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理工学院:印度学子的“终极殿堂”,难考程度远超哈佛,为何这么说
做人难,做学生难,做高考生更难,做印度高考生超级难,作为要考印度理工学院的高考生最难!有多难呢?难于上青天!
印度人口数量在近15年内急剧增加。长此以往,对印度而言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并不是一件难事。人口过多与之伴随而来的就是学龄儿童人口数量激增,生存空间紧张,资源短缺,就业压力大,升学压力更大!
虽然印度的学龄人口增加很多,但是印度的教育水平,教育能力,甚至学校数量并没有太大提升与发展。由此可知,在印度上学的难度一定是相当之大。
一、印度娃咋上学?
从学生角度看,出国寻求出路是很合理的。但是从国家角度看,就十分痛心。人才流失,国家发展受阻,社会建设缺乏优质人才。所以,近几年印度造飞机摔飞机,造桥桥塌,好不容易自主研发的高铁,交通部长想要发视频庆祝还得把视频二倍速,"手动"给高铁提速。
B. 等级特色教育制度!在印度上学到底是怎样的感受
在印度上学的感受:富人小孩风生水起,穷人小孩低到尘埃。
印度小孩从6岁开始进入“5+3+2+2”学制的基础教育阶段,也就是5年初级小学,3年高级小学,2年初中,2年高中,其中前8年属于义务教育。但是实际情况是贫民窟的小孩一般只读初级小学,加上印度女生地位较低,家里不让读书,所以印度贫民窟小孩平均受教育的年龄只有8岁。
嗝嗝老师
在印度上学,如果是富人家的小孩,就是风生水起,可以上大学受到高等的教育。生活在上流社会。如果是贫民窟的小孩,可能就会读三四年的小学,长大以后就重复着父母的劳力工作。以上两种现象得不到改善的话,会一直延续到下一代!
C. 印度尼西亚的学生要怎样才能考到中国大学上学
我也有类似的朋友,他们说如果是上中文课的只要考到HSK4-5级就可以上的,如果是英文课也要类似英文水平考试的证。其它的要看你朋友想上的大学有什么其他条件,还要看什么专业条件应该也会不一样。也可以试一下申请国家奖学金,我认识的几个朋友都拿到奖学金的。
D. 印度是免费上学为什么识字率低
印度宪法规定印度上学和看病都是免费的
印度的基础教育跟中国相比却十分的糟糕。2010年世界教科文组织报告显示印度人均教育时间不到4.5年,中国的人均教育时间为7.5年,女性识字率方面印度不到50%,中国女性识字率达99%!一个有素质有文化的国民生产率比文盲高是可以肯定的。
虽然2010年印度6至14岁的学龄儿童入学率高达85%,可是到了四五年级的时候入学率只有不到60%,辍学率十分的惊人。
印度的弱势群体复杂多样,以妇女与儿童为例,弱势群体分为表列种姓、表列部落等,这些弱势群体,地位低、受到排斥。众所周知,印度高校录取学生,不是根据成绩,而是出身。每个印度学生身上都有标签,并以此作为进入大学的决定性因素。
在人口较多的北方城市更是严重。女孩上学会被歧视,因此,女孩频繁辍学。而且,印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连温饱无法满足,对他们来说,吃饱肚子比接受教育更重要,很多家庭的孩子,未成年就步入社会,加入到劳动大军中。
一是印度原来的国民教育程度本来就不高,一些父母认为孩子读书无用,还不如出来收破烂帮补一下家用来得实际,这样的认识会造成教育水平恶性的循环。
二是印度重男轻女观念十分的严重,认为女孩就是个亏本货,未来出嫁还要准备一笔嫁妆,现在给她上学本来就要一笔支出,还不如让她早就出来赚钱攒嫁妆更好。
三是印度的种姓制度让低种姓的儿童对上小学感到恐惧。上小学时一些高种姓的同学可以随意欺负低种姓的儿童,那些低种姓的儿童不敢反抗,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难免会失去求学欲望。
印度教是印度第一大宗教,其信徒占总人口的83%(图为印度教三大神)
种姓制度就源于印度教,形成于吠陀时代后期,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将人分为4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这3个等级为高等种姓)和首陀罗(卑贱种姓)。而贱民(即表列种姓,又叫“不可接触者”)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在4个等级之内
它是古代世界最森严的等级制度,不同等级间严禁通婚,实行社会隔离,并且职业世袭。
每个等级又分化成更小的集团,即亚种姓,目前已有上万个。
