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的教育状况
印度一直将高等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心, 希望能够通过发展高等教育增强其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印度独立后便十分重视工程技术教育, 早在50年代就仿照美国(房源)麻省理工学院(M IT ) , 在全国相继建立了6 所“印度理工学院”, 发展至今, 印度已经有了550 多所工程技术学院和1 100 多所多科技术学院。2000 年, 印度有大学及类似机构248 所, 开放大学7 所, 所有高校总数达到11 000多所, 高等学校在校生839. 9 万人。
印度的一些大学在世界上已经颇有名气, 在世界各国, 来自印度的工程师、教师、医生和劳工有数百万名, 受聘于联合国系统内的各个组织或机构的有数万人。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的软件行业。印度近年来经济能持续增长与其近十年来软件技术迅猛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软件出口更是执世界之牛耳, 带动了印度经济的腾飞。有关资料显示, 印度软件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已达到了34 万人, 其软件科技人才还以每年6万人的速度急剧增长。
❷ 古儒学校是印度的什么教育形式
古儒学校是印度的婆罗门家庭教育形式。
古儒学校出现于公元前8世纪左右,相对于世界上的其他学校,它的出现时间算是比较晚的。古儒学校的创办者是印度当时社会中被称为“古儒”阶层的人物。
这里所谓的“古儒”是指当时对于婆罗门教的经典教义——《吠陀》有比较深刻的研究并且愿意致力于青年教育工作的人。
古儒学校设立在“古儒”们的家里,因此,一般的劳动者或者贫寒人家的子弟是没有机会参与其中接受教育的。
古儒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音学、韵律学、语法学、字源学、天文学和祭祀等“六科”,它们是学习吠陀经典的基本训练内容。
简介:
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在古代印度出现的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
在此类学校中,教师被称为“古儒”,均系婆罗门种姓;儿童入学须经古儒考验;他们声称不收学费,实则接受家长的赠礼;儿童入学后即迁入古儒家中,学习年限为12年。
学习内容主要为《吠陀》经;师严而道尊,采用体罚或恩威并重的方法;利用年长的儿童充当助手协助教师把知识传给一般儿童。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网络知道
❸ 印度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哪四种
印度的学前教育机构种类较多,课程理论多来自于西方,但印度一向注重将圣雄甘地的有关幼儿教育的论述作为指导思想。目前,印度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由以下五类:
①蒙台梭利幼儿学校。
②福禄贝尔幼儿园。
③巴尔瓦迪斯。
④流动托儿所。
⑤实验幼儿园。
师资培养
印度幼儿教师正规的公立培训机构有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私立培训机构则有巴尔瓦迪斯教师中心、幼教人员培训班及只介绍福禄贝尔思想的福禄贝尔幼儿教师培训中心等。
社区教育
地方政府利用社区促进儿童教育发展成绩最为显着的是印度喀拉拉邦倡导的“民众科学运动”(KSSP)教育改革。该活动的科学家们从1988年底开始,发起全民识字运动。
❹ 古印度的教育特征是什么
古印度教育,印度古文明发源于恒河流域。约公元前 10 世纪,恒河流域出现一些奴隶制小国,并形成社会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公元前 5 世纪佛教兴起前,古印度教育事业掌握在婆罗门手中。能受教育的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三个种姓。约前 7 世纪出现婆罗门教,前 5 世纪又兴起佛教。政、教大权掌握在婆罗门教和佛教徒手中。婆罗门教的教育精神:为破除尘俗,获得精神上的解脱,与梵天(创造之神)合一。教育内容为《吠陀》。
❺ 印度大学教育制度与中国有何不同
1:吸收先哲的教育思想。
印度历史上许多大教育家和思想家对印度今天的教育制度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2:印度社会多文化特征。
印度今天的教育制度和政策是在吸收和综合印度文明史上优良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印度教育
制度的特点体现了印度社会的多文化特征,兼收并蓄了本土和外来群体文化的精华。
3:以培养国际公民为目标。
