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扎达哪里靠近印度

扎达哪里靠近印度

发布时间:2023-01-20 20:39:03

㈠ 阿里地区札达县萨让乡海拔多少

阿里地区札达县萨让乡海拔:3500米左右。
阿里地区札达县萨让乡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西部,西、南与印度交界。
距离札达县城170公里,因处于喜马拉雅山西段的恒河源,盘山的道路奇险无比。
属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日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干燥多风。

㈡ 写出扎达土林的形成过程地理题

方圆近几百平方公里的土林内满是高低错落的“林木”,形态各异,并有早期人类洞窟遗址。扎达土林是经流水侵蚀而形成的特殊地貌,在高原迷幻光影的衬托下,宛若神话世界。人们都说阿里扎达的霞光是最美丽的,霞光中的土林是最迷人的。那是因水平岩层地貌经洪水冲刷、风化剥蚀而形成的独特地貌,陡峭挺拔,雄伟多姿。蜿蜒的象泉河水在土林的峡谷中静静流淌,置身其中,宛若在仙境一样,梦游在一个奇幻无比的世界。明丽的晚霞赋予土林生命的灵光,似城堡、碉楼、帐篷、宫殿,参差嵯峨,仪态万千,大自然的杰作真让人惊叹不已。

㈢ 新藏线 | 在西藏阿里行走的时光

神山冈仁波齐,冈底斯的主峰,被誉为“众山之王”。此山是印度教、佛教、苯教及古耆那教共同尊奉的“世界的中心”。

藏红花是蓝色,不是红色。郑钧1994年写出《回到拉萨》的时候还没有去过拉萨。唱《阿姐鼓》的朱哲琴是南方歌手。武侠小说中的疗伤圣药雪莲,晒干后灰扑扑的,几块钱一颗。诗人海子写了两首关于西藏的诗《西藏》、《远方》。

80年代的诗人海子省吃俭用几个月,花了150元人民币的巨款买了一本唐卡画册。他从西藏千里迢迢背回去两块玛尼石,后来镶嵌在他的墓碑上。如今,诗人这种生物业已绝迹。

余纯顺,上海男人,在8年走了42000公里后,死在了穿越罗布泊的路上。余纯顺曾徒步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全程,相比之下,自行车骑行、摩托车骑行、越野自驾者都不说话了,因为这个男人站在鄙视链最顶端。

我的脑回路经常会背着我干一些胡乱牵线的事情,例如把《西藏生死书》和《西藏生死恋》、《生死墨脱》之类的书籍混为一谈。所以总感觉生死书是讲述男女之间在西藏的生死恋,甚至自作聪明的猜测,两人相爱过头,割破指头用血书写一本生死书(不知道那些伪仁波切们知道会做何感想)。再到偶然一次机会,翻了翻这本曾经在文青之中念叨已久的书,发现是正儿八经讲关于生与死的事情,顿时索然无味。

多年前一个在藏区开客栈的朋友和我说,有天夜里,一个喇嘛要爬窗进客栈和她讨论双修事宜,她不是好学之人,激动之下打电话叫来人民警察帮忙成功阻止了这场学术讨论活动。这导致我对藏地的喇嘛有了新的认识,也可能是偏见。

西藏是圣地,圣地的特征就是普通人到了很难适应,空气干燥到时刻流鼻血,稀薄到夜里像上岸的鱼一样张口呼吸才行。水很宝贵,饭馆里的老板给我们倒茶,发现多倒了一杯,就要把那杯茶倒回茶壶,没有自来水,饭馆的水是花钱买的。

我在参观藏区曾经的大户寺庙哲蚌寺的时候(对不起,这里不应该用参观两个字,听上去似乎是重要的政要来视察一样)。不小心进入一个偏殿里,一个喇嘛正在晒着从窗户中透过来的清晨阳光。

大清早的能遇到一个喇嘛,比较稀罕,我有点慌乱,因为手头没有零钱,钱包里只有一张50元,这张50元要用来和布达拉宫合影用的。在寺庙里,不捐点钱或者酥油,显得非常格格不入。

喇嘛毕竟是方外之人,本着坐着晒太阳是修行,招呼游客也是一种修行的原则,不由分说一把拉着我到一尊佛像面前,我下意识双手合十,不知道该说扎西德勒还是阿尼陀佛。喇嘛从里面拉出一根竹竿,竹竿光滑铮亮,想必被无数人敬仰并且抚摸过。喇嘛让我的脑袋和竹竿的一头碰了碰,仪式就算完成,然后喇嘛双手合十,露出和阳光一样灿烂的笑容。我还沉浸在仪式感中一脸懵逼,喇嘛说,不要紧不要紧,随便看看。

我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所以就接着随便看看。别的藏族人民都是塞1角钱给佛像,我若一下子塞50,会不会有炫富之嫌,光塞一个别的神佛会不会有意见。如果每尊大师、神佛、金刚像都塞,这哲蚌寺转下来,只怕要申请破产。

在内地人心里,大概还残留着一些自己的臆想,大意是说藏族人民不讲卫生,如果要住藏族人家,自己要准备睡袋。在我看来,准备睡袋是必须的,但绝不是因为床不干净,而是一个游客整日风尘仆仆,不见得比藏族人民干净,你若睡人家的床铺,人家没有嫌弃你就很了不起了。这一路下来,住过几次,人家的被子和床铺真的很干净。