在种姓制度下,身份是与生俱来的,卑贱种姓和表列种姓人群在社会中会遭受压迫和隔离,在接受教育和选择职业等方面也受到各种限制和歧视。
印度普拉塔姆基金会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印度96%的孩子都上了学,但是他们在公立学校几乎学不到什么东西。85%的孩子学了3年还不识字——最多只认识自己的名字,而这一比例在4年前为54%。最多能从1数到19,
印度于2010年通过的《教育法》虽然要求6岁-14岁年龄段的每个孩子都必须上学,但它却似乎并不关心他们在学校究竟能学到什么。这部法律看上去更像是一份建筑招标书,因为它详细规定了每间教室以及学校操场的面积所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
在北方邦偏远的农村地区,一所好公立学校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它首先必须靠近公路。因为这样可以方便老师开车前来。尤其是每当有检查团来临时,老师们能够迅速赶到。
然而,并非所有的学校都具备这种“奢侈”的条件。在锡达布尔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小学的校园几乎见不到人影,比人更多的是狗和牲畜。学校的一间侧屋里堆满了干草。
政府医院对所有病人敞开大门,从挂号、手术到药品各项服务一律免费。
免费医疗是非多
病人看病不花钱,自然会经常光顾医院,这就导致了一系列弊端。首先是政府财政不堪重负,资金无法及时到位。医院财政紧张,医疗条件自然就难以跟上,稍微好点的药品经常缺货,使得病人被迫拿着医生处方到药店里自费买药。
其次,医生每天面对的病人太多,工作压力很大。记者采访的新德里一家中等政府医院,平均每天要接待5000多名患者。同时,由于医生的待遇不高,给病人看病时自然免不了应付差事,渎职和误诊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医患之间关系紧张。据了解,公立医院里病人辱?和殴打医生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还有病人或家属杀害医生的恶性事件发生。
光顾印度政府医院的基本都是低收入人群,他们对医疗条件要求不高,只要少花钱能治病就行。几位病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政府医院的确提供免费治疗,但只能对付一般的小病,对于一些严重的病症和复杂的手术却无法对付,药品也满足不了需要,病人只能转到条件好但收费高的私立医院。
私立医院为富人服务
虽说政府医院看病免费,但是有钱人肯定无法忍受这里脏乱差的条件,因此,设备先进、干净整洁但收费昂贵的私立医院就成为他们看病的首选地。在印度,私立医院约有1300多家,主要面向中产阶级以上的人群。
私立医院不仅有漂亮的大楼,宽阔的草坪,一流的医疗设施,还有不少在西方受过高等教育的医生。 和那些拥挤嘈杂、诊断和治疗条件差、建筑陈旧的公立医院有天壤之别。 由于私立医院提供收费医疗服务,所以医生的待遇高,医疗条件好,药品品种齐全。据介绍,普通医科大学毕业生是很难进来的,但凡有些名气的私立医院的医生不是“海归派”,就是印度医科大学的博士,至少也是在政府医院工作过多年,并已经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的大夫。
立医院的条件虽好,但收费却高得惊人。记者的一位印度朋友不久前只做了一个简单的CT扫描,就花了1万多卢比(相当于2000多人民币)。这还算是个小数目,一些大手术的收费动辄数万至数十万卢比不等,而且由于这些医院自负盈亏,管理非常严格,病人不把钱先付清,就别想进手术室。
E. 印度本科阶段的课程即什么和推广计划
印度高等教育从殖民时代起就受到英国的影响,但是自从1960年以来,美国对印度高等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对印度的理工类和商业管理类院校的影响越来越大。印度高等教育的特色是印度大学附属制。附属院校从2000年的13000所增加到2012年底的25951所。有些大学的附属学院甚至有将近800所,但是大多数附属院校的规模都很小,设备也比较简陋,有的甚至只有10余名教师,大部分教师没有博士学位(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India,2013)。大学附属制虽然为全国各地的学生提供了更多入学的机会,但是附属学院处于母大学的严格控制和监督之下,缺乏自主权。课程、教学大纲、教材都是由母大学统一安排的,因此附属学院办学和创新的积极性都受到了严重影响。这些院校教授统一考试的方式而且通常主要是帮助学生准备大学入学考试。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些附属院校成了补课中心,教师也无从关注创意性思维等话题。教师的知识范围也相当有限,更多时候只是习惯性地提供一些知识,不关心学生是否领会了知识的内涵。
