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分为什么

印度分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3-01-18 04:17:22

㈠ 印度在地理上可分为几个部分

印度在地理上可分为两大部分。南部的三角地带或半岛部分,被称为德干,完全属热带范围。北部或大陆部分,亦呈三角形,与墨西哥和美国纬度相当,气温包括热带的酷热和北部高山的严寒。德干北部是个半山区,森林茂密,是一些原始山区部落的栖息地,他们的祖先是由于较开化社会的扩张而被挤入荒蛮之地的。被称为西高止山的山区沿西海岸展开,但半岛的大部分地区是个缓坡高原。印度北半部被称为印度斯坦,北部以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为界,南部从低矮的文迪亚山与德干高原相隔。印度斯坦大部分地区是平原,面积约为法国、德国和意大利面积的总和,有印度河和恒河这些大水系流经。这些河流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或以外地区,有雪水和冰川提供水源。印度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均发源于西藏,取相反方向绕山而流,然后向南进入印度,将高原生土带到平原沉积下来。水流平缓的恒河比印度河较少泛滥,最能造福人类。作为“母亲河”,它长期以来一直是印度人的圣河。无怪乎它的中央谷地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那里土地肥沃,砾石全无。恒河口周围是一片可怕的丛林,一片沙漠将印度河下游谷地与恒河及其支流分隔开;然而从整体上看,印度河—恒河地区仍是大自然的慷慨赐赠。印度文明的几个最有影响力的中心就座落在这里。

㈡ 印度分成了哪三个国家

老印度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退出后,老印度分裂成印度、巴基斯坦两个国家。

二战结束后,英国实力急剧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已经不可能维持。1946年发生印度皇家海军起义。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根据该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分别于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宣告结束。

印度在1971年赢得了第三次印巴战争,但也付出了落入苏联手中的政治代价。印度在1975年吞并了锡金王国,并将前王国建立为所谓的锡金邦。21世纪初,印度已成为世界新兴经济体之一。

行政区划

印度一级行政区包括28个州(省)、6个联邦领地和1个国家首都区。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民选政府,而联邦领土和国家首都地区则由联合政府任命的行政官员管理。此外,尽管印度在南极洲没有自己的土地,但它在南极洲也有两个科学基地:Dakshin Gangotri和maitri。

印度首都是新德里,总人口1675.3万(2011年)。德里位于印度恒河支流亚穆纳河畔。它是一个中部地区,包括新德里、旧德里和农村地区。总面积148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46.3平方公里)。它是印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铁路和航空枢纽。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印度

㈢ 印度人为何要分三六九等得从那场战争说起

印度的等级制度在全球都是出了名的,在印度,人分三六九等,等级森严,不同阶层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甚至高阶层的女人不会嫁给低阶层的男人,即使他们结婚了,生下的孩子,也被叫着杂种姓。

因为,印度的这种等级制度,称为种姓制度,两个阶层,也就是两个不同的种姓,两个不同的种姓结婚生子,当然就是杂种姓了。

当然了,低阶层的女人要想嫁给高阶层的男人,得付出高昂的嫁妆,这也导致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地出现为了嫁妆谋杀妻子的现象。

印度民众

都说投胎是门技术活儿,在中国,你可能生在一个贫困家庭,可能偶尔会抱怨为什么没投胎在有钱人家。

但生在中国已经很幸福了,虽然出生在穷苦人家,但只要肯努力,也能够走上人生巅峰,引娶白富美。

在印度,投胎那才真的需要技术,一旦出生在下流阶层,一辈子都难以改变这种身份,一锤定音,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印度电影《起跑线》刚开始的时候,在服装店内,老板拉吉对店员说:“我说过很多次了,乔图,你要了解顾客,在介绍前要先了解她们的阶层,她们老家是什么地方,她们喜欢什么款式,哪里颜色适合他们,这个时候再拿出商品,她们的防范之心就融化了。”

电影《起跑线》剧照

这部电影看似在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但实质上是在探讨印度森严的等级观念,且不说影片中拉吉与太太米塔的女儿面临的上学问题,就连买个衣服也要分等级。

