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为什么不发展工业
我个人认为,无论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需要配套能跟上,比喻电力、交通、人力资源、政府经济政策。印度政府缺乏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所以至今这些条件还有很多依然不具备,比喻交通,听说印度至今还没有一条像样的高速公路,电力跟不上(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就有生小孩停电的场景)。劳动密集型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印度有人力,但是服务于人力的配套没有跟上,比喻衣食住行。制造业也需要强大的外资企业注入,印度改革开放比我们晚,因自身的种种原因导致外资企业在硬度投入较少,甚至连马来西亚、印尼这些国家都不如,印度不像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有大量的外资企业注入。
印度在服务业和IT软件产业上发展要比我们好很多,号称世界的办公室,服务业和软件产业占印度GDP的比例非常大,所以他们国民经济中自然就忽视了工业。当然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肯定是不行的,经济结构过于单一很容易出问题。
而且我个人认为印度人比中国人懒惰而且没有中国人头脑灵活。
印度这几年经济增长要比我们快,最重要的是在军事上与我们的差距越来越小,不断扩充军备,霸占我藏南地区,虎视眈眈我阿克塞钦地区,严重威胁我西部地区,千万不要小看印度。
② 印度没有成为世界工厂原因分析
主要是印度没有完善的民主制度和工业体系。
1、制度上,印度没有完善的民主制度,导致其无法集全国之间,高效快捷地进行国家建设。
A、政令朝令夕改,没有稳定长久的基本国策。下任领导人总是推翻上任的政策,无法深入发展。
B、下属基本公务员不能辞退,达不到令行禁止。这导致各项国家政策得不到正常实施。
2、印度没有完善的工业体系。重工业主要通过从外国购买,缺乏成熟的技术体系,工业基础设施也不完善。技师,工程师和熟练的工人都缺乏。
3、电力短缺。中印两国电价虽然相当,但印度电力严重短缺,经常出现断电现象,很多地区用电旺季每天只能供电8小时。
4、劳动者效率低。印度劳动者教育水平低,学习能力差,中国工人一般三个月就可以成为熟练工人,而印度则需要半年以上。
5、文化水平不高。印度官方宣称文盲率为20-30%,但如果包含小学文化人口。
③ 印度人工便宜政府又支持,为何外企难以在印度生存
毕竟不是同一个国家,很多文化上是存在差异的。而且虽然说印度人工便宜,但是印度很多人其实是非常懒散的,没有像中国很多企业员工那样的有纪律性。而且虽然说印度政府非常支持一些外企进入他们国家,但是一些企业刚进入印度的时候,其实是非常艰难的,因为毕竟是在别的国家投入是会非常大的。
为了推进印度制造,印度政府正在逐步提高手机等行业的关税,“强迫”外国公司都来印度设厂。但手机厂开起来了,模组、部件、原材料却在印度市场买不到。所以说这是很多的企业去印度的困难,这也是一定要经历的。
④ 印度落后的真正原因
印度发展迟缓的原因大致归纳如下:
1.政府收入相对不足
印度其实是个联邦制国家,国家权力分散在中央政府和邦政府两层,财政上也分散在中央和邦政府两层。这就导致中央财政收入打折较多。而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基数低的情况也很明显。钱不多,还不能捏在一起花,必然加重政府的财政困难。
2.基本消费不少
印度国内资源和产能不足。特别是在能源和粮食上,印度都不能自给,这就要求用不少硬通货来换取,同时政府不得不为粮食生产投入大量补贴,2012年印度在农业补贴上就严重超支。印度的人口基数也是造成这一负担的因素之一。
3.制度不适
1)印度的民主制度,必然导致其政权轮换频繁。民主制度的好处是能较好地在各种利益平衡上频繁调整,但过多的调整也使其缺乏一个持久的经济建设目标和政策。民主制度并非解决所有社会问题的良药,一般而言,在国家进行大调整时就需要集权制度,而需要保持平衡路线时采用民主制度则更有效。印度现在想要一个大调整,却又被民主制度所限制,而且这种情况看来短期内不太会改变。
2)法制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匹配。比如,印度土地始终是私有制,国家对于土地使用没有决定权。在印度,一个工业园或者一条道路,因为土地问题无法解决而被迫放弃的情况屡见不鲜。这虽然保护了小部分人的利益,但在政府与个人达不成协议时,政府就明显缺乏一个合理的法律手段,只能放弃,从而损失了更多人的利益。这在法制建设上是需要思考怎么解决的。再如,政府为发展经济往往出台很多优惠政策,但在实施上很多制度法规建设又没有同步跟上,这都是法制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承担立法的议会方面的问题
4.政府的能力不足:
1)印度中央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上缺乏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明确方针。比如,印度政府的好高骛远特点非常明显,理想过于远大,不切实际,在国防上投入过多,这些钱短时间内就算投入也不会有什么回报,也不会让多数人得益。如果换成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2)对于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敏感性。在印度,道路、公共交通、水电煤、教育、公共交易平台等经济基础方面始终并不如人意。特别是对于平民来说,这些方面均不高效或普及率低。
