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历史上,阿富汗为何能成为大国竞逐的舞台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其实,这和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接下来,津城沐雨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具体的原因。
阿富汗地理位置处于中亚之中,是连接东西南北的交通要冲。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阿富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商业贸易的咽喉要道。
在历史上,西方和东方的商业贸易在阿富汗地区交汇,向南通往印度地区同样需要通过阿富汗地区。
特殊的地理位置让阿富汗自古以来成为大国竞逐的舞台,如今的阿富汗政局再变。
处于中亚中心的阿富汗未来又会怎样发展?欢迎大家积极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Ⅱ 印度将加强对阿富汗援助吗
蒂勒森访印的另一个议题是阿富汗问题。目前,阿富汗仍然处于长达16年的血腥冲突中。就在8月,特朗普宣布了新的阿富汗战略。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讲话中还透露出进一步加强印度在其南亚战略中地位的政策取向,表示将与印度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并要求印度支持阿富汗的经济发展。
据报道,印度与阿富汗有着长期的伙伴关系,印度为阿富汗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方面已提供了20亿美元的援助。蒂勒森称,印度在美国的阿富汗战略中至关重要,美国支持印度作为这个区域的领导者。
在访印前,蒂勒森曾于23日突访阿富汗,并与阿总统加尼举行会谈。蒂勒森强调,美国在南亚地区采取新战略表明美国愿意和阿富汗政府以及地区其他国家一道,为应对恐怖主义威胁、实现阿富汗的和平而努力。
“但印度不会军事介入阿富汗”,舒克拉说,“声明都是指向双方所达成的共识,即印度将加强对阿富汗的人道主义援助及经济发展项目”。
9月26日,印度国防部长尼尔马拉·西塔拉曼在新德里与到访的美国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会面时明确表示,印度不会派兵进入阿富汗,但将会继续提供发展和医疗援助。
Ⅲ 特朗普邀请印度介入阿富汗是“请君入瓮”
特朗普宣布了美国的阿富汗新战略,大多数举措并不出人意料,整体而言也无多少“新意”。特朗普确认美国不会从阿富汗快速撤军,这一决定可谓“众望所归”,这场在16年前发起的战争还会继续下去,虽然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但是撒手不管的后果美国将无法承受。而在阿富汗局势风雨飘摇之际,特朗普敲打主要反恐盟友巴基斯坦却笼络印度,至于前者“邀请”印度介入阿富汗的意图到底是什么则引起诸多猜疑。
可是特朗普似乎也没有热心到为印度的大国梦搭台,却不求任何回报。在印度媒体解读出特朗普对印度倚重的同时,一些西方媒体从中看到的是特朗普对印度的“最后通牒”。而很多的印度网友也表示,特朗普的邀请更像是“请君入瓮”的套路。
阿富汗军事失败、腐败横行,西方的主流媒体已经“达成共识”——阿富汗战争几乎已经注定是一场赢不了的战争。特朗普巴不得早些从这里抽身,只是因为伊拉克的前车之鉴(美军撤走,IS填补权力真空迅速崛起),特朗普无奈改变撤军的初衷。泥足深陷的美国可能需要的是一块垫脚石,而印度“大小”正合适。
