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流浪者主题歌原唱是谁
1、电影介绍:
《流浪者》是由拉兹·卡普尔执导,Khwaja Ahmad Abbas编剧,纳尔吉丝、Prithviraj Kapoor、拉兹·卡普尔等联袂主演的家庭爱情片,该片于1954年1月25日在瑞典上映,于1956年4月7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法院审理一件拉兹闯进拉贡纳特的住宅的谋杀案件的故事。
印度电影《流浪者》早在文革以前就已进入中国。《流浪者》和其主题曲“拉兹之歌",在中国最轰动的时期是在70年代末,那是在一代人遭受了苦难经历之后。
《流浪者》反映印度等级社会的黑暗现实,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和人道主义,这当然是影片受到欢迎的原因之一。然而,影片引起十年浩劫之后中国人的共鸣,自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
② 外国着名的诗人有哪些
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外国着名的诗人有哪些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A
阿赫马托娃
奥登
爱默生
艾略特
阿莱克桑德雷
阿尔丁顿
阿波里奈
艾吕雅
阿拉贡
埃利蒂斯
奥哈拉
耶胡达"阿米亥
约翰"阿什贝利
B
布雷兹特里特
布莱克
拜伦
巴德内伊
布莱希特
邦维尔
波德莱尔
勃柳索夫
勃洛克
巴耶霍
布奇
贝恩
贝歇尔
布勒东
博尔赫斯
勃莱
波尔塔
博纳福瓦
伊丽莎白"毕肖普
胡方
C
路易斯'巴斯'德'卡蒙斯
保罗"策兰
D
但丁
多恩
德莱顿
丁尼生
德鲁尼娜
鲍勃"迭兰
戴墨尔
邓南遮
达里奥
戴"劳伦斯
德尔
迪更生
E
莪相
莪默"伽亚谟
F
弗洛斯特
菲特
弗"福林特
G
歌德
戈蒂耶
葛奥尔格
果尔蒙
戈沃尼
戈姆林格
伊凡"戈尔
扩展阅读
1、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印度着名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生于加尔各答市一个有深厚文化教养的家庭,属于婆罗门种姓。1913年他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人(也是首个亚洲人)。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代表作品《飞鸟集》,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它包括325首清丽的无标题小诗。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都在泰戈尔的笔下合二为一,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
2、珀西·比西·雪莱
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雪莱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学开除。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1822年7月8日逝世。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3、希梅内斯
西班牙现代着名诗人。西班牙抒情诗新黄金时代的'开拓者。童年的孤独和少年时在耶稣会学校长达11年的住校生活使诗人心里隐藏了极大的忧伤。1896年诗人按照父亲的意愿前往塞维利亚学习法律和绘画。但是他很快就转入了文学创作。1900年,和拉美现代主义诗歌创始人卢文。达里奥相识,被其诗歌深深吸引。同年,发表诗集《白睡莲》,《紫罗兰的灵魂》,因过于忧伤饱受评论界指责。决定回到家乡,途中得知父亲病逝,其身心受到极大打击。为此曾多次进入疗养院。1912年,回到马德里做编辑工作。西班牙内战期间,站在共和派一边,后被迫流亡国外。二战时,他积极呼吁人们反战,晚年的他因不满西班牙的独裁统治定居波多黎各。195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4、艾略特
英国现代着名诗人,西方现代派文学思潮的奠基者,出生在美国,祖父是华盛顿大学的创始人。父母都出生在文化层次较高的家庭。1906年,诗人入哈佛大学学习哲学。1908年诗人接触到象征主义诗歌,开始了对现代主义诗歌的探索。1910—1911年和1914年,他先后在巴黎大学学习,仍学哲学。随后就在德国找了一份研究员的工作。1915年他和英国少女维芬结婚,从此定居英国。同年发表第一首诗歌。1920年诗人出版了诗歌评论集《圣林》。晚年的他基本上沉迷于宗教,创作了大量的宗教诗。1948年因为对诗歌做出的开创性贡献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5、莎士比亚
英国着名戏剧家和诗人。出生于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曾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13岁时家道中落辍学经商,约1586年前往伦敦。先在剧院门前为贵族顾客看马,后逐渐成为剧院的杂役、演员、剧作家和股东。1597年在家乡购置了房产,一生的最后几年在家乡度过。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他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和《鲁克丽丝受辱记》均取材于罗马诗人维奥维德吉尔的着作,主题是描写爱情不可抗拒以及谴责违背“荣誉”观念的兽行。14行诗多采用连续性的组诗形式,主题是歌颂友谊和爱情。
外国着名的诗人
英国:雪莱《西风颂》“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英国: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真诚的爱情之路,永远不会是平坦的。”
英国:拜伦 《唐璜》“爱情对于男人不过是身外之物,对于女人却是整个生命。”
英国:济慈《夜莺颂》“如果长期戴着一个面具,它就会成为你的脸。”
英国 : 叶芝《当你老了》
美国:惠特曼《草叶集》
美国:艾伦坡《乌鸦》
美国 : 狄金森《狂野的夜》
德国:歌德《浮士德》
德国 : 海涅《抒情插曲》
德国 : 席勒《欢乐颂》
匈牙利:裴多菲《谷子成熟了》
俄国:普希金《上尉的女儿》
俄国 : 叶赛宁《亡灵节》
黎巴嫩 : 纪伯伦《先知》《泪与笑》
智利 : 聂鲁达《疑问集》
印度 : 泰戈尔《飞鸟集》
③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诗句还有哪些
1. 泰戈尔关于印度描述诗句
泰戈尔关于印度描述诗句 1.印度诗人泰戈尔描述梅兰芳的诗句,谁知道
是“亲爱的,你用我不懂的/语言的面纱,遮盖着你的容颜,正像那遥望如同一脉,缥缈的云霞,被水雾笼罩着的峰峦。”是泰戈尔观看了梅兰芳演出后写的。
参考资料:,泰戈尔即兴赋诗一首,赠予梅兰芳留念。原诗是用孟加拉文写的,写好后泰戈尔又亲自把它译成英文,并用毛笔写在了一柄纨扇上。他还兴致勃勃地朗诵给大家听:“认不出你,亲爱的/你用陌生的语言蒙着面孔/远远地望去,好似/一座云遮雾绕的秀峰。”表达了泰戈尔观看《洛神》后,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也道出了由于语言的障碍,难以完全理解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难以充分领略京剧艺术真谛的一丝遗憾。全诗词意亲切浪漫,感人肺腑。当时在场的诗人林长民又根据泰戈尔的英文,把诗歌译成古汉语骚体诗记在纨扇上,并写了短跋。梅兰芳非常礼貌的双手接过了承载着真挚友情的纨扇,向泰戈尔表示了真诚的感谢。而随同泰戈尔访华的印度着名画家南达拉波斯在观看了《洛神》后,也专门绘制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油画《洛神》赠给梅兰芳,令观者赞赏不已。1961年,梅兰芳又请精通孟加拉文及泰戈尔文学的吴晓铃和石真两位教授根据泰戈尔的原作,将泰戈尔赠送给他的那首诗译成白话体:“亲爱的,你用我不懂的/语言的面纱/遮盖着你的容颜/正像那遥望如同一脉/缥缈的云霞/被水雾笼罩着的峰峦。”
2.印度泰戈尔的三句诗句
Life of my life, I shall ever try to keep my body pure, knowing thy living touch is upon all my limps.我生命的生命,我要保持我躯体的纯洁,因为我知道是你生命的触碰在我身上摩挲。
I shall ever try to keep all untruths out of my thoughts, knowing thou art that truth which has kindled the light of reason in my mind.我要摒除所有的虚伪,因为我知道是你在我心头点亮了真理的明灯。
I shall ever try to drive all evils away from my heart, and keep my love in flower, knowing thou hast thy seat in the inmost shrine of my heart. 我要驱逐所有的邪念,让我的爱开花,因为我知道是你在我心宫深处安设了座位。
It shall be my endeavor to reveal thee in my actions, knowing it is thy power which gives me strength to act.我要尽我所能在行动上展现你,因为我知道是你的力量指引我行动。
3.阅读下面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三首小诗,按照要求写作文
1.上帝对人说道:“我医治你,所以要伤害你;我爱你,所以要惩罚你。”
2.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3.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4.当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被拒绝了。
5. 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
6.离我们最近的地方,路程却最遥远。我们最谦卑时,才最接近伟大。
7.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8.月儿把她的光明遍照在天上,却留着她的黑斑给她自己。
9.生命因为付出了爱,而更为富足。
10.果实的事业是尊重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罢,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
11.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果实,却并不要求什幺报酬。
12.瀑布歌道:“虽然渴者只要少许的水便够了,我却很快活地给与了我全部的水。
13.谢谢火焰给你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执灯的人,他是坚忍地站在黑暗当中呢。
14.尘土受到损辱,却以她的花朵来报答。
4.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介绍
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领袖。在外国泰戈尔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诗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他本人被许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个圣人。
除诗外泰戈尔还写了小说、小品文、游记、话剧和2000多首歌曲。他的诗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语写成,在孟加拉语地区,他的诗歌非常普及。
他的散文的内容主要是社会、政治和教育,他的诗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内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写自然和生命。在泰戈尔的诗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样性就是欢乐的原因。同时,他所表达的爱(包括爱国)也是他的诗歌的内容之一。
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使用的是泰戈尔的诗。维尔弗德·欧文和威廉·勃特勒·叶芝被他的诗深受感动,在叶芝的鼓励下,泰戈尔亲自将他的《吉檀枷利》(意即“饥饿的石头”)译成英语,1913年他为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在印度独立运动的初期支持这个运动,但后来他与这个运动疏远了。为了抗议1919年札连瓦拉园惨案,他拒绝了英国国王授予的骑士头衔,他是第一个拒绝英王授予的荣誉的人。
他反对英国在印度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反对这种“人为”的、完全服从的、死背书、不与大自然接触的学校。为此他在他的故乡建立了一个按他的设想设计的学校,这是维斯瓦-巴拉蒂大学的前身。
在他的诗歌中,泰戈尔也表达出了他对战争的绝望和悲痛,但他的和平希望没有任何政治因素,他希望所有的人可以生活在一个完美的和平的世界中。
泰戈尔做过多次旅行,这使他了解到许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他对东方和西方文化的描写至今为止是这类描述中最细腻的之一。
泰戈尔(1861~1941) Tagore,Rabindranath 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是向西方介绍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绍到印度的很有影响的人物。 生平 1861年5月7日生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1941年8月7日卒于同地。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婆罗门种姓。祖父德瓦尔格纳特·泰戈尔和父亲戴本德拉纳特·泰戈尔都是社会活动家,支持社会改革。泰戈尔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校和孟加拉学院,但没有完成正规学习。他的知识得自父兄和家庭教师的耳提面命以及自己的努力者为多。他从13岁开始诗歌创作 ,14岁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徒庙会》。1878年,他遵父兄意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1880年回国,专事文学创作。1884年,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管理祖传田产。1901年,在孟加拉博尔普尔附近的圣地尼克坦创办学校,这所学校于1921年发展成为交流亚洲文化的国际大学。1905年后民族解放运动进入高潮,孟加拉和全印度人民都反对孟加拉分割的决定,形成轰轰烈烈反帝爱国运动。泰戈尔去加尔各答投身运动,义愤填膺,写出大量爱国诗篇。但不久同运动其他领袖发生意见分歧,他不赞成群众焚烧英国货物、辱骂英国人的“直接行动”,而主张多做“建设性”工作,如到农村去发展工业、消灭贫困愚昧等。他于1907年退出运动回圣地尼克坦,过隐居生活,埋头创作。1913年,他因英文版《吉檀迦利》(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从此闻名世界文坛。加尔各答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英国政府封他为爵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先后10余次远涉重洋,访问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和平友谊,从事文化交流。1919年,发生阿姆利则惨案,英国军队开枪打死1000多印度平民,泰戈尔声明放弃爵士称号,以示抗议。1930年,他访问苏联,写有《俄国书简》。他谴责意大利法西斯侵略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支持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反对法西斯头子佛朗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写文章斥责希特勒的不义行径。他始终关心世界政治和人民命运,支持人类的正义事业。
5.印度的使人泰戈尔有那几首最出名的诗句
1 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
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Stray birds of summer come to my window to sing and fly away.And yellow leaves of autumn, which have no songs, flutter and fall there with a sign.2 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呀,请留下你们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
