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为什么不敢正面突击

印度为什么不敢正面突击

发布时间:2023-01-10 13:55:54

㈠ 日本侵华花了14年,为何入侵印度打一次就放弃了呢

因为印度并没有特别多的资源,而且印度非常的热,容易滋生细菌,容易让自己的士兵感染一些不明病毒。所以入侵印度打一次就放弃了。

㈡ 不惜一切代价夺回领土!尼泊尔和印度发生军事对峙,哪里来的勇气

印度当年是英国的殖民者,但是他并不把这段历史作为耻辱,然而却认为自己是日不落帝国在海外的血脉继承者,他们也一直希望能够成为南亚地区的霸主,这次对准了尼泊尔,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向来都有争议的里普列克地区。

北方大国当靠山,尼泊尔不再受制印度
实际上印度军队也不敢真的去攻打尼泊尔,并不是说印度打不过,而是没必要因为一个尼泊尔而导致印度伤筋动骨,而且其实莫迪政府想挑衅周围的小国,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转移民众的注意力,而并不是为了发动世界战争其次,在近年来尼泊尔和北方的各大国家都加强了国际交往,渐渐的也已经摆脱了被印度控制的屈辱,过去以前尼泊尔的国土有14.7万平方公里对能源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因为他的边境和印度乡接壤,所以像石油粮食等等这些都必须经过印度,所以印度就经常以关闭边境口岸来敲打威胁尼泊尔。
就在尼泊尔非常困难的时候,北方的众多国家及时为尼泊尔伸出了援手,为他输送了能源至此,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国际交往仍然非常牢固,尼泊尔再也不用担心粮食和能源上的问题,既然没有了后顾之忧,自然也就敢和印度对刚了。

㈢ 印度军事过程中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印度独立后半个世纪以来,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长期保持稳步发展的态势,没有出现重大的危机和动荡.年均增长率,从独立到1980年为3.5%,从1980年到1990年为5.8%,从1992年至2000年,则提高到6.4%.90年代中后期的部分年份增长率接近8%.现在,印度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印度经济规模位居世界前列.2001年,印度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22万亿卢比,约合5000亿美元,居世界第11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独立时的40美元提高到目前的近500美元.按照购买力平价法计算,2001年印度国民生产总值已达25000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2500美元.前者存在低估的问题,后者又有高估的问题.综合来看,目前的发展水平应当在人均800美元至1500美元之间.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从1950年的56.5%下降到2000年的25%,而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则分别由15%和28.5%上升到30%和43%.

印度建立了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设备的自给率从独立初期的10%提高到90%,工业产品自给率达80%,军事装备的自给率达到70%以上.国内市场的消费品主要由本国制造,还能向国外输出纺织、制糖、钢铁和化纤等制造业和电站的成套设备.通过实施土地改革和推进“绿色革命”,印度粮食产量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5500万吨大幅度增加到2000年的2亿吨,2001年底粮食储备接近6000万吨.大米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小麦产量居第四位,棉花产量居第三位,茶叶产量居第一位.

最近20多年,印度的对外经济发展明显加快.进出口总额从1980年的193亿美元扩大到2001年的近1000亿美元.外国对印投资从1990年的1.08亿美元迅速扩大到2001年的59亿美元.印度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是借用国外贷款,到2001年3月底,共有外债余额1004亿美元,其中长期债务占97%.外汇储备也有巨大的增长,2002年9月中旬达到620.21亿美元.

独立后,印度投入巨大力量发展科技,现已进人世界科技大国的行列.在原子能研究与应用、空间技术、计算机及软件、生物、太阳能应用和前沿科学等方面居第三世界前列.已经建立起从核燃料勘探、开采、提炼、重水生产、反应堆到核废料处理的完整生产体系,现有14座核电站,9个重水工厂,还有8座核电站正在建设.计算机及软件技术的发展享誉世界.生物技术已经从传统的酿造、食品加工、药品生产向现代遗传工程、动植物细胞合成、酶的应用、生物冶金和克隆技术等方面发展.

