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引进俄制阿玛塔坦克,巴军要怎么办
在现在,当今的国际形势可谓是有点动荡了。远在阿富汗,叙利亚的战争不说,毕竟打了这么久了,一时半会也不可能分出胜负的,还是会继续持续下去。近的就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冲突,两国之间也是互相看不顺眼,现在的印度准备引进俄制阿玛塔坦克,其实巴基斯坦根本不用害怕,因为这只是想法,并没有实现。
假如印度装备阿玛塔坦克,性能恐将领先周边,这自然引发了一个新的题目,印度引进俄制阿玛塔坦克,那死对头的巴基斯坦肯定要遭殃。但是这个有点过分的忧心了,这款坦克现实上并不是人们设想的那么理想,连俄军自己都不清楚是否要装备这款坦克。所以现在来说,这款坦克照旧处于小批量的测试生产阶段,没有大量生产,俄罗斯对性能照旧有必定的质疑。
㈡ 印度着名的国产阿琼系列坦克,真正的国产率究竟有多少
阿琼坦克是印度号称自行设计自主生产的一型主战坦克,其如果按照其设计标准,其应该是一型非常强大的三代主站坦克。但是关于阿琼坦克国产率的问题,却一直没有被印度军方和政府从正面回答,只是说阿琼坦克是印度国内的制造的。但是话说回来,光是自己会组装可不行。笔者查阅了部分资料之后,发现阿琼坦克的国产率其实不是很高,基本上达到了40%左右的水平。之所以笔者这样说,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首先就是阿琼坦克在设计之初,印度一如既往的犯了好高骛远的毛病,导致设计的指标根本无法依靠国内的力量进行完成。其次就是在发现指标过高之后,印度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买买买。只不过从购买坦克变成了购买零件,自己整合。最后就是一条现代化的坦克之路绝对不是那么好走的,对比我国,从仿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的踏踏实实往前走。
最后就是一条现代化的坦克之路绝对不是那么好走的,对比我国,从仿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的踏踏实实往前走。尽管在刚开始的时候,技术落后,导致坦克性能其实并不强大。但是军队却顶住压力,创造出各种作战方法,绞尽脑汁也要打赢。而且从未选择引进国外坦克。正是整整几代军工人的努力和军队的坚定支持,才让我国坦克的研发设计能够问鼎世界之巅。而印度其实恰恰缺乏的就是这两点,国产坦克的研制一旦受到了阻碍,那么军方立刻就开始对外招标。
㈢ 印度阿琼主战坦克是怎样的
阿琼主战坦克是印度耗费三十多年,花费数十亿卢比,研制尚未成功仍需努力的一种有可能先进坦克。
1972年,印度陆军提出用新型主战坦克替换正在生产中的胜利式坦克的要求,同年8月,印度战车研究院即开始新型主战坦克方案研究。1973年5月中旬,印度国防部长拉姆斯沃默·文卡塔拉曼在印度议会决定自行研制一种新型主战坦克。
阿琼主战坦克是印度自行研发和制造的第三代(自称)坦克。起初命名为MBT80,后以印度教神话中战神的名字改称为“阿琼”。印度曾经自称“阿琼”坦克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三种坦克之一,另外两种是美国的M1A1和法国的勒克莱尔坦克。“阿琼”坦克的设计得到以制造“豹1”和“豹2”坦克而闻名的德国克劳斯·马菲-韦格曼公司的帮助,然而性能上与豹式坦克有着天壤之别。印度为“阿琼”坦克专门研制了一种“坎昌”装甲,号称性能直逼英国的“乔巴姆”装甲,但最终也证明只是号称而已。
印度正式批准研制该坦克的时间是1974年3月,该研制计划同时得到第一次拨款为1.55亿卢比,预研工作自此开始。
该坦克重50号,主要部件例如发动机、传动装置、120毫米线膛火炮及其弹药、先进的装甲和火控系统均要求在印度生产。