O Troupe of little vagrants of the world, leave your footprints in my words.3 世界对着它的爱人,把它浩翰的面具揭下了。它变小了,小如一首歌,小如一回永恒的接吻。
The world puts off its mask of vastness to its lover.It becomes small as one song, as one kiss of the eternal.4 是大地的泪点,使她的微笑保持着青春不谢。It is the tears of the earth that keep here smiles in bloom.5 无垠的沙漠热烈追求一叶绿草的爱,她摇摇头笑着飞开了。
The mighty desert is burning for the love of a bladeof grass who shakes her head and laughs and flies away.6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If you shed tears when you miss the sun, you also miss the stars.7 跳舞着的流水呀,在你途中的泥沙,要求你的歌声,你的流动呢。
你肯挟 瘸足的泥沙而俱下么?The sands in your way beg for your song and your movement, dancing water. Will you carry the burden of their lameness?8 她的热切的脸,如夜雨似的,搅扰着我的梦魂。Her wishful face haunts my dreams like the rain at night.9 有一次,我们梦见大家都是不相识的。
我们醒了,却知道我们原是相亲相爱的。Once we dreamt that we were strangers.We wake up to find that we were dear to each other.10 忧思在我的心里平静下去,正如暮色降临在寂静的山林中。
Sorrow is hushed into peace in my heart like the evening among the silent trees.11 有些看不见的手,如懒懒的微(风思)的,正在我的心上奏着 潺(氵爰)的乐声。Some unseen fingers, like an idle breeze, are playing upon my heart the music of the ripples.12 “海水呀,你说的是什么?” “是永恒的疑问。”
“天空呀,你回答的话是什么?” “是永恒的沉默。” What language is thine, O sea?The language of eternal question.What language is thy answer, O sky?The language of eternal silence.13 静静地听,我的心呀,听那世界的低语,这是它对你求爱的表示呀。
Listen, my heart, to the whispers of the world with which it makes love to you.14 创造的神秘,有如夜间的黑暗--是伟大的。而知识的幻影却不过如晨间 之雾。
The mystery of creation is like the darkness of night--it is great.Delusions of knowledge are like the fog of the morning.15 不要因为峭壁是高的,便让你的爱情坐在峭壁上。Do not seat your love upon a precipice because it is high.16 我今晨坐在窗前,世界如一个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向我点点头又走过 去了。
I sit at my window this morning where the world like a passer-by stops for a moment, nods to me and goes.17 这些微(风思),是树叶的簌簌之声呀;它们在我的心里欢悦地微语着。There little thoughts are the rustle of leaves; they have their whisper of joy in my mind.18 你看不见你自己,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
What you are you do not see, what you see is your shadow.19 神呀,我的那些愿望真是愚傻呀,它们杂在你的歌声中喧叫着呢。让我只是静听着吧。
My wishes are fools, they shout across thy song, my Master.Let me but listen.20 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
I cannot choose the best.The best chooses me.。
6.要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
The most distant way in the world is not that i're not sure i love u. one is flying at the sky;t burn the light. So the most distant way in the world is not in the being sepearated branches. So the most distant way in the world is the love between the fish and bird;re breaking through the way we deny the existance of love;t be seen from afar. So the most distant way in the world is not the light that is fading away. it is the coincidence of us is not supposed for the love. The most distant way in the world is not that you': The most distant way in the world The most distant way in the world is not the way from birth to the end. it is after the light they can'. it is when i sit near you that you don't speak it out. So the most distant way in the world is not the burning stars, the other is looking upon into the sea. it is after looking into my heart i can'm loving u;t enjoy the co-existance. it is when we'. it is the same rooted branches can't understand i love u. It is when my love is bewildering the soul but i can'. So the most distant way in the world is not in two distant trees. The most distant way in the world is not the distance across us. it is in our love we are keeping between the distance;t change my love. The most distant way in the world is not that i can't say i love u,一个却深潜海底 英文版本《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爱到痴迷 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 却装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尚未相遇 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在天. it is in the blinking stars they can'。
7.要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爱到痴迷 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 却装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尚未相遇 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 英文版本: The most distant way in the world The most distant way in the world is not the way from birth to the end. it is when i sit near you that you don't understand i love u. The most distant way in the world is not that you're not sure i love u. It is when my love is bewildering the soul but i can't speak it out. The most distant way in the world is not that i can't say i love u. it is after looking into my heart i can't change my love. The most distant way in the world is not that i'm loving u. it is in our love we are keeping between the distance. The most distant way in the world is not the distance across us. it is when we're breaking through the way we deny the existance of love. So the most distant way in the world is not in two distant trees. it is the same rooted branches can't enjoy the co-existance. So the most distant way in the world is not in the being sepearated branches. it is in the blinking stars they can't burn the light. So the most distant way in the world is not the burning stars. it is after the light they can't be seen from afar. So the most distant way in the world is not the light that is fading away. it is the coincidence of us is not supposed for the love. So the most distant way in the world is the love between the fish and bird. one is flying at the sky, the other is looking upon into the sea.。
④ 泰戈尔写诗是用什么语言印度语英语还是什么语言在线等。
泰戈尔写诗用的不是英语,而是孟加拉语。
即使不谙文学,可是说起泰戈尔,在中国几乎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听过他的名字,也读过他的诗歌,知道《飞鸟集》,也许还会知道《吉檀迦利》。可是对于泰戈尔的国籍和写作语言,可能很多人是模糊的。
也许能说出他的印度人,但是如果问他是用什么语言写作的,可能很多人会说是英语,因为冰心是从英语翻译过来。也有人会认为是印地语,因为印度的国语是印地语。可是,泰戈尔出生在加尔各答佐拉桑郭大院,他的母语是孟加拉语,他的写作语言也是孟加拉语。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着名诗人、作家、哲学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 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着,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诸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文、史、哲、艺、 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
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 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4)印度老艺术家有哪些扩展阅读:
飞鸟集(泰戈尔诗集之一)由105段诗歌组成。每段诗歌都只有简短的两三句话,却在冥冥中,悄悄为我们点亮了什么东西。
而在这些集灵感与思索于一身的精悍短诗中,泰戈尔更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多个身份——他时而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孩,为母亲的微笑而手舞足蹈;时而是一名四海为家的探险家,向着高山大海发出感叹;
时而是一位热恋中的青年,因心爱的姑娘而讴歌爱情;时而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朽,独自在回忆中反思人生;但更多时他只是一个无名的过客,为世间万物记录下灵感闪动的瞬间,然后微笑着安静离开。
参考资料:网络-泰戈尔诗集
⑤ 印度电影《流浪者》男主人公拉兹有着怎样的艺术人生
电影《流浪者》说了那么多丽达,大家还不知道拉兹媳妇长什么样呢,稍后上几张照片还有全家福,再给大家聊聊拉兹的家庭生活和个人 情感 生活。
《流浪者》男主人公拉兹有着怎样的艺术人生?
关于这部电影,先说个饶有趣味的片段。
看过《流浪者》的朋友对其中一句台词印象深刻,即法庭上这位大法官无情地说道—— “法律不承认良心!”
结果这位老爷子被丽达怼得够呛—— “法官先生,那么良心也不承认法律!”
说是饶有趣味,是因为这老爷子是拉兹真实的爷爷!
现实生活中,正是这位老爷子棒打鸳鸯、一手拆散了拉兹和丽达扮演者娜尔吉丝的情缘。
老爷子给出的理由是——我们家不能娶一个女戏子进门。
老爷子叫 德万·卡普尔 ,出身地主家庭,年轻时是个警察,尽管平生只演过《流浪者》这么一部电影,但架子端得足足的,在现场不停冲他的孙子导演拉兹咆哮:“我用你教我怎么演?!难道你比我更懂法律?!”
事实上整部电影从立项到杀青,拉兹进行得异常艰难,因为这里面有两位演员是他的长辈,另一位是他的父亲—— 拉贡纳特大法官 。
这部电影是一家三代四口人在里面参演,给大家拉个表单——
《流浪者》还在剧本阶段,拉兹就想当导演,但他不敢跟父亲说,拿着剧本蹲在父亲房门外不停抽烟,最后编剧阿巴斯看不下去了,替他向父亲说情。
普利特维拉·卡普尔 先是喜欢上这个故事,随后决定在其中扮演拉贡纳特大法官。影片上映后,他承认自己低估了儿子。
这位一辈子都板着脸的老父亲,虽说默片时代已是大明星,但个人际遇和家庭生活十分不幸。
先给大家简单说下这位默片皇帝、天竺克拉克·盖博,原本有着令人羡慕的声望和财富,却为何总是一脸的忧伤和哀婉。
普利特维拉·卡普尔 出生于1906年11月3日,少时家境优渥,十七岁考入白沙瓦爱德华学院学习法律,1923年在校期间结婚,娶了拉兹的母亲罗诺,隔年生下了拉兹·卡普尔。
其后夫妻俩又接连生了五个子女。原本一家人生活富足,其乐融融,未曾想到了1931年,老卡普尔一个幼子、也就是拉兹的三弟德维因肺炎去世,老卡普尔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未曾想灾难还未结束。不出一个星期,他的另一个儿子南迪也意外身亡。
这个叫南迪的小男孩是因为家族里大人们忙于丧事无暇照看,自己在花园里捡了一枚老鼠药当作糖丸吃掉了。
接二连三的打击令老卡普尔一夜之间老了一截。
我在《流浪者》片尾看到拉贡纳特大法官伸出手去哀嚎:“我的儿子……”感觉那种悲伤十分真实。
还好老卡普尔还有长子拉兹。
拉兹勤奋好学有才华,年仅二十七岁便自编自导自演了《流浪者》,获得国家电影奖及戛纳电影节金奖作品,畅销全世界,一夜之间蜚声国际。
《流浪者》不仅火遍中国,在苏联也是所到之处收获无数掌声,票房冠军纪录保持了长达三十年!直到1982年才被《迪斯科舞星》追平。
有这样一位争气的儿子,老卡普尔也算是足慰平生。尽管儿子的感情生活也很令他操心。
丽达扮演者 娜尔吉丝 一直是中国观众非常喜爱的女演员。
在《流浪者》中,她演出了传统女性的温婉善良、还有现代女性的精明干练,法庭上一个转身,跨越了两个时代。
观众们多希望她和拉兹真正走到一起。
与我们想象中不同的是—— 拉兹和娜尔吉丝是实锤的婚外恋,她是后来者。
两人合作过八部电影,《流浪者》是第二部,这个时候拉兹已结婚四年,是一个男孩儿一个女孩儿的父亲,还有一个宝宝怀在妈妈肚子里,这个宝宝长大后主演了我们熟悉的《哑女》、《海誓山盟》还有《蛇女》。
拉兹的妻子 克里希娜 出生于1930年12月30日,是老卡普尔的表妹,严格意义上讲是拉兹的表姑。
辈份有点乱,这个亲上加亲,也是叹为观止。
而且,从拉兹长子出生日期来看,这对夫妇是未婚先孕。两人热恋期间就被媒体炒翻天——“拉兹·卡普尔狂热地爱上了克里希娜!”