印度面对的诱惑很大,大国地位的荣耀、可能的美国军援以及在世仇巴基斯坦的西北部悬一把利剑,甚至完全有可能打破南亚的战略平衡进而腾出手来“走向世界”。但是回报有多高,风险就有多大,在阿富汗这块大国坟场,英国人曾饮恨于此,苏联也曾在此徒耗十年,美国陷入阿富汗泥潭也已经十多年,这么多大国都不行,那么印度又靠什么创造“奇迹”?是沦为美国的垫脚石还是经营出一块登上世界大国地位的台阶,这是一场赌博,下面就看印度的了。
美国真的是到处想占便宜。
Ⅳ 为什么大家都要打阿富汗
确切地说,攻打阿富汗的国家主要是前苏联和美国。前苏联与美国发动的两次阿富汗战争持续了近42年。直到今年8月,美国撤出了阿富汗,塔利班重新占据了喀布尔、控制了阿富汗。
那么,为什么前苏联和美国要发动攻打阿富汗的战争呢?除了有直接原因之外,还有其深层次原因。
直接原因:2001年9月11日,美国五角大楼、世贸大楼遭到本·拉登指使的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的撞击。美国要求庇护本·拉登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将其交出,遭到塔利班政权的拒绝。于是,美国决定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进行军事打击。
深层原因:中亚地区(通常是指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国)北可遏制俄罗斯,东可挟制中国,南可控制印巴,西可连接欧陆;若能以此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其势力必将遍及整个欧亚大陆。阿富汗位于西亚、中亚和南亚的结合部,扼南北交通要冲,北接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斯坦,东北突出的狭长地带与中国接壤,东部和东南部与巴基斯坦毗邻,西部与伊朗交界。自古以来,阿富汗就是中亚地区南部的重要屏障和桥梁。一旦美国掌控阿富汗,北上可以威慑俄罗斯、中国,西可钳制伊朗,美国就可以通过进入阿富汗进而控制中亚。中亚里海地区富含石油和天然气,是中东以外的另一个相对集中的能源储藏地。布什与其决策班子在制订打击阿富汗和反恐战争计划的同时,也确定了美国要进驻中亚、争夺中亚里海石油主导权的计划。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后,随着美国军事势力的介入,美国在经济方面的发言权会大大增加。
Ⅳ 阿富汗没有什么资源又贫穷落后,为何大国总想要征服它
阿富汗虽然没有什么资源,而且又贫穷,又落后,但是他的地理位置好,阿富汗有很重要的战略位置。所以自古以来,总是有大国想要控制征服它。
阿富汗最诱人的是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向西可以进入中东,向南可以影响南亚,进入印度洋,向东进入东亚,北部同样是中亚国家,再向北则是俄罗斯。虽然是内陆国,但是阿富汗向南可以对周边国家产生影响,进而控制里海和南方的阿拉伯海,而中东的战略价值也提高了阿富汗的重要性,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Ⅵ 阿富汗战略地位重要的原因
阿富汗政府的行政权力至今难抵各部落中下层,部落宗教势力强大,对周边影响甚大,直接影响到我国新疆地区的稳定,直接影响到我国西侧境外能源通道的安全,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阿富汗战略地位重要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军事上,阿富汗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阿富汗东接中国,南接南亚印度洋,西接产油区,北接中亚俄罗斯.
