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为什么不能被低估

印度为什么不能被低估

发布时间:2023-01-09 00:05:19

1. 印度的疫情会发展到一个什么程度严重性是否被高估了

这是个很难预测的问题!从人性的角度来讲,我们当然希望印度的疫情早日好起来,但这种希望恐怕只能是希望了。

在疫情之初,就有很多国际专家担心印度的疫情一旦爆发,就很难控制。其理由是印度人口众多,医疗设备落后,人员素质低下,无组织无纪律的无政府主义状态严重,加上国内动乱不堪,这都将把印度推向疫情的高峰,最后结出令人悲叹的苦果!

2. 为什么说印度无法成为世界大国它都存在着哪些先天不足

印度是东南亚的一个大国,而且在东南亚也可以算的上是个强国,但是也仅仅是地区上的强国,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印度并不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甚至可以说略微落后。之所以印度发展不起来,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就是国家的稳定性有先天性的不足。其次就是其军事能力不足,武器装备严重依赖进口。最后就是其战略基础不足,换句话说,就是其地缘政治环境不好。

最后就是印度的地缘政治环境了,毕竟印度身处东南亚地区。喜欢军事的朋友都调侃这个地区属于东南亚怪物房。因为这个区域有非常强大的国家,也有十分弱小的国家,所以这样一来,印度想要发展就非常难了。

3. 独踞南亚的印度,为何难以成为一个世界性强国

对南亚稍有了解的人便知道,印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分裂的存在。尽管在文化上,南亚各区域板块基本上都归于印度文明体系,但政治上,却一直是邦国林立、各自为政,极少数的统一,也都是昙花一现。这甚至影响到对“印度”这个名词的释义。当提到古印度时,它更多的是代表一个文明体系,而非一个统一的国家。

直到今天,虽然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印度在政治上已然成为一个 *** 实体,但其内部依然纷争不休,各邦在内政上拥有极大的自 *** ,甚至画地为牢,各行其是,而新德里的中央 *** 却无可奈何。

这是为什么?

从地缘的角度来说,印度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因为南亚次大陆的整体地缘结构独立完整,且本身形状比较规整,聚合力较强,这种情况下,政治上的大一统,应该是有实现可能的。但现实却截然相反。这种奇妙的反差,让我们有必要探究一下印度无法中央集权的原因。

一、外部压力的缺乏

从地缘格局上看,南亚次大陆以东为缅甸的密林;北部为高不可攀的喜马拉雅山脉和环境恶劣的青藏高原;西部,跨过印度河流域,便是兴都库什山脉;它们的存在,为南亚次大陆提供了充分的保护。至于南面的大海,虽然无法阻挡海上势力,但海洋文明的商业特质,使它们即便进入印度,也更注重于物质利益的攫取,而非对领土的占有(比如早先的 *** 和后期的葡萄牙、乃至英国),因此无法对印度文明造成颠覆性影响。

在这种封闭的环境下,当印度文明覆盖整个南亚次大陆后,便丧失了继续扩张领土的动力(以农耕时代的观点看,南亚次大陆周边的土地均缺乏开发价值)。而它又不像中国那样,有必须持续应对的外来压力(华夏农耕文明长期面对塞外游牧文明的侵袭),以致必须用大一统的方式,来集中资源应对。

当然,印度也不全是没有外来威胁。相比喜马拉雅山脉的高不可攀,翻越兴都库什山脉还是容易的多。而山那头的游牧文明,更是农耕文明的天敌。

不过,尽管古代印度会周期性的遭受中亚游牧文明的入侵,但却并未对印度文明的独立性构成根本威胁。而这种结果的存在,除了古代印度文明的不俗实力外,也与中亚作为大陆交通岛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

中亚身处亚欧大陆腹地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东亚大陆、蒙古高原、南亚次大陆、波斯高原、两河平原等亚洲各大地缘势力的交锋之地。虎狼环伺的周边环境,使中亚难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缘板块存在,而只能在各大文明交锋结束后,成为胜者的附庸。

