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农具有哪些

印度农具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1-07 18:59:37

㈠ 印度古城摩亨佐-达罗是什么

摩亨佐-达罗是人类古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印度河流域文明最大的城市遗址,位于今巴基斯坦境内。在它重现于世人面前的年代,人们以为它只是一片无足轻重的坟地。但是,当人们清除了障碍物,还原其本来面目以后,惊讶得说不出话来。4000年前能有这样漂亮雄伟的城市吗?

摩亨佐-达罗顶部已经荡然无存,只有城基、房基保存完好,其中的街道、水渠历历可见。城址呈长方形,占地7.77平方千米,估计居民约有3.5万人。城墙、公共建筑和部分路面、上下水道,都用煅烧的砖制成,是一座地地道道的砖城,摩亨佐一达罗以此有别于同时代世界各地常见的土城、石城。仅此一斑,便可窥到印度河流域古文明的发达程度。

摩亨佐-达罗文明大约维持了1000年。约在前3000年左右,俾路支的部落民族开始跨越沙漠,向东迁移,去寻找更为理想的家园,最后终于在富饶的印度河平原定居了下来,发展灌溉农业,养羊植棉,于是在前2500年形成了印度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的棉花远近闻名,远古的巴比伦人叫它“信杜”。到了前1500年,摩亨佐一达罗等城市突然人烟绝迹,连遗址也被忘却了。一个灿烂的文明竟然突然间中断了,消失了,实在令人大惑不解。

在出土的文物中,有用铜和银制成的雕像、首饰及用具,有色彩鲜艳、绘着圆周图案的红色陶器,有浅浮雕、篆有动物形象和象形文字的金属、陶、石、象牙印章,有贝壳尺、石质砝码等度量衡工具。有载重很大的船,还有各种农具和棉花、胡麻、豌豆、椰枣、甜瓜、麦等作物的残留物。古城废墟下掩埋着许多人兽的骸骨,屋里、街头杂陈着男女老少的遗骨,有的一处竟有十多具。遗骨上留有斧砍刀劈的痕迹,有的四肢蜷曲呈痛苦抽搐状。这是怎么回事呢?如此昌盛的文明背后掩藏着怎样的悲惨仇杀呢?这是否与摩亨佐一达罗古城文明的突然中断有关系呢?

出土的2000多枚印章上带有文字符号,不少铜器、陶器上也刻有象形铭文。如果能够破解这些文字,或许古城的秘密就可大白于天下。可惜至今也没有人能读懂这些文字,只能对古城的消失做出种种互相矛盾的揣测。

持“人祸”观点的人认为,由于统治者的残暴统治和荒淫无度使得当地居民内部阶级矛盾激化,自相火并。也可能是外族入侵,杀人毁城,使城市变成废墟。被掘出的那么多残肢畸骸,就被认为是毁灭的证据。然而,征服者为什么会舍弃如此漂亮的城市和富庶的印度河平原?还有摩亨佐一达罗周围广大地区的文明也随之同时消失,竟然长达几个世纪无人问津,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些疑问得不到解释,使人祸之说难以具有说服力。

于是有人从自然灾害的方面来找原因,似乎更有说服力。他们认为,前1700年前后,地球有过一个地震活跃期,历史上许多城市都是在这个时期被毁灭了。印度河诸城被大地震毁灭后,森林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气候恶劣,河道淤塞,河床抬高,洪水频繁,蝗蚊成灾,瘟疫盛行,土地再也不能耕作,草场难以继续放牧,幸存者很难养活自己,再也没有力量重建家园,只好背井离乡,迁徙到远方,另觅家园。支持这一观点的论据似乎很多。摩亨佐一达罗古城的颓败破落,城基地面碎石累累,排水管道扭曲变形,都依稀可见猝不及防的灾变情景。

