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最出名的三个人中,你心里的人选是谁
萨尔曼·汗,宝莱坞三汗天王之一。萨尔曼·汗不仅是一名出色的演员,还是节目主持人、制片人以及慈善家。代表作品有《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真爱在我心》《情到浓时》《卡然和阿俊》《不要惧怕爱》《通缉令》《无畏警官》《保镖》《猛虎英雄传》。强烈推荐萨尔曼·汗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绝对是一部佳作!
2. 印度禅宗二十八祖介绍
东土祖师
【0035 初祖菩提达磨大师】
初祖菩提达磨大师者,南天竺国香至王第三子也。姓刹帝利,本名菩提多罗,后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罗至本国受王供养,知师密迹,因试令与二兄辨所施宝珠,发明心要。
既而尊者谓曰:“汝于诸法,已得通量。夫达磨者,通大之义也。宜名达磨。”因改号菩提达磨。
祖乃告尊者曰:“我既得法,当往何国而作佛事?愿垂开示。”
者曰:“汝虽得法,未可远游,且止南天。待吾灭后六十七载,当往震旦,设大法药,直接上根。慎勿速行,衰于日下。”
祖又曰:“彼有大士,堪为法器否?禾载之下有留难否?”
者曰:“汝所化之方,获菩提者不可胜数。吾灭后六十余年,彼国有难,水中文布,自善降之。汝至时,南方勿住。彼唯好有为功业,不见佛理,汝纵到彼,亦不可久留。听吾偈曰:
路行跨水复逢羊, 独自栖栖暗渡江。
日下可怜双象马, 二株嫩桂久昌昌。
又问曰:“此后更有何事?”
者曰:“从是已去,一百五十年,而有小难。听吾谶曰:
心中虽吉外头凶, 川下僧房名不中。
为遇毒龙生武子, 忽逢小鼠寂无穷。
又问:“此后如何?”
者曰:“却后二百二十年,林下见一人,当得道果。听吾谶曰:
震旦虽阔无别路, 要假儿孙脚下行。
金鸡解御一粒粟, 供养十方罗汉僧。
复演诸偈,皆预谶佛教隆替。
(事具《宝林传》及《圣胄集》。)
祖恭禀教义,服勤左右垂四十年,未尝废阙。迨尊者顺世,遂演化本国。
时有二师:一名佛大先,二名佛大胜多,本与祖同学佛陀跋陀小乘禅观。
佛大先既遇般若多罗尊者,舍小趣大,与祖并化,时号二甘露门矣。
而佛大胜多更分徒而为六宗:第一有相宗,第二无相宗,第三定慧宗,第四戒行宗,第五无得宗,第六寂静宗。各封己解,别展化源,聚落峥嵘,徒众甚盛。
祖喟然叹曰:“彼之一师已陷牛迹,况复支离繁盛而分六宗?我若不除,永缠邪见。”
言已,微现神力,至有相宗所,问曰:“一切诸法何名实相?”
彼众中有一尊长萨婆罗答曰:“于诸相中不互诸相,是名实相。”
祖曰:“一切诸相,而不互者,若名实相,当何定耶?”
彼曰:“于诸相中,实无有定,若定诸相,何名为实?”
祖曰:“诸相不定,便名实相。汝今不定,当何得之?”
彼曰:“我言不定,不说诸相。当说诸相,其义亦然。”
祖曰:“汝言不定,当为实相。定不定故,即非实相。”
彼曰:“定既不定,即非实相。知我非故,不定不变。”
祖曰:“汝今不变,何名实相?已变已往,其义亦然。”
彼曰:“不变当在,在不在故,故变实相,以定其义。”
祖曰:“实相不变,变即非实。于有无中,何名实相?”
萨婆罗心知圣师悬解潜达,即以手指虚空曰:“此是世间有相,亦能空故,当我此身,得似此否?”
祖曰:“若解实相,即见非相。若了非相,其色亦然。当于色中,不失色体。于非相中,不碍有故。若能是解,此名实相。”
彼众闻已,心意朗然,钦礼信受。
祖瞥然匿迹。
至无相宗所,问曰:“汝言无相,当何证之?”
彼众中有波罗提答曰:“我明无相,心不现故。”
祖曰:“汝心不现,当何明之?”
彼曰:“我明无相,心不取舍。当于明时,亦无当者。”
祖曰:“于诸有无,心不取舍。又无当者,诸明无故。”
彼曰:“入佛三昧,尚无所得,何况无相,而欲知之?”
祖曰:“相既不知,谁云有无?尚无所得,何名三昧?”
彼曰:“我说不证,证无所证。非三昧故,我说三昧。”
祖曰:“非三昧者,何当名之?汝既不证,非证何证?”
波罗提闻祖辩析,即悟本心,礼谢于祖,忏悔往谬。
祖记曰:“汝当得果,不久证之。此国有魔,非久降之。”
言已,忽然不现。
至定慧宗所,问曰:“汝学定慧,为一为二?”
彼众中有婆兰陀者答曰:“我此定慧,非一非二。”
祖曰:“既非一二,何名定慧?”
彼曰:“在定非定,处慧非慧。一即非一,二亦不二。”
祖曰:“当一不一,当二不二。既非定慧,约何定慧?”
彼曰:“不一不二,定慧能知。非定非慧,亦复然矣。”
祖曰:“慧非定故,然何知哉?不一不二,谁定谁慧?”