在中国,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如果考上了名校,那么他将很快融入那个圈子,成为天之骄子。

而在印度,就像电影《起跑线》讲述的那样,低层阶级孩子,别说很难进入名校,就是进去了,也基本不可能融入进去。

电影《起跑线》剧照

从2006年起,印度教育部宣布大幅提高"保留配额"比例,以便增加社会低种姓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中在印度理工学院、印度管理学院以及全印医学院3所印度最知名的院校,将来自低种姓家庭的入学名额从原来的22.5%提高到49.5%,其他20所普通大学则提高到27%。

此举竟然引发了高种姓学生抗议逆向歧视。

相比起来,中国的高考,那真是公平得不能再公平了。

那么为什么印度会有这么森严的种姓划分呢?

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

第一、雅利安人进入印度

雅利安人原来是活跃在东欧中亚一带的草原游牧民族,他们主要以驯牛为生,并随着牛车慢慢游移,这也是后来牛在印度地位崇高的起因。

后来他们遇到了蒙古人,学会了驯马,开始成为了马背上的战斗民族。

“雅利安人”的称呼最早出现在印度的祭神圣典《梨俱吠陀》之中,原意为“高贵的人”。

从这个自大又自恋的称谓上,就能看出人们的等极观念是与生俱来的。

《印度历史》:公元前15世纪,雅利安人一路南下,四处寻找牧场,有的到了希腊,有的去了小亚细亚,其中一支到到了伊朗。

他们在伊朗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一部分经阿富汗,越过阿姆河、兴都库什山脉及帕米尔高原山口,进入了南亚次大陆西北部。

他们在这里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吠陀语,后来的印度吠陀文化也就以此命名的。

进入印度五河地区以后,雅利安人和当地的土着进行长常的征战,最后雅利安人胜出。

他们俘虏了大量的土着,并将其称为“达萨”,也就是后来种姓中的一种。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印度进入了吠陀文化时代。

《印度历史》一书中说:“在吠陀文化时代早期,印度基本也就两个社会阶层,一个是雅利安人,另一个就是奴隶达萨。”

那个时候,虽然是父系社会,但女性的地位很高,有着和男子平等的社会地位,有权利参与家庭管理、宗教祭祀和社会活动。

《梨俱吠陀》记载,雅利安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进行部落居住,氏族内部平等,但氏族之间已经有等极划分了,弱小的氏族的爱强大氏族统治。

随着部落长久定居,政治组织开始慢慢形成,在部落之上有了大王,一个大王管理一个地区的几个部落。

但王不是世袭的,也不是终身的,属于选举制,其下还有部落民众大会和部落长老议事会,大王必须在联合会中宣誓后方可被承认。

直到到“十王之战”,也就是由十个弱小的部落部落组成的联盟,共同讨伐强大的婆罗多部落。

“十王之战”以强大的婆罗多部落取胜告终,从此之后,国家这一机构开始慢慢形成,阶级社会正式开始出现,君权神授思想开始出现,世袭制出开始了。

《阿闼婆吠陀》中说:“领土由王据有。”

这个时候,妇女的地位由原来的男女平等,变成了家庭的包袱和不幸的根源。

女子无财产继承权,不得参加祭祀典礼或政治事务,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童婚和殉葬习俗也开始了。

他们甚至将妇女和酒、投骰子共同列为罪恶。

第二、种姓制度的正式确立

其实在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时,已经有了三个阶层,分别是武士、祭司和部落民。

但这算不上是种姓制度,确实的说,只是一种职业划分,武士和祭司都不是世袭的,有能者居之,而且相互之间还可以通婚。

应该说,印度种姓制度出现的源头,是“达萨人”的出现,也就是被雅利安人俘虏的土着。

雅利安人身形高大,白皮肤,高鼻梁,很帅气。

而当地的土着几乎个个都是扁鼻子,黑皮肤,和雅利安人比起来,可以说是丑陋。

《印度历史》中说:当时雅利安人的氏族血缘关系尚未完全解体,为了保持自己纯正的血统,又要将这些俘虏来的达萨人纳入他们的社会中,于是出台了一项“瓦尔那”制度,也就是根本“色”和“质”将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区分开来。