摩亨佐-达罗的大浴池遗址还有一部分人也持天灾说,但是与上述不同的是,他们认为摩亨佐一达罗毁于“球形闪电”。证据是遗址中有大量烧熔的石块,整个城市有焚烧的痕迹。据科学家说,“球形闪电”是这样形成的:由于宇宙射线和电磁场的作用,大气中会形成一种化学性能非常活跃的威力。这些微粒会越滚越大,最终形成一颗颗极其危险的“球形闪电”。这种“球形闪电”聚集到一起,超过一定数量,放溢出毒气,使古城中的居民中毒。如果这时候有一颗“球形闪电”积聚到极限了,就会引起爆炸。更加可怕的是,爆炸产生连锁反应,会引发所有的“球形闪电”的大爆炸,冲击波瞬间就会到达地面,产生相当于原子弹爆炸的威力,摧毁一切建筑物和生物。并且,大爆炸过后,产生的有毒气体和化学辐射,将继续在所到之处肆虐,将所毁之处彻底变成不毛之地。这样就可以解释印度河平原上的城市同时毁灭的谜团了。而且,这一假说还能够从古时代的文学作品里得到验证。公元初流传于世的印度古史诗中写道:“一个令人目眩的天雷和无烟的大火,紧跟着惊天动地的爆炸。爆炸引起的高温使得水沸腾了,水中的鱼熟了。”

不过,“球形闪电”实在是太玄了,古今中外史书上还没有哪个城市是毁于“球形闪电”的记载。现代科学史上也没有这类记录。据说,“球形闪电”爆炸的几率微乎其微。1910年在纽约、1984年在苏联都出现过这种闪电,大地灼亮,部分电路遭到破坏,但未引发更大规模的破坏。若要毁灭摩亨佐一达罗,至少要有3000多颗“球形闪电”同时爆炸,而要摧毁印度河流域文明,那么“球形闪电”的数量该数不胜数了。所以,“球形闪电”说也是存在很多疑点的。

怎么解释摩亨佐一达罗古城为何突然人烟绝迹的问题,还需要人们不懈的努力,也许这是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谜团。

㈡ 农具有什么

1.风车。吹去稻谷麦类粮食的草屑瘪粒等杂质的工具。上方朝一边的出口的出杂质,下方的朝下的出口的出粮食。
2.石磨。石制的磨干粉、水糊的工具。下盘固定,上盘旋转,上盘的圆洞添原料,下盘的周围出干粉、水糊。
3.木犁。耕地的农具。用畜力、人力或机器等牵引。因主部件为木材,故称木犁或土犁,以别于后来铁制的双铧犁等。
4.耙。有钉齿耙和圆盘耙等。用于碎土、平地和消灭杂草的整地农具。
5.蓑衣和连枷。蓑衣用竹叶或草、棕编成的雨披。连枷是农具,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使子粒掉下来。也作梿枷。
6.纺车。手摇或脚踏的有轮子的纺纱或纺线工具。此图是手摇的。
7.草鞋器。用稻秆或草茎等编制的鞋用的工具。
8. 轧籽机。轧出棉花籽的工具。
9. 碓。舂米的工具。用脚连续踏动木杠后端,前端石头一起一落,舂砸下面石臼中的米粮(使谷成米或使米成粉)。此图是简单的碓。只是一个石臼,外加一根杵或木槌。
10.水车。利用带刮板的链带(条)或系汲筒的水轮,将水从低处提升到高处的一种提水工具。通常由人力、畜力、水力、风力或电力带动旋转。有龙骨水车、风力水车、管链水车等。此图是龙骨水车的车槽、刮板部分。龙骨水车一种由车槽、刮板、木链、木齿轮等组成的水车。公元168-189年逐渐应用,流传至今。用人力、畜力或风力带动,能连续提水,提水高度一般为1~2米。
11.箪和笼。箪是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白居易《观刈麦》诗“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笼是用竹片编成的盛物的器具。
12.油篓和木桶。油篓是盛东西的器具,用竹或荆条等编成。木桶是盛东西的器具,多为圆形,大多有提梁。
13.石臼和舂米杵。石臼用石凿成的舂米谷等物的器具。舂米杵都在一米左右长,两头粗中间把手处较细,每个重约三公斤。把东西放在石臼或钵里捣去皮壳或捣碎压米粉的动作叫舂。是黎族人特有的一种劳动方式。
14.打谷板。打谷子用的农具。
15.畚箕。用柳条、蒲草或竹篾编织的盛物器具。也可作簸箕用。盛粮食等上下颠动,扬去糠粃尘土等物的器具。