有天夜里住了个通铺,在国道边的一个边陲小镇上藏家的二楼,一个铺位30元人民币,我动作慢了一点,没有抢到最佳铺位。我那铺位一头放着一筐干牛粪,一头是另一个铺位的尾,干牛粪已经没有气味,地位等同于内地取暖用的蜂窝煤。主人说,这牛粪都是花钱买来的,冬天取暖全靠它。

藏族老板一脸笑容,额头上是高原标配额头纹,常年充足的日照使得肤色和略显昏暗的房间融为一体。一会给我们送个插座,一会端个热水瓶,一会告诉我们如果冷的话,边上有被子自己加。主人的热情和冷清的小镇成了鲜明的对比,路上连个鬼影都看不见。我们的车停在院子里,一个柴油发电机轰隆隆卖力的发电,还有一条进入暮年的藏獒勉强撑开眼皮看着漆黑的夜。

同伴用十分遗憾的语气告诉我,他的脚要和我的脑袋做邻居。我看了一下房间,通铺的床位首尾相连,连成一个方形。我说,你管好的脚,不要超出被子就行。那天夜里,没法刷牙没法洗脸洗脚,寒冷和环境让我失去了给电池充电的兴趣,时钟指在23点的位置,伴随着轰隆隆的声音入睡。

半夜里,依稀感觉到有人起来喝水,有人起来找开关,有人下楼,有人打呼噜,有人说梦话。轰隆隆的声音消失了,人类科技文明的成果也消失了,电没有了,灯也开不了。闹钟在凌晨7点准时响起,此刻的天空和北京时间的5点一样漆黑。我们把房费放在一楼的桌子上离开了,继续我们的旅途。

离阿里首府狮泉河很近的一个地方叫做扎达,扎达有壮观的土林和古格王朝。这个古格王朝和谷歌帝国没有一毛钱关系,但我总是会把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一堆残缺的黄土建筑遗迹,不看也罢。

那天夜里赶夜路,在5000米海拔的山里,车子出了状况。幸好有两辆车,我们有三个人留下来,另外一辆车带走其他人,路过的好心人小货车司机送去附近几公里外的道班,因此我们避免了冻死在高海拔山谷的下场。

夜空中有无数闪烁的星星,但是在中秋之后的月亮下面,璀璨不起来。但依然可以看见银河。我们坐在有炉火的道班屋子里,和道班的工作人员聊天。他们都是藏族,拿着几千元的工资,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奉献自己的青春。道班是养路工人的组织,每个班负责养护一段大概30公里左右的公路,隶属于公路局,中国从1927年开始设立公路养护道班。

没有4G信号,几大运营商也不会在平均10平方公里才有1个人的地方搭建信号塔。我们被带去见道班的班长,班长在一个更温暖的房间里和他的手下正在围炉夜话。满面红光,显然是刚喝过酒。班长要了我的身份证确定我们不是通缉犯之后,让人给我们安排了一间房。倒上热茶,嘘寒问暖。

晚上23点多,来自那曲的藏族班长乃美年龄才20出头,说着不太流利的汉语,长得像夏雨,我忍住想问他会不会演电影。大部分时间是看着我们不说话。就像总有人问来自内蒙的孩子是不是骑马上学一样,我试着问乃美你家有多少牦牛。乃美说家里没有牦牛。话匣子一打开,就聊了很多。

乃美是子承父业,父亲退休,自己就来道班上班。语气中不无惋惜地说,可惜没有去寺庙里学习过。在这里靠自己的努力当上了班长,几年下来,有后台有关系的人都想办法调走了。最初由40多个人的道班如今只剩下十几个人。他的家乡附近有个着名的景点纳木错,长期在这里待着,也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我问他想去哪里,他说想去成都看看。

对他来说,成都大概是个比较远的地方吧。我劝他来深圳看看,深圳有大海,很温暖,隔壁就是资本主义地盘。但是我很担心,深圳的零海拔会不会让他醉氧。乃美没有说以后会不会去深圳,我心想乃美有可能没有听过深圳,于是没有再说什么。乃美给我们拿了几床毛毯,不停地说,这都是没用过的,很新。

信奉神灵的乃美告诉我们,藏区的公路很邪乎,每隔些日子,山路就会有车辆出事,不是翻下山谷,就是在急转弯的地方相撞。有一次夜里,他开着车,远看着对面一辆车开着远光灯过来,等他会车的时候,把远光灯一关,忽然发现对面这辆车消失了,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乃美说这是“幽灵车”,可能是那些出事故的车辆不甘心吧。听得我们毛骨悚然,夜变得更冷了。

乃美说,你们路过冈仁波齐,一定要去转山,神山会保佑你们。(据我所知,藏区有马年转山、羊年转湖、猴年转森林的习俗。此时前往朝拜福德不可限量,其他时间就可能呵呵了。)

在和我们准备休息之前,乃美特意问了我们一句,要不要拿些方便面过来,我心里想着,好啊好啊,多不好意思啊。嘴上不知为何说出,不用不用,谢谢了。乃美看我这么认真就告辞回屋睡觉。

第二天早早醒来,5030米的海拔让人有些头疼。起来以后,发现大家都没起来。于是在院子里晒太阳,在道班里散步,无聊到站在道班外的公路上看远方,寂静的公路,半个小时过去一辆车也没有出现。

道班里冷冷清清,连条狗都见不着。偶尔有个小姑娘经过,我们问她哪里有吃的,小姑娘一脸羞涩,我们都没明白她为啥羞涩。她指着隔壁说,可以到这里买方便面。于是我们从早上八点等到中午12点,隔壁才开了门。我们听到动静跑过去一看,原来隔壁就是乃美住的地方。

