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时候是不是印度比中国发达为什么中国要去印度取经学习呢
发达到不见得,所说的取经指的是求取佛经,应为佛教的发源地是古印度,所以后世的许多僧人认为只有到达印度才能学习到比较纯正的佛法,所以去印度取经。
2. 唐僧为什么要去印度取经
#以书之名#唐僧为什么要去印度取经? 历史 上的唐僧与古典小说《西游记》里的唐僧并不相同。唐僧姓陈,名炜,生于公元600年,法名玄奘。玄奘走南闯北,向许 多高 僧学习佛教,他决心西行印度去学习佛教 。当时还没有汉译本,玄奘踏上西行征途,历尽千辛到达北印度。玄奘在迦释弥罗国(今克什米尔)苦学两年,把佛教徒第四次结集的30万卷佛经全部读完,总共学完916万字的佛教典籍。两年后,玄奘开始旅行全印度,访问佛教古迹并向名师学习,在伽耶城(今印度比哈尔邦)顶礼膜拜当年释迦牟尼曾经修道的一株古老的菩提树。最后,玄奘来到了印度的那烂陀寺。那烂陀寺的长老是年高德勋戒贤法师。在那烂陀寺学习的4000名和尚中,精通20部经律论的有1000人;精通30部经律论的有500人;精通50部经律论的,包括玄奘在内,只有10人。玄奘在那里被称为“三藏法师”,地位非常高贵。因为玄奘是中国唐朝人,所以又叫大唐三藏法师。公元641年,戒日王请那烂陀寺的高僧去参加辩论,戒贤法师派出了玄奘,结果大获全胜,玄奘名扬全印度。玄奘载誉归国时,带回佛经657部,佛的舍利(释迦牟尼的遗骨)150粒,释迦牟尼金质塑像一座,以及金质、银质佛像和花果种子。公元645年玄奘返回长安。唐太宗亲自在洛阳接见玄奘。玄奘不愿做官,决心把印度佛经译成汉文,并撰写了《大唐西域记》。不料在公元664年2月,玄奘在紧张的翻译工作中猝然逝世。其遗骨当时珍藏在樊州(西安)的佛塔里。
参考文献中国戏剧出版社《十万个为什么》
3. 为什么古印度那么落后玄奘还要去取经
历史记载,玄奘大师出家之后,看到我国佛教经典不完整,特别是唯识学经典缺乏,而当时印度的佛教典籍非常丰富,所以才决定去取经的。
《大唐西域记》记载,玄奘大师到印度不仅是取经,在印度留学期间,也把中国的《道德经》翻译成梵文。这也是一种文化交流。
中国在历史上,有几次成为世界最强的国家,但并会因为自己强大就停止文化交流,这正是中国的文化自信。
4. 玄奘为何要去印度取经
原因:鉴于法相学形成北方地论学、南方摄论学的差异,如何融合二者,成为玄奖思考解决的问题。武德九年(626年),此时适逢天竺僧波颇抵长安,玄奘得闻印度戒贤于那烂陀寺讲授《瑜加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发愿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
贞观元年(627年)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长途跋涉五万余里。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二十九岁的玄奘,玄奖为究竟瑜伽唯识学,始道途西行。
(4)为什么要在印度取经扩展阅读:
《玄奘西游记》之一《玄奘身世》
唐僧师徒四人上西天取经的故事几乎人人都知道,但与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这三个徒弟不同的是,唐僧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唐朝时一个伟大的僧人,号称玄奘法师。他徒步十多万公里,历时十七年,远赴印度取经。玄奘的西行之路,被现代人认为是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享有如此赞誉的玄奘,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身世又是如何的呢?
在《西游记》中,对玄奘身世的描写充满了传奇的色彩,《西游记》第十一回写到玄奘时,有一段话:转托尘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罗网,投胎落地就逢凶,未出之前临恶党,父是海州陈状元,外公总管当朝长。可见玄奘的父亲是状元,外公是当朝丞相。玄奘的父亲经历了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的喜悦,又遭遇了月黑杀人,抛尸江底的惨剧,使玄奘尚未出生就开始历经磨难。
《西游记》中对玄奘的描写可有依据?历史中真实的玄奘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世呢?是什么样的人生经历,使他敢于徒步往返17年,远去西天取经?
