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二战印度士兵为什么不敢反抗

二战印度士兵为什么不敢反抗

发布时间:2023-01-07 22:33:42

⑴ 希特勒点名让日本攻打印度,日军10万大军,为啥打一仗就不敢打了

原问题:希特勒点名让日本攻打印度,日军10万大军,为啥打一仗就不敢打了? 这是作者在‘悟空’上看到的一个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下面我就来简单解答一下。 这场战役所说的是二战史上着名的“ ”英帕尔战役”。 这场战役中,日军动用十万人攻向印度,却遭到大败,具体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下面一起来看看。 英帕尔战役地图 1942年8月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各地引起了多次冲突,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英印当局近在镇压这场运动中打死了900多人,这大大导致了英印统治者与印度民族注意者及印度人民的关系趋向紧张。 所以在当时,英印部队中的印度士兵的军心已经动摇,他们都不愿意杀害自己的同胞,当时有超过4.2万人的印度士兵投到了鲍斯所领导的“ ”印度国民军”旗下,反过来帮助日本人打英国人。 1944年3月8日,印度国民军的部队与缅甸日军一起发动了“ ”英帕尔战役”,其目的就是为了打开印度的东大门,以便使得英印军队在英帕尔战役中取胜。 随后东南亚战局发生变化,盟 *** 入反攻,印度的危机才宣告结束。但是它所造成的影响却是在战后才真正显示出来。 以上便是英帕尔战役发生的一个大致背景。我们之所以要说这个背景,实际上是为了我们下文对一个人的出场而做铺垫。 此人是谁呢? 英帕尔战役日军 他便是英帕尔战役缅甸日军的领导者——牟田口廉也。 这个人的特点是,不重视客观形势,而只重视“ ”必胜的信念”,具有主观主义的倾向。这是日本着名作家‘池田信夫’对他的评价。 我们知道,1944年3月英帕尔战役开始以后,随着战局的不断变化,其战况也变得越来越恶化起来,日军补给十分困难。按道理来说,此时的日军在面对这样的情况,就应该采取驻守防御的方式。但是日军却讨厌那种所谓的渐渐陷于不利局面的态势,于是便想用“ ”决战”的方式一举挽回其败局。 这也就是所谓的“ ”大胆作战”倾向。 如果你仔细观察二战史你会发现,日军所采用的这一战术倾向,实际上在二战末端就变得越来越明显。 英帕尔战役 此外,当时的缅甸与印度之间相距1000多公里,在没有任何后勤保障和补给的情况下,让十万人的部队在行军路线上自行补给。 其结果就是,在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之前,就已经有很多士兵饿死了。但是当牟田口廉也还向时任首相兼参谋总长的东条英机请示时,东条英机还表示支持。并且一致认为“ ”战斗不到最后一刻就不知道鹿死谁手”。 但是,所造成的的结果就是,26000人战死,三万多人饿死病死,兵力折损过半。而牟田口却没有被怪罪,反而一直苟延残喘到了战后。 英帕尔战役起于1944年3月15日,同年7月10日,日军大本营下令停止,这场战役历时四个月之久,以日军伤亡6.5万人,英印军伤亡1.6万人告终。 英帕尔战役 至于日军失败的原因,除了我们以上所说的,没有充足的补给以外,实际上最重要的,也是最核心的原因则是,日军内部组织决策的混乱性,以致于根本无法做出任何决策。 要知道,当时作为最高司令长官的日本天皇是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权力的,而天皇下属的参谋才是实际指挥作战的组织机构。 它们之间的工作流程大概是这样:参谋作为顾问只是通过自己所掌握的情报来下达命令,且不用负任何责任。接着,参谋通过参谋本部再不负责任地把命令下达给各方面的军队,让后军队再按命令实行…… 不过虽说这样的组织容易形成决策混乱,但如果这中间若出现个别独裁式的领导人物的话,那么他所形成的的“ ”气场”,就很容易影响整个组织机构,从而改变其方略。而我们上文所说的牟田口廉也正是这样的人。 但是,不重视客观形势,反而重视“ ”必胜信念”的精神满足,这势必就会给军队带来重大创伤。 英帕尔战役 当然了,不考虑客观形势,而只是反复强调“ ”预期”,这其实也不是牟田口的专利,它同时也是旧日本军的主观主义传统在作祟。 虽然士气会变得很高涨,但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也是无法取得胜利的。要知道,当时的英军可是日军的两倍,并且日军还是翻山越岭前来作战的,英军以逸待劳,自然能够取胜。 综上,便是日军在“ ”英帕尔战役”中失败的原因。我们简单总结一下可归纳为5个小点: 日军兵力不足; 日军没有补给保障; 英军以逸待劳,而日军则是长途跋涉; 日军将领牟田口不重视客观形势,只是以“ ”必胜信念”为主导。 日军高层决策的混乱性; 资料参考:《安倍经济学的妄想》、《英国通史》、《二战全史》等;

⑵ 关于二战时候英军在非洲的印度士兵因咖喱不上战场的历史的详情!