只是,无论对东亚的中国、蒙古,还是西亚的波斯、 *** ,中亚都是过于遥远的存在。由于远离各大地缘势力的核心区,中亚即便被一方占领,这种统治也是虚弱而不稳定的,随时会因为占领者的衰落或其他地缘势力的卷土重来而发生改变。

中亚的虚弱和混乱,既大大降低了印度遭受入侵的机率,也使得有幸征服印度的统治者,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难题:由于身后缺乏强大而稳定的地缘板块作为支撑,使他们无力对印度文明进行根本性改造,反倒不得不针对印度实情,对自身进行调整,以维护得来不易的统治地位。其最终结果就是融入印度文明。

在这种既无意愿做大蛋糕,也不至于遭受灭顶之灾的情况下,窝里斗,几乎是所有组织的本能选择。

二、地缘核心的肢解

大一统的本质,将中央的权力凌驾于各地方权力之上。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人的本性。所以不同地缘板块的人群,亦会根据区域自身条件,追求本地缘板块利益的最大化。

由于中央集权,本身就意味着各次级地缘板块的政治权力被部分剥夺,所以双方一开始就存在冲突。尤其是大量地缘实力较弱的板块,在集权的体制下会逐渐边缘化。在全国一盘棋的框架下,其区域利益有可能受到限制,这当然不是他们所乐意的。在这种情况下,本部核心区的强大,就成为中央集权的必要条件:

一个强大的本部,才有力量压制边缘的不满,确保中央集权的有效性;反过来,政治上的集权,又使边缘地区的资源大量流向本部,使本部因此受益。

中国的中央集权便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长江——黄河流域的超强地缘实力,对古代中原王朝的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持。这种强大,一定程度上压过了地形的阻碍——不仅四川、云贵、东北这类地缘结构十分独立的区域;甚至青藏、西域这种极端边缘的边远地带,最后都被纳入中国版图。

与古代中国相似,印度文明核心区的形成也同样依赖两条母亲河——印度河与恒河。虽然与长江、黄河流域相比,印度河、恒河流域实力较逊,但考虑到南亚次大陆也没有东亚大陆的体量,以此二河流域为本部核心,也足够一统南亚了。

但现实却和三哥开了个巨大的玩笑:印度不仅未能实现大一统,作为两大核心之一和本土文明发源地的印度河流域,最后反倒被外来者抢了去,成为 *** 文明的地盘。到现代,印度河流域甚至在政治上都与印度剥离,成为独立的巴基斯坦国。

几千年的泱泱大国,居然混到老巢不保的份上,印度这是为什么?

原因在于,印度河流域与恒河流域的之间,存在着一个面积近60万平方公里的塔尔沙漠。

历史上,这片地区并不是沙漠,只是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和印度河流域人类对森林植被的过度砍伐,才最终导致了沙漠的形成。而这种沙漠化,对南亚次大陆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多米诺骨牌式的影响:

首先,塔尔沙漠在印度河流域与恒河流域之间形成了地缘阻断。这种地缘关系上的退步,导致南亚的这两大核心板块,不仅无法像地缘关系紧密的长江、黄河流域一样,经过整合形成合力,反而逐渐走向分离和对立。

而中亚势力的进入,更加重了这种分裂。印度河板块地处南亚与中亚交界。由于中亚势力为游牧文明,军事实力雄厚,所以尽管印度河流域在地缘实力上不如恒河流域,但借助外力,它足以与恒河分庭抗礼。

甚至,当中亚军事势力与 *** 文明结合后,印度河流域的人文特质都发生了改变。

虽然印度文明的体量,决定了 *** 文明无法将其完全取代,但在距西亚最近的印度河流域,它却能取得相当优势。再加上塔尔沙漠阻断了印度河流域与南亚其他部分的联系,久而久之,这块南亚的第二大地缘板块、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竟成为 *** 文明的势力范围。

