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类登月几次,成功登月几次
成功登月6次,共运载12人登月。
(1)印度有多少人登月扩展阅读
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终于降落在月球上,将进步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推向了高潮。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降落在月球上的人。美国在月球探测方面取得了最辉煌的成就。在接下来的三年里,阿波罗计划进行六次载人登月。其中,1970年4月发射的阿波罗13号在氧气瓶爆炸的情况下安全返回地球。
到1972年12月,最后一次阿波罗任务,阿波罗17号,在月球表面有12名宇航员。这一系列的“访问”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阿波罗航班对月球表面进行了大量检查,收集了大量的月球岩石和土壤样本,其中440公斤从月球带回地球。阿波罗还在月球上安装了许多用于科学研究的仪器,如太阳风实验和月球地震测量。
在阿波罗计划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人类月球探测进入了“宁静”时期。在此期间,世界没有探索新月。直到1994年和1998年,美国成功发射了“克莱门汀”和“月球探测器”月球探测器,月球形态,资源,水冰等探测,标志着“快,好,省”月球新时代的开始勘探。
到2004年1月,除美国外,欧洲国家,俄罗斯,日本和印度也制定或正在实施相应的月球探测计划,如欧洲首个月球探测器“SMART-1”已于9月27日成功发射, 2003年,开始了月球探险之旅。
⑵ 登月的国家有几个
01⑶ 人类的登月情况
成功登月五次,失败一次。
阿波罗11号
推进装置:“火星”V火箭
时间:1969年7月16日—24日
乘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乐德林
飞行时间为8天3小时,首次载人月球登陆行动,首次在月球行走。“体斯顿,宁静基地报告,鹰已降落。”1969年7月20日。
降落地点:静海。
坐标:北0.71度,东23.63度。
太空行走时间2小时31分钟,树起了旗帜、安放了仪器,在登陆处树立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人类首次月球登陆处,1969年7月。我们是为了全人类带着和平之意而来。”月球表面行走时间21.6小时,绕月球轨道飞行30次。登月舱的上升阶段舱留在了月球轨道,共采集了20公斤的物质。
阿波罗12号
推进装置:“火星”V火箭
时间:1969年11月14日—24日
乘员:康拉德、戈登、比恩。
飞行时间:10天4小时36分钟,登陆地点:风暴洋。坐标:南0.71度,西23.63度。
取回于1967年4月在月球登陆的探测者3号的部分部件。安放了阿波罗月球表面实验设备。月球表面停留时间31.5小时。月球轨道飞行时间89小时,绕月球轨道飞行45次。登月舱下载阶段舱降落在月球上,采集了34公斤的物质。
阿波罗13号
推进装置:“火星”V火箭
时间:1970年4月11日—17日
乘员:洛弗尔、海斯、斯威加特。
飞行时间5天22.9小时。进行了三次着陆努力,由于液氧箱爆炸,终止登月。由于获得了营救人员的经验,这次失败被称为“成功的失败。”用过的登陆舱上升阶段舱成功地降落在月球上。
阿波罗14号
推进装置:“火星”V火箭
时间:1971年1月31日—2月9日
乘员:谢泼德、罗塞、米切尔
飞行时间9天,登陆地点:弗拉·摩洛地区。坐标:南3.65度,西17.48度。
装置核动力科学实验站和其它实验设备。月球表面停留时间33.5小时,月球轨道飞行时间67小时,绕月球轨道飞行24次。进行了两次太空行走,时间为9小时24分钟,第三级降落在月球上,采集了42公斤的物质,首次使用手推车来运输岩石。
阿波罗15号
推进装置:“火星”V火箭
时间:1971年7月26日—8月7日
乘员:斯科特、沃登、欧文
飞行时间12天17小时,登陆地点:亚平宁山哈德利峡谷。坐标:北20.68度,东3.66度。
进行了三次太空行走,时间为10小时36分。在返往地球时,沃登进行了38分钟的舱外行走。首次携带轨道感应器。装置核动力科学实验站,着陆的科学设备数量增加了一倍。改进后的太空服增加了机动性,使宇航员可以在月球上停留更长的时间。月球表面停留时间66.9小时。首次使用四轮月球车,月球车行走了27.9公里(17分钟)。月球轨道飞行时间145小时,绕月球轨道飞行74次。首次在月球轨道上发射小卫星。采集了6.6公斤的物质。
阿波罗16号
推进装置:“火星”V火箭
时间:1972年4月16日—27日
乘员:约翰·杨、马丁利、杜克
飞行时间11天1小时,登陆地点:笛卡儿高地。坐标:南8.97度,东15.51度。
首次对高地地区进行研究,在月球表面进行了实验、首次在月球上首用紫外线摄影光谱仪、宇宙线探测仪,再次使用四轮月球车。月球表面停留时间71小时。月球轨道飞行时间126小时,绕月球轨道飞行64次。首次在月球轨道上发射小卫星。采集了95.8公斤的月球物质样本。马丁利进行了宇宙行走1小时。
阿波罗17号
推进装置:“火星”V火箭
时间:1972年12月7日—19日