3)政府效率低下,腐败严重。最新公布的世界腐败评价,印度的腐败程度比中国还略严重一点。而印度政府效率的低下也是有目共睹的。这都影响了政策和法律的执行效果。
5.风俗成为包袱
1)印度的种姓是一种带有行会意味的等级制度。一个种姓的人能进行的职业是被限制的,而被雇佣者与雇佣者间也往往存在一种固定关系,这都限制了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种姓的等级制度也造就了占种姓多数的低种姓和贱民在教育、财富等方面与高种姓的不平等地位,很多人才能被种姓制度所压制,得不到正常发挥。
2)印度传统文化中压制欲望的味道浓重,使很多底层社会的人都安于现状,缺乏积极性,劳动效率自然也受影响。
3)印度社会节奏缓慢,且人们往往安于这种缓慢的节奏,很多地方都缺乏革新精神。比如造同样的一座楼房,印度人往往会化十倍于中国人的时间才能造好,当你看到印度人依然用头顶小罐的方法在运输水泥沙石混凝土时,作为中国人真的很难想象这是在21世纪的印度,在中国,机械化程度明显高出不止一个档次。当然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是这样,在知识分子为多数的软件行业,印度人的革新能力也是显着的。
⑤ 据说印度不能完成工业化,是因为英国给它们埋下了两个雷,究竟是何
确实是这样的。由于以前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而且英国还把印度社会发展的很好。所以后来印度强大了把英国的殖民者打跑后他们不甘心,就暗中使坏的来破坏印度的发展。虽然近些年来印度发展的势头不错,但是印度想完成工业化确实难度太大了。这里的难度不仅有印度国内的矛盾,还有一些外界的问题。英国埋的这两颗雷可谓是影响太大了。
当然了,印度不能完成工业化不仅与英国埋下的两颗雷有关系,印度本身也有很多的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印度的宗教问题、民族问题、种族问题、种姓问题等,还有就是印度的义务教育也是非常落后的,印度社会上还有着大批的文盲、半文盲人员。所以,印度要想快速的实现工业化不仅要处理掉英国留下的那两颗雷,还要把自身的矛盾给解决了才行。
⑥ 印度粮食产量低的原因
原因主要是印度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雨季与旱季,这导致印度耕作制度一般是一年一熟。
众多的人口,使印度成为粮食消费大国。
印度粮食产量低,主要原因是工业不发达——首先在选种、育种等方面,印度技术薄弱。
在农业机械方面,印度自己的产量无法达到生产要求,只能进口。
印度在农用化肥和农药上产量也很悲剧,也只能依赖进口。
在水利设施建设上,印度的基建十分落后,而且效率极低,水利设施建设严重不足。
⑦ 印度的工业为什么很差
印度工业部局是靠近矿产资源,如焦达讷格布尔高原,有丰富的煤、铁、云母、铜、铝土矿和水力、森林资源。是印度重要的工业区。着名的塔塔钢铁公司即设于南部的贾姆谢德布尔。
。
其次印度工业的总体发展不均衡,工业分布在靠近原料产地的大城市:如棉纺织业之于孟买,麻纺织业之于加尔各答;主要分布在在沿海大城市,北部工业很不发达
(1)以加尔各答为中心的工业区。这里是全国最早形成的工业区,近几十年略有衰退。现工业产值仅占全国的1/10。麻纺和机械是本区的两大工业部门。
(2)以孟买—浦那为中心的工业区。工业产值占全国1/6,已显着领先于其他工业区。棉纺工业长期居优势地位,占全国30%。此外,机械、化工、炼油等部门在国内均有突出地位,已成为多部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以阿默达巴德为中心的工业区。周围是印度主要棉花和油料产地。以传统工业为主,棉纺织业和油脂工业在国内居首位,水泥、化工两部门地位突出。
(4)以马德拉斯—班加罗尔为中心的工业区。这是发展最快的工业区,规模已接近于加尔各答区。区内集中了电力、飞机制造、造船、炼油等工业部门,以及航空、电子、电机等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
(5)以那格浦尔为中心的工业区。这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重工业区,有印度的“鲁尔区”之称。它接近主要煤炭产地,煤和钢铁产量均占全国的3/4,电力、重型机械、化工、非金属产品等地位也很突出,是内地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可以说是它的地理位置和国家战略决策决定了印度发展的方向和程度
⑧ 为什么印度没有像中国一样发展起发达的低端制造业
很多人喜欢关注外部世界,尤其关注那些遥远的地方。
这些年,关于北美洲的美墨边境砌墙了,南美洲的委内瑞拉挨饿了、土耳其人当街烧美元了、叙利亚内乱了、以及遥远的欧洲国家在议会里吵架了等等之类的消息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
与之对比,作为亚洲国家的国人,却并不经常关注亚洲地区,尤其是长期忽略了两个低头发展的邻国:印度和越南。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对很多人来说,比较普遍被认同的印度标签是瑜伽,街头的苦行僧、摩托车上的叠罗汉、以及印度火车的免费“挂票”......