印度河板块的丢失,使印度文明原本的二元核心,缩小为只剩恒河板块一部,元气已然大伤;而二者的对立和冲突,又进一步消耗了恒河板块的实力。连番损耗的结果,就是印度本部核心区的实力大大削弱。在这种情况下,本部再没有足够的力量压制诸如孟加拉、德干高原等其他地缘板块,政治上的中央集权,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三、种姓制度的桎梏

上古时代,雅利安人经兴都库什山脉进入南亚,取得了当地的统治权。由于相对于南亚土着的达罗毗荼人(印度黑人),雅利安人在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为了确保统治权,便设计出种姓制度,将印度人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犬舍、首陀罗四大种姓。其中雅利安人被归为婆罗门、刹帝利这两大高贵种姓,逐渐发展成印度白人;其余的印度黑人,则归入犬舍、首陀罗这些低等种姓、甚至贱民。由于雅利安人,以及后来进入南亚,取得统治权的中亚人都肤色较白,所以这种阶级划分带有非常明显的种族色彩。

为了让低种姓安分守已,印度白人大力推广印度教,利用其“今生受苦、来世便可享福”的教义,削除黑人们的反抗意思,使他们在精神上彻底奴化。

这种奴化,虽然维护了印度白人的统治,但也有严重的负面效果:

由于一生为奴,印度黑人对国家几乎不存在任何认同感;同时,宗教影响力的过于强大,也削弱了世俗权力的作用(在种姓制度中,担任祭司的婆罗门位居第一等级,主要由国王、官吏组成的刹帝利只位居第二等级)。

这两种因素,导致由中央朝廷派来的职业官僚,完全无法凭借中央王朝的权威,在当地施行管制——这与中国百姓对朝廷威仪的自然畏服,形成了鲜明对比。

只有扎根于当地,世世代代直接统治印度黑人的土邦贵族,和直接控制当地平民思想的寺庙和婆罗门,才能在日积月累的接触中,获得当地平民的敬畏。

流官制是中央集权的基本行政制度。一旦流官制不可行,而只能由土着的世袭贵族和祭司(也就是婆罗门和刹帝利)控制地方,中央的最高权力必将被他们分割瓦解。

种姓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但同样是瓦解中央集权的利器。在无法摆脱种姓制度的情况下,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难度

过于完整的板块结构、被肢解的地缘核心、种姓的制度抵触,这三者结合到一起,印度文明的分裂基因,也就逐渐形成了。(作者:云石)

4. 世卫专家称印度病例数被严重低估,专家为什么会这么说

近日,一则“世卫专家称印度病例数被严重低估”的消息,引发了广大网友们的热议,在网上闹的沸沸扬扬。我们知道随着去年印度第一波疫情的缓解,我们这个地球似乎整体上来讲,好像已经要慢慢的战胜这一波的疫情了,但是呢,就在上周,印度却突然的爆发了第二波的疫情,让整个印度顿时陷入可恐慌,打了个措手不及,印度方面呢,之前第一波是据说感染率超过了50%,而且绝大部分的人都是轻症,成功的实现了群体免疫的政策,但是这次呢,因为印度的病毒产生了变异,变的更加的致命,变得更加的传染率高。而据统计呢, 印度每4分钟就有一人死亡,火葬场因为持续的运作,导致了钢管都被烧红变形了。而因为火葬场接收不下这么多的尸体,于是人们又在公园的空地上面拿柴火去自己焚烧尸体,而因为这种举动,还导致了柴火的短缺,非常的夸张,宛如人间地狱。而世卫组织的专家仍然说,印度的病例数被严重低估了,为什们呢?

