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佛教是在什么时期传入中国
佛教大约是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的,而这个时候恰恰也是儒家独尊后,儒家文化盛行的时间。佛教传入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急于宣传佛教,而是选择翻译佛经,之后就不断的有高僧来到中原加入到翻译佛经的队伍之中。
早期的佛家传播主要是以翻译佛经为主。翻译佛经的高僧代表,东汉时期的安世高和支谶,三国西晋时期的支谦和康僧会。早期的佛经翻译也有一些问题,早期的一些高僧有些是凭记忆来背诵佛经的,有些带来了梵语或者是西域不同地区语言的佛经,但往往肯定有记忆不全的地方,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就是翻译不全面。
❷ 印度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
汉代与印度交往中,印度佛教传入具有历史性意义。普遍认为,佛教是在西汉末年,东汉初年时由印度从西域传入的。
根据记载,公元前2年,西汉时期的景卢出使大月氏,大月氏王令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伊存是大月氏使者,景卢受其口授《浮屠经》。这一佛教初传事件被史称“伊存授经”。
❸ 佛教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中国人真正第一次接触印度佛教是东汉初年,汉明帝的白马寺。但实际上,此后至少200年,中国人对佛教基本上没什么兴趣。
所以你在看汉代和三国时期有关书籍和影视剧,里面是不可能出现和尚的。
佛教在中国真正开始形成重要思想,并冲击到中国的儒家文化,是在五胡乱华之后,即东晋和西晋。
佛经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佛经里的一些哲学思辨方式,是中国儒家文化所没有的,这对中国儒生文人们产生了巨大震撼。为了抵抗这种外来思想的侵入,文人们开始利用道家思想来抵抗,甚至说佛教思想源于道家。
于是,晋代的名士(他们都是博学的儒生),就出现了很多奇怪的行为。他们开始崇尚“无为”,开始一些虚无缥缈、充满禅意的“清谈”。这就是佛教的巨大影响。
并且,晋代开始,西域来了不少和尚。所以《世说新语》里,晋代名士和高僧清谈的故事就很多。
到了唐代,佛教文化达到高峰。和尚甚至都能出入朝廷,能兼任寺庙和尚和朝廷命官。最巅峰时期就是女皇武氏统治时期,和尚薛怀义就是典型案例。儒生韩愈就对唐代的佛教信仰昌盛十分不满,不断的推动儒家文化的复兴。
到了宋代,儒生们开始对儒学进行改革,发展出理学,以对抗外来佛教文化的侵略。唐代那种“和尚道士出入朝廷,担任大官”的情形,在宋代以后就不复出现了。佛教和道教就进入民间。
❹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开始于哪个朝代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开始于东汉初年这个朝代,普遍认为佛教是在西汉末年,东汉初年时由印度从西域传入中国的。汉代与印度交往中,印度佛教传入具有历史性意义。
根据记载,公元前2年,西汉时期的景卢出使大月氏,大月氏王令使伊存口授《浮屠经权》。伊存是大月氏使者,景卢受其口授《浮屠经》。这一佛教初传事件被史称“伊存授经”。
❺ 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为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年代,依史料记载,一般认为为汉明帝时期,“汉明感梦,初传其道”的说法最为有名,证据更充分,三国以来即被流传。
东汉永平七年(公元⑥4年),汉明帝刘庄(汉光武帝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永平求法样”。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修建了中.国第一座佛.寺白马寺,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12公里,北依邙山,南近洛水,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梁代慧皎《高僧传》记载此事云:“汉明帝梦一金人于殿廷,以占所梦,傅毅以佛对。帝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往天竺。愔等于彼遇见摩腾、竺法兰二梵僧,乃要还汉地,译《四十二章经》,二僧住处,今雒阳门白马寺也。”因此在佛教史上,多以汉明帝永平十年(六七),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以白马驮经像来华,是为佛教传入之年。明帝为纪.念白马驮经,将二僧所住的鸿胪寺改名为“白马寺”,成为中.国第一座佛.寺。尔后,凡僧尼所住之处即称为“寺”。白马寺被后世佛弟.子尊为“祖源”和“释源”,而二僧所合译的《四十二章经》,也成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
继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之后,陆续有梵僧来华,他们主要经由丝路前来。然梵僧弘化有显着事迹者,始于东汉末年以洛阳为中心的译经工作。据《开元释教录》载,从桓帝到献帝(一八.九-二二○)的四十年中,译有经典一八七部三七九卷,这说明中.国佛教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发展。而译经高僧中以安世高和支娄迦谶最具代.表性。