婆兰陀闻之,疑心冰释。
至第四戒行宗所,问曰:“何者名戒?云何名行?当此戒行,为一为二?”
彼众中有一贤者答曰:“一二二一,皆彼所生。依教无染,此名戒行。”
祖曰:“汝言依教,即是有染。一二俱破,何言依教。此二违背,不及于行。内外非明,何名为戒?”
彼曰:“我有内外,彼已知竟。既得通达,便是戒行。若说违背,俱是俱非。言及清净,即戒即行。”
祖曰:“俱是俱非,何言清净?既得通故,何谈内外?”
贤者闻之,即自惭伏。
至无得宗所,问曰:“汝云无得,无得何得?既无所得,亦无得得。”
彼众中有宝静者答曰:“我说无得,非无得得。当说得得,无得是得。”
祖曰:“得既不得。得亦非得。既云得得,得得何得?”
彼曰:“见得非得。非得是得。若见不得,名为得得。”
祖曰:“得既非得,得得无得。既无所得,当何得得?”
宝静闻之,顿除疑网。
至寂静宗所,问曰:“何名寂静,于此法中,谁静谁寂?”
彼众中有尊者答曰:“此心不动,是名为寂。于法无染,名之为静。”
祖曰:“本心不寂,要假寂静。本来寂故,何用寂静?”
彼曰:“诸法本空,以空空故。于彼空空,故名寂静。”
祖曰:“空空已空,诸法亦尔。寂静无相,何静何寂?”
彼尊者闻师指诲,豁然开悟。
既而六众,咸誓归依。由是化被南天,声驰五印。经六十载,度无量众。
后值异见王轻毁三宝,每云:“我之祖宗,皆信佛道,陷于邪见,寿年不永,运祚亦促。且我身是佛,何更外求?善恶报应,皆因多智之者妄构其说。至于国内耆旧,为前王所奉者,悉从废黜。”
祖知已,叹彼德薄。当何救之?即念无相宗中二首领:其一波罗提者,与王有缘,将证其果。其二宗胜者,非不博辩,而无宿因。
时,六宗徒众,亦各念言:“佛法有难,师何自安?”
祖遥知众意,即弹指应之。
六众闻云:“此是我师达磨信响,我等宜速行,以副慈命。”
即至祖所,礼拜问讯。
祖曰:“一叶翳空,孰能剪拂?”
宗胜曰:“我虽浅薄,敢惮其行?”
祖曰:“汝虽辩慧,道力未全。”
宗胜自念:“我师恐我见王大作佛事,名誉显达,映夺尊威。纵彼福慧为王,我是沙门受佛教旨,岂难敌也。”
言讫潜去。至王所广说法要及世界苦乐、人天善恶等事。王与之往返徵诘,无不诣理。
王曰:“汝今所解,其法何在?”
宗胜曰:“如王治化,当合其道。王所有道,其道何在?”
王曰:“我所有道,将除邪法。汝所有法,将伏何人?”
祖不起于座,悬知宗胜义堕,遽告波罗提曰:“宗胜不禀吾教,潜化于王,须臾理屈。汝可速救。”
波罗提恭禀祖旨,云:“愿假神力。”
言已,云生足下。至大王前,默然而住。
时,王正问宗胜,忽见波罗提乘云而至,愕然忘其问答。曰:“乘空之者,是正是邪?”
提曰:“我非邪正,而来正邪。王心若正,我无邪正。”
王虽惊异,而骄慢方炽,即摈宗胜令出。
波罗提曰:“王既有道,何摈沙门?我虽无解,愿王致问。”
王怒而问曰:“何者是佛?”
提曰:“见性是佛。”
王曰:“师见性否?”
提曰:“我见佛性。”
王曰:“性在何处?”
提曰:“性在作用。”
王曰:“是何作用?我今不见。”
提曰:“今现作用,王自不见。”
王曰:“于我有否?”
提曰:“王若作用,无有不是。王若不用,体亦难见。”
王曰:“若当用时,几处出现?”
提曰:“若出现时,当有其八。”
王曰:“其八出现,当为我说。”
波罗提即说偈曰:
在胎为身, 处世为人。
在眼曰见, 在耳曰闻。
在鼻辨香, 在口谈论。
在手执捉, 在足运奔。
遍现俱该沙界, 收摄在一微尘。
识者知是佛性, 不识唤作精魂。
王闻偈已,心即开悟,悔谢前非,咨询法要,朝夕忘倦,迄于九旬。
时,宗胜既被斥逐,退藏深山。念曰:“我今百岁,八十为非。二十年来,方归佛道。性虽愚昧,行绝瑕疵。不能御难,生何如死?”
言讫,即自投崖。
俄有神人以手捧承,置于岩上,安然无损。
宗胜曰:“我忝沙门,当与正法为主,不能抑绝王非,是以损身自责,何神佑助,一至于斯!愿垂一语,以保余年。”
于是神人乃说偈曰:
师寿于百岁, 八十而造非。
为近至尊故, 熏修而入道。
虽具少智慧, 而多有彼我。
所见诸贤等, 未尝生珍敬。
二十年功德, 其心未恬静。
聪明轻慢故, 而获至于此。
得王不敬者, 当感果如是。
自今不疏怠, 不久成奇智。
诸圣悉存心, 如来亦复尔。
宗胜闻偈欣然,即于岩间宴坐。
时,王复问波罗提曰:“仁者智辩,当师何人?”