㈣ 印度人打仗厉害吗

在近代,印度遭到了英国人的长期殖民统治,英国人统治印度长达300年之久。在英国统治期间,印度人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印度人为追求独立积极寻求与各大强国合作。有的追随英国人作战,有的选择和德国人合作,有的倒向意大利人,还有的投靠了日本人,几乎二战各大战场都能看到印度人的身影。因此,虽然印度人战斗力很差,但出镜率很高。

作为英国人的仆从军,大量的英印部队追随英国人南征北战,他们活跃在欧洲、北非和东南亚等各种战场。由于印度人不喜欢打仗,战斗力比较差,所以英国人对印度也没有抱有多高的期望。不过这并不代表印度人就没有用,印度士兵有两大优势,一个是人多,另一个就是听话,是英国人最佳的炮灰部队。事实上,在英国人的训练和武装下,印度人是有一定战斗力的,毕竟自行车都骑上了,比中国军队的装备水平高了一大截。在英帕尔战争中,英印部队打的还是不错的,挫败了日本人进攻印度的企图,让人们对印度军队刮目相看。不过大部分时间里,英印部队都在打酱油,给英国人充当炮灰。

㈤ 当年印度为何吞并锡金,吞并锡金时,国际社会为何不出面干涉

锡金,原名哲孟雄,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藩属国,后来被英国人占领,成为英属印度殖民地属地, 国土面积大概为7000多平方公里,自建国起,有300多年的独立王国 历史 。

然而, 1975年,常以南亚大国自诩的印度对锡金悍然出兵, 罢黜锡金国王,最后成功吞并锡金,并将其纳入自己属下,名为锡金邦,就这样,一个主权国家从世界地图上彻底消失。

印度号称有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拥有10多亿人,而锡金不过是个拥有60万人且国土面积狭小的国家, 留着锡金还可以当做自己的战略缓冲地带, 然而印度拿下锡金就意味着已经将自己的战略前沿要地暴露在他人面前,况且这样做,还可能引火自焚,引起国际 社会 的不满。

那么印度为何要冒着违背人道主义且可能被国际制裁的风险,作出吞并一个主权国家这般冒天下大不违的事情呢?

1888年,英国通过隆吐山战役,逼迫腐朽无能的清政府于1890年与其签订了不平等的 《中印藏条约》 ,通过此条约,英国彻底控制锡金。

随后英国东印度公司委任约翰·怀特进驻锡金并为锡金政务官,刚上任的怀特对锡金的地理地貌和土地开发情况进行了一个全面的勘探, 紧接着便引来大量尼泊尔人移民进入锡金, 目的就是让这些尼泊尔人开垦荒地,为自己种植粮食。

这些殖民者只顾自己的利益,从来不管别人的死活, 英国往锡金引进大量的尼泊尔人唯一的好处就是促使锡金的农业确实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每年的粮食产量也增加了不少,但 社会 问题也非常严峻。

尼泊尔人的大量涌入,严重挤压了原先生活在这里的雷布查族人和菩提亚族人的生存空间,他们才是正统的锡金人,对锡金有着高度的国家认同。

但随后几年时间, 尼泊尔族人迅速成为锡金的主要民族, 而雷布查族和菩提亚族却成为了少数民族,所以导致后来的锡金人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另一方面,这些从国外来的移民自然没有建立起对锡金的深厚 情感 , 只要谁能提供给自己更好的生活就选择向谁靠拢, 后来也就给了印度吞并锡金可乘之机,这点我们后面会具体讲到。

1918年,英国人将内务政权还给锡金国王 塔希·纳姆加, 但外交及其他方面还是由英国人代为管理,但至少国王可以对自己的臣民行使一定的权利,所以纳姆加对锡金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经济得到一定改善。

这里提及一下印度,印度早在18世纪就成了英属殖民地,二战期间,印度圣雄甘地带领着印度人解放了思想,开始萌发独立意识, 二战结束后,英国元气大伤,对殖民地的控制能力也就减弱了, 1946年印度各地都爆发了反英运动,英国人为了迅速摆脱危机,最终便同意了印度人实行独立自治。

按道理,同样遭受过殖民者掠夺的印度应该对自己的邻国锡金表示同情,然而 刚从昔日强国英国手下独立的印度人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了霸王之气, 所以也以老大的身份傲视整个南亚,不仅不同情锡金,反而对锡金有了非分之想。

问题就出在, 当时英国将锡金列为英属殖民地的属地, 这让很多印度人认为,既然你曾经是我的属地,那么现在也应该成为我的一部分,曾经都是在一个大锅里吃饭长大的,那么现在也应当不可分离, 印度人将自己的思想凌驾在锡金之上。