安世高,原为安息太子,东汉桓帝建和元年(一四七)东来洛阳,二十馀年间,致力译经,共译出《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四谛经》、《八正道经》等三十馀部,多为小乘禅数“阿毗昙”之学,是中.国早期传译小乘思想的第一人。其次第禅观的修行及传译的平易精简,对佛教的传播贡献卓着,是中.国早期佛.学流布的奠基者。
支娄迦谶(简称支谶),大月氏人,桓帝末年游化至洛阳,于灵帝时译出经典十四部二十七卷,皆为大乘之学,以《道行般若经》、《首楞严三昧经》和《般舟三昧经》最为重要。《道行般若经》乃中.国般若系经典最早的译本,其后魏晋玄学兴起,般若思想能相应盛行,此经居启蒙之大功;《首楞严三昧经》和《般舟三昧经》是介绍大乘禅观的着作。其中,《般舟三昧经》又为阿弥陀佛信.仰传入汉地的开始。支谶的译典,为后世大乘佛教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综观中.国佛教初期的弘译可分为二系:一为安世高小乘禅数阿毗昙系,二为支娄迦谶大乘方等般若系。这是由于时当印度大小乘兼畅之世,所以汉末二大译师实代.表印度佛教的两大系统,也可以说中.国一开始所接受的佛教便是兼具大小乘,这是中.国佛教初传的特色。
印度佛教最初传入中.国,因文化背景全然不同,故被视为与当时流行的黄老神仙方术同类,仅通行于少数的王公贵.族之间,如楚王英“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图之仁祠”、桓帝“宫中立黄老浮图之祠”。尔后,在社.会政.治上,宦官外戚斗.争为患,天灾时起,黄巾起.义,军阀混战而民.不.聊.生;在学术上,两汉儒家困于“经.学考据”、“谶纬合流”而抑郁难抒。因此平民、士子在长期生活悲苦、心灵困顿之时,佛教的无常及因果观,纾解了他们的情绪,而方等般若的精深更启迪了他们的思想。所以,到了汉末三国时代,佛教逐渐由上层遍及民间,由少数人逐渐扩展到多数人,弘化地区也由洛阳、长安往南方开展。
❻ 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年代,依史料记载为汉明帝时期。
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
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修建了中国第一座佛寺白马寺,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6)印度佛教传入我国在什么时间扩展阅读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之士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而佛教的哲理部分则与儒、道等相结合、相融会、相激荡,然后汇入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大海里,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
佛教还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马鸣的《佛所行赞》带来了长篇叙事诗的典范;《法华》、《维摩》、《百喻》诸经鼓舞了晋唐小说的创作。
非我所制,余方为清净者,不得不行。即依王法而用,不得不依。”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或结合不同民族之具体情况所建立的佛教,正是此佛戒义。无怪乎,马克思、恩格斯说佛法是辩证法。
❼ 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佛教创立时,是中国的西周,公元前6世纪,这在正史上有明确记载,汉朝,公元67年,汉明帝在位时期,佛教正式传来中国。建立白马寺,度化僧众出家,并 从印度带来经书,由此,中国具备佛,法,僧三宝。中国记载与印度记载有不同,中国记载有快3000千年的历史了,而印度记载有不到2000年的历史,一般来讲,人们认 为佛教的发源地在印度,所以应以印度记载为准,但印度当年的历史记录与中国的准确性和全备是无法相比,中国5000年的历史都可追述,所以大部分史学家 认为应以中国的记载为依据
❽ 佛教是什么时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
一般认为佛教是在西汉末,新莽时和东汉前期时由印度经西域传入的。
根据记载,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经》。
到了东汉永平十年(67年),汉明帝梦见金人,于是派人去西域,迎来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两位高僧,并且带来了许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马驮回首都洛阳,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译《四十二章经》。也就是现在的白马寺。
延伸:
至10世纪中叶后形成藏语系佛教,后又辗转传到四川、青海、甘肃、蒙古和俄国布利雅特蒙古族居住的地区。
在4—5世纪时获得广泛传播。10—14世纪,越南佛教进入兴盛时期。泰国和缅甸佛教对越南佛教也产生影响。
7世纪新罗王朝统一朝鲜半岛后,由中.国传入的华严宗、法相宗、律宗、禅宗都很盛行,以后禅宗尤为兴盛。14世纪末刊行了《高丽藏》。14世纪李氏王朝虽然一度采取排佛崇儒的政策,但朝鲜佛教仍然有所发展,17世纪中叶以后开始衰落,至近代又有所复兴。
7世纪初,圣德太子在《十七条宪法》中要求全体臣民“皈依三宝”。
从中.国隋唐时期开始,日.本向中国派出了大批留学僧,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相继传入日本。12世纪以后,日.本佛教形成很多民族化的宗派。