也只能说是真爱了。
拉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两个女人之间摇摆,两个女人他都爱,最后还是爷爷和父亲一锤定音——绝对不能离婚!绝对不能娶女戏子进门!
而拉兹的妻子克里希娜十分贤惠,一直对丈夫的婚外恋保持克制隐忍的态度。
只可怜“丽达”娜尔吉丝一直苦等到1958年3月才嫁给了导演苏尼尔·杜特,这一年她已经二十九岁了,算是十足的大龄女青年了。
拉兹是个很有事业心的青年, 情感 生活在他的生命里只占十分之一,即使这十分之一还是由两个女人分享。
若说真爱,大概拉兹最爱的那个人是卓别林。
1924年12月14日,拉兹·卡普尔出生于白沙瓦。
他自打十一岁起进入影坛,二十二岁编导主演两部电影《火》及《雨》,在影坛展露头角,引起国际影人的注意。
1950年,二十六岁的拉兹自创 R.J电影公司 ,拍摄了《流浪者》,获得巨大成功。
他与父亲不一样,老卡普尔出演过大量“霸道总裁爱上我”题材、还有豪华奢靡的古装片,而拉兹将镜头伸向 社会 最底层的劳苦大众,以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讲述那些“没见过一天好日子”的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在他看来,与其描绘那些歌舞升平莺莺燕燕,还莫不如把镜头伸向路边一条无家可归的小狗。
正如拉兹的一段名言——
大概您没想到,《流浪者》并非拉兹最成功、票房最高的电影。四年之后,他又与父亲、娜尔吉丝合拍了一部《乡巴佬进城记》,大获好评!口碑票房超越了《流浪者》。
1964年,拉兹为了附和潮流,非常不情愿地拍摄了平生第一部彩色电影《合流》。影片取景欧洲,描写了三个朋友之间的 情感 纠葛,讴歌了人世间的真、善、美和自我牺牲精神。这依然是拉兹长袖善舞的领域,影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在当时基本一票难求!
最后竟然在国内连续上映了五年,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行业奇迹!
由于作品的亲民风格,拉兹本人也获得了巨额经济回报。1951年-1956年期间,他是国内收入最高的男明星。但拉兹依旧过着朴素低调的生活,他将个人财富又重新投入到热爱的电影行业中。
1970年,拉兹呕心沥血整整制作了六年的《我叫小丑》上映,由于题材太过前卫,票房不尽人意。
拉兹有些心灰意冷。
但这部电影近年来却不断翻红,评分一路高涨,获得欧美同行盛赞!看来“拍给五十年之后的观众欣赏”这种事原来真的有!
晚年拉兹开始将精力花费在下一代,悉心扶助儿女尤其是 里希·卡普尔 ,同时也一手挖掘了未来的天皇巨星沙鲁克·汗!
里希·卡普尔虽然不及父亲那般有着崇高的艺术地位,但在“勤奋”这一块真是交足功课!
在拉兹的引领之下,这个家族没有一个人靠着祖荫吃干饭、躺在家谱上睡大觉,都在影坛挥洒汗水辛勤耕耘。
与此同时拉兹也在积极拓展人脉,强强联姻,比如他的外孙子就娶了 阿米达普·巴强 的女儿。这还是卡普尔家族少有的白衣联姻。
积数代不懈之功,卡普尔家族已成为宝莱坞第一金字招牌。
1988年6月2日,拉兹·卡普尔因病去世(肾衰竭、心力衰竭、哮喘),享年六十四岁。
那么,在他身后,卡普尔家族成员现状如何?
拉兹的弟弟、《流浪者》小拉兹后来怎么样了?
《流浪者》小拉兹的扮演者 沙希·卡普尔 后来并未长残,成年之后依然非常英俊,还娶了一个英国老婆,生了一堆小混血,后来走上了国际影星之路。
2017年12月4日,沙希·卡普尔因肺炎去世,享年七十九岁。
紧接下来,2018年10月1日,拉兹的妻子克里希娜因心脏骤停离世,享年八十七岁;
2020年4月30日,拉兹的二儿子里希·卡普尔(《哑女》男主角)因白血病去世,享年六十七岁;
2021年1月15日,拉兹的大女儿南达里特因癌症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2021年2月9日,拉兹最小的儿子拉吉夫·卡普尔因心脏骤停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可以说近年卡普尔家族笼罩着一片愁云惨雾。
但与此同时,拉兹孙辈异军突起,成为宝莱坞耀眼的新生力量!
比如拉兹的长孙女卡琳娜·卡普尔出演了《三傻大闹宝莱坞》,迄今为止仍是豆瓣排名第十四的经典作品。
拉兹的孙子、里希·卡普尔的儿子兰比尔·卡普尔,也是如今头角峥嵘的明星,据说他的爱好是收藏豪车。
希望这些卡普尔后人秉承先祖的遗志,勤奋向上,永远记住爷爷拉兹的那段名言——
(全文完)
我想大多数上了年纪的人都看过印度电影《流浪者》,对影片中的主题歌《拉兹之歌》和插曲《丽达之歌》也能哼上几声,我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配合当时的政治环境下看过此片的。
《流浪者》的故事梗概:
大法官拉贡纳特坚信一个荒谬的理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法官的儿子一定是法官”,并以此为依据判了扎比的罪,无辜的扎比越狱后,成了真正的罪犯,他为了报复大法官,设计使法官抛弃了将要分娩的妻子,从此,法官的儿子拉兹生活在贫民窟中,成了一个到处流浪的小偷,长大后,在一次行窃中,拉兹意外地遇到了童年时的女友丽达,他们真诚相爱了,拉兹决定痛改前非,用辛勤的劳动来养活自己和母亲。
然而,工厂却以拉兹曾经是个贼而开除了他,狠毒的扎比又胁迫他继续做小偷,有一天,扎比为躲避警察的追捕,胁迫拉兹的母亲做人质,拉兹杀死了扎比并被逮捕,当他得知审判的大法官就是自己的生身父亲时,他从狱中逃了出来,他恨父亲并选择了行刺,结果再度被捕,在法庭上,己成为律师的丽达,为拉兹做了精彩的辩护,用事实证明了大法官拉贡纳特血统论的荒谬。
该片是由拉兹、卡普尔(1924——1988)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影片,他自己扮演男主人公拉兹,他父亲扮演片中拉兹的父亲——大法官拉贡纳特,他三弟扮演小时侯的拉兹,该片在印度以及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力,1953年,荣获戛纳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此后30年多年中,拉兹、卡普尔以非凡的才华和高深的造诣,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影片,由他主演的影片,多达57部,多以反映印度普通人的感情与生活,并对 社会 的弊端加以公开地揭露,在六十年代后期,主要致力于制片业,他是印度电影史上最受欢迎的艺术家之一。
拉吉·卡布,一般翻译成卡普尔,是《流浪者》里拉兹的扮演者,是印度百年电影史上殿堂级的人物。他集编导演、制片于一身,极富国际影响力,被誉为印度的克拉克·盖博,印度的卓别林。
拉吉出生于1924年,出生地是现在归属巴基斯坦的白沙瓦一个旁遮普家庭。父亲是着名演员普利斯维拉吉,在电影《流浪者》里扮演拉贡纳特法官,这部电影里扮演小拉兹的是拉吉的亲弟弟沙什,后来他也成为银幕巨星,他不止一次出演哥哥的童年。拉吉还有一个弟弟沙弥,是印度银幕猫王,不用说也是位电影明星,在《海誓山盟》里发福的沙弥扮演叔叔。
拉吉10岁第一次登上银幕,真正担任主要角色是1947年,合作者是后来的印度梦露马杜巴拉。
拉吉第一次导演并主演的影片是《火》,在那部电影里24岁的拉吉遇到了纳尔吉斯,也就是丽达的扮演者。这对印度银幕上第一对黄金组合一共合作了16部电影,包括着名的《流浪者》。人们一直猜疑他们的关系,但是拉吉早在22岁就和堂妹结婚了,纳尔吉斯和拉吉都没有承认他们有私情。纳尔吉斯后来嫁给了演员桑尼尔·杜特,他们的儿子桑贾伊后来很火!
拉吉的作品非常多,也捧红了很多女明星。
拉吉有3子2女,除了两个女儿,几乎所有的后代都在银幕上大放异彩,是印度宝莱坞四大卡普尔家族里演员阵容最强大的。
拉吉从《流浪者》开始出演多部电影都是模仿卓别林的表演,也喜欢表演小人物的生活,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表演艺术家。
拉吉只活了64岁,1988年因为哮喘并发症去世。他的为人和演技都很受推崇。需要补充的是,印度电影是配唱制,演员极少自己演唱。拉吉的御用配唱人是穆克什和马纳迪,尤以穆克什为主,他的过早去世让拉吉感慨:我的声音没有了!穆克什的歌声什么样,请听拉兹之歌!穆克什的儿子也是歌唱家,他的好声音可以去听听《努里》……
印度电影流浪者的男主人公拉兹的演技,对我印象极深,他表演的真实,纯朴,没有造作,自然流畅,而且影片中的拉兹之歌很经典,总之,流浪者的电影当时的上座率非常高,普遍受到电影观众的欢迎和好评。不愧为一部使人难忘的好影片。
当初被他迷倒了,甚至找出地图查找去印度的路线,现在想来有点幼稚
儿时记得印度电影《流浪者》里面有句经典台词:法官对拉兹说:做贼的儿子永远是贼,
《流浪者》是经典之作,饰拉兹的演员,把小偷的玩世不恭,表现的淋漓尽致,看了他的表演,我们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他的身世,丽达是美丽的富家小姐,她演的情绪缠缠绵绵,恰到好处,而歌曲,也非常委婉动听,可以说,这个电影影响了一代人。
这个问题你自己可以去网络上查啊,关于他的“生平”介绍的非常详细,有必要特意问大家吗?
