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第一慧眼是什么

印度第一慧眼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1-25 00:04:51

㈠ 图腾系印地安语,它的意思是什么

图腾是原始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原始信仰,图腾逐渐演化为一种原始的意识形态,它深入到原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人类文化创造极其深远,它是原始文化的基础,构成现代人文化的原型。

图腾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视觉文化的必然表现。当人类把视觉的造型与原始的信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图腾就产生了。人用双眼来观看世界,又用眼睛来进行造型。他们对观察的世界进行思考,他们不仅神化了自己的眼睛的功能,而且神化自己观察得来的形象。举个例子,公元1722年,某荷兰的总督于复活节之日偶尔来到位于玻里尼西亚海域东端的一个孤岛,该孤岛有175平方公里,人口约一千左右,他宣布该岛为复活节岛。他被岛上一排排昂首远视天外的巨人石像群所惊呆了。1978年考古学又有新的发现,这些高达21米,重几十吨的石像,原来都曾镶嵌着由白色的珊瑚石和红色的火山熔岩制成的眼睛来审视这个世界。无独有偶,在中国东北属红山文化遗址中所出土的原始女神像,彩陶雕塑的面庞上,也镶嵌着玉片制成的眼睛,至今仍发着光彩。这是原始社会,对眼睛有灵性的一种崇拜的象征。图腾面具,在原始文化中是经常使用的,在四川成都三星堆发现的巨大青铜面具,双眼作圆柱状,令人不解。实际上,也是对人的视觉能力的一种符号的夸张。在北美洲印地安人的面具上,我们也看到这种突出的“千里眼”。列维-斯特劳斯在他的《面具的奥秘》中说:“面具上眼睛的特殊形式表明它们具有超人的视力。”人们不仅能看到眼前存在的世界,更重要的是还能看到那隐蔽的神秘的世界。这是人们图腾艺术中对眼睛功能的神化。原始人常常用眼睛的幻视,来建立自己的神秘主义的信仰。图腾的制作和使用就是人类这种视觉能力的表现。人们把自己的信仰、恐惧、渴望和沉醉,都付予给图腾来表现。让图腾发挥出维护社会、生存、信仰的强大功能。在古代神话传说中,保存着眼睛巨大的符号象征作用。埃及有个神话故事说,太阳神何露斯(Horus)的月亮眼在和混乱与不育之神塞特(Set)的战斗中被戳瞎,后又恢复正常。正是由于有了这一传说,人们才常常佩戴绘有何露斯之眼的护身符来保护自己。埃及人还在墓碑上雕刻或画上眼睛来保护死者在另一个世界的生活。希腊神话中描述了一族独眼巨人,他们中也有人偶而长着两只眼,波吕斐摩斯是其中最着名的。阿耳戈斯长有一百只眼睛,但在死时,赫拉把它安在了孔雀尾上。在中国神话传说中,烛龙为钟山之神,他闭上眼睛黑夜便降临,睁开眼睛白天即出现。开天辟地的创造大神盘古“开目为昼,闭目为夜。”舜帝则长着“重瞳”,传说项羽是舜的子孙,史记上记载他也是“重瞳”。怪物饕饕最早也是以双眼的形象,被装饰在青铜器的素面上。神话人物“孙悟空”,则有着可以视魔的“火眼金睛”。在印度神话中,湿婆的第三只眼能喷出毁灭一切的烈火,它通常竖着长在前额的中心。在佛教的艺术中,第三只眼意味着慧眼,是精神感知的象征。开慧眼者具有非凡的洞察力。神话中对眼睛的描绘是对人视力的歌颂。

神话对视觉的表现,具有一种原型的作用,人眼中的世界和人对视觉形象的创造都是与人的生存密不可分的。图腾就是这种视觉文化的最早出现的形式。“图腾”英文作“totem”,本为北美印第安阿尔冈金(Algonkintribe)部落奥其华(Ojibwa)方言“奥图特曼”(ototeman)的译音。对图腾含义的研究有多种说法:

图腾基本上是用来指一种信仰和习俗之体系,它具有存在于群体(通常是嗣系群)和某一类实物(通常是指某种动物或植物)之间的神秘或祭仪关系。此类关系的承认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普遍说来它是表示现在:(甲)、遵守禁令--“禁忌”,例如禁止伤害与图腾有关的动植物;(乙)、对亲属关系的信仰--相信群体成员乃是某一神秘图腾祖先之后裔,或者说他们和某一种动植物是“兄弟”。此种关系的其他表示方法可能是:(甲)、利用图腾作为群体象征;相信群体成员之“保护者”;自认有分担使图腾种属兴旺的“增加仪礼(increase rites)之义务等。[1]

过去认为图腾仅是北美印第安人的信仰。经过人类学家的研究现在认为,人类原始社会都曾经历了一个图腾崇拜的阶段。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古汉语中的“饕餮”一词,音义与图腾一致,中国古代的饕餮文化就是一种图腾文化。在现代中国,是严复把“totem”一词最早译成中文的“图腾”,(见1903年译英人甄克思的《社会通诠》一书)可谓甚得其神似。因为,图腾文化的存在方式,就是建立在一种“图”的基础之上。神圣的信仰,必须通过视觉的图像来加以表现。所以,图腾时代,人们把图像装饰在岩壁上,涂绘在彩陶中,刻画在人体上。原始人用石头做成图腾灵物佩戴在身上,以求好运;用木头或石头做成巨大的图腾柱,树立在社区或祭台,给人以威严。图腾理论的发展给原始文化的研究带来极大的便利,过去,人们对岩画、洞穴壁画特征的图像无法认识,对原始彩陶神秘图案、青铜纹饰神秘的内涵无法理解,借图腾理论,我们便可以进行视觉文化的分析了。