㈢ 农具有哪些 (只要名称)

锄头、镰刀、锹、锨、镐、叉、犁杖、筐、篮子、簸箕、笸箩、桶、篓、筢子、二齿子、木锨、石磨、石碾、磙子、鞭子、铡刀、扇刀、斧子、木榔头、扁担、麻绳、瓦刀、背篓、马灯、斗、升、麻袋、耧车、手锄、韭菜镰、化肥镐、磨刀石、..多了。

㈣ 印度有哪些最厉害的武器

我们常常说十八般武艺,其实不是指武术,而是指兵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棍,槊棒拐子流星。这十八般兵器好多我们不仅没见过,甚至听都没听过。如果我们放眼全世界看看,古代智慧的人们又发明了哪些我们更不了解的神器呢。
10、阿兹特克人的马克胡特
由于阿兹特克文明的冶铁技术落后,所以马克胡特其实是一根长约90cm—120cm的木棍,但剑身镶嵌着锋利无比的黑曜石片,这样同样威力很大。现在马克胡特已无真品,最后一件真品放在博物馆中,1884年一次火灾而被烧毁了。

9、峨眉刺

峨眉刺
峨眉刺又名峨嵋针,一般长约一尺,两头细而扁平呈菱形尖刀锐刺,中间粗,正中有一圆孔,可灵活转动。据说由峨嵋山一位僧人发明,故称之为峨嵋刺。另有一说法,峨嵋刺为蜀中一位武林高手所创。
8、菲律宾短刀
菲律宾短刀长约45cm左右,据说以前本是菲律宾土着人的农具,后来经过改良成了一柄十分称手的兵器。
菲律宾短刀
7、古埃及镰状剑

古埃及镰状剑
古埃及镰状剑长约50—60cm,由于古埃及冶铁技术并不发达,所以多为青铜材质。古埃及镰状剑既像斧头又像镰刀,弯曲设计主要是用来勾住对手的武器或盾牌。
6、非洲阿赞德人的三刃飞镰
阿赞德人主要生活在刚果、中非共和国、南苏丹等地区,古代的阿赞德人勇士擅长使用这种多边刀刃的投掷武器,长约为55cm。使用方法很简单,扔出去就行了,但要想每次击中目标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三刃飞镰只有阿赞德人的贵族或者勇士才能使用,也就是说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用的。

非洲阿赞德人的三刃飞镰
5、抓


这是咱们中国特色的兵器,外形就像一个人的手,而且留着锋利的逗指甲地。抓主要是用来撕裂敌人的肌肉和勾住敌人的兵器。这玩意儿看似简单,实则威力巨大。在一些武侠小说中似乎只有邪教、魔头等反派才会使用这种武器。
4、印度的拳刃
这种印度的拳刃名字叫逗卡塔尔地,多为刺客所用,属于短手兵器,有点类似于《刺客信条》中的手刺。在古印度这种兵器被视作身份的象征。

印度的拳刃
3、捕手

捕手
这种武器出现在18世纪的欧洲,是个长棍,长棍顶端有一个铁圈。用法是对准敌人的脖子将铁圈卡进去,那么敌人想挣扎的时候,周围的刺就会刺进他的脖子,所以只能乖乖束手就擒。
2、印度环刃
传说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毗湿奴所用的武器,现实中主要为锡克族战士所用。锡克武士通常将环刃戴在手臂上,遇到敌人取之即用。用的时候抛出去就像一个飞盘,但没人想要接住,因为它的四周很锋利。