提曰:“我所出家,即娑罗寺乌沙婆三藏为受业师。其出世师者,即大王叔菩提达磨是也。”
王闻祖名,惊骇久之。
曰:“鄙簿忝嗣王位,而趣邪背正,忘我尊叔。”
遽敕近臣,特加迎请。
祖即随使而至,为王忏悔往非。
王闻规诫,泣谢于祖。
又诏宗胜归国。
大臣奏曰:“宗胜被谪投崖,今已亡矣。”
王告祖曰:“宗胜之死,皆自于吾。如何大慈,令免斯罪。”
祖曰:“宗胜今在岩间宴息,但遣使召,当即至矣。”
王即遣使人山,果见宗胜端居禅寂。
宗胜蒙召,乃曰:“深愧王意,贫道誓处岩泉。且王国贤德如林,达磨是王之叔,六众所师,波罗提法中龙象,愿王崇仰二圣,以福皇基。”
使者复命。
未至,祖谓王曰:“知取得宗胜否?”
王曰:“未知。”
祖曰:“一请未至,再命必来。”
良久使还,果如祖语。
祖遂辞王曰:“当善修德,不久疾作,吾且去矣。”
经七日,王乃得疾。国医诊治,有加无瘳。
贵戚近臣忆师前记,急发使告祖曰:“王疾殆至弥留,愿叔慈悲,违来诊救。”
祖即至慰问。
时,宗胜再承王召,即别岩间。
波罗提亦来问疾。
谓祖曰:“当何施为,令王免苦?”
祖即令太子为王宥罪施恩,崇奉三宝,复为忏悔,愿罪消灭。
如是者三,王疾有间。
师念震旦缘熟,行化时至,乃先辞祖塔,次别同学,后至王所,慰而勉之曰:“当勤修白业,护持三宝。吾去非晚,一九即回。”
王闻师言,涕泪交集曰:“此国何罪,彼土何祥?叔既有缘,非吾所止。惟愿不忘父母之国,事毕早回。”
王即具大舟,实以众宝,躬率臣寮,送至海壖。
祖泛重溟,凡三周寒暑,达于南海,实梁普通七年丙午岁九月二十一日也。广州刺史萧昂具主礼迎接,表闻武帝。帝览奏,遣使赍诏迎请,当大通元年丁未岁也(普通八年三月改元)。十月一日至金陵。
帝问曰:“朕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
祖曰:“并无功德。”
帝曰:“何以无功德?”
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帝曰:“如何是真功德?”
祖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帝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祖曰:“廓然无圣。”
帝曰:“对朕者谁?”
祖曰:“不识。”
帝不领悟。
祖知机不契,是月十九日。潜回江北。十一月二十三日,届于洛阳。当魏孝明帝孝昌三年也。
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
时有僧神光者,旷达之士也。久居伊洛,博览群书,善谈玄理。
每叹曰:“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近闻达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遥,当造玄境。”
乃往彼,晨夕参承。
祖常端坐面壁,莫闻诲励。
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
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坚立不动,迟明积雪过膝。
祖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
光悲泪曰:“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祖曰:“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
光闻祖诲励,潜取利刀,自断左臂,置于祖前。
祖知是法器,乃曰:“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
祖遂因与易名曰慧可。
可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
祖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
可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祖曰:“将心来,与汝安。”
可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
祖曰:“我与汝安心竟。”
越九年,欲返天竺,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盍各言所得乎?”
时,有道副对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
祖曰:“汝得吾皮。”
尼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佛国,一见更不再见。”
祖曰:“汝得吾肉。”
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
祖曰:“汝得吾骨。”
最后慧可礼拜,依位而立。
祖曰:“汝得吾髓。”
乃顾慧可而告之曰:“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展转嘱累,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并授汝袈裟,以为法信。各有所表,宜可知矣。”
可曰:“请师指陈。”
祖曰:“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后代浇薄,疑虑竞生,云吾西天之人,言汝此方之子,凭何得法?以何证之?汝今受此衣法,却后难生,但出此衣并吾法偈,用以表明其化无碍。至吾灭后二百年,衣止不传,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潜符密证,千万有余。汝当阐扬,勿轻未悟。一念回机,便同本得。听吾偈曰:
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祖又曰:“吾有《楞伽经》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来心地要门,令诸众生开示悟入。吾自到此,凡五度中毒。我尝自出而试之,置石石裂。缘吾本离南印来此东土,见赤县神州有大乘气象,遂逾海越漠,为法求人。际会未谐,如愚若讷。今得汝传授,吾意已终。”
(《别记》云:祖初居少林寺九年,为二祖说法,秪教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慧可种种说心性,曾未契理。祖秪遮其非,不为说无念心体。可忽曰:“我已息诸缘。”祖曰:“莫成断灭去否?”可曰:“不成断灭。”祖曰:“此是诸佛所传心体,更勿疑也。”)
言已,乃与徒众往禹门千圣寺。
止三日,有期城太守杨炫之,早慕佛乘,问祖曰:“西天五印,师承为祖,其道如何?”
祖曰:“明佛心宗,行解相应,名之曰祖。”
又问:“此外如何?”