乃美睡眼惺忪的出来,望了望太阳,还有垂挂在天上的月亮。然后打了一通拳,扭了几下腰,估计是余光看见在墙根蹲着的我们大吃一惊,你们在这里做什么。我们心想你再不出来,我们就因为饿晕而躺在这里了。同伴用仅剩的力气说了两个字,泡面。

乃美说,快起来,到房间里坐坐。我没动,同伴跟着进去不到一个呼吸就跑出来了。我问他怎么了,他说,那味道受不了。我望了望天空,湛蓝的天空,还有凌冽的风吹过来,空气新鲜极了。

乃美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的吃完了泡面,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决定中午给我们炒几个菜吃饭。我心想,早知道吃什么泡面,直接吃中饭就是了。

下午乃美要去阿里首府狮泉河补充物质,可以顺带我们一起过去。我们一起挤进他的奇瑞里,我的个头太高,撞了几次车框。乃美的车还算新,跑了几万公里。一个月5k的工资,这应该是几年的积蓄买的车。但是乃美心里明显不满足,一路上念念叨叨,像是在念咒语,我竖起耳朵听见他一直在默念,Prado......prado......prado(普拉多)。这导致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脑海里都是这个声音。

在狮泉河和乃美告别,我们住进宾馆,和其他队友汇合。

放好行李之后下楼走过一个长长的过道,过道对面迎面走来一个带着金项链和墨镜,穿着夹克衫的寸头大哥,这位大哥走路虽然不算招摇,但是依然引起了我的注意。

只见他手里拿着一根火腿肠,一边走一边哼着小曲,时不时还咬一口。我闻到火腿肠的味道,想起了这一路上泡过的方便面,竟然没有配上一根火腿肠,不由得为这几碗方便面感到悲哀。

可恶,我一定要去附近的超市买火腿肠吃,然后握紧拳头出门。

这一次行程的路上大多数时间都在荒山野岭中穿行,品尝过东风南风西风北风,以及混合沙子的罡风,风吹就流泪,效果奇佳。

大多数小镇经常没有饭馆,只有大一点的县城才有。有一次饿得前胸贴后背,到了一个县城,同伴说我们去吃正宗的川菜吧,然后把车停下,吃饭的时候,我问同伴,你怎么知道这家川菜正宗,同伴指了一下玻璃大门上贴的招牌,上面四个正楷字:正宗川菜。

车上有炉头和气罐,是留着在无人区的时候救命用的,以防饿死。但是一直没有用过,最后把气罐都留在路上的道班了。

回到拉萨,3800多米的海拔,我们觉得很舒适。把车还了,沐浴在西藏的阳光下。在酒店的顶楼望着布达拉宫的朝阳,边上是金碧辉煌的大昭寺和人头攒动的八廊街。

在拉萨讨生活的人大多数是四川人和河南人。和藏族的士司机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当地人民对河南人颇有微词。四川人在藏地开着川菜馆,河南人以租车为主。所以游客们在西藏的日常通常都是在四川人开的药房买感冒药高反药,租着豫车牌的丰田车翻山越岭,在路上吃川菜馆。

过去的几天就像梦一样,梦总是要醒的,对吧。我审视了一下内心的灵魂,一切如旧,和来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和藏区依然是属于不同的时空。

假如来西藏就能洗涤心灵,这个世界上也不需要监狱了,把罪犯们都送去西藏洗涤洗涤。

在西藏,时光(时间和阳光)会洗涤你的面容,不是如溪涧流水一样轻轻抚过你的脸,而是如金刚砂布用力擦过你的皮肤一样,又黑又糙。

在拉萨的最后一个夜晚,我们一起喝着青稞啤酒,一起在KTV围着点歌台跳着舞唱着歌庆祝这个假期结束,去他妈的高原不要喝酒,去他妈的高反。

再见,拉萨。

1.新藏线也叫219国道,是继川藏、青藏公路之后,进入西藏的第三条公路,于1957年建成通车。新藏线北起新疆叶城,南抵西藏阿里的噶尔(狮泉河镇),迤逦东行,在终点拉孜与318国道中尼公路段会合,全长2178公里。途经峡南口、大红柳滩、日土宗和噶尔昆沙,跨过拉斯塘河、叶尔羌河、喀拉喀什河、狮泉河等河流,越过新疆与西藏之间6700米的界山大坂等10处山隘,海拔5000米以上的线路有130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无疑也是海拔最高的进藏路线。着名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班公错鸟岛、札达土林、古格王国遗址、神山冈仁波齐、圣湖玛旁雍错都在新藏公路沿线。

2.普兰是青藏高原的西南门户,南有喜马拉雅,北有冈底斯,被称为“雪山环绕之地”。冈仁波齐峰和玛旁雍错在普兰县境内。

3.冈底斯的主峰冈仁波齐和山下的玛旁雍错被称为神山圣湖,冈仁波齐被誉为“众山之王”,玛旁雍错被视作“众湖之后”。

4.阿里地区的行署驻地狮泉河镇,也叫噶尔,为藏语“帐篷、兵营”之意。从狮泉河镇到拉萨也分南北两线:南线途经巴噶、仲巴、萨嘎、拉孜、日喀则到拉萨,北线穿过羌塘草原,经江巴、改则、尼玛、安多、那曲抵达拉萨。南线北线合称 阿里大环线 。