印度独立后,锡金也向英国人求情,希望够能当家作主,但英国人不准,锡金仍旧是英国的一个自治领, 后来英国将托管锡金的权利交给了印度, 但阿三认为自己才刚刚独立,这个时候动手吞并锡金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便和锡金国王签订了《维持现状条约》。

按国土面积和人数来看,印度也算是南亚的一个大国,所以锡金人觉得傍上印度这个大腿,自己终于可以迎来稳定建设自己国家的时刻,然而印度并不这么想,印度高层一致认为, 为使自己将来在吞并锡金的时候让其反抗不那么激烈,所以现在就应该将势力渗透入锡金,并让锡金对自己产生依赖。

英国人走后,印度便开始用自己“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照耀整个锡金, 锡金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后受到印度影响,越来越多的锡金人开始萌发主人意识,便要求锡金国王进行改革,迫于压力,锡金模仿印度也成立了国大党。

这下锡金便有了两大敌对势力: 一个是主张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大党,一个是权力欲超强的锡金王室。

印度先是扶持国大党势力,让其有与王室斡旋的资本,随后选择隔岸观火,怂恿这两大势力进行斗争, 坐等谁弱帮谁,1949年6月,印度的计划如愿得逞,锡金国内爆发内乱,处于弱势一方的锡金国王被迫向印度求援, 尼赫鲁趁这个机会派兵进驻锡金并委任拉尔成为锡金首相, 虽然首相只是辅助国王执政,但名义上,国王的大部分权利都落入到了首相手中。

印度派兵进驻锡金,并对锡金高级行政长官进行委任,不管怎么讲,锡金也是一个主权国家,按照现行国际法则,印度的行为是不合理的。

印度为促成行为合理化, 于1950年12月逼迫锡金王室与自己签订了《印度锡金和平条约》, 目的就是让锡金主动承认印度在锡金的行为是合法的,这样也就不会让自己落下一个侵犯他国主权的骂名,锡金就这样成为了印度的保护国,实际上印度吞并锡金之心已昭然若揭。

1968年,新上任的锡金国王为维护王室利益私自罢黜印度委任的首席行政长官并要求印度废除此前签订的和平条约 ,此行为引起锡金国大党和印度的不满,于是反印和反王室这两股势力在锡金首府甘托克展开了正面对决, 印度军队又入境镇压导致大规模流血事件。

在此次暴乱中, 印度共击毙锡金民众大概6万多人,还逮捕了3000多名要求摆脱印度控制, 实现独立的激进分子。

经此一役,锡金国内的激进独立团体几乎全军覆没,这也为印度接下来吞并锡金打足了基础,后来印度觉得锡金王室的存在对自己的进一步行动确实是种障碍,于是 1973年,印度故伎重施,派军队攻进锡金国王府邸,囚禁了锡金国王,强行对锡金进行军事管制。

但印度的欲望还没有得到满足,于是在 1974年9月,印度通过宪法修正案,将锡金列为自己的一个联系邦, 并决定在印度两院为锡金增加一个议会席位。

印度这种未经事先协商,便私自将锡金纳入印度邦属的行为遭到锡金国王和民族党的强烈反对,于是印度在 1975年又军队开进锡金, 这次不是囚禁锡金国王,而是将其直接罢黜,锡金国王见大势已去,索性卷资逃往了美国。

同样为确保自己的行为合情合理, 印度还在锡金搞了一场所谓的公投, 其实不管公投结果如何,印度对锡金的控制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在此次公投中,属外来移民的尼泊尔人“立了大功”。

国大党的大部分成员都是尼泊尔人,其中有很多人都投了赞成票, 而原先世代生活在锡金,是锡金真正主人的雷布查族和菩提亚族却沦为少数民族,在此次公投中影响力微不足道。

但由于雷布查族和菩提亚族人对锡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并不愿意接受国家成为印度邦属的事实,于是一部分首鼠两端的锡金人便开始在自己的办公之处立起我国的国旗, 希望加入我国,目的就是让我国出兵帮助锡金赶走印军。

然而,当时真正执掌锡金政权的是锡金国大党,所以,以这些 少数民族组成的民族党的行为根本就不能代表国家行为, 我国自然不能同意。

其次,这是锡金人在自己处于极度危险的情况下才提出的决定, 关于其忠诚度还有待考量, 如果我国贸然接受这些人的请求出兵援助锡金,那么事情肯定会变得更加复杂化,与此同时, 我国也会面临战争扩大的风险, 因此不能同意。