将“图腾”一词引进我国的是清代学者严复,他于1903年译英国学者甄克思的《社会通诠》一书时,首次把“totem”一词译成“图腾”,成为中国学术界的通用译名。 严复在按语中指出,图腾是群体的标志,旨在区分群体。并认为中国古代也有与澳大利亚人和印第安人相似的图腾现象。运用图腾解释神话、古典记载及民俗民风,往往可获得举一反三之功。那么,什么叫图腾?图腾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居住在云贵川三省交界处四川大凉山地区的彝族,至今仍保留了丰富而又历史渊远的天文学知识,他们以十二兽纪日,今天是鼠日,明天即牛日,虎日赶虎街(集市),猪日赶猪街。有些地方建十二兽神庙,每年举行祭礼活动,在肃穆庄严的气氛中跳十二兽神舞蹈。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保俗语表明人们普遍对老鼠的憎恶。然而,远古时代的不少氏族、部落却认为自己的始祖是老鼠,并为自己是老鼠的后代而自豪,他们描绘、雕刻老鼠的形象,在仪式或节目期间隆祀厚祭,祈求鼠祖先的保护。 白族虎氏族认为其始祖为雄性白虎,虎也不会伤害他们。当要出远门时,一定要选在属虎的那天(寅日),认为只有这样,做事才会吉祥如意。有的人从远方回来,也一定要算准日期,只有虎日才进门坎。 白族鸡氏族则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从金花鸡的蛋里孵化出来的,认为公鸡知吉凶,会保佑他们。在迁徙时,将东西装在背箩里,上面放一只公鸡。到达新迁地区后,公鸡在什么地方叫,就在什么地方安家。在他们看来,公鸡叫的地方,就是最吉利的。 中国的龙,具有图腾的基本特征,它是各民族共同崇奉的图腾神。在《说文解字》中解:“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传说炎帝、黄帝、尧、舜和汉高祖刘邦的诞生及其形貌,都与龙有关,是龙种、龙子。古越人也以为自己是龙种,故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直至今日,我们还常说“龙的传人”或“龙的子孙”,这些都是图腾祖先观念的残余。至于龙图腾神观念,更为普遍,大多数民族都曾把龙视为保护神。 野猪神是北方狩猎民的崇拜对象,在满族中列为大神,说它身比山高,鬓毛如林,山里的沟谷都是它的獠牙所害是部落守护神。 把牛视为远古创世神兽的有纳西族。在纳西族《东巴经·创世纪》中记述了这头在大海中巨卵孵出的神牛,角顶破天,蹄踏破地,造成天摇地动,由纳西族人始祖开天七兄弟和开地七姊妹将它杀死,用牛头祭天,牛皮祭地,肉祭泥土,骨祭石头,肋祭山岳,血祭江河,肺祭太阳,肝祭月亮,肠祭道路,尾祭树木,毛祭花草。于是,便有了晴朗明亮的天空日月,才有了万物生长的清静世界。从此,牛才作为神圣物用来做祭圣物,用来做祭祀天地山川的牺牲供品。纳西族十分崇敬牛神。 对马的崇拜多流传于北方游牧民与游猎民中。保安族中流传有雪白神马的神话。满族有供奉马神习俗,清代文献中多有祭马神仪和修建马神庙的记述。达斡尔族人称神马为“温古”,这种神马不准女人骑,可随处吃、走,不准人驱赶,甚至可以在田中随意吃秧苗。神马多为全白色,全尾全鬃,从不修剪,并常在鬃尾拴五彩绸作为标志。 羊图腾在许多民族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古代典籍《山海经》中记述了远古的一种无口不食却长生不老的神羊。哈萨克族崇拜山羊神,称做“谢克谢克阿塔”,认为天下山羊都归它掌管,祭它是为了山羊的繁衍。崇拜的绵羊神称做“绍潘阿塔”,统管天下绵羊,祭祀中求此神保佑绵羊多产。柯尔克孜族崇拜山羊,称山羊神为“七力潘阿塔”,此神是最早驯养野羊成为家畜之神。 汉族是古代训养家犬较早的民族之一,早在《山海经》中就有关于狗可以御凶的记载。《后汉书·南蛮传>中记述了古代瑶族始祖神话,即神犬盘瓠助帝喾高辛氏杀吴将军得天下,帝高辛氏之女嫁给盘瓠,繁衍瑶族子孙的故事.作为氏族始祖神话或救世神州神犬盘瓠一直被湖南、广西、广东的瑶族“勉”支系尊奉为氏族祖先,并敬称为“盘王”和“盘护王”,不仅在口头传颂,还写入族谱,供于神庙年年致祭,岁岁还愿。满族自狩猎时期就崇拜狗,把它看作有恩于满族的动物,后又与义犬救努尔哈赤的传说复合,至今不吃狗肉,不打狗,不戴狗皮帽子。 蛇是古越人的重要图腾之一,后来演化为神。清吴震方《岭南杂记》说:“潮州有蛇神,其像冠冕南面,尊曰游天大帝,龛中皆蛇也。欲见之,庙祀必辞而后出,盘旋鼎俎间,或倒悬梁椽上,或以竹竿承之,蜿蜒纤结,不怖人变不螫人,长三尺许,苍翠可爱。……凡祀神者,蛇常游其家”江苏宜兴人将蛇分为家蛇和野蛇,分别称之为“里蛮”和“外蛮”。所谓家蛇,指生活于住宅内的一种蛇,常盘绕于梁、檐、墙缝、瓦楞、阁楼的一种无毒蛇,共约三尺许。人们认为家蛇会保护人, 家有了家蛇,米囤里的米就会自行满出来而取不空。 广西南丹县瑶族黄姓传说其始祖妣为母猴,母猴生下的后代力气都很大。后来,天上有十个太阳和十个月亮,白天太热,晚上太亮,人们就请黄家的子孙上天打太阳和月亮,后来打下了九个太阳和九个月亮,人们为此很感谢黄家兄弟,由于黄家兄弟是由猴妈生的,人们也就很感谢猴妈。后来为了纪念猴妈,大瑶寨的瑶族至今不仅黄家禁忌打猴吃猴肉,其他姓氏也同样禁忌。