祖曰:“须明他心,知其今古,不厌有无。于法无取,不贤不愚,无迷无悟。若能是解,故称为祖。”
又曰:“弟子归心二宝亦有年矣,而智慧昏蒙,尚迷真理。适听师言,罔知攸措。愿师慈悲,开示宗旨。”
祖知恳到,即说偈曰:
亦不睹恶而生嫌, 亦不观善而勤措。
亦不舍智而近愚, 亦不抛迷而就悟。
达大道兮过量, 通佛心兮出度。
不与凡圣同躔, 超然名之曰祖。
炫之闻偈,悲喜交并。曰:“愿师久住世间,化导群有。”
祖曰:“吾即逝矣,不可久留。根性万差,多逢患难。”
炫之曰:“未审何人,弟子为师除得否?”
祖曰:“吾以传佛秘密,利益迷途,害彼自安,必无此理。”
炫之曰:“师若不言,何表通变观照之力?”
祖不获已,乃为谶曰:
江槎分玉浪, 管炬开金锁。
五口相共行, 九十无彼我。
炫之闻语,莫究其端。默记于怀,礼辞而去。
祖之所谶,虽当时不测,而后皆符验。
时魏氏奉释,禅隽如林,光统律师、流支三藏者,乃僧中之鸾凤也。
睹师演道,斥相指心,每与师论义,是非蜂起。
祖遐振玄风,普施法雨,而偏局之量,自不湛任,竞起害心,数加毒药。
至第六度,以化缘已毕,传法得人,遂不复救之,端居而逝。
即魏文帝大统二年丙辰十月五日也。
其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葬熊耳山。起塔于定林寺。
后三岁,魏宋云奉使西域回,遇祖于葱岭,见手携只履,翩翩独逝。
云问:“师何往?”
祖曰:“西天去!”
云归,具说其事,及门人启圹,唯空棺,一只革履存焉。
举朝为之惊叹。
奉诏取遗履,于少林寺供养。
至唐开元十五年丁卯岁为信道者窃在五台华严寺,今不知所在。
初,梁武遇祖,因缘未契。及闻化行魏邦,遂欲自撰师碑而未暇也。
后闻宋云事,乃成之。代宗谥圆觉大师,塔曰空观(年号依《纪年通谱》)。
(《通论》曰:传灯谓魏孝明帝钦祖异迹,三屈诏命,祖竟不下少林。及祖示寂,宋云自西域还,遇祖于葱岭,孝庄帝有旨令启圹。如南史普通八年,即大通元年也。孝明以是岁四月癸丑殂,祖以十月至梁。盖祖未至魏时,孝明已去世矣。其子即位未几,为尔朱荣所弑,乃立孝庄帝,由是魏国大乱。越三年,而孝庄殂,又五年分割为东西魏。然则吾祖在少林时,正值其乱。及宋云之还,则孝庄去世亦五六年,其国至于分割久矣,乌有孝庄令启圹之说乎?按唐史云:后魏末,有僧达磨航海而来,既卒。其年魏使宋云于葱岭回见之,门徒发其墓,但有只履而已。此乃实录也。)
3. 有人知道印度的大师尼希亚.南达的吗他是真的神吗
印度的大师尼希亚.南达,他是“大师”,是人不是神。
4. 唐僧是中国和尚,为什么在印度很出名
吴承恩写出《西游记》以后,成为古典小说四大名着,受到人们的喜爱,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可以说的家喻户晓。到了六小龄童版西游记电视剧问世以后,成为了全中国人民最喜爱的电视剧,唐僧也成了人人知道的大明星,直到现在,各个电视台还会经常重播,每次见到还都想看一会儿。
可是,大会开了十八天,所有人都是认真听,认真记,没有一个人敢于和玄奘辩论,也没有提出什么不同建议。大会闭幕后,戒日王赏赐黄金万两和其他好东西,都被玄奘拒绝了。从此以后,玄奘成为了全印度公认的佛教最高权威,创造了历史。
5. 印度超级数学天才拉马努金是不是一个可以超越爱因斯坦的神人
印度超级数学天才拉马努金是不是一个可以超越爱因斯坦的神人?