5.绒布寺:创建于1899年的红教寺庙绒布寺,位于珠峰北坡的绒布冰川末端,海拔5154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整个绒布寺依山而建,共5层,现在仍在使用的只有两层。绒布寺距离珠穆朗玛峰顶约20公里,很多登山专家认为绒布寺所在地正是观看珠穆朗玛峰的最佳位置。从绒布寺到珠峰大本营8公里,步行需2小时,坐车只要15分钟。

6.对老拉萨人来说,他们至今还是认为真正的拉萨城就是“林廓”所包围的那片区域。而这些老拉萨人,除了少数是贵族的后人外,大部分是来自各地的朝圣者的后代。对他们而言,神性的拉萨才是真正的拉萨,世俗的拉萨,与真正的拉萨无关。尽管今日的拉萨已形成了“左(西)世俗、右(东)宗教”的城市大格局。

7.“布达拉”一词系梵语音译,汉地将该词译作“普陀”,意为圣地。

㈣ 札达县与印度交界危险吗

不危险。因为国家在札达县入驻了很多军队,时刻保障着人民的安全,时刻让人感到安心,所以不危险。札达县,南与印度以喜马拉雅山脉雪峰线为界。札达县,藏文?????????????意为“下游有草的地方”,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阿里地区下辖县。

㈤ 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境内到印度境内还有多远

不知道我会不会审题有误,这里我说两个答案。1.札达县到印度最短的直线距离大概60公里。2,如果是入境的话,中印关口是关闭的,就算到了那里也不能出关。你要先从札达县到尼泊尔再入境印度。

㈥ 西藏地区哪个县人口最少

西藏人口最少的县是札达县。2000年“五普”时人口只有6384人,2003年总人口约1万人,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县。

札达藏语意为“下游有草的地方”,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象泉河流域, 为阿里地区边境县之一。总面积24601.59平方千米,除少数汉族、回族外均为藏族。

该县均属高原地带,平均海拔4000米,西接印度喜玛偕尔邦,南邻印度旁遮普邦,北为克什米尔地区,地势南低北高。札达县境内有大小河流14条,其中阿里地区的第二条大河象泉河横穿县境。

这个地区属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冬寒夏凉,空气稀薄,干燥多风。年日照时数为3000小时左右,年降水量200毫米左右,年无霜期130天。

(6)扎达哪里靠近印度扩展阅读:

札达县原为扎布让宗和达巴宗属地。1956年10月两宗合并,设立扎达宗办事处。1960年5月建立札达县,属阿里地区管辖至今,县府驻托林,距拉萨1760公里。为该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札达县是阿里地区以牧为主、牧农并举的县。主要饲养绵羊、山羊、耗牛、偏牛、黄牛、马、驴等。农作物主要有青棵、春小麦、大麦、养麦、豌豆、蚕豆、油菜等。

1965年修通了札达至狮泉河的第一条公路,全长279公里。1984年又修通了至狮泉河的第二条公路,全长380公里;现在全县除萨让区外都已通了汽车。

境内着名的古格王朝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象泉河两岸土山林立,蜿蜒曲折数十里,形成独特的地貌结构。在土山中已发现藏族先民遗留的400多座洞窟,形成了以象泉河流域为主的古建筑群。

另外,北宋时期古格王国在阿里地区建造的第一座佛寺——托林寺,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寺始建于公元996年,包括殿堂、僧舍和塔林三部分。白殿殿内墙壁上绘有许多精美的壁画。托林寺融合了印度、尼泊尔以及西藏本地的建筑风格。

皮央东嘎遗址位于札达以北40千米处,还有中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佛教古窟遗址。洞窟壁画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壁画题材主要有佛像、菩萨像、佛传故事、说法图等,还有各种装饰图案纹样及密教曼陀罗等。

札达县还是阿里地区藏族民间歌舞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其中“古格旋”舞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盛行于托林萨让、底雅地区,每逢节日庆典更是欢跳“古格旋”舞。

㈦ 去西藏的时候,你认为必去的10个景点是哪里呢

西藏幅员辽阔,这里不仅有高山湖泊还有充满魅力的藏族文化。要说西藏必去的十大景点,我会比较推荐布达拉宫、大昭寺、纳木错、羊卓雍措、南迦巴瓦峰、羌塘草原、冈仁波齐、然乌湖以及米堆冰川、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除了这两片有名的湖泊以外,我个人是很推荐去看看南迦巴瓦峰的,南迦巴瓦峰海拔将近八千米,终年积雪,它是神圣而又雄伟的山峰 ,在山脚处看日落有时还可以看到日照金山的美景。此外,羌塘草原是很辽阔雄伟的,风景很壮丽。在羌塘草原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牧民的帐篷,以及众多的牛羊。

以上就是我喜欢的一些景点啦。

㈧ 西藏札达县&噶尔县:阿里地区意外风景,印占拉达克还远吗

噶尔县与札达县属于阿里地区,位于西藏的最西端,与印控克什米尔,以及印度的非克什米尔地区交界。

噶尔县是阿里地区的行政中心。

札达县有1镇6乡,噶尔县有1镇4乡。

札达县有约1万人,24580平方公里,噶尔县有约2万人,18087平方公里。

噶尔县旧版介绍如下,注意平均海拔是4350米,是到此处 旅游 的主要障碍。

札达县旧版介绍如下,注意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

作为地区政府驻地,噶尔县城市极径超过5公里。县城距离西部边境的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直线约75公里。