英国人的军队连保卫本土都够呛,更别说是殖民地了。可是当北非隆美尔要下狠手时,英国人再也坐不住了。要知道德国人要是占领了埃及,那苏伊士运河就彻底完了。从世界各地殖民地源源不断的运来的矿产,粮食都不得不绕道非洲南部的好望角。

要知道,绕道好望角那是将近多跑1万公里的路程。就算是军舰也得跑月把,更何况是满载货物的商船。而一路上气候多变,再加上德国潜艇的袭扰。估计到时候连一半的东西都运不到英国。

无奈之下英国人也狠了狠心,从各个殖民地都组建的军队当中选了一批运到埃及。其中有印度的,爱尔兰的,加拿大的,澳大利亚的,甚至还有卡塔尔人的。日不落帝国先是死死的顶住了隆美尔。然后还接连不断的从各个殖民地不断的朝北非增兵。印度师就这样被调往了北非。印度的士兵文化普遍低下,作战效率极低。要不是实在拿不出人来,英国人也不会用印度士兵作战。

不过印度士兵温顺的性格却让指挥他们的英**官舒服无比。英国人让他们干什么,他们从来都不打辨。所以印度的士兵都被英国人当成了炮灰,像什么趟地雷,堵抢眼之类的,全部交给了印度士兵。

这次英国人一口气聚集了20多万的军队,坦克1400多辆。火炮2300多门。飞机1500多架准备拿下隆美尔指挥的德意非洲军团,报仇雪恨。刚开始的时候还打的不错。进攻的势头也挺猛,可是后来被德军的大炮和满山遍野的地雷硬生生的挡住了。这时印度师的作用就现出来了,印度人根本就不在乎地雷的存在,勇猛无比的带头探路。弄得英军士兵也士气大振。

可是事情终会有不如意的地方。不到两天印度人再也不肯上前线了,都纷纷的从前方撤了下来。这下英国人可慌乱了,一队队的印度士兵都扭头朝后方走回去,就连英国人拿枪赶都赶不回去。就连英国人枪毙了几个印度士兵也不管用。英国人纳闷无比,平时温顺挺话的印度士兵怎么会变成这样。最后一调查,原来是印度士兵携带的咖喱吃完了。

在印度流传着一句话,我们印度人可以不吃饭,但不可以不吃咖喱。在印度传说中,佛祖释迦牟尼曾教人用树草的果实来调配长生不老药,并以其当初传教的地名“咖喱”作为这灵药的名称,所以释迦牟尼被认为是第一个做咖喱的人。但也有资料显示,“咖喱”一词源自印度南方语言泰米尔语,意思为“许多香料混在一起烹煮”。

所有的印军士兵都表示,没有咖喱,不干活。他们也不反抗,只是静静坐着。英军的军官软的硬招数的都使出来。可是印度人就是不搭理他们。没有办法英国人只好用埃及当地的香料配置了一些咖喱。可是印度士兵尝了尝说了一句英国人气歪鼻子的话。“这咖喱不是正宗的咖喱,我们拒绝使用。”

当时就差点没把英军的鼻子给气掉。

英国人也没办法了,谁让作战时间紧迫,运输军事物资都还紧紧张张,一不留神把咖喱给忘了呢。可也不能拿高贵的白人的生命去趟地雷啊,那样的话军部,肯定会被人给骂死的。甚至还会连累到现任的内阁首相丘吉尔阁下。