视觉文化图像类型的第一种范型是图腾。图腾是原始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原始信仰,图腾逐渐演化为一种原始的意识形态,它深入到原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人类文化创造极其深远,它是原始文化的基础,构成现代人文化的原型。

图腾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视觉文化的必然表现。当人类把视觉的造型与原始的信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图腾就产生了。人用双眼来观看世界,又用眼睛来进行造型。他们对观察的世界进行思考,他们不仅神化了自己的眼睛的功能,而且神化自己观察得来的形象。举个例子,公元1722年,某荷兰的总督于复活节之日偶尔来到位于玻里尼西亚海域东端的一个孤岛,该孤岛有175平方公里,人口约一千左右,他宣布该岛为复活节岛。他被岛上一排排昂首远视天外的巨人石像群所惊呆了。1978年考古学又有新的发现,这些高达21米,重几十吨的石像,原来都曾镶嵌着由白色的珊瑚石和红色的火山熔岩制成的眼睛来审视这个世界。无独有偶,在中国东北属红山文化遗址中所出土的原始女神像,彩陶雕塑的面庞上,也镶嵌着玉片制成的眼睛,至今仍发着光彩。这是原始社会,对眼睛有灵性的一种崇拜的象征。图腾面具,在原始文化中是经常使用的,在四川成都三星堆发现的巨大青铜面具,双眼作圆柱状,令人不解。实际上,也是对人的视觉能力的一种符号的夸张。在北美洲印地安人的面具上,我们也看到这种突出的“千里眼”。列维-斯特劳斯在他的《面具的奥秘》中说:“面具上眼睛的特殊形式表明它们具有超人的视力。”人们不仅能看到眼前存在的世界,更重要的是还能看到那隐蔽的神秘的世界。这是人们图腾艺术中对眼睛功能的神化。原始人常常用眼睛的幻视,来建立自己的神秘主义的信仰。图腾的制作和使用就是人类这种视觉能力的表现。人们把自己的信仰、恐惧、渴望和沉醉,都付予给图腾来表现。让图腾发挥出维护社会、生存、信仰的强大功能。在古代神话传说中,保存着眼睛巨大的符号象征作用。埃及有个神话故事说,太阳神何露斯(Horus)的月亮眼在和混乱与不育之神塞特(Set)的战斗中被戳瞎,后又恢复正常。正是由于有了这一传说,人们才常常佩戴绘有何露斯之眼的护身符来保护自己。埃及人还在墓碑上雕刻或画上眼睛来保护死者在另一个世界的生活。希腊神话中描述了一族独眼巨人,他们中也有人偶而长着两只眼,波吕斐摩斯是其中最着名的。阿耳戈斯长有一百只眼睛,但在死时,赫拉把它安在了孔雀尾上。在中国神话传说中,烛龙为钟山之神,他闭上眼睛黑夜便降临,睁开眼睛白天即出现。开天辟地的创造大神盘古“开目为昼,闭目为夜。”舜帝则长着“重瞳”,传说项羽是舜的子孙,史记上记载他也是“重瞳”。怪物饕饕最早也是以双眼的形象,被装饰在青铜器的素面上。神话人物“孙悟空”,则有着可以视魔的“火眼金睛”。在印度神话中,湿婆的第三只眼能喷出毁灭一切的烈火,它通常竖着长在前额的中心。在佛教的艺术中,第三只眼意味着慧眼,是精神感知的象征。开慧眼者具有非凡的洞察力。神话中对眼睛的描绘是对人视力的歌颂。

神话对视觉的表现,具有一种原型的作用,人眼中的世界和人对视觉形象的创造都是与人的生存密不可分的。图腾就是这种视觉文化的最早出现的形式。“图腾”英文作“totem”,本为北美印第安阿尔冈金(Algonkintribe)部落奥其华(Ojibwa)方言“奥图特曼”(ototeman)的译音。对图腾含义的研究有多种说法:

图腾基本上是用来指一种信仰和习俗之体系,它具有存在于群体(通常是嗣系群)和某一类实物(通常是指某种动物或植物)之间的神秘或祭仪关系。此类关系的承认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普遍说来它是表示现在:(甲)、遵守禁令--“禁忌”,例如禁止伤害与图腾有关的动植物;(乙)、对亲属关系的信仰--相信群体成员乃是某一神秘图腾祖先之后裔,或者说他们和某一种动植物是“兄弟”。此种关系的其他表示方法可能是:(甲)、利用图腾作为群体象征;相信群体成员之“保护者”;自认有分担使图腾种属兴旺的“增加仪礼(increase rites)之义务等。[1]

过去认为图腾仅是北美印第安人的信仰。经过人类学家的研究现在认为,人类原始社会都曾经历了一个图腾崇拜的阶段。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古汉语中的“饕餮”一词,音义与图腾一致,中国古代的饕餮文化就是一种图腾文化。在现代中国,是严复把“totem”一词最早译成中文的“图腾”,(见1903年译英人甄克思的《社会通诠》一书)可谓甚得其神似。因为,图腾文化的存在方式,就是建立在一种“图”的基础之上。神圣的信仰,必须通过视觉的图像来加以表现。所以,图腾时代,人们把图像装饰在岩壁上,涂绘在彩陶中,刻画在人体上。原始人用石头做成图腾灵物佩戴在身上,以求好运;用木头或石头做成巨大的图腾柱,树立在社区或祭台,给人以威严。图腾理论的发展给原始文化的研究带来极大的便利,过去,人们对岩画、洞穴壁画特征的图像无法认识,对原始彩陶神秘图案、青铜纹饰神秘的内涵无法理解,借图腾理论,我们便可以进行视觉文化的分析了。