乘员:塞尔南、伊文斯、斯密特
飞行时间12天13小时52分钟,最后一次登月任务。登陆地点:陶拉斯·利特罗山脉。坐标:北20.16度,东30.77度。
进行了3次舱外行走,时间为22小时4分。伊文斯进行了1小时零6分的舱外行走。斯密特是首位登陆月球的科学家。建立了第六个自动研究站。月球车行走了30.5公里。月球表面停留时间75小时。月球轨道飞行时间17小时,采集了110.4公斤的月球物质样本。
⑷ 载人登月的国家有几个
载人登月的国家有1个。登月是指人类利用自身开发的载人航天器将人类的宇航员送上月球。就目前为止,人类一共成功登月6次,都是美国登录的。完成过登月项目的国家有苏联、美国、中国、日本、印度、欧洲空间局。1969年7月21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
人类登月的意义
月球表面具有高洁净和弱重力特征,这对天文观测来讲是无与伦比的条件。在月球上建立大型月基天文台和其他科研基地,比在地球上更方便,加上月球的地质活动比地球弱得多,对望远镜的观测影响很小,这对天文观测来说尤为有利。
通过探月工程可推动相关科研和产业发展。探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开发复杂的探月科学技术,可以带动和促进基础科学研究和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并推动多学科交叉、渗透、共同发展。
探月可以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做准备,月球上蕴藏着大量的自然资源,已知有100多种矿物,其中有5种地球上没有。月球上有丰富的钛、铁、铀、钍、稀土、钠、钾、镍、铬、锰等矿产,仅月海玄武岩中就含有可开采钛金属至少有100万亿吨。
⑸ 印度再发射登月飞船
2019年7月22日,在印度安得拉邦的萨蒂什·达万航天中心,搭载“月船2号”月球探测器的GSLV MK-III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新华社发)
再度发射
“月船2号”月球探测器当地时间22日14时43分(北京时间17时13分)在南部安得拉邦斯里赫里戈达岛升空。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说,“月船2号”“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强大”“搭载10亿(印度)人梦想”前往月球。
“月船2号”14日点火升空前不足一个小时中止发射倒计时,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事后给出的原因是运载火箭出现“技术故障”。谨慎起见,这一机构取消当天发射。
《印度时报》16日以一名参与发射任务的资深研究人员为消息源报道,取消发射是因为运载火箭发动机氦燃料组件泄漏。
发射“月船2号”的GSLV MK-III运载火箭是印度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有三级和两个助推器,能把4吨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路透社21日援引多名专家的话报道,像发射“月船2号”这样复杂的发射任务可能会遇到多重挫折,与其做出可能破坏整个计划的冒险决定,推迟发射更为谨慎。
在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太空政策部门主管拉杰斯瓦里·皮莱·拉贾戈帕兰看来,即便发现细小疏漏,也不能赌运气。
多重任务
“月船2号”“奔月”路程大约38.4万公里,耗时大约47天。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说,“月船2号”预期9月7日在月球南极区域着陆。
作为印度第二个月球探测器,“月船2号”耗费资金相当于大约1.4亿美元(约合9.6亿元人民币)。探测器由月球轨道飞行器、着陆器和月球车组成,收集水冰、岩石和土壤数据。
月球轨道飞行器将绕月飞行大约1年,拍摄月球表面的情形并研究月球大气的构成。着陆器能直接与地面控制中心以及轨道器和月球车通信,将搭载月球车在月球南极区域“软着陆”。月球车最大行驶路程500米,将收集月球图像和数据并回传。
2008年,印度首次发射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做绕月飞行的同时释放探测器,在月球南极附近“硬着陆”,即撞击月球。
经由对“月船1号”所采集数据的分析,美国研究人员认定月球南极存在水冰。
⑹ 登月的成功是几次呢