最后还是丘吉尔下令驻扎在印度的英国皇家空军,紧急从印度本土空运一批正宗咖喱到北非。到由于前几天一直下雨,飞机没办法靠近前线。只好用汽车从开罗给运输过来。

⑶ 印度不抵抗主义的历史

首先更正的是印度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思想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是不抵抗主义。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由圣雄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运动。其特点就是非暴力和不合作,而在这场运动中印度国民大会党逐渐成为了领导者,并从1947年开始在印度的长期以来的统治。这场运动一方面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鼓舞人民士气,而另一方面其妥协性也使得取得的成果并不彻底,不利于人民真正的觉醒。但总之,从这时开始,印度向着独立国家的目标,前进了一大步。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根本条件才能获得成功,称得上是真正的“非暴力不合作”。或者说,这些都是“非暴力不合作”的局限性。
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需要在一个相对文明、有法律底线的政府统治下才可以开展下去。甘地能够经常发起各种运动而不必当心被英国政府暗杀或者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
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往往需要各方力量的配合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尤其是“对手”的宽容和解。印度的独立,根本上得益于二战形势和英国国内的反殖民呼声。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少不了白人总统德克拉克的努力,如宣布南非共产党和“非国大”合法化,废除人口登录法、原住民土地法,释放曼德拉、宣布解严等。
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需要一个新闻信息比较自由的舆论环境。
四,“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需要程序正义与目标正义的有机统一,即是在合法的范围内,以消极对抗——不合作来唤醒当局的良知觉醒和世人的同情。如果像金博士那样故意违法,那么就已经失去了程序正义性,变成了不择手段;如果采取积极对抗,那也失去了“非暴力”的本质。
五、“非暴力不合作”起源于宗教,体现的是宗教的忍耐宽恕精神,需要靠着顽强的宗教信仰才能真正推行下去。甘地虽然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但其实际生活有着明显的宗教苦修色彩,虽然他的一些主张显得愚拙,但总是能够坚持不懈;曼德拉虽然是受洗的基督徒,不过他更是赤诚的共产主义者,但也能在漫漫长路中矻矻以求。很难想象,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会始终如一的坚守心中的道德理念。
五、“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人应该是真诚的,善始善终的。至少,其在运动成功前后的言行表现不至于相悖得太离谱,以至于让人怀疑他的所谓的“非暴力”根本上就是一个煽情的骗局。毕竟, “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

⑷ 什么是印度的不抵抗政策别人打他 也不还手吗

印度没有不抵抗政策,只是曾经有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Satyagraha Movement
甘地(Gandhi)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在运动中,甘地倡导以和平方式抵制政府、机关、法庭、学校以及采取总罢业、抵制英货、抗税等非暴力手段进行斗争,重要的有四次。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0年9月~1922年2月)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印度掀起民族解放运动高潮。为了巩固殖民统治,英国一方面准备宪政改革,安抚和拉拢印度上层阶级,另一方面颁布罗拉特法(1919年2月),加强镇压。1919年4月13日,发生阿姆利则惨案,反英斗争迅速高涨。1920年9月,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计划。甘地宣称,斗争的目的是达到自治,“如有可能就实行帝国内部的自治,如有必要就实行脱离帝国的自治”。在甘地号召下,人民举行罢工、罢课、罢市、集会游行,汇成一股反英洪流。1922年2月5日,联合省(今北方邦)戈勒克布尔县乔里乔拉村农民2000人将22名警察连同警察局一起,付之一炬。运动超出非暴力斗争范围,甘地闻后急忙制止。2月12日,国大党通过巴多利决议,谴责群众“越轨”行为,决定无限期地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月10日,甘地入狱,运动遭到残酷镇压。
文明不服从运动(1930年3月~1934年4月)20年代末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波及印度。国大党决定开展由甘地倡议的群众性的文明不服从运动。1929年国大党拉合尔年会上,提出印度独立要求,授权甘地领导运动。1930年1月,甘地又提出十一点要求,遭总督拒绝后,甘地选定以破坏食盐专营法作为运动的开端。3 月12日,他率领79名信徒,从阿默达巴德出发,前往西海岸,徒步426 千米,沿途成群农民随行,4月5日,抵达丹迪海滨,亲自动手煮盐,持续3周。史称食盐进军。当局闻讯后,大肆镇压。5月4日,甘地被捕,全国抵制斗争发展成革命形势。4~6月,在吉大港、白沙瓦和绍拉普尔相继发生反英起义,结果近3万人被捕。1931年3月5日签订甘地-欧文协定(又称德里协定),双方妥协,国大党同意停止运动。
个人文明不服从运动(1940年10月~1941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印度总督V.A.J.林利思戈勋爵擅自宣布印度参战,激起印度各界不满,7省国大党政府先后辞职,以示抗议。1940年10月13日,甘地提出开展个人文明不服从运动的建议。他先后指定自己门生A.V.巴韦以及J.尼赫鲁等人,以个人身份公开发表反战演说,悉遭逮捕。11月《哈里詹》周刊被查封,被捕者近3万人,斗争再次受挫。
退出印度运动(1942年8月8日~1944年5月24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战火逼近印度,印度人民要求独立呼声甚高。为打破政治僵局,巩固统治,英国于1942年3月派遣R.S.克里普斯访印,提出宣言草案,但没有满足国大党在战时建立国民政府和印度国人掌管国防的要求,而被拒绝。国大党于8月8日通过甘地提出的要求英国退出印度的决议。9日清晨,英国殖民当局突然将甘地和国大党各级领导人全部逮捕。入狱者逾6万人,国大党遭禁。1944年5月6日,甘地因病获释。24日,甘地宣布退出印度决议作废。退出印度运动结束。