在图腾理论的研究中,一些人类学家,比较早注意到图腾中视觉图像的意义。法国人类学家雷纳克(S·Reinach)在1900年出版的《图腾崇拜的规则》中,对图腾崇拜的内涵作过几点归纳,其中就有:“许多民族在他们的旗帜和武器上用动物的形象作标志;而人则把图腾动物的图形或描绘或用鲸墨(tattooed)的方法画在自己身上。”弗雷泽在《图腾与外婚制》中把图腾归为三种:民族图腾、性图腾、个人图腾。弗洛伊德在谈到图腾的起源时,把有关图腾起源的观点分为三大类:唯名论的、社会学的、心理学的。从视觉文化的角度对图腾意识形态的存在方式进行划分,可以分成三个形式,(一)、是具像的,这种图像包括动物、植物或其它的一些人们视野中可以直接观察的事物,原始人在信仰中把其视为图腾。如古埃及人原有三十六个城邦,每个城邦都有一图腾旗帜,画着牝牛、胡狼、鳄鱼、狒狒、蛇、蜜蜂等。霍维特在东南澳洲的部落中收集到500多种图腾的名字,除了植物和动物的名字外,还有一些自然景物,如风雨、云电、日月、水火等。(二)、是抽象的,如图案、花纹、花边装饰等。在中国的彩陶文化中,普通存在着图腾文化的背景,仰韶文化中的人面鱼纹,马家窑文化中的蛙纹,大汶口文化中的花纹,东夷文化中的拟鸟纹,都是古代氏族部落的图腾标志。(三)、是符号的,符号指已不大能看出具体指代的实体是什么,完全变成了一种符码,如中国古代一些至今尚未释读出来的族徽文字,其中有许多是古代民族部落的图腾标记。法国着名人类学家涂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一书中就分析了“作为名字和标记的图腾”。[2]中国人的姓、其义为“女生”,许多姓氏是来源于图腾的。如有来源于动物的如马、牛、熊,有来源于植物的如李、桃、杨等。当然,无论是具像的,还是抽象的、符号的图腾,实际上都有符号的功能。图腾形象是可视的,其所指却是另一个看不见的神秘的实体。这就是,图腾信仰的心理基础。我在拙作《灵感思维与原始文化》一书中,曾提出一个理论假设,图腾信仰起源于灵感思维,[3]是和另一个超现实的神秘的灵力交通的结果。这种灵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民族和个体的信仰中,可以转化为灵力、灵气、灵魂、神灵。原始人视其为“玛纳”,往往通过灵巫来与之交通。而灵巫则有观看神秘灵力的能力。在一定的图腾仪式上,原始人在舞蹈和药酒的作用下,有时可以产生幻视的能力。在理性的时代,被哲学家归纳为艺术创作的“灵感说”,艺术创作成了神性的着魔,是在迷狂中,去聆听神的诏语或在代神说话。在纯理性者的笔下,灵感则失去了神秘的意义,把其还原为经过刻苦努力追求后所得到的突然顿悟的奖赏。

图腾时代,人类思维还处在主客不分的状态,艺术尚处在混融中,一切都是图腾崇拜的结果。人们便在一切可视的形象上打上图腾的烙印。他们相信“万物有灵”,原始思维还是“前逻辑”的,或“神话象征” [4]的,各种灵性力量可以产生超现实的作用,所以图腾信仰的时代多巫术和禁忌。这一切均通过一定的操作仪式发挥其效用。因此,图腾信仰中,有一个可视的图形的世界,但图形只不过是代表另一种实体力量的符号,人们的脑子中还有一个不可视的神秘的幻像世界。幻像世界是与人类创造的可视的符号世界,通过互文性所支撑起来的。人通过视觉与形象符号的全接触,来和其幻像打交道。这种幻觉是人类心理的原型,一切恐惧、快感、激情、创造,都深深扎根在此深层结构之中。

㈡ 比华罗庚还厉害的印度数学天才!真让人拍案称奇!

拉马努金(1887-1920)是印度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天才之一,与中国的数学家华罗庚一样,也是自学成才,但与华罗庚又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华罗庚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成才的,受到了正规的数学训练,而拉马努金则是纯粹的自学成才,纯粹的野生野长,在他成才前从没接受过正规的数学指导和训练,在才能方面,如果说华罗庚是一位数学天才,那么,拉马努金则是一位超级数学天才,其数学才华远高于华罗庚。华罗庚在小学阶段,数学成绩很差,勉强及格,只是到中学后,遇到了两位优秀的数学老师,在他们的精心指导下,华对数学产生了极大兴趣,从此数学成绩扶摇直上,后被清华大学破格录用,进入清华后,华在数学教授们的指导下继续自学数学,再后来,又被推荐到英国剑桥大学的着名数学教授哈代门下,在其指导下进一步钻研数学,最终成为一名了不起的数学家,可见,华罗庚虽然主要是自学成才的,但并没有脱离传统数学的正规,而拉马努金则不然,他在成才前从没接受过正规的数学指导和训练,正因如此,他开创了一条全新的数学道路,其成就也远高于华罗庚,只可惜,他只活了32岁,如果也能象牛顿那样活到80多岁,他也许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

天才与贫困。1887年12月22日,拉马努金出生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埃罗德县的一个没落的婆罗门家庭。父亲是一家布店的小职员,每月只有20卢比的工资,一家7口人就靠这点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