♥ 印度的数学家拉马努金与爱因斯坦不是一个级别的人,他仅仅只是印度人自己的自吹自擂一种意淫,是印度人心目中的神。而爱因斯坦是世界上公认的物理学巨匠,世纪伟人,现代物理学奠基人。【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国,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犹太裔物理学家】。自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之后,推翻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量子力学则改变了人类对物质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人类认识到微观世界不再呈现宏观世界的准确性,而是变成了测不准原理。现如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已经诞生了一个多世纪,物理学却再也没有出现过“颠覆性”的理论。
● 1000年来印度人认为的最伟大的数学家,拉马努金(1887年12月22日-1920年4月26日)是印度 历史 上最着名的数学家。
印度的拉马努金,少年时期的拉马努金让人敬而远之;拉马努金的中学同学在回忆他时说:我们包括老师在内完全不能了解他。确实,当时拉马努金的表现太不寻常了,他可以将圆周率π和自然指数e的小数点后上百位都背下来,考试只需一半的时间就交卷,校长在颁奖礼上介绍了拉马努金时说,满分根本不足以评判他的成绩,对拉马努金而言,数学符合是他最美的语音 ;为了证明5000个方程,在大学里除了数学以外,所有科目都不及格。人人都认定拉马努金是天才,但是在冷酷制度下,这个天才却无法在任何一所南印度大学里拿到学位。不仅拿不到奖学金,而且还被学校开除。
虽然未受过严格的数学训练,他却独立发现了近3900个数学公式和命题;它他所遇见的数学命题,在后来有许多得到了证实;其直觉跳跃甚至令今天的数学家感到迷惑。一个未经过训练的天才,成为了他的时代中最伟大数学天才之一;拉马努金的数学成就,在后来的计算机科学、电气工程、数学和物理等许多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意义和影响。为了纪念拉马努金对数学的贡献,印度总理辛格宣布,其诞辰为“印度数学日”,印度人把他和圣雄甘地、诗人泰戈尔等等人称作印度之子。
两个人都是神,但不是同一个类型的,最好不要硬比。
拉马努金是印度数学家。在圆周率和一些计算数学(算数)领域有很大贡献。但是其牛逼程度还比不上高斯、欧拉、希尔伯特、牛顿、伯努利家族等这些人。他在数学上有一席之地。
爱因斯坦则是物理学上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可以与之媲美的只有阿基米德和牛顿二人。这三人是开创性大神。
拉马努金和爱因斯坦是不同领域的两位仙。要论二人在各自领域的地位谁高,显然是爱因斯坦高的多。如果用道教中的神来比拟,爱因斯坦相当于四方之神,几乎是最高神了。而拉马努金大约相当于某个地区的神仙,比方说类似于托塔李天王,守护着三江口,很厉害,但还有更厉害的诸多大神。这只是比喻,任何一位数学家都很厉害。
当然,爱因斯坦尽管地位很高,但他的数学似乎不太好,相对论需要一门数学分支叫“微分几何学”,他大学时没学好,这差点影响他获得最后的相对论方程。爱因斯坦的牛在于“思想能力”,他几乎用纯粹思辨的方式,看透了物质、时空、运动的深邃真理。可以说,他透支了人类科学的几百年发展成果。自他以后,人类几乎再没有取得什么像样的科学理论成果。除了杨振宁的“宇称破缺理论”,大约可以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理论成果。近百年取得的科学成果基本都仅仅是“技术成果”。
不是!
一)《天才数学家拉马努金》
2016.7.30
施里尼瓦萨·拉马努金出生于印度南部一个偏僻小镇(1887年12月22日-1920年4月26日 ,终年32岁死于肺结核病.)
2016年4月.俄罗斯着名投资人尤里·米尔纳在自己家中举行了一场小规模的晚宴,到场嘉宾包括Google CEO皮查伊,Google创始人布林,Facebook创始人兼CEO扎克伯格及其他数十位硅谷领袖.在晚宴上,米尔纳放映了一部导演马修·布朗最新拍摄的传记体电影——《知无涯者》.影片讲述了印度传奇数学家拉马努金的一生.
这位非凡的天才数学家施里尼瓦萨.拉马努金(1887.12.22~1920.4.26)生命灵魂己经重回人间投胎成了极优秀的数学家陶哲轩(1975年7月17日出生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数学系)
所以他是为了上一世未曾完成的心愿而努力今生.前世的他缺少学院式的专业训练,却完成了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多项数学定理.而今世的他受过最严格的学院式正规训练又一次成了着名数学家(还是地球人类专业数学家里大脑iq最高的人)再来挑战新的数学高峰.
只是他尚未获得大脑神经系统的超级进化,这从他现今的大脑神经系统运算最高速度只有1200次/秒即可知.故他将面临着多项数学难题的挑战而难以过关.这也算是他今世人生的进化攻关课题了.
如果什么事都容易的话,讲进化生命也就是不存在的事了.
人生正是以挑战看起来的不可能而达目标才是生命实现进化的真正证据.
人间古往今来,所有的卓越成就者都证明了此项规律.
所以不论是你还是我,或是陶哲轩都得在现实中真的做到这项法则,才是自已今世的生命进化得以实现.不然都最多只是自我安慰而已.
"做到原先看起来不可能做到的事"也是每位希望进化自已生命者此生的攻关难题.但是人间的正常人都一生进化几乎看不出有什么长进的原因却是---尽干一看就知道是容易做得到的事.例,就为了娶妻生儿女,买房买车再升个职加点工资什么的.这类没难度更没 科技 的事对灵魂智慧与光球智慧的成长都是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却是大量的人当成了自已一生奋斗的目标!所以与生命进化实在扯不上毛关系.难怪正常人的大脑显意识智商从长大成人到退休时从未实现过1%的增长,事实上许多人到退体年龄时的大脑智商却是全都倒退了.生命活成了---倒退模式.
还有那些富二代,富三代中的一些缺脑子的人,不知利用已有的优势资源为自己生命进化提供帮助,却尽干努力耗光自已财富的事,让生命尽快终结了事,更愚痴的就投身到吸毒专业户中奋斗终身去了.那位在33岁就被暴毙的大帅哥迪拜王子就是这种人的代表人物.
更不用说太多的人还没到退休年龄其全身己被疾病纠上不离又不弃了.然后还自作聪明地将责任推卸给工作太累或家庭负担太重才使身体患病这种连鬼都不信的理由.
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才是希望不做正常人的最应当拥有的人格特征.若缺少这种人格特征,那么讲进化自已只能是水中抓月了.至少我是从没见过水中可以抓到月的,抓鱼却是容易的事!