直至1984年3月第一辆阿琼式坦克样车制成时,该项计划已支出3亿卢比。1985年3月,对外展出了该样车。到1988年年底,印度拟制造20辆阿琼坦克样车以便对武器、火控系统、发动机及传动装置和悬挂装置等部件进行广泛试验。然而截止1987年年底,才制成10辆样车,其中6辆交给印度陆军试验,其余4辆留在战车研究院供院方试验和改进发展。
该坦克正式研制以来计划一再延期,时过15年仍未完成,原来确定的1990年装备部队的目标至少要推迟到90年代中期。研制经费一再追加,已达29.20亿卢比,是第一次拨款的20倍,其中,对外交流费用为8.936亿卢比,约占总经费的三分之一。仅战车研究院1986年3月以前的开支就达到6.882亿卢比,其中对外交流费为3.286亿卢比。
印度陆军对阿琼坦克的评价不高,在样车鉴定报告中指出:“试验结果表明,阿琼坦克在设计和性能方面不能满足用户的验收条件”,“最糟糕的是发现设计阿琼坦克时未考虑安全性、可靠性和易保养性”。
2008年4月16日,印度国会的防务委员会提交的第29份报告中,引用一名印度军官的话说,“我们进行了冬季测试,这款坦克表现很差,共有4台发动机出现故障”。印度斯坦时报的文章说,“阿琼”坦克正遭受一系列问题的困扰,包括火控系统、悬挂系统,机动性也很糟糕。一度被寄予厚望的“阿琼”坦克,经过30多年的研制仍然没有达到预定的指标,不仅在时间上创造了3代主战坦克研制周期的世界之最,而且性能上甚至不如某些二代主战坦克,足以哂笑大方。
到1991年底,印度陆军参谋长对“阿琼”大为失望,要求中止整个计划。然而已经骑虎难下,印度陆军只好降低了的技术要求。但1995年的试验表明,“阿琼”连降低了的要求也难以满足。印度陆军称“阿琼”为“不适宜上战场”,只能训练时使用。
印度阿琼主战坦克
㈣ 花31亿美金购买T-90授权,为何印度如此钟爱T-90坦克
T-90坦克这段时间被世人关注,因为印度花了31亿美金去购买T-90的生产权和生产线,而生产出的T-90将用来替换和升级印度自己老旧的装甲部队。
其次就是印度之前的主力坦克是T-72,而T-90 的实质就是T-72的升级改进版,由于改进的地方太多,才重新使用了新的命名,命名为T-90。所以对于印度陆军来说,引进和仿制这种T-72的后继型号才是明智之举。毕竟可以省去了重新培训人员等等麻烦。
最后就是印度现在对陆军坦克的大量需求,周边不仅有巴基斯坦,和印度两国经常互掐,还有我国这个强劲的对手。而巴基斯坦已经彻底地和我国形成了战略上不可分割的关系,这样就可以从我国获取和购买装备。所以在国内自主研发的阿琼坦克失败之后,就只能采用向俄罗斯购买成熟技术快速生产和快速形成战斗力了。
㈤ 印度的坦克性能怎么样
印度的坦克的性能还可以,在世界上可以排在前列。
印度国产的阿琼坦克是世界最着名坦克之一。虽说印度军工一直被全世界嘲笑,但其坚持不懈发展国产的努力还是很值得尊敬的。阿琼主战坦克作为印度坚持不懈的典范,现在已经进入印度陆军服役。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宣称阿琼坦克已经成熟,性能排在世界第三(前二为美国M1A1和法国勒克莱尔)。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军队FMBT(未来主战坦克)项目中提到,其要研发一款轻量化(相对于重度肥胖的阿琼而言)、高速机动的新型坦克,采用双人制坦克布局,炮塔为无人自动化设计,借助于该坦克内部的自动化设备,取消了炮手和装填手的编制。
㈥ 巴基斯坦的坦克厉害还是印度阿三厉害
巴基斯坦的厉害啊。
印度的国防工业水平其实很差。
很多现役的一手装备基本都输与买的,或者招标委托其他国家定制的。
美、俄、法、以的都有。
所以不少网友调侃印度军队是万国牌。
而且不光是中国网友调侃,实际上在YouTube等国外的社交网络平台上。
老外调侃起印度来一点都不比中国网友差。
印度能拿的出手的完全自研的武器装备非常少,就个光辉战斗机和阿琼主战坦克。
且自研其实也说不上是自研。
没有其他国家给提供技术支持的话这俩玩意儿也是难产的命。
现在这俩家伙已经小批量开始制造了,但印军自己都不想要。
根本就不想采购!