拉兹的 社会 地位低下,却能得到美丽,善良的女律师丽达的爱情,只能是艺术人生。
很认真的在探讨人性的复杂。
⑥ 冰心受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开始哲理小诗的创作后,后集成《 》和《》 帮我写下 速度
泰戈尔(1861~1941)
Tagore,Rabindranath
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是向西方介绍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绍到印度的很有影响的人物。
生平 1861年5月7日生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1941年8月7日卒于同地。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婆罗门种姓。祖父德瓦尔格纳特·泰戈尔和父亲戴本德拉纳特·泰戈尔都是社会活动家,支持社会改革。泰戈尔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校和孟加拉学院,但没有完成正规学习。他的知识得自父兄和家庭教师的耳提面命以及自己的努力者为多。他从13岁开始诗歌创作 ,14岁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徒庙会》。1878年,他遵父兄意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1880年回国,专事文学创作。1884年,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管理祖传田产。1901年,在孟加拉博尔普尔附近的圣地尼克坦创办学校,这所学校于1921年发展成为交流亚洲文化的国际大学。1905年后民族解放运动进入高潮,孟加拉和全印度人民都反对孟加拉分割的决定,形成轰轰烈烈反帝爱国运动。泰戈尔去加尔各答投身运动,义愤填膺,写出大量爱国诗篇。但不久同运动其他领袖发生意见分歧,他不赞成群众焚烧英国货物、辱骂英国人的“直接行动”,而主张多做“建设性”工作,如到农村去发展工业、消灭贫困愚昧等。他于1907年退出运动回圣地尼克坦,过隐居生活,埋头创作。1913年,他因英文版《吉檀迦利》(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从此闻名世界文坛。加尔各答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英国政府封他为爵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先后10余次远涉重洋,访问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和平友谊,从事文化交流。1919年,发生阿姆利则惨案,英国军队开枪打死1000多印度平民,泰戈尔声明放弃爵士称号,以示抗议。1930年,他访问苏联,写有《俄国书简》。他谴责意大利法西斯侵略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支持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反对法西斯头子佛朗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写文章斥责希特勒的不义行径。他始终关心世界政治和人民命运,支持人类的正义事业。
创作 在长达近70年的创作活动中,泰戈尔共写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余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大量关于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着,还创作了1500余幅画和2000余首歌曲,其中1首为印度国歌。
13岁以后 ,泰戈尔发表了长诗《野花》、《诗人的故事》等,1881~1885年,出版抒情诗集《暮歌》、《晨歌》、《画与歌》,还有戏剧和长篇小说。戏剧和小说多取材于史诗和往世书,诗歌富于浪漫主义色彩。1886年,诗集《刚与柔》出版,标志着他在创作道路上进入面向人生与现实生活的时期。诗集《心中的向往》是他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他的独特风格开始形成。这一时期还写了剧本《国王与王后》和《牺牲》,反对恢复婆罗门祭司的特权和落后习俗。19世纪90年代是泰戈尔创作的旺盛时期。从1891年起,在他主编的《萨塔纳》杂志上,发表《摩诃摩耶》等60多篇短篇小说,主要是反对封建压迫,揭露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现象。他发表了《金帆船》、《缤纷集》、《收获集》、《梦幻集》、《刹那集》5 部抒情诗集,1部哲理短诗《微思集》和1部《故事诗集》。收入《缤纷集》的叙事诗《两亩地》是作者民主主义思想的最高表现。从《刹那集》起,他开始用孟加拉口语写诗。他的第二部英译诗集《园丁集》里的诗大多选自这一时期作品。
20世纪初泰戈尔遭遇到个人生活的不幸,丧偶、丧女、丧父的悲痛与伤感在诗集《回忆》、《儿童》和《渡船》中有真实记录。他另有两部长篇小说《小沙子》和《沉船》。1910年,长篇小说《戈拉》发表,它反映了印度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现象,塑造了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战士形象;歌颂了新印度教徒爱国主义热情和对祖国必获自由的信心,同时也批判他们维护旧传统的思想;对梵社某些人的教条主义、崇洋媚外也予以鞭挞 。这期间还写了象征剧《国王》和《邮局》及讽刺剧《顽固堡垒》。1910年,孟加拉文诗集《吉檀迦利》出版 ,后泰戈尔旅居伦敦时把《吉檀迦利》、《渡船》和《奉献集》里的部分诗作译成英文,1913年《吉檀迦利》英译本出版,泰戈尔成为亚洲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进入另一创作高潮,发表诗歌《歌之花环》、《颂歌》、《白鹤》、《逃避》,中长篇小说《四个人》与《家庭与世界》。20世纪20 年代泰戈尔仍坚持写作,发表剧本《摩克多塔拉》、《红夹竹桃》,长篇小说《纠纷》、《最后的诗篇》及一些诗作。30年代他又陆续出版长篇小说《两姐妹》、《花圃》、《四章》;戏剧《时代的车轮》、《纸牌王国》 ;诗集《再一次》、《边缘集》和政治抒情诗《礼佛》等。1941年4月 ,他写下最后遗言、有名的《文明的危机》,对英国殖民统治进行控诉,表达了对民族独立的坚定信念。
《泰戈尔作品集》中译本
思想发展与艺术成就 泰戈尔生逢急剧变革的时代,受到印度传统哲学思想和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但他世界观最基本最核心部分还是印度传统的泛神论思想 ,即“梵我合一”。在《缤纷集》中,他第一次提出“生命之神”观念。他对神的虔诚是和对生活、国家与人民的爱融合在一起的。但这使他的诗歌也蒙上了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另外,他提倡东方的精神文明,但又不抹煞西方的物质文明。这些都使他的思想中充满了矛盾而表现在创作上。综观泰戈尔一生思想和创作发展 ,可大体分3个阶段:①幼年直至1910年前后,他积极参加反英政治活动,歌颂民族英雄,宣扬爱国主义,提倡印度民族大团结。②隐居生活直至1919年再次积极参加民族运动,爱国主义激情稍有消退,政治内容强的诗歌被带有神秘意味的诗歌所取代,也受了西方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诗歌的影响,宣扬的是爱与和谐。③从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开始直至逝世,他又开始关心政治,积极投入民族解放斗争,作品的内容又充满了政治激情,视野也开阔了,对世界和人类都十分关心 。可以说 ,泰戈尔一生的创作既有“菩萨慈眉”,也有“金刚怒目”。他的诗歌受印度古典文学、西方诗歌和孟加拉民间抒情诗歌的影响,多为不押韵、不雕琢的自由诗和散文诗;他的小说受西方小说的影响,又有创新,特别是把诗情画意融入其中,形成独特风格。
泰戈尔与中国 泰戈尔一贯强调印中两国人民团结友好合作的必要性。1881年,他写了《死亡的贸易》一文,谴责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罪行。1916年,他在日本发表谈话,抨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行动。1924年,他访问中国,回国发表了《在中国的谈话》。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以后,他屡次发表公开信、谈话和诗篇,斥责日本帝国主义,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中国作家郭沫若、郑振铎、冰心、徐志摩等人早期的创作,大多受过他的影响。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绍到中国。几十年来出版的他的作品的中译本和评介着作为数很多。1961年为纪念他的百岁诞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10卷本《泰戈尔作品集》。
===========
冰心 (1900~)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着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着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繁星》(诗集)1923,商务
《春水》(诗集)1923,新潮社
《超人》(小说、散文集)1923、商务
《寄小读者》(散文集)1926,北新
《往事》(小说、散文集)193O,开明
《南归》(散文集)1931,北新
《姑姑》(小说集)1932,北新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33,北新
《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诗集》1932, 北新
《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
《闲情》(诗、散文集)1922,北新
《去国》(小说集)1933,北新
《平绥沿线旅行记》(散文集)1935,平绥铁路管理局
《冬儿姑娘》(小说集)1935,北新
《冰心着作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43,开明
《冰心着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1943,开明
《冰心着作集之三——冰心诗集》1943,开明
《关于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
《冰心小说散文选集》1954,人文
《陶奇的暑期日记》(小说)1956,上海少儿
《还乡杂记》(散文集)1957,上海少儿
《归来以后》(散文集)1958,作家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
《小桔灯》(小说、散文、诗歌合集)1960,作家
《樱花赞》(散文集)1962,百花
《拾穗小札》(散文集)1964.作家
《晚晴集》(散文、小说合集)1980,百花
《三寄小读者》(散文集)1981,少儿
《记事珠》(创作谈)1982,人文
《冰心论创作》 1982.上海文艺
《冰心作品选》 1982,少儿
《冰心散文选》 1983,人文
《冰心选集(1—2)1983,四川人民(未出齐)
《冰心文集(1一3)1983,上海文艺(未出齐)
《冰心全集》(1-8)1994年,海峡文艺
《先知》(散文诗集)叙利亚凯罗.纪伯伦着,1931,新月
《印度童话集》 印度穆.拉.安纳德着,1955,中青
《吉擅翅利》(诗集)印度泰戈尔着,1955,人文
《印度民间故事》 印度穆.拉.安纳德着,1955,上海少儿
《泰戈尔选集.诗集》 与石真合译,1958,人文
《泰戈尔剧作集》(4)1959,戏剧
《马亨德拉诗抄》(尼泊尔)与孙用合译,1965,作家
《燃灯者》(诗集)马耳他安东.布蒂吉格着,1981,人文
===================
心灵的呼唤
读《繁星春木》是一种享受。读它不必太拘谨,更不必刻意去追求什么。它,如心中絮语,像穿涧山泉,似抒情小曲,读它很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闲暇时,放松心情,轻轻翻开扉页,听着舒缓的轻音乐,在随风摇曳的薰衣草的培伴下,细细品味这淡远、深沉、自然、清新的语言,惬意极了!