除了这些之外,印度也有很多不被熟知的事情。
比如说,很少有人知道印度发射第一代遥感卫星的时间是1988年,这比中国成功发射遥感一号卫星的时间(2006年4月27日)提前了十几年。
2007年5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了遥感二号卫星,全色分辨率达已经到了2米级别,技术上仍然落后于印度。
有人会说,遥感卫星相机分辨率高一点没什么了不起的。这样看问题的人是还没有体会到这种技术差距带来的后果。2008年汶川地震后,由于国内遥感卫星所拍摄的卫星图质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到获取国外提供的高分辨率灾区信息图像已是多日之后,也因此失去了宝贵的时效性。
再说说印度的汽车工业。
2008年,总部在孟买,进入全球商用汽车制造商前十名的印度汽车公司“塔塔汽车”从福特公司手中收购了積架路虎,正式成立了積架路虎汽车公司。
2010年,印度的另一家汽车企业马辛德拉(Mahindra & Mahindra)收购了曾经为美军生产吉普车的韩国第四大汽车生产商双龙汽车70%的股权,正式成为双龙(Ssangyong)的新东家。
此前的2004年,双龙汽车曾被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购,但是双方在2009年结束了彼此间的合作。
2016年,印度的汽车产量已经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五大汽车生产国。2017年,印度的新车销量达到400万辆以上,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4位。
印度,这个亚洲第二个制造汽车的国家,有着同中国一样庞大的国内汽车市场,但与中国汽车市场上有众多外国品牌所不同的是,印度国产汽车在本国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60%以上。
再聊聊印度的软件业。
1989年的时候,印度软件业的总产值仅为2000万美元,1990年就增长到5000万美元,1999年时已达到40亿美元。到2004年,印度的软件出口值已达120亿美元,出口到世界一百多个国家。
再往后,我就很难查到印度软件出口的更多数据了,但是已知印度软件的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短短几十年,印度就成为全球第二大软件出口国。
另外,在美国硅谷的软件公司中,印度裔也占了很大比例。
还有印度的制药。
不仅中国人去印度代购格列卫,日本人和韩国人也去印度代购,而且不止格列卫,很多抗癌药都是代购的热门。印度生产了全球近四分之一的仿制药,而且有一半以上是出口到欧洲、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因为,印度制药的疗效是看得见的。
还有印度的核能发电。
目前,印度已运行的核电站有22座。预计到2050年,核能发电将占印度总发电量的50%。
对于国人来说,印度有太多不被了解却值得中国借鉴与学习的地方,在此不能一一列举。虽然印度在世界上闹出过很多笑话,不过他们在某些方面确实做得比较好。
反过来说,世界上哪个国家不闹笑话,其他国家的笑话也不少啊,也不小啊。
最后就说几句跟印度农业有关的吧。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印度东部地区发生了严重旱灾,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印度开始进口粮食。
后来,印度政府开始实施被称为“绿色革命”的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印度的农业发展也取得了显着成效。
这个拥有13亿5000万人口的国家,2018年大米出口量跃居世界第一。
同时,印度还是世界第二大小麦生产国,也出口小麦。2018/19年度(4月到次年3月)印度出口小麦226,225吨。印度国有食品公司的数据显示,2019年10月初印度的小麦库存3930万吨,比正常缓冲库存2070万吨多了近一倍。
反观中国,却是世界第一大粮食进口国。
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的大米进口量增长了九倍,2013年中国就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米进口国了。
把中国和印度这两个超过10亿人口的国家放在一起对比,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印度大米出口占比世界第一位,中国大米进口占比世界第一位。
说了这么多,有人会觉得这是在吹嘘印度。因为印度的面积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GDP也明显不如中国。如果现在有人说印度将来可能超越中国,根本没有人相信。