一.病例数

在26日的时候呢,印度是达到了每日新增达到30多万的情况,大约平均每个地域是15%作用的人是阳性的,而在新德里等地区更是高达了30%。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所发表的看法,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5. 印度为什么这么落后

印度问题众多,改进道路困难重重。

印度面临的问题更多,例如:贫富差距过大。其实印度也很想改善这一状况,缩短贫富差距,为此还曾推出一新法案,为贫困百姓提供工作机会和补助,但这一部分是从中高层手中“省”出来的,换句话说,这一法案是通过减少中高层的部分利益,来补助贫困百姓,为此,印度还曾爆发游行。

就行政区域而言,印度邦的数量由建国时的16个增加到了28个,因为印度缺乏政府的控制力,就会导致各邦权力分散,经济建设也就难有一个科学统一的规划或规范,或者说决策依据很可能并非考虑长远发展

归根结底,独立外衣下的本质还是殖民。印度从来没有接近同质的单一种族、宗教甚至语言,也没有彻底实现统一各民族,更多的是一个分散着的一块区域被称为印度。不是一个整体,而是一个合集

千年遗留下来的各邦分治,无法实现大基建、大物流以及工业化崛起。一个人的性格决定其命运,那民族的性格就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不过在莫迪的带领下,印度的发展还是小有成就的,只不过印度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十分棘手,一方面迫切需要寻求发展,一方面国内状况不断,再加上现在的疫情、蝗灾等,印度的经济面临巨大的考验。

而且印度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努力与美国寻求合作,更是花大价钱从美国手上购买了不少的军事装备,但是印度存在的问题都是陈年旧事,在短时间内想要彻底解决根本是不可能的,而且若是不能妥善处理,对印度今后的发展也是相当不利的。

6. 世界上有哪些很有实力,却被低估的国家

世界上有很多有实力却被低估的国家,比方说印度这个国家,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实力的,但是每次看到他们的马戏团都觉得很好笑,自然也就被低估了。


其三、意大利。

意大利这个国家在二战时期就一直是搞笑的代名词,甚至一些人都说意大利是德国的猪队友。这些都是调侃的一些段子,意大利在二战的时候也是发挥了一些作用,甚至还俘虏了将近10万的苏军。所以意大利个国家表面看起来很弱,实力还是有的。

7. 世卫专家称印度病例数被严重低估,为何印度的疫情这么严重

印度之所以疫情如此严重,是因为印度政府管控能力非常弱,对疫情不够重视而且封建迷信,在疫情初期的时候不控制,目前疫情已经完全失控了,印度政府又是这种挺尸模式,完全是在放任印度人民自然死亡。

3、为什么印度新冠肺炎人数被低估?

那么印度的新冠肺炎感染人数为什么会被严重低估呢?这是因为印度今年3月到5月的时候正在进行大选,印度的国家制度比较特殊,目前印度的印人党与国大党相互斗争,国内政治势力比较混乱,所以说根本没有时间去管理疫情。

8. 印度为什么发展前景远远不及中国

因为:
印度是个众神领导的奇葩社会;
印度有着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印度的土地私有,对国家建设造成的困难重重;
印度官僚机构臃肿而效率低下,慢得如同蜗牛;
印度人内心平静,认为自己现在挺好,很幸福,不需要什么发展。
上面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或制约了印度的发展。

9. 印度这个国家是不是被国内严重低估了

印度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国内贫富差距太大,在国人眼里知道印度国内的真实情况,所以印度并没有被国内严重低估

阅读全文

与印度为什么不能被低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浏览:853
伊朗和美国为什么有仇 浏览:163
为什么印尼人喜欢喷香水 浏览:145
印度歼10怎么样 浏览:676
越南马皮凉在越南哪个位置 浏览:832
伊朗女人戴什么手表 浏览:993
买越南媳妇多少人民币 浏览:413
去伊朗旅游带多少钱 浏览:23
想陪你很久很久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789
英国人怎么评价约翰 浏览:910
印度订不到酒店怎么办 浏览:932
传说对决印尼服怎么进 浏览:673
关于英国论文怎么写 浏览:406
意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车 浏览:581
伊朗对西班牙怎么样 浏览:895
1元换多少越南盾合适 浏览:172
越南610是什么金 浏览:277
印尼什么时发生地震 浏览:35
印尼红龙鱼15公分怎么看 浏览:567
中国公元前900年什么时期 浏览: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