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硅谷大佬大部分都是印度人
为什么硅谷大佬大部分都是印度人,却鲜有中国人身影?现在,印度人已经打开了从中层通向顶层的晋升通道,谷歌和微软两大帝国的印度裔CEO,已经再清楚不过地向整个科技世界显示:印度裔。
自从谷歌起,硅谷大公司的一项默认传统就是免费开放公司自助食堂。随着硅谷移民越趋多元化,这些大公司的食堂也开始向雇员提供全世界各国菜式。但近几年,硅谷食堂里的咖喱味一阵重过一阵。硅谷员工经常开玩笑称,甚至可以根据每家公司食堂里的咖喱味,来判断这家公司的印度人比例。
照此推理,现在硅谷咖喱味最重的食堂大概就是谷歌了。随着咖喱味一路飘香的,还有印度人在硅谷权力之路上越走越远。现在,印度人已经打开了从中层通向顶层的晋升通道,谷歌和微软两大帝国的印度裔CEO,已经再清楚不过地向整个科技世界显示:印度裔工程师在硅谷没有上限。谷歌新任印度裔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
数不清的硅谷印度裔高官
硅谷的印度高管已经有点数不过来了。其中就有红透半边天的谷歌新任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以及微软历史上第三任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仅仅这两家公司,印度裔高管就已经掌管了8000亿美元的市值。不同于一些族裔高管都是移民二代,这一波登上硅谷权力顶端的印度裔高管,都是土生土长的印度人,大多数都是在印度完成了大学本科教育后来美的。
比如,皮查伊出生于印度第四大城市钦奈的一个普通家庭,住在一个两房公寓里,他的父母连个电视机都买不起。纳德拉则在1967年出生于印度的海得拉巴,在印度的班加罗尔大学获得了电子和通信的工程学士学位,随后前往美国留学,在威斯康辛大学攻读计算器硕士。
当皮查伊在1993年,也就是互联网革命的前夜来到硅谷时,他父母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才帮他垫付了去美国的路费。皮查伊回忆说,当他第一次到史丹福,发现这里连一个双肩包都要卖60美元时彻底震惊了。但皮查伊也发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接触到了几乎是没有穷尽的互联网世界。
今年 43岁的皮查伊,在谷歌公司内部升迁极快。正是他发明了google chrome,在担任新CEO前,掌管安卓业务已经有两年了。皮查伊从当年那间印度破公寓里动身,用了20年,到现在执掌硅谷最重要的谷歌帝国命脉,这样的跳跃哪怕是发生在“美国梦”的语境下,都令人动容。
硅谷流传的一个说法是,皮查伊曾经一度想跳槽去推特(Twitter),但谷歌为了留住他开出了一张5000万美元的奖金,并最终给他让出了那个独一无二的位置。除了皮查伊和纳德拉外,硅谷的传奇式印度高管比比皆是。
最早可溯源到1980年就来到美国的沙比尔·巴蒂亚(Sabeer Bhatia)。巴蒂亚是hotmail的发明者,1968年出生于印度昌迪加尔,后来在加州理工念书。
还有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软件公司之一Adobe的首席执行官山塔努·纳拉延(Shantanu Narayen),在印度奥斯马尼亚大学念完本科,来美国博林格林州立大学读了计算器硕士。
演示文档共享平台“Slide Share”联合创始人兼CEO 拉什米·萨哈(Rashmi Sinha),出生于印度阿拉哈巴德,后在伯克利大学深造。太阳微系统公司,就是那个发明了Java语言的公司,其联合创始人维诺德·科斯拉(Vinod Khosla)也是在印度出生,于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受教育。
思科首席技术官帕德马锡·沃里奥(Padmasree Warrior),此前还担任过摩托罗拉的首席技术官,同样来自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后在康奈尔大学学习。
谷歌除了皮查伊,还有一位印度裔高管:企业业务总裁艾米特·辛格(Amit Singh),是他在2001年重塑了谷歌搜索引擎的核心算法。辛格在印度北方邦出生长大,也是在印度理工学院的罗克分校读书,后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德卢斯大学念计算器科学研究生。
鲜有中国工程师高管
印度高管的成长路径,其实与中国工程师一模一样的。活跃在硅谷的大量中国工程师,同样也是在中国清华、北大等顶级学府念完本科,然后申请来美国攻读工程类的博士,最后前往硅谷求职。
同属亚裔的印度和中国工程师,在美国其它族裔眼中的印象都高度一致:成绩优秀、技术拔尖,但不擅长体育,总体比较内向,喜欢和自己人扎堆。
但中国工程师能在硅谷真正出头的少之又少,像网络最近高薪挖角的吴恩达可能是一例。1976年出身的吴恩达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国际上最权威的学者之一,名震硅谷。即使是吴恩达,也是出生在伦敦、于香港和新加坡接受教育的华裔,并非像很多印度高管那样成年后才移民来美。除吴恩达之外,就很难数得出几个中国工程师高管的名字。