《梨俱吠陀》中将雅利安人称为“雅利安瓦尔那”,将非雅利安人称为“达萨瓦尔那”。

随着社会的演变,雅利安人内部也出现了阶级分化,相应的社会劳动分工也已形成,于是瓦尔那制度有了新的划分,分别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印度的发现》中也说:“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从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严格界限中开始的。”

为什么要这么分呢?

当然是有依然的,而且还是神的旨意。

祭祀神典《普鲁沙赞歌》是这么说的:“梵天大神从他的口中生出了婆罗门,从双臂生出了刹帝利,从腿生出一吠舍,从脚生出了首陀罗。”

梵天大帝

很多学者都认为,这个故事婆罗门的僧侣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特权地位,后来加入这本书中的。

当然,除了梵天大神生出的四种等级之后,还有一种人,那就是野生的,也可以说是后娘生的,不是梦天大神的亲儿子,属于溅民。

第三、种姓阶层的划分

都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这话一点都不假。

梦天大神生出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同样是他的儿子,待遇却是天差地别。

1、大儿子婆罗门:

他们的社会地位最高,是神权掌握者,思想高超,地位超然,主持宗教祭祀活动,同时又垄断文化化和教育,不用纳税,不可杀。

根据《摩奴法典》规定,可从事教授吠陀经、司祭与接受奉献这三样工作。

他们不负责具体的国事,但却是一主九鼎,有着最高的话语权,是人民精神生活的绝对领袖,就连国王也要听命于他们。

2、二儿子刹帝利

刹帝利说白了就是皇族及掌权者,相传是由早期吠陀时代的王族演变而来的,他们是国家的军政领导,握有实权,负责片战和国家管理,不用纳税,但依旧得听命于婆罗门的决策。

其负有保护婆罗门之责。

3、三儿子吠舍

《印度历史》中说:吠舍当然于当今社会的普通民众,是总人口中数量最多的,原指氏族部落成员,大多数人是村社的农民和小生产者,从事农牧商和手工等职业,少数人是富裕的城市工商业奴隶主。

他们拥有财富,地位仅次于刹帝利。

他们在政治上无权,必须纳税,是国家财政的主要贡献者,是婆罗门和刹帝利的供养者。

4、四儿子首陀罗

这个最惨,都是一个妈生的,何必呢?

首陀罗是种姓制度中最后一个阶层,他们属于受奴役、压迫和歧视的无权等级,大部分是由被俘虏过来的土着“达萨”组成,后来也加入了一部分雅利安人。

他们是社会中的主要劳动者,除了奴隶和雇工以外,也有独立的小生产者,从事农业、牧业和手工业。

事实上,他们才是真正供养婆罗门人和刹帝利的人,是他们支撑起了整个国家的GDP。

但他们却是最穷最苦最被人看不起的人。

梅尧臣>说得好: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更有趣的是,这些从梵天大神脚上出生的人,在宗教仪式上,只能为高级种姓的人洗脚,因为他们是由生主神的脚创造出来的。

但是有一点,首陀罗虽然地位低下,但他们也是由梦天大神生出来,是婆罗门和刹帝利的亲兄弟,所以除了一部分奴隶以外,人身是自由的,可以自由的活动。

但是有点是最悲催的,大哥二哥三哥这种享受完了,下辈子还能托生为人,被称为“再生族”,而老四首陀罗就不一定了,他们被称为“一生族”,意思是下辈子不一定能托生为人。

5、溅民(不可接触者)