拉马努金的母亲出身于书香世家,很有教养,而且很有心机,从小就很注重对孩子的启蒙和培养,拉马努金出生后的7年内,先后出生的三个弟妹都早年夭折了,这又导致了父母对他的溺爱,把全部心血都用在了对他一个的关爱和培养上,所以,拉马努金从小他就喜欢思考问题,曾问老师在天空闪耀的星座的距离,以及地球赤道的长度。在12岁时开始对数学发生兴趣,曾问高班同学:“什么是数学的最高真理?”当时同学告诉他“毕达哥拉斯定理”(即中国人称“勾股定理”)可以作为代表,这引起了他对几何学的兴趣。差不多在这个时候,他对等差级数和等比级数的性质自己做了研究。他那时的同学后来回忆说:“我们,包括老师,很少可以理解他,并对他‘敬而远之’”。

他15岁时高中快毕业时,朋友借给他英国数学家卡尔(G. Carr)写的《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基本结果汇编》一书。该书收录了代数、微积分、三角学和解析几何的五千多个方程,但书中没有给出详细的证明。这正好符合拉马努金的胃口,给了他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他把每一个方程式当成一个研究题,尝试对其进行独特的证明,而且还对其中一些进行推广,这花去了他大约5年的时间,留下几百页的数学笔记。他证明了其中的一些方程,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他开辟了一条新的数学道路,并从中发现了很多新公式、新定理,培养出了一种超常的直觉思维能力,这是此书给他的最大益处,同时这本书也使他成了一个超级数学天才,彻底改变他的命运和人生道路。

拉马努金在贡伯戈纳姆读高中,毕业时各项成绩突出,被校长形容为“用满分也不足以说明他如此出色”。但进入当地着名的贡伯戈纳姆学院后,由于《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基本结果汇编》这本书使他着了魔,把全部精力投入数学研究,导致其他科目不及格;他不仅失去了奖学金,而且被学校开除。1905年,18岁的他为此离家出走3个月。一年后,拉马努金被马德拉斯的帕凯亚帕学院录取,但这个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是难以逃脱被开除的命运,他的5门文科课程两次不及格。此后拉马努金开始做家教维持生计,同时从图书馆借来数学书,然后把自己的研究结论写在笔记本里。

拉马努金的现状让他的父母非常担忧,他的研究成果已远远超出了当地的水平,在印度没人能懂,他还没有大学毕业证,很难找工作,连生存都成问题,于是,聪明的母亲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给他找个媳妇,1909年为他安排了婚事,妻子是一个9岁的女孩,根据印度的习俗,这在当时的印度这是相当常见的。有了家而且是长子,必须帮助家里解决一些生活费用,他不得不极力地四处寻找工作,后来朋友艾亚尔(S. Aiyar)推荐他去找马德拉斯港务信托处官员拉奥(R. Rao)。拉奥是一个有钱的人,也是一个数学爱好者,他很赏识拉马努金的数学才能。他认为拉马努金只适合搞数学而不适合做其他工作,因此宁愿每个月给他一些钱,让他挂名不上班,在家专心从事数学研究。

拉马努金只好接受这些钱,又继续他的研究工作。每天傍晚时分才在马德拉斯的海边散步和朋友聊天作为休息。有一天一个老朋友遇到他,就对他说:“人们称赞你有数学的天才!”拉马努金听了笑道:“天才?你看看我的臂肘吧!”他的臂肘的皮肤显得又黑又厚。他解释他日夜在石板上计算,用破布来擦掉石板上的字太花时间了,他每几分钟就用肘直接擦石板的字。朋友问他既然要作这么多计算为什么不用纸来写。拉马努金说他连吃饭都成问题,哪里有钱去买纸来算题呢!原来拉马努金觉得依靠别人生活心里很是惭愧,已经有一个月不去拿钱了。

1911年,拉马努金的第一篇论文“关于伯努利数的一些性质”发表在《印度数学会会刊》上,从此他开始了与数学界同行的正式交流。拉马努金在他的第二篇论文里发表了一系列共14条关于圆周率π的计算公式;神奇的是,其中一条公式每计算一项就可以得到8位的十进制精度。

拉马努金的成长道路决定了其必然与众不同,他对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严谨一无所知,在某种程度上他不知道什么叫证明,他惯以直觉(或者是跳步)导出公式,不喜作证明(事后往往证明他是对的)。他留下的那些没有证明的公式,引发了后来的大量研究。拉马努金是印度在过去一千年中所诞生的超级伟大的数学家。他的直觉的跳跃甚至令今天的数学家感到迷惑,在他死后70多年,他的论文和研究日记中埋藏的秘密依然在不断地被挖掘出来。他发现的定理被应用到他活着的时候很难想象到的领域。他有着很强的直觉洞察力(可称之为“数感”),虽未受过严格数学训练,却能独立发现了近3900个数学公式和命题。他经常宣称在梦中娜玛卡尔女神给其启示,早晨醒来就能写下不少数学公式和命题。他所预见的数学命题,日后有许多得到了证实。如比利时数学家德利涅(V. Deligne)于1973年证明了拉马努金1916年提出的一个猜想,并因此获得了1978年的菲尔兹奖。

除了在纯粹数学方面做出卓越的成就以外,拉马努金的理论还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他发现的好几个定理在包括粒子物理、统计力学、计算机科学、密码技术和空间技术等不同领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甚至晶体和塑料的研制也受到他创立的整数分拆理论的启发,而他在黎曼ζ函数方面的研究成果,现在已经与齿轮技术的进步挂上了钩,还被用于测温学及冶金高炉的优化。他生命中的最后一项成果——模仿θ函数有力地推动了用孤立波理论来研究癌细胞的恶化和扩散以及海啸的运动;最近有专家认为,这一函数很可能被用来解释宇宙黑洞的部分奥秘,而令人吃惊的是,当拉马努金首次提出这种函数的时候,人们还不知道黑洞是什么。