噶尔县唯一的镇,就是县城所在的狮泉河镇。狮泉河镇在狮泉河畔,这条河流进森格藏布河,然后流出国境,进入印控克什米尔拉达克的印度河。噶尔县有一块飞地在革吉县,在革吉镇附近。狮泉河镇附近有一座着名的山峰麦札日妞。

札达县唯一的镇,就是县城所在的托林镇,位于朗钦藏布河畔,这条河又叫做象泉河。札达县是由曾经的札布让宗和达巴宗合并而来,里面的 历史 地理名胜还挺多的,着名的札达土林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格王国遗址、土林古格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托林寺都在札达县城托林镇旁边。可惜札达县还没有国道通过,而噶尔县有国道219通过。

阿里地区的机场,阿里机场,位于噶尔县的昆莎乡,又叫昆莎机场。上图中,昆莎乡位于噶尔县和札达县之间,选址很好!到噶尔县狮泉河、札达县土林等地 旅游 都很方便。注意到昆莎乡到札达县香孜乡的路上,可以比较方便的穿越阿伊达日居雪山。

札达县城,一端到另一端最长2.5公里。县城距离南部边境的印度约直线55公里。县城在河流两岸,不考虑土林等景区,风景也不错。两岸高山林立,山坡上刻了很多字,意外的风景。

札达县城,山坡刻字:大美札达。

札达县城,山坡刻字: 旅游 兴县、开放富民。

札达县城,山坡刻字: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另有一排:中国公安边防、爱民固边的大字涉及军营就不放图了。

在札达县和噶尔县附近,至少有上述6处与印度的边境还没有划定,就是图中的大小6块红色区域。

由于时间关系,这篇写到这里。唐师事实研究,欢迎转发转载交流。若需数据资料图纸文件或约稿,赞赏再私信。

唐师有关文章:

西藏日土县vs改则县:全面对比,阿里地区无人区?

和田地区和田市与和田县介绍,傻傻分不清楚?新疆买地养老?

中美之间几个数据对比,2020年8月,值得了解的细节

㈨ 独行西藏:印度头上的二踢脚和边境旁的手术

“差不多了吧?”藏族小医生有些不忍。

“没关系的,切大点,深点。”我坚持道。

小医生再次拿起刀,我又将纱布咬入口中。

——※※※※※※——

提示:本文部分内容或会引起不适,勿谓言之不预也。


前篇回顾

转入通往阿里札达县的X705县道,目睹从未见过的天地之景,确信这是中国最奇瑰壮丽的公路。


01 札达之最

晚上9点,到达被土林包围着的札达县县城,此时的中国最西端,天还是亮的。

提起札达县的名字,绝大多数国人都会觉得陌生。这是因为地处中国版图最西端偏南角落的札达太偏僻了,交通不便,人口极少,毫无影响力。

札达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县,常住人口仅8千多人,占地面积却有2万多平方公里。如何形象地理解札达的人口密度?可以这么比较:札达县的人口仅相当于内地一个普通乡镇,面积却接近台湾的八成,两者的人口密度相差2500倍。

人口如此稀少(0.25人/平方公里)当然基于地理环境。人们常说,藏西阿里的地质风貌举世无双,最着名的是阿里三围,即“雪山围绕的普兰”、“岩石围绕的札达、“湖泊围绕的日土”。普兰县即前篇神山圣湖所在地,日土县是去年中印对峙的地方,札达县为岩石所环绕,其恶劣的生存环境可想而知。

注:阿里三围另有含义,见下篇。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札达的一侧是喜马拉雅山脉,另一侧阿伊拉日居是冈底斯山脉的支脉,中间则是以札达土林为代表的干涸的土地,只有在冰川融化的雪水冲刷出的河谷里,才能进行规模很有限的农耕畜牧。

札达(也包括阿里全境)高海拔、极干燥、全年刮大风、平均气温0度。这种生存环境下,不仅是内地来的汉人吃不消。在札达我曾问过一位本地藏人,他们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谁说我们就适应了?”对方叹道,“几个月一滴雨都没有,冬天冷得要命,夏天热得要命。难受的时候就是头痛,睡不着觉。”

“那怎么办呢?”我问。

“怎么办,吃去痛片呗!”这位中年汉子翻着眼睛冷冷地答道。

还以为只有我们这种人用去痛片,真想不到藏人也用。怪不得去痛片在西藏药店里可以随便买,而内地很多药店因为去痛片太便宜,早就不卖了。

注:头部闷痛是最常见的高原反应症状,很多游客进藏前都会带上氧气罐、红景天、西洋参之类的以应对。以笔者的经验,两毛钱一粒的去痛片最有效。别的不仅多花钱,占地方,效果还来得慢。


02 达摩克利斯之二踢脚

到达札达县城,我打开地图软件后被吓了一跳:“怎么搞的?我在印度?前面是新德里?”当时的截图如下:

这是大地图下的显示模式与误差造成的,但这张地图也说明了札达县特别的地理位置以及与印度、巴基斯坦的关系。

札达是中国距印度首都新德里最近的县,直线距离仅300多公里。虽然离得近,却也没有更便捷的交通方式——中间横着喜马拉雅山脉呢。中印边界札达这一段也有几处争议区,却未曾发生过严重冲突,这是因为仅有的几处隘口一年也只有个把月能通行,还要经过大片的无人区,双方军人都无法驻扎对峙。前文介绍过, 历史 上阿里与印度之间的主要通道,在旁边的普兰县。而去年爆发中印冲突的日土县,两国都有公路直达边境。

在札达,更能感受到印度人的压力。喜马拉雅山脉这一段有六七千米高,三百公里外的新德里呢?海拔216米。这么说吧,你在札达边境的山上点个大号二踢脚,就能射到印度总统府院子里。这种廉价二踢脚咱们有的是,A-300的火箭炮了解一下?最大射程290公里(400公里以上射程的更大号的二踢脚咱都有,290也是刻意写的,其实是300),准确性能打旗杆。如果架在山头,算上海拔高度加成,340公里外的总统府旗杆……真奇怪,难道不是应该打碉堡么?为什么咱们对外宣传火箭炮能打旗杆?有意思哦。

当然,爱好和平是自古以来的,一般而言咱们不会在札达土林中埋二踢脚破坏自然环境。不过你若是印度人,就算是邻居声称不会威胁你,你能不能安稳睡觉?