但事后,我国也一直不承认印度对锡金拥有主权,直到2003年才有所松动,作为邻国这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首先,印度对锡金的统治和占领其实是循序渐进的,并不是突然出手, 比如最先印度就逼迫锡金签订和平条约,让锡金承认印度在锡金的行为是合法行为, 虽然这是一种被迫行为,但在当时整个国际上看来这却是锡金自愿行为。

而且后来印度在彻底吞并锡金之前还举行了一次公投, 按照公投的结果显示有大部分人愿意(实际由印度在其中干预)加入印度,就像后来英国脱欧一样,其他国家想干预此事也就没有了口实。

其次,纵观当时的国际背景, 美苏冷战还尚未结束, 当时整个国际也被分为 社会 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而且谁也不含糊谁,印度又实行的是骑墙外交策略,即两边都讨好。而美苏为了控制印度,都在作出最大的努力。

在印度吞并锡金这件事上,美苏两国不可能站出来支持,因为这是违背道义的,但这两个国家 谁也不愿意站出来指责,因为不管是谁充当出头鸟,都可能将印度推向自己的敌对面, 况且当时的联合国几乎都由美国控制,所以很多国家针对此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最主要的是,美苏两国刚在越南战场进行了一次角逐, 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美苏两国刚从越战泥潭中走了出来, 不可能马上卷入到处理印度的事情当中,而当时我国自己的事情也没有处理完,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理这件事情。

第三可能就是关于锡金的自身原因,锡金虽然是一个主权国家,但由于其国土面积实在过于狭小, 人微言轻,锡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实在不足为道, 没有人愿意站出来为锡金主持公道,这也很正常。

毕竟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 所谓的人道主义和国际规则秩序,也几乎是为弱国制定的, 就像我们现实生活当中,规则的制定者从来就不是穷人,锡金的灭亡也刚好体现了这一个道理。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想保证自己不被欺负,就得先确保自己拥有发达的肌肉, 地位和脸面都是靠实力争取而来的, 而不是主动示弱,祈求他人怜悯得来的,这就是我国为何要突破某些国家重重阻拦,不遗余力的发展自己的实力的根源所在。

锡金人的生活现状并不乐观,虽然印度每年的财政支出都会向锡金邦倾斜,但锡金人仍旧很难建起对印度的认同感, 一方面是因为抵抗情绪,另一方面则是大部分锡金人信奉的是藏传佛教, 和印度人信奉的主流宗教即印度教在教义或习俗语言方面都有很大的出入,宗教信仰不同,怎么可能会打成一片?

国家如果没有力量,人民的生活怎么可能得到保障? 锡金因为自身能力太弱,被印度吞并,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就不得不听从印度人的安排,虽然很可悲,但也很无奈,真理,永远都在大炮射程之内。

㈥ 印度要求删除印度变种毒株的说法,为何印度不敢于正视自己

印度要求删除印度变种病毒这样的说法不敢正面现实,这是现在他们的情况,现在印度的这个病毒的变异已经不是一个两个了,发生了好多次这样的情况,有的情况比较严重,有的就是特性上有一些改变,但不可否认确实是有的。

这种变异的病毒它本身的特性是有改变的,有的发作时间特别短,在24小时以内就会正常发作,然后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有的就是具有了更强的潜伏性,在前期的时候就算是进行新冠核酸检测,你仍然没有办法检测到他,反正什么样的情况都有,要不然为什么叫它变种了,这个情况在世界各地都有出现,只不过有的比较严重,有的比较轻。

㈦ 中国和印度军力对比

在军事上,首先看军事技术。印度的导弹技术大约相当中国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水平,差距在20年以上。印度的烈火导弹的水平达不到中国巨浪1的水平。当时中国已经拥有洲际导弹和核潜艇,而印度到现在还不具备独立发展这两项技术的能力。印度发展的蓝天防空导弹其弹体来源于前苏联的萨姆6,三叉戟低空导弹存在严重技术问题,性能还不如中国80年代发展的红7。中国在当时高空防空已经发展了TMD的“反击”。

