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对印反击战的问题
对印度的自卫反击战虽然是毛在世时打的,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办法地撤退了,于其讲是主动撤退,不如讲是被迫撤退的。
主席就是天才,毛选择了一个很好的时机,当时印度是非常吃香的,资本主义阵营的美国一直非常想拉拢印度,社会主义的苏联一直想通过印度来制约中国,所以印度才敢在1959年的西藏动乱中公然支持反叛分子,1962年,中国还没有从三年自然灾害中恢复过来,和苏联闹反了,在国际上很孤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印度自以为在一直纠缠不清的边境问题上可以占一点便宜了,于是开始继续沿着实际控制线北进。
但是上天给印度人开了两个玩笑,第一个是他的对手是毛,一个对领土有很深依恋的民族注意分子,第二个是古巴导弹危机,世界的眼球一下被吸引过去了,印度的所有优势瞬间消失,毛抓住实际捞了一把,来了一个自卫反击,但是古巴导弹危机很快就结束了,估计这个是出乎毛的意料的,印度的优势有回来了,且是不可战胜的,于是毛有非常明智的回来了,当时这个回来是为了韬光养晦,给原子弹的研制争取时间。
虽然中国的自卫反击战没有收回领土,但是中国的到了两个好处,第一个是以攻代守,彻底消除了印度在边境上的咄咄逼人的气势。第二个是在中国军队后撤时,中国军队在一些极具战略型的地点上没有后退,仍然留有一些军队,这些据点在以后的边防中为中国军队占据了地缘上的军队优势。
② 外国怎样评价中印战争
多数媒体认为印度只能失败,李奇微评价中印战争也是如此。
并且他非常同意麦克阿瑟曾说的话:“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一定有病。”这也充分显示出李奇微对此次战争,中国的胜利是势在必得的。麦克阿瑟和李奇微都曾在朝鲜战成上与中国志愿军发生过战争,而且都曾见证过中国部队的陆战能力,这都是在朝鲜战场上总结出来的经验。
同时,印度军队并不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而中国解放军经历了很多次的战争,同时也有更强的军事领导。再加上刚经历不久的朝鲜战争的洗礼,丰富了战争经验,中印战争的胜利应该非中国所属。
(2)印度网友怎么看对印度自卫反击战扩展阅读:
事件背景
中印边界分东、中、西三段,全长2000公里,虽未正式划定,但存在着一条双方历史形成的传统习惯线。 1951年印度军队越过传统习惯线向北推进,侵占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9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此后印军侵占了东段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兼则马尼。
中段和西段的巨哇、曲惹、什布奇山口、波林三多、香扎和拉不底以及巴里斯等地区。1959年人民解放军取得西藏平叛的胜利后,印度政府公开向中国提出将东段9万平方公里和西段3.2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划归印度,在其无理要求遭中国政府拒绝后。
便推行前进政策继续蚕食中国领土。1959年8月和10月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东段和西段制造了朗久、空喀山口事件,打死打伤中国边防部队官兵多人。
③ 当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打了多久结果如何
当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打了大概有一个多月左右,最后印度是以失败告终的。
④ 印度人怎么看待1962中印战争
派驻印度的美国军事专家理乍得·安德鲁斯准将对外称:这是一场中国形势的“歼灭战的开始”。我们在韩战中多次领教过这种手法。印度通往前方的军事补给线,完全被中国军队切断。士兵们在缺乏食物的战斗状态下,开始出现大面积涣散。随即,中国军队抓住有力战机,开始发起“中国形式的”歼灭战。短短8个小时。印度号称“东亚1,2旅的”2支主力部队被尽数歼灭。此时,中国军队继续向前推进。其先遣部队,已接近印度首都新德里外围50公里处。其深入印度作战达212公里。但是,此时中国政府作出了让印度人惊讶的决定,中国军队开始快速回撤。中国在后期正式宣布:中印自卫战争结束。而且,中国方面归还了包括印军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在内3968名战俘,以及全部缴获的印度军队的武器装备。
中国军队在整个自卫反击作战中,歼灭印军3个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第112 旅、第48旅、第65旅),另歼灭印军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击毙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印军第 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中国边防部队阵亡722人(其中军官82名、士兵640名),负伤1697人(其中军官173名、士兵1524名)。