㈦ 印度阿琼坦克性能怎样
印度曾经自称"阿琼"坦克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三种坦克之一。另外两种是美国的M1A1和法国的勒克莱尔坦克。"阿琼"坦克的设计得到以制造"豹1"和"豹2"坦克而闻名的德国克劳斯·马菲―韦格曼公司的帮助,然而性能上与豹式坦克有着天壤之别。印度为"阿琼"坦克专门研制了一种"坎昌"装甲,号称性能直逼英国的"乔巴姆"装甲。
另外性能存在很多缺陷:
炮塔和车体设计不适于顺利、安全地操作,例如驾驶员开窗驾驶时,炮塔转动会碰到头部;火炮处于正前方向时,驾驶员无法出入驾驶舱。
火控系统的部件既未做到一体化,又缺乏相互配合。
炮弹装填速度慢得无法接受,例如装待发射弹一发需15s,装非待发射弹的时间更长。
装填炮弹时火炮必须调到一定仰角,否则无法装弹。
高射机枪由装填手在车外操作,操作高射机枪与装炮弹不能同时进行。
炮塔中只有3发待发射弹,陆军要求至少有12发待发射弹。
样车炮塔结构不合理,容易卡弹。
样车重达52~60t,比原计划的45t增加太大,严重影响坦克的机动性并造成铁路运输困难和超过桥梁安全通过标准。
乘员工作环境对发挥乘员最佳效能不利,例如座椅调节量小、坐着不舒服、乘员不易接近操纵设备。
动力缺陷
在的野外测试中,"阿琼"主战坦克上安装的由德国制造的MTU838Ka-501发动机出现了大量的问题。为此,印度方面不得不向德国方面寻求帮助,以解决发动机方面暴露出来的缺陷。
在野外测试中,"阿琼"主战坦克底盘采用的油气悬挂系统中的活塞杆也出现了失灵等故障。同时,"阿琼"主战坦克上的空气过滤器的早期报警装置也出现了故障。
㈧ 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是哪国的什么坦克
最强的坦克-德国“豹”2A6
1、德国“豹”2A6
具体说有以下几点:
德国“豹”式坦克不仅坐拥其名,更兼具其实。“豹”2A5是“豹”2坦克的最新改进型,最初是为英国陆军“挑战者”坦克的替代计划研制的,但却败在新型“挑战者”2的手下。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该坦克经过进一步改进后在瑞典新型坦克竞争中赢得了胜利。
“豹”3A5的炮塔经重新设计后,防护水平更高,而且安装了全电动火炮控制和稳定装置。随着炮塔内部布局的改变,新型火控组件使“豹”2坦克已经非常优秀的战斗力水平再上一个新阶。在成功的坦克作战中相当重要的“猎杀”战术,对“豹”2A5来说易如反掌。改进后的“豹”2A5重量增大,使得机动性有所损失,但其单位功率仍可以接受。该坦克采用的MB873KA501柴油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发动机之一,且还有相当的改进余地。
绝大多数观察家普遍认为,“豹”2A5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坦克。到目前为止,生产商德国克劳斯。玛菲公司也坚信他们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坦克,可以在公平竞争中击败其它任一型号的坦克!
2、美国M1A2SEP
3、中国99式坦克(中国的坦克火力第一,防护能力也极强,坦克炮的射程在2000米左右,用眼睛都能看见对方的坦克了,再好的电子装备用处也不会很大吧!)