这就如同把时间拉回到1886年,当李鸿章在天津因为中日长崎事件盛气凌人地训斥日本外交官的时候,当时若有人告诉他,八年之后日本就会反超大清,并赠送给大清一场甲午战争,李鸿章当然也不会相信。
但在此前两年的1884年,也是在天津,第一次见到李鸿章的伊藤博文就已经看到了十年之后。
伊藤博文从天津回到日本后,就对满清的洋务运动做出了前期迅速崛起、欣欣向荣,但是很快就会抱残守缺、停滞不前,后期将一塌糊涂、混乱不堪的判断。
当年的日本就是看准了满清的这种趋势,先以吞并琉球为试探,然后一步步进逼,先割台湾,后图东北......当然,这样的结果也是因为满清自己把自己搞砸了,自然也就挡不住别人再来砸一下。
当然,未来有很多理由相信历史会避免同样的错误,同样也有很多理由怀疑历史可能重复相似的轨迹。
然而今天,亚洲不只有一个北望藏南、将中国领土拉达克划入其版图的印度,还有一个对南海诸岛坚称主权、紧随中国之后全面进行革新的越南。
近年来,越南经济迅速增长,正在向制造业大国迈进。越南的发展速度有多快,有人说那里很像二十年前的中国。
2019年,英国发生货车偷渡事件,造成39名越南人死亡。曾几何时,一批中国人也正是用这种方式偷渡英国,为家乡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2000年6月18日发生在英国的多佛惨案,58名来自中国的偷渡者在卡车车厢里因窒息死亡。时隔二十年,世界看到的是另一批搏命求发展的越南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家国兴替,此起彼伏。当中国即将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时代,拥有近1亿人口的越南现在正当年。
如果回顾一下不太遥远的历史,1861年,当满清开启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时,日本还处在混乱的幕府末期。
1886年,当满清北洋舰队的铁甲巨舰行驶在日本海域,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海军还没有像样的战船。
然而他们不到十年就赶上来了。
甲午战争之前,满清上下疲于应对西方各国,也没人拿日本这个岛国当回事。就像今天有些人看待印度和越南一样,时不时就会嘲笑他们一下。
当年搞洋务建北洋的李鸿章也嘲笑过日本,甲午的惨败也给他带来了深深的痛苦。
这个世界是圆的,某种意义上,这个世界也是平的,二十年前能跑多快,能跑多远,并不代表十年后的速度。
图片
印度海军
如今的印度和越南都在加速,虽然他们的体量不是很大,但是如果跑在前面的国家突然停滞下来或者自己摔倒了,他们也可能一个接一个地赶上来。
人们说,底气是一种能力,但有些时候运气也是一种能力。
今天,不显山不露水的日本,不仅在积累巨大的社会财富,而且几乎一年一个诺贝尔奖持续提升着日本的科研力量。
另外,在亚洲的北方,还有一个叫俄罗斯的国家,俄罗斯曾经向西试图冲进欧洲,受阻之后又向东试图冲进亚洲,1904年日俄战争之后,俄罗斯逐渐退出了中国东北。近年来的俄罗斯看似一蹶不振、无所事事、又好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图片
太遥远的未来不说,十年之后,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人们还是可以凭着自己的感觉预测一下的。
别看欧美天天闹情绪,这个脱欧了、那个弹劾了,外人看得惊心动魄,人家自己波澜不惊。
因为,他们毕竟有着几百年稳固的社会基础。即便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也没有改变他们什么。
英国还是那么孤傲,法国还是那么浪漫,德国还是那么较真儿......仅这一点,亚洲国家就比不了,很多亚洲国家性情不稳。
十年之后,欧美或许还是那个欧美,亚洲或将不再是现在的亚洲。
⑨ 印度现做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为什么印度成为不了世界工厂
印度是不会成为世界工厂的,首先印度的人民文化程度低,其次印度的工人的工作效率低,并且印度生产的商品质量不行,如果印度不改变这些现状就没法替代中国更为世界工厂。虽然印度国土面积很大,人也很多,但是印度人大都没有受过教育。
而且我觉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是有原因的毕竟中国有完整的工业体系,还拥有着完整的国内市场,最重要的是中国有着大量受过基础教育的廉价劳动力,而且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足够完善。并且印度现在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国内市场,每个行政区之间还存在着收取关税的现象,这样下去印度在发展十年也不会代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