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玄奘法师为什么要到印度求法

玄奘法师为什么要到印度求法

发布时间:2023-01-22 08:17:25

1. 玄奘大师西行的目的及其主要贡献

1、西行目的

玄奘西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赴印度求法,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

鉴于法相学形成北方地论学、南方摄论学的差异,如何融合二者,成为玄奖思考解决的问题。武德九年(626年),此时适逢天竺僧波颇抵长安,玄奘得闻印度戒贤于那烂陀寺讲授《瑜加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发愿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

2、主要贡献

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译典着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着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玄奘是研究中国传统佛教成就最大的学者之一,又是继承印度正统佛教学说的集大成者。他不顾艰难困苦,万里迢迢去天竺寻求佛法,搜集到大量的佛教典籍,进行翻译和讲说,同时撰写《大唐西域记》,不仅深远地影响了东亚文化(包括中国文化、韩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为东亚文化能在世界文化中发挥积极作用打下了基础。

在中国译经史上,玄奘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从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翻译家对于译经各有贡献,但从总体上说,玄奘的成就都在他们之上。印度佛学从弥勒、无着、世亲,次第相承,直到陈那、护法、戒贤等人,已定为因明、对法、戒律、中观和瑜伽五科。玄奘的翻译工作,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无疑起到了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作用。

(1)玄奘法师为什么要到印度求法扩展阅读: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着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其先颍川人,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玄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伟大的是他对佛学典籍“截续真,开兹后学”的翻译。唐贞观十九年(645年),46岁的玄奘自印度归国。此后的20年中,他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奉献给了译经事业。

在长安和洛阳两地,玄奘在助手们的帮助下,共译出佛教经论74部,1335卷,每卷万字左右,合计1335万字,占去整个唐代译经总数的一半以上,相当于中国历史上另外三大翻译家译经总数的一倍多,而且在质量上大大超越前人,成为翻译史上的杰出典范。

玄奘之弟子:神昉、嘉尚、普光、窥基,号称奘门四哲,皆为法相之大家;普光、法宝、神泰,则称俱舍三大家;窥基、神泰、顺憬又为因明巨匠;新罗高僧圆测,为玄奘神足,新罗元晓,为华严大家;西域利涉,为护法名僧;南山道宣为之证义,乃律学宗师;玄应,义学名家;东塔怀素,后为新疏之主。

《西游记》即以玄奘的取经事迹为原型。

2. 玄奘取经是到天竺还是到了印度 玄奘为啥要去取经

1),玄奘法师西去取经,当然是利大于弊。不过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说当时的大唐没有大乘佛法,这完全不对,在此之前,很多大乘经典已经翻译完成。只不过很多经典出现了不同的翻译版本。大家各执一端。玄奘法师就是为了给大家一个可信的版本,所以决定出国取经。事实证明,玄奘法师做的是对的。
2)玄奘法师建立的唯识学说,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的本土文化和佛教文化。
3)至于对道教的影响本人不太清楚,不过道教为了迎合佛教,道观里面逐渐出现了很多佛教造像。
4)道教与佛教哪一个好的问题,这个没有办法作比较。道教和道家不可同日而语。往往很多人认为道士们出家修炼的道观就是道教,其实这不太准确。道教是一个宗教,而道家却是一门学问。
佛教本身就不是宗教,只是教育。把教育与宗教相比较这本身就不科学。
佛教和道家的理论对于现在都很适合。佛教的宇宙观,道家的理论,用现在的科学都可以说得通。不过,对于现实生活,还是佛教比较贴近大众。

3. 唐僧西天取经,为什么去的却是印度,印度在中国的南部,而非西方。

“唐僧”所去的“西天”,也就是天竺国王舍城外的那烂陀寺。 随着佛教从12世纪在印度逐渐衰落,那烂陀寺这座最古老的、全印度最宏伟的佛教寺院,也在公元1197年和1203年两次被战火夷为平地,失去了踪影,直到1915年,印度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根据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译本,步步追踪,才发掘出了这座堙没已达千年之久的古代名刹遗迹。1950年,中印两国合作曾在王舍城那烂陀寺玄奘原居处建造了一座纪念堂。附近还有一间博物馆,珍藏着当年从那烂陀遗址发掘出的文物。
佛教净土宗称西天为极乐世界,升西天初指和尚死亡,后亦泛指一般人的死亡,所以杀人时常说送你上西天。 如来佛祖在西天雷音寺,所以唐僧取经也叫西天取经。每年都会有百万以上的印度教徒来到瓦拉纳西沐浴净身,对他们来说瓦拉纳西就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天堂的入口。