这类人比首陀罗还不如,因为他都不是梦天大神生的,是后娘生的,被称为不可接触者,即达利特,意思是接触了就会倒霉。

据说,到了现在,某些依旧保守的印度农村,你会看到有些人走路要避着人,因为他们不能让自己的影子落到路人的身上;更有甚者,有的人带着扫帚,边走边扫掉自己的脚印。

他们为这个村子的人工作,却不允许住在村子里;他们不能到村子的井里打水,小孩就算能上学也必须上专门的学校。

所以,电影《起跑线》中的男女主角才会想方设法的要把女儿送进高级学校,因为一旦摆脱了现有的阶层,她将过上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后记:

有人说,印度的这种种姓划分最开始是由分工来界定的。

这话也说得也一些道理,除了被俘虏的“达萨”,其它人都是雅利安人,大家的起点是一样的,为何别人能成为首领而自己不行,还不是自己的原因。

就像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大家都一穷二白,大家都不富裕,贫富差距不大,为何到现在会出现这么大的贫富差距,还是因为自己的原因。

大家都是人是吧?

当然了,这只是说的初期,在等级观念还没成形的时候,大家同处一条起跑线,每个人都有机会。

但一定这种等级成形了,或者说贫富差距已经形成了,再想改变,还是很难。

特别的印度的这种等级制度,发展到后面,也只能是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的儿子会打洞了。

要想改变身份,只能下辈子,而悲催的是,首陀罗下辈子还不一定能变成人。

对于印度的这种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你是怎么看的呢?

欢迎留言讨论!

㈣ 印度是怎么分裂为印巴和孟加拉三国

印度的最后一个王朝莫卧儿王朝战败后,三国作为英国的殖民地被英属东印度公司所统治。1947年6月3日英国的蒙巴顿勋爵公布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47年8月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别独立,1971年印度通过第三次印巴战争肢解了巴基斯坦,使得东巴基斯坦独立,即为现在的孟加拉国。


1、从统一到分裂

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时,巴基斯坦的领土由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两部分组成。东巴与西巴相距两千多公里,中间还隔着一个印度,而且两地居民的文化和民族也不尽相同。


虽然东巴的面积比西巴小得多,可人口却比西巴多。由于中央政府的大权长期控制在西巴人手中,东巴人愤愤不平,东巴与西巴之间的隔阂日渐加深。


1970年12月,巴基斯坦举行首次全国大选。以拉赫曼为首的人民联盟主张东西巴完全平等,得到大多数东巴人的拥护。仰仗东巴人口上的优势,人民联盟在选举中获得了国民议会的多数席位,成为议会第一大党。面对大选结果,东巴人欣喜若狂,西巴人则忧心忡忡。拉赫曼与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商讨东巴自治问题,以期改变东巴长期遭受的不平等的对待。可是双方分歧太大,会谈最终破裂。


第二年的3月初,东巴各地掀起罢工和示威的浪潮,纷纷要求实行东巴自治,局势一片混乱。3月25日,驻守吉大港的军队哗变,占领了全城。3月26日,人民联盟宣布东巴基斯坦脱离巴基斯坦,成为独立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为了阻止分裂,叶海亚总统急忙宣布取缔人民联盟,并且派遣大批军队开赴东巴,镇压人民联盟的独立运动。一时间,东巴火光冲天,枪声震耳,拉赫曼和其他独立运动领导人纷纷被捕。从此,东巴基斯坦的民族自治运动变为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斗争。经过几个月的战斗,西巴军队虽然控制了东巴的局势,但造成一百万孟加拉人丧生,一千万孟加拉难民逃往印度。


印度与巴基斯坦为了争夺克什米尔的领土主权,已经在1947年、1965年两次刀兵相见。现在削弱和分裂巴基斯坦的机会来了,印度哪肯放过。就在此时,印度与苏联签订了合作友好条约,得到了大批先进的武器装备,更助长了印度对巴基斯坦大动干戈的决心。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宣布全力支持孟加拉独立,好让“不断逃亡印度的难民重返家园”。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策划,11月21日,印度军队向东巴发动了海陆空全方位的攻击,一辆辆印军坦克越过国界,旋风般杀向巴军阵地;一架架印军战机腾空而起,呼啸着扑向预定目标。印度陆军迅速向前推进,直逼东巴首府达卡。12月3日,印军又越过克什米尔军事分界线,猛攻西巴,试图牵制巴军主力,不让他们腾出手来支援东巴战场。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了。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立刻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全力抗击印军的入侵。