就好比你家是小河边的一栋平房,紧挨着的邻居却是十层大house,你晚上在院子里铺席子睡觉,看到邻居家那个壮汉在十楼阳台上抽烟喝茶抖腿,壮汉的腿毛甚长,肌肉甚壮,还笑嘻嘻地看着你。什么感受?人家在楼上无意中丢个烟头就能让你晚上睡不安生。

1962年中印之战,为什么印度举国哀鸣,新德里人纷纷外逃?

将心比心就知道什么是寝食难安,什么叫做达摩克利斯之二踢脚。 首都又不能搬走,真个是愁人。


03 给自己来一刀?

再次强调,本节及以下内容可能引起不适。

县城的街道宽敞齐整,比我想象的要大点,毕竟这个县的一半人口都住在县城里。天色渐暗,店铺多已关门,穿过这清冷宁静的小县城,我在一处政府办公楼外的围墙前停下车。四下无人。

打开后备箱,将行李杂碎归拢到一边,我钻进车里,关上车门。拿出炉灶准备点火,再将前日在吉隆县买的和自己带的纱布、胶带、酒精、碘伏、鱼石脂等等摆开,之后掏出那把一直随身携带的当年在俄罗斯买的锋利的匕首,脱下裤子……我准备给自己动刀了。

对此需要做点解释。数日来,一直为臀部上的脓肿所困扰。这块因为长期驾车久坐造成的感染,在皮下很深的地方,长期不能溃口。不得不继续驾车,脓肿被压迫愈发严重,以至于痛不可忍。我很清楚,如果再不处理发展成血液感染,能不能活着离开西藏都是个问题。

当务之急是引流。也就是将皮肤切开,排出脓液。切开并不麻烦,来一刀就行。因此我考虑着给自己来一这么刀。唯一麻烦的是,那地方我自己看不见,必须凭感觉一刀捅准,捅错位置的话……要知道,附近重要东西挺多的……

是不是在瞎扯?真不是,老毛病了,年轻时候懒得跑医院,我就在卫生间里自己干过不止一次,搞得满地是……反正挺吓人的。

为什么不到医院动手术?上回在吉隆县去过医院(见《 问道·49 道 别 在苍茫孤寂的世界屋脊 》),却发现偌大个医院竟然空无一人,也让我对当地的医疗水平深表疑虑。本地藏人告诉我,他们从不去县医院,看病就到拉萨,最差也是日喀则。这意味着当地人去医院,来回一趟少则两三天天,多则一个星期。

我相信能处理好自己,只是车里太狭窄,但我总不能光着屁股蹲在马路旁边干,让人看见会认为我要练葵花宝典。于是准备点燃炉子,烧匕首消毒。临到最还是犹豫了,我有用于皮肤消毒的酒精、碘伏,却没有术后用的抗生素和软膏,万一动完刀子后感染,在这种地方麻烦可就大了。

揉揉患处,我估计那地方已经像一颗快烂掉的软软的黑布林了,摸着锋利的刀刃思前想后,我还是提起裤子,准备先去医院看看,实在不行再给自己捅刀子吧。


04 动手术

果不其然,县城医院面积不小,楼房也挺新,内科、外科、急诊等一应俱全,还有栋住院部。就是没有任何人出入,若不是值班室里亮着灯,医院一丝人气都没有。这儿的医院叫卫生服务中心,之前去过的吉隆县也是这样,我猜测是诊疗水平达不到医院标准的缘故。

值班室里有人,一位年轻的女护士,和一位更年轻的男医生,两位都是藏人,普通话很好。护士显得挺干练,小医生却是一脸青涩的模样。我说明来意,小医生有些犹豫,他说老师们都下班了,明天上午再来更合适些。

他说的老师是援藏医生。藏区的医疗水平落后,各个医院和服务中心都有内地援藏的轮岗医生驻守,这些医生除了看病,也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在墙上我看到一张表格,写着医生们的联系方式。

除了拉萨、林芝等少数地方,西藏大多数地区的生存环境较差,尤其是打小生长在平原地区的内地人,如果长期在高海拔环境下生活,对 健康 伤害极大。我不知道援藏医师们轮岗一次要多少年,但我理解他们真不容易。扪心自问,如果让我来阿里这种地方支教,敢么?

我对小医生说,就是个小手术,割两刀很简单的,再说我明天早上就离开,等不及了。小医生答应了我的请求,将我带到换药室,让我躺在床上,脱下裤子。

我看看两米开外敞开的窗户,没吭声,乖乖地宽衣解带。窗外是院子,那边是一盏灯都不亮的住院部。在这种地方也不用担心被人窥视,再说咱是个大男人有啥在意的?