与历史上相比,印度的教育取得了很大进步。在古代印度,只有那些上层阶级的人才有机会接受教
育,刚独立时期,印度的识字率仅为18.33%(1951年人口普查报告)。
独立后,印度政府建立了大量旨在发展高质量教育的机构,在科学、工程、管理、医疗教育和高等
教育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制度。而当前印度政府以为所有人提供受教育机会为目标。
4:印度教育制度最显着的特点是,既保持古代印度时期重视精神、道德教育的精髓,又吸收了现代
教育重视科学、实用的价值理念,并将两者巧妙地融合。
❻ 古印度的教育活动主要是
古代印度的主要教育内容是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
《吠陀》是婆罗门教的经典,而婆罗门教是古代印度天然的统.治者之一,所以是古印度的主要教育内容。
❼ 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有什么特点
古代印度幼儿教育的特点为: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是与种姓制度和宗教神学密切相联系的。其幼儿教育有家庭教育和寺庵之分,但都是以信奉佛祖、吃苦修行、遵循教规、消极厌世为基本特征的。因此,古印度的幼儿教育始终被浓厚的神学说教所统治。
❽ 印度的高等教育为何远超我国
印度作为我国的邻居,在高等教育方面与我们相比孰强孰弱呢?印度在很多方面的研究甚者超过了很多的发达国家,就拿大学来说吧,据一位北大教授指出:有这3点就比我们强。
强处1:可怕的外语能力
在印度,很多人都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在印度很多中小学,什么德语,法语之类的都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回想起我们的学生,即使是过了英语四六级也往往是说的不流利。经常看印度电影的人一定会吐槽,印度人说的“印式英语”口音实在是太重了,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只要不影响沟通就好,说起来,口音最重的还是日本、韩国所说的英语吧,完全就和人“方言”一样。
强处3:国际性出类拔萃的人才
因为印度培养出的国际化人才说实话比我国的水平要高,他们可以与美国的企业实现无缝对接,而就是因为这一个优点,可以使他们在国际化的跨国公司里如履平地,如鱼得水。还记得前几批去美国的人才吗?我国过去美国硅谷的很多人才干了这么长时间还是坐着又苦又累的技术工作,而印度的精英呢?大部分都成为了硅谷科技公司的管理人员。
❾ 等级特色教育制度!在印度上学到底是怎样的感受
在印度上学的感受:富人小孩风生水起,穷人小孩低到尘埃。
印度小孩从6岁开始进入“5+3+2+2”学制的基础教育阶段,也就是5年初级小学,3年高级小学,2年初中,2年高中,其中前8年属于义务教育。但是实际情况是贫民窟的小孩一般只读初级小学,加上印度女生地位较低,家里不让读书,所以印度贫民窟小孩平均受教育的年龄只有8岁。
嗝嗝老师
在印度上学,如果是富人家的小孩,就是风生水起,可以上大学受到高等的教育。生活在上流社会。如果是贫民窟的小孩,可能就会读三四年的小学,长大以后就重复着父母的劳力工作。以上两种现象得不到改善的话,会一直延续到下一代!
❿ 古代印度的婆罗门教教育是怎样的
古代印度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的孔雀王朝时期。在婆罗门的学校中最有特色的是“古儒学校”。古儒是古代印度对婆罗门教经典有一定研究而又热心于教育的知识分子的称谓,“古儒”全部是婆罗门种姓的人,由他们在家里设立的经义学校被称之为“古儒学校”。儿童入学年龄一般为7岁-8岁,也有5岁入学的。经古儒准许接受为学生后即迁入古儒家中,共学习12年。在这12年中,师生同饮食共生活,学生要遵守严格的规定,如定时沐浴,虔诚祈祷,衣着朴素,削发独身,在地板上睡觉,还必须到各地行乞,借以习惯艰苦的生恬。古儒学校教师的品德行为也都必须符合圣典的要求;他们必须精通所授的学业并善于引导学生服从规则。教师应学识渊博、言语清晰、忠贞、和善、以身作则、信仰坚定,并安于行乞而乐于以知识启迪学生。在公元2世纪出现的教育法规中对师生都有了详细的规定。古儒学校的教学内容包括语音学、韵律学、语法学、字源学、天文学和祭祀等“六科”,它们是学习吠陀经典的基本训练内容。古儒学校最初可招收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三种种姓的入学习经义,后来随着种姓分化的加剧,取消了吠舍子弟学习《吠陀经》的权利,刹帝利依社会分工的需要也仅仅学习少量经义和语法、逻辑之类的知识,更多的时间是学习射术和政治。学习和研究《吠陀经》便成为婆罗门种姓的特权了。
在一些大的婆罗门寺院中也建有精舍,由富有学识的高僧讲学论道。他们有的擅长科学和哲学,有的则擅长语法学和字源学,在讲学论道时皆吸引众多门徒远道来求学。婆罗门种姓的人数很少,他们又注重个人修行,故寺院数目不多,规模也不大,其教育的影响有限。古代印度许多帝王的宫廷里也设有学校,培养教育王子、王孙,这类学校对于政治、经济等知识更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