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自然地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为啥可以跨越喜马拉雅山《自然地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为啥可以跨越喜马拉
不仅仅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对于印度洋水汽也有阻挡作用,加上路途遥远,离泗洪有喜马拉雅山,印度洋水汽也难以到达
Ⅱ 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是南坡还是北坡
南坡,喜马拉雅山南坡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较多
Ⅲ 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夏半年会受到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喜马拉雅不会挡到吗为什么又阻挡南下冷气流
这位朋友,你好!
地理老师为你答疑解惑。
北半球夏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登陆,向北推进。大部分西南季风受喜马拉雅山脉阻挡,在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形成丰富的降雨,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成为世界上降雨最多的地方,跟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作用有密切的关系。
发源于我国的雅鲁藏布江在向南流时,切穿了喜马拉雅山脉,形成深度达6600米深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西南季风的一部分可以由这个大峡谷进入雅鲁藏布江谷地,使这里形成季风气候。
冬季来自蒙古,西伯利亚地区的冬季风南下,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形成寒冷干燥的气候。但是青藏高原海拔高,冬季风不能吹到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不受冬季风影响。不是因为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偏北风。
喜马拉雅山脉以南地区的冬季风,主要是东北信风。它距离雅鲁藏布江谷地遥远,即使吹到这里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Ⅳ 印度七月盛行什么风其形成原因是对本国的农业生产的影响
东南亚 热带季风气候地区 1月盛行冬季风(东北风) 7月盛行夏季风(西南风)
夏季,亚洲大陆为热低压所控制,低压中心在印度西北、伊朗南部和阿拉伯,且与赤道低压连为一体。这时夏威夷高压西伸北进,势力最强,范围最大,因此就形成了从北太平洋高压的西部边缘吹向亚洲东部的东南季风。这就是东亚的夏季风,它是源于热带海洋气团的暖湿气流,夏季时对亚洲大陆影响最大。亚洲南部,这时由于行星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到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跨越赤道后转为西南风,这就是南亚的夏季风。当西南季风到达孟加拉湾再向北推进时,受阻于青藏高原而分为两支:一支沿喜马拉雅山向西,进而维持了印度西北部的热低压;另一支沿山脉走向,流向我国,扩大了西南季风对我国的影响范围。夏季时青藏高原对周围自由大气来说是热源,这必然要加强高原邻近地区的季风低压,从而起了加强夏季风的作用。
Ⅳ 喜马拉雅山季风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是:亚洲是位于地球上最大陆块一亚欧大陆的东部,与面积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紧密邻接,以及高空行星环流的季节变化和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遂形成亚洲特有的季风环流系统。
Ⅵ 喜马拉山南部受西南季风影响吗
有的。
喜马拉雅山南麓,本来就正面对着印度洋,整段山脉在夏季都会受西南季风吹拂的。
Ⅶ 喜马拉雅山的湿润气流来自
喜马拉雅山脉作为一个影响空气和水的大循环系统的气候大分界线,对于南面的印度次大陆和北面的中亚高地的气象状况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由于位置和令人惊叹的高度,大喜马拉雅山脉在冬季阻挡来自北方的大陆冷空气流入印度,同时迫使(带雨的)西南季风在穿越山脉向北移动之前捐弃自己的大部水分,从而造成印度一侧的巨大降水量(雨雪兼有)和西藏的干燥状况。南坡年平均降雨量因地而异,在西喜马拉雅的西姆拉(Shimla)和马苏里(Mussoorie)为1,530毫米(60寸),在东喜马拉雅的大吉岭则达3,048毫米(120寸)。而在大喜马拉雅山脉以北,在诸如印度河谷的查谟和喀什米尔地带的斯卡都(Skar)、吉尔吉特(Gilgit)和列城(Leh),只有76~152毫米(3~6寸)的降雨量。 当地地形和位置决定气象的变化,不仅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不同地方气候不齐,甚至就是在同一山脉的不同坡向也有差异。例如,马苏里城在面对台拉登(Dehra Dun)的马苏里山脉之巅,高度约为1,859米(6,100英尺),由于这一有利位置,年降雨量为2,337毫米(92寸),而西姆拉城在其西北一系列高度为2,022吗(6,600英尺)的山岭之后约145公里(90英里)的地方,记录到的年降雨量为1,575毫米(62英寸)。东喜马拉雅山脉比西喜马拉雅山脉纬度低,较为温暖;记录到的最低温度在西姆拉,为-25℃(-13℉)。5月份平均最低温度,在大吉岭1,945米(6,380英尺)的高度记录到的是11℃(52℉)。同月,在邻珠穆朗玛峰近5,029米(16,500英尺)的高度,最低温度约为-8℃(17℉);在5,944公尺(19,500尺),气温降到-22℃(-8℉),最低温度为-29℃(-21℉);白天,在能避开时速超过161公里(100英里)的强风的地区,即使在这样的高度,太阳也多是和煦温暖的。 南坡从海拔仅2000多米的河谷上升到8000多米的山峰,河谷的水平距离不过几十公里,自然景象却迅速更替:低处温暖湿润,常绿阔叶林生长得郁郁葱葱,形成常绿阔叶林带;海拔升高,气温递减,喜温的常绿阔叶树逐渐减少,以至消失,而耐寒的针叶树则渐增加,在2000米以上为针叶林带;再往高处,热量不足,树木生长困难,由灌丛代替森林,出现灌丛带;在4500米以上为高山草甸带;5300米以上为高山寒漠带;更高处为高山永久积雪带。北坡气候干寒,降水量少,自然景观的垂直分布的层次也比南坡少得多。 南坡雪线比北坡低,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温度,即阴坡阳坡的问题,阳坡温度高,雪线高,阴坡温度低雪线低;二是降水量,即迎风坡背风坡的问题,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背风坡降水量小,雪线高(降雪速度与融雪速度的问题)。两个因素那个影响为主很难区分,但现在见到的题基本上表现出来降水量的影响要大于温度的影响,即迎风坡背风坡的问题大于阴坡阳坡的问题。例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是阳坡,应该雪线高,但南坡也是迎风坡,所以雪线应该高,出现矛盾,但实际上南坡雪线低,因而说明迎风坡背风坡的问题大于阴坡阳坡的问题。判断雪线高低应以此为准。
谢谢采纳。
Ⅷ 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被称为世界的“雨极”,其降水类型是什么
地形雨,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从海洋吹向陆地,喜马拉雅山南坡为迎风坡,水汽迎坡而上,遇冷,加上空气的凝结核,形成降水。
Ⅸ 简述喜马拉雅山脉南北两坡自然带丰富程度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喜马拉雅山脉的植被可以大体分为四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及高山带。
南北两坡自然带丰富程度的差异:
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原始森林葱郁,植物种类丰富,自然带丰富。
喜马拉雅山脉北坡,自然带少,自然带远不如南坡丰富。
形成原因:
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相对高度大,且南坡纬度低,为向阳坡又是迎风坡,水热条件充足,原始森林葱郁,植物种类丰富,自然带丰富。
喜马拉雅山脉北坡,因为被山体阻挡了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风吹不到,降水就少,而且该地在中国内陆的非季风区,本身降水就少,气候寒冷,气候垂直分布不明显,自然带少,自然带远不如南坡丰富。
注:完全没有问题,希望帮助到您。请及时点击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