4、俄罗斯T-90(老毛子的东西还是不错的,如果再来场坦克大决战的话,老毛子绝对第一)
5、法国"勒克莱尔"
6、英国"挑战者"2E
7、以色列"梅卡瓦"4
8、日本90式(小日本的破烂货,别的不说,你就看车祸中日本车被撞得那B样,可见日本鬼子的板金活不怎么样!坦克的板金也可想而知了。居然有人把它排进前三,哎!)
9、韩国K1A1
10、俄罗斯T-80
注:目前世界公认的是德国的MB873Ka-501型水冷预燃室式增压中冷柴油机。就是装在德国豹2A6上面的发动机。
㈨ 印度“阿琼”坦克和中国ZTZ-99G和MBT-2000坦克比如何
印度的“阿琼”坦克无法和我国的99式和MBT2000比。现在,连印度的军队都不喜欢“阿琼”,折腾了几十年,花了几十亿美金,就只装备了一百来辆。这主要是由于印度的国防工业技术底子薄,印度军方对“阿琼”的要求高造成的。现在,印度最好的坦克是俄制的T90S。不过,据报道,T90S在印度也常常“水土不服”,关键时刻经常掉链子。
㈩ 坦克世界德系的“印度坦克方案”历史上真的存在过吗有什么依据
德系Lv.8 MT印度坦克方案?
其实这玩意儿算是存在吧,勉强算是吧,
如果你要追究他有没有实车的话,那就算是没有,
毕竟他没有实体,只有图纸。
20世纪50年代,为了对抗苏联,北约意识到联邦德国是必须抱紧的盟友,毕竟人家是最接近赤色势力的前线,不过如果学苏联一个劲的往前方输血的话肯定是比不过的,没办法,他们只能默许了德国军工的复苏,希望他们有一定自给自足的能力免得把其他北约人啃没了。
复苏的起步并不是很顺利,毕竟德国人上一次整活都是1945年了,算一算没个十年也有个五年了,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也没敢搞小动作,真要重操旧业的话,除了自己造过坦克大概明白该往什么方向走这一点之外几乎都是从零开始,
另一方面,搞不出好东西,甭说联邦不要,其他盟友也不会给自己面子,所以咱复苏必须开门红,不过你连个试一试的机会都不给就要我一搞就得搞一个成功的,成功到联邦军见了就能不顾扬基的面子直接把手头的M47和M48扔了,我上哪说理去?咱有这个兴趣但是你总得给钱啊?
正好,远在南亚的印度在印巴分治后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巴基斯坦拿到了美国的M48之后他们更紧张了,没办法自造坦克对抗巴基斯坦的印度紧张地搞了一场招标会向全球求购新坦克,西方世界消息灵通,联邦立刻将保时捷、戴姆勒奔驰、采埃孚等公司召集过来让他们出人出力组建一个联邦德国团远赴印度捞第一桶金顺便小试牛刀看看是否宝刀未老。
这些老伙计蛰伏在瑞士,利用残存的德三图纸做了个方案给阿三,据悉这个最初的方案是个E-50换皮减配......阿三说话憨但是人不傻,第一个方案是来骗钱的他们也懂,然后呢,团队给了第二个方案,没错还是一个骗钱骗眼球的,在原来的基础上给E-50设计了一个“多边形炮塔”,主炮炮口加个制退器,交错式负重轮从两个做一对直接搞成一边一个的设计......
是,你们缺钱,阿三当然知道,你们不缺钱的话怎么会来我这里跟我臊皮?但是我不管你多少年没造过坦克还是觉得老本啃着比较舒服,事不过三,拿不出36~39吨坦克新设计方案就滚蛋!