成功六次,共运载12人登月 相关信息: 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终于在月球着陆,使逐步推进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达到高潮,尼尔·阿姆斯特朗也成为登陆月球第一人,美国在月球探测中取得了最为辉煌的成果。在随后的3年多时间里,阿波罗计划又先后进行了6次载人登月飞行,其中1970年4月发射的阿波罗13号,虽因氧气瓶爆炸发生事故,但仍然安全回到了地球。 到1972年12月阿波罗计划的最后一次飞行——阿波罗17号登月为止,先后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表面。这一系列“访问”大大丰富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各次阿波罗飞行都对月球表面进行广泛考察,搜集了大量月球岩石、土壤标本,其中从月球上带回地球的月岩样品就达440公斤。阿波罗飞行同时把许多仪器安装在了月球上,进行科学研究,如太阳风实验和月震测量等。 阿波罗计划之后,由于多方面原因,人类月球探测进入了一个“宁静”期。这期间,世界各国均未对月球进行新的探测。直至1994年和1998年,美国成功发射“克莱门汀”和“月球勘探者”号月球探测器,对月球形貌、资源、水冰等进行了探测,标志“又快、又好、又省”的月球探测新时代的开始。 至2004年1月,除美国之外,欧洲国家、俄罗斯、日本和印度等也都已经制定或正在实施相应的月球探测计划,例如欧洲首个月球探测器“SMART-1”号已于2003年9月27日顺利升空,踏上了月球探测之旅。⑺ 印度曾成功登陆过火星那为何登月失败
印度无法独立完成探月任务,寻求多方盟友,但是盟友不靠谱,导致其探月工程一拖再拖,最终失败。
“月球2号”项目总耗资约1.4亿美元,由于俄罗斯未能按照承诺交付着陆器,促使印度推后了这个计划的实施时间。这个项目包含了包括轨道器、着陆器和月球车3个模块,携带了10多个各类研究装置,最引人注目的是月球车,仅有公文包大小,重量为25公斤,它将携带两个分光计用于探测月球表面的元素组成——包括等离子体层以及像氦-3这样的同位素的数据,后者是未来核聚变能量反应堆的潜在燃料。
“月球2号”的携带的轨道飞行器所携带的水测绘仪同样让人期待,因为太阳风中的质子会产生羟基离子,这些离子会漂向月球的两极,在那里它们会被陨石坑中的水冰俘获,而水测绘仪将会对这些水冰展开探测。如果成功,这将是印度航天史上的里程碑,印度也可借此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与中国之后第四个实现月球探测器软着陆的国家,并如期开展探测工作。
着陆的前15分钟Vikram正以3200公里/小时的速度下降,当海拔大概减至30公里时,它开始发动4座引擎紧急减速,只不过在距离陆地仅剩2.1公里时,意外发生了:Vikram偏离了预定轨道,就此“失联”,任务失败了。
巴基斯坦联邦科学和技术部长法瓦德·乔杜里在社交媒体上第一时间嘲笑印度拙劣的落月技术,讽刺印度“月船2号”的着陆器是在印度孟买买的“玩具”。
两天后,9月8日,在月球轨道上的“月船2号”传回了Vikram在月球上的影像,但印度航天团队最终未能与它建立讯号。
⑻ 世界上都有哪些国家曾发起登月计划其中哪些成功着陆
发起登月计划的国家,比较有名的有中国,日本,欧洲,印度,俄罗斯和美国这五个国家,但是成功登月的只有三个国家,分别是中国,美国和俄罗斯。中国,美国和俄罗斯,成功让探测器登陆月球。只有美国,成功把人送上月球,第一个登月人就是阿姆斯特朗。
⑼ 印度宣布2021年送3名宇航员进太空,成为载人航天第4国
据《印度时报》12月29日报道,印度将在2020-2021年完成载人航天飞行计划,12月28日,印度联合内阁已对此项目批准了一项1000亿卢比(约合98亿人民币)的预算。印度计划将三名宇航员送往太空,完成至少7天的太空旅程。
印度 信息 科技 部长拉维·尚卡尔·普拉萨德(Ravi Shankar Prasad)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印度将成为继俄罗斯、美国和中国之后实现载人航天任务的第四个国家。”
Isro(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K Sivan12月28日对《印度时报》说:“我们很高兴政府已经批准了任务预算,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我们将迎接挑战,在总理设定的2022年最后期限前完成这项伟大的计划。我们已经组建了一个团队来完成任务的设计,设计工作将在明年一月前完成。”
Isro主席说:“我们在载人进入太空之前会先进行两次无人飞行任务。 第一次无人驾驶试飞将于2020年12月。第二次无人驾驶试验将于2021年7月进行,最后,载人太空飞行将在2021年12月份进行。 ”
关于宇航员的训练,Sivan说,“这项任务的预算已经通过工会内阁的批准。现在我们将认真做好飞行员的培训计划,如果需要的话也会到国外进行培训。”早些时候,Sivan在原子能及空间部长吉腾德拉·辛格(Jitendra Singh )的陪同下,他在德里做了一次关于这次任务的报告,解释这个计划。
载有三名印度人的登月舱模块将附带一个服务模块。两个模块将一起组成轨道舱。它将与先进的GSLV Mk III火箭集成为一体。火箭将把宇航员带到近地轨道(300-400KM),他们将 在那里 进行一周的微重力和其他科学测试。
对于返程,Isro主席说,轨道舱将重新定位。乘员舱和服务舱将在离地面120公里处分离。乘员舱将采用气动刹车来减速。降落伞将在乘员舱在古吉拉特邦附近的阿拉伯海坠入之前打开。回程需要36分钟。