童 真
“鱼儿上来了,水面上一个小虫漂浮着,在这小小的生死关头,我微弱的心,忽然颤动了!”类似于诗中的情景大家都见过。五六年前,我曾在中央电视台的某个节目中看到了这样的画面:一只活泼伶俐的小鹿在猛兽袭击鹿群时与同伴走散了。与此同时,一只体魄健壮的雄狮对这只娇小的小鹿穷追不舍,小鹿疯也似的拼命逃跑,它的眼里满是对生的渴求,它告诉自己:我必须奋力奔跑,我要活下去!可是,弱者终究是弱者,狮子在离小鹿还有几步之遥时,猛着扑了上去,死死咬住小鹿的脖颈。伴着一声凄凉的哀号,小鹿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这个场景不过短短的四五十秒,但它却令我在之后近半个月的时间里寝食难安。我的情感世界里只剩下了同情和厌恶:同情小鹿临死前发出的那震撼人心的一声哀呼;厌恶狮子逐鹿时那贪婪的眼神。可是,我现在再看到类似的情景,我只会安之若素地用“弱肉强食”这四个字轻描淡写地解释它。直至此刻,我才明白,当时心中怜悯的情感完全出自于自己的善良,自己宝贵的童真。童真,你快回来,帮我做回以前那个情感丰富的我。
自 然
“聪明人,抛弃你手中幻想的花罢!她只是虚无缥缈的,反分却你眼底春光”我之所以喜欢这首诗,是因为我从中找到了与自己内心相映的共鸣。我以前就是一个爱幻想的人,整日沉迷于对未来的幻想,而不能明智地改善现在。我小时候常幻想自己的未来多么成功,多么一帆风顺,无与伦比。但那仅仅是幻想中开的一朵格外娇艳却可望不可即的花儿。我以前学习就是因为“爱想不爱做”变得一点也不用心,以致于成绩一直无所提高。
沉迷幻想,使得自己与许多难得的机会擦肩而过。记得我五年级的一次综合知识竞赛,所有的同学都跃跃欲试,积极地准备着,而我却不怎么在乎,“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可到了比赛时,看到试题根本不知从何下笔。比赛结果出来后,一些平日不如我的同学都榜上有名了,而我却名落孙山。当时真是追悔莫及啊!沉迷幻想,却没有努力追求现实中真正光芒万丈的太阳的人是可悲的。
从现在起,扔掉手中幻想的鲜花,争取那些真正的美丽吧!
母 爱
“母亲啊!掀开你的忧愁,容我在你的怀里沉酣,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母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它一直以伟大和无私着称。在冰心的这部《繁星春水》里,母爱又是作品的主旋律。每每读到它,心灵总不免轻轻颤动一下。记得爸爸给我说过这样一个动情的故事,有一个在学术界成绩斐然,专门研究力学的专家,在做实验时得知女儿在一座五层楼的楼顶练习飞翔时,鞋也顾不得穿,以光速飞奔到女儿所站的大楼面前。当女儿往下跳时,她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接住了女儿。之后,当学生们告诫躺在抢救室里的她那么做十分危险时,她笑了笑说:“搞了大半辈子力学,又怎么不知道危险呢?只是,在爱的世界里,是没有力学的!”
爱没有力学。一只雌鸟虽然害怕一粒小小的子弹对自己翅膀的射击,可是当一只比子弹大得多的雏鸟从巢口坠落时,它会闪电一般毫不迟疑地冲上去;一头母牛带着牛犊遭遇狼群袭击时,它会用自己的肉体和鲜血去护卫自己的幼小的孩子……
这世界上把一切都承担下来,最后却忘了自己的,往往只有母亲。答应我,请现在就去为母亲做一件事,相信我,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给她莫大的安慰!
伴着如碧螺春般沁人心脾的《繁星春木》可爱的安琪儿们,舞动你洁白的双翅,寻回你那失去已久的童真,扔掉幻想的花儿,学会爱与被爱,Are you ready
⑦ 阿米尔·汗在印度电影界的地位有多高他的代表作有哪些
印度宝莱坞演员、导演、制片人阿米尔·汗(Aamir Khan)在印度电影节的地位很高,可以说是第一线的人物。来自一个演艺世家,从小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在他投身影视行业之后也带来了很多优质的作品。
阿米尔·汗(Aamir Khan)的代表作除了有他出演、执导的一些影视作品,其实最应该受关注的还是这档真人访谈节目《真相访谈》了,这档真人访谈节目带来的现实意义更加重要。
⑧ [印度]泰戈尔
泰戈尔
目录·简介
·泰戈尔生平
·泰戈尔的创作
·泰戈尔的家世
·泰戈尔年表
·泰戈尔与中国
简介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领袖。在外国泰戈尔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诗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他本人被许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个圣人。
除诗外泰戈尔还写了小说、小品文、游记、话剧和2000多首歌曲。他的诗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语写成,在孟加拉语地区,他的诗歌非常普及。
他的散文的内容主要是社会、政治和教育,他的诗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内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写自然和生命。在泰戈尔的诗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样性就是欢乐的原因。同时,他所表达的爱(包括爱国)也是他的诗歌的内容之一。
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使用的是泰戈尔的诗。维尔弗德·欧文和威廉·勃特勒·叶芝被他的诗深深感动,在叶芝的鼓励下,泰戈尔亲自将他的《吉檀枷利》(意即“献诗”)译成英语,1913年他为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数字帐号为: 160271683 但后来他与这个运动疏远了。为了抗议1919年札连瓦拉园惨案,他拒绝了英国国王授予的骑士头衔,他是第一个拒绝英王授予的荣誉的人。
他反对英国在印度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反对这种“人为”的、完全服从的、死背书、不与大自然接触的学校。为此他在他的故乡建立了一个按他的设想设计的学校,这是维斯瓦-巴拉蒂大学的前身。
在他的诗歌中,泰戈尔也表达出了他对战争的绝望和悲痛,但他的和平希望没有任何政治因素,他希望所有的人可以生活在一个完美的和平的世界中。
泰戈尔做过多次旅行,这使他了解到许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他对东方和西方文化的描写至今为止是这类描述中最细腻的之一。
泰戈尔生平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着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小说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8岁就写诗,并展露出非凡的天才,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着名遗言《文明的危机》。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着,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诸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文、史、哲、艺、 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其重要诗作有诗集《故事诗集》(1900)、《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 (1913)、《飞鸟集》(1916)、《边缘集》(1938)、《生辰集》(1941);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1891)、 《弃绝》(1893)、《素芭》(1893)、《人是活着,还是死了?》(1892)、《摩诃摩耶》(1892)、《太阳与乌云》 (1894),中篇《四个人》(1916),长篇《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与世界》(1916)、《两姐 妹》(1932);重要剧作有《顽固堡垒》(1911)、《摩克多塔拉》(1925)、《人红夹竹桃》(1926);重要散文有 《死亡的贸易》(1881)、《中国的谈话》(1924)、《俄罗斯书简》(1931)等。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绍到中国,现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尔作品》。
1861年5月7日,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戴宾德纳特·泰戈尔是闻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哥哥、姐姐也都是社会名流。泰戈尔在这样一个文坛世家环境的薰陶下,8岁开始写诗,12岁开始写剧本,15岁发表了第一首长诗《野花》,17岁发表了叙事诗《诗人的故事》。才华横溢的泰戈尔从小就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1886年,他发表《新月集》,成为印度大中小学必选的文学教材。这期间,他还撰写了许多抨击美国殖民统治政论文章。
1901年,泰戈尔在圣地尼克坦创办了一所从事儿童教育实验的学校。这所学校在1912年发展成为亚洲文化交流的国际大学。
1905年,泰戈尔投身于民族独立运动,创作了《洪水》等爱国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今日印度的国歌。1910年,泰戈尔发表长篇小说《戈拉》。1916年,发表长篇小说《家庭和世界》,热情歌颂争取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精神。1912年,泰戈尔以抒情诗集《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金。1913年发表为人们所熟知的《飞鸟集》和《园丁集》。
1924年曾来过中国,泰戈尔回国后,撰写了许多文章,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泰戈尔的一生是在印度处于英国殖民统治的年代中度过的。祖国的沦亡、民族的屈辱、殖民地人民的悲惨生活,都深深地烙印在泰戈尔的心灵深处,爱国主义的思想一开始就在他的作品中强烈地表现出来。他虽然出身于富贵家庭、生活在矛盾错综复杂的社会里,但他的爱憎是分明的,创作思想是明确的,始终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他曾在民族独立运动高潮时,写信给英国总督表示抗议殖民统治,并高唱自己写的爱国诗歌领导示威游行。他还曾坚决抛弃英国政府所授予的爵位和特权。印度人民尊崇他、热爱他,称他为诗圣、印度的良心和印度的灵魂。
泰戈尔不是个狭隘的爱国主义者。他对于处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下的各国人民一贯寄予深切的同情,并给予有力的支持。20世纪20年代,泰戈尔曾多次出国访问,并与世界各国文化名人一起组织反战的和平团体。30年代,当德、意、日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泰戈尔拍案而起,向全世界大声疾呼:“在我离去之前,我向每一个家庭呼吁——准备战斗吧,反抗那披着人皮的野兽。”这位举世闻名、多才多艺的作家,在漫长的六十多年创作生涯里,共写了五十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一百余篇短篇小说,二百多个剧本和许多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文以及回忆录、游记、书简等。其中1921年问世的着名诗集《吉檀迦利》,使泰戈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故事诗》和《两亩地》是印度人民喜闻乐见、广为传诵的不朽诗篇。脍炙人口的《喀布尔人》、《素芭》和《摩诃摩耶》均为世界短篇小说的杰作。《赎罪》、《顽固堡垒》、《红夹竹桃》等都是针对当时印度社会现实予以无情揭露和鞭笞的着名戏剧剧本。
泰戈尔不仅是一位造诣很深的作家、诗人,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作曲家和画家。他一生共创作了二千余首激动人心、优美动听的歌曲。其中,他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创作的不少热情洋溢的爱国歌曲,成了鼓舞印度人民同殖民主义统治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人民的意志》这首歌,于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泰戈尔70高龄时学习作画,绘制的1500帧画,曾作为艺术珍品在世界许多有名的地方展出。
1941年,泰戈尔与世长逝,享年81岁。
泰戈尔(1861~1941)
Tagore,Rabindranath
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是向西方介绍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绍到印度的很有影响的人物。