印巴两军出动战机你轰我炸,并发生了激烈的空战。12月8日,印度的两架苏-7战斗轰炸机企图偷袭西巴的空军基地,不料,被高度戒备的巴军发现了。随着三颗信号弹腾空升起,两架中国制造的歼-6战斗机冲入天空朝敌机扑去。驾驶歼-6的哈斯米中校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巴军飞行员,当飞机爬升到两千米的高空时,根据地面通报的情况,他立刻在机头左方发现了敌机。哈斯米随即来了个大坡度转弯,绕到敌机后方,占据了有利的攻击位置。印军飞行员猛地发现自己被歼-6盯上了,慌乱之下,企图加速甩掉歼-6。哈斯米十分沉着,死死咬住苏-7,随后按下导弹发射按钮,一枚响尾蛇导弹直冲敌机而去,苏-7躲闪不及,顿时凌空炸得四分五裂。另一架苏-7见势不妙,刚想掉头逃走,这时另一架歼-6赶到,做了几个漂亮的空中动作,迅速把敌机锁定在射击光环中。炮弹像雨点一样射向敌机,第二架苏-7战斗轰炸机应声落地。


虽然巴空军的表现十分出色,但是巴陆军却不争气,在印军的猛攻下,接连败下阵来。叶海亚总统心烦意乱,赶紧派外交部长布托前往联合国,要求安理会制止印度对巴基斯坦的侵略。12月7日,联合国大会以一百零四票的压倒优势通过了要求印巴双方停火和撤军的决议。可是印度在苏联的支持下,拒不执行联合国的决议,宣布印度将“打到孟加拉国获得解放为止”。


孤军奋战的东巴守军虽然从战争一开始就在数量上和武器上处于劣势,但是他们顽强地抵抗着。印军速战速决的意图受到了挫折后,立刻使出了撒手锏,出动无数飞机,在达卡周围空投了大批伞兵,使东巴守军首尾不能相顾,顺利完成了对达卡的合围。与此同时,印度的海军和空军则从海上和空中实施严密封锁,完全卡断了东巴与西巴的任何联系。


决战在即,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十分清楚,失败是不可避免了,他授权东巴指挥官尼亚兹中将“有权最后决定是否向印军投降”。12月16日,印军向达卡发起总攻。尼亚兹见大势已去,决定无条件投降。他在达卡的赛马场向印军递交了投降书,然后交出了军旗和手枪。印军攻占达卡的消息传来,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欣喜若狂,她赶到新德里的议会大厅,激动地宣布:“现在达卡已是一个自由国家的自由首都了。”12月17日,印度在西线宣布停火。叶海亚总统无可奈何,只得接受印度的停火建议。第三次印巴战争以巴基斯坦的失败而告终。


1972年1月,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得到释放的拉赫曼就任孟加拉国第一任总统。

㈤ 印度分为东西二部,西印度听说原来叫东孟加拉国,现在的孟加拉国叫西孟加拉国,是这样吗

孟加拉地区曾数次建立过独立国家,版图一度包括现印度西孟加拉、比哈尔等邦。16世纪孟已发展成次大陆上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文化昌盛的地区。18世纪中叶成为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的中心。19世纪后半叶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47年印巴分治,孟被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归印度,东部归巴基斯坦。1971年3月东巴宣布独立,1972年1月正式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在16世纪英国殖民前,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是一个国家,一个统一的印度.英属印度时期也是这样.后来1947年迫于印度独立运动,英国出台<蒙巴顿计划>实施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治.当时巴基斯坦分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东巴就是今天的孟加拉国,本来完整的一块国土分裂为多个国家,才形成了这样一个突出一块的政区地形.