一位后来在马德拉斯认识他的人说:“在找工作和推销自己的那时期里,他总足很友善很合群,……总是很有趣,爱讲泰米尔语和英语的同音双关语,爱说笑话,有时讲很长的故事,讲起来就自己先笑个不停,头巾都会散开,他就一面讲一面系头巾’有时还没有讲到要紧关头,自己就笑得停不下来,只好从头再讲,“他是那么带劲,伤感的眼睛闪闪发光 … … 他 什 么 都 能 谈 , 不 喜欢 他 是 很 难的”

拉 马 努 金 并 不 是 跟 谁 都 很 随 便 的, 大多数时候他很腼腆,只在和几个亲密的朋友相处时才显得快活。他对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常常视而不见,他在贡伯戈纳姆的一位同班同学哈里•拉奥讲过一段常被人忆起的趣事:他到马德拉斯来看拉马努金,“他马上打开他的笔记本句我讲解那些古怪的数学定理和公式,全然没有顾及我对数学一窍不通。”他根本就想不到这一点,拉马努金一旦沉醉在数学电,他旁边的人就好像不存在似的,不可思议的是,他迷人的地方,正是他这种对于人际关系的全然尤知,他的这个短 处 , 从 另 个 角 度 来 看 则 是 他 的 天真、诚恳,所有认识他的人都看到了这•点。

拉马努金和华罗庚一样,都很幸运地遇到了自己的伯乐,由于印度当时的数学水平不高,国内几乎没有人能看懂拉马努金的研究成果,于是,拉马努金的一个朋友艾亚尔建议他把研究成果寄给英国数学家,最初的两个数学家都未回音。1913年1月16日,他再次鼓起勇气写信给第三个数学家——剑桥大学教授哈代(G. Hardy);信是这样开头的,“尊敬的先生,谨自我介绍如下:我是马德拉斯港务信托处的一个职员……我未能按常规念完大学的正规课程,但我在开辟自己的路……本地的数学家说我的结果是‘惊人的’……如果您认为这些内容是有价值的话,请您发表它们……”他还给哈代寄去了一大堆自己研究得出的数学公式和命题;由于没有证明的过程,有些连哈代也不大明白。哈代在咨询了另一个英国数学家、他的合作伙伴李特尔伍德(J. Littlewood)之后,认定拉马努金是一个难得的数学天才。拉马努金多少有些运气,哈代的慧眼识金,使得拉马努金能够在1914年进入剑桥大学。这则动人故事如今已成为数学史乃至科学史上的传奇故事之一,同时作为两个人学术生涯的转折点——拉马努金因哈代而崭露头角,哈代因拉马努金而增光溢彩。

德国数学家克莱因曾经说过,"推进数学的,主要是那些有卓越直觉的人,而不是以严格的证明方法见长的人."无疑,拉马努金正是一位有着卓越的数学直觉的天才。拉马努金的亦师亦友哈代曾感慨道:“我们学习数学,拉马努金则发现并创造了数学。”他更喜欢公开声称的是,自己在数学上最大的成就是“发现了拉马努金”。他在自己设计的一种关于天生数学才能的非正式的评分表中,给自己评了25分,给另一个杰出的数学家李特尔伍德评了30分,给他同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希尔伯特(D. Hilbert)评了80分,而给拉马努金评了100分。他甚至把拉马努金的天才比作至少与数学巨人欧拉(L. Euler)和雅可比(C. Jacobi)相当。

拉马努金与哈代之间的数学研究合作非常成功,被后人称作“天作之合”。哈代收到拉马努金来信的时候,正处于学术创造的高峰.更为重要的是,如同数学史家斯诺所评价的,哈代是"我所见到过的最远离忌妒情感的人","彻底摆脱了人生的种种卑鄙狭隘的个性".另一方面,牛津大学的一位经济学家曾经这样回忆哈代,"他对于卓越性的感觉是绝对敏锐的;稍有逊色的从来不屑一顾."哈代看了拉马努金的《笔记》,便确信他的数学天赋高于自己,决心把他邀请到剑桥来.

1913年,由于哈代在给拉马努金的回信中对其成就做了很高的评介,印度当地的数学学会和地方政府都很重视这件事,视拉马努金为当地的骄傲,于是大学和政府当局打破惯例破格录取拉马努金为马德拉斯大学的研究生(拉马努金当时只有高中学历),并给予其很高的奖学金,有了这笔奖学金,拉马努金及其家人从此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拉马努金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了,使他能够一心一意地研究数学,这时远在英国的哈代急于请拉马努金到剑桥大学深造,同时也好与他合作一起研究数学问题,但由于婆罗门教有严格的教规,不允许漂洋过海远去他乡,拉马努金虽然也想去英国,但一时不能成行,这需要说服他的父母和家人,正巧三一学院年轻的助教内维尔要到印度去,哈代便委托他去会见拉马努金.同时做一些说服工作,并带拉马努金回英国,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终于,1914年春,拉马努金告别家人,乘船到了英国,剑桥大学破格录用拉马努金为研究生(拉马努金只有高中学历),并提供优厚的奖学金使他衣食无忧。拉马努金和哈代二人可谓各有特长,优势互补,拉马努金擅长直觉发现,从中得出数学定律,但不擅于定律的证明,也没有受过正规的数学训练,哈代则正好相反,所以,二人合在一处,真是如虎添翼,从1914至1919年的五年间,取得了丰硕的合作研究成果,共同发表了多篇非常重要的数学论文,同时,在合代的提名和帮助下,拉马努金还先后取得了英国皇家学会和剑桥大学研究员的光荣资格。

拉马努金独立发现了近四千个公式,其中一些是欧拉、高斯等欧洲数学家前辈们发现过的,他只不过是又重新发现了一次(由于自学成才,又没有受过正统的数学训练,他以前没有见过这些公式),哈代感慨道:一个印度人孤独地对抗着欧洲积累百年的智慧。