宇宙中还有一项法则:一切容易的事都是留给生命要退化的人!
否则世上哪来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流传千古不衰?
更令人难以至信的却是拉马努金的灵魂曾经在前世投胎就是非常了不起的天才数学家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 ,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德国着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
二)《天才数学家高斯的轮回》
2019.3.25
有人问数学家高斯的成就与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成就相比谁更大?
我是认为他们的成就完全相当,而且这是高斯与爱因斯坦各自在数学与物理领域最了不起的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均已载入史册.
当然重点更是出人意料之外了-----高斯在1855年2月23日逝世之后其拥有的二位生命灵魂之一却被导演精心安排而在1878年5月投胎成了爱因斯坦,然后他就于1879年3月14日在德国成功无误地出生了!
高斯另一生命灵魂就被安排到印度投胎成了施里尼瓦萨·拉马努金(出生于印度南部一个偏僻小镇1887年12月22日-1920年4月26日)
即:
高斯的二位生命灵魂=爱因斯坦+拉马努金
这个等式在宇宙十维空间里的宇宙信息中心(宇宙数据库)中就有十分详细完整的记载了高斯生命灵魂在地球人间的轮回历程.毕竟他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学家耶.
不过另一更容易让人不愿相信的事实却是:爱因斯坦的生命灵魂又被导演安排重返人间做人了,只不过这次他是成功地做成了中国人!现今他就在北京的某高中做为十分优秀不凡的高中学生而已.
天才数学家施里尼瓦萨.拉马努金(1887.12.22~1920.4.26)生命灵魂也己经被安排重返人间投胎成了极优秀的数学家陶哲轩(1975年7月17日出生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数学系)
各种古今天文学家;
多样中外地理高人;
拉马努金名世知少;
没法超过爱因斯坦。
具有超自然洞察力的印度天才数学家——拉马努金
大师风采 huijiaorz 5个月前 (10-20) 412℃ 0评论
拉马努金性格敏感、固执,生病的期间喜怒无常、爱发脾气。而且对人际关系也是全然的无知,总能给人以天真、诚恳。拉马努金的这些性格会在后续的故事中得到一一体现。
德国数学家克莱因曾经说过:推进数学的,主要是那些有卓越直觉的人,而不是以严格的证明方法见长的人。而拉马努金就是凭借超自然的洞察力,取得了大量深刻的数学成果。要知道,这在数学史上是非常之罕见的。甚至不过分的说,拉马努金是空前的一位。
作为理性主义者的哈代评价说:拉马努金知识的局限性和它的深奥性同样令人吃惊。哈代甚至觉得天才的拉马努金可以比肩欧拉和雅可比。但即使天才,也说明“直觉”不是万无一失的,拉马努金笔记本中的公式有小部分是错误的。单就对于数学发现,没人知道未受系统数学教育的拉马努金是如何做数学研究的,或者说是如何发现那么深刻的公式的?对!没人能清楚这些。
成绩离谱的少年
1887年12月22日,拉马努金出生于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埃罗德,种姓虽是婆罗门,但家境并不算富裕。年幼时的拉马努金就开始沉迷于安静思考,常常会提出一些问题。一直到中学毕业,成绩都是好到离谱。前面又说到他敏感,比如9岁时,贡伯戈纳姆市政厅组织了小学考试,算术部分满分45分,他得了42分。而另一个同学得了43分,这让他伤心气氛,拒绝与该同学沟通。
11岁的拉马努金阅读了龙尼着作的《龙氏三角形》,该书是当时南印度各学院及英文预备学校里最流行的一本英国教科书,内容相当深,13岁的拉马努金能够掌握全书。拉马努金与其他孩子的不同之处:就是成绩好、有上进心,心中充满强烈的求知欲,毫不松弛的专注;对玄奥的异像很有兴趣,喜爱神秘,常常沉迷于哲学和神学之中。正可谓前途无量、未来可期,是个名副其实的别人家的孩子!14岁的拉马努金被同班同学视为外星人,不合群、无法交流,不懂他说什么的人。
1903年,拉马努金在离开市立中学前得到一本卡尔的名为《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基本结果汇编》,书中收录了5000多个方程,还有定理、公式、几何图形等其他的数学知识,内容囊括了代数、三角、微积分、解析几何、微分方程等几乎19世纪的大部分数学知识。但是书中很少定理的证明,有些甚至连注释都没有。这本书无疑是拉马努金的乐园,自此对数学狂热专一,没人清楚他在这本书里收获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样的灵感和训练。
无法毕业的天才