藏族医生对我的那只硕大成熟的黑布林表示由衷地赞叹,摸了摸,捏了捏,问我能不能挺得住。我满怀豪情地说不怕。因为已经肿大,这种引流手术不能打麻药,或者说打了麻药也没什么用,患者只能硬抗。

小医生开始做手术准备,我就从容地跟他聊天。小伙子是日喀则人,二十多岁,学医于西藏医学院,也就是位于拉萨的西藏大学医学院。这所学校应该是西藏唯一一所本科医学院。听到这我也放心了点,外科不比内科,还是西医让人放心些,若是中医、藏医出身,我会提起裤子跑掉的。

这位挺帅气的藏族小伙儿挺谦虚地说,平日里都是援藏老师动手术,这边也只能做小手术,他都是帮忙,跟着学。我说没关系的,来吧。说完偷偷将一块纱布塞入嘴里,用牙死死咬住。这么多年来饱受蹂躏的我知道将遭遇什么。

小医生的动作很轻柔,手法却有些生疏,轻挑慢点总是不到位,还很关切地问我感觉如何。终于我闷哼一声,抽出口中纱布道:“再来,弄开些。”

“差不多了吧?”小医生有些不忍。

“没关系的,切大点,深点,不然不干净。”我坚持道。

小医生再次拿起刀,我又将纱布咬入口中。

我又鼓励劝说了几次,甚至指导对方应该如何切口(看不见但我感觉得到),这小伙子还是太温柔了,始终不肯下猛手,宁可慢慢帮我挤压排脓。无奈,只能很不尽兴地结束了手术。之后我提上裤子,对这位藏族小伙儿深表感谢。

引流手术必须到位才能利于脓液排出,我这种重度脓肿,术后还应该埋入纱条,不然脓未排完,伤口再次愈合,手术就白做了。小医生还是经验不足,我的感觉他做的切口太小,也埋不进纱条。

离开这冷冷清清却让我捡回半条命的卫生服务站时,天已经黑了。十点多,出了一身汗已是疲惫不堪的我,驾车找了个安静的街道,磨磨蹭蹭地炖了锅午餐肉玉米汤,慢慢吃完,爬入车中,沉沉睡去。

8月2日,出行第23天,本日早上7:30从日喀则的仲巴县帕羊镇出发,进阿里,过圣湖玛旁雍错,观鬼湖拉昂错,途经神山冈仁波齐,穿扎达土林,晚上9:30到达札达县城动手术。自驾约14小时,全程550公里。

今天精神状态很糟,精力、智力、体力大幅度衰退,还好,扛过来了。



后记

中国 历史 上,死于疖痈脓肿的名人不胜枚举。有了现代医学,这些以前因为感染而造成极高致死率的疾病,如今不过就是个简单的门诊小手术而已。在此,特别感谢国家为藏区高规格建设的卫生服务中心,藏医院培养的本民族医学生,以及援藏老师们的传帮带,正是这些人力物力的投入,才拯救了我和无数藏民、游客。

笔者自小体质较差,也不止一次在长途旅行中患病,总是因为自己拖延而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本次虽然在札达及时动了手术,却留下很大的隐患,半年后在另一次独行中再次复发,而且更加严重。赶回家后我乖乖住院动手术,在病床上躺了两个月,几乎是在医院里过的春节,个中痛苦煎熬,一言难尽。