硅谷一个传统族裔权力结构是:大量担任技术研发任务的中国工程师,往上是一群印度中层,再往上则是美国本地白人高管。
现在,印度人已经用实际行动打破了“天花板瓶颈”。但中国工程师依然停留在“勤奋、靠谱、技术能力强”的研发人员层面,鲜有向管理层的突破。
中国工程师私下对印度同事最大的抱怨,就是认为印度人“互相偏袒”。最被诟病的几大罪状,就是在公司入职时,印度面试官赤裸裸地偏袒印度候选人,甚至不惜放水;在工作中,印度同事又拉帮结派,喜欢口头上表功和讨好上司,个个都爱钻研晋升之道。
古老的印度学徒传统
这些“声讨”当然有中国工程师受压抑的情绪化,但在管理学中,这种“印度式管理”倒也确有出处。瑞士圣加仑大学在2004年搞了一项对印度式管理风格的研究,结论称印度高管倾向于参与式管理,喜欢和下属建立非常深远的关系。“这种管理艺术可能来自于印度的学徒传统,在上下级之间会建立情感纽带”,这篇研究称。
新罕不什尔南方大学一项研究也比较了跨国企业中,印度经理和美国经理的差别,称“印度高管的风格是,上级会非常真诚地替下属考虑,两者之间往往会建立极强的忠诚感,甚至超越了薪水回报”。
这种发源于印度手工艺行业的古老传统,在推动印度裔工程师融入硅谷时显得马力十足。早在沙比尔·巴蒂亚时代,印度工程师和企业家就开始在硅谷拓宽势力范围,靠一代代的积累建立印度企业家在美国的超强人际网络。
三十多年前,第一代成功的硅谷印度创业家,就已经意识到外来移民在美国发展的难处和障碍,开始毫无保留地帮助前来追随的印度老乡。经过几代印度企业家们的努力,他们实际上已经在硅谷创造出了一个良性发展的印度圈生态,包括引荐人脉、设立天使投资,专门帮助初来乍到的印度创业者。“这是靠第一代印度移民非常有意识的努力才争取得来的地位”,《印度经济时报》上的一篇文章中说道。
前几代印度移民另一个突破性成就是,打破了美国人对印度人的刻板印象,认为印度人只能成为优秀的工程师,而不是杰出的管理者。上述文章指出,“当第一代硅谷的印度移民成功打碎职业上的玻璃天花板后,他们还决定要从此互相扶持着前进。他们意识到后来者将面临同样的困境,要想突围,只有抱团。由前人来为后来者打破更多障碍,提供更多经验,开启机遇之门”。
所以,中国工程师最看不惯的“给自己人放水、互相抱团”,虽然可能有意气之嫌,但确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印度高管的做事风格。就是通过这种赤裸裸的互相提携的传统,上一代印度人为今天的皮查伊和纳德拉开辟了道路,向美国人证明了印度人可以担当大任。
对于中国工程师,除了缺乏这种强力抱团的传统外,最望尘莫及的还有印度人英语的母语优势。在吐槽完印度同事“爱拍马屁”后,许多中国工程师也都会哀怨地再自叹一句:“中国工程师就算想拍句马屁也都说不太溜。”
录取率不到2%的印度理工学院
仅仅靠提携,可能能进入大公司混碗饭吃,但要成为“技术至上”的科技公司高管,还是要靠超强实力。皮查伊能当上谷歌CEO,首先还是因为他发明了chrome。
事实上,许多杰出的印度工程师确实是仅凭个人实力,就能让整个互联网世界心服口服。根据2014年的数据,目前硅谷大概有15%的创业公司都是由印度裔创办。
在美国,印度人实际上已经成为由移民创办的科技创业公司中的最大族裔,超过了英国、中国和日本三个族裔加起来的人数。
从 1999~2012年,虽然印度雇员只占硅谷整体雇员人数的6%,但印度人在硅谷创建的公司占全硅谷的比例从7%飙升到了15.5%。创业公司是最能代表创新精神和技术实力的一个指标之一,这些优秀的印度裔工程师,其中大概有一半都来自于同一所印度的大学:印度理工学院。
这是皮查伊和许多其它印度高管的母校,被誉为全世界最难进的大学,录取率不到2%,比哈佛大学录取率还低的多。或许把美国的哈佛、麻省理工、普利斯顿大学加在一起,大概就是印度理工学院在印度的地位。
据调查显示,在美国高科技企业的集中地硅谷,约2000个新生企业中,约有四成是由印度人开办的,而其中一半是印度理工学院培育出来的人才。
从上个世纪70年代科技产业腾飞的黄金时期起,每年印度理工学院70%的毕业生会选择出国,且大部分都落脚美国。过去50年,印度理工学院总共诞生了17万毕业生,留在美国的就超过3.5万人。
② 马来西亚为什么会有很多印度人
印度人是英国殖民马来西亚的时候一起跟着跳进来马来西亚的
③ 香港为什么那么多印度人
能在香港找到工作的,要么是在香港的印度公司上班的印度侨民,要么就是港英时代留下来的土生土长香港印度人,这帮人是香港的永久居民,但不是中国国籍。
④ 斐济位于太平洋深处,为何印度人很多呢
因为以前斐济是英国人的殖民地,后来英国人为了在这里种植甘蔗,所以从另一个殖民地国家印度引进了大量的劳动人口,弥补了斐济的劳动力,后来斐济从英国独立出来以后,这些印度人依然选择留在了斐济,所以说现在很多斐济人都是印度人的后代。
而种植甘蔗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英国人又不愿意从事体力活动,毕竟他们的性格非常的高傲,所以说就开始各地找低端劳动力,这个时候印度作为他们的殖民地,很多印度人就跟着他们一起来到斐济干活,成为了斐济的劳工,后来英国人在斐济也开始通过种植甘蔗,然后榨糖卖钱,一直到了70年代,斐济才开始从英国独立出来,但是斐济方方面面依然受到了英国文化的各种影响,当时的很多印度人也留在了斐济,所以说现在走在斐济会看到很多人长得和印度人一样,就是当年印度人的后裔。