1904年,拉马努金从市立中学毕业,进入贡伯戈纳姆的政府学院。由于成绩优异而获得奖学金。入学后的拉马努金不会听数学课以外的课,也不会做其他课程的功课。这与他曾经各科都很优异的成绩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而被取消奖学金。由于校规规定有奖学金,才能免学费。由于失去了奖学金,学费加大了父亲的压力,而这又加大了拉马努金的压力,他并不想为了奖学金而花费时间在其他科目上,于是拉马努金离家出走了。
离家出走的拉马努金到马德拉斯的帕协阿帕学院入学,在这里虽然得到了资深数学教授辛加拉维鲁.马达利尔的赏识,但同样因为其他科目的不及格,而无法获得学位,这意味着毕业后的拉马努金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成为退学的失业人员或者无业游民。拉马努金的世界里只有数学,心无旁骛,不想在其他的事情上花费过多的时间。
无业游民找工作
为了维持生活,拉马努金尝试了为学生补习数学的工作,只是他的补习并不按照教材、书本来讲,对学生成绩的提高也无明显效果。至此,拉马努金无学位、无工作,数学上也没有与其他数学家的沟通,在这种情形下,拉马努金整整独立研究数学5年,因为没钱买草纸,拉马努金用粉笔在石板上演算,以至于胳膊肘被磨出老茧。幸运的是,他的家人对他非常宽厚,并不逼迫其工作。正所谓“嗜欲浅着天机深,嗜欲深者天机浅”,拉马努金有了不少的成果,堆满了自己的笔记本。
拉马努金的妈妈为了改变他,让他负起家庭的责任,给他安排了婚姻。于是婚后的拉马努金,于1910年再次来到马德拉斯,向推销员一样的推销自己,以期望找到一份工作。这期间,拉马努金带着自己的笔记本,作为学位证书使用。
经过多次的辗转,接触上了有影响力的数学家拉马钱德拉,并在“四顾茅庐”后,最终拉马努金在椭圆积分和超几何数方面的才气,打动了拉马钱德拉。而拉马努金只要求工作能维持生活就好,要有足够的闲暇。更幸运的是,拉马努金真的是遇到了伯乐,拉马钱德拉明白这个“闲暇”是为数学争取的。在短暂的内洛尔市税务师工作后,拉马钱德拉为了不让这平庸的工作窒息拉马努金的才气,赞助他留在马德拉斯,而在1911年拉马努金在《印度数学会杂志》上发表他的第一篇论文,自此登上印度数学及世界数学的舞台。在拉马钱德拉资助的一年多时间里,拉马努金比较高产,但仍然没有职业,于是拉马钱德拉引荐其进入马德拉斯的港务信托处工作,起初只是财务科的一名三等四级职员,后来拉马钱德拉继续帮助拉马努金获得了只拿薪水几乎不干活的闲差,这让他有时间去思考数学,即使是上班时间。对这种情况,马德拉斯港口的总工程师斯普林爵士和港务信托处总会计长纳拉亚纳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同样是拉马努金的伯乐。
拉马努金经常收集码头上的包装纸用于演算,而且竟然把这些稿纸夹带在工作文件中递交给了斯普林爵士,这让斯普林爵士非常恼怒,斯普林将纳拉亚纳叫到办公室质问,在纳拉亚纳告知是拉马努金的笔迹后,斯普林爵士一笑置之,并无脾气。而作为拉马努金顶头上司、同事的纳拉亚纳是数学会的一名成员,有着不错的数学功底,因此成为拉马努金的顾问、良友,整天一起搞数学,只是纳拉亚纳会要求速度放慢,推算的步骤不能太跳跃,必须放到纳拉亚纳能理解的节奏上。而因为斯普林爵士的赏识,使得拉马努金进入“英国印度”的 社会 。
千里马遇伯乐
虽然拉马努金的数学才气已经是小有名气,同时也不缺乏质疑:拉马努金到底是不是一个天才?伦敦大学学院的数学教授希尔给出了中肯的评价和建议,希尔的回信使得拉马努金决定与欧洲的数学家进行交流。没错!拉马努金需要一个有“分量”的伯乐,于是他先后给声誉极高的英国数学家贝克、霍布森、哈代写信,只有哈代帮助了他。拉马努金在给哈代的信中提到素数定理,该定理最早由勒让德给出,又由高斯改进,而拉马努金给出一个更好的结果,这成果吸引了哈代。信中还附上了一个9页的论文,哈代读信的当天没有搞懂拉马努金的公式,也无法透过论文判断写信的印度小伙是不是天才,于是找到好友李特伍尔德,寻求帮助。在两人半夜三更、3个小时的审查之后,他们意识到拉马努金确确实实是一个天才。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哈代在剑桥向人展示了拉马努金的小论文,并在自己生日的第二天给这位印度小职员回信,信中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急切、兴奋,并鼓励和要求拉马努金提供严格精确的证明,这中要求一直保持在之后的交流中。
下面的这个公式就是信中小论文第3页底部:\int_0^\infty\frac{1+(\frac{x}{b+1})^2}{1+(\frac{x}{a})^2}\cdot\frac{1+(\frac{x}{b+2})^2}{1+(\frac{x}{a+1})^2}\cdots dx=\frac{1}{2}\pi^{\frac{1}{2}}\frac{\Gamma(a+\frac{1}{2})\Gamma(b+1)\Gamma(b-a+\frac{1}{2})}{\Gamma(a)\Gamma(b+\frac{1}{2})\Gamma(b-a+1)}∫0∞1+(ax)21+(b+1x)2⋅1+(a+1x)21+(b+2x)2⋯dx=21π21Γ(a)Γ(b+21)Γ(b−a+1)Γ(a+21)Γ(b+1)Γ(b−a+21)