4. 为什么古印度那么落后玄奘还要去取经

历史记载,玄奘大师出家之后,看到我国佛教经典不完整,特别是唯识学经典缺乏,而当时印度的佛教典籍非常丰富,所以才决定去取经的。
《大唐西域记》记载,玄奘大师到印度不仅是取经,在印度留学期间,也把中国的《道德经》翻译成梵文。这也是一种文化交流。
中国在历史上,有几次成为世界最强的国家,但并会因为自己强大就停止文化交流,这正是中国的文化自信。

5. 李世民为什么派玄奘法师到印度去取经

  1. 当时的唐朝极其信佛,加之当时中国仅有的佛经数量有限,翻译有多次错误,由于宗教需要,李世民要靠佛教稳固国民思想,创立较稳定的盛世,需要有人取经经,翻译。而玄奘法师又是远近闻名的大法师和佛经翻译家,德高望重,又悟性极好,学习能力强,还有光复佛教的思想,所以玄奘法师当然是不二人选。

6. 唐僧为什么要去印度取经

#以书之名#唐僧为什么要去印度取经? 历史 上的唐僧与古典小说《西游记》里的唐僧并不相同。唐僧姓陈,名炜,生于公元600年,法名玄奘。玄奘走南闯北,向许 多高 僧学习佛教,他决心西行印度去学习佛教 。当时还没有汉译本,玄奘踏上西行征途,历尽千辛到达北印度。玄奘在迦释弥罗国(今克什米尔)苦学两年,把佛教徒第四次结集的30万卷佛经全部读完,总共学完916万字的佛教典籍。两年后,玄奘开始旅行全印度,访问佛教古迹并向名师学习,在伽耶城(今印度比哈尔邦)顶礼膜拜当年释迦牟尼曾经修道的一株古老的菩提树。最后,玄奘来到了印度的那烂陀寺。那烂陀寺的长老是年高德勋戒贤法师。在那烂陀寺学习的4000名和尚中,精通20部经律论的有1000人;精通30部经律论的有500人;精通50部经律论的,包括玄奘在内,只有10人。玄奘在那里被称为“三藏法师”,地位非常高贵。因为玄奘是中国唐朝人,所以又叫大唐三藏法师。公元641年,戒日王请那烂陀寺的高僧去参加辩论,戒贤法师派出了玄奘,结果大获全胜,玄奘名扬全印度。玄奘载誉归国时,带回佛经657部,佛的舍利(释迦牟尼的遗骨)150粒,释迦牟尼金质塑像一座,以及金质、银质佛像和花果种子。公元645年玄奘返回长安。唐太宗亲自在洛阳接见玄奘。玄奘不愿做官,决心把印度佛经译成汉文,并撰写了《大唐西域记》。不料在公元664年2月,玄奘在紧张的翻译工作中猝然逝世。其遗骨当时珍藏在樊州(西安)的佛塔里。

参考文献中国戏剧出版社《十万个为什么》

7. 玄奘为什么去印度取经

早在南北朝时,佛教学术界就开始了“一阐提众生有无佛性”的论争。到玄奘时代,北方流行已久的《涅槃经》、《成实经》、《毗昙》学与真谛在南方译传的《摄论》、《俱舍论》,构成当时南北佛学的主流。但玄奘师通过学习,深感真谛等古德译着不善,致使义理含混,理解不一,注疏也不同,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分歧很大,难以融合。特别是当时摄论、地论两家关于法相之说各异,遂产生去印度求弥勒论师之意。
鉴于法相学形成北方地论学、南方摄论学的差异,如何融合二者,成为玄奖思考解决的问题。武德九年(626年),此时适逢天竺僧波颇抵长安,玄奘得闻印度戒贤于那烂陀寺讲授《瑜加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发愿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

8. 玄奘为何要去印度取经

原因:鉴于法相学形成北方地论学、南方摄论学的差异,如何融合二者,成为玄奖思考解决的问题。武德九年(626年),此时适逢天竺僧波颇抵长安,玄奘得闻印度戒贤于那烂陀寺讲授《瑜加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发愿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

贞观元年(627年)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长途跋涉五万余里。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二十九岁的玄奘,玄奖为究竟瑜伽唯识学,始道途西行。

(8)玄奘法师为什么要到印度求法扩展阅读:

《玄奘西游记》之一《玄奘身世》

唐僧师徒四人上西天取经的故事几乎人人都知道,但与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这三个徒弟不同的是,唐僧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唐朝时一个伟大的僧人,号称玄奘法师。他徒步十多万公里,历时十七年,远赴印度取经。玄奘的西行之路,被现代人认为是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享有如此赞誉的玄奘,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身世又是如何的呢?

