏(巴克特里亚)、安息(帕提亚)、身毒(天竺)各国。司马迁《史记·大宛传》称他的两次出使为“凿空”,其意是他第一次走通了前人未曾开通的道路。

从公元前2世纪以后,在我国西汉时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丝绸之路已有南北两道。南道,从我国玉门和阳关(今敦煌西),经鄯善(今新疆若羌一带)沿南山(今阿尔金山、昆仑山)以北循着河流西行,在莎车(今新疆莎车县)以西越葱岭,至大月氏、安息。在大月氏有多条岔道:向北越妫水(阿姆河),与康居、奄蔡(约在今咸海至里海间)道通;向南和印度相通;向西南与罽宾(今克什米尔一带)、乌弋山离(赫拉特)至条支(喀拉塞涅)之路通;向西则至木鹿、赫卡铜皮洛斯、爱克巴坦那、泰西封直抵叙利亚的安条克,渡海到达希腊、罗马,或南下经大马士革、推罗进入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北道,自车师前王庭(今新疆吐鲁蕃西)沿北山(今天山)以南,循塔里木河西行,至疏勒(今新疆喀什市),西逾葱岭,出大宛、康居、奄蔡,经里海、黑海以北草原与欧洲相通。张骞第一次出使,从匈奴脱身,经大宛、康居、大月氏而至大夏,所走的就是北道,返回时,“并(傍)南山”,所走的是南道。此南北两道都在天山以南。

此外,汉代还有第三条未具体记载的天山以北的西行商道。这条通道就是取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至乌孙、大宛的道路。张骞第二次出使,从内地直至乌孙,走的就是天山以北的通道。他从乌孙分派副使去大宛、康居、月氏、大夏。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于公元97年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到达安息西界(条支)的波斯湾,准备渡海,遭安息船人劝阻,未能实现。这是汉代中国使者在丝绸之路上所达到的最西点。

公元3世纪以前,天山以南两道,以南道较为繁荣。公元3世纪至5世纪,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天山以北的通道最为昌盛。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还有一条通往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自出发地徐闻(今广东徐闻)、合浦(今广西合浦),船行约五个月,至都元国(今越南岘港);又船行四个月,至邑卢没国(今泰国叻丕);又船行约二十余日至谌离国(今缅甸丹那沙林);再步行十余日,至夫甘都卢国(今缅甸卑谬附近);又船行两个多月,至黄支国(今印度康契普纳姆),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汉之译使自此还矣”。已程不国是西汉时中国航海家所达到的最远点。《汉书·地理志》所记载的这条路的回程,已不再经陆路,大概是绕过马六甲海峡,总的航程时间延长。中国丝绸进入印度,先转运到巴利柴格(今布罗奇港)和巴巴里肯(今卡拉奇附近)。从这两个港口向北与中亚陆上丝绸之路相通;向西经阿拉伯海、波斯湾、幼发拉底河与叙利亚、巴勒斯坦商路相通,再经地中海航运至罗马。从印度还可以绕过阿拉伯半岛,经红海进入埃及亚历山大里亚港,再经地中海到罗马。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当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时,就更显出其重要性。

丝绸之路与中西贸易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欧的商业要道,也是一条东西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大路,而以沟通当时国际贸易最为突出。《后汉书·西域传》说:“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反映出使者往来不断,商贩不绝于旅的情景。
丝绸之路的商品,以中国丝绸为主要商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殷周之世,劳动人民已织出华美的暗花绸和多彩的刺绣。后又发明罗纱和织锦。汉代制造丝绸技术大为提高,长沙马王堆汉墓中所保存的精美的丝织品证明了这一点。中国丝绸外销,大约从战国时期已经开始。公元前4世纪,希腊人称中国为丝国,说明亚洲商人已将丝绸运往欧洲。自西汉至南北朝,中国丝绸大量运往西方。汉代为了保证经济上的交流,还采取了政治上的必要措施,遣使、设驿以保持商路畅通。

我国的丝绸在古代的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都被视为珍品。汉通西域以后,中亚及西亚各地时行衣着丝绸。安息、塞琉古和托勒密的王侯后妃更是如此。各地庙宇也大量使用丝绸装饰。罗马帝国时期的欧洲,中国丝绸用途很广。在西罗马的中心罗马城和东罗马的中心君士坦丁堡,从皇帝、元老院元老以至权贵之家,都以能穿上中国丝绸为荣。基督教会的法衣、祭服、挂幕、祭坛装饰概用丝绸。国家官吏穿着特殊形式的丝袍,世俗富人普遍穿着一般丝袍。公元3世纪的一位罗马作家说:丝国人制造宝贵的花绸,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样美,它的质料像蛛丝一样纤细。