1、诸葛连弩

诸葛连弩
在这些武器中诸葛连弩可能是最有科技感,具有技术含量的。诸葛连弩又称作元戎弩,传说为诸葛亮发明。诸葛连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威力巨大。遗憾的是诸葛连弩早已失传,关于它的样子也多为后人想象,实际长什么样子没人见过。

盘点中国古代兵器谱上:赫赫有名的冷兵器
前言:狭义上冷兵器是指不带有火、炸或其他燃烧物,在战斗中直接杀伤敌人,保护自己的近战。广义的冷兵器则指冷兵器时代所有的作战装备。中国古代冷兵器在祖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下一部璀璨耀目的史册。那一页页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一篇篇叙说着石斧铜戟、金戈铁马的赫赫战绩。当你置身其中便会耳边犹闻逗万鼓雷般地,千旗人生风地;眼前犹现逗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地的情景。我们小组的研究课题就是将我国古代兵器谱上前十种冷兵器:
NO.10 锏
锏,(铁)鞭类,长而无刃,有四棱,长为四尺(宋制四尺为一米二),锏多双锏合用,属于短兵器,利于步战。锏的分量重,非力大之人不能运用自如,杀伤力十分可观,即使隔着盔甲也能将人活活砸死。技法上,与刀法剑法接近。出于晋唐之间,以铜或铁制成,形似硬鞭,但锏身无节,锏端无尖。锏体断面成方形,有槽,故有逗凹面锏地之称。锏的大小长短,可因人而异(一般在65~80厘米之间)。锏通常作为辅助武器,出其不意地给敌人致命杀伤,所以有逗杀手锏地之说。

唐初的战将秦琼(字叔宝)善使双锏。
南宋岳家军将领牛皋擅长双锏。评书中八贤王赵德芳使凹面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
NO.9 鞭
大家可别搞错了,这个鞭不是软行像绳子一样的鞭子,我们所说的鞭是一种以劈,扫,捅等为住的像铁棍一样的兵器。鞭就像钢铁做成的竹节,所以又叫竹节钢鞭。历史上的伍子虚,大唐元帅尉迟恭,以及宋朝的呼延家族都使用过鞭。鞭是对付比锁子甲更坚固的盔甲所产生的兵器,并可以一举打碎护心镜,威力极大。属于重武器。鞭与锏比较下虽然锏的杀伤力比鞭大,但是破甲能力却不如鞭。因为两种兵器类似,且鞭有软硬之分,所以人们现在说的鞭通常为软鞭。

NO.8 弓弩
弓弩相比大家听过最多的是三国时期孔明发明的诸葛连弩。弩,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泛指弓:弩弓、弩机、弩手(弓手)、弩箭、弩炮(发射石块的弩机)。弩弓一般使用多层竹、木片胶制的复合弓,形似扁担,所以俗称逗弩担地。属于远距离武器。
与外国的远程杀伤兵器相比,我只说一句,那就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远远超过了老外的。

NO.7 斧钺
大者为钺,小者为斧。钺在实战中使用的时间不长,估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在夏商西周是战车上的具有巨大威慑的重武器,也是天子的武器,后来由于太过笨重变被淘汰了,从此后钺只能作为礼仪武器。而斧的发展就比大头的钺幸运得多,中国历代都有人使用斧,不管是大唐开国元勋程咬金用的宣花车轮大斧,还是绿林中梁山好汉李逵用的板斧,可以马上的大斧,也可为双手拿的板斧,种类很多。斧的杀伤很强,属于重兵器,以劈砍为主。