Isro负责人说这次载人计划是早在2004年就开始准备了。该项目为1.5万人提供就业机会。在演讲中,空间部长吉腾德拉·辛格说:“我们不会像总理在他的I-Day演讲中说的那样,把这个项目定义为‘载人任务(manned mission)’,女性也可以被送往太空(英语中man既有‘男人’的意思,通常也有‘人类’的含义)。宇航员将会是印度人,不过,我们可以把挑选出来的宇航员送到国外去培训。”
在演讲中,部长告诉印度时报“我们不会先把机器人或动物送上太空。而是把人送入太空。我们可以在太空中做几次实验,体验人类在太空中行为的变化,包括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到目前为止,Isro在开发载人航天关键技术上已经花费了17.3亿卢比。在2014年12月,Isro对早期版本的机组人员模型进行了飞行测试。
⑽ 人类登月情况
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1号”飞到月球附近,进行绕月飞行,开始了
人类对月球的考察。1961年5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国会上提出了在60年代末把人送到月球上探测的计划“阿波罗月球探测计划”。“阿波
罗”计划的任务包括为载人月球飞行作准备(由“阿波罗”1——10号完成),并进行载人月球飞行(由“阿波罗”11——17承担)。1969
年7月20日,“阿波罗”登月舱降落到月面,开始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登月活动。到了1972年,人类先后登月6次,对月球进行了一系列的科
学考察,使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入。
宇航员们放在月球上的地震仪记录表明,月球和地球一样,也有一层外壳,其厚度为40——60公里。这个数据是在风暴洋和弗。拉摩洛等地区测定的。月壳下面是月
幔。月幔大致又分为三层。上层月幔厚240公里左右,主要由古代“岩浆海”里沉淀 下来的较重物质构成。中层月幔达480公里以上,这里大概还保存着混沌时代形成
原始月球的“胚胎物质”。上述两层都是固态的,但具有可塑性。内层月幔处于局部熔融状态。月球的中心部分是月核,其温度约为1000摄氏度,远远不如地核那么
热(地核温度为5000——6000摄氏度)。月核很可能是熔融的,可能是由低熔点的硫公铁物质构成。对月球的探测还发现月球的质量分布不均匀,月球近侧存在几个
“质量瘤”的重力异常区。
在“阿波罗”科学实验站里装设了很先进的月震仪器。经探测,月球上也有月震,但月震的次数比地震少得多,释入的能量也远远小于地震。月震很弱,最大的月震
为1-2级。除了陨星撞击引起的震动之外,当月亮离地球最近或最远的时候,由于地球的起潮力作用,常会出现月震。
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对宇航员带回的月岩样品进行了多种项目的共同研究。经实验室分析得出:月岩中已发现近60多种矿物,其中有6种在地面上尚未发现;在月岩和月
土中发现了地球上的全部化学元素;没有发现可生存的月球有机物,也无古微生物的证据;在某些月岩中有微弱的剩余磁性;月球样品中存在许多太阳活动事件踪
迹;根据样品的同位素分析,得出月球年龄约46亿年。 在大部分被月尘和岩屑覆盖的月球表面上,宇航员看到各种形状、大小、出现频率不一的岩石,还发现月球表
面散布着一些具有光泽的玻璃物质。月尘在各处的厚度不同,薄的地方只有几厘米,厚的地方有5——6米。
到达月球的宇航员在漆黑的月空中看到大而发光的地球。月球探测器还在月球空间拍下地球的照片以及绕观月球和地球队的照片。月球上的地球光要比地球上的月光
明亮8倍多。
本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对月球探测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多少世纪以来的地面观测。“阿波罗”登月成功,是人类科学的结晶,开创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
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将可能建立沿月球轨道飞行的实验室,巨大的天文望远镜也将在月球上从没有空气的太空观测天空;人类也将可能把月球作为出发到
遥远行星的一个落脚点。
国内民生和国际影响是一个国家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虽然目前国内的人民生活状况情况并不乐观,但此时发展相关的科技工程仍是必要的。
举个反例来说,伊拉克作为海湾的产油大国,国内人民收入一度相当可观,
但是由于被美国瞄上其石油资源,且自身即不愿和美国合作,也没有和美国抗衡的能力,最终落得今天的下场。这也是伊朗如今拼死也要发展核技术的原因,也可以说明我国近代不断遭受列强侵略的原因。
一个国家即使再富庶,如果没有足够的国际影响,没有足够抵抗外界侵蚀的能力,最终只能是案板上的肥肉。
至于具体细节,下面来段长的
中国首次登月计划分三步
据中国月球探测计划的有关负责人披露,未来几年如果顺利实现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目标,中国可望在2010年以前完成首次月球探测。