不幸的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剑桥大学和整个英国的生存条件都严重恶化,物价飞涨,食品短缺,再加上工作繁忙、劳累过度,以及他的严格素食主义导致的营养不良和不适应英国的严寒气候等原因,拉马努金在战争后期患上了肺结核,战争结束后,他于1919年回到印度老家,并于1920年病逝,年仅32岁。

为了激励年轻人刻苦学习和奋发向上,马德拉斯大学于1950年建立了一个用拉马努金的名字来命名的高等数学研究所,并在研究所门前为他矗立一个大理石半身像;后来该所培养了不少优秀数学人才。印度人在纪念拉马努金时,把他和圣雄甘地(M. Gandhi)、诗人泰戈尔(R. Tagore)等人一道,称作“印度之子”。在1962年拉马努金诞辰75周年之际,印度发行了一套纪念他的邮票。1975年印度成立了“拉马努金学会”,1986年开始出版会刊。到1987年即拉马努金诞辰100周年之际,印度已拍摄了3部有关他生平的电影。1987年在拉马努金的故乡马德拉斯,当容纳他最后一年心血的遗着《失散的笔记本》出版时,印度前总理甘地(R. Gandhi)亲自赶去祝贺并参加了首发式。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于1997年创办了《拉马努金期刊》,专门发表“受到他影响的数学领域”的研究论文;该校还成立了一个国际性的拉马努金数学会。千禧年时,《时代》周刊选出了100位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其中就有拉马努金,并称赞他是一千年来印度最伟大的数学家。现在国际上有两项以拉马努金命名的数学大奖,专门颁发给“与他有相同研究方向”的杰出青年数学家;已获奖的华人数学家有洛杉矶加州大学教授陶哲轩、北京大学教授史宇光、北京清华大学访问学者张伟和斯坦福大学教师恽之玮。

为纪念拉马努金对数学的贡献,印度总理辛格(M. Singh)于2012年2月26日宣布其诞辰为“印度数学日”(每年12月22日)及2012年为“印度数学年”。在拉马努金诞辰125周年之际,印度举办了一系列纪念他的活动。美英等国的一些着名科学家在报上发表纪念文章,向拉马努金表示崇高的敬意。《美国数学会志》在2012年12月号和2013年1月号上连续刊发纪念拉马努金的系列文章,高度评价了他对数学作出的巨大贡献。有趣的是,谷歌网站为纪念拉马努金诞辰125周年专门绘了一张描述他少年学习情景的涂鸦。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拉马努金的传奇色彩,世界上有多种关于他的传记版本。其中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写作教授卡尼格尔(R. Kanigel)1991年所着的《知无涯者:拉马努金传》(2008年被中国数学家、武汉大学前校长齐民友等翻译成中文)最为成功,在美国成为畅销书,并曾获1992年“美国书评界传记奖”。美国数学科普大师加德纳(M. Gardner)对该书的评语是:“至今出版过的关于当代数学家的传记中,这是最好的、文献最丰富的作品之一……你一定会发现,对本世纪最杰出、谜一般的智者之一的光辉的研究会吸引住你。”

一,天才并非先天的,而是与后天的专一、勤奋和独特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在专一方面,拉马努金在高中阶段不太偏科,因此他的各门成绩都很优秀,但到了大学阶段后,却过于偏科,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数学上,以致于其它多门学科不及格,被大学开除,最终也没有哪到大学毕业证,可见,拉马努金并非在数学方面天生就比别人强,这就好比打井一样,天才只所以比别人打得深,是因为他们太专一了,常人只所以打不深,是因为他们不专一,经常换地方,这个地方还没打出水,就换另一个地方了。在勤奋方面,拉马努金从不做体育锻炼,也很少和朋友娱乐闲聊,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思考上,他的勤奋也是超常的。在独特成长环境方面,由于他出身于婆罗门教,是印度四个种性中最高一级的精神贵族,婆罗门注重知识、精神和教养,而不看重金钱和财富,如果一个婆罗门教徒精神富有,但身无分文、四处流浪,不会被人看不起,相反,这是高贵的标志,此外,拉马努金的母亲出身于书香世家,很有教养,且很聪明,很注重子女的早期教育,再加上后于拉马努金出生的三个子女都早年夭折了,这又使她把所有心血都倾注到拉马努金身上,所以,他从小就很聪明,很爱思考,在中小学阶段各门课程都很优秀,中国有句古话叫“逆境出人才”,拉马努金出身高贵,却又家庭贫穷,所以他能发奋学习,再加上遇到了卡尔那本奇书,在他15岁时这个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激发出他的极大的好奇心和智慧潜力,所以,他的成功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专一或偏科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一方面,只有专一才能更快地出类拔萃,另一方面,太专一了,往往会导致个人的知识不全和能力的欠缺,最终给个人造成不利的一些后果,比如,缺乏心理保健和身体健康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这样,在遇到人生挫折时,就会给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是早年夭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才早夭,拉马努金就是这样,他只活了32岁,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挪威天才数学家尼尔斯·阿贝尔,27岁,法国天才数学家埃瓦里斯特·伽罗瓦,21岁,俄国天才文学家普希金,38岁,荷兰天才画家梵高,37岁,奥地利人天才作曲家莫扎特,35岁。

三,历史上有很多天才由于没遇到伯乐而被埋没,比如上面的挪威天才数学家尼尔斯·阿贝尔、法国天才数学家埃瓦里斯特·伽罗瓦,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等,他们的研究成果在生前都没有被世人发现或认可,象华罗庚、拉马努金和爱因斯坦等天才如果没有遇到伯乐,他们的研究成果也许到现在还不为世人所知,由此我们完全可以推测,历史上被埋没的天才和其研究成果一定还有很多。