NO.6 戟
戟是矛和戈或者是枪和刀的合体,它的杀伤力是很强的,既可以象矛一样刺击,也可以像戈和刀一样钩,挥和劈砍。在欧洲,戟的装备和中国是不同的,欧洲中世纪以装备步兵为住,而中国早在上古时期就大批装备部队,到中古已经从步兵到骑兵了,步兵则以轻便的长枪代替。中国的戟主要分3种,一种是最老的戈戟,这种种类最多,装备最广,也是最先淘汰的;二是南北朝出现的门戟;还有就是武将最喜欢的方天画戟了。因为戟是其他武器的结合体所以只能排在第六了。

NO.5 戈

我大天朝的特色兵器,它和古埃及的镰头剑一样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族兵器。但是实话实说,戈并不是杀伤很强的武器,戈的种类繁多,从夏朝倒汉朝都一直在流行,到隋唐基本绝迹。戈是中国的老兵器,因为是横刃,所以以钩,啄,挥,推为主。因为一些和电影的缘故很多人认为戈是小兵炮灰等的专用武器。
NO.4 枪
可以是这么比较矛和枪,抛开柄,只看刃部,刃长者为矛,刃短为枪。枪头无疑比矛头要轻,杀伤却一样,都是以刺,冲为住,再者,由于战车的退役,长矛的用处也少了,杀人不如纵马长枪来的方便,机动也高了不少。枪有许多种,绿沉枪,鸦角抢,虎头枪,提卢抢,还有宋朝为抵抗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倒马枪,钩镰枪等。
北宋着名军事家族天波府杨家就是祖传用枪的,后来才有了杨家枪和杨家将的故事。

NO.3 矛
有古书上也说矛=枪,但从一些小说和文献来看,把矛和枪完全归于一体恐怕是不对的。矛最长是长达4米的,主要是用于车战的,骑在马上的矛通常叫槊,短矛和标枪(投矛)叫枞。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如,蛇矛,刺矛等。

NO.2 剑
两边开刃者为剑,在欧洲剑和刀是没有区别的,它们都是一个单词。中国的剑的历史很久,可以追索倒商朝以前,大批装备部队是在东周时期,特别是象秦朝的剑,长达1.5米以上,为的就是在战车上发展更大的杀伤(当时只有赵国是以骑兵为主,大多国家仍是以战车为主战兵),后来由于刀的盛行,在部队离逐渐代替了剑,使剑只成为将军的武器或者是装饰。在明朝有例外,当时戚续光为了摆平倭寇,从而制造了重剑来对抗倭猪的锋利的太刀,但是这种重剑还是没有德国条顿十子军骑士1.8米的重剑那么猛。

NO.1 刀
一边开刃,以劈砍为主的武器,历代不管是还是绿林好汉都用,大批流行于汉朝的环首刀(就是这刀赶走了匈奴,构成了横扫欧洲的逗上帝之鞭地),其分很多种,如腰刀,柳叶刀,环刀,朴刀,还有一些武将所爱的骑在马上使的大型刀。并且日本的武士刀也是由我国的刀演化来的。
刀、剑、矛、枪、戈、戟、斧钺、弓弩、鞭、锏就是兵器谱上的前十种兵器。有一种说法是逗一寸长一寸强地,还有一种说法是逗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地分别到出了不同兵器的优势。
不管如何这些兵器都展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展示了人类的工具由耕作、狩猎向为战争变化的过程。从低级到高级,从单一到多样,由庞杂到统一的发展完善过程。

㈤ 印度为什么是文明古国

1947年之前,印度既不文明,也非国家。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古代印度,在印度东北部和西部建立过几个王朝,主要在如今巴基斯坦境内,如果说古印度实际上就是巴基斯坦。最后一个王朝是孔雀王朝,存在了50年,古印度与现代印度在地理上关系就不大,前面说了古印度主要是在巴基斯坦境内

而如今印度这个国家,自古就是几千个土邦,也就是村庄自治的,如果有侵略者进入,那么就成为奴隶呗,这些外来入侵者建立国家,治理文化,管理体系都不是印度的,离开时啥都没留下,印度人看到外来统治者离开了,又回到几千土邦自治状态。
没有离开的入侵者,那就是雅利安人,他们在印度的统治由于对外战争的失败而衰弱,居然没有走,留在印度,其势力依然比印度人强大,于是他们在印度统治时制定的种姓制度就留存了下来,所以说嘛,印度人智商低,被人统治反抗却很少,外来统治者衰弱了,印度人也不起来反抗,反而接受。