据最新出版的《了望》周刊报道,中国的登月计划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发射太空实验室和寻找贵重元素的月球轨道飞行器;第二步,实现太空机器人登月;第三步,载人登月。虽然具体的登月时间现在尚不能完全确定,但航天科学家肯定中国实现人类登月所需的时间将比美国短。
月球探测是一个国家空间技术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各国探寻太空商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中国政府于2000年11月发表了中国航天白皮书,初步确立月球探测的目标,明确提出近期发展目标包括“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同时提出选择月球探测的目标必须突出特色,既要填补中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的空白,也要为人类建立月球基地增添新的科学依据,尽量避免重复其他国家已做过的工作。
中国为登月计划成立了第一个空间机器人的专门研究机构,即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空间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的太空机器人专家称:太空机器人将在中国人登上月球前承担主要探测任务,在卫星维修、太空科学试验等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希望将来建立国际月球基地时,中国也能作出贡献。据已有的设计模型,用于月球表面探测的机器人轻小灵巧,会自由移动、爬坡和躲避障碍,并能适应月球上大温差和辐射等环境。
有科学家预言,21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将是建立利用太阳能的“月球城”--多余的能量将被传送到地球上的采集点。
中国一旦成功实现载人登月,将成为世界上移居月球俱乐部的创始成员。
中新网11月29日电据新华网上海频道报道,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28日在此间表示,中国嫦娥工程探月计划进展顺利,运载火箭、探测器、数控、发射场和地面运用五大系统均完成初样阶段,各项技术指标均已确定,目前已进入转正样阶段,预计2007年发射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将不成问题。
欧阳自远院士是应首届长三角青年创新论坛的邀请,来上海做空间探测与中国月球探测的特色和创新的主题报告。
据欧阳院士介绍,中国探月计划经过长期准备、十年论证,其实早在2004年1月嫦娥工程正式立项前,已经有很多单位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过各项预研。对于这样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科学家首先将其划分成五大系统分别进行设计,设计方案讨论通过后,研制出原理性样机,再对样机经过各种复杂的实验,制作成初样,各项技术指标确定后,还要转成正样,再对正样进行单测、联测、综合测等各种测试,以保证任何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中国嫦娥工程探月计划主要分成绕、落、回三个阶段:2004-2007年为绕的阶段,主要目标是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围绕月球进行一年的探测;2007-2012年为落的阶段,主要目标是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与月球巡视探测;2012-2017年为回的阶段,主要目标是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并采样返回。只有完成了这三个阶段以后,中国才考虑载人登月。
目前,中国已经选定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火箭选定长征三号甲。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目前初样星的整星测试已经完成,开始进入正样星的研制;承担卫星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甲火箭也已经投入生产,为了保证完成月球探测工程任务,科研人员对长三甲火箭进行了41项提高可靠性的设计。(
中国在2004年2月十三日公布首次探月计划——嫦娥计划。计划分“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首期“嫦娥一号”绕月工程,总投资14亿元(一个比较常见的比喻是:“第一次探月工程的花费也就相当于修建两三公里地铁的钱。”),将在2007年以前发射一颗绕月卫星。此后10年间,中国将陆续进行月球车在探月软着陆以及机器人月壤采样工作。
[编辑]首期计划“嫦娥一号”绕月工程四大任务是