屁股的破事儿,到此结束。与之后的灾难相比,这病痛和手术真不算啥,自称捡了半条命也是夸张些。

问道之旅的破事儿,多去了。

㈩ 死人城的历史

的是古格王朝遗址吧?
古格王朝遗址位于今西藏阿里扎达县境内象泉河南岸扎布让区的一座小山上,总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物沿着逶迤的山势,层层而上,直抵山顶,布局严格,气势雄伟。整个城堡,从地面到顶端高300多米,由房屋、洞穴和佛塔以及雕堡、工事、地道组成。
残存下来的窑洞、房屋、碉堡、古塔等各种建筑物共1416处(座),其中窑洞879孔、房屋遗迹445座、碉堡60座、各类残塔28座、暗道4条。4条暗道使建筑群内部可以四通八达。外围则有黄土筑成的城墙,城墙上可以看到许多大型卵石上雕刻的佛像和藏、梵文经咒。遗址内的房屋建筑约系土木结构,平顶。较大的建筑有红庙、白庙、国王的宫殿和集会议事厅。
保存较好的有红庙、白庙、度母殿、大威德殿和坛城殿等。白殿和红殿的面积差不多大,约为300平方米,庙内有36根方形立柱,柱上和天花板上都有彩绘花纹和佛像,墙上绘满了各种不同题材的壁画。白殿内有一幅吐蕃历代赞普和古格国王世系的壁画,非常珍贵。红殿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1038年阿里王意希沃迎请古印度佛学大师阿底峡的壁画,画中一队舞女翩翩起舞,旁边有人击鼓吹号,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王朝的建立大概从9世纪开始,是在统一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到17世纪结束,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因此古格王朝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吐蕃王朝末代赞普郎达玛时期,灭佛毁寺,不少避难僧人远遁阿里。阿里地处西部边境,深受大食、印度的影响,加上又是苯教的发源地,所以便成为各种思潮、各种力量汇集之地。公元843年朗达玛被一位僧人刺杀,内战纷起,4年后平民起义,吐蕃王朝崩溃。之后先后曾出现大小7个王国,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
古格王国最神秘的地方在于,拥有如此成熟、灿烂文化的王国是如何在一夜之间突然、彻底消失的。在其后的几个世纪,人类几乎不知其存在,没有人类活动去破坏它的建筑和街道,修正它的文字和宗教,篡改它的壁画和艺术风格。它甚至保留着遭到毁灭的现场。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的呢?
在17世纪的时候,古格王国已经有了西方来的传教士,当时的古格王和古格的宗教领袖——其实是国王的弟弟矛盾比较深,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古格国王开始借助西方传教士的力量削弱佛教的影响。1633年,僧侣们发动叛乱,古格王的弟弟勾结了与古格同宗的拉达克王室利用拉达克的军队攻打古格都城,企图推翻古格王朝,于是一场残酷的攻坚战就在这里打响。
而建在一座山上的古格王宫是防守能力最强的建筑,整个王宫只有一条隧道可以通到山上,从这里绝对没有可能攻打上去,而另外的地方全都是悬崖。战斗持续了很长时间之后,拉达克开始驱赶古格的老百姓在古格的半山腰修建一座石头楼,他们的想法是等这座建筑修的和山顶一样高的时候,他们就可以最终拿下古格了。
现在我们在古格的半山腰可以看到这座石楼的遗址,很好找的,因为周围的建筑都是土的,只有这里是石头砌成的。并没有修完,大概有十几米高。没有修完的原因是因为在修的时候,上面的古格王出了变故。据说,由于拉达克人强迫古格的老百姓日以继夜的修石楼,老百姓在下面非常凄苦的唱歌,被国王听到了,国王非常难过,于是做出了决定。
一说国王最后从悬崖上跳了下去,国王一死,古格自然也就城破了;另一种说法是为了挽救百姓古格王投降了。
从历史记载上来看,似乎后一种情况更可靠。杨公素在《中国反对外国侵略干涉地方斗争史》及伍昆明《早期传教士进藏活动史》的记载是,古格的最后一个国王及全家被拉达克人拉回拉达克都城列城关进了监狱。
不管国王最后的下场怎么样,古格老百姓的结局却都很惨,古格下面的无头干尸洞就是证明。但是干尸洞里的尸体远没有十万只多,而现在又找不到古格人的后裔,那么当日十万之众的古格人如何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
从记载和考察的结果上看,战争造成的屠杀和掠夺并不足以毁灭古格文明。可事实上,硝烟散尽的古格王国却迅速沦为一座庞大的废墟。
也有人说除了战争以外扎达地理环境的迅速恶化是主要的原因。的确,现在古格遗址一带沙漠化程度十分严重,当年能养活10万之众的绿洲,今天已所剩无几了。但是问题还是那10万人去那里了,如果是迁徙走了话就一定会有后裔知道之后的历史。另外还有很多猜测,诸如天灾、瘟疫等,但都不足以使得繁荣富强的文明突然间完全彻底消失,而且没有留下任何有说服力的证据。
今天的古格故地,只有十几户人家守着一座空荡荡的城市废墟,但是这些人也都并不是古格后裔。看样子古格的秘密短期内是难以解开了。
古格王国的统治中心在扎达象泉河(藏语为朗钦藏布)流域,北抵日土,最北界可达今克什米尔境内的斯诺乌山,南界印度,西邻拉达克(今印占克什米尔),最东面其势力范围一度达到冈底斯山麓。其都城札不让位于现扎达县城西18千米的象泉河南岸。札不让北面的香孜、香巴、东嘎、皮央遗址,西面的多香,南面的达巴、玛那、曲龙遗址等,都具有相当的规模。
古格王朝崇尚佛教,多次派人到克什米尔学经,翻译佛经108部,得佛教之益,王朝历数百年不衰。1042年,印度高僧阿峡底到阿里地区弘法,使阿里成为佛教复兴之地,佛教史称之为“上路弘法”。
古格在西藏经济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当时古代印度的许多重要佛教教义,就是从这里传入西藏腹地的,这里又是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商端口之一。
干尸洞就在古格遗址近旁,它坐落在一岩壁之上,洞口离地2米左右,毫不起眼。洞内十分宽敞,深几十米,堆满无头干尸。据传洞的最尽头是喇嘛,紧挨着的是儿童,其次是妇女和男人。由于气候干燥,尸体没有完全腐烂,散发着一种怪味。关于干尸洞的传说有许多种,最可信的一种说法是:当年古格兵败,拉达克人将宁死不屈的古格兵士斩去头颅,而尸骨则弃于洞中。

阅读全文

与扎达哪里靠近印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墨脱和印度哪里交界 浏览:994
意大利的物价为什么便宜 浏览:64
伊朗火车价格多少钱 浏览:195
为什么很多潮汕人都在印尼 浏览:974
改造后意大利风情区有哪些高科技 浏览:42
中国最美枫叶林在哪里 浏览:930
中国哪里没有木薯 浏览:806
印尼白燕窝多少一克 浏览:814
伊朗感染病毒肺炎多少人 浏览:177
伊朗超推迟比赛什么时候开始 浏览:953
伊朗国土面积多大有多少人口 浏览:588
伊朗男女多少岁可以领结婚证 浏览:920
印度伟哥在国内怎么销售 浏览:607
印度花生干果怎么样 浏览:131
伊朗的盟国有多少个 浏览:712
印尼燕窝产量怎么样 浏览:927
印尼留学签证需要准备什么 浏览:637
意大利语等级考试哪个好考一些 浏览:35
历史学专业去意大利哪个学校 浏览:790
印度的玛萨拉粉是什么 浏览: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