最后一个,也是唯一统治印度地区全境的就是英国人,英国人1947年要走了,看着印度就想啊,我不能像过去的统治者那样走了,什么都不留下吧,那么印度地区建国吧,印度人既没有自我统治的经验,也没有保留任何治理文化,英国人说怎么干,就怎么干吧,说白了,印度人智商不行啊,于是建国喽,但是宗教分歧导致印巴分治,,实际上巴基斯坦还比较稳定,印度却更糟糕

你看哈,没有治理经验,没有历史,对是没有历史,英国人爱好考古,挖掘了古代印度的一些遗迹,但印度人不关心这些,一是没有历史记载,二是也没有任何文明留下来并发扬光大,三是这些遗迹的主人,实际上又与现代印度人没有关系,他们早已灭绝。印度人想着是像英国绅士那样的生活。

这就是没有认清自己,英国人是统治者,他们只不过是奴隶,主人要走了,奴隶自己做主人,却没有主人的本事,但想法却固定下来,所以1991年印度改革开始后,印度人想的是体面的生活,什么产业工人,什么制造业,都是低等人干的,咱印度人要体面的生活。

对,像英国人那样做办公室,于是印度人就没走工业化道路,说白了,几千年的奴隶,智商又不行,还好面子,又懒惰,又自私,诈骗成为印度人的特色,欧美人最讨厌印度诈骗犯了,印度人常常自我诈骗,称自己是文明古国,称自己有伟大的成就,全都是靠吹牛的,主要是靠突发奇想的传说加持,他们可以突然制造个神,然后用神的口吻表达一些不存在的成就

㈥ 现实中有战镰这种武器吗

现实中有战镰这种武器。

战镰是指一种战斗型镰刀。柄长。刃背宽,刃长,因此前段较重,常在后端加配重用的子刃,子刃也可战斗。常为黑色。战斗方式十分优雅,如舞蹈一般。

使用方式很灵活,主要有斜斩,反档(但因为攻击范围在冷兵器里较长,所以不适合群体作战)。

(6)印度农具有哪些扩展阅读:

分类:

1、长柄大镰。

16到20世纪欧洲一种兵器,长2米到2.5米,重2.2到2.5公斤。外文名为“Scythe”,译为长柄大镰刀。这种镰刀最初是一种草镰,镰身与镰杆垂直,且略带弯曲。

从16世纪开始的,镰刀成为兵器,因为它非常凶猛,后成西欧民间故事中死神的兵器。死神的形象是一副骷髅,手持一柄大镰刀。

这种兵器多为农民军使用,十七世纪的农民暴动中,这种兵器是作战的主力。因为镰身与镰杆垂直不利于横扫,后经多次改造,镰身就与镰杆同向了,使用方法如同长刀,主要用于横扫。

2、印度战镰。

19世纪印度一种兵器,镰身和镰配均为金属制成,且装饰豪华,说明这种镰具有一定级别。据收藏家推断,它可能是将官的指挥镰,就像军旗一样指挥军队冲锋。从其造型来看,近战时具备一定杀伤力。特别是在马上使用,对步兵进行啄击割杀,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3、孟格别图镰。

非洲刚果(金)孟格别图族使用的兵器,使用时间为公元1800年-1850年。这种镰刀主要用于啄击和割杀,为步兵所使用。非洲镰刀形兵器很多,形状各异,但都是从农具镰刀转变而来,且器型较小,所以杀伤力很弱。