航空技术是印度与中国差距最小的军事技术领域。因为中国主要精力投入导弹方面,相对航空技术投入少,独立能力比较导弹和航天技术差一些。但是来自国外的技术封锁使中国的航空工业获得了非常宝贵的独立开发能力。印度航空工业一直依靠外国的技术援助,依靠外国产品生产许可证生产先进战斗机,因此虽然在一段时期内印度装备战斗机比中国先进,但是印度一直没有获得完整的航空技术能力。在开放以后得到国外先进技术的支持以后,最近10几年中国航空技术突飞猛进已经远远将印度抛在身后。这是综合国力和综合技术能力和工业能力的差距。中国出口技术给巴基斯坦的FC-1在近两年不断采用新技术升级使得其技术完全超过印度的LCA轻型战斗机,在气动设计、发动机、机载武器等方面优于LCA成为一型高性能中档战斗机。

在海军装备方面,印度根本没有一个强大的造船工业,因此印度强大的海军只能是沙滩上的大厦。印度的国产军舰必须依靠外国提供全部技术,包括设计、船体材料和建造工艺、动力、武器、雷达以及总体等等。一旦失去外国技术援助印度立即一筹莫展。如核潜艇是印度一直梦寐以求的装备,但外国由于防止核扩散条约的限制无法提供印度技术援助,几十年印度只好干等这毫无办法。虽然印度已经特许生产过先进潜艇如德国209级和俄罗斯“K”级。但是现在印度还是要依靠外国来援助才能制造潜艇。中国核潜艇在1971年就下水了。现在中国海军舰艇的技术水平已经基本达到欧洲的水平,超过俄罗斯。现在影响到中国军工技术水平的主要是基础工业水平。

在陆军技术方面就更不用提了,印度到现在还不能生产155毫米重炮,自己搞的坦克陆军不想要。进口重炮还要进口炮弹。总之在低技术的陆军武器装备上印度仍然没有自主生产能力。

总体上看,印度的军事技术主要依赖进口。只是在个别的方面如计算机方面可以自己生产,当然IC还要进口。

印度的军事能力,依靠进口装备和技术,印度保持了与中国相当的军事技术装备。因为中国庞大的军队不可能迅速全部换装新装备,同时也没有这个需要。但是印度的军事力量的发展极度不平衡。中国军费使用上大致装备采购、人员开支、训练和装备维护各占三分之一。而西方发达国家在人员和训练、装备维护的开支比例更大一些。而印度的军费开支主要是人头费和装备采购费,而训练和装备维护费占比例不和理。海军航母舰队基本上是驻港舰队,空军飞机事故率居高不下,陆军坦克等装备的完好率极低都是这种情况的体现。印度的装备体系非常混乱,表现出缺乏军事管理能力。印度陆军光步枪的子弹就有7.7毫米、北约7.62X51毫米、俄制7.62X54毫米、7.62X39毫米、5.56毫米等多种体制,而且在部队装备5.56毫米步枪以后,居然没有安排子弹生产。只好到国际市场上采购了几千万发子弹。

从历史上看,印度从来是在战争发动前突击在国际军火市场上采购弹药和武器零部件来提高装备的完好率和战备率。这样的情况使得印度非常难以应付突发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下卡吉尔冲突就是例证。印度在这样一场小规模的边境冲突中,对手还是穆斯林武装,几乎用光了库存的大口径炮弹,战后在国际市场突击采购。从这种情况来看,印军虽然装备比较先进,但后勤和管理非常落后,这在1963年与中国的边境冲突中已经表现出来了。但现在并没有显着改进,这是印军的软肋。印军没有能力进行一场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如朝鲜战争规模,甚至如上甘岭战役这样规模的战役也没有能力持续进行,上甘岭美军消耗炮弹130万发,志愿军消耗炮弹40万发,战役持续40多天。

看起来印度的战略是在印度设定的条件下,即在印度选定的战场、时间、战争规模等条件下、进行一场预有准备的中低规模的高技术战争。如甲午战争日本突袭中国、日俄战争日本突袭俄罗斯远东舰队。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在战争一开始就取得决定性胜利,而后依据有利的战场形势,通过谈判和国际斡旋获得最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因此印度必然采取精兵主义,从印美空军对抗演习看印度空军的精锐有着不可忽视的战斗力。但是这个战略存在着致命的缺点,就是如果对手不按照印度的设想出牌,印度缺乏应变的准备和能力。在1963年印度与中国的冲突中就发生了这种情况。中国的反应超过了印度的估计,结果印军遭到惨败。