生平 1861年5月7日生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1941年8月7日卒于同地。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婆罗门种姓。祖父德瓦尔格纳特·泰戈尔和父亲戴本德拉纳特·泰戈尔都是社会活动家,支持社会改革。泰戈尔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校和孟加拉学院,但没有完成正规学习。他的知识得自父兄和家庭教师的耳提面命以及自己的努力者为多。他从13岁开始诗歌创作 ,14岁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徒庙会》。1878年,他遵父兄意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1880年回国,专事文学创作。1884年,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管理祖传田产。1901年,在孟加拉博尔普尔附近的圣地尼克坦创办学校,这所学校于1921年发展成为交流亚洲文化的国际大学。1905年后民族解放运动进入高潮,孟加拉和全印度人民都反对孟加拉分割的决定,形成轰轰烈烈反帝爱国运动。泰戈尔去加尔各答投身运动,义愤填膺,写出大量爱国诗篇。但不久同运动其他领袖发生意见分歧,他不赞成群众焚烧英国货物、辱骂英国人的“直接行动”,而主张多做“建设性”工作,如到农村去发展工业、消灭贫困愚昧等。他于1907年退出运动回圣地尼克坦,过隐居生活,埋头创作。1913年,他因英文版《吉檀迦利》(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从此闻名世界文坛。加尔各答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英国政府封他为爵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先后10余次远涉重洋,访问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和平友谊,从事文化交流。1919年,发生阿姆利则惨案,英国军队开枪打死1000多印度平民,泰戈尔声明放弃爵士称号,以示抗议。1930年,他访问苏联,写有《俄国书简》。他谴责意大利法西斯侵略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支持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反对法西斯头子佛朗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写文章斥责希特勒的不义行径。他始终关心世界政治和人民命运,支持人类的正义事业。
泰戈尔的创作
1.主要作品
在长达近70年的创作活动中,泰戈尔共写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余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大量关于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着,还创作了1500余幅画和2000余首歌曲,其中1首为印度国歌。
13岁以后 ,泰戈尔发表了长诗《野花》、《诗人的故事》等,1881~1885年,出版抒情诗集《暮歌》、《晨歌》、《画与歌》,还有戏剧和长篇小说。戏剧和小说多取材于史诗和往世书,诗歌富于浪漫主义色彩。1886年,诗集《刚与柔》出版,标志着他在创作道路上进入面向人生与现实生活的时期。诗集《心中的向往》是他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他的独特风格开始形成。这一时期还写了剧本《国王与王后》和《牺牲》,反对恢复婆罗门祭司的特权和落后习俗。19世纪90年代是泰戈尔创作的旺盛时期。从1891年起,在他主编的《萨塔纳》杂志上,发表《摩诃摩耶》等60多篇短篇小说,主要是反对封建压迫,揭露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现象。他发表了《金帆船》、《缤纷集》、《收获集》、《梦幻集》、《刹那集》5 部抒情诗集,1部哲理短诗《微思集》和1部《故事诗集》。收入《缤纷集》的叙事诗《两亩地》是作者民主主义思想的最高表现。从《刹那集》起,他开始用孟加拉口语写诗。他的第二部英译诗集《园丁集》里的诗大多选自这一时期作品。
20世纪初泰戈尔遭遇到个人生活的不幸,丧偶、丧女、丧父的悲痛与伤感在诗集《回忆》、《儿童》和《渡船》中有真实记录。他另有两部长篇小说《小沙子》和《沉船》。1910年,长篇小说《戈拉》发表,它反映了印度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现象,塑造了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战士形象;歌颂了新印度教徒爱国主义热情和对祖国必获自由的信心,同时也批判他们维护旧传统的思想;对梵社某些人的教条主义、崇洋媚外也予以鞭挞 。这期间还写了象征剧《国王》和《邮局》及讽刺剧《顽固堡垒》。1910年,孟加拉文诗集《吉檀迦利》出版 ,后泰戈尔旅居伦敦时把《吉檀迦利》、《渡船》和《奉献集》里的部分诗作译成英文,1913年《吉檀迦利》英译本出版,泰戈尔成为亚洲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进入另一创作高潮,发表诗歌《歌之花环》、《颂歌》、《白鹤》、《逃避》,中长篇小说《四个人》与《家庭与世界》。20世纪20 年代泰戈尔仍坚持写作,发表剧本《摩克多塔拉》、《红夹竹桃》,长篇小说《纠纷》、《最后的诗篇》及一些诗作。30年代他又陆续出版长篇小说《两姐妹》、《花圃》、《四章》;戏剧《时代的车轮》、《纸牌王国》 ;诗集《再一次》、《边缘集》和政治抒情诗《礼佛》等。1941年4月 ,他写下最后遗言、有名的《文明的危机》,对英国殖民统治进行控诉,表达了对民族独立的坚定信念。
2.思想发展与艺术成就
泰戈尔生逢急剧变革的时代,受到印度传统哲学思想和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但他世界观最基本最核心部分还是印度传统的泛神论思想 ,即“梵我合一”。在《缤纷集》中,他第一次提出“生命之神”观念。他对神的虔诚是和对生活、国家与人民的爱融合在一起的。但这使他的诗歌也蒙上了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另外,他提倡东方的精神文明,但又不抹煞西方的物质文明。这些都使他的思想中充满了矛盾而表现在创作上。综观泰戈尔一生思想和创作发展 ,可大体分3个阶段:①幼年直至1910年前后,他积极参加反英政治活动,歌颂民族英雄,宣扬爱国主义,提倡印度民族大团结。②隐居生活直至1919年再次积极参加民族运动,爱国主义激情稍有消退,政治内容强的诗歌被带有神秘意味的诗歌所取代,也受了西方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诗歌的影响,宣扬的是爱与和谐。③从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开始直至逝世,他又开始关心政治,积极投入民族解放斗争,作品的内容又充满了政治激情,视野也开阔了,对世界和人类都十分关心 。可以说 ,泰戈尔一生的创作既有“菩萨慈眉”,也有“金刚怒目”。他的诗歌受印度古典文学、西方诗歌和孟加拉民间抒情诗歌的影响,多为不押韵、不雕琢的自由诗和散文诗;他的小说受西方小说的影响,又有创新,特别是把诗情画意融入其中,形成独特风格。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印度孟加拉语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市一个具有深厚文化教养的家庭,父亲是着名的宗教改革家和社会活动家,六个哥哥也均献身于社会改革和文艺复兴运动。泰戈尔自幼厌恶正规学校的教育,靠家庭教育和刻苦自学度过少年时代,1878年去英国学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
泰戈尔童年时代即崭露诗才,他的爱国诗篇《给印度教徒庙会》(1875)发表时,年仅14岁。1880年,19岁的泰戈尔便成为职业作家。1881至1885年,他出版了抒情诗集《暮歌》(1882)、《晨歌》(1883),还有戏剧和小说等作品。这些早期伤品的特点是梦幻多于现实,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90年代是泰戈尔创作的旺盛期,诗集《心中的向往》(1890)是他的第一部成熟作品,着名诗篇《两亩地》(1894)的发表,标志着泰戈尔从宗教神秘主义走向深刻的人道主义。这一时期的诗作还有《金帆船》(1894)、《缤纷集》(1896)第5部抒情诗集和一部《故事诗集》(1900)。此外,他还创作了6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的《素芭》(1893)、《摩诃摩耶》(1892)、《最活着,还是死了?》(1892)等被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杰作之林。
1901年,泰戈尔为改造社会创办了一所学校,从事儿童教育实验。1912年,这所学校成为亚洲文化交流的国际大学。由于英国在孟加拉推行分裂政策,1905年印度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一个高潮,泰戈尔积极投身于运动并创作了许多爱国诗篇。这一时期是他创作的最辉煌时期。他出版了8部孟加拉文诗集和8部英文诗集,其中《吉檀迦利》为诗人赢得世界性声誉。这一时期重要的诗集还有《园丁集》(1913)、《新月集》(1915)、《飞鸟集》(1916)等。1910年,泰戈尔又发表了史诗性长篇小说《戈拉》和象征剧《国王》等。
1919年,印度掀起第二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为寻求民族解放道路,他走遍五大洲,发表了许多着名演讲。这时期突出成就是政治抒情诗,分别收在《非洲集》(1937)、《边沿集》(1938)、《生辰集》(1941)等作品中。
泰戈尔一生共创作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余篇短篇小说,20余种戏剧,还有大量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着和游记、书简等。此外,他还是位造诣颇深的音乐家和画家,曾创作2000余首歌曲和1500余帧画,其中歌曲《人民的意志》已被定为印度国歌。
在6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他继承了古典和民间文学的优秀传统,吸收了欧洲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的丰富营养,在创作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一代文化巨人。1913年,“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获诺贝尔文学奖。英国政府封他为爵士。
1941年4月,这位旷世奇才,印度近代文学的奠基人写下最后的遗言《文明的危机》。同年8月7日,泰戈尔于加尔各答祖宅去世。
【代表作】
诗集:诗集《暮歌》、《晨歌》、《心中的向往》、《两亩地》、《金帆船》、《缤纷集》、《故事诗集》、《素芭》、《摩诃摩耶》、《最活着,还是死了?》等等
20世纪初期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政治上遭受压迫,经济上受到剥削,使这个古老国家的人民陷入贫穷、愚昧之中。为了唤醒这个沉睡的巨人,两位伟人应运而生了。一位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另外一位就是印度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匠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 泰戈尔多才多艺,才华超人。既是作品浩繁的文学艺术大师、学识渊博的哲人、成就卓着的社会活动家,也是锐意革新的教育家。他一生所有的贡献,不但在印度历史上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而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泰戈尔在印度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他最突出的天才的表现,恐怕就是他惊人的创作量了。他12岁开始写诗,在60余年的笔耕生涯中,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有诗歌上千首,歌词1200余首,并为其中大多数歌词谱了曲; 中长篇小说12部,短篇小说200多篇,戏剧38部,还有许多有关哲学、文学、政治的论文及回忆录、书简、游记等;此外还创作了2700余幅画。他给印度和世界留下了一笔异常丰富的文化遗产。 1913年,“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篇;这些诗不但具有高超的技巧,并且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便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泰戈尔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该处度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最高荣誉,成为第一个获得这项殊荣的亚洲作家。漫长的55年后,日本的川端康成长又一次夺取这一桂冠。泰戈尔因此而蜚声世界。 他的诗歌体裁和题材丰富多彩,清新隽永;小说格调新颖、感染力强;戏剧种类繁多,富于哲理意味;歌曲或哀婉缠绵、或威武雄壮,不拘一格。在人们的印象中,泰戈尔是以伟大的“歌手与哲人”的双重身份出现的。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西孟加拉的加尔各答,1861年5月7日,罗宾德拉纳特诞生在那里。 泰戈尔世家和拉比的童年 泰戈尔家庭原姓塔克尔(孟加拉人的尊称,意为“圣”),泰戈尔是它的英文变称。罗宾德拉纳特的祖父德瓦卡纳特“王子”。同时他也是一位思想家和文化名流,当时许多进步人士的改革运动都得到他有力的支持。 这位“王子”的继承人德本德拉纳特不同于父亲的热衷社交,他性格内省慎思,潜心于哲学和宗教着作的研究。