一、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精细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构造和地貌单元,进行月球表面撞击坑形态、大小、分布、密度等的研究,为类地行星表面年龄的划分和早期演化历史研究提供基本数据,并为月面软着陆区选址和月球基地位置优选提供基础资料等。
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主要是勘察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钛、铁等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绘制各元素的全月球分布图,月球岩石、矿物和地质学专题图等,发现各元素在月表的富集区,评估月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等。
三、探测月壤厚度,即利用微波辐射技术,获取月球表面月壤的厚度数据,从而得到月球表面年龄及其分布,并在此基础上,估算核聚变发电燃料氦-3的含量、资源分布及资源量等。
四、探测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月球与地球平均距离为38万公里,处于地球磁场空间的远磁尾区域,卫星在此区域可探测太阳宇宙线高能粒子和太阳风等离子体,研究太阳风和月球以及地球磁场磁尾与月球的相互作用
在太空中走得更远正在成为中国航天人的新梦,随着国际深空探测热潮的又一次兴起,中国的探月计划也开始紧锣密鼓地展开。近日,记者专访了中国探月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
耗资15亿三年内首次探月
12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在京丰宾馆召集中国航天界的院士听取了关于中国探月工程的汇报。会议进行了一天,中国航天局局长、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和欧阳自远做了汇报。在院士们的规划中,中国探月工程的未来越来越清晰。
欧阳自远告诉记者,这次会议肯定了中国探月三步走的计划,这个计划可以用“绕、落、回”三个字分别概括探月的三个阶段。“绕”指的是在2007年之前发射一颗重约2吨的月球卫星,绕月工作一年,获取一些科学数据,包括拍摄月球表面的三维图像,分析月球表面元素的资源含量和分布,探测月球表面土壤厚度以及监测地月空间环境。“落”是指在2010年之前实现月球软着陆,先发射一个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巡视勘测,这个月球车相当于一个月球机器人。而“回”主要是指2020年之前采集月球表面的一些样本返回地球。欧阳自远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这个探月计划并不将人送上月球,在第二和第三阶段都是由机器人来完成工作。
欧阳自远表示,目前被命名为“嫦娥”一号的探月卫星研制进展顺利,轨道设计、测控和数据传输、导航与控制等关键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路线图已经确定,整个奔月需要8天或者9天时间。这将是目前我国发射的最远距离的卫星,距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万公里,而在这之前,我国发射的最远距离的卫星离地面4万公里。
实施和完成第一次月球探测的费用大约是1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修建2~3公里地铁的费用”。欧阳自远同时表示,中国探月并不是单纯重复别国的工作。比如,我国在第一阶段绕月拍摄的月球图将更加全面,是三维立体图。美国探测了月球的5种元素,而我国将探测月球的14种元素。另外,我们还将探测整个月球表面的土壤,这一层土壤里面有非常有用的一种资源,就是可控核聚变的原料———氦3,这一课题也是别国没有涉及到的。中国声音值得世界探月领域倾听
谈到深空探测的话题,欧阳自远指出,目前国际上新的探月高潮正在兴起。美国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全新而完整的探月计划。欧洲空间局提出了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详细计划,日本制定了系统的月球探测计划,印度也雄心勃勃地提出了探月计划。还有乌克兰、英国、德国、奥地利及美国的军方与私人公司也提出了各自的月球探测计划。12月17日美国总统将发表演说,重申美国将重返月球,载人登月。在这种形势下,中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但他同时指出,中国的航天事业也正在被国际重视和关注。欧阳自远讲起了最近的一个例子,今年11月16日,2003国际月球大会在夏威夷举行,会议主办方邀请了一批包括欧阳自远在内的中国探月科学家。由于签证的原因,中国科学家没能到会。但是会议的主办方执意邀请远在中国的欧阳自远用电话在大会上做了学术报告,并回答各国同行提出的问题。谈起这件事,欧阳自远一脸自豪,他说,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向世界发出中国探月工作者的声音,这充分说明国际探月领域对中国月球探测工作的重视。深空探测的真正价值远远高于工程本身