经济上,阿富汗拥有的自然资源.阿富汗的东南方拥有金矿、银矿、铜矿、锌矿以及铁矿 等的自然资源,亦拥有珍贵的宝石矿脉,诸如东北部的青金石、祖母绿和青蓝矿。在北部还可能蕴含重要的石油与天然气。另外也拥有煤炭、铬铁矿、滑石、重晶石、硫、铅和食盐等自然资源,而且由于国家受到苏联入侵和随后爆发的内战(阿富汗市民战争)影响,这些重要的矿产和能源资产多数保留原状而未加利用。
阿富汗经济落后,自然条件很差,但却因地理位置极具战略意义而受到各大国关注。阿富汗由众多部落组成,大小部落分布于兴都库什其间,现总统卡尔扎伊的行政权力主要局限于大喀布尔地区,对各部落中下层影响甚微。部落成员大都是虔诚的穆斯林,其宗教势力外渗性强,向南、向北直接影响到巴基斯坦境内、中亚境内的居民。目前本地区最惊动世界的既不是能源战,也不是强国对峙,而是来自阿富汗兴都库什山区的恐怖分子突如其来的恐怖袭击,使西方国家不得不作出重大政策调整。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不惜跨海远征贫弱的阿富汗,使人们开始重新评价该区在国际政治和大国地缘战略当中的位置。面对背景复杂的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这“三股势力”,中亚、南亚各国颇感棘手。
(一)对中亚国家的影响
对于中亚的影响可能弱一些。中亚各国民族主体虽然同属穆斯林,但他们接受伊斯兰教作为全民信仰的时间较晚;并且伊斯兰文化进入中亚,接受了中亚本土多种文化的“改造”,因而形成了自成一派的“中亚模式”伊斯兰文化。所以中亚人对于伊斯兰教信仰的程度、宗教礼仪与民族传统文化结合的程度等大不同于阿拉伯人和小亚细亚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受到兴都库什山区“三股势力”影响目前较小。
(二)对巴基斯坦的影响
在阿富汗的邻国中,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居于特殊而突出的地位。历史上,普什图族聚集的巴基斯坦普什图尼斯坦地区,一直属阿富汗普什图族独立部族所有,被阿富汗普什图族认为是阿富汗版图的一部分。1893年11月,为控制阿富汗,英国胁迫阿富汗政府与英印殖民政府签订了阿(英)印边界协定,即《杜兰协定》。该协定将阿富汗与当时的英属印度边界划分开,将世代生活在高山中的普什图族人人为地划入两个不同的地区,从而埋下长期民族冲突的隐患。
对于目前的阿富汗而言,无论是打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残余,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还是巩固政权,保证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均离不开巴基斯坦的配合和支持。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残余借助阿巴两国漫长的边境线和普什图族跨境而居的现状,轻易地穿行于边境线实施恐怖袭击,并到另一方寻求庇护所。阿富汗国内安全状况堪忧,是与塔利班和基地组织频繁发的的跨界袭击密切相关。因此,与巴基斯坦发展友好关系,不但有利于阿巴双方消除历史上已有的隔阂,也有利于敦促巴基斯坦加大打击恐怖势力的力度。此外,阿富汗是内陆国家,多年来巴基斯坦一直是阿富汗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通道。