他兼具三种不同的气质:对宗教的笃信,对艺术的敏感,对实际工作的精明善断。对名气更大的儿子,他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 他的温文尔雅、尊贵大方, 博得了“玛哈希”(意为“大圣人”)的美称。 德本德拉纳特有个庞大的家庭。他拥有15个子女。女儿婚后,女婿也长住于他家的。此外,还有一些亲戚和众多仆从。子女匀是在充分的自由和严格的家教、对宗教的虔敬与对美妙生活的享受紧密结合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个家庭继承了父亲所热爱的印度文化传统,又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常举行哲学和宗教讨论会、诗歌朗诵会,经常演戏, 还有不时安排的音乐会。 着名诗人、演员、音乐家和学者常常成为座上客。“玛哈希”让子女们自由发展各自的特长,充分发表各自的见解而不加限制,态度极开明。罗宾德拉特就降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在他的性格形成时期,从这个环境中饱吸了智慧和美的养份,“印度文艺复兴的急流潮涌从他的四周澎湃而过”。 由于是父母最小的儿子,被大家昵称为“拉比”的罗宾德拉纳特成为每个家庭成员钟爱的对象。但他并不受互溺爱,恰恰相反,这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十分简朴。鞋子和袜子要在儿女们长到10岁时才按宗教法规批准穿用。拉比在中尔答进过4所学校, 但他都不喜欢。他厌恶那种无视个性的教育制度,厌恶远离自然的、牢笼般的教室,对教师的敌意态度和野蛮体罚更不能容忍。他喜欢的是校外的花园、池塘、春天和白云。后来他还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院和在孟加拉学院读书,但都没有完成学业。他后来致力于教育革新,与此不无关系。 相形之下,他的家庭给他的熏陶是极明显的。拉比丰富的历史、文学和科学知识都源自于父兄。泰戈尔家族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和复兴孟加冬天文艺具有很大贡献。长史德威金德拉纳特才华出众,是诗人和哲学家,曾向印度介绍西方哲学。另一位史长萨迪延德拉纳特是进入英属印度行政机构的第一个印度人,懂多种语言,翻译出版了许多梵文和孟加拉文古典着作。姐姐斯瓦纳库玛丽是第一位用孟加拉文写小说的女作家。五哥乔蒂林德拉纳特成为一位音乐家、戏剧家、诗人和新闻记者。他长拉比13岁,对拉比的才干十分赏识并予以鼓励,还通过创办文学杂志《婆罗蒂月刊》直接引导拉比走上文坛。 另外,乔蒂林德拉纳特的妻子卡丹巴丽•黛薇,是一位丰姿绰约、优雅宽厚的女性。她在拉比身上倾注了深深的爱,给他布置出一个精美优雅的环境。她几乎成了拉比理想中的人物,两人之间有一种罗曼蒂克的眷恋。拉比就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度过一生中最愉快安适的日子。
印度着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曾赴英国学习文学和音乐,十余次周游列国,与罗曼•罗兰、爱因斯坦等大批世界名人多有交往,毕生致力于东西文明的交流和协调。泰戈尔以诗人着称,创作了《吉檀迦利》等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他又是着名的小说家、剧作家、作曲家和画家,先后完成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1500多幅画和2000多首歌曲。天才的泰戈尔还是一位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泰戈尔以诗歌集《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是印度近代和现代最伟大的作家,诗人,小说家,戏剧家,美术家,音乐家.1913年以英文散文诗集《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我常常想,泰戈尔就像那天际的明星。“在那里,心是无畏的,头也抬的高昂;在那里,智识是自由的;……在那里,话是从真理的深处说出;……在那里,心灵是受你的指引,走向那不断放宽的思想与行为”(吉檀迦利)这就是泰戈尔,像那启明星带引我们走向黎明。
⑨ 玛西娅·布朗——九夺凯迪克奖的大师,风格多变的民间故事的传承者
台湾学者宋佩这样评价图画书作家玛西亚•布朗:“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可能是她的得奖纪录和她多变的创作风格。她的得奖纪录固然无人能比,而她在每一本图画书中营造出的时代与地域的氛围,以及她纯熟的运用各种媒材说故事的技巧,可能也很难有人出其右。”
【 玛西娅·布朗 (Marcia Brown)】
当今美国在世最资深、最受推崇与赞颂的创作者。
一位十分传奇的人物。
她九度荣获凯迪克奖;两次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她是凯迪克大奖史上的最大赢家,至今仍保持着纪录。
玛西娅犹如绘本花园中繁华多貌的常青树。
1992年,她因对儿童文学的长期贡献而获得怀尔德终身成就奖,美国国会图书馆宣布将玛西娅·布朗的作品作为永久馆藏。
【 玛西娅·布朗 之凯迪克奖 】
⭐获得金奖最多,三次金奖,只有大卫·威斯纳能够媲美(三金三银)。
⭐获得凯迪克奖数量最多(3金6银),1950年到1955年,连续6年获奖。(第二名是莫里斯·桑达克,一金七银)
⭐间隔时间长。从1948年到1983年,整整35年。时间最长的可能是马克·西蒙特,第一次是1950年获凯迪克银奖,最后一次是2002年获凯迪克银奖,整整52年。
【 作者介绍 】
玛西娅·布朗(Marcia Brown),1918年出生在美国纽约州的一个牧师家庭。由于她的父亲是位牧师,她从小就跟着家人在州内到处迁徙,每次搬家后都先跑到 社区图书馆 办好 借书证 后才能安下心来回家整理东西。
她从小就非常喜欢阅读、绘画和手工,12岁时,她的父亲把厨房的墙壁涂成黑色,让她当黑板画画。玛夏常常一画就是好几个小时。此时,她在心中埋下了一个愿望——希望自己将来做一个插画家。但由于家境一般,又撞上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她只好和姐姐们一起在纽约州立师范学校学习英语和戏剧,毕业后在高中担任教职3年。之后来到纽约的公共图书馆儿童观担任故事会讲师。她不仅在馆内讲故事,还经常走进社区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们讲世界各地的故事。也不断接触美国和国际上着名的儿童文学作品和插画艺术作品,这些经历对她日后从事绘本的创作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1946年,她出版了处女作《小旋转木马》。一个孤独的小男孩在他家附近听到一个旋转木马的声音并开始了一次冒险,布朗在书中生动描述了一个格林威治地区繁华的社区。
1947年出版的《石头汤》,让她一鸣惊人,这本书为她赢得了第一个凯迪克奖银奖。这本书也是她早期有关传统民间故事作品中的肇始。
玛西亚·布朗的大部分时间在阿尔巴尼大学工作,并留下了大量珍贵资料。1993年秋天搬到了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拉古纳山,1994年,布朗捐赠了10,000美元用于组织,编目和保存她的论文。
2015年4月28日在她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拉古纳山的家中逝世,终年96岁。
【 风格及理念 】
⭐玛西娅虽然没有孩子,却一直都在为孩子们做事。从说故事到创作一本本的绘本。
⭐她一生酷爱旅行,足迹遍及欧洲、亚洲和非洲。每到一地,都会长时间地停留,细细地体验和品味当地的民风和民俗。比如她特别喜欢意大利,那么她就创造机会陆陆续续在意大利住了四年。喜欢法国,就到法国住上一段时间,还跑到巴黎音乐学校管弦乐队学吹笛子。1985年,67岁高龄的她,还曾经到杭州的浙江美术学院学习过中国水墨画。
民间故事传承者,文化多样
“把民间故事中蕴藏的智慧传授给儿童,使他们获得生命的感觉,这是童年的遗产”,“把这些真理传递给孩子们,他们能获得充分的表达,这是他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荣幸。——玛西娅·布朗
玛西娅发现民间故事对于孩子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她喜欢给孩子讲古老的民间故事,并把它们画下来。她改编了大量的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她相信故事能帮助儿童形塑人格,图画有助于记忆;民间故事和童话故事能清楚揭露出现实的生活,以梦想与现实的的两面持续地存在我们的心中。
《穿靴子的猫》、《灰姑娘》改编自佩罗童话,《坚定的锡兵》改编自安徒生童话,《三只山羊嘎啦嘎啦》是挪威民间故事,《从前有一只老鼠》改编自古代印度寓言故事,《影子》是一首来自Blaise Cendrars法语的散文诗,采用拼贴画突出非洲艺术特色。……
风格多变
她一直致力于用不同的技法和媒介材质来,表现不同的时代,营造不同的氛围,凸显东西方不同文化的质感 。
她认为插画的功用在于表达故事内容,为呼应每一本书不同的主题与时代背景,她会尝试不同的媒材与风格,水粉、水彩、蜡笔、钢笔、木刻、拼贴……例如木刻版画之于印度古老的寓言《从前有一只老鼠》;剪影、拼贴之于非洲部落的故事《影子》等;《三只山羊嘎啦嘎啦》通过粗放的蜡笔体现了挪威民间故事的魅力和北欧的艺术风格,《迪克·惠廷顿和他的猫》采用的是麻胶版画,等等。
为了完成这些风格多样的图画书,她曾到世界各地游览采风搜集资料;学过油画、版画、中国水墨画;研究民间文学理论和儿童心理学着作。她拿到第一次凯迪克大奖时,便用得到的奖金到意大利住了一年半,这段时间只是用来体验那儿的生活文化、画画与逛美术馆。
她曾说,“一本书的气氛非常重要。如果书里说的是一个传统的故事,却配上和时代背景完全不合的图画风格,自然很不对味……创作者要为小读者着想,小朋友对那个时代毫无认识,所以画家画的服装即使不能巨细靡遗,也要表达出当时的风味。”
曾有人好奇的问她,为什么每次遇到不同的作品就要改变画风?玛西亚˙布朗的回答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她说:“因为我不能容忍每天吃一样的东西!”
作者的话
⭐玛西亚说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做到:像一颗美丽的种子,在孩子心里埋下艺术的根芽;像一首创新的歌曲,从古老的主旋律中衍生出种种变化。她的每一本书几乎都是对经典的传承。
⭐她说:“介绍一本绘本给人,就像介绍一位朋友给人。”
⭐“图画的清新质感靠的是表现的力度,而非媒材的新颖与否。为了不把在上一本书中注入的意念和技巧带到下一本书里,我总会隔一段时间再创作新书,这段时间或是画画,或是旅行吸取新的感受,为创作下一本书铺路。”
【 背景知识--关于画风,老师 】
在纽约公共图书馆担任少儿馆馆员期间,她师从的三位着名画家都有着不同的特长,如Stuart Davis的油画作品受立体派的影响很深,重视色彩与形体间的关系,而日裔的YasuoKuniyoshi娴熟多种媒材,喜用自由的线条和简约的形体描绘各样的人物,至于Louis Shanker则用木版画尝试抽象题材,并借着木刻粗犷的线条表现出舞蹈与运动的节奏韵律,玛西亚的三位老师风格截然不同,从他们身上她似乎不只学到各样的技巧,还学会各样图像风格与平面媒材独特的表现性,从这些画家身上所学的各家不同画技也奠定她日后于图画书创作时呈现的多样风格。
【背景知识--玛西亚·布朗图画书创作心得】
玛西亚•布朗曾就创作图画书的心得写成一本书,书名为《莲子:儿童、图画和书》(Lotus Seeds: Children, Pictures and Books, 1985)。书中用了七种象征来描写艺术和创作的过程,这七种象征分别是种子、歌、舞蹈、电光火石、礼物、不变的模式、黄金勋章。
她解释“种子”是表示艺术在孩子心里埋下了一粒好种,以后会长大并且结实。
而“歌”象征充满创意的人生,而她的书正像一首首的歌曲,从主旋律衍生出种种变化。
“舞蹈”是比喻艺术家借着自己的作品表达美、痛苦、恐惧和生命的喜悦,就像舞者用肢体表达出来的一样,而创作的源头在于艺术家深深相信生命里蕴藏着无穷的宝藏。
“电光火石”则是艺术家突然捕捉到的灵光,化成了图画。
“礼物”代表艺术家把自己奉献出来,把自己的内心展现在观众面前,艺术的精神可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帮助他们不受到社会阶层、肤色与种族的限制。
“不变的模式”是指古老的传说与童话当中往往包含了固定的模式,为我们提供无穷的想象,让我们认识自己的恐惧和世界的阴影,并且为我们塑造了学习的榜样。
“黄金勋章”代表的不是外界的肯定,而是指艺术创作是艺术家从内心提炼的黄金所制成的勋章。
【凯迪克获奖作品】
1948凯迪克银奖《石头汤》(暂无)
1950凯迪克银奖《渔夫亨利》
1951凯迪克银奖《迪克·惠廷顿和他的猫》
1952凯迪克银奖《约翰船长的厨子》无中文版
1953凯迪克银奖《穿靴子的猫》无中文版,改编自佩罗童话
1954凯迪克银奖《坚定的锡兵》无中本版,改编自安徒生童话
1955凯迪克 金 奖《灰姑娘》改编自佩罗童话
1962凯迪克 金 奖《从前有一只老鼠》改编自古代印度寓言故事
1983凯迪克 金 奖《影子》
【作品介绍】
1、 《石头 汤》 1948凯迪克银奖。【民间故事、爱和分享】
内容:
三个士兵疲惫地走在一条陌生的乡村路上。他们是在打完仗返家的途中。他们又累又饿,事实上,他们已经两天什么东西也没吃了。
当三个士兵接近一个村庄时,村民开始忙开了。他们知道士兵通常是很饿的,所以家家户户都把可以吃的东西都收藏起来,比如把大麦藏在阁楼上、牛奶桶沉到井里、肉挂在地窖里。士兵们挨家挨户讨吃的,还希望能在阁楼借宿,可是村民们都说没吃的东西、没住的地方,全村人还努力装出饿坏了的样子。这是一场斗智的较量。
饥肠辘辘的士兵们被逼出了一个绝招。他们向村民们宣布,要做一锅用石头做的汤。好奇的村民们为他们准备好了木柴和大锅,士兵们真的开始用三块大圆石头煮汤了!当然,为了汤的味道更鲜美一点,他们还需要一点佐料,比如盐和胡椒什么的……当然有一点胡萝卜会更好……卷心菜呀、薯仔呀、牛肉呀配一些也不错……如果再来一些大麦和牛奶,连国王都可以喝了……一锅神奇的石头汤真的煮好了!