由于受战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限制,这场战争基本上是双方的步兵部队参与,在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双方的步兵装备。中国军队步兵武器是新换装不久的56式系列班用武器(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56式班用机枪),而印度士兵手中是二战英国军队制式装备李-恩菲尔德步枪和司登II、III及斯特林L2A3 冲锋枪,印军使用的轻机枪是布伦MKII、III轻机枪。其他的不谈,印军武器装备还停留在1947年的水平上,而我军轻武器比印军的要先进2代,比英美援助印军的先进1代。战场上,中国军队战士对大量缴获的还没开箱的英美自动武器根本就不屑一顾。双方士兵的战斗素质也没有在一个档次上,除了廓尔喀这支雇佣兵部队,印度人从来就不是英勇的战士。
这次战争一举粉碎了印度的“前进政策”,维持了中印边境近40年的和平局面,超过当时“1场战争管30年”的估计。最重要的是中国军队击败了来自当时世界上军事两大最强大阵营,北约以及华约联合支持的印度。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即便是在现在的先进条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⑤ 要不是这些战地照片,对印自卫反击战会被多少网友当成“神剧”
从被解放军俘虏印军坦克说起
前两天,听人讲笑话一样说起印度宝莱坞拍了一部电影,主角相貌狰狞,和解放军作战枪也打不死,炮也炸不死,战场上还能来一段大篷车式的抒情舞蹈,当时不禁感慨这 “抗日神剧” 开始走向出口了,看来将来世界影视艺术史上必会提到其重大贡献。
真实的情况是……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打响以后,据说印军的战斗力曾经让总参的王尚荣部长大吃一惊。印军放在第一线的旁遮普联队、廓尔喀联队、拉吉普特联队等都是曾经打过二战中激烈恶战的部队,凶名在外。所以战前我军计算其战斗力,是按照与国民党军精锐部队等同的公式来推算的。
谁知打起来竟然是摧枯拉朽,有一位参战的战士这样评价他们的战斗: 我们碰到的这伙印度兵奇怪咧,不但不投降,竟然还敢于抵抗!(“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反正,看来前面提到的这印度电影是不能让打过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老兵们看的,否则某位老爷子笑得发了胆结石可不是玩的。
“竟然还敢于抵抗……”这样奇葩的评价不是我军夸张,而是有真实图片为证的。
注意,两辆战车在涂装和自卫武器等方面存在微妙的差别,第一张照片的电台天线的位置也不一样。
在对印作战前线,蓝志贵拍摄了很多经典照片,有些要几十年后才被人们认识到其价值。比如下面这张拍摄的,便是战争史上着名的 “达旺沙盘” ,连西方的军校里都经常提起呢。
1962年10月26日,我军攻占达旺,并准备继续向前方德让宗方向突击前进。此时我军已经不能再借助最初的突袭效果,料想印军将在前方严密布防,作战可能面临重大牺牲。
然而,根据阴法唐政委回忆, 我军攻占达旺以北五公里处的邦岗共(原为印军指挥所),发现印军居然留下了一个完好的沙盘,上面清楚地标明了印军各部的位置。大家很快发现一条通往西山口的山谷印军完全没有设防。
当时侦察科长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好运气,曾认为是印军的诡计。然而综合俘虏口供,证明这上面的标志竟然全是真的!于是指挥战斗的张国华司令员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就指着这个沙盘制订作战方案,下达各部实施迂回、穿插、分割的任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穿过印军没有布防的山谷,绕到印军主力后面,切断德让宗与邦迪拉之间的公路,堵截敌南逃退路。
印军……根本没想到我军竟然弄出了这么一个南北纵深达150公里的口袋,连逃的力气都省了,除少数指挥官乘坐直升机逃走外,大多数在饥寒交迫之下当了俘虏。
这也使我军有了在第一次归还印军战俘时一下子就交给他们三千多人的底气。
当然,各国军校提到这个“达旺沙盘”目的只有一个—— 提醒学员们即便打了败仗,也不能把这么重要的东西原封不动留给对手啊。
不是每架直升机都能把长官接走,这一架 苏制米-4直升机 看来是因为地形复杂来了个“我自横刀向天笑”,动不了无法起飞被抓了俘虏,旁边坡地上可看到印军的对空联络用三角白色标志。
难道是印度陆军被打急了,仓皇中忘记了直升机的性能限制,竟然在陡坡上摆下让飞机降落的标志,结果坑了友军?