从以上分析,印度的硬实力比中国有非常大的差距,特别是长期竞争的潜力方面差距更大。局部冲突中双方的技术差距不明显。但可以运用的战术方面的差距和后勤能力仍然存在着显着差距。

㈧ 印军最近的麻烦非常多,其遭受了什么打击

印军最近的麻烦真的是非常多连续遭遇打击,据印度的媒体报道,印度的军锐部队非常能吃苦,并且还公布了一则新闻,这则新闻是一个视频,显示印度在高原地区的哨兵,因为担心风太大被吹下悬崖,而用绳子把自己绑在了哨位上,不得不说这些印度士兵真的太拼了。

像这些站在前线的印度哨兵,基本上都是一些低种姓的士兵,原本生活的就比较辛苦,在家里很有可能会因为没有粮食而出现死亡的局面。而在军营里面既能够领到一笔不菲的薪水,而且还能够吃得饱,所以说这种吃亏精神特别强。

如果在作战之前缺乏详细的侦查,缺乏跟后方支援,部队的联系调入到服气圈当中,最终只能落到一个负面的结局。除了惨重损失之外,印度军队跟巴基斯坦军队的炮战当中也没占到便宜,这场大规模的炮战是印度军队发起的,在刚开始的时候确实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是最终损失最大的还是印度军队,巴基斯坦使用了反坦克导弹,给予印军一次重创。这样的导弹打的非常准,距离也非常远,给印军造成了非常痛的打击。

㈨ 元朝大军一口气击灭40余国,为何不敢踏进印度呢

元朝当时之所以没有对印度发出进攻的原因是因为当时正好是七八月,印度是在南亚大陆上面的,当时正是印度全年温度最高的时候。当时印度每年都有,因为夏天中暑而死的人,所以当时元朝的将士大多数是来自于北方草原的这些将士,根本就无法适应印度的气候。虽然当时元朝军队有着非常大的野心,但是却从来没有想要攻占过印度。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时间已经到达了七八月份,是印度温度最高的时候。由于印度处于南亚大陆,所以每到这个时候都有人因为中暑而死。这些元朝的将士已经习惯了北方草原上的气候,所以根本就无法适应印度。最后只能放弃对这个国家发起进攻。


㈩ 拥有苏美后台的印度为什么败给中国

我们仅仅从军事角度做一个分析
1、战略判断,印度的判断就是中国不敢动手,所以他们战争准备不足,部队一线平行拉开,间距过大,装备适应度不足
反过来,中国方面准确评估了季节影响,战前抢修公路,囤积弹药,做好了准备
这就是所谓的有算对无算
2、组织层面,看一下历史就能发现,印度军队中校级军官基本都是英国人,他们只是充当下级军官和士兵,缺乏大规模作战的经验和参谋作业能力。尤其是印巴分制之后,大批有经验的军官和士官去了巴基斯坦
中国62年正好相反,都是百战精兵,弱一点的,早在战争中被淘汰了,又经历了正规化教育
3、武器装备层面,56枪族对二战武器,重武器也是中国占优
4、战术方面,尤其请看瓦弄之战,经典,印度人布设了防线,可130师充分贯彻林总的一点两面,正面先把点,打乱对手节奏,迫使印度人走出预设阵地,然后两翼下手,快速形成合围
在贝利小道的突击,更是突破了第一次缅甸作战时,日本56师团轻步兵复杂地形穿插的记录
这么算下来,印度哪有不败之理?
也充分证明,TG是战争大学最好的学生

阅读全文

与印度为什么不敢正面突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浏览:853
伊朗和美国为什么有仇 浏览:163
为什么印尼人喜欢喷香水 浏览:145
印度歼10怎么样 浏览:676
越南马皮凉在越南哪个位置 浏览:832
伊朗女人戴什么手表 浏览:993
买越南媳妇多少人民币 浏览:413
去伊朗旅游带多少钱 浏览:23
想陪你很久很久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789
英国人怎么评价约翰 浏览:910
印度订不到酒店怎么办 浏览:932
传说对决印尼服怎么进 浏览:673
关于英国论文怎么写 浏览:406
意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车 浏览:581
伊朗对西班牙怎么样 浏览:895
1元换多少越南盾合适 浏览:172
越南610是什么金 浏览:277
印尼什么时发生地震 浏览:35
印尼红龙鱼15公分怎么看 浏览:567
中国公元前900年什么时期 浏览: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