⑸ 二战时,战俘被集体处决为何没人敢反抗幸存老兵说出3个原因

只要打仗就会有输家和赢家,打输了的话,活着的士兵就会被俘虏,这些被俘虏的士兵一般都有这样三种下场,第一种就是被重用,因为他很有才能,参与战争的人很多,所以一场战争的失败并不是由几个人就可以决定的,有个别的一些俘虏能力是非常强的。 曹操曾经俘虏的张辽就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一位将军,他被俘虏以后,给曹操立下了许多的功劳,在合肥之战的时候杀了孙权的10万人,曹操很是看重他。第二种下场就是被杀,最具有代表性的应该就是当年白起坑杀了赵国的40万俘虏,项羽也曾坑杀过秦国几十万的俘虏。 而白起和项羽之所以会杀掉这些俘虏,是因为他们不相信这些俘虏会真正的投降于自己,而要养活他们的话又太浪费粮食,所以就直接杀掉了。第三种就是逃跑了,李广曾经被匈奴俘虏过,因为匈奴人都知道李广的厉害,所以成功俘虏了他以后,匈奴都很开心,结果李广趁他们不注意的时候就偷跑了。 大家在影视剧里面可能都见过,当被俘虏以后就算是只有几十个人看守上千个人,他们也都不敢反抗,那么这是为什么呢?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时候,在苏联红军与日本军队的战争中,日军失败了,他们被俘虏了50万人。 大家都知道,日军因为接受过帝国主义武士道的教育,所以他们都是不要命的人,有很多人都会因为打了败仗而剖腹自杀。但是被俘虏以后的他们,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就算是只有几个苏联红军看守几百个日军俘虏,他们也都不会反抗。最后50万的日军俘虏被送去了西伯利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了很多这样的事情,随便几个士兵就可以处死上百个俘虏。 ​最后一些从战场上活下来的士兵说出了这里面的原因。第一是存在侥幸心理。如果反抗的话,不管他们最后会不会成功,但是最先反抗的那些人肯定是会死的。第二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领导人物。因为这些被俘虏的战俘大多互相之间都不认识。第三是因为意识,他们既没有弹药,也没有了冒死反抗的欲望。

⑹ 印度90万大军驻扎在克什米尔地区,为何他们不敢主动对巴基斯坦发动进攻

因为在气势上印度就输了。印度尽管这几年发展很快,却改变不了贫穷落后的事实,文化教育普及率必然不高,文盲半文盲现象一时难以改观,反映在军队上,就是人员的军事素质很难达到现代化军队的要求,在战备训练、作战风格、抗打击能力以及灵活机动上,表现不足。而巴基斯坦虽然经济比不上印度,军队数量也远逊于印度,但巴铁注重军事战斗人员的素养,着力打造能打仗、打胜仗的优秀队伍,培养广大官兵吃苦耐劳的精神,对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使命感更为强烈,这就在气势上压倒了印度军队。

而巴基斯坦尽量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刀刃上,不求全但求精,并要求军人熟练掌握每一项武器装备的性能特点,作战要求,努力做到不浪费一枪一弹,确保百战百

⑺ 英国征服印度的时候,印度民众为何没有反抗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不断发展,开拓的殖民地几乎遍布全球的所有时区,成为殖民地面积最多的国家。

在英国的众多殖民地中,面积较大的有现在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印度。但是与其他殖民地不同的是,英国在征服印度之前,印度有广阔的国土和大量的人口,并不像澳大利亚那样几乎没有人。

偌大一个印度,英国是如何征服的?为何印度没有进行激烈的反抗?