中国除出口大量丝绸之外,还输出铁器、镍、贵重金属、铜器、漆器、杏桃和甘蔗等到中亚、西亚直到罗马。中国从中亚以西输入毛织品、玻璃、宝石、玛瑙、香料和化妆品,特别重要的是从大宛输入汗血马、天马;中亚各国的葡萄、苜蓿、蚕豆、石榴、番红花、芝麻、胡萝卜和黄瓜等植物,都传到中国。从西域和伊朗传入中国的,还有箜篌、琵琶、筚篥等乐器及绘画、雕刻、图案设计等技艺。安息和罗马的毛织品、玻璃也源源东来。由大宛西行的通商使者每年达十余次,他们去粟特、大夏、印度和安息,甚至更向西进。

中国丝绸和各国商品的畅销以及由此而来的巨额利润,引起中亚、西亚、北非和南欧地区各国为控制商路,垄断贸易而展开长期斗争。中亚扼丝绸之路的要冲,中亚地区的主要居间商是粟特人。粟特以马拉坎达(今撒马尔罕)为首府,在中国史籍中亦称康居。他们一向以经营国际贸易着称于世,在中转商业中获利优厚。但是,粟特国小力弱,还不能控制和垄断丝绸之路。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直到大夏、安息独立前,丝绸之路掌握在塞琉古王朝手中。这笔垄断收益,在塞琉古的财政上、经济上都占重要地位。安息独立后,控制了中亚和西亚,垄断了丝绸之路的中转贸易。此时,塞琉古局促一隅,失去国际贸易霸权。安息从过境贸易和出口贸易中获利丰厚,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获利达十倍之多。安息灭亡后,萨珊朝波斯控制了丝绸之路的国际贸易,不准粟特商人转运丝绸过境,阻止罗马商人贩卖丝绸,企图独占专利,但是,东方商品仍然流向罗马。罗马人每年从印度、中国和西亚等地输入大宗货物。这些商品在罗马出售的价格比它在印度的价格贵100倍。丝价竟值重量相等的黄金。这说明当时国际贸易的商人可从中获得暴利。

丝绸之路与中外友好 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国与中亚、西亚和南欧各地各民族友好往来绵亘不绝,日益密切。
公元前2世纪,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至公元前126年),访问过大宛、康居、大月氏,回国后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各国的情况。公元前121年、前119年,霍去病、卫青两次大败匈奴,控制了河西走廊,迫使匈奴远走漠北。此时,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至公元前115年),率300人使团到乌孙,又从乌孙分派副使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等国访问。汉使到安息,安息国王派大将率2万骑兵到东部边境迎接。汉使回国时,安息还赠送大鸟卵(鸵鸟卵)、黎轩眩人(罗马杂技艺人)给汉武帝。其他国家也都派遣使节往来而相互交流;中外友好关系随着使节、商旅和人民往来而肇始展开。

公元前1世纪末,大月氏人把印度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据记载,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受浮屠经”(《魏略·西戎传》)。汉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王遣使来中国献狮子、符拔(《后汉书·西域传》)。汉和帝永元十三年(公元101年),安息王满屈派使臣来中国,赠送狮子和条支大鸟(安息雀)。公元148年,安息高僧安清(字世高)来中国传布佛教。公元148年至171年,他在洛阳翻译佛经,先后译出佛经35部41卷。他不但对佛教文化的传播,而且对我国翻译文学的发展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后使节和民间来往更加密切。从南北朝到唐代,伊朗的祆教、摩尼教、基督教(景教)也先后传入中国。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大约四五十年之后,粟特商人即将中国制造的褴褛纸运往中亚。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西域蒙奇(马其顿)、兜勒(色雷斯)遣使内附”(《后汉书·和帝纪》),是有史记载的中国与欧洲直接交往之始。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罗马皇帝遣使来中国献象牙等礼品,三国时代孙权黄武五年(公元226年)罗马商人入建业见孙权等活动均载于史册。这些更直接增进了中国与欧洲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经济文化交流。

阅读全文

与中国丝绸进入印度之前有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浏览:853
伊朗和美国为什么有仇 浏览:163
为什么印尼人喜欢喷香水 浏览:145
印度歼10怎么样 浏览:676
越南马皮凉在越南哪个位置 浏览:832
伊朗女人戴什么手表 浏览:993
买越南媳妇多少人民币 浏览:413
去伊朗旅游带多少钱 浏览:23
想陪你很久很久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789
英国人怎么评价约翰 浏览:910
印度订不到酒店怎么办 浏览:932
传说对决印尼服怎么进 浏览:673
关于英国论文怎么写 浏览:406
意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车 浏览:581
伊朗对西班牙怎么样 浏览:895
1元换多少越南盾合适 浏览:172
越南610是什么金 浏览:277
印尼什么时发生地震 浏览:35
印尼红龙鱼15公分怎么看 浏览:567
中国公元前900年什么时期 浏览: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