根据印军第四师师长尼兰詹·普拉沙德少将的回忆,这架飞机是派去前线扯冬和龙布方向执行侦察任务的,并寻找失踪的达尔维准将,编号BZ-590。解放军390团人员回忆,该机飞到吉牙附近被我击伤过,后来在本穹东侧地区将其俘虏。
如果此说准确,那块白色三角标志可能是印军直升机负伤迫降后摆出请求救援的,但没有第二架飞机赶来,否则可能会被坑得也趴窝在这里—— 此前中国军队曾在一架击落的贝尔直升机旁设伏,结果钓来了第二架,连飞行员都给俘虏了。
在战斗中我军缴获了多架印军飞机,包括米-4直升机、贝尔直升机和“双水獭”飞机,大多数被俘原因是印军方面对飞机运用不当,不是被我们的轻武器弄下来,就是起落时出了事故被放弃……
不过,在不适于装甲车辆活动的山地作战中能抓到印军的坦克,还是令人有些惊讶。这是因为印军在当地并没有投入成建制的装甲部队,而我军也没有见到消灭印军坦克的记载。而照片证明,这样的事情,在对印自卫反击战的战场上的确发生过。
那么,这些坦克是怎样落入中国方面手中的呢?寻找蛛丝马迹,战后中国方面从政治角度决定归还印度方面大多数被俘装备和全部人员,表达我方和平诚意, 在归还印军的装备清单中,的确有两辆M3A4坦克,但并没有提到怎样将它们俘获,只是说明着两辆坦克都有机件损坏。
考虑到印军并没有大规模出动装甲部队,考虑其作战特点,这几辆坦克应该是配属给印军前线指挥部门使用的警戒车辆——印军记录在东西两线都有少量坦克配合作战。
我军虽然携带简单的反坦克武器如57毫米无后座力炮,但主要用于打碉堡,未见与敌坦克战斗的记录,说明敌坦克可能根本没有来得及投入一线作战。而其机件损坏和其他若干我方获得的战利品是同样特征,通常是印军主动破坏的结果。
双方作战地域为喜马拉雅山南坡,这里要么地势陡峭,要么溪谷纵横,都不是使用坦克的良好战场(除非太二,谁会在这里用坦克?), 很大可能是印军坦克勉强进入战场,但或者由于后路被切断失去油料补给,或者由于道路原因发生故障,不得不将其破坏后放弃,结果成了我军的战利品。
当然,如果有熟悉那段战史的朋友能够找到我军和印度坦克有过作战,那会更有效地补充这段 历史 。
根据外电报道,我军在这次战争中俘虏的印度坦克并没有都交还回去,还是留了个纪念品,这就是在北京的中国坦克博物馆保存的6019号车,它们的型号都是美制M3A4斯图亚特轻型坦克。
这型坦克在二战中也曾是中国远征军在印缅作战时的装备,中国装甲兵评价它虽然不如同时装备的M4谢尔曼式中型坦克皮实,但底盘较高,机动能力好,适宜于复杂地形使用,而且,比日军一线所有战车更强大。
考虑到这种坦克是在二战中活跃的老式车辆,战后很快被废弃,印度方面能让它在1962年依然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出动,这份维护的本领也算了不起啦。
不过,想想还是有点啼笑皆非——在那场战争中,中国方面并没有出动装甲部队,却能把对手的坦克抓来,没有出动航空兵部队,却能把对手的飞机缴获,后人听说,会不会以为我们又在写神剧啊?
【完】
⑥ 印度是怎么看中印自卫反击战
这个就得理论上的公平和正义来看待这个问题,一个国家的战争无疑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和名族的利益。但是当别的国家侵害了我国的利益,那就是正义的反击。如果是找借口为了我国的利益而去发动战争,那对中国来说就是正义的保卫,但是双方都有公平和正义的原则,所有这个是需要你个人的想法去判断这个事情。
⑦ 为什么外国人眼中的中印战争是屠杀行为
因为在你所谓的外国人眼中,中国人呼吸都是罪
⑧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印度军队为何损兵折将如此大败
因为他们轻敌了。印度军队觉得中国的解放军队伍武力不强,是支不入流的军队。内心一直觉得自己会获胜,既没有战略部署也没有中方军队的详细情形,两眼摸黑地上战场,输是必然的。一味地轻敌自然只会造成战争的失败。
看得出来,1962年印度军队的失败是必然的。当他们从一开始就轻视对手,不去了解对手的军事情况,没有对作战方略进行统一的部署,甚至连针对高原地区的相应措施都没有,这就已经注定了印度军队的失败。骄兵必败,这句中国的古话适用于世界上所有的军队。而这一次的失败也让印度人耿耿于怀。
⑨ 中印、中越、中缅三次自卫反击战之后,国内外的媒体都是怎么评价的呢
中印、中越自卫反击战!!!
中印反击战,欧美一致声讨包括前苏联也是,后来中国自动撤军,而且归还缴获装备羞辱了印度一番,但是失去了收复藏南的大好机会。
中越反击战,前苏联力挺越南,但是在欧美压力下苏联也没有干预。当时正处于中国和欧美的蜜月期,并且欧美倾向于让中国出口削弱前苏联在东南亚的势力,所以他们是支持的。
中缅没有,2003年倒是有个中缅作战。
⑩ 为何说1962年我国发起对印自卫反击战彻底摧毁了印度的大国梦
这是当年印度挑衅我们造成的结果,他们的部队很弱打不过我们然后把他们教训了几十年来,他们对我们是顺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