团队自然也知道不能再这样拖时间,所以他们在1954年完成了设计图纸,该车的车体设计基于E-50,而炮塔设计参考了狮式坦克,虽然尽可能的减重了但是预计重量还是在40吨。
很新颖对吧?这就是联邦踏出的第一步。
1955年,该车设计又进行了一些调整,最大的特点是换装了一门由90mm M36简单改一改得来的90mm Kanone以及车顶加装双联20mm遥控防空炮,为了哄印度军方开心,他们还提出了一个“可靠的国产化流程”——由保时捷制造车体,由鲁尔钢铁制造炮塔,由戴姆勒奔驰制造发动机,由采埃孚负责传统系统,这些东西最终会运到印度塔塔公司由印度自行组装。
1956年,竞标宣告结束,印度曾经的老东家英国拿下了印度国产坦克竞标。
相比起联邦团队的新颖,英国团队更懂印度军方的心,你不是着急吗?我这有一批现成品——百夫长主战坦克,怎么样,这东西当年大家看了都说好,只要你开口买,足以装备四个团的百夫长就送到你家。
当然了,如果只是卖百夫长给你们,你们也不一定接受,维克斯防务公司还是很精明的,他们仿制了百夫长并命名为维克斯Mk.1,也就是后来的“胜利”主战坦克。
英国的胜利靠的是印度的燃眉之急,但是他们同样也利用了西德团队出现的问题:相比起维克斯Mk.1的均质钢板焊接炮塔,印度坦克方案的大型铸造炮塔在当时的印度是实现不了国产化的,印度坦克方案计划采用的光学瞄准仪器也是当时的印度眼中的奢侈品,而且之前这三个方案实际上都是E-50改,光是E-50这要后勤的命的设计都够印度哭十年的了,真要接了怕不是没等自家开始量产就被巴基斯坦吓死了,这么一算,造这个印度坦克方案需要付出更多的钱,德国和英国的方案能力相似,我为什么不选择有现货、给技术我立马就能量产、价格相对便宜的英国货呢?
没有终结的道路——印度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印度拿着手头的百夫长Mk.7和巴基斯坦的M48A2交锋,得到的结果是五五开,维克斯防务公司自然明白阿三的需求,便告诉他们“给你们提供的坦克包含了酋长主战坦克的一些技术”,就这样,印度开心的接下了这么一批货,维克斯防务也得到了钱,皆大欢喜。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胜利主战坦克彻底证明了自己的有能,再加上苏联的支援,成功的将美国支援的巴基斯坦打了个落花流水,他们着实喜欢这款“国产MBT”,即便是有苏联的T-55都不愿意放手。
1983年,胜利主战坦克宣告停产。
1987年,为了让仍然在服役的胜利主战坦克继续发光发热,印度军方启动了“野牛计划”,该计划的升级方案如下:安装康达CV-12发动机、马可尼SFCS 600火控系统、印度自主研发“坎昌”附加复合装甲,火炮配有印度设计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炮口校正系统。
1993年,胜利主战坦克大批量退役,部分车辆被改造为“石弩”自行火炮继续服役,维克斯防务当时为了继续骗氪所以拿出了安装39倍径155mm榴弹炮的GBT 155方案帮助印度改造手头的胜利坦克,但是他们因为犯了当年联邦德国犯过的错误最终也没能骗到钱——对于当时的印度而言,这样的东西只有样品没有一堆成品给我先用着,而且价格贵,制造复杂我还不一定能国产化。
胜利主战坦克的后续改造计划没了后文,所有工作都为印度自主研发MBT“阿琼”让步,不过,如果没有胜利坦克的话,印度也不一定会有今天这般膨胀的信心,毕竟让他们自主研发阿琼的起因,就是因为在英国的援助下拥有了一定的军工业能力。
得以传承的硕果——瑞士
西德团队铩羽而归,带着他们的方案回到了欧洲,这次竞标给他们的教训只有一个——当年的辉煌已经不是今天可以复制的了,啃老本是没有用的,在1956年法国、意大利和联邦德国联合起草的《欧罗巴主战坦克联合要求》的交流启发下,他们才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