四,野生野长的天才有时候更容易开创出一条全新的道路。历史上的一些天才,如上述拉马努金、梵高、孟德尔以及微生物学之父列文虎克、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罗伊德等,正因为他们成才前没有受到过正规的专业训练,或被排除在主流学术圈之外,所以,他们往往更有机会开创出一种全新的道路,又如,中外历史上都曾出现过一些速算神童,上世纪中期,其数学计算机速度甚至超过了当时的计算机,只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的计算方法与常人完全不同,不过,其中的有些速算神童,在掌握了正常人的数学计算方法后,他们的速算才能反而消失了,变得和常人一样了。

五,天才是人群中的极少数,超级天才更是曲指可数,世界上的超级天才除了拉马努金外,还有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哥白尼以及中国的老子(李耳)等。天才都是后天的,不是天生的,超级天才同样也是后天的,而非先天的,成为超级天才的关键是要做到超级专注(专一),在一段时期内(比如数年内)高度地专注于一件事(一项研究),但要做到这一点实在太难了,因为人生中所面对的诱惑太多了,很容易被诱离要点,所谓“逆境出人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逆境中的诱惑远少于顺境,当然逆境不是成为天才的必要条件,比如哥白尼、达尔文、卡文迪许等天才都出身于顺境。超级天才们做到了超级专注,所以他们能成为超级天才。超级天才们大多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特征:在人际关系方面很幼雏,通俗地讲就是:有儿童相,虽有成人的年龄,但在人际关系方面却象儿童一样单纯和幼雏,这就是超级天才们最大的外在特征!只有做到超级专注的人,才会表现出这样的外在特征。

六,通过天才教育大规模培养超级天才完全是可行的,而且人造天才会比天然的天才更杰出,更有创造力。既然成为超级天才的最大障碍是诱惑太多,那么我们正好需要建立这样一所天才学校,它能够建立一道防火墙,使学生不接触各种诱惑信息,这样学生们就能做到高度专一了,专一于他们的学习和研究,这样十年内就可把学生培养成某一领域里的超级天才,反省心理学起源于对天才和人脑思维的研究,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和实践,目前已成功破解天才之谜,并找到了培养天才的有效方法,笔者相信,这件事一定能够成功!

拉马努金的传记电影:https://v.qq.com/x/cover/fvwau1j5riw32mf.html?ptag=360kan.movie.free

㈢ 比喻眼尖可以用慧眼吗

可以的,你也可以给他吟诗一首,白内障看不清,坤坤亲你小眼睛,坤坤亲完碧萝亲,亲完眼睛亮晶晶

㈣ 印度很美的五大女明星,每一个都是女神级别,她们分别是谁

印度美女的长相具有很浓的民族特色。印度美女排行榜中的印度第一美女,当年不知道迷倒多少人。虽然印度美女排行榜中的美女,皮肤并不白,但胜在五官深邃精致,尤其是那双美丽的大眼睛里面包含了太多东西。

5、卡特里娜·卡芙

薇迪雅·巴兰,1979年1月1日生于印度孟买,是一名印地语电影(宝莱坞)实力派女演员。她凭借卓越的表演获得过一个National Film Award(印度最权威电影奖项),五个Filmfare Awards(印地语影业奖项,分别为《帕瑞妮塔》、《爸爸》、《爱情故事》、《不雅照》、《无畏之心》)。她以塑造坚强有力的女性形象而着名,并被公认为打破了印地语电影女主角的窠臼。

㈤ 怎样才能慧眼识人

如何“慧眼识人”?--忆依

随着前些年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现阶段85后—95年之前的男生女生们都到了谈谈婚论嫁的时代,22—32岁的年纪,这个时候是到了谈婚论嫁的的年纪,可是男女比例的失调,无疑给现阶段的男生女生一个较难的题目??

㈥ 慧眼是什么

慧眼,一般为佛教语。五眼之一,指二乘的智慧之目。亦泛指能照见实相的智慧。慧眼又称灵眼,其来源于印度教湿婆神的巨大慧眼,可以洞察凡间一切。
中文名
慧眼
外文名
insight
拼 音
huì yǎn
注 音
ㄏㄨㄟˋ ㄧㄢˇ
词 性
名词
反义词
凡眼

㈦ 请问“有眼不识慧珠”是什么意思啊

只听说过慧眼识珠、慧眼识人,没听说过慧珠。

慧眼又称灵眼,其来源于印度教湿婆神的巨大慧眼,可以洞察凡间一切。
所谓“慧眼识人”便是指能够看出一个人的能力,洞察一个人的好坏,看清其用心,分善恶明事理。
慧眼识珠的意思也差不多,就是有眼力,是伯乐,能发现人才,没有错过人才。

阅读全文

与印度第一慧眼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新中国改革运动有哪些 浏览:512
印度的航母是长什么样子 浏览:505
英国人为什么不用付钱 浏览:516
意大利歌曲绿树成荫什么调 浏览:63
伊朗什么时候有海军 浏览:39
越南老婆来中国有多少 浏览:483
意大利高中毕业去哪里留学 浏览:239
印尼siap是什么意思 浏览:892
印尼fe第三方第七栏应该标注什么区别 浏览:73
伊朗总统的工资是多少 浏览:803
印度货币是哪个国家的 浏览:815
越南铁路时速为多少 浏览:719
俄语意大利怎么说 浏览:716
英国警察在什么地方 浏览:791
印尼话bo什么意思 浏览:662
伊朗市有多少乡镇 浏览:265
印度独立后的工业部门有哪些 浏览:471
中国最高学府是哪个 浏览:460
什么是中国公民的 浏览:158
印度大坝萨尔玛在哪里 浏览: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