结语

莫卧儿帝国的没落,印度各个势力间的内斗,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征服印度提供了很好的时机。

英国人善于利用印度已有的统治秩序和当地人,善于借力打力、以印治印,减少了征服印度的阻碍。

偌大一个印度,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就这样被英国东印度公司一步步征服。

从印度的命运我们知道,内部的争斗会为外来侵略创造时机,被外来侵略者利用,到最后只能听命于人。

⑻ 二战期间一名士兵押送上百名战俘,为什么没有人反抗

战争史上,处理战俘的方式各种各样。二战以前,对战俘不人道的处决方式大多是处以死刑,到了二战,甚至发展出活体实验的杀俘方式。当然,现在战争中最常见的就是枪决,不管从历史资料和战争电影中,我们经常能见到战俘排成整齐的一排,被敌人举起手中的步枪行刑,然后应声而倒的场面。对战俘来说,这种方式既绝望又无可奈何。

抓到俘虏后,为什么有的军队要对战俘进行处决呢?有没有可能留战俘一条活路呢?


最后一点,求生意识被击溃。战俘被行刑时,大多数情况都是被束缚住手脚,又面对着敌人的枪口,哪怕剩余一丝丝的勇气,在心中充斥着对死亡的恐惧时,精神都是近乎崩溃的,所以在此时此刻,唯一能做的就是为自己做祷告。再者,为了更方便把战俘拉去刑场,敌人都会编造一些理由骗战俘去刑场,无论什么理由,战俘都只能乖乖服从。

所以在某些历史画面中,我们就会看到这种场面:区区数十个士兵,就能处决几千上万个战俘,这些战俘就像沉默的羔羊一般,毫无反抗地走向自己的死亡。

⑼ 二战期间一名士兵押送上百名战俘,为啥没有人反抗

首先说明一点,二战期间无论是亚洲战场,还是欧非战场,1名士兵押送上百名战俘的情况,其实并不多见,毕竟1:100比例太过失衡。不过,押送战俘的士兵,少于战俘数量,这一点确实是普遍事实。下面说一说极少数战士押送大批战俘的情况下,战俘不反抗的原因

3、缺乏精神。这里所谓的“精神”是指,对生存的渴望,对战友的信任,对胜利的执着,对亲人的思念,对发动战争的政策等等,并不是简单的“信任”问题,这些都制约了战俘勇于抗争的精神。事实上,战俘的“罪”并不大,一般情况下,战争结束都会顺利回国,尤其是占战俘比例最大的士兵更是如此,所以他们不希望冒险,而且只要听话基本可以生存下去,因此底层士兵出身的战俘更不愿意抵抗,更缺乏“精神”动力。

总之,押送战俘的士兵较少,主要是士兵有武装,而战俘缺乏抵抗的动力、组织和物资基础。

⑽ 希特勒点名让日本攻打印度,日军10万大军,为啥打一仗就不敢打了

嚣张至极的日军曾动用十万大军企图占领印度,但却遭到惨败,以至于再也无力阻止大规模的进攻。乍一听,这场战役似乎给“三哥”增色不少。可是,真正大败日军的并非印度军队,而是英军和我们的远征军!

经过英帕尔战役,日军在东南亚基本上处于被动防御,只能负隅顽抗。也正因如此,有人将这次战役视为日军缅甸一带大溃败的转折点。

阅读全文

与二战印度士兵为什么不敢反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浏览:853
伊朗和美国为什么有仇 浏览:163
为什么印尼人喜欢喷香水 浏览:145
印度歼10怎么样 浏览:676
越南马皮凉在越南哪个位置 浏览:832
伊朗女人戴什么手表 浏览:993
买越南媳妇多少人民币 浏览:413
去伊朗旅游带多少钱 浏览:23
想陪你很久很久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789
英国人怎么评价约翰 浏览:910
印度订不到酒店怎么办 浏览:932
传说对决印尼服怎么进 浏览:673
关于英国论文怎么写 浏览:406
意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车 浏览:581
伊朗对西班牙怎么样 浏览:895
1元换多少越南盾合适 浏览:172
越南610是什么金 浏览:277
印尼什么时发生地震 浏览:35
印尼红龙鱼15公分怎么看 浏览:567
中国公元前900年什么时期 浏览: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