4、缭风刀。

清朝绿营军使用的一种巨型镰刀,这种镰刀是世界镰刀兵器中最长的,因挥舞时能发出风声,故名“缭风刀”。

镰身为铁制,总长一丈八尺二寸,刃横长一尺,阔一寸,銎长二寸,柄长一丈八尺,粗三寸一分。这种镰刀是步兵杀伤骑兵的利器,特别是割杀飞奔的战马非常有效,刀锋过处马仰人翻,不管是人还是马,都得送命。

㈦ 传统农具有哪些

担、耒耜、耧车、磨、砻。

1、担

担子,用扁担挑的一挑东西。是农村主要的运输工具。担筐主要在山区或运输量较小时使用,车主要使用在平原、丘陵地区,其运载量较大。

2、耒耜

耒耜 (lěi sì) 是我国古代神农发明的农具, 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翻整土地、播种庄稼。后来,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人们又将耒耜发展成犁。“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耒耜的发明证明我国古代对于农业生产工具的重视, 也反映了当时农学水平的提高。

耒耜耒是耒耜的柄, 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耒是一根尖头木棍加上一段短横梁。使用时把尖头插入土壤, 然后用脚踩横梁使木棍深入, 然后翻出。

3、耧车

耧(lóu)也叫“耧车、“耧犁”、“耙耧”。旧时中国农具名。是一种畜力条播机。西汉赵过作耧,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由耧架、耧斗、耧腿、耧铲等构成。有一腿耧至七腿耧多种,以两腿耧播种较均匀。可播大麦、小麦、大豆、高粱等。

4、磨

一种粉碎粮食、食物及其他物品的石质或其他材质的传统器具,通常是采用反复碾压、挤压摩擦来使颗粒状的物品变成粉末状。是电器化出现之前常用的粉碎工具,曾遍布世界各地。

5、砻

砻,壮族敲击体鸣乐器。壮族称榔。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右江流域的天等、平果、田阳等地。去掉稻壳的农具,形状略像磨,多以竹、泥制成的。

㈧ 农用工具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

一、犁

犁是一种耕地的农具,是由在一根横梁端部的厚重的刃构成。其通常系在一组牵引它的牲畜或机动车上,也有用人力来驱动的,用来破碎土块并耕出槽沟从而为播种做好准备。

二、耙

耙(bà)是农业生产中传统的翻地农具,曾经是农家必备的农具之一。耙在中国已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称为耙的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用来平整土地的,一种是用来归拢或散开谷物、柴草。耙的材料有竹子,木头或铁。

三、镰刀

镰刀是农村收割庄稼和割草的农具,由刀片和木把构成,有的刀片上带有小锯齿,一般用来收割小麦、稻谷等,在农村还有广泛的使用。

四、磨

磨通常是用来粉碎粮食、食物及其他物品的石质或其他材质的传统器具,通常是采用反复碾压、挤压摩擦来使颗粒状的物品变成粉末状。是电器化出现之前常用的粉碎工具,曾遍布世界各地。

五、风车

风车在一些地方又叫谷风机,我国农业种植中用来去除水稻等农作物子实中杂质、瘪粒、秸秆屑等的木质传统农具。现在经过改良,除了手摇式而外还有一种为电动的风车。

阅读全文

与印度农具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浏览:853
伊朗和美国为什么有仇 浏览:163
为什么印尼人喜欢喷香水 浏览:145
印度歼10怎么样 浏览:676
越南马皮凉在越南哪个位置 浏览:832
伊朗女人戴什么手表 浏览:993
买越南媳妇多少人民币 浏览:413
去伊朗旅游带多少钱 浏览:23
想陪你很久很久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789
英国人怎么评价约翰 浏览:910
印度订不到酒店怎么办 浏览:932
传说对决印尼服怎么进 浏览:673
关于英国论文怎么写 浏览:406
意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车 浏览:581
伊朗对西班牙怎么样 浏览:895
1元换多少越南盾合适 浏览:172
越南610是什么金 浏览:277
印尼什么时发生地震 浏览:35
印尼红龙鱼15公分怎么看 浏览:567
中国公元前900年什么时期 浏览: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