就巴基斯坦而言,也需要一个稳定而友好的阿富汗。这首先有助于巴基斯坦最大限度地打击国内伊斯兰激进势力,维护安全稳定。进而有助于巴基斯坦避免地区间战略失衡,警惕阿富汗与印度过分靠近,使自身免于南北两线应对。此外,巴基斯坦还希望借助于阿富汗重建,拓展巴基斯坦在阿富汗的经济和贸易份额,促进国内经济发展。鉴于兴都库什山北东东向横卧,未来中国与巴基斯坦可能的油气管道建设合作极有可能受到来自兴都库什山区“三股势力”居高临下的威胁。
(三)对美国等相关政策的影响
阿富汗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地缘政治的“制高点效应”更加明显。美国势力占据阿富汗,可以西击伊朗(与以色列形成东西战略夹击),东扼中国,北制俄罗斯,南压印巴。有资料显示,在阿富汗“踩一脚”早已是美国情报机构、智囊机构多年所求。“9.11”事件之后,基地组织便在真正意义上以兴都库什山区作为“根据地”开始了与其对立面的博弈,也客观上使得美欧等西方国家“名正言顺”地“立足”于阿富汗。由于美国总统奥巴马特殊的种族背景、宗教背景,未来美国的阿富汗政策有可能趋向温和,但这种趋向将受制于美国国内政治利益间的博弈结果,受制于美国在中东、远东、中亚、南亚以及东欧等地的地缘政治利益,也受制于未来以色列在中东的“言谈举止”。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奥巴马的阿富汗政策较小布什时期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美国将可能在阿富汗长期驻扎下去,基地组织的活动也将时隐时现、与美国猫捉老鼠般地持续下去,至少在大喀布尔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北约一块充满爆炸声、枪炮声以及绑架等频发的“飞地”。如果美欧等西方势力撤出阿富汗,将可能出现诸多的可能:可能中国从中东、中亚地区进口能源资源更加顺畅,中国与伊朗等的合作(包括能源合作)将更加紧密;俄罗斯如同前苏联一样拢抱中亚国家、阿富汗等直插阿拉伯海、印度洋的美梦将能够重温;印度等北上中亚的渴望将真正实现;伊朗势力东扩的愿望将成为现实、伊朗核问题的解决将更加棘手等,可能兴都库什山区将更加“云雾缭绕”、变数多多。上述无论那一种可能都难言是美欧乐观其成的,当然有些也不或不一定适合中国的战略利益。
Ⅶ 印度与阿富汗关系
印度是一个国家,阿富汗也是一个国家,两个地方只是国与国的关系。
Ⅷ 第三次英阿战争:武器落后的阿富汗人,为何敢入侵英属印度
对于生活在南亚大陆的印度人来说,北方的阿富汗人一直被他们所忌惮,在印度的 历史 上,曾多次遭到阿富汗人的入侵,凶悍的阿富汗人给他们留下了恐惧的记忆。到了印度莫卧儿帝国末期,随着英国人的到来,印度逐渐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阿富汗,在那段时期曾和英国军队爆发了三次大规模战争。
很多学者认为,英国殖民者之所以能够迅速征服印度的土地,还要得益于阿富汗人的国父艾哈迈德沙对印度的入侵。
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建立杜兰尼王朝的艾哈迈德沙多次率军入侵印度,并且在第三次帕尼帕特战役中击垮印度的马拉塔人。而马拉塔人的失败,则让英国人有了可乘之机,因为当时的马拉塔人被誉为“印度教守卫者”,他们是英国人最顽强的抵抗者。
到了公元1839年,两万多名英国军队首次入侵阿富汗,英国人迅速占领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但是不久之后他们便遭到了阿富汗人的顽强反击, 无数英国人和印度人被阿富汗人杀死,据说只有一位身负重伤的军医活着离开了阿富汗。
而第二次英阿战争,过程则和第一次英阿战争十分相似, 英国人虽然能占领阿富汗的城市,但是却无法击垮阿富汗人的意志 ,到了1881年的4月,深陷战争泥潭的英国军队开始撤离阿富汗,第二次英阿战争宣告结束。