印度高等院校的本科和研究生学术体系在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商业管理等方面都缺乏弹性。本科教育通常是三年,而研究生教育则是两年。在本科学习阶段,本科生的主修选择具有一定的限度。比如,在科学学院,本科生在第一年需要学习规定的英语课程以及规定的组合课程,比如,物理—化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或者地质学—地理—化学。在人文艺术学院,组合的课程包括英语—印度语—语言学,社会科学系的课程包括科学—经济—社会学等。这些组合课程为必修项目,因而很多学生无法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只有为数很少的院校提供职业或者技术类课程,但是学生选择职业和技术类的课程在未来很难再进入一般的综合课程体系。大学第二年和第三年有两种不同模式的学位:及格学位或者荣誉学位。在及格学位模式里,学生在第二年和第三年学习与第一年同样的科目,英语除外。而荣誉学位模式则不太一样,除了英语之外,学生第二年与第一年的科目一样,但是在第三年学生只需要强化学习其中一门科目。印度高等院校在招生研究生时,如果该校在本科生阶段设有荣誉课程学位,那么在招收研究生时会对具有荣誉学位的学生优先考虑。目前印度大部分高等院校,尤其是专业院校或技术院校开始采用欧美模式的学期制或者学分制。
印度高等院校的课程通常是由大学教师们设置计划,之后由院校不同的学术管理委员会通过,政府部门对课程的设置没有任何权力。印度高校的课程设置通常不受意识形态影响,但是课程改革依然进展缓慢。最近几年来,一些大学努力尝试使其课程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密切相关。比如,印度着名的德里大学在2004年调整了该校的文学学士学位(及格)课程,引进了内部评估,并重新命名为文学学士项目。2008年,德里大学开始在本科阶段实施学期制,建立学分制度,并修改了教学大纲,使学生更容易在不同的领域学习,同时也为未来研究生的学习提供平稳的过渡基础(Pental,2010)。这些转化帮助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并且更有效地利用了学习资源和时间,但是这些改革也受到很多教师的反对。
此外,印度大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些问题也是由于教学和研究之间的区别而产生的。学院以教学为主,而大学或者研究机构则是以研究为主。这些区别影响了知识的创新和传授进程。比如说,研究人员可能缺少与大学生接触和互动的机会。这些区别对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影响更大,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低并缺乏对学术研究的动力和激情。
印度高等院校对学生的学习评估通常只是根据考试成绩(期末或者年终考试),满分为100分。40%的学生能达到及格标准,60%的学生达到良好或优秀标准(Agarwal and Srinivasan,2012)。印度高校的教学法仍然是一种讲课型的方式。因为很多大学或学院扩招后学生大量增加,以至于教室里常常挤满学生,老师通常是站在讲台讲授,学生们则在下面飞快地做笔记,师生在课堂上几乎没有互动。小组报告、团队工作或者个案探讨等并不常见,使用大众传媒作为教学工具的机会更少见。在印度的学校里,服从是课堂的一种文化,学生如果向老师提问会被视为不尊重的表现,因而学生一般不敢向老师提问。大部分老师不解释教学的目标,也不鼓励学生互动或者聆听反馈意见。虽然老师们的目标是传授知识和讯息,但这些知识和讯息往往是过时的。由于缺乏批判性的思维模式和传统,学生们往往采取迎合与尊敬的态度接受老师的观点。博雅教育的理念,比如,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跨学科学习等在印度高等院校的课程中较少出现。此外,高等院校在培训老师时通常关注的是内容而不是教学法。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毕业生对于他们的学习领域知之甚少,更无法将所学的知识与外界联系起来。