面对很多人对探月必要性的怀疑,欧阳自远指出,探月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上世纪60年代的探月工程证实,空间探测是一个具有高科技和高经济产出率的项目,它能实现的真正价值远远高于工程本身。以美国阿波罗号为例,当时美国登月虽然投资高达260亿美元,但其产生了3000多项新技术和2000亿美元的效益,并带动整个国家高新技术发展。他指出,很多新技术推广使用的间接效益是难以计算的,日常生活中随处都有航天技术的影子,例如,现在婴儿用的尿不湿最初就是为航天员设计的。像这样的例子不计其数,据计算,美国在航天上投资1美元平均能得到4~5美元的回报。
欧阳自远指出,中国目前虽然已经实现了载人航天的梦想,但在深空探测领域仍然是一个空白。在国力能够承担的情况下,启动探月工程将极大推动科技发展,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也有着深远意义。
中国在加紧筹备定于今年秋天进行的“神舟”飞船第二次载人飞行,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努力研制相关的机器人技术和空间系统设施,以便为2012年以前把无人驾驶月面车发射到月球的计划提供必要技术。
中国登月计划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说,中国打算让一些无人驾驶的轨道飞行器和月面车在大约2015年以前具备在登月中进行采样工作的能力,并以这样的方式执行最初的登月计划。
研究中国空间问题的美国专家琼·约翰逊—弗里兹5月18日出席美国参议院科学委员会航空航天小组委员会的听证会时指出,中国期望从此次登月计划中获得巨大收益,欧阳自远将它与“阿波罗”计划给美国带来的巨大收益相提并论。
约翰逊—弗里兹援引欧阳自远在此次会议上所说的话说:“登月计划将刺激高科技的发展,我无法估算出这笔投资会带来多少回报……登月行动对于激励民族精神将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这种激励作用的价值是无法计算的。”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和在这个新的“登月舞台”上的崛起,都是促使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计划采取一项新的载人和无人登月计划的重要因素。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希望把这一计划作为实现载人飞行器登陆火星的手段。
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宣布任何载人登月计划,也没有打算在这个层次上的计划方面与美国竞争。但随着中国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大国,如果中国在载人环地球轨道飞行和机器人登月计划方面取得成功,那么在很大一部分欧洲人看来,中国在这方面将拥有更多与美国进行抗衡的机会。
约翰逊—弗里兹对参议院科学委员会航空航天小组委员会说:“中国从美国的‘阿波罗’计划中学到了一些东西。高科技航天方面的工作使大批中国人获得了就业机会,而促进就业对中国来说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约翰逊—弗里兹说:“正如一名中国评论员所说,中国登月行动还将向世界展示,中国绝不是‘只能生产鞋子’。此外,中国也能够通过此举吸引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到中国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在继续推进空间计划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将航天事业提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使其能成为类似某种“技术引擎”的行业。
中国和美国目前都在致力于一些工作,这些工作对各自的载人航天计划和机器人航天计划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约翰逊—弗里兹指出,中国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而美国现在暂停了航天计划,这使得人们更加相信,中国搞航天事业收到了成效,取得了好处”。她对参议院科学委员会航空航天小组委员会说:“假如等到明年秋天中国再次进行航天发射,而美国仍然没有启动其航天计划,那么中国将获得进一步的声望,而美国将很丢面子。”
粘贴的,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