㈥ 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什么分裂

英国殖民者把统一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以便殖民统治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英属印度人民反英斗争高涨的形势下,英殖民者于1947年6月公布了<蒙巴顿方案>,对印度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规定根据居民的宗教信仰把印度分为两个自治领,即主要分为印度教徒聚居的印度斯坦和主要为穆斯林教徒聚居的巴基斯坦.各土邦有权决定参加前者或后者,但不能自治.当时印度的主要政党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都表示同意.8月14日和15日印巴分别成立自治领,正式实行分治.其后印度和巴基斯坦又于1950年和1956年先后宣布为独立共和国.
蒙巴顿方案即“印巴分治”方案。1947年6月由英国驻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路易斯·蒙巴顿提出而得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主义迫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强大压力,提出“分而治之”的方案。
主要内容:根据居民宗教信仰,英属印度分为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分别建立自治政府;巴基斯坦由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构成;王公土邦在“移交政权”后享有独立地位,可分别谈判加入印巴任何一个自治领。这个方案为当时的主要政党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所接受。1947年8月15日,英国把在印度的政权分别移交给印度国大党和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从此告终。英国在印度的经济利益基本未受影响,而印度独立法规定的内容又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形成了一些争端,其中最严重的是克什米尔问题,为印巴日后的长期冲突埋下了伏笔。

㈦ 印度的等级是什么

印度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印度种姓制度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具体简介:

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主教育,受众刹帝利,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以及宗教话语解释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婆罗门思想的受众,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主政军,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生生世世;

第三等级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主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着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被认为低贱的职业。在种姓制度中,来自不同种姓的父母双方所生下的后代被称为杂种姓。

印度如何一分为三的

印度在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之后,因为宗教的原因,被分为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国家。而其中巴基斯坦的一部分领土在印度的腹地(原称东巴基斯坦)。

因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关系不睦,而巴基斯坦又有一部分领土在印度的腹地,这对印度极具威胁,所以,于上个世纪(20世纪)70年代初,在印度的鼓动下,东巴基斯坦独立,也就是现在的孟加拉国。

这就是所谓的印度一分为三。

㈨ 印度三大地形区是什么

印度主要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是喜马拉雅山,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印度的地形大体可从北向南分为3段,北段是山川地区,大约占据了国内领土的25%,中段是印度河—恒河平原,面积159.6万平方公里,占据了总面积的40%左右,而再往南就是德干高原了,这部分地形占了35%左右。

印度的位置优势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拥有整个印度半岛。而印度半岛处于北印度洋的核心位置,如同一个大锥子直插印度洋,只要控制了印度半岛,就能控制印度洋的核心,影响整个印度洋周边地区。如此巨大的地缘优势,也是当年英国不肯放弃英属印度的原因之一,如果拥有了印度,还能进军中亚和中东,海上势力更是能直插东南亚。

所以全球性的大国,都不可能放弃对这一地区的施加影响力,而印度也成为国际政治博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另外印度也靠着特殊的地缘优势,与西方国家合作,获得很多西方国家的先进武器和技术,这都是好的地缘位置给印度带来的红利。

阅读全文

与印度分为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关于英国论文怎么写 浏览:391
意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车 浏览:566
伊朗对西班牙怎么样 浏览:884
1元换多少越南盾合适 浏览:159
越南610是什么金 浏览:264
印尼什么时发生地震 浏览:22
印尼红龙鱼15公分怎么看 浏览:553
中国公元前900年什么时期 浏览:592
伊朗的海拔多少米 浏览:925
nuri是什么意思印尼 浏览:280
哪里可以看意大利篮球比赛 浏览:302
为什么印度有弯曲铁轨火车 浏览:521
墨脱和印度哪里交界 浏览:997
意大利的物价为什么便宜 浏览:68
伊朗火车价格多少钱 浏览:197
为什么很多潮汕人都在印尼 浏览:977
改造后意大利风情区有哪些高科技 浏览:44
中国最美枫叶林在哪里 浏览:932
中国哪里没有木薯 浏览:808
印尼白燕窝多少一克 浏览: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