根据历史的真实记载,玄奘的确是出生于一个名门望族,祖上出了很多高官,但是到了他父亲这一辈,陈家从高级干部降到了县令。玄奘的母亲姓宋,是洛州长史之女,跟当朝宰要相差得很远了,但也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关于玄奘出生的时间,因为我们知道《西游记》讲的是贞观十三年海州陈状元娶了殷小姐,就算当年怀孕当年生子,那么照这么说,玄奘法师应该生在贞观十三年,这个是错的。
玄奘的出生年月,在历史上是需要一番考证能考出来的,除了《旧唐书》的本传以外,基本都说他是唐高宗的麟德元年,也就是公元的664年,玄奘去世。一般认为玄奘是生活了65个春秋,那么一推,玄奘就是生在公元600年。
《西游记》中写到,玄奘的父亲是新科状元郎,母亲是当朝宰相之女,玄奘的父母新婚之后,都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情?怎么会使自己的孩子历经磨难呢?按照《附录》里的说法,唐太宗授予陈状元江州州主的官,叫他即刻上任。谁知道,这一走就走出一段天大的祸事来。贼人刘洪把陈状元推入江中,拿了陈光蕊的官凭,也就是当官的凭证,带着殷小姐居然就到江州去上任了。
5. 唐玄奘取经的完整路线,唐玄奘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
玄奘西行路线
长安(今陕西西安)——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玉门关——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今新疆吐鲁番)——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逯迦国(今新疆阿克苏)——凌山(今天山穆苏尔岭)——大清池(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素叶城(即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昭武九姓七国(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铁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兹嘎拉山口)——今阿富汗北境——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今阿富汗贝格拉姆——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印度
取经原因:唐太宗时期,佛教流派分歧众多,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玄奘西行印度取经!在当时,印度是佛学的发源地和集中地,而且,太宗为了恢复丝绸之路的秩序、扩大版图,急需西方的各种资料,于是,西印度乃不二选择!
6. 为什么中国去印度去印度取经呢。
佛教的发源地是在尼泊尔境内,当时的尼泊尔就是在印度国的范围内,佛祖一路从尼泊尔经过印度国境宣扬佛教,传到中国(好像在前往中国的传法路途中年老了,涅槃了)传到中国的佛法大部分都不够全面不够多,中国佛教人士就去印度取经,也有从印度那边的高僧来中国传法。
7. 玄奘为什么去印度取经
早在南北朝时,佛教学术界就开始了“一阐提众生有无佛性”的论争。到玄奘时代,北方流行已久的《涅槃经》、《成实经》、《毗昙》学与真谛在南方译传的《摄论》、《俱舍论》,构成当时南北佛学的主流。但玄奘师通过学习,深感真谛等古德译着不善,致使义理含混,理解不一,注疏也不同,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分歧很大,难以融合。特别是当时摄论、地论两家关于法相之说各异,遂产生去印度求弥勒论师之意。
鉴于法相学形成北方地论学、南方摄论学的差异,如何融合二者,成为玄奖思考解决的问题。武德九年(626年),此时适逢天竺僧波颇抵长安,玄奘得闻印度戒贤于那烂陀寺讲授《瑜加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发愿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
8. 唐玄奘为什么非得要去印度取经他为什么不去意大利半岛取经呢是当时的唐朝负担不起那么远的差旅费吗
1.当大唐帝国处于贞观之治的盛世唐朝的时候,意大利的欧洲还处于黑暗的落后的中世纪。美国还没建国。如果,唐三藏去意大利取经的后果就是,把中国的先进封建制度再复辟到落后的奴隶时代。就像现在的中国留学生为什么要去读哈佛,而不去非洲读丛林大学,学习钻木取火一样。
2.唐三藏是佛教徒不是基督教徒。如果你要去哈弗进修,你会去日本学习日语玩吗?
3.唐三藏要学的是印度的佛学经典《瑜伽师地论》而不是《圣经》所以他必须去印度,而不能去意大利。
4.唐三藏可以穿越沙漠,但他不是龙王,所以不能穿越太平洋。比如:未来人问老哥为什么非得要去哈弗读大学?你为什么不去织女星考公务员呢?是当时的中国负担不起那么远的差旅费吗?你咋回答?!
9. 李世民为什么派玄奘法师到印度去取经
10. 玄奘是贞观19年回到大唐的,但是他为什么要去印度取经,朝鲜难道当时没有吗
第一:印度是佛教发祥地
第二:当时的印度人对佛教理解的更为深刻,玄奘西行取经也是因为听了一个印度来的僧人讲经才去的,相比之下中国的佛教太简单,太狭隘,太教条,甚至是错误的教条,所以他要取经改造中国的佛教(虽然最后还是没有改造成功)
朝鲜党是应该有佛教了,但是应该是从唐传过去的,所以唐朝的着名僧人到那边(包括鉴真东渡日本)都是去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