印度坦克方案被德国人抛弃了,但是他被瑞士人拾起来了,这个方案多多少少也有瑞士人的参与,面对苏联的威胁,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方案,他们希望在这个方案的基础上发展出一款适用于阿尔卑斯山脉的、拥有优秀的火力和机动力和相对可观的防护能力的坦克。
瑞士人没有陷入真正的从零开始,1950年开始他们就在筹备KW30计划,印度坦克方案只是他们改造KW30的垫脚石,1957年,KW30最后一款方案的原型车制造完成,他被命名为Pz85,一号原型车安装了德国的90mm Kanone,二号原型车则安装了英国的20磅炮。
1961年,Pz58的升级版——Pz61完成,最大的变化在于使用了一门105mm L7,并且将20mm同轴机炮更换为7.5mm机枪,换装了奔驰V8发动机,悬挂系统则使用的是拜勒维尔碟盘弹簧悬挂。
1971年,Pz61的升级版——Pz68完成,最大的变化在于更换了双向稳定器、改进了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履带和负重轮轮缘加宽、炮塔左侧增设炮弹补给口,该车后来还发展出Pz68/75、Pz68/75GT、Pz68/88等改进型号。
后来,瑞士因为预计研发费用高昂、预计研发时间漫长而中止了瑞士自主研发坦克的一切工作,1983年,他们购买了一批豹2主战坦克,后来得到了生产许可开始自主生产该型坦克,该坦克也被更名为Pz87,一直服役至今。
的确有,50年代的时候印度为了对抗巴基斯坦的巴顿,想制造个坦克来制衡,但由于当时印度工业水平不行,所以放弃自研,转而投向最好的坦克设计师—德国,德国工程师为了显示他们的技术,绞尽脑汁研发了这么一款坦克,其中保时捷、戴姆勒奔驰和ZF公司一起联合研制中型坦克方案。然而该方案对于当时的印度来说过于精密复杂,最终被放弃,我印度最后选择了百夫长,让印度坦克始终在蓝图上了没有量产。
有,确实有。
我们又该讲故事了。
印度有关的武器装备一般大都跟巴基斯坦有关系。第几次“印巴战争”是不是在高中地理, 历史 课本上经常看到呢?
印度豹就是这个环境下的衍生物。
50年代初,阿三为了对抗巴铁的巴顿坦克,(军售一般都带有政治影响的,当时我们还不称呼其为巴铁,当时的巴基斯坦是亲美的,后面巴基斯坦在关键时刻被美国摆了一道,幸亏东方巨人出手相助,才让巴基斯坦免去了亡国的危险,从此以后便有了巴铁,有兴趣可以去查查)想发展自己的装甲力量,无奈工业底子薄,起点低,短时间是无法依靠自身力量对抗巴基斯坦的。
这时候阿三就想到了多快好省的办法――买!
找坦克界的大佬,德国。
德国工程师也是跟打了鸡血一般热情高涨的为印度呕心沥血的研发新型坦克,别误会,不是两国友谊多么好,都是看在钱的份上。
最后的结果是德国工程师的各种方案被阿三推翻,德国工程师的一切努力白费了,据说最大原因是阿三国内制造业不行,德国技术过于精密,阿三跟不上。好尴尬的存在。其实个人认为这只是哄人理由,技术跟不上都可以解决,花钱是可以解决的,前面说过了,军售都是带有政治影响的。
最终印度的前宗主国英国以百夫长坦克中标了。
到了现在,阿三的坦克之路还是坎坎坷坷,阿琼坦克更是难产。
图纸拿出来说我们一起搞这个好不好,卖给你绝对吊打周边国家,印度人还好没傻到那种程度,说这坦克好是很好,就是印度现在工业水平造个t34都着急,e50不仅需要造零部件来换,就光是平常维护都成问题,于是德国人又拿出了几个方案,有的用e50简化版,其中有一个就是这个,但是最后还是被印度否决了。印度最后找到英国买了点百夫长和法国的amx13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