Tip:我们比较熟悉的是琼·穆特版本的《石头汤》,后面会介绍。
2、 《渔夫亨利》 1950凯迪克银奖。【生活、成长、自然】
美丽的海岛,真实的生活,一个小男孩的成长仪式,宁静、美好。献给每一个成长的孩子。
内容: 亨利是一个美国男孩,住在圣托马斯岛上,岛屿沐浴在加勒比的湛蓝海水中。亨利最想当一名渔夫。不管做什么,亨利总是想着爸爸的船——阿里阿德涅号;他想总有一天,他也可以驾船出海,航行得很远很远。重要的那一天总算来了,亨利的第一次打渔之旅开始了。他经历了一次很多孩子没经历过的冒险。后来,如妈妈所说,亨利就成了“真正的渔夫”。亨利的故事中有海岛的土话,有渔民生活的真情实感,一切都是那么暖心又动人。
⭐她很多书的灵感都是从国外旅行中得到的。她曾在圣托马斯岛待过两个夏天,她在岛上画素描,和孩子们交朋友,收获了亨利和他的日常生活的美好画卷。
3、 《迪克·惠廷顿和他的猫》 1951凯迪克银奖【民间故事、哲思、品格(勤劳、善良、努力)】
⭐成功需要运气,更需要努力;让孩子看到“坚持的力量”。
内容: 很久以前,英国有一个名叫迪克·惠廷顿的小男孩。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他只能靠着乡亲们的救济生活。后来,他怀揣着淘金梦跟一个车夫去了伦敦。但事与愿违,到了伦敦后,没有地方住也没有东西吃,他特别后悔离开了家乡。不过,天无绝人之路,经过一番波折,一位叫菲茨沃伦的富商收留了他,让他给厨娘打下手。虽然有了一个固定的工作和住所,但是他白天得忍受暴脾气厨娘的打骂,晚上还得忍受在他床上跑来跑去的老鼠。 有一天,迪克帮人擦鞋得到了一便士。他用这一便士买了只猫,想用它赶走老鼠,能睡个踏实觉。没想到,这只猫彻底改变了迪克的人生,让他从一个穷小子,变成了富翁,最后成了伦敦市长。
惠廷顿是幸运的。
惠廷顿是踏实勤奋懂得感恩的。
成功有时是偶然的需要运气的,但最终取决于自己和周围人的优秀品质。成功需要运气,更需要努力;要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不管生活多么困难,都不要放弃自己的理想。走向成功的道路充满坎坷,唯有坚持不放弃的人才能真正成功,怀抱梦想,坚持不懈,幸运就会相伴。有时候我们和成功只差“再坚持一点儿的”意志,让孩子看到“坚持的力量”。
4、 《约翰船长的厨子》 1952凯迪克银,无中文版
5、《穿靴子的猫》 1953凯迪克银奖
⭐流传三百年的法国经典童话。一只聪明的猫用智慧为主人和自己赢得精彩新生!
内容:磨粉匠临终前给他的三个儿子分别留下了自己仅有的财产,而小儿子只分得了一穿靴子的猫,这只猫叫布斯。传说这只猫非常聪明,并有一双有“法力”的靴子,小儿子很善良,暗恋公主已久,由于国王和王后也是个唯利是图的人,根本不可能把公主嫁给出身贫寒的他,为此小儿子始终被两个哥哥嘲笑。一日,公主假面出游,在一小酒馆内唱歌时与小儿子相遇,两人也互生好感,善良的布斯不忍心主人错过自己的爱情,设计把小儿子包装成了伯爵,来接近国王。但是爱情的路上困难重重,期间又有食人恶魔和巫师的设计陷害,但小儿子最终凭借自己的诚实、善良,以及神猫布斯的魔力,赢得了公主。而神猫布斯也成为了新的勇士。
《穿靴子的猫》情节曲折离奇,语言简洁生动。童话主要是给孩子们看的,要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才能打动和吸引他们。在 夏尔·佩罗 的童话中,常常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同时故事又编造地合情合理,一点也不显得生硬牵强。《穿靴子的猫》中,写一只猫遇到了妖精,妖精变来变去,最后变成一只耗子,就被猫一口吃掉了。作者的想象显然是有生活依据的。因为现实中,猫本来就是吃耗子的。
※这个书有很多版本,同名作品还获得了1991年凯迪克银奖, (美)马尔科姆·阿瑟 文 / (美)弗雷德·马塞利诺 图 ,杨玲玲、彭懿中译。
2011年美国 梦工厂 公司改编为动画电影。
6、《 坚定的锡兵 》1954凯迪克银奖。
⭐改编自安徒生童话,童话中的美好和不曾有的残酷。
内容:坚定的锡兵被制作出来的时候,就少了一条腿。鼻烟盒里的小妖怪仅仅因为不满锡兵盯着美丽的纸做的舞蹈姑娘,而心生嫉妒,处处做怪,使锡兵从三楼栽葱地跌落地上。顽皮的小孩把他放在纸船上,沿着水沟顺流而下,使他在急流和大雨中一路颠簸,险些倾覆。黑暗的下水道中的水耗子卑劣地向他讨要买路钱。在下水道的尽头是一条宽阔的运河,但并非厄运的结束。在没入湍急的水流之前,锡兵的耳旁响起了这样的话:“冲啊,冲啊,你这战士,今天是你牺牲的日子!”在水底他又不幸被一条大鱼吞入腹中。而当他随被捕杀的大鱼辗转回到原来的主人家,又见到心爱的舞蹈姑娘时,却被一个小孩扔进了火炉。一阵风过,锡兵深爱的舞蹈姑娘也被吹进了火炉。第二天,女仆从炉灰中发现了一颗小小的锡心和一朵亮晶晶的玫瑰。
孩子们喜欢它,首先因为这是锡兵的冒险故事,还有他对年轻舞者的爱。而对于成人能体会到作者表达的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残酷。
玛西娅·布朗为这个故事的插画投入很多情感。温馨的蓝紫色背景营造出另一个世界,充满灵性,同时饱含力量和生机。
7、 《灰姑娘》 1955凯迪克金奖。改编自佩罗童话。
⭐故事承袭童话奠基者夏尔·佩罗的精髓,画风独树一帜,语言轻松优雅,完美诠释经典童话的永恒魔力。
内容:没有几个故事能像《灰姑娘》那样受到如此广泛的喜爱。几乎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有一种版本,但人们最喜爱的,还是查理·佩罗的法国版本。这个译本非常适合于讲故事和大声朗读。从把时钟拨慢的小小的丘比特,到最后的宫殿场景,玛西娅·布朗的插图既迷人又充满了魔力。这些画会一直留在孩子们的记忆里。
8、 《从前有一只老鼠》 1962凯迪克 金 奖,
⭐改编自古代印度寓言故事,引导孩子思考强与弱、永恒与变化,培养孩子感恩、谦逊的品格。
内容:“谁敢说本大王从前是一只小老鼠,我就吃了他!” 一只大老虎吼叫道。然而一位法术高超的隐士却对此十分不屑。因为正是他把一只小老鼠变成了大猫,然后变成了狗,最后变成了这只威风八面、自以为是的大老虎。
故事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印度古老的《五卷书》,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强大”与“弱小”、“骄躁”与“谦逊”、“永恒”与“变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则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寓言。
为了重现东方寓言的魅力,布朗采用了木刻印刷的方法。棕绿色、土黄色、石榴红相搭配,自然丰富的木纹理为故事增添了古老而经典的韵味。搭配上白色镂空,木刻坚硬的线条有着剪纸的感觉,有力、动感。
9、 《影子》 1983凯迪克金。光与影的游戏,与生命有关的传奇
内容:火光中、月光下、灯光里,只要有光就有影子,只要有火就有影子。影子不停跳跃、舞蹈,像是有生命的精灵,在非洲古老的文化中,在非洲口传文学里,影子确实有了生命,有了它自己的故事。
玛西娅·布朗布朗译自法国诗人布莱斯·桑德拉尔的同名诗歌,她采用剪影、拼贴的方式来展现影子的意象,用醇烈的深色为基调表现非洲森林火堆旁的故事,形象鲜明,意蕴深长,达到了表现力的极致。
10、 《三只山羊嘎啦嘎啦》 --学会机灵和勇敢
内容:一个简单的故事,一种在民间故事中常见的3次重复,却带给小读者3次惊险的体验。 有三只都叫“嘎啦嘎啦”的山羊,想到山里的草原吃胖一点。但是,山谷间有一座桥,桥下住着一只可怕的大妖怪。……“小山羊”和“中山羊”都说:再过不久,有一只更胖的山羊会来。于是,大妖怪便放走了它们。最后“大山羊”来了,他以强悍无比的气势,将大妖怪打得落花流水。然后,和另外两只山羊,在草原上吃得饱饱的,到现在,都还胖得走不回去呢!这是一则挪威的口传童话。它的语言,简洁而有力,绘图则独具气魄和震撼效果。在历经鲜明的戏剧张力之后,欢乐的结尾,使孩子们和“嘎啦嘎啦”一样,感到满足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