目前印度高等院校大部分学生主修的科目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学科。最近几年来,商业类的课程也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学生的重视。艺术类学生的主修课程包括历史、政治学、社会学、法律、时装设计、内部设计、商业管理、语言、新闻学、影视与戏剧、管理;商业类学生的主修课程包括会计、商业学习、经济学、商业管理、特许会计、文秘、精算;科学类学生的主修课程包括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工程、设计、电脑科学、农业、技术、军事、计划与设计、医学、营养学、药剂、生化工程、护理。根据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的统计,2009年排名前四的学科专业为人文艺术、科学、商业/管理、工程/技术。随着市场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需要经过专业教育的人才。一些私立的专业院校自1990年以来相继成立,它们的教育重点是工程、医药、管理、护理和教师教育。但是这些院校并没有提供广博的学习范围,只是强调狭隘的专业知识培训。印度的一些邦也建立了专业高等院校发展专业教育。在专业教育领域,印度的私立高等院校培养了4/5的毕业生。由于受市场经济和教育功利化的影响,很多学生和家长误认为自然科学比人文和社会科学更重要,而只有优秀的学生才能选择自然科学学科。其结果也导致了人文和社会学科的边缘化,而那些希望学习人文和社会学科的学生则没有更好的学校可以选择。印度高等院校除了课程狭隘之外,很多学校只提供一种类型的项目。在印度的全部高校中,将近一半的院校提供一般性课程,另外一半则只提供特殊的专业教育。印度目前有14所大学和将近3000所学院只提供工程教育。此外,也有很多学校只提供医药、法律、管理、农业等专业教育。综上所述,印度的高等院校在学术体制上缺乏灵活性和弹性的发展方式,在课程改革方面发展缓慢,评估体系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这些都是当前印度高校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有关全球博雅教育的文章
印度高等教育现状
2021-03-09
新课程体系中的乡土课程
2021-03-04
印度洋中的古大陆
2017-02-18
高等教育中的双语教学初探
2020-04-03
“印度的贞德”
2021-02-21
课程体系的构成
2021-03-05
现代教育中的高等教育
2020-11-28
课程体系设计
2021-10-10
一键复制
F. 印度尼西亚到中国上学需要什么条件 急用 谢谢大家了
申请:由印度尼西亚人向中国驻印大使馆申请签证批准。经中国大使馆审批同意,在规定时间内批准法定的“在留资格认定证明书”并通知申请印度尼西亚人。
持“在留资格认定证明书”向中国驻印大使馆申请签证者需备齐下列文件:
(1) 护照;
(2)“在留资格认定证明书”原件;
(3)中国入境签证申请表(由中国大使馆发给,在右上角贴申请人照片1张);
(4) 入国理由书1份,本人自备纸书写;
(5) 本人简历1份(中学以后),本人自备纸书写;
(6) 誓约书1份,由中国大使馆提供,申请人签名;
(7) 入学许可书复印件1份;
(8) “在留资格认定证明书”复印件1份;
(9) 就学生状况调查票(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馆提供);
(10)赴中国研修人员,需提供研修计划书、同中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书:
G. 印度的孩子上学不收任何费用吗
印度实现免费的教育制度。在印度,所有适龄儿童都必须强制入学接受教育。但是并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学校方面还提供免费的午餐。而且这个免费教育的范围是从幼儿园到大学,为了鼓励一些外来移民和印度的少数民族入读普通的学校已融入印度社会,政府还对此有补贴。
H. 印度的人坐什么去上学
垂碱土金属棕糙热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