不过英国人虽然撤离了阿富汗,但是却通过 《甘达马克条约》 将阿富汗变成了英国的附属国,而当时的先后担任阿富汗国王拉赫曼·汗和哈比布拉·汗,也开始被迫和英国人搞好关系,以此来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但是当哈比布拉·汗被暗杀之后, 他的儿子阿曼努拉·汗便开始试图摆脱英国人对阿富汗人的统治,并且在1919年发动了第三次英阿战争。
在第三次英阿战争爆发前夕,阿富汗的正规军大约有五万人,分为21个骑兵团和75个步兵营,并且拥有二百八十多口火炮和几挺破旧的加德纳机枪。
不过根据一位英国军官的记述,这支阿富汗军队虽然十分勇猛,但是武器装备却十分落后,他们的火炮大多破旧不堪,士兵的步枪很多都是其他欧洲国家淘汰的武器,而且弹药数量也不多。
武器装备落后并且人数只有五万人的阿富汗正规军,在拥有飞机和坦克的英国军队面前完全处于劣势,但是阿曼努拉·汗还有一件“利器”,而这件利器便是生活在阿富汗和印度边境的 普什图部落民兵。
阿富汗的主体民族为普什图人,而在印度的西北部,也生活着许多普什图人,他们被当地人称呼为“ 帕坦人 ”,而这些帕坦人则以盛产凶悍的武士而闻名,而且他们的武器装备也要比阿富汗正规军更好,因为他们经常购买和偷窃英军士兵的武器。
这些帕坦人大部分都是阿曼努拉·汗的支持者,他们也阿曼努拉·汗一样厌恶英国军队,因此在战争爆发之后,帕坦人的部落为阿曼努拉·汗提供了大约七万名帕坦民兵。
到了公元1919年的5月3日,阿曼努拉·汗命令阿富汗正规军在开伯尔山口一带集结,随后便对英国统治下的印度发动了入侵。
对于阿富汗人来说,开伯尔山口是一个十分熟悉的地方,因为他们骁勇善战的祖先曾多次穿过开伯尔山口,对印度的土地进行蹂躏。
在阿富汗军队穿过开伯尔山口之前,印度刚刚发生了“阿姆利则惨案”,几百名印度人遭到了英国士兵的射杀,这也引起了许多印度人开始反抗英国殖民者, 而阿曼努拉·汗就在这个时候,以“为印度人”复仇的名义向英国军队开战了。
阿富汗军队穿过开伯尔山口之后,立即得到了当地帕坦人的帮助,驻扎在边境的英军士兵很快便被击溃了,阿富汗军队占领了一些位于边境的村庄,以及一座英军士兵的供水站。得知阿富汗人来袭的消息后,英国人立即开始集结军队,并且在三天之后正式向阿富汗宣战。
而此时英军的处境并不好,由于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不久,因此许多英军士兵都不愿继续参战。当集结完毕的英军士兵抵达边境后,立即和入侵的阿富汗士兵展开了激战,甚至发生了白刃战。
不过由于后来英国皇家空军派出飞机轰炸了支持阿曼努拉·汗的帕坦部落, 使这些帕坦人见识到了轰炸机的厉害,于是一些部落民兵便决定临阵脱逃,他们抛弃了自己的族人,并且开始捡拾阿富汗军队败退时遗留的物资。
当阿富汗军队败退之后,英国军队又追击至阿富汗境内,并且派出轰炸机对喀布尔进行了空袭,阿富汗人开始在自己的土地迎战英国人,双方互有胜负。
英军进入阿富汗后,他们的处境也开始恶化,许多士兵因为不愿继续打仗而离开军队,尤其是在英军中服役的印度人,由于阿姆利则惨案的发生,导致许多印度士兵开始对英国人不满,他们不愿意继续为英国人卖命。
而且就在这个时候,生活在边境地区的帕坦部落又开始袭击英军的后勤部队,这些不利的情况导致英国人决定在同年的8月8日停战,第三次英阿战争宣告结束。
在这场历时两个多月的战争中,阿富汗人大约有一千人阵亡,而英国军队中则有二百多名士兵阵亡。而英国军队虽然在战场上取得了优势, 但是这些优势并不能阻止阿富汗人摆脱英国的统治,到了1921年,英国人在条约中正式承认了阿富汗的独立。
参考资料:《阿富汗 历史 词典》《战争中的阿富汗》
Ⅸ 阿富汗与印度的历史关系
阿富汗的历史可上溯到古波斯帝国,公元前6世纪居鲁士大帝远征时并入波斯。亚历山大远征后又并入其帝国。亚历山大死后帝国三分,阿富汗地区又转属于东部的塞琉古王国。约前250年,位于阿母河与兴都库什山间(包括阿富汗北部)的巴克特里亚总督狄奥多德据地脱离塞琉古而独立,建立了希腊化的巴克特里亚王国(中国史籍称大夏、吐火罗等),前二世纪上半叶最强盛,曾扩地至印度河,后因内乱转衰。