再来一个
\int_{0}^{\infty} e^{-x^{2}} d x=\frac{\sqrt{\pi}}{2}-\frac{e^{-a^{2}}}{2 a+\frac{1}{a+\frac{2}{2 a+\frac{3}{a+\frac{4}{2 a+\cdots}}}}}∫0∞e−x2dx=2π−2a+a+2a+a+2a+⋯4321e−a2
无从知道数学大师哈代看到这些公式的感触。请体会一下是什么感觉,你会想到这公式是如何得到的吗?要知道这样的工作成果,在拉马努金的笔记本里有太多了。
哈代的评价和回信,使得拉马努金的命运有了转机,沃克、斯普林和马德拉斯数学界的其他人因哈代的信而增强了信心,当然包括拉马努金本人。在收到哈代回信的6个礼拜后,关于拉马努金的安置最终使得拉马努金获得奖学金,他可以自由的做数学,到大学听课,使用图书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拉马努金专注于自己的数学研究,而与哈代的多次通信中,依然没有向哈代提供证明,这甚至让李特伍尔德和哈代误会了拉马努金,文化与地理鸿沟确实不大方便且易于产生误会。
哈代在一开始就有意要拉马努金到剑桥发展,可能会碍于宗教、政治等原因,拉马努金没有去英国的意向。但是通信的效率确实有点太低了。于是哈代委托内维尔说服拉马努金到剑桥,在内维尔与拉马努金的接触中,也仅仅是三日第三次见面就已经被拉马努金的真诚打动,让内维尔意外的是拉马努金没有再否定自己去剑桥的意愿,其中缘由也并不确定。在接下来,拉马努金的资金问题得到解决,安置好家人后,启程去了英国。
要知道印度是有种姓制度的,很难想象如果不是“婆罗门”种姓出身的拉马努金在推销自己的路上还要徘徊多久,可能在与一些人接触时就会吃闭门羹。对于拉马努金来说,能遇到纳拉亚纳、斯普林爵士、哈代等等这些人,他太幸运了。
拉马努金短暂的春天
来到剑桥后,拉马努金与哈代几乎天天见面,工作就从拉马努金的笔记本开始入手。拉马努金得到了哈代的悉心指导,开始学习严格和证明。笔记本中的部分内容在经过哈代的筛选和编辑后,完成了一些论文的发表。在应该的4年间,共发表20篇论文。或许是由于饮食、作息的不规律和高强度的数学专注工作,使得拉马努金病倒了,然而得病的真正原因和所得病患并不确定。又由于一战的爆发,海路封锁,物资匮乏;作为严格素食主义者的拉马努金,吃不到自己喜欢的印度菜,得不到母亲或妻子的照料;三一学院的研究院申请被拒绝;由于家庭纠纷,与印度中断了书信;在得病期间,数学的工作又处于停滞;在这种情况下和那个时代背景下,敏感的拉马努金身心疲惫。一个印度人置身海外、举目无亲,虽然和哈代交流频繁,但除数学外是没有交流的。敏感加病重的拉马努金不知道是压力大,还是心灵受到创伤,最终选择在火车站跳轨自杀,幸好火车没有撞到他。
为缓解拉马努金的状态,哈代为拉马努金提名了皇家学会会员,并获得通过,正式的成为皇家学会会员,这一荣誉的分量远比三一学院研究员要重的多。得到这一喜讯后,拉马努金的状态确实有所好转。之后李特伍尔德又帮助拉马努金成为三一学院研究员。
天才的陨落
一战结束,海路没有了潜艇的威胁,功成名就的拉马努金将回国提上了日程。1919年3月27日,拉马努金回到了印度,尽管拉马努金有了充足的经费,能够确保富裕的生活开支,但家庭纠纷更是让本就阴郁沉闷的拉马努金,雪上加上,多多少少未能得到精心的照顾。在这最后的短暂时光里,拉马努金完成了临终前的最后一个问题“仿θ函数”,之后不久便在贡伯戈讷姆去世。
拉马努金是个迷,他的手稿里很多莫名的方程式,所获得已知的数学成就也非常高,但是那些方程式他自己都没有合理的解释,他的解释他通灵了,得到了神的启示。就算那些方程式是正确的有意义的,我们可以认为他有个很牛逼的后台作弊了,得到一个很牛逼的答卷!但是他作弊了,成就是他的吗?
而爱因斯坦,无需赘述,我个人认为他的成就在物理学界绝对的无敌存在,整个构建了一个全新体系!是超过牛顿的,因为牛顿的很多原理我们老百姓都可以理解,甚至中国古人在没引进牛顿理论之前已经在很多方面成功运用!不是说牛顿不够伟大,只能说爱因斯坦更加伟大!
他是数学中专攻数论这类的人才
无可奉告,这俩人我都不认识,隔离了吗?
6. 印度的克里希那穆提是一条4000年的蛇吗
印度的克里希那穆提不是一条4000年的蛇而是印度开悟大师,哲学家。人们称他为U.G.krishnamurti,以区分另一导师基督.克里希那穆提(Jid Krishnamurti)
U.G.krishnamurti
UG出生于婆罗门家庭。他姓乌巴鲁瑞Uppaluri,母亲生下他以后就去世了。临终前,母亲告诉他的姥爷“这个孩子到达的彼岸,高度难以测量”。富有的律师姥爷,对这句话非常认真。为了教育好UG,辞去了律师职业。姥爷和他的朋友们相信,UG的前世是个有成就的瑜伽师,离开悟近在咫尺。也就是说,童年的UG生活在浓厚的宗教氛围中。从他能记事起,每天早晨4点钟,一个几岁的孩子就被叫醒去同大人们诵读印度教的经典,以至到了7岁的时候,UG已经能够背诵绝大多数的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