在《西游记》中,对玄奘身世的描写充满了传奇的色彩,《西游记》第十一回写到玄奘时,有一段话:转托尘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罗网,投胎落地就逢凶,未出之前临恶党,父是海州陈状元,外公总管当朝长。可见玄奘的父亲是状元,外公是当朝丞相。玄奘的父亲经历了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的喜悦,又遭遇了月黑杀人,抛尸江底的惨剧,使玄奘尚未出生就开始历经磨难。

《西游记》中对玄奘的描写可有依据?历史中真实的玄奘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世呢?是什么样的人生经历,使他敢于徒步往返17年,远去西天取经?

根据历史的真实记载,玄奘的确是出生于一个名门望族,祖上出了很多高官,但是到了他父亲这一辈,陈家从高级干部降到了县令。玄奘的母亲姓宋,是洛州长史之女,跟当朝宰要相差得很远了,但也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关于玄奘出生的时间,因为我们知道《西游记》讲的是贞观十三年海州陈状元娶了殷小姐,就算当年怀孕当年生子,那么照这么说,玄奘法师应该生在贞观十三年,这个是错的。

玄奘的出生年月,在历史上是需要一番考证能考出来的,除了《旧唐书》的本传以外,基本都说他是唐高宗的麟德元年,也就是公元的664年,玄奘去世。一般认为玄奘是生活了65个春秋,那么一推,玄奘就是生在公元600年。

《西游记》中写到,玄奘的父亲是新科状元郎,母亲是当朝宰相之女,玄奘的父母新婚之后,都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情?怎么会使自己的孩子历经磨难呢?按照《附录》里的说法,唐太宗授予陈状元江州州主的官,叫他即刻上任。谁知道,这一走就走出一段天大的祸事来。贼人刘洪把陈状元推入江中,拿了陈光蕊的官凭,也就是当官的凭证,带着殷小姐居然就到江州去上任了。

9. 唐僧为何去印度取经

为了传诵佛法和佛经.. 唐僧死以后好象就葬在你西安的大雁塔那儿,, 呵呵.. 那儿有很多关于他的事迹的传诵哦.. 导游都有说的.. 蛮好玩的地方..

10. 唐僧为什么去西方取经

目的是取回真经,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佛教在唐朝甚至曾被定为国教。所以有很多高僧从西方,也就是印度那里过来。例如达摩祖师。唐朝也会派使者去。当时的佛经大多是音译。所以皇帝派一些使者去取一些原版的佛经回国翻译,也能顺便带新的佛经来。

在《西游记》原着中,唐玄宗被阴间鬼怪搅扰,当时国内最好的大师也只会小乘佛法,因此唐僧作为御弟,去西天取经,取得大乘佛法回来。

这和文明无关,主要是当时的佛经佛法都是从印度,也就是那个时代的西方,传过来的。所以溯本求源的话,就要去西天取经了。

阅读全文

与玄奘法师为什么要到印度求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男女多少岁可以领结婚证 浏览:916
印度伟哥在国内怎么销售 浏览:603
印度花生干果怎么样 浏览:127
伊朗的盟国有多少个 浏览:708
印尼燕窝产量怎么样 浏览:923
印尼留学签证需要准备什么 浏览:633
意大利语等级考试哪个好考一些 浏览:31
历史学专业去意大利哪个学校 浏览:786
印度的玛萨拉粉是什么 浏览:587
英国蓝白猫脾气暴怎么样办 浏览:494
印尼万丹发生海啸什么时候 浏览:261
印尼现在在放什么假 浏览:488
在英国教父是什么 浏览:709
中国移动话费用完如何收费 浏览:213
印度小孩子没有饭吃瘦成什么样 浏览:323
越南减肥霜多少钱 浏览:81
以前英国的硬币是什么样子的 浏览:407
印度旅游价格为什么这么高 浏览:23
伊朗藏红花治什么病 浏览:147
泰国和越南哪个民主 浏览: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