前二世纪上半叶,原驻于河西走廊的大月氏被匈奴所败,遂西迁至阿母河领域,约前140-130年左右征服大夏,将希腊王朝逐向南方。东汉时大月氏分休密、双靡、贵霜、都密、肸顿五部。一世纪时,贵霜统一诸部,扩张为强大的贵霜王国,其盛是西起咸海、东至葱岭,横跨中亚和印度半岛西北部,倡大乘佛教。三世纪后渐衰,分裂为若干小国。五世纪上半叶被从北方袭来的恹哒所灭。
恹哒系游牧民族,原居于金山(阿尔泰山),臣属于柔然,罗马人称之为“白匈奴”。五世纪初西迁,以后相继征服伊犁河域、河中地区、吐火罗、印度西北部,还击败了萨珊波斯,杀其王,成为一令人生畏的强国,其统治中心就在今阿富汗境内,信奉袄教。567年左右,萨珊波斯与西突厥联合击灭恹哒,以阿母河为界瓜分其领土。吐火罗被划归属波斯,但不久(约568年)又被西突厥夺取。
627年,西突厥统叶护可汗派其长子在吐火罗建立了突厥人的王朝。唐军灭西突厥后,吐火罗的突厥王朝向唐称臣,唐置月氏都督府于此。另在今阿富汗境内及其附近还有若干臣属于吐火罗的小国:护密、护时犍(唐置沙州都督府)、罽宾(修鲜州都督府)、帆延(乌凤都督府)、诃达罗支(条支都督府)、骨咄(高附都督府)。另外,唐还于662-674年间封流亡来唐的波斯末王之子卑路斯为波斯王,置波斯都督府于波斯东部与阿富汗境内。八世纪初,阿拉伯人的势力进入,控制了吐火罗。自751年怛罗斯之战后,葱岭以西之西域诸国尽皆归于阿拉伯人,此后中亚地区逐渐伊斯兰化,直至今日。
821年,阿拉伯阿拔斯朝(黑衣大食)呼罗珊总督塔希尔建立了塔希尔王朝,领有中亚、河中、阿富汗地区,名义上承认哈里发主权,但形如独立。867年锡斯坦省军队统帅亚库布(绰号萨法尔)起兵建立萨法尔王朝,873年灭塔希尔王朝,领有伊朗大部、河中、阿富汗、印度西部,中心在呼罗珊,曾一度远征巴格达。不久,河中地区又兴起了地方将领建立的萨曼王朝,900年灭萨法尔王朝。962年,呼罗珊总督阿尔普特勤又据伽色尼城独立,称雄一方,建立伽色尼王朝,占领阿富汗,十世纪末灭萨曼王朝,相继得到中亚与伊朗各一部分、印度河领域北部,十一世纪受到塞尔柱突厥人打击而衰落,失去伊朗、中亚领地。十二世纪中叶,赫拉特与伽色尼之间的廓尔山区兴起了廓尔王朝,很快就据有阿富汗全境,后又灭伽色尼王朝,占伊朗、印度各一部,1215年左右廓尔王朝被兴起于河中的花剌子模苏丹国所灭。
1220年花剌子模被蒙古灭亡,以后阿富汗相继为蒙古汗国、伊儿汗国以及附属于蒙古人的一些小政权统治,帖木尔兴起后又归其统治。帖木尔死后阿富汗又成为帖木尔后裔与中亚的土库曼黑羊王朝等国争夺的战场,十六世纪后又转入波斯手中。
1747年,阿富汗阿布达里酋长艾哈迈德乘波斯衰落之际独立,建立了阿富汗王国,使得统一的阿富汗国家正式形成。历经阿布达里德王朝(1747-1826)、巴拉克宰(1826-1973)两个王朝。其间分别于1839-1842、1879-1880、1919年三次击败英国的入侵。
Ⅹ 印度为何支持孟加拉国独立,而不是直接将孟加拉国吞并
如果那时候印度支持孟加拉独立后是为了吞并,那它当初的公道也就失去了全世界的支持,联合国和安理会也并不会答应。还有一点非常的关键,那就是印度和东巴的宗教信仰不一样,如果两国宗教信仰相同还可以考虑,但信仰不同就难以融合,而且如果合并的话,印度如果不能一碗水端平的话,那么到时候孟加拉国再次要闹独立就麻烦了,所以印度不可能接受这个烫手山芋。
在东巴基斯坦和西巴的内战中,印度只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背后起着关键作用的还是苏联,没有苏联的全力支持,印度也不敢放手去跟巴基斯坦在东巴去打。苏联当时给东巴武装和印度军队提供了大量的武器援助,而当时美国对巴基斯坦还是采取非常超脱的中立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