⑤ 毛里求斯:离印度4000公里,为什么67%人口却是印度裔
▲对印投资前十名,毛里求斯一度高居第一
印度尽管独立后经济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因其人口增长太快,贫困人口一直居高不下。对于贫穷的印度民众来说,毛里求斯是他们外出打工和移民的“天堂”。尤其他们发现,毛里求斯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与印度本土差不多,他们可以无缝融入当地的生活。因而毛里求斯就成为了印度移民的首选之一。
⑥ 为什么外国的企业很多高管都是印度人
我们都知道美国一些企业他们的员工组成都是非常复杂的,企业的员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的人才,同时他们对于企业的分工也各有不同,而我们会发现在美国的一些排名非常靠前的企业中,经常能够看到很多印度脸孔,那么为什么这些外国的企业中会有这么多印度人呢?
其实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刚进入这个国家想要接受这个国家的习惯和氛围,都是需要花上一定时间的,如果没有这段时间的沉淀往往是比较难了解到这个国家独特的文化,不管是外国的朋友来到我们中国还是印度的朋友,去完美国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在未来想必国内也会有不少这样的人才,可以与国内的技术人员非常友好的进行交流和往来。
⑦ 为什么印度人遍布全世界
印度移民在许多国家占据重要地位,在一些国家处于主要地位,成为这些国家的主人。印度洋中的岛国毛里求斯属于非洲,大部分人口属于印度(包括巴基斯坦)后裔。毛里求斯附近的岛国塞舌尔,也有大量的印度移民。马达加斯加的印度移民也比华人多。在东非国家,也有一些印度后裔。
在东南亚的前英国殖民地中,有大量的印度后裔。比如,新加坡8%的人口是印度后裔,马来西亚7.4%的人口是印度后裔。
在太平洋的岛国中,斐济44%是印度后裔。
在拉丁美洲的牙买加有大量印度后裔,圣卢西有少量印度后裔。特立尼达和多巴哥40.3%是印度后裔,是这个国家的第一大族群。圭亚那48%的是印度后裔,是这个国家的第一大族群。圭亚那面积20多万平方公里,48%的印度移民,等效于为印度人占领了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一个浙江的面积。圭亚那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国家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保护自己国民,使自己的国民能更好的生存,使自己国民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更多的繁衍自己国民的后代。
从以上统计看,印度海外后裔基本可以控制的国家数量有3个国家。毛里求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圭亚那。占重要地位的国家一个,斐济。
华裔只在一个国家(新加坡)占据主导地位,其它国家都是相对次要的地位。对比海外华裔,印度后裔还是很成功的。美国的华裔多,美国的印度后裔也不少。英国的这些殖民地变成了印度的实际殖民地。印度后裔在其它的非英国殖民地数量也很大。就是在英国,这个印度的前宗主国,也有大量印度的殖民者。虽然在过去,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实际情况是,殖民印度的英国人,远没有殖民英国的印度人多。实际效果恰恰相反,英国更象是印度的一个殖民地。
海外的印度后裔没有海外的华裔更加留恋自己祖先的国土,这可能与文化有关,也可能与印度的种姓制度有关。海外印度后裔对印度发展的贡献,没有海外华裔对中国发展的贡献大。
⑧ 印度人民走遍全球有五国已“印度化”,印度裔人数超过本地人吗
众所周知,世界人口已经突破了75亿了,而且还在不断增长,根据预测世界人口将在2040年之前超过80亿,到时候除了部分比较荒凉的地方之外,很多国家将人满为患。我国使用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印度一直喜欢和我们比,包括人口,印度没有计划生育,因此他们的人口增长速度惊人。
接下来第三个就是圭亚那,也同样位于南美洲北部,国民主要是印度裔和非洲裔,其中印度裔达到了45%。今年来圭亚那发展越来越慢,加上一些国家主要领导人也由印度裔的担任,使得该国家的发展开始向印度那一边靠。第四个是斐济,该国家位于西南太平洋中心,陆地面积有18333平方公里。1879~1916年,英国带入大量印度劳工定居斐济,印度裔占总人口37.5%。斐济是世界上最热门的旅游度假地之一,同时也是斐济的最大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